推荐-雷达信号与数据处理整理多媒体 精品
- 格式:ppt
- 大小:6.92 MB
- 文档页数:236
数字信号处理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是指利用数字计算机或数字信号处理器对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的技术方法。
雷达系统是利用射频信号和回波信号进行距离测量、目标识别和信息提取的设备。
数字信号处理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广泛,包括雷达信号的增强、目标识别与跟踪、多目标处理和信号压缩等方面。
一、雷达信号的增强在雷达系统中,接收到的回波信号通常存在一定的噪声干扰,使得信号的质量下降,影响雷达系统的性能与正确性。
数字信号处理可以通过一系列算法来降低噪声干扰,提高回波信号的质量。
首先,可以利用数字滤波器对回波信号进行滤波,滤除掉噪声频率成分,从而减小噪声干扰的影响。
数字滤波器具有可调的参数和实时自适应的性能,可以灵活地应对不同雷达系统的要求。
其次,可以利用去相关技术去除噪声干扰。
去相关是指将接收到的回波信号与已知的干扰信号进行相关运算,将干扰信号的影响消除或降低。
去相关技术在雷达系统中应用广泛,可以有效地提高雷达系统的抗噪声干扰能力。
二、目标识别与跟踪目标识别与跟踪是雷达系统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这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回波信号的时域和频域分析,可以提取目标物体的特征参数,实现目标的自动识别与分类。
在目标识别方面,可以利用目标的散射特性进行分类。
散射特性包括目标的雷达截面、回波信号的幅度、相位以及散射矩阵等。
通过对目标的散射特性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可以实现目标的识别与分类。
在目标跟踪方面,可以利用滤波器和卡尔曼滤波等技术对目标的位置和速度进行估计,并实时更新目标的状态。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对估计结果进行优化和修正,提高目标跟踪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三、多目标处理多目标处理是雷达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涉及到多个目标物体同时存在的情况。
数字信号处理可以通过多通道处理、多目标跟踪和目标分辨等技术,实现对多个目标的有效处理和识别。
在多通道处理中,可以利用多通道雷达系统接收到的多路回波信号,通过信号融合算法,实现目标信息的完整重建和综合分析。
雷达信号处理与数据处理技术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浪潮中,雷达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气象、海洋等领域。
而雷达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技术则是雷达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对雷达系统的性能和功能至关重要。
雷达信号处理是指将接收到的雷达回波信号进行初步处理和分析的过程。
雷达回波信号是由雷达波束照射目标并被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其中包含了目标的位置、速度、形状等信息。
雷达信号处理的目标是从复杂的混合信号中提取出有用的目标信息,并进行目标检测、跟踪、识别等一系列处理。
雷达信号处理的基本过程包括:信号预处理、目标检测、参数估计和数据融合等。
信号预处理是对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进行滤波、去噪等处理,以减小噪声对后续处理的影响。
目标检测是在预处理后的信号中寻找目标的存在,常见的方法包括常规方法、自适应方法和基于特征的方法等。
参数估计是对目标的位置、速度等参数进行估计,以实现目标的跟踪和识别。
数据融合是将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融合,提高目标检测和跟踪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雷达数据处理是指对雷达系统中产生的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过程。
雷达系统中的数据包括雷达回波信号、目标信息、环境背景信息等。
雷达数据处理的目标是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并进行目标识别、目标定位、目标追踪等应用。
雷达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目标识别和数据分析等。
数据预处理是对原始数据进行滤波、降噪等处理,以提高后续处理的效果。
特征提取是从预处理后的数据中提取出与目标特征相关的信息,常见的特征包括幅度、相位、频率等。
目标识别是根据特征信息判断目标的类别和属性,常见的方法包括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
数据分析是对识别出的目标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得出结论和预测。
雷达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为雷达系统的性能和功能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雷达系统在目标检测和跟踪、目标识别和定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然而,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需求。
雷达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大作业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学生姓名导师姓名引 言本世纪四五十年代,人们对雷达目标的检测问题进行了更加细致的研究,基于统计检测以及参数估计等经典理论,总结出如匹配滤波理论等一系列雷达信号处理的基本原则,从而对于雷达信号处理的认知到达了一个新的层面,加速了雷达脉冲压缩技术的发展。
在匹配滤波器理论基础下,线性调频概念被提出,在大时宽的前提下附加线性调频,从而保证信号大的频带宽度,这种大时宽带宽积信号的出现,改善了普通雷达作用距离与距离分辨力之间的矛盾。
怎么样可以产生大时宽带宽积是实现雷达脉冲压缩的重要保证之一,就是按信号的调制规律,比如调频或调相来分类,其中包含频率调制方式的线性调频脉冲信号、非线性调频脉冲信号等,这些发射信号的相位谱必须是非线性的,换句话说,就是确保其频谱宽度与脉冲宽度的乘积远远大于一,这种信号形式改善了普通雷达作用距离与距离分辨力之间的矛盾,但同时也会造成一些问题:(a )系统的最小作用距离受发射脉冲宽度τ的限制,不考虑收/发开关由关闭到开通的延迟时间,雷达系统的最小作用距离为2/min τc R =。
(b )雷达收发系统比较复杂,接收信号需要匹配滤波压缩处理。
(c )距离副瓣电平较高,一般采用失配加权以抑制副瓣,使主副瓣比达到40dB 以上,但信噪比会损失1-3dB 。
这种用于脉冲压缩雷达的大时宽带宽积信号,虽然存在一些缺点,但其对雷达系统具有很明显的改善作用,所以在现代雷达系统中被广泛地应用。
对雷达的距离分辨力,作用距离等衡量雷达性能优劣的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雷达有关理论表明,雷达的检测能力在噪声功率谱密度一定时由信号的能量决定。
对于普通的载频为固定值的矩形脉冲信号来说,其信号能量可以表示为平均功率与脉冲宽度的乘积。
因此,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增加雷达的作用距离,提高平均功率t P 或增大脉冲宽度τ。
然而,t P 并不能无限制提高,其会受到发射管最大允许峰值功率以及传输线功率容量等因素的限制。
雷达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技术定价: ¥89.00元金桥价: ¥84.55元节省: ¥4.45元内容简介雷达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技术是雷达的神经中枢。
信号处理通过对雷达回波信号的处理来发现目标和测定目标的坐标和速度等,形成目标点迹,数据处理通过对目标点迹的处理形成目标的航迹供指挥决策使用。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雷达信号的形式、雷达杂波抑制、雷达脉冲压缩、雷达信号检测、雷达抗干扰、雷达目标识别、雷达点迹处理和雷达航迹处理等。
全书共14章,第1章为概论,第2章到第10章为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第11章到第14章为雷达数据处理技术。
全部内容既包含处理理论,也包含设计技术。
本书可以帮助雷达工程技术人员和雷达使用人员掌握有关雷达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技术,解决有关应用问题;同时还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电子工程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雷达信号处理基础定价: ¥55.00元金桥价: ¥52.25元节省: ¥2.75元内容简介本书译自国际著名雷达信号处理专家Mark A. Richards教授编写的教科书。
该书介绍了雷达系统与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雷达系统导论、雷达信号模型、脉冲雷达信号的采样和量化、雷达波形、多普勒处理、检测基础原理、恒虚警率检测、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波束形成和空-时二维自适应处理导论。
书中包含了大量反映雷达信号处理最新研究成果和当前研究热点的补充内容,提供了大量有助于读者深入的示例。
该书对基础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与深入严谨的论述,是一本雷达信号处理领域中高水平的教科书。
本书适合于从事雷达成像、检测、数据处理及相关信号处理的研究生作为教材使用,也是相关专业研究人员不可多得的一本参考书。
Mark A.Richards。
博士,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首席研发工程师和兼职教授。
他具有20余年在学术界、工业界及政府部门从事雷达信号处理和嵌入式计算方面研究的经历。
雷达信号处理基础pdf中文雷达信号处理是指对雷达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过程。
雷达信号处理的目的是从接收到的信号中提取出目标的信息,如目标的位置、速度、形状等,并对信号进行滤波、去噪、增强等处理,以提高雷达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雷达信号处理的基础知识包括雷达信号的特点、雷达信号的模型、雷达信号的处理方法等。
首先,雷达信号具有脉冲性质,即雷达系统发送的是一系列的脉冲信号,接收到的信号也是一系列的脉冲信号。
这些脉冲信号的特点包括脉冲宽度、脉冲重复频率、脉冲幅度等。
了解这些特点对于后续的信号处理非常重要。
其次,雷达信号的模型是指对雷达信号进行数学建模,以便进行信号处理。
常见的雷达信号模型包括单脉冲信号模型、多脉冲信号模型、连续波信号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描述雷达信号的时域特性和频域特性,为信号处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雷达信号的处理方法包括滤波、去噪、增强等。
滤波是指对信号进行频率选择,以去除不需要的频率成分。
常见的滤波方法包括低通滤波、高通滤波、带通滤波等。
去噪是指对信号中的噪声进行抑制,以提高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常见的去噪方法包括均值滤波、中值滤波、小波去噪等。
增强是指对信号进行增强,以提高信号的强度和清晰度。
常见的增强方法包括直方图均衡化、自适应增强等。
除了基础知识外,雷达信号处理还涉及到一些高级技术,如目标检测、目标跟踪、目标识别等。
目标检测是指从雷达信号中检测出目标的存在和位置。
目标跟踪是指对目标进行连续跟踪,以获取目标的运动轨迹和速度信息。
目标识别是指对目标进行分类和识别,以区分不同类型的目标。
总之,雷达信号处理是雷达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雷达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提取出目标的信息,并对信号进行滤波、去噪、增强等处理,以提高雷达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掌握雷达信号处理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对于从事雷达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这份雷达信号处理基础PDF中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雷达信号处理的知识。
雷达信号与数据处理整理多媒体雷达信号与数据处理是雷达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雷达系统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回波来探测目标的位置和特征。
这些回波信号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整理才能被有效地利用。
雷达信号的处理涉及到一系列的步骤,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波形处理。
波形处理通常包括目标检测、参数估计和目标识别等步骤。
目标检测通过比较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和背景噪声的水平来确定是否存在目标。
参数估计则通过分析回波信号的特征来估计目标的距离、速度、方位角等参数。
目标识别则是根据目标的一些特征来对其进行分类和识别。
在波形处理之后,还需要对信号进行成像处理。
雷达信号经过成像处理可以获得目标的空间分布图像,从而更直观地观测目标。
成像处理通常包括距离像、速度像和方位角像等。
距离像用来表示目标与雷达的距离关系,速度像用来表示目标的运动状态,方位角像用来表示目标的方向。
除了信号处理外,雷达数据的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雷达系统通常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丰富的信息,但同时也会存在大量的冗余和噪声。
数据整理主要包括数据去噪、数据压缩和数据融合等步骤。
数据去噪通过消除噪声信号来提高数据质量。
数据压缩则是将数据进行编码压缩,以减少数据量和传输带宽。
数据融合则是将多个雷达的数据进行融合,以提高目标探测和跟踪的精度。
整理后的数据可以被用于目标检测、目标跟踪和目标识别等应用。
在目标检测中,可以通过分析数据来确定目标是否存在,并给出目标的位置和特征等信息。
在目标跟踪中,可以通过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来预测目标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在目标识别中,可以通过分析数据的特征来对目标进行分类和识别。
综上所述,雷达信号与数据处理是雷达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们通过一系列的处理和整理步骤,将原始的雷达信号和数据转化为可用于目标探测、跟踪和识别的信息。
这些处理和整理步骤的优化和改进对于提高雷达系统性能和应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雷达信号与数据处理在现代雷达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脉冲压缩雷达的仿真脉冲压缩雷达与匹配滤波的MATLAB仿真姓名:--------学号:----------2014-10-28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对抗技术一、 雷达工作原理雷达,是英文Radar 的音译,源于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的缩写,原意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即用无线电的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它们的空间位置。
因此,雷达也被称为“无线电定位”。
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
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目标至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距离变化率(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
雷达发射机的任务是产生符合要求的雷达波形(Radar Waveform ),然后经馈线和收发开关由发射天线辐射出去,遇到目标后,电磁波一部分反射,经接收天线和收发开关由接收机接收,对雷达回波信号做适当的处理就可以获知目标的相关信息。
但是因为普通脉冲在雷达作用距离与距离分辨率上存在自我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采用脉冲压缩技术,即使用线性调频信号。
二、 线性调频(LFM )信号脉冲压缩雷达能同时提高雷达的作用距离和距离分辨率。
这种体制采用宽脉冲发射以提高发射的平均功率,保证足够大的作用距离;而接受时采用相应的脉冲压缩算法获得窄脉冲,以提高距离分辨率,较好的解决雷达作用距离与距离分辨率之间的矛盾。
脉冲压缩雷达最常见的调制信号是线性调频(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 )信号,接收时采用匹配滤波器(Matched Filter )压缩脉冲。
LFM 信号的数学表达式:(2.1)其中c f 为载波频率,()t rect T为矩形信号:(2.2)其中BKT=是调频斜率,信号的瞬时频率为()22cT Tf Kt t+ -≤≤,如图(图2.1.典型的LFM信号(a)up-LFM(K>0)(b)down-LFM(K<0))将式1改写为:(2.3)其中(2.4)是信号s(t)的复包络。
雷达信号处理中大数据量FFT实现分析摘要:本文探讨了雷达信号处理中大量数据量FFT实现的优势以及方法。
通过专业调查分析,找出大数据量FFT算法和实现,并对雷达信号处理中大数据量FFT实现进行测验。
借助测验算法、仿真效果以及实验结果,分析了其在了雷达信号处理应用优势,来给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雷达信号处理;大数据量FFT;应用优势雷达作为一种常见的通信设备,目前在定位系统中,经常会用到毫米波雷达,分辨率和精度都比较高,工作频率为30-300GHz。
这种毫米波雷达的发射信号的分辨率与宽带呈现反比作用。
想要提高分辨率,就要提高宽带雷达信号。
为进一步推动雷达行业发展,要对信号处理的点数和运作速度进行合理设计,从而提高毫米波雷达处理的时效性、精准度与宽带。
1应用优势雷达信号主要分为两个内容:通信与电子对抗。
在通信过程中,为了提高干扰能力,完善电子信号的随机性和可行性,能够借用编码技术,处理信号传输过程中,进而优化传输的精度,降低容错。
为此,需要计算大数据量FFT。
计算FFT,能够提高雷达信号的处理效率、精度。
由此可以看出,处理雷达信号中,FFT的应用能够发挥比较出色的效果,满足不同的作业需求和定位需求,提高数据精准效果,进一步实现应用的价值和成效。
1.1信号处理的高效性雷达信号处理的时候,可能会产生回波,影响信号传递效果和质量,导致无法成功获取信息。
按照当前的作业需求,如何控制回波的产生,是从业人员重点关注的内容。
因此,使用FFT检测,能够精准找到雷达信号目标,提高信号处理的时效性和精准度。
利用FFT检测的高精准度等优势,能够提高检测结果可靠性。
1.2提高雷达试验的准确性传统的雷达在检测时,以电路图为连接,主要是利用仿真方法来辨识相应的目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雷达信号进行辨识的难度越来越大,对其进行处理的方法也越来越趋向于数字化。
对于现代雷达系统来说,它可以通过FFT 来进行信号处理,可以有效地处理海量的、高精度的信号,提高雷达检测的准确性。
第5章雷达信号处理5.1 雷达信息处理综述在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村船用ARPA设备中,将雷达、陀螺罗经、计程仪及其它传感器信息通过若干处理机和专用快速硬件,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实现后面将要讨论的船用ARPA的各种功能。
可见,雷达信号、数据处理在包括船用ARPA系统等各种雷达应用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雷达信号处理用在目标回波信号检测之前,而数据处理(含数据录取、目标跟踪、识别、计算、危险判断等)则在检测之后。
船用雷达ARPA系统包括传感器(俗称“雷达头”)和雷达信号处理、数据处理及ARPA 终端显示等部分部分,构成的雷达ARPA系统的简化原理框图,如图5-1所示。
图5-1雷达ARPA系统简化原理框图雷达信号处理内容这里指的是从传感器(雷达头)取得目标的回波视频信号后进入“雷达信号处理器”,处理的内容包括原始视频信号的量化处理,即通过A/D处理和杂波处理。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目标信号检测并利用一定的方法来抑制海浪、雨雪、相邻同频段雷达以及机内噪声等各种干扰杂波,处理后的视频信号在和某个检测门限进行比较,若信号招过检测门限,则被判断为“发现”目标,过程是自动的,即目标自动检测,然后将目标信号输送到“数据录取器”,以测量目标的距离、航向、航速等数据以及未来可能应用的其它一些目标特性。
数据录取器输出的便是目标观测值的估计,称为目标点迹。
数据录取是由ARPA计算机来实现的。
由数据录取器输出的目标点迹数据,在“数据处理器”中完成各种相关处理。
雷达数据处理这里指的是雷达从数据录取器取得目标的位置、运动参数(如径向距离、径向速度、方位等)后进行的对目标测量数据进行互联、跟踪、滤波、平滑预测等运算。
这些处理可以有效地抑制测量过程中引入的随机误差,精确估计目标位置和有关的运动参数(如航向、航速等),预测目标下一个时刻的位置,并继续进行跟踪,形成稳定的目标航迹。
同时,还要进行船舶与船舶间的碰威判断、报警等的各种数据处理,形成船用ARPA系统相应的各种功能,而这些功能均可在终端显示屏上进行操控显示。
件保护功能。
参40617811 DMB T第二代信道接收专用芯片的设计与实现刊,中/王军//电视技术.2006,(3).3133(L)介绍了第二代地面数字多媒体传输方案DMB T 系统的信道接收专用芯片LGS8813ES1,以及采用该芯片的接收机顶盒方案,该方案具有性能优越,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特点。
参70617812基于GX1001的数字有线机顶盒的设计刊,中/冯向辉//电视技术.2006,(3).2830(L)介绍用GX1001设计具有较强抗多径性能的数字有线机顶盒的方法,分析了信号的处理过程,并指出了设计中的应注意事项,给出了测试结果。
参40617813用于交会测量的摄像机标定系统设计刊,中/全厚德//测控技术.2006,25(3).3739(L)1500雷达与导航、声纳与对抗1510雷达总论、雷达理论与技术0617814复杂交通场景中多运动目标分割算法刊,中/李俊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32(3).297300 (L)针对室外复杂交通场景中多运动目标分割问题,提出了一种由变化检测和运动分割组成的算法,利用水平集算法对帧差图像进行变化检测得到运动窗口,在运动窗口范围内进行改进的k均值聚类分割,利用运动相似性进行割区域融合。
算法避免了整个图像的分割,减少了运算量,完整的分割出运动目标。
试验结果表明,算法不仅能从复杂交通场景图像序列中有效的检测和提取出运动目标并有很强的鲁棒性,而且能够解决运动目标的遮挡问题。
参110617815复杂目标可视化角闪烁偏差计算刊,中/方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32(2).186189(L)0617816任意理想导电目标的NURBS曲面建模与RCS预估刊,中/侯新宇//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6,28 (3).345349(E)0617817复杂背景中的运动目标回波仿真计算刊,中/任红梅//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6,28(3).336338, 398(E)0617818频率步进雷达及其在小目标检测中的应用刊,中/王德纯//现代雷达.2006,28(2).14(G)在强杂波环境下检测一类重要小目标(如巡航导弹,反舰掠海导弹,隐身飞机)是现代雷达面临的一个最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雷达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技术作者:陈丽芳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1期【摘要】雷达技术对人类探索未知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虽然雷达在军事方面的应用相较与民用和研究用所占比重极大,但是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最终雷达技术会更多的应用于人们生活。
本文结合实际对雷达的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的技术进行介绍分析,总结对雷达技术的现实应用。
【关键词】雷达;信号处理;数据处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不断涉及未知领域,对未知领域进行积极的科学探索,雷达作为一种基础的科研探测装置而被广泛应用,无论是海陆空还是离开地球的太空探测,都可以用雷达进行数据的探测与收集。
通过雷达获得信息准确性高,但是怎样将雷达获得的信息转化为我们进行研究的数字或其他数据形式,这便是本文的主题。
一、雷达技术的具体解释说明雷达技术实际上是对电磁波的应用,利用不同频率段的电磁波对物体进行发射,与物体接触后反射回馈至发射源,通过对时间或得到的其他反馈进行处理得到所需数据。
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可因实际需要进行高低频率的调整。
因电磁波传播的特殊性,使其可在任何介质中进行传播,并且具有操作简单、数据准确性精确性高,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无论是生活、科研还是军事领域。
二、雷达信号接受及处理的基础技术雷达技术得到推广后,雷达的信号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通过信号的处理能够实现对物体间的距离,物体的角度,形状以及运动物体的速度等性质进行探测。
雷达信号处理技术有波形和干扰抑制技术,脉冲压缩和信号相参积累技术,阵列信号处理技术,目标检测技术,目标特征信息提取和识别技术,信号处理系统设计技术等。
(一)雷达信号处理的流程分析雷达信号的处理的基本流程为:电磁波发射,电磁波信号反馈,现象体现,信号调节,信号成像,信号的自动检测,信号跟踪,信号目标的识别。
其中信号调节部分可细分为接收机信号变换,电磁信号波的形成,电磁脉冲压缩,电磁波的杂波清理(信号清晰化),多普勒处理。
雷达信号处理技术与系统设计脉冲多普勒雷达信号处理仿真一、雷达概述雷达是Radar(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音译词,意为“无线电检测和测距”,即利用无线电波来检测目标并测定目标的位置,这也是雷达设备在最初阶段的功能。
雷达的任务就是测量目标的距离、方位和仰角,还包括目标的速度,以及从目标回波中获取更多有关目标的信息。
典型的雷达系统如图1,它主要由雷达发射机、天线、雷达接收机、收发转换开关、信号处理机、数据处理机、终端显示等设备组成。
收发转换开关天线发射的电磁波目标雷达发射机接收的电磁波雷达接收机信号处理机数据处理机终端显示图1 雷达系统框图雷达发射机产生符合要求的雷达波形,然后经馈线和收发开关由发射天线辐射出去,遇到目标后,电磁波一部分反射,经接收天线和收发开关由雷达接收机接收,然后对雷达回波信号依次进行信号处理、数据处理,就可以获知目标的相关信息。
二、雷达信号雷达发射信号可以分为连续信号和脉冲信号,常规雷达信号包括非相参脉冲信号、相参脉冲信号、参差变周期脉冲信号、步进频率脉冲信号、线性调频信号、非线性调频信号、相位编码信号等,这里主要介绍常用的线性调频信号,非线性调频信号,相位编码信号等。
1.线性调频信号为了实现雷达发射能量与分辨率之间的矛盾,线性调频脉冲压缩体制的发射信号其载频在脉冲宽度内按线性规律变化即用对载频进行调制(线性调频)的方法展宽发射信号的频谱,使其相位具有色散。
LFM (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 )信号(也称Chirp 信号)的数学表达式为:)2(22)()(t Kt f j c e Tt rect t s +=π式中c f 为载波频率,()trect T为矩形信号,即11()0,t t rect TT elsewise⎧ , ≤⎪=⎨⎪ ⎩BK T =,是调频斜率。
于是,信号的瞬时频率为()22c T T f Kt t + -≤≤,根据K 的正负可以分为两种典型的chirp 信号,如图2所示。
雷达相关的入门书籍
以下是一些雷达相关的入门书籍推荐:1. 《雷达原理与系统设计》(陈文良编著):该书介绍了雷达基本原理、系统设计、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并包含了大量的实例以帮助读者理解。
2. 《雷达原理》(Merrill I. Skolnik著):这本经典教材详细介绍了雷达基本原理、系统设计、信号处理、目标识别等方面的知识,并包含了实际应用和实例。
3. 《现代雷达系统设计》(David K. Barton著):该书系统全面地阐述了现代雷达系统设计的过程和技术,内容包括雷达信号处理、目标识别、自适应波达阵和无源雷达等方面的内容。
4. 《雷达杂波和盲区的形成与抑制》(仲国华著):该书详细介绍了雷达杂波和盲区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各种抑制方法,并提供了实例和案例分析。
5. 《雷达成像与信号处理》(王浩轩编著):该书系统介绍了雷达成像与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包括雷达成像的基本概念、信号处理算法等。
以上是一些经典的雷达入门书籍,涵盖了雷达原理、系统设计、信号处理、目标识别等方面的知识。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书籍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