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第九章需要、动机和意志
- 格式:ppt
- 大小:321.50 KB
- 文档页数:16
主题:需要和动机教学目标:1. 理解需要和动机的基本概念。
2. 掌握需要和动机的类型及其在行为中的作用。
3. 分析需要和动机如何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行为。
4. 能够运用需要和动机理论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资源:PPT课件、案例分析、讨论小组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引言- 介绍需要和动机在心理学中的重要性。
- 提出问题:什么是需要?什么是动机?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的?二、需要1. 需要的定义:阐述需要是个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推动个体行动的原始动力。
2. 需要的类型:- 生理需要:如饥饿、口渴、睡眠等。
- 安全需要:如身体安全、心理安全等。
- 社交需要:如归属感、爱、尊重等。
- 自我实现需要:实现个人潜能和自我价值的需要。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不同类型需要的体现。
三、动机1. 动机的定义:动机是个体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推动和维持其行为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
2. 动机的类型:- 内部动机:源于个体的内在兴趣和满足感。
- 外部动机:源于外部奖励或惩罚。
- 驱力动机:由生理需要引发的动机。
- 诱因动机:由外部刺激引发的动机。
3.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动机类型在行为中的作用。
四、需要与动机的关系-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动机是满足需要的方式。
- 需要和动机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个体的行为。
第二课时一、需要和动机的理论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阐述需求从低到高的层次结构,以及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
2.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解释工作满意度与工作不满意感的影响因素。
3. 阿德曼的成就动机理论:探讨个体在追求成就和避免失败方面的动机差异。
二、需要和动机的应用1. 教育领域:如何利用需要和动机理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2. 职场管理:如何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提高工作满意度。
3. 市场营销:如何通过了解消费者的需要和动机,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
三、讨论与总结-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需要和动机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01动机的一般概念一、动机的含义及功能动机(名词解释):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
动机的功能(2005、2017简答):①激发功能②指向功能③维持和调节功能查找犯罪动机什么的,我最在行了二、需要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被有机体感受到的一定的生活和发展调节的必要性。
需要的结构:①莫瑞的需要理论(了解)主题统觉测验的理论基础——测量会讲到的内容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017简答)(了解,会做选择题)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三、动机和工作效率动机强度:动机是由需要和诱因共同组成的。
①动机的强度与目标的价值有关,目标对个体的意义越大,动机的力量就越强②个体对实现目标的概率的估计或期待也由重要意义。
当个人将目标看得十分重要,而且对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估计得更大时,由目标激发的动机力量就越强。
耶基斯-多得森法则(2007、2015、2019简答):动机引发和维持活动,但是动机的强度与活动效率并不是完全正比关系。
每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的性质不同而不同。
02动机的认知理论一、期望理论期望理论将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
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行为的产生不是由于强化,而是由于个体对一个目标的期望,或是企图避开某些讨厌的东西。
托尔曼将期望定义为刺激与刺激的联系或反应和刺激的联系。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动力,取决于行为目标的价值即效价,以及他对达到该目标可能性的期望。
动机=效价*期望(0~1)二、归因理论海德:人会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罗特:提出“控制点”概念,把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维纳:把行为原因分为稳定和不稳定的。
三、自我决定理论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
理论观点:1、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总的能动作用,认为自我决定是种涉及经验选择的人类机能品质,组成内在的动机。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第五版重点普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普通人,即没有心理障碍或疾病的人群。
彭聃龄的《普通心理学》第五版是该领域的经典教材,本文将重点介绍该教材的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的发展与方法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研究方法。
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哲学思考,到现代科学研究。
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等,这些方法对于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心理学的生物基础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人类的神经系统和生理机制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包括大脑结构、神经元活动、神经递质等内容。
通过研究人类的生物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
第三章:感知与知觉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人类的感知和知觉过程,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的工作原理和感知过程。
通过研究感知与知觉,可以了解人类如何感知和理解外界的信息。
第四章:学习与记忆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学习和记忆的过程。
学习是一种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记忆是将学习到的信息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通过研究学习和记忆,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学习能力和记忆机制。
第五章:情感与情绪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情感和情绪的概念、分类以及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情绪是情感的生理反应。
通过研究情感与情绪,可以了解人类的情感体验和情绪调节。
第六章:动机与需要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人类的动机和需要,包括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动机是人们行为背后的驱动力,需要是人们满足动机的对象。
通过研究动机与需要,可以了解人类的行为动因和满足需求的方式。
第七章:人格与个体差异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人格的概念、理论以及个体差异的影响。
人格是人们稳定的心理特征,个体差异是不同个体在人格上的差异。
通过研究人格与个体差异,可以了解人类的个体差异以及其对行为和心理的影响。
第八章:社会心理学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人类的社会行为与互动。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包括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社会认知等。
申硕《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一)引言概述:本文是对申硕《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一)的详细阐述。
动机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人类行为的驱动力和目标导向性。
本章主要介绍了动机的定义、分类以及与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关系。
正文:一、动机的定义1. 动机的概念:动机是指驱使个体行动的心理力量,它激发和维持人们追求目标的行为。
2. 本能与驱力:动机包括本能和驱力两个方面,本能是先天性的生物性需要,而驱力则是后天性的学习性需要。
3. 动机的特点:动机具有目标导向性、影响行为选择和行为强度,同时动机还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二、动机的分类1. 生理需求动机:生理需求动机是人类基本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如饮食、睡眠和性行为等。
2. 心理需求动机:心理需求动机主要包括社会认同、安全感、成就感和个体发展等方面的需求。
3. 社会需求动机:社会需求动机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对动机的影响,如亲社会性、竞争性和归属感等。
4. 内外动机:内动机是指个体根据内在的兴趣和满足感产生的动机,而外动机则是受到外部奖励或惩罚条件的驱动。
5. 高层次动机:高层次动机是指个体更高级的心理需求,涉及到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动机。
三、动机与生理需求的关系1. 生理需求与动机的联系:生理需求是动机的基础,当个体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会产生相应的动机驱使行为。
2. 生理需求的层次: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位于需求层次的基础层次。
3. 生理需求的满足:个体通过满足生理需求来获取生理满足感,进而推动下一级的需求动机的产生。
四、动机与心理需求的关系1. 心理需求的定义:心理需求是个体对自我心理发展的需求,包括成就、认同、安全和个体发展等方面。
2. 动机与心理需求的共同性:动机和心理需求都是人类行为的驱动力,二者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3. 动机对心理需求的影响:动机可以促使个体主动追求自我心理需求的满足,同时动机的强度也与心理满意度之间有关。
动机、需要与意志•动机概述o动机的含义、功能及过程▪含义: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功能•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过程:目标-诱因(外)-需要(内)-动力-行动o动机的分类▪动机的性质•生理性动机:也称驱力,饥饿、渴、性、睡眠等•社会性动机: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动力,如权利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认识动机等。
▪动力来源•外在动机o在外界的要求与外力的作用下产生的行为动机•内在动机o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外在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内部动机o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耶克斯-道德森定律:动机与行为效率呈现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动机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对任务难度增强而下降•动机理论o动机的早期理论▪本能理论:人的行为由本能决定的•詹姆斯:人类除了具有动物本能还具有社会本能•麦独孤:人类具有18种本能•洛伦茨:印刻现象•弗洛伊德:人有生本能和死本能▪驱力理论• 1.伍德沃斯提出行为因果机制的驱力概念2.赫尔提出驱力减少理论(驱力D,习惯强度H和抑制I共同决定了个体行为潜能P,P=D*H-1)▪唤醒理论• 1.人们偏好最佳唤醒水平,刺激水平和偏好的关系呈倒U形曲线2.简化原理:重复的刺激会降低唤醒水平3.个体经验偏好原理:个体经验对偏好有影响,富有经验的个体偏好复杂的刺激。
▪诱因理论•斯彭斯:P=D*H*K-Io动机的认知理论▪期待价值理论(托尔曼)▪归因理论:1.罗特的控制点理论2.海德的归因理论3.韦纳的归因理论▪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功效理论▪成就目标理论▪逆转理论•需要o需要的含义▪需要是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o需要的种类▪按起源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按指向对象分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o需要的层次理论▪内容: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理论观点:1.五种需要是天生与生俱来的,但自我实现的需要成人后才出现2.层次越低的需要能力越强,它们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个体的生存,又叫缺失性需要3.高层次的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必须的,又称生长性需要。
第九章动机1.动机是指行为的动力,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的功能。
2.动机的产生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
需要是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动机与目标关系十分密切,一般认为,动机所激发的行为就是目标指向行为。
目标是个体努力要达到的具体成绩标准或结果,是个体期望的未来状态。
目标的动机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个体在活动过程中的注意力分配、努力程度、坚持性水平和任务策略的运用。
4.动机和行为的关系十分复杂,同一行为可能由不同的动机引起,不同的行为也可能在同一动机的支配下产生。
个体行为往往不是受某个动机的驱使,而是由一个动机系统推动的。
动机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形曲线关系。
人们在中等强度的动机下工作效率最高。
5.动机的性质、方向和强度受个体价值观的影响。
价值观是指个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
价值观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导向和调节作用。
6.根据动机产生的基础和性质的不同,一般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的主要形式有饥饿和性等。
饥饿是由于体内缺乏食物或营养引起的一种生理不平衡状态。
性驱力与个体的性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
社会性动机主要有兴趣、成就动机、权利动机、交往动机和学习动机等。
7.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
兴趣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还可以分为个体兴趣和情景兴趣。
兴趣有不同的品质。
8.成就动机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
成就动机高的人取得较好的成绩。
成就动机的高低影响到人们对职业的选择。
9.权力动机是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