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西游记》docx
- 格式:docx
- 大小:30.32 KB
- 文档页数:12
《西游记》章回导读《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以及白龙马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
第1-12回:悟空·初印象故事梗概第1—7 回主要写孙悟空取经前的经历。
他本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石猴,因勇闯“水帘洞”,被群猴拥戴为王。
后来他漂洋过海寻求长生不老之术,拜在菩提祖师门下。
菩提祖师给他取了一个响彻世界的法名——孙悟空,并教会他七十二变和筋斗云。
孙悟空荣归故里后,先是闹龙宫,得到如意金箍棒;又闹地府,从生死簿上勾掉了自己和众猴的名字。
经太白金星招安,官封弼马温。
因嫌官职过小,返回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
他斗败天兵天将后,入天庭看管蟠桃园,又因偷吃蟠桃、仙酒、仙丹,畏罪逃回花果山。
玉帝派人捉拿他,他与二郎神精彩斗战,因太上老君偷袭助战,被捉回天庭。
他被关在炼丹炉内炼了七七四十九天,最后获得火眼金睛,踢倒炼丹炉,大闹天宫。
玉帝只好将如来佛祖请来。
如来佛祖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让他等待取经僧。
小说第8—12回简要交代了唐僧、猪八戒、沙僧的前生今世。
阅读重点①理清师徒四人的前世今生,在后期阅读中关注师徒四人的成长;②聚焦孙悟空的名号,分析其性格特点,感受其多面性、复杂性。
第13-22回:取经团队集合故事梗概第13回开始是唐僧出长安后经历的第一难。
在出河州卫的一座山岭上,唐僧一行遇到老虎精,两个随行者全部被魔王剖腹吃掉,唐僧则被太白金星救下。
他独自牵着白马继续前行,不料又遇猛虎等野兽,幸得镇山太保刘伯钦相救。
第二天,唐僧遇到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将他救出,孙悟空拜师。
之后,在鹰愁涧收脚力白龙马,在高老庄收猪八戒,大战流沙河收沙悟净,由此组成了西天取经的团队。
三个徒弟和白龙马有一个共同点:犯错之后被贬到凡间。
孙悟空被派去取经是因为他之前大闹天宫,猪八戒是因为调戏了嫦娥,沙和尚是因为打碎了玻璃盏,而小白龙是因为纵火烧了明珠。
阅读重点①善用章节名,自主分割题目,快速了解情节内容,提高阅读速度;②学习使用目录来帮助自己回顾故事情节,抓住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
4、阅读感受:①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③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三、中考题型汇编1、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2、《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孙悟空。
3、《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
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赏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要简洁。
例: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如大闹天宫。
或与恶势力斗争的精神;如三打白骨精4、选择《西游记》中你喜欢的一个人物,结合社会生活,说说你喜欢他的原因。
参考示例:我喜欢孙悟空。
因为他明辨是非,嫉恶如仇,是正义、智慧、勇敢的化身(人物性格)。
今天,能有孙悟空这样的人来执法,社会就会多一些公正(联系社会生活)。
5、“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鲁迅语)《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
请参照示例,另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
示例:铁扇公主因为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悟空,可以看出她的重亲情,同时也显示出她胸襟狭隘。
石猴为众猴觅得水帘洞,被众猴拥戴为“千岁大王”,可以看出众猴的讲信义。
6、某校初三(2)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
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说?正方:我方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
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
反方:我方认为,唐僧的仁爱之心是虚伪的,在惩罚为他一路降妖除魔的孙悟空时,毫不手软;他一意孤行,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人妖不辨,经常被妖魔鬼怪所迷惑。
是一个毫无原则、是非不分、固执己见的人。
(答案不惟一,反驳有针对性,扣住“固执己见”、“人妖不辨”,言之有理即可)7、某校初三(6)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
名著导读《西游记》名著导读《西游记》简介《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全书共有一百回,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该书以众多仙妖神鬼的形象和精彩纷呈的情节,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也传递了各种思想、道德和价值观。
内容概述唐僧师徒的西天取经之旅《西游记》的故事发生在唐朝,主线是唐僧师徒四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前往西天取经的旅程。
他们奉命前往西天取得真经,以方便人间的修行。
在这个旅程中,他们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也结交了很多朋友和敌人。
众多仙妖神鬼的故事整部《西游记》中融入了许多仙妖、神鬼的故事。
例如,孙悟空是东海龙王的石猴精,后来经过修炼成为至尊宝,具有神奇的法力和武艺。
他与诸多仙汉、妖魔交锋,展现了他的机智和勇敢。
道德与价值观的反映《西游记》不仅仅是一部冒险故事,它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其中,唐僧被描绘为一个慈悲而坚定的人物,代表了正直和忍耐,他的师徒们也各具特点。
书中也涉及到正义与邪恶、善与恶之间的斗争,以及修行和正道的追求。
影响与意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西游记》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对中国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部作品在描写人物形象、情节设置、语言风格等方面都出现了创新的元素。
它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人物形象的影响《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都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
例如,孙悟空作为曾经的石猴精,代表了勇敢、聪明和机智;唐僧作为慈悲和正直的化身,对后世的文化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价值观的传承和思考《西游记》中所表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些观念和价值观对中国社会和民众的思考和引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读这部名著,读者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道德意识。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明珠,不仅是一部冒险故事,更是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深刻反思。
名著导读《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巨著。
它以叙述孙悟空和他的三个弟子八戒、沙僧、白龙马一起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为主线,融入了大量的神话传说、佛教故事和中国古代文化元素。
本文档将对《西游记》进行详细的章节导读。
第一章大闹天宫本章讲述了孙悟空从花果山被压到八卦炉中受苦,后来趁二郎神赴宴之机,闯进天宫与天兵天将展开一场大战,并最终获得紧箍咒的故事。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孙悟空的力量和聪明才智,揭示了他与天庭的对抗关系。
第二章三打白骨精本章讲述了孙悟空为了保护唐僧取经的行程,与白骨精展开三次战斗的故事。
这一章节通过战斗的过程展示了孙悟空的勇猛和智慧,同时展现了唐僧对孙悟空的信任和依赖。
第三章火焰山本章讲述了孙悟空一行人在火焰山的险境中,通过智慧和团结战胜恶势力的故事。
这一章节展示了团队合作和智慧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的思想。
第四章水帘洞本章讲述了孙悟空与红孩儿在水帘洞中的较量,以及唐僧和其它弟子因此被困的故事。
这一章节通过战斗与困境展现了不同角色之间的矛盾与合作,表达了忍耐和勇敢面对挑战的精神。
第五章花果山之危本章讲述了孙悟空一行人在花果山中,与黑熊精和黄眉老鼠精展开激烈战斗的故事。
这一章节展示了孙悟空的作为以及他与其它弟子之间的默契与团结,同时也提醒读者要珍惜家园和自然环境。
(逐章详细介绍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附件:________本文档附带的附件为《西游记》全文修订版电子书。
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1.版权:________指作品创作者对作品享有的权益,包括著作权、署名权等。
在引用《西游记》时需注意尊重作者的版权。
2.知识产权:________指作为一种无形财富的知识及其相应产权,包括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
在阅读《西游记》时需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
3.法律责任:________指根据法律规定对违法行为承担的责任,包括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名著导读《西游记》《名著导读〈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孙悟空是小说中最为出彩的角色之一。
他由仙石孕育而生,自号“齐天大圣”。
他本领高强,会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
孙悟空的性格鲜明,勇敢无畏、敢于反抗权威。
他大闹天宫,与天庭众神对抗,展现出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但在保护唐僧取经的过程中,他也逐渐学会了克制和忍耐,变得更加成熟稳重。
唐僧,也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他慈悲善良、意志坚定,一心向佛,为了取得真经,不畏艰难险阻。
然而,他有时过于迂腐和固执,对妖怪的变化缺乏洞察力,常常误将妖怪当作好人,给取经团队带来了不少麻烦。
猪八戒则是一个充满喜剧色彩的人物。
他性格憨厚,力气大,但好吃懒做,贪恋女色,常常在遇到困难时想要退缩。
不过,他也有可爱的一面,偶尔的幽默和机智为取经之路增添了不少欢乐。
沙僧个性忠厚老实、任劳任怨,他默默地承担着行李的重担,为团队的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西游记》中,作者创造了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
其中有各种各样的神仙、妖怪,如太上老君、观音菩萨、白骨精、牛魔王等。
这些形象各具特色,生动有趣。
作者通过对他们的描写,反映了人性的善恶美丑。
小说中的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惊险和刺激。
比如“三打白骨精”这一情节,白骨精三次变化人形,都被孙悟空识破并打死,而唐僧却误以为孙悟空滥杀无辜,将他赶走。
这一情节不仅展现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和果敢,也表现了唐僧的善良和固执,同时让读者为师徒之间的误会感到揪心。
“真假美猴王”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之一。
六耳猕猴变成孙悟空的模样,真假难辨,让唐僧师徒陷入了巨大的危机。
初中语文《西游记》名著导读【走近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
【作品概要】《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
《西游记》全书共一百回,主要记叙了唐僧、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
从大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的故事,集中表现了他的反抗精神,为他的神通广大和后来随唐僧西天取经提供背景材料。
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介绍小说的另一位主人公唐僧,叙述唐三藏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岀世等故事,交代取经的缘起。
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孙悟空在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的协助下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一路克服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主要人物】人物法号(姓名)道具、技能人物小传唐僧①俗家姓陈,乳名江流儿九环锡杖唐僧是西天取经的领头人。
他一心向佛,意志坚定,诚实善良,但胆小怕事,迂腐顽固,常善恶不分。
被如来佛②法号“玄奘”③唐太宗李世民赐法号“三藏”④佛祖册封“旃檀功德佛”祖暗中选中去西天取经,并赐宝物三件,即袈裟、九环锡杖、紧箍咒。
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初心不改。
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的辅佐下,终于在西天大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
孙悟空①菩提祖师取名“孙悟空”②自称“美猴王”③天界所封“弼马温”④自封“齐天大圣”⑤唐僧取名“孙行者”⑥佛祖册封“斗战胜佛”如意金箍棒、七十二变、火眼金睛、筋斗云他是唐僧的大徒弟。
聪明机智、忠诚孝顺、勇敢好斗、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敢作敢当,又幽默诙谐。
他从石头中出生,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金丹,打败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又自不量力地与如来佛祖斗法,最终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一、作品简评]吴承恩(明代小说家)的经典小说《西游记》是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而成的。
作品借助编撰的神话人物和神话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渴望改变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思想。
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
小说想象大胆,构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塑造方法,创造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不朽的艺术形象。
全书极富艺术特色。
结构上组织严密,繁而不乱;语言上活泼生动且夹杂方言俗语,富于生活气息;主题上冲淡了故事原有的宗教色彩,大大丰富了作品的现实内容,具有民主倾向和时代特点。
作品讽刺幽默,呈现出不同于以往取经故事的独特风格。
《西游记》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相结合,开启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这一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
《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
从十九世纪开始,它便被翻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
[二、名著梗概]全书情节可分为四部分:第一,从第一回到第七回,叙述孙悟空出生、求仙得道、大闹“三界”;第二,从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描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的故事,交代取经缘起;第三,从第十三回到第九十九回,描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唐僧西行,路遇八十一难,但在佛力的支持下,由八戒、沙僧协助孙悟空保护唐僧,一路斩妖除怪,安达西天,取得真经;第四,第一百回为全书的结尾,描写师徒四人取经回到东土,都得道成为真佛。
[三、主要情节]1、美猴王出世花果山顶石头崩裂出的石卵,化为一个石猴,它眼里射出的两道金光惊动了玉皇大帝。
名著导读《西游记》及练习题籍贯:江苏淮安地区:怀安山阳国家:中国明代职业:文学家吴承恩(约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杰出的小说家,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的作者。
吴承恩从小天资聪明,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多方面的才能。
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
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受到人们的赏识,认为他科举及第,“如拾一芥”。
可是事实恰恰相反,他在科举场上极不得志,考了多少次竟连个举人都没考中,直到45岁才考上一个岁贡生。
由于科场失意,境遇不好,生活贫困,他曾遭到势利之行徒的笑骂。
这种种遭遇使他加深了对封建官场、科场的腐败以及社会上的炎凉世态的认识,心灵里埋下了不平和反抗的种子。
吴承恩一生不同流俗,刚直不阿。
他之所以才高而屡试不第,很可能与他不愿作违心之论以讨好上官有关。
他厌恶腐败的官场,不愿违背本心,对黑暗的现实持否定态度。
他在《二郎搜山图歌》一诗中写道:“民灾翻出衣冠中,不为猿鹤为沙虫。
坐观宋室用五鬼,不见虞廷诛四凶。
野夫有怀多感激,抚事临风三叹惜。
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
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谁能为我致麟凤,长令万年保合清宁功。
”认为“民灾”的形成,社会现实的丑恶,原因就在于统治者用人不善,让“五鬼”“四凶”那样的坏人当道。
他想“致麟凤”,行“王道”,扭转乾坤,但是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只能空怀慷慨,抚事临风叹息。
《西游记》虽然是吴承恩晚年写成的,但却作了毕生的准备。
小时候,吴承恩经常跟从父亲遍游淮安近郊的古寺丛林,听来许多优美神奇的神话故事。
他从小就有好听奇闻的习性,在读私塾时,经常瞒着父亲和老师,偷偷地阅读“野言稗史”。
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爱好有增无减。
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
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
吴承恩曾写过一本志怪小说《禹鼎志》。
他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说,他的志怿小说、神话小说,写的虽是神仙鬼怪,其实着意的还是在于“人间”,为的是寄托他的政治理想,鞭笞邪恶势力,使读者“悚然易虑”,并非无为而作,或搜奇猎异以资谈笑。
他创作《西游记》,目的也是如此。
在《西游记》四十五回中,写到孙悟空布置自然之神布云、打雷、下雨时,特别命令雷公邓天君说:“老邓仔细替我看那贪脏坏法之官,忤逆不孝之子,多打死几个示众!”孙悟空最恨的是“贪脏坏法之官”,这与吴承恩在许多诗文中所表现的特别仇视贪官污吏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在《西游记》的神话世界里,处处有人间的影子:神圣的天宫表面气派不凡,至高无上的玉帝却贤愚莫辨,十分昏庸,天庭和人间的王朝相仿佛;地府森严,官官相护,贪脏枉法,无辜的人有冤难伸,和地上的衙门并无两样;妖魔鬼怿杀人吃人,贪财好色,仗着魔力法术称霸一方,无恶不作,简直是人间恶霸、官僚的化身。
《西游记》还写到了一些人间国度,那里的统治者大多是“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的”,这同样是明朝廷君臣祸国殃民罪行的写照。
吴承恩塑造的孙悟空,嫉恶如仇,神通广大,一切称凶逞狂的妖魔鬼怪在它的金箍棒下都推动失去了往日的威风,或一命呜呼,或束手就擒,这都反映了吴承恩扫荡社会丑恶现象和丑恶势力的强烈愿望,也是《西游记》民主性精华之所在。
吴承恩的文学才能是多方面的。
除了《西游记》和前面提到的《禹鼎志》外,他还写了许多风格清逸的诗歌,收集在《射阳先生存稿》中。
《西游记》却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迢遥的西方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将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形象化为妖魔鬼怪所设置的八十一难,以动物幻化的有情的精怪生动地表现了无情的山川的险阻,并以降妖服怪歌赞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小说是人战胜自然的凯歌。
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上采天地灵气,受日月精华的一块奇石所生。
是四大猴属之一:心灵石猴。
出生后,带领群猴到水帘洞安家,自称美猴王。
又飘洋过海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菩提祖师为师学得一身本领。
之后,入东海,取得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
之后相继被天庭封为弼马瘟,齐天大圣。
又被送入八卦炉中,练就火眼金睛。
最后被天庭请来的如来压在五行山下整整五百年。
后被唐僧搭救,拜他为师,保他去西天取经,又被观音设计在头上戴上了如来整治人的工具——紧箍圈,只要唐僧念动紧箍咒,便头痛难忍。
每次唐僧有难,都亏他搭救,在“三打白骨精”和“真假美猴王”时,为保师傅,还被心慈善良却又肉眼凡胎的唐僧误会,受尽紧箍咒的折磨之余,更被唐僧赶出取经队伍。
取经十四年,历尽千辛万苦。
取经大业完成后,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
为人正直又恃才傲物,对师傅忠心耿耿又不服管教。
在取经过程中,比丘国搭救儿童,风仙郡祈得甘雨,变得平和,稳重,慈悲。
唐僧也从对他半信任半提防到了全然的信赖。
孙悟空——菩提祖师所取的名字。
美猴王——孙悟空刚出生时,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后成为众猴之王,因此自称美猴王。
齐天大圣——孙悟空在第一次天庭招安后,因自感受骗反下天庭,回到花果山中,自封齐天大圣,后天庭被迫承认该封号。
弼马温——第一次到天界时所封官职。
兵器技能如意金箍棒七十二变火眼金睛筋斗云猪八戒/猪悟能/天蓬元帅——西游记的主角之一,原为一混汉,后经高人指点,苦行修行成仙,管封天蓬元帅,赐太上老君八卦炉练成的兵器——上宝逊金耙,掌管天河八万水兵。
后在王母的蟠桃盛会上,酗酒调戏嫦娥,被罚三千锤后,打下界来,错投猪胎,变成了猪头人身的模样。
在乌斯藏福陵山云栈洞中为妖,又娶高老庄的高太公之女高翠兰为妻。
后被孙悟空降服,去西天取经,功成后封为净坛使者。
为人懒惰,好色,还爱打小报告,但也很正直,善良。
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阅读感受--①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③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正直无私、行侠仗义、无所畏惧、幽默;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喜欢搞点恶作剧。
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
猪八戒--一方面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另一方面又不失忠勇和善良、战斗勇猛、能知错改错、淳朴憨厚。
唐僧--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沙僧--吃苦耐劳,为人正直;作战勇猛,不屈服妥协,意志坚定。
《西游记》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
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小说以师徒西天取经为线索,以孙悟空为主角,塑造了一个敢于反对天宫、地府统治者,专“与人间抱不平”,“济困扶危,恤孤念寡”的英雄形象。
另外,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如猪八戒、唐僧、沙增、白骨精、铁扇公主等,也都写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而小说中所写的众多妖魔鬼怪,则多象征社会恶势力。
对崇信道教、沉湎女色、昏庸无能、荒淫残暴、贤愚莫辨、专横独断之帝王,更作了无情嘲弄和批判。
说明作者是以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手法,来反映现实主义的思想感情。
小说想象力丰富,将神魔与人的形象大胆地结合,创造了一系列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造型。
作品格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简练,生动活泼。
历代倍受读者欢迎,是长篇神魔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
《西游记》共一百回,是以唐玄奘上西天取经,途中发生的故事为主干,记述了三藏法师一行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扫尽沿途妖魔鬼怪、取回真经的故事。
这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的中国古代神话幻想小说,它不同于一般的古代小说,其神幻离奇、浪漫诙谐、雅俗共赏,主要人物性格鲜明,堪称文林独秀,因而流传极广,征服了亿万读者。
《西游记》着重表现了孙悟空斩妖除怪、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和美好品德,突出地表现了他在跟妖魔作斗争中显示出的坚强的斗争决心和高超的斗争艺术,例如,他善于透过迷人的假象认清妖怪的本来面目;他总是除恶务尽,从不心慈手软;斗争中注重了解敌情,知己知彼,克敌制胜,根据不同的斗争对象,变换不同的策略和战术,等等。
凡此,都是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长期社会斗争经验的艺术概括。
主要人物除孙悟空外,比较突出的是猪八戒和唐僧。
猪八戒是一个有缺点而又令人喜爱的人物形象。
他憨厚纯朴,能吃苦耐劳,对敌斗争从不屈服,是孙悟空斩妖除怪不可缺少的助手。
但他贪馋好色,自私偷懒;对取经事业缺乏坚定性,一遇困难就要散伙回家;嫉妒心强,好拨弄是非。
他的小聪明具有一种憨厚本色的特点,作者对他弄巧成拙的嘲笑,表现了对现实生活中小生产者落后意识的善意批评。
唐僧是一个带有浓厚封建士人气质的人物,作者对他是批评多于肯定。
他恪守宗教信条和封建礼教,乃至迂腐顽固,而又胆小懦弱,而且常常误信谗言,颠倒是非,无理责骂和残忍地处罚为取经建立了巨大功勋的孙悟空。
唐僧由一个被歌颂的人物,变成一个被讽刺嘲笑的对象,这一点是《西游记》和传统的取经故事一个很大不同之处。
《西游记》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人物的活动有广阔的天地,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施展其超人的本领。
情节生动、奇幻、曲折,表现了丰富大胆的艺术想像力。
《西游记》可以说是一部最能体现我国民族丰富想像力的小说,也是一部最接近儿童文学的古代小说。
《西游记》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明代神魔小说的杰出代表,和《三国志演义》、《水浒传》一样,成为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古典小说名著,它问世以后即产生广泛的影响。
明清两代,续作、补作《西游记》的小说有多部出现。
《西游记》故事在清代还被改编为戏曲搬上舞台。
一直到现代,《西游记》故事仍然活跃在戏曲舞台和电视荧屏上。
许多人小时候就听过《西游记》的故事,无不为书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长大后还不断地阅读这本古代名著,可以说,这部小说对中国人的心理品质和言语行为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孙悟空:他天资聪敏,思想跟行动都敏捷如风,学得一身高强的法术,吹一口气,就能够七十二变,并且有法宝金箍棒,缩小如针,放大如铜棒,筋斗云一驾,就能够上天下地。
悟空仍有猴性,他精明顽皮,爱作弄。
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
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但有时过于迂腐,善恶不分,我行我素。
猪八戒:八戒好吃懒做,贪财好色,贪生怕死,但又性格温和,憨厚单纯有时也很英勇;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难分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