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一轮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704.50 KB
- 文档页数:32
高考一轮复习诗歌鉴赏题材复习Ⅰ题材篇1.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
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内容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标志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字眼。
情感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典例剖析][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荆门道怀古①刘禹锡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
马嘶古树行人歇,麦秀空城野雉飞。
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陵化宝衣。
徒使词臣庾开府②,咸阳终日苦思归。
【注】①这首诗作于中唐诗人刘禹锡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赴连州(今属广州)刺史之任时。
②庾开府:即庾信,一开始在梁朝为官,后奉命出使西魏,被强留在北方,历仕西魏、北周二朝,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所以世称“庾开府”。
[解题思维]——一抓两读,归纳情感(1)抓标志:荆门道(地点)、怀古。
(2)读注释:①诗作于被贬赴连州刺史之任时,交代写作背景;②中唐诗人刘禹锡“永贞革新”失败,介绍作者情况;③介绍“庾开府”,暗示此处运用典故。
(3)读诗句:①(关键词句)咸阳终日苦思归。
②[景、事](写景)古树之下,烈马嘶鸣,行人歇息,空城之中,遍长禾黍,野雉乱飞。
古代诗歌阅读—咏史怀古诗歌专项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再和明妃曲欧阳修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汉宫有佳人”而“天子初未识”,揭示出“佳人”与“未识”之间的矛盾,为悲剧的结局做了铺垫。
B.“绝色天下无”,用汉元帝的赞叹口吻写出其“重色”的心态。
因“难再得”而“杀画工”,就是这种心态导致的。
C.“明妃去时泪”以下各句,就“花”和“泪”渲染悲剧气氛,暗示明妃辞别汉宫时的痛苦心情,读来令人动容。
D.最后两句中的“春风”喻指命运遭遇:“多薄命”与“莫怨”形成因果关系,意在慨叹红颜薄命。
2.“汉计诚已拙”一句承“安能制夷狄”而来,试分析这两句的内涵。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凤凰台①杨万里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
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
龙蟠虎踞山川在,古往今来鼓角哀。
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②。
【注】①相传南朝宋文帝年间,有三只凤凰,飞落在永昌里李树上,招来各种鸟类随其比翼飞翔,呈现百鸟朝凤的景象。
为庆贺和纪念此美事,永昌里改名凤凰里,并在保宁寺的山上筑台,名凤凰台。
李白曾游此地,作诗《登金陵凤凰台》。
①蛛煤:蛛网尘埃。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凤凰台”照应题目。
“潮回”句写出江水空流,凤凰不再的凄凉,与李白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意境相似。
B.颔联颜色、地名、方位、植物等对仗工整,写出江草萋萋、杏花开放,生机勃勃之景,写出了作者流连美景的陶醉。
C.颈联通过大跨度的时空,指出凤凰台地势雄伟险要,山川永固,王朝更迭,鼓声哀鸣,战事不断,有实有虚。
D.本诗围绕“登临”展开,咏史怀古,感叹历史沧桑,人世无常,层次分明,意蕴深长。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诗思想情感题——咏史怀古类训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3届高考考点:高考古诗思想情感题——咏史怀古类训练考点:1.吴喻时《过晋公祠》2.许浑《咸阳西门城楼晚眺》3.(唐)韩偓《故都》4.吴潜《水调歌头.焦山》5.[宋]刘克庄《踏莎行.甲午重九牛山作》6.(唐)温庭筠《经五丈原》7.杜庠《赤壁》8.(元)张可久《卖花声.怀古》9.李商隐《筹笔驿》10.魏禧《登雨花台》【考点研究】一、词句情感词句情感题是对关键词句的考查, 诗歌的关键词句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
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 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 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 表意功能明显。
关键句是最能表现诗歌思想内容或情感的句子, 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
当然, 有时词句情感题所考查的词句是抒情比较含蓄的写景(人)句或叙事句, 这就需要透过景、事来把握情感。
二、情感题概括的四大关注点1.从诗歌本身出发, 逐句分析。
一句一种感情, 一句几种感情, 几句一种感情, 皆有可能。
2.不管是哪种描写, 都要善于化内容为感情, 比如内容写的是游览山村, 那么感情往往可以表述为“对山村生活的××(之情)”, 如“对山村生活的喜爱”“对山村生活的留恋”等。
3.对感情的概括尽量有具体内容, 即给感情加上具体的修饰成分(这种修饰成分实际就是“情由”, 情感的由来、原因)。
比如“伤感”这种感情, 就有很多具体表现:仕途失意的伤感, 才华埋没的伤感, 理想落空的伤感, 国破家亡的伤感, 与友人离别的伤感, 久戍不归的伤感, 羁旅奔波的伤感, 思念家乡的伤感, 怀念家人的伤感等。
4.如果感情不止一种, 回答时要分点, 一种感情一个要点。
三、“四抓”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1.抓诗题——感知情感趋向有些诗歌题目蕴含了诗歌的情感倾向,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题目表明本诗是一首送别友人诗, 其情感倾向就明确了。
古诗词鉴赏训练九大规律:(一)咏史怀古诗(二)咏物言志诗(三)送别怀人诗(四)羁旅思乡诗(五)边塞征战诗(六)山水田园诗(七)即事(景)怀诗(八)哲理诗句(九)用典诗句(一)咏史怀古诗▶▶▶常见情感: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常用技法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②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④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例子: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人抚今追昔,感慨世事变化难料。
2,“生子当如孙仲谋。
”▶抒发了词人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和爱国思想,也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百姓死活予以揭露和批判。
(二)咏物言志诗▶▶▶常见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③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常用技法①从表现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自比)、象征、拟人和对比。
②从描写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③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例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表达了青年诗人的远大抱负和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人以落红、春泥自喻,表现了诗人辞官后仍关心着国家命运、乐于奉献的宽广胸怀。
(三)送别怀人诗▶▶▶常见情感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
▶▶▶常用技法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高考语文古诗词一轮复习备考:咏史怀古诗讲练咏史怀古诗概念:以历史事件、人物、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对历史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为题材的诗。
表达的情感:①感慨盛衰无常,喟叹朝代兴亡变化。
②缅怀先贤,表达对其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艺术手法: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②对比手法。
诗人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化用典故。
诗人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④衬托。
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乐景或盛景)衬悲情⑤想象(虚实结合)实战演练: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篇是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
此诗凭吊昔日东晋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作者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经不是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
诗中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导人们去思考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含着深刻的寓意。
全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词句注释⑴乌衣巷:金陵城内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与朱雀桥相近。
三国时期吴国曾设军营于此,为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
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⑵朱雀桥:六朝时金陵正南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在今南京市秦淮区。
⑶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巨室。
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
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⑷寻常:平常。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诗歌鉴赏之怀古咏史诗一、概念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二、题目特点1.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2.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咏怀”如:《咏怀古迹》3.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览古”等。
如:《金陵怀古》《赤壁怀古》《越中览古》三、咏史怀古诗的结构《咏怀古迹•其三》(临古地)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思古人)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忆其事)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抒己志)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四、常见意象1.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东京、汴京、台城、江都(1)咸阳:咸阳为中国第一帝都。
“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
”当年秦始皇横扫六国,以咸阳为都,使之赢得了“中国第一帝都”的美誉。
武帝年间,因咸阳临近渭水始更名渭城。
例:咸阳城西楼晚眺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2)长安:长安是西安的古称,从西周到唐代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及政权建都于长安。
汉朝、隋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代。
例:山坡羊·长安怀古赵善庆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
狐兔悲,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3)金陵:石头城即金陵城。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
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建都之地。
六代豪奢,醉生梦死,追欢逐乐,诗家称之为“金粉六朝”。
但由于荒淫误国,这一个一个朝代皆灭亡得极快,悲恨相续。
这“虎踞龙盘”的六朝豪华之都,也就荒凉下来了。
别称:石头城、建邺(吴)、建康(南朝)、江宁(南唐、宋)应天(明)、龙盘虎踞、六朝古都。
古代诗歌阅读:咏史怀古类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桃源行王安石望夷宫①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②,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③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注】①望夷宫:秦国宫名。
②商山翁:指“商山四皓”,秦末汉初隐居于商山的四个隐士。
③重华:指传说中上古时代最英明的三大部落首领之一的舜,他姓姚,名重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化用“指鹿为马”了这一典故,此句写出了统治者的荒谬无道。
B.诗中五六两句描述了桃源中人的生活状态,表现了隐居生活的艰苦和辛酸。
C.“春风”一句表达了桃源中人听闻外界战乱不断,不胜悲慨,泪落沾巾。
D.本诗是从桃源中人的角度叙述的,而《桃花源记》是从渔人角度叙述的。
2.本诗最后两句“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意蕴深远。
请结合诗中相关内容,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禹庙①杜甫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②,古屋画龙蛇③。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④,疏凿控三巴。
注:①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长期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
杜甫在代宗永泰元年出蜀东下,途中参谒了禹庙。
②桔柚:禹治洪水后,人民安居乐业,东南岛夷之民也将丰收的桔柚包好进贡。
③龙蛇:指壁上所画大禹驱赶龙蛇治水的故事。
④四载: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用的四种交通工具。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期战乱使人民苦不堪言,山“空”庭“荒”是当时社会面貌的写照。
B.秋风虽劲,落日虽残,却更显禹庙的巍然独峙、庄严肃穆,令人敬慕。
C.这首咏史怀古诗,旨在歌颂禹公而忘私、严明法度、民族至上的精神。
D.本诗风景形胜、庙貌功德无所不包;语言凝练,章法严谨,气象宏丽。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咏史怀古类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1.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是_____________,从题材上看都是__________。
2.这两首诗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结合诗句分析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_______·咏鹰(清)陈维崧①寒山几堵②,风低③削碎中原路。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
老来猛气还轩举④。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释】①陈维崧:清代词人、骈文作家,身世飘零,游食四方。
①堵:座,这里指山。
①风低:写鹰乘风低掠。
①轩举:意气飞扬。
3.请为这首词选择恰当的词牌名()A.沁园春B.声声慢C.水调歌头D.醉落魄4.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寒山几堵”是背景,既写出秋山之肃杀,又以夸张突出山峦之高峻。
B.“秋空一碧无今古”起着为前二句拉宽气势、扩大氛围的作用。
C.“醉袒貂裘”引出酒醉想起鹰逐兽的地方,富有豪迈雄放又颇多洒脱的神态。
D.“略记”一句是结上片,启承下片,由“鹰”化入人的镜头,即由物转为“我”。
5.结合全词,分析“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两句中,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正宫】醉太平(元)曾瑞相邀士夫,笑引奚奴。
涌金门外过西湖,写新诗吊古。
苏堤堤上寻芳树,断桥桥畔沽醽醁,孤山山下醉林逋。
洒梨花暮雨。
柳梢青·西湖水月光中,烟霞影里,涌出楼台。
空外笙箫,云间笑语,人在蓬莱。
天香暗逐风回。
正十里、荷花盛开。
买个扁舟,山南游遍,山北归来。
6.“醉太平”是________;“柳梢青”是________。
7.比较这两篇,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游程相同,但游览西湖方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