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原理图及空调制冷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198.00 KB
- 文档页数:3
空调器制冷系统原理及常见故障图⽂解析(简单易懂值得收藏)空调器的制冷制热基本原理空调器的制冷零部件介绍制冷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制冷系统案例分析与讨论家⽤空调⽅案设计及常⽤专业术语空调器的制冷制热基本原理⼏个重要概念:焓:⽤于流体,指特定温度作为起点时物质所含的热量。
1标准⼤⽓压,0℃的焓值为0.焓随流体的状态、温度和压⼒等参数变化,当对流体加热或加给外功时,焓就增⼤;反之,流体被冷却或蒸汽膨胀向外作功,焓就减少。
熵:是⼀个导出的热⼒状态参数,当制冷剂吸收热量时,熵值必须增加,反之放热时,熵值减少;熵值的变化,可以判断制冷剂与外界之间热流的变化。
节流:指流体通过狭⼩截⾯时压⼒降低,不作外功,⽽且节流前后⼀定距离处的速度不变的过程。
如果制冷剂通过的电⼦膨胀阀,由于冷媒流速较⼤,通过阀门截⾯的时间短,冷媒基本来不及与外界进⾏热交换,这种情况当作绝热节流处理。
临界状态:在饱和状态中,液态和⽓态两相共存。
但当饱和温度继续升⾼,到达某⼀温度时,物质的液相和⽓相的区别就会消失,这时液相不再存在,此时对应状态点为临界点。
显热和潜热:显热是指物体被加热或冷却时只有温度变化⽽⽆相变(或形态变化)时所得到或放出的热量;潜热是指物体相变⽽温度不变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空调器的制冷循环流程进⾏制冷运⾏时,来⾃室内机蒸发器的低压低温制冷剂⽓体被压缩机吸⼊压缩成⾼压⾼温⽓体,排⼊室外机冷凝器,通过轴流风扇的作⽤,与室外的空⽓进⾏热交换⽽成为中温⾼压的制冷剂液体,经过⽑细管的节流降压、降温后进⼊蒸发器,在室内机的风扇作⽤下,与室内需调节的空⽓进⾏热交换⽽成为低压低温的制冷剂⽓体,如此周⽽复始地循环⽽达到制冷的⽬的。
空调器的⼯作原理流程图(制冷)单级压缩蒸⽓制冷循环空调器的制热循环当进⾏制热运⾏时,电磁四通换向阀动作,使制冷剂按照制冷过程的逆过程进⾏循环。
制冷剂在室内机换热器中放出热量,在室外机换热器中吸收热量,进⾏热泵制热循环,从⽽达到制热的⽬的。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原理图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贮液干燥器、膨胀阀、蒸发器和鼓风机等组成。
如图 1 所示,各部件之间采用铜管(或铝管)和高压橡胶管连接成一个密闭系统。
制冷系
统工作时,制冷记忆不同的状态在这个密闭系统内循环流动,每个循环又四个基本过程: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
1、压缩过程:压缩机吸入蒸发器出口处的低温抵压的制冷剂气体,把它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排除压缩机。
2、散热过程:高温高压的过热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由于压力及温度的降低,制冷剂
气体冷凝成液体,并排出大量的热量。
3、节流过程:温度和压力较高的制冷剂液体通过膨胀装置后体积变大,压力和温度急剧下降,以雾状(细小液滴)排除膨胀装置。
4、吸热过程:雾状制冷剂液体进入蒸发器,因此时制冷剂沸点远低于蒸发器内温度,故
制冷剂液体蒸发成气体。
在蒸发过程中大量吸收周围的热量,而后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气又进
入压缩机。
上述过程周而复始的进行下去,便可达到降低蒸发器周围空气温度的目的。
空调原理图及空调制冷原理,制热原理介绍空调原理图如附图所示,图中虚线表示制冷状态,实线表示制热状态制冷过程制冷时压缩机高压出口经过四通阀1-2到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使过热蒸汽逐渐变成饱和蒸汽,进而变成饱和液体或过冷液体。
通过毛细管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液体(混有饱和蒸汽)---到室外机截止阀(也称高压阀)进入室内机热交换器(蒸发器),从周围介质吸热蒸发成气体,实现制冷。
在蒸发过程中,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保持不变。
从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已成为干饱和蒸汽或稍有过热度的过热蒸汽了。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时要吸热,这就是空调制冷。
室内机回气:回气管到室外机经由截止阀(也称低压阀或维修阀)进入消音器--四通阀4-3到压缩机低压回气侧完成制冷循环。
制热过程:实线表示制热状态制热时四通阀开闭状态与制冷是正好相反,流经的顺序是:压缩机高压出口经四通阀1---4到消音器---截止阀(也称低压阀或维修阀)---室内机热交换器---回到室外机截止阀(也称高压阀)---毛细管---热交换器---四通阀2---3到储液器---压缩机低压侧。
室外机的热交换器上的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用于制冷时检测热交换器的管道温度,如果温度异常升高则可计算出管道压力,进而把温度异常信号送给控制板。
室外机的室外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主要用来检测室外环境温度。
室内机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检测热交换器温度,如制冷或制热时在一定时间内热交换器温度达不到所规定的管温,传感器会把不正常信号送给控制板进行分析,例如系统内制冷剂不足或无制冷剂,室内机管温就不正常,传感器会把不正常信号送给控制板,控制板做出停处理,进而保护压缩机,避免压缩机长时间高温运转。
因为压缩机长时间高温是极有可能被烧毁的。
空调制冷原理图空调系统室外机结构图片室内机结构图片家用空调器一般都是采用机械压缩式的制冷装置,其基本的元件共有四件: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节流装置,四者是相通的,其中充灌着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
空调系统制冷原理及各部分结构图解在说制冷原理之前,首先我们来看一些生活中与制冷相关的常见现象:将酒精擦到皮肤上,会感到凉爽,说明通过蒸发能制冷。
把水抹到皮肤上,也有凉意,没有酒精明显。
因为酒精比水更容易蒸发,蒸发得更快,说明蒸发越快制冷越好。
洗晒的衣服,夏天比冬天容易干,因为夏天温度高,蒸发得快。
说明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在青藏高原烧水,90度就沸腾蒸发了。
因为青藏高原地势高,压力低。
说明压力越低蒸发越快。
温度、压力对蒸发、冷凝影响一、制冷循环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四个基本部件组成。
我们用一张图来表现它们制冷剂状态的变化:我们可以大概归纳总结为:两个控制,两个转换。
1、压缩机:吸入蒸发器内蒸气,维持其低温低压;压缩出高压、高温蒸气。
为什么要压缩?因为制冷剂要回收再利用。
如不压缩,直接排入冷凝器。
常温已高于制冷剂沸点温度,无法冷却、冷凝成液体。
[压力越高,沸点越高;压力越低,沸点越低]。
只有通过提高制冷剂的压力,使制冷剂的凝结点(沸点)高于室外温度,才能让制冷剂向室外散热,温度降低,制冷剂凝结成液体。
2、冷凝器:将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蒸气冷却成液体;释放出的热量被水或空气带走。
可分为水冷式、空气冷却式、水和空气混合冷却式三种类型。
空调冷凝器大多采用翅片盘管式结构,为提高换热效率常将铝合金翅片压成各种形状,以增加换热面积。
3、节流装置:当制冷剂流体通过一小孔时,一部分静压力转变为动压力,流速急剧增大,成为湍流流动,流体发生扰动,摩擦阻力增加,静压下降。
节流阀主要作用:节流降压;调节流量,使流体达到降压调节流量的目的。
3.1、毛细管特点:无运动件、结构简单;无储液器,充入的制冷剂量小;停机后的高低压基本相同,便于启动;工作的准确程度差;小型空调或冰箱上运用。
缺点:供液量不能随工况变动而调节。
热力膨胀阀结构3.2、热力膨胀阀特点:又称感温式膨胀阀,接在蒸发器的进口上,器感温包紧贴蒸发器的出口管上。
空调知识点物理总结图一、空调的工作原理1. 循环制冷原理空调通过循环制冷的原理,将室内空气中的热量转移到室外,从而降低室内温度。
空调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四个部件组成。
在制冷循环中,制冷剂(如R410A)通过压缩机被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然后流入冷凝器中进行散热,并变成高温高压液体。
接着,高温高压液体通过膨胀阀突然减压,变成低温低压液体,然后进入蒸发器进行蒸发,吸收室内热量,最后再通过压缩机进行循环。
2. 制热原理空调的制热原理与制冷原理相似,只是在此过程中,制冷剂的循环方向发生了改变。
通过控制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使得室外的热量转移到室内,从而提高室内的温度。
3. 空调的温度控制空调的温度控制通过调节压缩机的运转频率和蒸发器的散热效果来实现。
当室内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时,压缩机停止运转,蒸发器增加散热效果,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当室内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时,压缩机开始运转,增加制冷剂的流动速度,从而提高制冷效果。
二、空调的节能原理1. 变频空调传统的空调在制冷时只有两个状态,开机和关机,而变频空调可以根据室内温度的变化,自动调节压缩机的运转频率,即使在达到设定温度后也可以低频运转以保持室内的稳定温度,从而节约能源。
2. 热回收技术在一些中央空调系统中,通过热回收技术可以回收室内热量,用于供暖或者热水,从而降低能耗。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利用热量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三、空调的维护原理1. 清洁空调滤网空调滤网可以过滤室内空气中的灰尘、细菌和异味等,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减少空调散发有害气体的含量。
定期清洁空调滤网可以延长空调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成本。
2. 定期检查空调制冷剂空调制冷剂是空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保持适当的充注量,定期检查和充注制冷剂可以保证空调的制冷效果,防止系统漏气。
3. 定期清洁空调散热器空调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散热效果直接影响空调的制冷效果,定期清洁空调散热器可以有效地提高空调的制冷效率,降低能耗。
空调原理图及空调制冷原理,制热原理介绍
空调原理图如附图所示,图中虚线表示制冷状态,实线表示制热状态
制冷过程
制冷时压缩机高压出口经过四通阀1-2到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使过热蒸汽逐渐变成饱和蒸汽,进而变成饱和液体或过冷液体。
通过毛细管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液体(混有饱和蒸汽)---到室外机截止阀(也称高压阀)进入室内机热交换器(蒸发器),从周围介质吸热蒸发成气体,实现制冷。
在蒸发过程中,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保持不变。
从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已成为干饱和蒸汽或稍有过热度的过热蒸汽了。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时要吸热,这就是空调制冷。
室内机回气:回气管到室外机经由截止阀(也称低压阀或维修阀)进入消音器--四通阀4-3到压缩机低压回气侧完成制冷循环。
制热过程:实线表示制热状态
制热时四通阀开闭状态与制冷是正好相反,流经的顺序是:
压缩机高压出口经四通阀1---4到消音器---截止阀(也称低压阀或维修阀)---室内机热交换器---回到室外机截止阀(也称高压阀)---毛细管---热交换器---四通阀2---3到储液器---压缩机低压侧。
室外机的热交换器上的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用于制冷时检测热交换器的管道温度,如果温度异常升高则可计算出管道压力,进而把温度异常信号送给控制板。
室外机的室外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主要用来检测室外环境温度。
室内机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检测热交换器温度,如制冷或制热时在一定时间内热交换器温度达不到所规定的管温,传感器会把不正常信号送给控制板进行分析,例如系统内制冷剂不足或无制冷剂,室内机管温就不正常,传感器会把不正常信号送给控制板,控制板做出停处理,进而保护压缩机,避免压缩机长时间高温运转。
因为压缩机长时间高温是极有可能被烧毁的。
空调制冷原理图空调系统
室外机结构图片
室内机结构图片
家用空调器一般都是采用机械压缩式的制冷装置,其基本的元件共有四件: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节流装置,四者是相通的,其中充灌着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
压缩机象一颗奔腾的心脏使得制冷剂如血液一样在空调器中连续不断的流动,实现对房间温度进行调节。
制冷剂通常以几种形态存在:液态、气态和气液混合物。
在这几种状态互相转化中,会造成热量的吸收和散发,从而引起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
在从气态向液态转化的过程,称为液化,会放出热量;反之,从液态向气态转化的过程,叫做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首先,低压的气态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而后,气态制冷剂流到室外的冷凝器,在向室外散热过程中,逐渐冷凝成高压液体;接着,通过节流装置降压(同时也降温)又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
此时,气液混合的制冷剂就可以发挥空调制冷的“威力”了:它进入室内的蒸发器,通过吸收室内空气中的热量而不断汽化,这样,房间的温度降低了,它也又变成了低压气体,重新进入了压缩机。
如此循环往复,空调就可以连续不断的运转工作了。
制冷剂真是神奇!它是怎样在高温下冷凝向外界散发热量又在低温下蒸发从外界吸收热量呢?这与制冷剂本身的性质有关,大家知道,在山顶上煮鸡蛋很难煮
熟,而用高压锅做饭时,鱼和肉等食品很快就能做熟,这是因为随着压力的升高,水的饱和温度(通常叫做沸点)也升高。
所以,在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的情况下,水的沸点低于100oC,反之则高于100oC。
同理,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从压缩机出来时饱和温度要高于室外气温。
通过不断散热并开始液化后,其温度依然很高,甚至在其完全变成液态后,仍继续向室外空气散热;而在室内,情况则相反,由于经过节流装置,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都降低很多,它的饱和温度也比室内气温低,这才能够连续不断的从室内空气中吸收热量。
原来,空调器并没有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它是通过消耗机械能改变制冷剂的状态,才将热量从温度低的物体传给温度高的环境的。
刚才我们详细分析了家用空调器制冷循环的工作原理,那么如果是在寒冷的冬天,我们需要用空调来给房间加热时,空调的作用同样是将从室外的低温环境中吸收的热量释放到房间空气中,维持室内的温度。
大家想一想,空调器的四个主要部件该怎么布置,制冷剂又怎样在系统中循环呢?
空调实际上是“空气调节”的简称,是指把经过处理的空气,以一定的方式送入室内,使室内的温度、湿度和噪声等都控制在需要范围内。
它不仅为人们生活和停留的场所提供了舒适的温度条件,随着工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其技术已经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如国防、交通、化工、机械制造、航空、仪表、电子、医药、食品工业、农业等)得到了极大的应用和普及,成为促进生产发展,提高工艺水平及完善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