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信号线的锁头及智能锁的制作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328.54 KB
- 文档页数:18
图片简介:本技术介绍了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光信号智能锁,采用一块嵌有若干可以折射光线的透光晶体作为钥匙,使用激光模块和可感光的光电模块组成锁芯,通电时,当激光模块发射的平行光线透过钥匙时,将钥匙上的密码以光信号的形式读出并照射到感光的光电模块上,光电模块将密码转化为电信号传递给控制芯片,控制芯片得到电信号密码后判断密码是否正确,若正确,则进行开锁或其他开锁触发动作,若不正确,则进行上锁、其他上锁动作或不动作。
技术要求1.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光信号智能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钥匙,所述钥匙的主体为片状结构,在片状结构上嵌有若干透光晶体,光穿过晶体时会将刻录在钥匙上的信息以光信号的方式读出;锁芯,在所述锁芯内设有激光模块和光电模块;激光模块,所述激光模块包括若干激光管,激光管设置在锁芯内钥匙插入区域的一侧;光电模块,所述光电模块包括若干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设置在锁芯内钥匙插入区域的另一侧;嵌入式系统,在所述嵌入式系统内存储有解锁密码;电机驱动模块,所述电机驱动模块包括开锁电机,开锁电机的控制端与嵌入式系统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开锁电机用于控制锁芯转动。
设置在锁芯内钥匙插入区域一侧的若干激光光源、设置在钥匙上的若干用于折射光线的晶体、设置在锁芯内钥匙插入区域另一侧的若干光敏传感器、以及与光敏传感器信号输出端连接的嵌入式系统。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光信号智能锁的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镶嵌有晶体的钥匙插入锁芯,锁芯内的若干激光光源发出光线照射在晶体上,光线经由晶体折射至锁芯内的密码区,在密码区内设置有若干光敏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将接受到的光信号转化为高低电平信号,所有的高低电平信号组成钥匙的开锁密码,并发送给与光敏传感器连接的嵌入式系统,在嵌入式系统内存储有解锁密码,嵌入式系统用于发送控制信号给开锁电机;若嵌入式系统接收到的开锁密码与嵌入式系统内存储的解锁密码相同,则嵌入式系统控制开锁电机打开锁芯;若嵌入式系统接收到的开锁密码与嵌入式系统内存储的解锁密码不相同,则嵌入式系统不会发送控制信号给开锁电机。
一种新型智能防盗门系统,包括有门体、门框及门锁,门体的外侧面上部位置嵌设有感应探头、感应呼吸灯及交互触摸屏;门体内部设置有用于控制门锁的主控制器;门锁包括有设置于门体内外两侧的内锁及外侧,外锁包括有:外锁主体以及嵌设在所述外锁主体上的摄像头、操作显示屏、指纹识别器以及氛围灯,内锁包括有:内锁主体以及嵌设在内锁主体上的反锁指示灯和反锁按键;感应呼吸灯、感应探头、摄像头、操作显示屏、指纹识别器均电性信号连接于所述主控制器;主控制器还电性连接有报警器;门框上开设有多个槽位,槽位设有发光源;发光源也电性连接于主控制器;充分利用灯光交互和智能多级识别技术的门锁结构,实现一种新型的智能防盗门系统。
技术要求1.一种新型智能防盗门系统,包括有门体、门框及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的外侧面上部位置嵌设有感应探头、感应呼吸灯及交互触摸屏;所述门体内部设置有用于控制门锁的主控制器;所述门锁包括有设置于所述门体内外两侧的内锁及外侧,所述外锁包括有:外锁主体以及嵌设在所述外锁主体上的摄像头、操作显示屏、指纹识别器以及氛围灯;所述内锁包括有:内锁主体以及嵌设在所述内锁主体上的反锁指示灯和反锁按键;所述感应呼吸灯、感应探头、摄像头、操作显示屏、指纹识别器均电性信号连接于所述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还电性连接有报警器;所述门框上开设有多个槽位,所述槽位设有发光源;所述发光源也电性连接于所述主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智能防盗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门锁上还设置有钥匙插孔,所述钥匙插孔的前端设有可旋转的挡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智能防盗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感应探头具体为热红外感应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智能防盗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包括:指令遥控APP客户端、WiFi信号接收单元、指令分析单元、门锁机械控制单元、指令信号输出单元;所述指令遥控APP客户端装设于交互交互屏幕或其它智能终端上,操作人员可通过智能终端或嵌设于门体上的交互触摸屏完成所述门锁的控制,所述控制器的WiFi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指令信号后,所述指令分析单元完成指令的分析,并最终向所述指令信号输出单元传送指令。
智能门禁系统的制作方法智能门禁系统是近年来智能家居领域发展迅猛的一个重要应用,本文将介绍智能门禁系统的制作方法。
智能门禁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门禁控制器、读卡器和门锁。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相关的硬件设备。
门禁控制器是智能门禁系统的核心,它负责控制门禁的开关,以及与读卡器和门锁的通信。
读卡器负责读取用户的身份信息,例如刷卡、指纹或者人脸识别等方式,并将读取的信息传输给门禁控制器。
门锁是用来控制门的开关,可以通过门禁控制器进行远程控制。
其次,我们需要进行程序的开发。
智能门禁系统的核心代码主要包括身份验证模块、通信模块和控制模块。
身份验证模块负责验证用户的身份信息。
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身份验证,例如刷卡、指纹识别或者人脸识别等。
通过读卡器读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后,将其与已存储的身份信息进行比对,以确定用户的身份是否合法。
如果用户身份合法,则向通信模块发送开门指令,否则拒绝开门。
通信模块用于实现门禁控制器与读卡器、门锁之间的通信。
采用无线通信方式可以达到更方便和稳定的数据传输。
通过通信模块,门禁控制器可以接收读卡器传来的身份信息,并将开门指令发送给门锁。
控制模块负责控制门禁系统的开关。
当门禁控制器接收到开门指令后,它将向门锁发送开门信号,门锁即可打开。
当门禁系统被非法入侵或者出现故障时,门禁控制器可以发出警报,以保障门禁系统的安全性。
最后,我们需要进行硬件的布线和安装。
读卡器可以安装在门口、走廊或者室内的合适位置,以方便用户刷卡或者进行身份验证。
门锁可以安装在门上。
门禁控制器可以安装在室内的适当位置,以便进行监控和管理。
总结起来,智能门禁系统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准备相关的硬件设备,进行程序开发以及进行硬件的布线和安装。
通过这些步骤,我们可以实现一个稳定、安全且功能齐全的智能门禁系统。
智能门禁系统可以提高门禁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并广泛应用于住宅、办公楼、商场等场所。
智能门禁系统作为智能家居领域的重要应用,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智能门锁工艺流程
智能门锁工艺流程:
1. 铸造工艺:根据设计图纸,在高温下熔化金属,将其倒入模具中形成门锁的基础零件,常用的铸造工艺有砂型铸造、失模铸造等。
2. 加工工艺:将铸造后的零件进行切割、铣削、钻孔、车削等加工方式,使其达到设计要求的尺寸和形状。
3. 表面处理:通过化学处理、物理处理等方法对门锁表面进行处理,以防止锈蚀、增强抗腐蚀能力、提升外观质量和降低表面粗糙度等。
4. 接线与组装:将各个零部件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接线和组装,同时将电子部分和机械部分相互连接,形成具有智能控制功能的门锁产品。
5. 全面检测:对门锁产品进行检测,测试其各项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要求,确保产品品质达标。
6. 包装和发货:将合格的门锁产品进行包装,并进行最终检查,确定无误后进行发货,及时送达客户手中。
以上是智能门锁的工艺流程,制造智能门锁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加工和处理,确保门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一定的标准。
一种简单低成本信号锁存电路的制作方法一、引言信号锁存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电路,用于将输入信号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点保持住,以便于后续的处理和控制。
本文将介绍一种简单低成本的信号锁存电路的制作方法,旨在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并尝试制作这种电路。
二、材料准备制作这种简单低成本信号锁存电路所需的材料非常简单,只需要准备以下几样材料即可:1. 74HC573锁存器芯片:这是一种常见的数字逻辑集成电路,可以实现信号的锁存功能;2. 电路基板:用于安装和连接电路元件的载体,可以选择适合的尺寸和形状;3. 连接线:用于连接电路元件之间的导线,可以选择合适长度和规格;4. 电源:用于为电路提供稳定的电源供电;5. 其他辅助工具:如焊锡、焊台、剪线钳等,用于焊接和处理电路连接。
三、电路连接1. 首先,将74HC573锁存器芯片插入电路基板上的合适位置。
确保芯片的引脚与基板上的插孔对应,插入时要小心不要弯曲或损坏芯片的引脚。
2. 接下来,使用连接线将该锁存器芯片的引脚与其他元件连接起来。
具体连接方式如下:- 将锁存器芯片的VCC引脚连接到电源正极,GND引脚连接到电源负极,以确保芯片正常工作;- 将锁存器芯片的数据输入引脚(D0-D7)分别连接到需要锁存的信号源;- 将锁存器芯片的时钟引脚(CLK)连接到一个稳定的时钟源;- 将锁存器芯片的使能引脚(EN)连接到一个逻辑高电平信号,以启用锁存功能;- 将锁存器芯片的输出引脚(Q0-Q7)连接到需要接收锁存信号的电路或器件。
四、电路测试在完成电路连接之后,可以进行简单的测试以验证电路的功能和性能。
具体测试方式如下:1. 将需要锁存的信号输入到锁存器芯片的数据输入引脚(D0-D7)上;2. 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使锁存器芯片在时钟上升沿时进行锁存操作;3. 检查锁存器芯片的输出引脚(Q0-Q7),确认锁存信号是否被正确保持;4. 可以通过改变输入信号和时钟信号的状态,多次测试锁存器芯片的功能和性能。
电子门锁这种电子门锁实际上是一种短距离红外线遥控的继电器驱动器.它可用来控制大门马达。
或使用小型遥控器的电磁门锁。
电子门锁门锁电路由红外线发射器和带继电器驱动电路的接收器两部分组成。
图1是小型发射器电路,它用6V电池供电。
图中使用的是两块CR2032锂纽扣电池。
S1是触发开关,R1是和稳压二极管.Z D1构成传统的并联稳压电路.R3限制指示灯LED1的工作电流。
IC1是四与非门施密特触发器芯片74HC132。
这里只使用了其中两个门触发器。
第一个门触发器(①、②脚入,③脚出)是1OkHz振荡器,振荡频率由定时元件R2和c4决定。
第二个门触发器(④、⑤脚入,⑥脚出)用作缓冲器。
T1是红外线发射二极管LED1的驱动放大级.R5限制流经LED1的电流。
LED1可采用任何一种通用的红外线发射二极管。
电路制作完成后,可将它放人钥匙圈型的塑料盒内.电子门锁图2是带继电器驱动电路的接收器电路。
它用6V稳定直流电压供电,可采用6V、500mA的交流适配器来取代。
在收到红外线信号时,光电晶体管T2以1OkHz频率断续导通.在R6两端产生相应的10kHz频率的脉冲列.此脉冲列信号经C5送至锁相环芯片LM567(IC2)的输入脚③,若此输入信号的频率和幅度均在锁相环电路的捕捉范围内,则IC2的输出脚⑧就变低电位,触发由LM555构成的单稳电路(IC3),继电器RL1吸合,吸合时间为1~5秒,这由VR2进行设定。
继电器吸合后通过其触点允许门马达或电磁门锁进行正常切换动作。
电路装好后的初步调试过程如下:合上红外线接收器电路的开关S2。
并激活发射器。
然后慢慢改变预置电位计VR1。
直至继电器R L1吸合,VR1的这一位置可用密封剂(比如蜡)固定。
然后将门马达或电磁门锁连接至继电器触点。
电路有效工作范围为10cm。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5G通讯的智能锁门禁系统,包括智能锁,所述智能锁通过5G网络与电信基站通讯,依次通过电信基站、电信机房、互联网和路由器与云管理平台连接通讯,所述智能锁包括控制MCU,控制MCU分别连接有5G联网模块、锁控机构、指纹识别一体化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和备用电池。
本技术施工简便,建设周期短,采用5G网络,既满足低功耗,又可以实现准实时联网,可通过手机端联网查询进出记录,实时监控各个场所人员情况,陌生人刷卡还可报警。
权利要求书1.一种基于5G通讯的智能锁门禁系统,包括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锁通过5G网络与电信基站通讯,依次通过电信基站、电信机房、互联网和路由器与云管理平台连接通讯,所述智能锁包括控制MCU,控制MCU分别连接有5G联网模块、锁控机构、指纹识别一体化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和备用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5G通讯的智能锁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锁还包括报警器、触控键盘、防拆检测模块、显示屏和语音提示模块,报警器、触控键盘、防拆检测模块、显示屏和语音提示模块均与控制MCU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5G通讯的智能锁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一体化模块包括指纹识别传感器、指纹处理器芯片和外部存储,指纹识别传感器和外部存储均与指纹处理器芯片连接,指纹处理器芯片与控制MCU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5G通讯的智能锁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MCU记录开门信息,且将开门信息传输至云管理平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5G通讯的智能锁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MCU采集备用电池的电量、网络信号强弱、正常开门数据和异常开门数据,且将该些数据信息传送至云管理平台。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5G通讯的智能锁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锁还包括与控制MCU连接的增值服务模块,增值服务模块用于识别进入门禁区域人员身份,且推送适合进入人员所感兴趣的服务信息、产品或指引。
本技术新型涉及到锁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智能电子锁。
该新型智能电子锁,包括锁芯和锁头,所述锁芯设置在锁头内。
本技术新型设计了一种新型智能电子锁,该智能电子锁的线圈内设有电子弹子,电子弹子在钥匙不匹配的情况下能够阻止锁芯的转动,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该电子锁的安全性;锁芯弹子的顶部横截面矩形设计,使得即使锁芯偏离,锁芯弹子和锁头触点也能够接触连通。
该智能电子锁能够使防盗门钥匙和锁芯的智能化,确保了家庭成员、财产的安全。
此外,该新型智能电子锁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安装维修方便快捷,使用寿命长且固定牢靠,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要求1.一种新型智能电子锁,包括锁芯(3)和锁头(4),所述锁芯(3)设置在锁头(4)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头(4)内设有线圈(6)、锁芯控制电路板(7)和锁头触点放置槽(10),所述锁头触点放置槽(10)内设有锁头触点(2),所述锁头触点(2)的顶部和锁头(4)之间设有锁头触点弹簧(9),所述锁芯控制电路板(7)和锁头触点(2)之间通过锁头触点弹簧(9)和连接线一(11)连接在一起,所述锁芯(3)内对应锁头触点(2)设有锁芯弹子(1),所述线圈(6)和锁芯控制电路板(7)之间通过连接线二(12)连接在一起,所述线圈(6)内设有电子弹子(5),所述锁芯(3)内对应电子弹子(5)设有电子弹子卡槽(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电子锁的钥匙(13)上设有钥匙触点(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弹子(1)的顶部横截面呈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控制电路板(7)内设有锁芯单片机、锁芯合法钥匙密码存储器和电磁铁线圈控制电路。
技术说明书一种新型智能电子锁技术领域本技术新型涉及到锁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智能电子锁。
背景技术锁几乎与私有制同时诞生。
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中国仰韶文化遗址中,就留存有装在木结构框架建筑上的木锁。
智能锁生产工艺智能锁是指利用现代智能科技技术,将传统的门锁进行升级和改良的一种新型门锁产品。
智能锁不仅具备传统门锁的基本功能,如防护、安全等,还能通过智能科技实现远程开锁、指纹识别、密码锁等高级功能,提升了门锁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智能锁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产品设计、零部件生产、组装和测试等环节。
首先是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是智能锁生产的重要环节,决定了产品的外观、功能和性能。
设计师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用户需求进行设计完善的智能锁产品。
设计包括外观设计、结构设计、电路设计等。
然后是零部件的生产。
智能锁的零部件包括外壳、锁芯、电路板等。
首先是外壳的生产,根据产品设计的需求,在注塑机上进行注塑成型。
然后是锁芯的生产,通过数控机床进行加工和抛光,保证锁芯的质量和耐用性。
最后是电路板的生产,根据设计的电路图,在专业生产线上进行焊接和组装。
之后是组装。
组装环节包括将各个零部件进行组装和整合。
首先是将外壳和锁芯组装在一起,然后将电路板和电池进行连接,接着将外壳和电路板组装在一起。
整个组装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每个零部件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最后是测试。
测试环节包括对组装好的智能锁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功能测试主要是针对智能锁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包括远程开锁、指纹识别、密码锁等功能的测试。
性能测试主要是对智能锁的使用寿命、耐用性、防水性能等进行测试,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智能锁的生产工艺需要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质量,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具备高度安全性和便利性的智能锁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
智能门锁的制作工艺流程
智能门锁的制作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需求调研:对市场需求进行调研,确定智能门锁的功能需求、设计要求和性能指标。
2. 设计方案确定:根据需求调研结果,制定智能门锁的设计方案,包括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外观设计等。
3. 原材料采购:根据设计方案,采购所需的原材料,包括锁体、电子元器件、电池、外壳等。
4. 部件加工: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加工,例如锁体的加工、外壳的注塑成型、电子元器件的焊接等。
5. 装配组装:将加工好的各个部件进行组装,形成整个智能门锁产品。
6. 软件开发: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智能门锁的软件开发,包括操作系统的开发、应用程序的开发、界面设计等。
7. 功能测试:对制作好的智能门锁进行功能测试,确保各项功能正常运行。
8. 质量检验:对制作好的智能门锁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质量、性能指标等。
9. 整机调试:对智能门锁进行整机调试,确保各部分协调工作,性能稳定。
10. 生产包装:对通过检验的智能门锁进行生产包装,以便于运输和销售。
11. 市场推广:进行智能门锁的市场推广工作,包括宣传推广、销售渠道建设等。
以上是智能门锁的制作工艺流程的一般步骤,具体的流程可能因产品不同而有所差异。
电子指纹锁的制作方法电子指纹锁是一种现代化的智能锁具,它通过识别指纹信息来实现开锁的功能。
下面将介绍一种基于Arduino的简易电子指纹锁的制作方法。
材料准备:1. Arduino主控板2. 数字指纹传感器模块3. 5V继电器模块4. 锁体和电源5. 连接线6. 面包板7. LED灯步骤一:安装Arduino开发环境在电脑上安装Arduino开发环境,将Arduino主控板与电脑连接并完成驱动程序的安装。
步骤二:连接电路将Arduino主控板、数字指纹传感器、继电器模块、LED灯以及电源等设备通过连接线连接到面包板上。
确保连接线的插头和插座正确无误。
步骤三:编写代码打开Arduino开发环境,编写代码。
首先引入相应的库文件,然后定义各个引脚的功能,例如将Fingerprint库和继电器的引脚配置在代码中。
接着在主循环中编写代码逻辑,根据不同的指纹信息实现不同的操作,例如开锁、报警等。
步骤四:录入指纹将预先预设好权限的指纹信息录入到指纹传感器模块中。
通过在代码中调用相应的指纹录入函数,按照指令在指纹传感器上按下手指,等待录入指纹的过程完成。
步骤五:测试电路完成代码的编写和指纹的录入后,进行电路的测试。
将电源连接到电子指纹锁上,按下指纹传感器,判断是否能够根据指纹信息对继电器进行控制。
步骤六:固定电路和锁体将电路和各个模块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上,使用螺丝将其牢固地固定。
将锁体安装在门上,并确认锁体和电源的连接无误。
步骤七:调试与使用重新连接电源,对电子指纹锁进行调试。
按下手指,观察LED灯是否亮起,继电器是否能够控制锁体的开关。
如果一切正常,电子指纹锁即可正常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种简易的电子指纹锁制作方法,仅供参考。
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为了确保安全性,还可以添加密码和遥控等功能。
此外,电子指纹锁制作涉及到的电路和程序知识较多,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
总之,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制作一款基于Arduino的简易电子指纹锁。
自制智能锁方案一、引言随着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的快速发展,智能锁成为了人们对住宅安全的重要关注点之一。
传统的钥匙锁除了容易丢失外,也存在安全性不高的问题。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制智能锁方案,以提高家庭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一个简易的自制智能锁方案,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制作一个基于微控制器的智能锁系统。
二、材料与设备清单在开始制作自制智能锁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设备:1.微控制器(如Arduino、Raspberry Pi等)2.电磁锁3.键盘(用于密码输入)4.LCD 显示屏(可选,用于显示信息)5.电源供应(如电池或适配器)6.连接线7.螺丝刀8.电焊设备(可选)三、材料准备和电路连接1.首先,将微控制器与 LCD 显示屏、键盘和电源相连。
根据硬件设备的引脚定义,将它们正确连接,确保正常的数据和电源传输。
2.接下来,将电磁锁与微控制器相连。
将电磁锁的正极连接到一个数字输出引脚上,将负极连接到地线上。
这样,当正确的密码被输入时,通过微控制器切换电磁锁的状态,实现开关锁的功能。
3.检查所有电路连接是否正确,确保没有接错引脚或短路的情况发生。
四、软件编程1.首先,下载并安装微控制器开发环境的相关软件,如Arduino IDE。
确保软件能够与所选的微控制器相兼容。
2.打开 Arduino IDE,创建一个新的项目。
在项目中,你需要编写一些代码以控制 LCD 显示屏和键盘,以及处理密码验证和电磁锁的开关逻辑。
3.在编程过程中,你需要学习并使用相关的编程语言,如C++。
根据你的项目需求,编写代码以初始化并控制硬件设备,如键盘和 LCD 显示屏。
另外,可以添加密码验证和锁定/解锁功能的逻辑代码。
4.测试代码并进行调试,确保没有错误和异常情况发生。
如果有必要,可以利用串口或官方调试工具输出调试信息,帮助排除问题。
5.在完成软件编程后,将程序上传到微控制器,以便进一步测试和验证功能。
五、测试与验证1.连接电源至电源供应装置,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资料来源:九正建材网智能锁关键技术智能锁是现代锁具行业中一类高安全性的产品,其之所以较于普通防盗锁具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靠性,这是因为在设计智能锁具过程中需要考虑更多的技术性能,下面就介绍一些智能锁的关键技术。
1、线路复用技术:智能监控器和电子锁具异地放置,智能监控器供给电子锁具所需的电源并接收其发送的报警信息和状态信息。
如果采用通信线路和供电线路分开的方式,势必要增加电缆芯数,安全隐患增加,因此如果采用了线路复用技术,仅用一根二芯电缆,这样就实现了供电和信息的传输,自然提高了锁具的安全性能。
2、电流监视技术:为了防止通信线路的人为破坏和电磁执行器因某种原因造成流过电磁线圈的电流过大而烧毁线圈,本文在智能密码锁设计中采用电流监视技术。
电流监视器输出电压送A/D转换器,单片机通过读取A/D转换结果,获知线路中电流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及时发现异常,发出报警信号。
3、数据通讯与预处理技术:智能监控器接收锁具发来的状态信息(其中包括锁具的开启、关闭、第一次密码错、第二次密码错、第三次密码错等)、流过电磁执行器线圈的电流值,并读取该时刻通讯线路的供电电流值,三者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数据块,其中操作状态占1个字节,供电电流占2个字节,线圈电流占2个字节。
智能监控器在与电子锁具通信过程中,始终处于接收状态。
为了提高通信可靠性,本文在通信协议中采用重复发送的方式,电子锁具对每一组数据重复发送5次,智能监控器接收到这组数据后,采用大数译码定律纠错,保证了数据接收的准确性。
另外为了节约内存需对接收到的数据采用预处理技术,即每接收到一个数据后,首先将该数据与设定的门限值比较,如果大于门限值,则发出超限报警;如果小于门限值,则将该数据与当日接收到的同类数据比较,保留较大者。
这样每天存储的数据为同类数据中的最大值。
当然,如上只是在智能锁具的设计过程中采用的关键技术,待产品研发出来之后,设计人员还需要对已开发产品进行多次试验,进行智能化分析,在分析过程中要以每次接收到的数据块为依据,与此前同类数据的记录值作比较,分析该操作引起电流变化的大小及趋势,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报告管理人员,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智能锁的工作原理智能锁是一种基于现代科技的高科技产品,它通过集成为了智能化技术的电子锁芯和相关硬件设备,实现了对门锁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智能锁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子锁芯:智能锁的核心部件是电子锁芯,它采用了先进的密码学算法和安全芯片技术,具备高强度的防撬和防破坏能力。
电子锁芯内部集成为了处理器、存储器、传感器等电子元件,能够实现对门锁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
2. 通信模块:智能锁内置了无线通信模块,通常采用蓝牙、Wi-Fi或者Zigbee 等通信技术,与用户的手机或者其他智能设备进行连接。
通过与手机APP或者云平台的通信,实现对智能锁的远程控制和管理,例如远程开锁、查询锁状态、授权管理等。
3. 电源系统:智能锁通常采用锂电池供电,具备低功耗设计,能够长期使用。
同时,智能锁还具备电池电量检测功能,当电池电量低于一定阈值时,会通过手机APP提醒用户及时更换电池。
4. 人机交互界面:智能锁通常配备触摸屏或者按键等人机交互界面,用户可以通过触摸屏或者按键进行密码输入、指纹识别、刷卡等操作,实现开锁和锁定门的功能。
部份智能锁还支持语音识别和人脸识别等高级识别技术,提供更加便捷的开锁方式。
5. 安全性保障:智能锁在设计和创造过程中,注重安全性保障。
智能锁的密码算法和安全芯片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能够有效防止密码破解和暴力开锁。
同时,智能锁还支持多种开锁方式的组合,例如密码+指纹、密码+刷卡等,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开锁方式。
6. 数据存储和管理:智能锁内部的存储器可以存储多个用户的开锁记录、授权记录等信息。
通过手机APP或者云平台,用户可以随时查询开锁记录和授权记录,实现对门锁使用情况的管理和监控。
总结起来,智能锁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电子锁芯、通信模块、电源系统、人机交互界面、安全性保障和数据存储管理等方面。
通过集成这些技术,智能锁能够实现对门锁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开锁体验。
指纹锁电路设计与实现指纹锁是一种智能锁具,通过识别指纹来进行解锁。
指纹锁电路设计与实现主要包括指纹传感器模块、指纹识别算法、控制电路以及电源电路等部分。
首先,指纹传感器模块是指纹锁电路设计的核心部分。
指纹传感器用于采集指纹信息,并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
常见的指纹传感器有光学式指纹传感器和电容式指纹传感器。
光学式指纹传感器通过光学透镜和传感器来捕捉指纹上的细节纹路,而电容式指纹传感器则通过测量指纹表面的电容差异来进行指纹识别。
在电路设计中,应选择适合的指纹传感器模块,并与其他电路部分进行连接。
其次,指纹识别算法是指纹锁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指纹识别算法用于对采集到的指纹图像进行处理和比对,从而判断指纹是否匹配。
指纹识别算法通常包括图像增强、特征提取和模式匹配等步骤。
在电路设计中,应将指纹识别算法实现在控制器或其他适当的芯片中,并与指纹传感器模块进行通信。
控制电路是指纹锁电路设计中的核心部分。
控制电路负责指纹锁的各项功能和操作,如指纹识别、开锁、报警等。
在控制电路中,需要使用微控制器或其他控制芯片来控制指纹识别算法的运行,并与其他部件进行数据交互。
此外,控制电路还需要与锁体进行连接,以控制锁舌的收放。
最后,电源电路是指纹锁电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源电路用于为指纹锁提供电能。
常见的电源电路包括电池供电和外部电源供电两种形式。
在电路设计中,应根据指纹锁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电源电路,并确保电源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总之,指纹锁电路的设计与实现需要考虑指纹传感器模块、指纹识别算法、控制电路和电源电路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合理选择和设计这些部分,可以有效实现指纹锁的功能,并提高指纹锁的性能和安全性。
智能锁技术的设计与开发一、引言近年来,智能锁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不仅在家庭、车辆领域,还在办公、酒店等相关行业得到了推广。
智能锁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成熟,涉及到了硬件、软件、网络等诸多领域。
本文将介绍智能锁技术的设计与开发,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场景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智能锁技术的设计与开发1.硬件设计智能锁硬件设计是实现智能锁技术的基础,硬件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保证物理安全的同时,给用户带来愉悦的用户体验。
智能锁硬件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1)安全性:智能锁安全性是硬件设计的重中之重,能够保护用户的财产和隐私,必须考虑到物理保护措施和电路设计上的安全防护。
(2)牢度:智能锁需要具备牢度,提高抗破坏的能力,设计上应选用优质材料和成熟的制造技术,加强紧固件的连接,使其能够承受外力以及恶劣天气等环境因素的考验。
(3)易用性:智能锁应具备易用性,设计应充分考虑到用户的普及程度和操作习惯等因素,合理规划按键、指示灯等外观设计要素,使智能锁在使用中操作更加方便和直观。
(4)智能化:智能锁要体现智能化,除了傻瓜化体验外,可以将智能锁与其他外设设备,如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连接,实现交互与控制功能。
2.软件开发智能锁软件开发是实现智能锁技术的另一关键,关系到用户体验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智能锁软件开发的关键包括以下几点:(1)安全性:智能锁软件开发中的安全防护至关重要,设计应考虑到用户信息的保密性、系统的稳定性和后台数据的安全性等问题,通过数据加密、防火墙和安全认证等措施,保证软件系统安全可靠。
(2)互联网化:智能锁软件体现互联网化,通过蓝牙、WIFI 等方式与云端连接,实现用户的控制、更新等。
(3)创新性:智能锁软件开发应具有创新性,通过引入新技术和功能来提升用户体验,机密自动语音交互功能、人脸识别等功能都是很好的尝试。
3.网络连接智能锁的实时互联功能,与云端的数据传输和存储能力是网络连接的核心内容。
网络连接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快速响应:智能锁网络连接的反应速度非常重要,必须保证消息实时性以及订单的及时响应。
图片简介:本技术介绍了一种带信号线的锁头及智能锁,锁头包括锁套、拨轮、锁芯、离合机构和空转防盗秘钥机构;锁套内设有沿一轴线设置的芯腔,锁套成型有一轮槽口,芯腔被轮槽口分为外侧腔和内侧腔;拨轮绕轴线转动设置在轮槽口中且具有与轴线同轴的贯通孔;锁芯自外侧腔穿过拨轮的贯通孔直到内侧腔的内端设置在锁套中,锁芯的内外端上均连接有与信号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的连接端子插座;锁芯包括收容于外侧腔内具有钥匙孔的空转芯和穿过拨轮的贯通孔及内侧腔并保持相对轴向固定地设置的联动芯;锁芯上设置的信号线连接通道包括在空转芯外周侧壁上成型的布线槽。
这种带信号线的锁头,在具有钥匙开启功能的前提下,可以避免出现信号线缠绕的问题。
技术要求1.一种带信号线的锁头,包括:锁套,具有外锁套(1)和内锁套(2),所述外锁套(1)中的外侧腔与所述内锁套(2)中的内侧腔均为圆柱型,并各圆柱型沿同一轴线设置,所述外锁套(1)与所述内锁套(2)之间设有轮槽口;拨轮(9),具有以所述轴线为轴心的贯通孔,并绕所述轴线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轮槽口中,适于带动门锁中的锁舌机构实现开锁动作或上锁动作;锁芯,自所述外侧腔穿过所述拨轮(9)上的贯通孔直到所述内侧腔的内端设置在所述锁套中,所述锁芯上设置有信号线连接通道,且所述锁芯的内外端上均连接有与信号线(14)的两端分别连接的连接端子插座(47);离合机构,设置在所述锁芯与所述拨轮(9)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包括收容于所述外侧腔内具有适于钥匙插入的钥匙孔的空转芯(4),以及穿过所述拨轮(9)的贯通孔并保持相对轴向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内锁套(2)中的所述内侧腔的联动芯,所述联动芯穿过所述拨轮(9)的贯通孔的一端与所述空转芯(4)保持相对周向和轴向上的传动连接;所述信号线连接通道包括在所述空转芯(4)的外周侧壁上成型的布线槽(15);空转防盗秘钥机构,具有在匹配钥匙未插入所述空转芯(4)的钥匙孔时,保持所述锁芯与所述拨轮(9)传动分离的锁定状态和在匹配钥匙插入所述空转芯(4)的钥匙孔时实现所述锁芯与所述拨轮(9)传动结合的开锁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信号线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连接通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联动芯上供所述信号线(14)在其内部走线的布线腔(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信号线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芯由靠近所述空转芯(4)的过渡芯(6)和位于所述过渡芯(6)另一侧且相对轴向和周向固定连接的延伸芯(7)构成;所述延伸芯(7)为管状结构,其管腔构成所述布线腔(16)的管腔部分;所述过渡芯(6)上成型有一凹槽状的转换腔(17),所述转换腔(17)连通所述布线腔(16)的所述管腔部分和所述布线槽(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信号线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腔(17)具有适于所述信号线(14)折叠存入的收纳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带信号线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空转芯(4)及所述联动芯之间、与所述空转芯(4)及所述联动芯可轴向滑动和周向固定连接的离合传动芯(5),所述离合传动芯(5)与所述拨轮(9)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分离嵌合结构,通过其在传动结合位置与传动分离位置之间的轴向移动实现所述离合传动芯(5)与所述拨轮(9)之间相对周向固定的传动连接及分离;所述离合传动芯(5)对应所述空转芯(4)上的所述布线槽(15)的侧壁上成型有离合线槽(18),所述转换腔(17)通过所述离合线槽(18)连通所述布线槽(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信号线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转芯(4)及所述联动芯与所述离合传动芯(5)之间通过可相互嵌合的凸爪结构实现两者相对周向固定且可相对轴向滑动。
(15)上盖设有第一布线盖板(19),所述第一布线盖板(19)与所述空转芯(4)形成圆柱形外轮廓。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信号线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芯的所述转换腔(17)上盖设有第二布线盖板(20);所述第二布线盖板(20)与所述联动芯形成圆柱形外轮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信号线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传动芯(5)的所述离合线槽(18)上盖设有第三布线盖板,所述第三布线盖板与所述离合传动芯(5)形成圆柱形外轮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信号线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芯的所述转换腔(17)上盖设有第二布线盖板(20);所述离合传动芯(5)的所述离合线槽(18)上盖设有第三布线盖板;所述第二布线盖板(20)与所述第三布线盖板一体成型,并分别与所述联动芯及所述离合传动芯(5)形成圆柱形外轮廓。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信号线的锁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内侧腔内、与所述拨轮(9)保持相对周向及轴向固定且呈管状的转动轴(10),所述联动芯保持相对轴向固定地设置于所述转动轴(10)的管腔内。
12.根据权利要求5-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信号线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转防盗秘钥机构包括在所述外侧腔的内壁上成型的套键槽,在所述空转芯(4)的外周对应所述套键槽部位向内凹陷成型的芯键槽,在所述空转芯(4)和所述拨轮(9)之间设有相对所述外锁套(1)轴向定位的锁定芯(8),在所述锁定芯(8)成型且与所述套键槽位置对应的锁定卡槽;锁定键(11)在所述空转芯(4)中秘钥组件的抵推力下部分收容于所述套键槽内、另一部分收容于所述锁定卡槽内,以实现所述锁套和所述锁定芯(8)的相对周向锁定;在所述秘钥组件的抵推力作用消失时在一朝向所述空转芯(4)方向的偏压力作用下从所述套键槽滑出并进入所述芯键槽内以实现所述空转芯(4)和所述锁定芯(8)的相对周向锁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带信号线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秘钥组件包括在所述空转芯(4)上成型的若干沿所述空转芯(4)的轴向依次布置且与该轴向呈一交角的叶片槽,所述叶片槽内均设置有密钥叶片,所述密钥叶片上设有凹口;各个所述密钥叶片在偏压力作用下的多个所述凹口保持相互错位以将所述锁定键(11)抵推于所述锁定状态、并在匹配钥匙插入所述钥匙孔中克服各所述密钥叶片受到偏压力时形成可供所述锁定键(11)滑出所述套键槽的直线凹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带信号线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转防盗秘钥机构还包括径向滑动设置于所述芯键槽内的空转键(42);当所述锁定键(11)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空转键(42)完全处于所述芯键槽内并抵压所述锁定键(11)嵌入所述套键槽内;当所述锁定键(11)处于开锁状态时,所述空转键(42)滑入各个所述凹口形成的直线凹槽内以使所述锁定键(11)从所述套键槽滑出并进入所述芯键槽内。
拨轮(9)的所述贯通孔同轴设置的中心通孔,所述离合传动芯(5)设置在所述贯通孔及所述中心通孔内;所述离合传动芯(5)与所述锁定芯(8)之间设有相互配合以实现相对周向固定的传动连接或相互分离以解除相对周向固定的第二分离嵌合结构;在所述离合传动芯(5)从所述传动分离位置向所述传动结合位置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二分离嵌合结构实现传动连接的时间不晚于第一分离嵌合结构实现传动连接的时间。
16.根据权利要求3-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信号线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芯(7)上设置有与其卡合连接成轴向和周向上相对固定的若干节延伸垫块(71),所述延伸垫块(71)具有与所述延伸芯(7)同轴的管状结构,其管腔与所述延伸芯(7)的管腔共同构成所述布线腔(16)的所述管腔部分;所述拨轮(9)由拨轮本体及相互卡合连接成轴向和周向上相对固定的若干节拨轮垫块(91)组成,在所述拨轮垫块(91)上也设置可与所述离合传动芯(5)上的第一嵌合凹槽(911)嵌合的对应结构;所述转动轴(10)上设置有与其卡合连接成轴向和周向上相对固定的若干节传动垫块(101)。
17.一种智能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体和安装在所述锁体上的如权利要求1-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信号线的锁头,所述带信号线的锁头通过所述拨轮(9)的转动推动所述锁体上的锁舌机构伸出或缩回。
技术说明书一种带信号线的锁头及智能锁技术领域本技术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信号线的锁头及智能锁。
背景技术对于普通的机械式安全锁来说,由于受到原门锁结构的限制,锁头的结构尺度难以有大的变化,因此将其升级为智能锁而又不更换门扇内的门锁,最简单的方式是仅仅更换锁头及手柄。
如此,可以设置智能元器件的空间主要在手柄中。
又由于智能元器件中的指纹、虹膜、面部识别以及密码输入等方式的信息采集模块必须设置在外手柄中,因此将全部智能元器件都设置在外手柄中是最简单的方式。
但是这样设置的缺点是外手柄最容易受到破坏,一旦将外手柄破坏了,就可以绕开信息采集及识别等模块而直接采用电驱动机构打开门锁。
解决这样问题的方式是将除了信息采集模块之外的所有其它智能元器件设置在内手柄内,通过穿过锁头的信号线连接内外手柄中的智能元件。
然而,通常的内外手柄在工作中不是总是一同旋转的。
如公开号为CN102704755A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双传动开锁的弹片式空转锁头,包括锁体(即锁套),转动地安装在锁套上的启锁件(即拨轮),在拨轮靠外侧的锁套中转动地安装有主要由内锁芯(即空转芯)和启动芯(即锁定芯)组成的转动部件(即锁芯),其中锁定芯与拨轮之间设有离合组件,在拨轮靠内侧的锁套中转动地安装有与内手柄固定连接的传动芯,传动芯与拨轮固定连接。
相匹配的钥匙插入空转芯时,空转芯与锁定芯联动,同时钥匙抵推离合组件,使锁定芯通过离合组件带着拨轮转动,实现了锁头的开启。
这样的锁头结构,由于锁芯与传动芯分别占据拨轮的两侧,而且内手柄需要不通过秘钥即可以开启锁头,因此两者不可能同步转动。
特别是该现有技术的空转锁头,在没有钥匙开启时,空转芯可以相对锁套空转,而锁定芯则保持相对锁套固定,同时其中的离合机构又需要保持相对锁定芯周向固定。
因此,连接信息采集模块与其它智能元器件之间的通讯信号线在工作中存在发生缠绕的问题。
针对上述通讯信号线容易发生缠绕的问题,公开号为CN109025531A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用于智能门锁的锁芯结构(即锁头),包括外手柄组件和内手柄组件,外手柄组件中安装有信息采集模块,内手柄组件包括安装有控制模块的第一转动部件及套设在第一转动部件外的第二转动部件,信息采集模块接收采集并向控制模块发送使用者信息;一个管状的第一转轴的一端与外手柄组件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转动部件连接。
控制模块与信息采集模块通过穿过第一转轴管腔的导线(即信号线)电连接;拨轮固定有一个第二转轴(即转动轴),转动轴套设在第一转轴向内手柄组件延伸的部分上,其靠近内手柄的一端与第二转动部件连接,拨轮相对于轴壳(即锁套)转动以实现开锁或上锁;在第一转轴与拨轮之间设有受控制模块控制的离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