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汇总
- 格式:pdf
- 大小:297.02 KB
- 文档页数:13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一章电与磁【知识梳理1】一、磁体:1、磁性: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磁极:每个磁体都有2个磁极,分别叫南极(S)和北极(N)3、磁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使原来不显磁性的物体(铁)带了磁性的过程。
(退磁)二、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叫磁场。
1、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2、方向(规定):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小磁针N极的指向与磁场方向相同)三、磁感线:为了描述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也是该点的磁场方向)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内部相反)四、地磁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
1、特点:地磁场与条形磁铁磁场相似,地磁的N极在地理S极附近。
2、磁偏角:地理的南北极与地磁的南北极之间的夹角。
(宋代沈括第一个发现)五、电流的磁场:1、奥斯特实验证明了: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2、通电直导线磁场的特点:以通电直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磁场方向在与直导线垂直的平面上。
3、通电螺线管磁场:①磁场与条形磁铁很相似,也有南北极;②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学会用安培定则判断螺线管磁极【知识梳理2】一、电磁铁:组成:通电螺线圈和铁芯;带铁芯的通电螺线圈优点:(1)磁性有无可以由电流有无控制;(2)磁场方向可以由电流方向控制;(3)磁性强弱可以由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控制。
应用:电铃、电磁起重机、电磁选矿、电磁继电器、电话等电磁继电器:是一个由电磁铁控制的自动开关。
(1)工作过程:控制电路通电,电磁铁有磁性,吸引衔铁,达到控制作用。
(2)作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
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的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
第一章热能的转化
一、热能的定义
热能(thermal energy)是由物质中的分子运动产生的、具有可能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能量的一种能量形式。
二、热能的转化
1.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能量:热能可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汽车的发动机就是一个应用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汽车发动机将燃烧燃料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使汽车按照操纵者的要求运动。
2.热能转化为电能:热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在火力发电厂中,利用燃烧燃料的热能来汽化水,使蒸汽的温度和压强上升,用汽车发动机原理使汽车发动机的热能转化为电能,输入我们的家中,使用电器,实现用热能转化为电能。
3.热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热能还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量转化为化学能,在火药、煤气、氢弹等产品中,都是利用热量转化为化学能,来实现大量的能量的源泉。
三、热能的应用
1.在水力发电中,利用蒸发的热量使水蒸发,然后利用蒸汽进行相应的动力,将其转化为电能,最终输入家庭使用;
2.火力发电:在火力发电厂中,利用燃料燃烧把热能转化成机械能,驱动汽车发动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然后输入家庭使用;
3.在化工工业中。
第一章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3、磁极;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的两端。
可以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恒指南北。
为了区别这两个磁极,我们就把指南的磁极叫南极,或称S极;另一个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或称N极。
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5、磁体可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通常我们看到和使用的磁体都是人造磁体,它们都能长期保持磁性,通称为永磁体。
6、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铁棒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体。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称为硬磁体或永磁体,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人造磁体就是永磁体。
7、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为了形象地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引入了磁感线:依照铁屑排列情况,画出一些带箭头的曲线。
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这些曲线叫磁感应线、简称磁感线。
9、磁感线的特点:(1)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由磁体的北极(N极)到磁体的南极(S极)。
(2)磁感线的方向就是该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也就是小磁针静止后北极所指的方向。
(3)磁感线密的地方表示该点磁场强,即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
(4)在空间每一点只有一个磁场方向,所以磁感线不相交。
10、地磁场地磁场:地球产生的磁场。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地球南北极与地磁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之间存在的一个50夹角,叫磁偏角。
11、奥斯特实验现象:导线通电,周围小磁针发生偏转;通电电流方向改变,小磁针偏转方向相反.结论: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12、直线电流的磁场直线电流的磁场的分布规律:以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一个个同心圆,离直线电流越近,磁性越强,反之越弱。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浙教版科学八下八年级下第一章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为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出现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是由原子形成的。
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形成5、原子轻易形成的物质:金属和液态非金属及稀有气体原子结构的模型质子(带正电)夸克一、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拎正电)中子(不磁铁)夸克(不显出电性)核外电子:(拎负电)(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子相同,原子种类一定相同。
原子的质量主要分散在原子核上。
五、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现象:钠原子丧失电子--构成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获得电子--构成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的组成元素不止一种)。
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也是形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共同组成物质的元素1、由多种物质组成叫混合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叫纯净物。
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共同组成的清澈物。
化合物:由相同种元素共同组成的清澈物。
3、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
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
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
4、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碳、氢;海水中含量多到少:氧、氢、氯、钠。
有机物主要由碳、氢、氧组成则表示元素的符号1、元素符号一般表示:⑴一种元素⑵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3)表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表示物质的符号1、化学式的确认依据:由实验测量共同组成,无法凭空想象,一种物质只有一种化学式。
2、化学式则表示的意义:⑴表示某种物质(纯净物)⑵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⑶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什么原子构成⑷则表示物质分子的形成⑸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就是多少6、离子符号是在形成该离子的原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知识要点归纳整理1、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2、磁体可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通常我们看到和使用的磁体都是人造磁体,它们都能长期保持磁性,通称为永磁体。
3、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4、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5、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6、磁极;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的两端。
可以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恒指南北。
为了区别这两个磁极,我们就把指南的磁极叫南极,或称S 极;另一个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或称N极。
铁棒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体。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称为硬磁体或永磁体,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人造磁体就是永磁体。
7、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为了形象地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引入了磁感线:依照铁屑排列情况,画出一些带箭头的曲线。
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这些曲线叫磁感应线、简称磁感线。
9、磁感线的特点:(1)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由磁体的北极(N极)到磁体的南极(S极)。
(2)磁感线的方向就是该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也就是小磁针静止后北极所指的方向。
(3)磁感线密的地方表示该点磁场强,即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
(4)在空间每一点只有一个磁场方向,所以磁感线不相交。
10、地磁场地磁场:地球产生的磁场。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地球南北极与地磁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之间存在的一个50夹角,叫磁偏角。
11、奥斯特实验现象:导线通电,周围小磁针发生偏转;通电电流方向改变,小磁针偏转方向相反.结论: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12、直线电流的磁场直线电流的磁场的分布规律:以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一个个同心圆,离直线电流越近,磁性越强,反之越弱。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 电与磁一、磁现象:1、磁性:能够吸引 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磁铁:铁质的磁体)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种类:如果磁体能自由转动,指南的磁极叫 南极(S ),指北的磁极叫 北极(N )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① 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磁铁吸引铁钉的原因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 软磁材料 。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 硬磁性材料 。
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 钢 ,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 软铁 。
二、磁场: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 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线:在磁场中一些带箭头的曲线 。
①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 北极 出来,回到磁体的 南极。
②说明:A 、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
B 、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模型法。
C 、磁感线是 封闭 的曲线。
D 、磁感线 立体 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E 、磁感线 不相交 。
F 、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 磁场的强弱 。
③熟练掌握条形磁铁磁感线的画法。
三、地磁场:①定义:在地球产生的磁场 ,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
②磁极: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
③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不重合。
四、电生磁:1.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初二科学(下)期末基础知识复习第1章符号与粒子三、计算题1.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设化学式为AxByA元素:B元素=A原子个数(x)×A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个数(y)×B的相对原子质量2.%100*%100**物质的总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个数元素的质量分数==3.%100*%100*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式求得该元素分数实际测得某元素的质量混合物的总质量纯物质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分数==(也是计算该物质的纯度或百分含量)4.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四: 1. 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2. 核电荷数=质子数(带正电)=核外电子数(带负电),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3. 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道尔顿;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汤姆森4. H2O有那些意义(1)、表示为水这种物质(物质);(2)、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元素);(3)、表示一个水分子(分子);(4)、表示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原子):(5)、表示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 (相对质量)。
5. 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如氧气O2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如水H2O;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如氧化钙CaO 。
6. “2”的含义:2Ca2+前2:2个钙离子,后2:每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22H 2O 前2:2个水分子,后2:每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CaO (Ca上方的+2) :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7. 地壳中元素含量:氧 > 硅 > 铝 > 铁 。
8. 在元素周期表中“行”称为 周期 ,“列”称为 族 ;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 增大 。
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 化学性质 都很相似。
第2章 空气与生命1.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 78% ;氧气约占 21% ;二氧化碳约占 0.03% 。
浙教版初二下学期科学的知识点归纳总结1.《电与磁》:磁性与磁场:磁体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分为南极(S极)和北极(N极)。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磁场是一种存在于磁体周围的特殊物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磁感线是用来描述磁场的假想曲线,磁体外部的磁感线从N极出发,回到S极。
电生磁:奥斯特实验证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其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其极性可以用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来判断。
电磁铁是带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无铁芯等因素有关。
电动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换向器的作用是当线圈转过平衡位置时,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使线圈持续转动。
磁生电: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即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体运动方向有关。
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家庭电路: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插座、用电器等组成。
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为220V,火线与大地之间的电压也为220V,零线与大地之间的电压为0V。
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的,当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时,保险丝会熔断,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插座分为两孔插座和三孔插座,三孔插座的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
2.《微粒的模型与符号》:模型与符号: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或过程。
符号是人们为了便于交流和表达而创造的一种简洁的语言形式。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组成物质的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电与磁一、磁现象:1、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磁铁:铁质的磁体)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种类:如果磁体能自由转动,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①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磁铁吸引铁钉的原因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二、磁场: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线:在磁场中一些带箭头的曲线。
①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②说明:A、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
B、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模型法。
C、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
D、磁感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E、磁感线不相交。
F、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③熟练掌握条形磁铁磁感线的画法。
三、地磁场:①定义:在地球产生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②磁极: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③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不重合。
四、电生磁:1.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直线电流周围的磁感线是环绕导线的同心圆,距离直线电流越近,磁场越强。
1初二科学(下)期末基础知识复习姓名第1章 符号与粒子 一、写出元素符号或元素的名称:氦- 锰- 金- 铝- 氯- 硅- 铁-H - C - N - O - Na - Mg - P -S - K - Ca - Cu - Zn - Hg - I -二、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水- 二氧化碳- 金刚石- 氧化铜- 硫-一氧化氮- 氧化铝- 五氧化二磷- 氯化氢- 氯气—-硫化氢- 氧化钠- 氧化镁- 氖气- 氢氧化钠-—过氧化氢- 二氧化硫- 氧化钙- 碳酸钙-- 硝酸根离子三、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CH 4- Fe 2O 3- Na 2S - FeCl 3 -Fe 3O 4 - ZnO - NaCl - MgCl 2 -KCl - CaCl 2- CuSO 4- K 2MnO 4-四、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看懂、理解)1.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设化学式为A x B yA元素:B元素=A原子个数(x )×A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个数(y )×B的相对原子质量2.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个数 ×100%=物质的总质量某元素的质量×100%3。
物质的质量分数=混合物的总质量纯物质的质量×100%=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式求得该元素分数实际测得某元素的质量×100%(也是计算该物质的纯度或百分含量)4.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五:1。
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 的一种..微粒;原子是 最小微粒 2。
核电荷数= (带 电)= (带 电),相对原子质量= +3。
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 ;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4。
H 2O 有那些意义(1)、 (物质);(2)、 (元素);(3)、 (分子);(4)、 (原子):(5)、 (相对质量)。
5。
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 ,如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 ,如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 ,如 。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电与磁一、磁现象:1、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磁铁:铁质的磁体)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种类:如果磁体能自由转动,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①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磁铁吸引铁钉的原因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二、磁场: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线:在磁场中一些带箭头的曲线。
①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②说明:A、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
B、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模型法。
C、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
D、磁感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E、磁感线不相交。
F、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③熟练掌握条形磁铁磁感线的画法。
三、地磁场:①定义:在地球产生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②磁极: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③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不重合。
四、电生磁:1.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直线电流周围的磁感线是环绕导线的同心圆,距离直线电流越近,磁场越强。
八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第一章 电和磁一、磁现象:1、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2、磁体: 定义:具有磁性的物质分类:永磁体分为 天然磁体、人造磁体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磁体两端最强中间最弱)种类:水平面自由转动的磁体,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 ),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 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说明:最早的指南针叫司南 。
一个永磁体分成多部分后,每一部分仍存在两个磁极。
4、磁化:① 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磁铁之所以吸引铁钉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 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 ,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5、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①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
②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
③根据磁体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④根据磁极的磁性最强判断。
二、磁场: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
通过电流的效应认识电流也运用了这种方法。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北极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应线:①定义: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
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②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③典型磁感线:④说明:A 、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带方向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
但磁场客观存在。
B 、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建立理想模型法。
N S N SN SC、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汇总研究好资料欢迎下载浙教版科学八下知识点总汇第一章电和磁1、任何磁体都有南、北两极,当磁体被分割几段后,每段磁体上仍然都有N、S极;而且两磁极的磁性最强;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3、每一磁体周围都存在着磁场。
磁场中某一点的磁场方向就是在该点小磁针才N极所指的方向。
磁体周围磁场的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 极。
4、地球也是一个磁体,因此存在地磁场。
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5、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英国物理学家XXX引入了磁感线这一模型。
6、丹麦物理学家XXX在1820年发现电能生磁。
7、通电导体周围也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直线电流磁场的分布为以导线上的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磁场分布的面与导线垂直。
8、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很相似,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极性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关系可用右手螺旋定章来判别。
9、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有:是不是带铁芯、线圈匝数、电流大小。
10、电磁铁的磁性主要可以通过控制电流来控制,主要应用如电铃、电磁选矿机、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
11磁继电器是由电磁铁控制的自动开关,可用低电压和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和强电流。
12、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会发生转动,但转到平衡位置就不动了。
13、直流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直达动;换向器是直流电动机的一个关键、重要的部件,它使直流电动机的线圈能不停的转动。
14、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重要动力设备。
15、英国物理学家XXX于1831年发现了磁生电的条件和规律,从而开辟了电气化的新纪研究好资料欢迎下载元。
16、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局部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活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如果电路不闭合,当导体做切割磁感线活动时,导体中不会产生感应电流,但在导体两端会有感应电压。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含答案)1浙江省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一、写出元素符号或元素的名称:氦-锰-金-铝-氯-硅-铁-H?-C?- N?- O -Na?-Mg?-P?-S?-K?- Ca?-Cu?-Zn- Hg?-I -二、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水-二氧化碳-金刚石-氧化铜-硫-一氧化氮-氧化铝-五氧化二磷-氯化氢-氯气--硫化氢-氧化钠-氧化镁-氖气-氢氧化钠--过氧化氢-二氧化硫-氧化钙-碳酸钙-- 硝酸根离子三、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CH4-Fe2O3-Na2S?-FeCl3?-Fe3O4?-ZnO?-NaCl?-MgCl2?-KCl?-CaCl2-CuSO4-K2MnO4—四、根据化学式的计算?(看懂、理解)A1.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设化学式为?xByAA元素:B元素=A原子个数(x)×A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个数(y)×B的相对原子质量2.元素的质量分数=某元素原子个数?相对原子质量?×100%=?某元素的质量?×100%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总质量3.物质的质量分数=?纯物质的质量?×100%=混合物的总质量实际测得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式求得该元素的质量分数×100%五:1.五:1.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最小微粒)4.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2.?核电荷数= (带电)= (带电)相对原子质量=+3.?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4.?H2O?有那些意义(1)、(物质);(2)、(元素);(3)、(分子);?4)、(原子):(5)、(相对质量)。
5.?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如;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如;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如。
6.?“2”的含义:2Ca2+前2:表示后2:表示+22H?2O?前2:表示后2:表示。
最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2. 细胞的分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3. 细胞的生物膜: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4. 细胞的运动方式:原生动物的鞭毛运动和纤毛运动、细胞的流动运动、细胞的蓬松运动第二章地球运动与季节变化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引起的现象、公转引起的现象2. 季节变化的原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的变化、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辐射的变化3. 季节变化的规律和特点:昼夜时间的变化、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第三章物质的运动和变化1.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2. 物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吸引力和排斥力3. 物质的热运动:分子间距离和热运动的关系、温度和热量的概念4. 物质的状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凝华、升华等5. 物质的溶解和分离:溶液的组成和性质、溶解度和浓度等概念第四章计量与测量1. 计量的基本概念:物理量、单位、量纲等2. 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精确度:尺子、量筒、天平等3. 数据处理:平均数的计算、有效数字的表示和运算、误差的计算和分析第五章光的反射与折射1. 光的弯曲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非直线传播2. 光的反射:入射角、反射角、反射定律3. 光的折射:入射角、折射角、折射定律4. 光的色散:白光的组成、折射率与波长的关系、光的色散现象第六章电流与电路1. 电流的产生和检测:金属导体中的电子流动、电路中电流的探测2. 电流的方向和大小:电子的流动方向、电源的电压和电阻对电流的影响3. 串联与并联电路: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串并联电路的应用第七章物质的燃烧与灭火1. 燃烧的条件:燃料、氧气、着火点2. 燃烧的类型和特点:明火和隐火、爆炸和燃爆3. 灭火的方法和原理:抑制燃料供给、切断火焰氧气供给、冷却火源、隔离燃料等方法第八章人类的繁衍与发育1. 人类生殖的基本过程:受精和胚胎的形成、胎儿的发育、分娩和哺乳2. 生育和遗传的基本概念:染色体、基因、遗传规律3. 基因与表型的关系:显性和隐性基因、基因的突变和基因的重组第九章关于维生素的探究1. 维生素的分类和作用: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的作用和缺乏症2. 维生素的摄入和合成:食物中维生素的摄入、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3. 维生素的保存和破坏:维生素的稳定性、存放食物和烹饪对维生素的影响第十章植物的繁殖与生长1. 植物的繁殖方式: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植物的生长方式2. 植物的生长因素:光照、温度、水分和养分的影响、植物对生长因素的适应3. 植物的植物激素: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等的作用和调节4. 植物的运输和代谢:植物的输水输养物方式、光合作用和呼吸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