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K道路放样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29
RTK放样总结一、作业过程(一队,没有放样)1.放样点设计在手簿中设置放样类型:直线放样或曲线放样 2.放样点坐标上传将放样点的坐标输入手簿中3.基准站设置同RTK动态测量4.流动站设置确定手簿中关于放样的设置5.外业放样沿直线或曲线进行放样6.数据下传将手簿中的放样数据输出到电脑上7.数据检查。
对放样的结果进行检查二、点位分布图三、成果列表及质量统计(以下是对别组的数据来处理的)点号设计坐标x(m) 设计坐标y(m) 实测坐标x'(m) 实测坐标y'(m) Δx(m) Δy(m) K02-05 1004.09 1002.875 1004.062 1002.841 0.028 0.034K02-10 1008.181 1005.751 1008.163 1005.751 0.018 0K02-15 1012.271 1008.626 1012.238 1008.608 0.033 0.018K02-20 1016.362 1011.502 1016.381 1011.462 -0.019 0.04K02-25 1020.452 1014.377 1020.435 1014.413 0.017 -0.036K02-30 1024.543 1017.253 1024.515 1017.26 0.028 -0.007K02-35 1028.633 1020.128 1028.671 1020.146 -0.038 -0.018K02-40 1032.724 1023.004 1032.724 1023.023 0 -0.019K02-45 1036.814 1025.879 1036.811 1025.845 0.003 0.034K02-50 1040.905 1028.754 1040.904 1028.787 0.001 -0.033这次RTK放样由于对基准站七参数转换中只采用了一个控制点,故无法得到正确的转换后的坐标系。
rtk道路放样里挖土方标高控制RTK道路放样里挖土方标高控制一、引言在道路建设中,土方工程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之一。
挖土方施工需要进行标高控制,以确保挖土的深度和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
本文将从RTK道路放样、挖土方施工和标高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RTK道路放样RTK道路放样是道路建设中常用的一种放样方法。
RTK(Real-Time Kinematic)是一种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可提供高精度的位置信息。
在道路放样中,RTK技术可以实时提供放样点的坐标,以便工程人员准确确定挖土的位置和范围。
三、挖土方施工挖土施工是指根据设计要求,在道路建设中将表层土壤进行挖掘和清理的工作。
挖土方施工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和放样结果进行操作。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挖土深度控制: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挖土的深度。
通过RTK道路放样获得放样点的坐标,工程人员可以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确保挖土深度准确无误。
2. 挖土范围控制: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挖土的范围。
通过RTK道路放样获得放样点的坐标,工程人员可以在挖土施工中按照放样点的位置进行操作,确保挖土范围正确无误。
3. 挖土平整度控制:挖土施工后,需要对挖土面进行平整处理。
通过RTK道路放样获得放样点的坐标,工程人员可以使用水平仪等测量工具进行实时检测和调整,确保挖土面的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
四、标高控制标高控制是指在挖土施工过程中,对挖土面的高程进行控制。
标高控制的目的是确保挖土的深度和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
在标高控制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标高测量:通过使用测量仪器,对挖土面的高程进行测量。
可以使用水平仪、激光测距仪等工具进行测量,以获得准确的挖土面高程信息。
2. 标高调整:根据标高测量结果,对挖土面的高程进行调整。
可以使用挖掘机等施工机械进行调整,以确保挖土面的高程符合设计要求。
3. 标高监控:在挖土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挖土面的高程进行实时监控。
可以使用RTK技术和测量仪器进行实时监测,以及时发现并纠正高程偏差。
第六章道路设计和放样道路设计以及放样也是我们比较常用的功能,本章主要介绍道路设计的步骤和道路放样。
§6。
1道路设计“道路设计”功能是道路图形设计的简单工具,标准道路一般是由直线、圆曲线和综合曲线组合而成,修建公路之前,首先设计单位需要设计出公路的《直曲表》,就是该条公路的参数数据,然后勘测方会根据该《直曲表》进行勘察放样工作,勘察放样前就需要使用道路设计,将设计方提供的《直曲表》在软件中输入生成道路设计文件,使用该道路设计文件进行勘测放样作业。
道路设计菜单包括两种道路设计模式:元素模式和交点模式。
图6—1 道路设计§6.1。
1 道路基本要素以及特殊类型说明在介绍设计的两种方法之前,我们先对道路的一些基础的东西做一下介绍,《直曲表》中的主要项目:坐标和桩号:起始点和各交点的里程和坐标计算方位角:直线的方位角曲线间直线长:直线长度转角:Z表示左偏,Y表示右偏;元素法设计中,转角左偏时,半径需要输入负值。
半径:圆曲的半径曲线长度:一般包含第一缓曲长、圆曲长和第二缓曲长.曲线总长:第一缓曲长+圆曲长+第二缓曲长(某些直曲表中,只有第一、第二缓曲长和曲线总长,那么圆曲长就要通过计算的到了)断链:因局部改线、分段测量或量距中发生错误等等均会造成里程桩号与实际距离不相符,这种在里程中间不连续(桩号不相连接)的情况叫“断链”长链:桩号重叠的称长链短链:桩号间断的称短链。
对于断链的处理,一定要使用分段处理,生成两个道路设计文件.卵形曲线:是指在两半径不等的同向圆曲线间插入一段缓和曲线.即圆缓圆的情况;也就是说:卵形曲线本身是缓和曲线的一段,只是在插入的时候去掉了靠近半径无穷大方向的一段,而非是一条完整的缓和曲线.我们简单的理解,出现圆缓圆的情况,即是卵形曲线,必须使用元素法设计。
一般高速公路的匝道都是卵形曲线。
回头曲线:曲线总转向角大于或接近180°的曲线称为回头曲线,也称套线。
回头曲线也必须使用元素法设计,回头曲线在山区的公路建设中比较常见。
浅述山区RTK测量定点放样工作1. 前言RTK全称为Real-Time Kinematic,即实时动态差分技术。
它是一种高精度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技术。
应用RTK技术可以在高山峡谷等复杂地形环境中,进行高精度的定点测量和放样工作。
本文将浅述在山区应用RTK测量技术进行定点放样工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山区定点测量与放样需求山区的地形复杂,地势高低不平,往往会给定点测量和放样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和挑战。
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保证工作精度和效率,成为了山区工程测量的重要问题。
定点测量是一项关键工作,对于后续的工程建设和施工都具有重要意义。
放样工作则涉及到直接地基建筑和结构等施工,其准确性直接决定着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在山区定点测量和放样工作中,需要采用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和技术,以保证工作质量和可靠性。
3. RTK定点测量和放样技术RTK技术在测量领域应用广泛,并已成为现代测绘行业的基础工具之一。
它可以通过对卫星数据的实时差分计算,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测量和放样工作。
在山区,一些测量点有很多建筑物和山峰遮挡,这会导致GPS信号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影响了RTK定位精度。
因此,采用RTK技术进行定点测量和放样工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选择优质天线对于定点测量和放样工作,选择优质的天线对工作精度和效率都有很大的影响。
优良的天线可以提供更稳定的信号和更准确的定位,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
在山区,选用具有强抗干扰能力的多频率、集成化天线可以有效地解决GPS信号受到遮挡的问题,提高RTK定位精度。
3.2 调整观测时间和频率在山区进行定点测量和放样工作时,由于信号受到遮挡的影响,信号质量会发生变化,定位精度也会受到影响。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需要调整观测时间和频率。
在观测时间方面,可以选择信号最好时的观测时段进行观测,比如清晨或晚上。
在频率方面,则建议使用高精度GPS芯片,支持多频段信号,以提高信号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使用RTK设备进行道路测量的教程一、输入线元文件使用RTK自带道路设计功能(现在大部分RTK设备都带有这个功能)依次输入平曲线、竖曲线,输完之后检查核对、保存。
道路平曲线输入优先使用交点法,交点法仅适用于完整交点输入,立交闸道、卵形曲线、回头弯、虚交只能用线元法输入,遇到断链,断开输。
二、道路放样1.加载道路中线、竖曲线;2.道路中中桩号(逐桩坐标)放样:点击“→”输入里程”x+xxx.xx”,左右偏距为0,点击确定根据放样提示东西南北移动,找到放样点位置。
3.道路边桩放样:点击“→”输入里程”Kx+xxx.xx”,左或右偏距xx,点击确定。
根据放样提示东西南北移动,找到放样点位置。
三、横断面采集1.加载道路中线。
2.采集断面数据:点击“→”输入里程”Kx+xxx.xx”,左右范围线为50米,点击确定.(实际范围线根据需要采集)从左到右边依次采集,采集中桩时,必须得打钩。
采集完” Kx+xxx.xx “后,点击“→”输入里程”Kx+xxx.xx”,采集下一断面线。
重复上述操作,直到所有断面采集完。
3.导出数据:支持海地、纬地断面线格式导出;进横断面点苦,选择相应格式的断面线,输入文件名,点击确定导出数据。
道路测量注意点:1、显示实时里程偏距:道路放样或横断面采集均可以显示,进配置把显示实时里程打开即可!2、征地红线放样:征地红线放样建议使用点放样,把特征点在excel表格里整理保存为.csv全部导入手薄;使用点放样功能,选择放样点,根据放样提示方向东西南北移动找到放样点。
各位朋友,如果对我们东英时代的讲解还有不清楚的地方,欢迎留言提问或者私信哦!我们将为大家一一解答,也欢迎各位学测量的朋友到学校考察,培训,全面系统化的学习,最终达到掌握测量知识技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测量员。
南方RTK在公路曲线放样中的应用(元素法)RTK采集软件2009-08-31 14:50:18 阅读599 评论1 字号:大中小南方测绘技术部朱代军相关资料:利用南方NTS660系列全站仪进行公路曲线测设一、软件南方RTK针对于公路方面,提供了单个曲线放样功能和公路线路放样功能,前者主要是为单个的(如缓和曲线)曲线,按间距计算出坐标逐一放点;而现在大多的施测单位都会将整条线路的参数输入得到线路上的点,在实际施测时,可以按点或者线路来进行放样,这样有助于在放样线上的任意一点,不必按点坐标来进行放样,线路放样主要就是解决这个功能。
南方RTK标配软件《工程之星》中,先进行线路的设计,在进行放样。
二、操作说明1、软件版本:200907072、设计线路3、(元素法)线路参数输入规则[点] START 桩号,E,N[直线] STRAIGHT 方位角,距离[缓曲] SPIRAL 半径,缓和曲线长[圆曲] ARC 半径,弧长[缓曲] SPIRAL 半径,缓和曲线长[直线] STRAIGHT 方位角,距离[缓曲] SPIRAL 半径,缓和曲线长[圆曲] ARC 半径,弧长[缓曲] SPIRAL 半径,缓和曲线长------------------------曲线参数如下-------------------------[点] START 17398.224,2480.221,6662.114[距离] STRAIGHT 253.2119,84.370[缓曲] SPIRAL 250,40[圆曲] ARC 250,133.006[缓曲] SPIRAL 250,30[直线] STRAIGHT 291.5134,36.463[缓曲] SPIRAL -200,35[圆曲] ARC -200,136.446[缓曲] SPIRAL -200,35---------------------------说明--------------------------------------------- A.选择ZD为起始点,JD20直线段的数据为:STRAIGHT 253.2119,84.370选择ZH20为起始点,JD20直线段的数据为:STRAIGHT 253.2119,0 (此距度取较小的值) B.以后交点的直线段数据与起始点的选择无关,如JD21直线段的数据为:STRAIGHT 291.5134,36.463C.SPIRAL 后的数据为与缓和曲线的最小半径与缓和曲线长。
rtk道路放样操作流程RTK道路放样操作流程是指利用RTK技术进行道路放样的过程。
RTK(Real-Time Kinematic)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全球定位系统,能够实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
在道路建设中,RTK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精确测量和放样道路,确保道路建设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首先,进行RTK设备的设置和校准。
在进行道路放样之前,需要确保RTK设备的正常工作。
首先要对RTK设备进行设置,包括设置基准站、接收机和天线等参数。
然后进行设备的校准,确保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
接着,进行道路放样的准备工作。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提前准备好道路放样的相关资料和工具,包括道路设计图纸、测量工具、标志杆等。
同时,还需要对道路进行勘测和清理,确保道路放样的顺利进行。
然后,进行道路放样的实际操作。
在进行道路放样时,首先要确定放样的起点和终点,然后根据设计图纸和要求进行放样。
通过RTK技术,可以实时获取道路的坐标和高程信息,确保放样的准确性和精度。
同时,还需要注意避免误差和偏差,确保道路放样的质量和准确性。
最后,进行道路放样的检查和调整。
在完成道路放样后,需要对放样结果进行检查和调整,确保道路的平整度和准确性。
同时,还需要对放样数据进行记录和保存,以备后续的施工和验收。
总的来说,RTK道路放样操作流程包括设备设置和校准、准备工作、实际操作和检查调整等步骤。
通过RTK技术,可以实现道路放样的高精度和高效率,提高道路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利用GPS(RTK)进行工程放样、界址点测量及其精度分析(三)我们得出了和点的放样一样的结论:1、RTK测量结果与全站仪测量结果互差均在厘米级,其中横向最大误差△X为-2.4cm,纵向最大误差△Y为-3.1,点位互差最大为3.9cm ,最小为0.3cm。
2、若以全站仪测定的点位坐标为准,RTK放样点点位误差均在±5 c m以内,RTK放样点点位相对于全站仪测定点位中误差按公式m=± 计算,结果为1.7cm。
3、用RTK进行测设,曲线的横向和纵向偏差完全可以满足工程的要求,因其不存在误差累计,所以已比常规仪器测设的精度高。
4、如有误差超限的点,我们同样可以根据测量的条件,判断出误差的来源,对于放样点存在与市区的工程,误差多为“信号干扰误差”,对于接近水域的地区,则为“多路径误差”。
5、对于误差超限的点我们可以用静态GPS进行测量后,制作摸板,标出正确的点位,也可以用经纬仪和电子测距仪利用导线点进行测量,制作摸板,标出正确点位。
3.3本章小结通过对本章的论述,我们掌握了利用RTK进行点放样和曲线放样的具体方法,可说RTK高效、省时、省力的特点在本次工程放样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但通过我们的实际操作也发现了RTK的不足之处,测量时由于有时基准站或移动站接受机接受卫星数目较少(少于5颗)时,会长时间不出现固定解,而只是处于浮动解的状态,这样就会延长我们的作业时间,而且精度也很难到达要求。
为了提高精度最好根据选星计划选择卫星数日比较多,PDOP值比较小的时间段进行施测。
对于达不到精度要求的点,也阐述了保障精度的方法。
第4章利用RTK进行界址点测量4.1 界址点及其精度要求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用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用制。
土地产权是土地制度的核心。
土地制度对于土地权利的种种约束表现为土地产权的约束。
土地产权也像其他产权一样,必须有法律的认同并得到法律的保障。
土地权属是指土地产权的归属,是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
第六章道路设计与放样道路设计以及放样也就是我们比较常用的功能,本章主要介绍道路设计的步骤与道路放样。
§6、1 道路设计“道路设计”功能就是道路图形设计的简单工具,标准道路一般就是由直线、圆曲线与综合曲线组合而成,修建公路之前,首先设计单位需要设计出公路的《直曲表》,就就是该条公路的参数数据,然后勘测方会根据该《直曲表》进行勘察放样工作,勘察放样前就需要使用道路设计,将设计方提供的《直曲表》在软件中输入生成道路设计文件,使用该道路设计文件进行勘测放样作业。
道路设计菜单包括两种道路设计模式:元素模式与交点模式。
图6-1 道路设计§6、1、1 道路基本要素以及特殊类型说明在介绍设计的两种方法之前,我们先对道路的一些基础的东西做一下介绍,《直曲表》中的主要项目:坐标与桩号:起始点与各交点的里程与坐标计算方位角:直线的方位角曲线间直线长:直线长度转角:Z表示左偏,Y表示右偏;元素法设计中,转角左偏时,半径需要输入负值。
半径:圆曲的半径曲线长度:一般包含第一缓曲长、圆曲长与第二缓曲长。
曲线总长:第一缓曲长+圆曲长+第二缓曲长(某些直曲表中,只有第一、第二缓曲长与曲线总长,那么圆曲长就要通过计算的到了)断链:因局部改线、分段测量或量距中发生错误等等均会造成里程桩号与实际距离不相符,这种在里程中间不连续(桩号不相连接)的情况叫“断链”长链:桩号重叠的称长链短链:桩号间断的称短链。
对于断链的处理,一定要使用分段处理,生成两个道路设计文件。
卵形曲线:就是指在两半径不等的同向圆曲线间插入一段缓与曲线。
即圆缓圆的情况;也就就是说:卵形曲线本身就是缓与曲线的一段,只就是在插入的时候去掉了靠近半径无穷大方向的一段,而非就是一条完整的缓与曲线。
我们简单的理解,出现圆缓圆的情况,即就是卵形曲线,必须使用元素法设计。
一般高速公路的匝道都就是卵形曲线。
回头曲线:曲线总转向角大于或接近180°的曲线称为回头曲线,也称套线。
浅析RTK技术在公路放样中的应用摘要: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出行和生活质量,公路放样又是公路建设中的关键环节。
随着时代的发展,放样测量由传统的测绘模式进入数字测绘模式,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GPS接收机性能和数据处理技术逐步的完善,GPS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实时GPS-RTK测量在公路工程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本文根据笔者现场实践工作,就RTK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及公路放样方法做浅要分析。
关键词: RTK技术;公路放样;公路工程1 RTK技术GPS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完善的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它不仅具有全球性、全天候、实时精密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
而RTK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采用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Real-Time kinematic)方法,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数据。
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及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极大方便,大大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
1.1、运作机理实时定位(RTK)系统由基准站和移动站组成,其原理是取点位精度较高的首级控制点作为基准点,安置一台接收机作为参考站,对卫星进行连续观测,移动站上的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接收基准站上的观测数据,随即计算机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计算显示出移动站的三维坐标。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现场条件的限制,基准站不一定要架设在已知控制点上。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把基准站架设在随意的未知点,采集好两个或两个以上控制点坐标后,进行参数计算,输入已知坐标,通过“四参数+高程拟合”、点校验等不同方法来转换参数。
1.1.1、内置电台与外部数据链作为用于基准站和移动站之间的通讯模式,实际工作中主要用“内置电台”和外部数据链。
当作业要求信号辐射范围广、信号强度高时,基准站使用“外部数据链”模式;相反,当作业范围离基准站不是很远,为了架设仪器方便快捷,基准站则采用“内置电台”模式。
基准站使用内置电台功能时,只需设置数据链为内置电台,设置频道与功率等时移动台和基准站的频道必须一致。
利用GPS(RTK)进行工程放样、界址点测量及其精度分析1、工作效率高:在一般的地形地势下,高质量的RTK设站一次即可测完4km半径的测区,大大减少了传统测量所需的控制点数量和测量仪器的设站次数,移动站一人操作即可,劳动强度低,作业速度快,提高了工作效率。
2、定位精度高:只要满足RTK的基木工作条件,在一定的作业半径范围内(一般为4km )RTK的平而精度和高程精度都能达到厘米级。
3、全天候作业:RTK测量不要求基准站、移动站间光学通视,只要求满足电磁波通视,因此和传统测量相比,RTK测量受通视条件、能见度、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较小,在传统测量看来难于开展作业的地区,只要满足RTK的基木工作条件,它也能进行快速的高精度定位,使测量工作变得史容易史轻松。
4、RTK测量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数据处理能力强:RTK可进行多种测量内、外业工作。
移动站利用软件控制系统,无需人工干预便可自动实现多种测绘功能,减少了辅助测量工作和人为误差,保证了作业精度。
5、操作简单,易于使用:现在的仪器一般都提供中文菜单,只要在设站时进行简单的设置,就可方便地获得二维坐标。
数据输入、存储、处理、转换和输出能力强,能方便地与计算机、其他测量仪器通信。
2.1.4 RTK的局限性和精度保障当然RTK也有其局限性,会影响到执行上述测量任务的能力。
了解其局限性可确保RTK测量成功。
最主要的局限性其实不在于RTK 本身,而是源于整个GPS系统。
如前所述,GPS依靠的是接收两万多公里高空的卫星发射来的无线电信号。
相对而言,这些信号频率高、信号弱,不易穿透可能阻挡卫星和GPS 接收机之间视线的障碍物。
事实上,存在于GPS接收机和卫星之间路径上的任何物体都会对系统的操作产生不良影响。
有些物体如房屋,会完全屏蔽卫星信号。
因此, GPS不能在室内使用。
同样原因, GPS也不能在隧道内或水下使用。
有些物体如树木会部分阻挡、反射或折射信号。
利用GPS(RTK)进行公路工程放样摘要:本文对公路工程施工放样技术GPS(RTK)作业流程以及GPS(RTK)性能及效率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GPS(RTK);公路工程;施工放样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thehighway constructionlofting technique of GPS(RTK)processand GPS(RTK)performance andefficiency.Key words:GPS(RTK);the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lofting引言:公路工程测量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是因为公路路线一般均呈带状布置,跨越范围大,路线距离长,其平面控制测量往往采用导线形式,这包括附合导线、闭合导线、结点导线等导线网形式,为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人们在不断地改进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GPS的出现和应用对公路工程测量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目前,GPS测量技术在公路测设中主要用于建立公路工程测量控制网及动态RTK 测量施工放样中。
1公路工程施工放样技术公路施工放样是作为施工的一种依据,将公路设计图纸上的线路位置、高低、形状以及宽度在施工现场预先标定出来。
一般来说,公路施工放样技术主要由线路平面位置放样技术和高程位置放样技术两部分组成,其在整个公路施工全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施工开始,测量技术员需要通过放样来把握设计线路的平面位置,将高程位置放样到施工实地,现场施工人员依据放样进行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技术员必须随时对被施工破坏的点位置进行重新放样技术恢复,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施工结束后,在检查验收评定公路几何要素的质量时,仍需要技术员先对桩位进行放样技术性恢复。
放样工作中的任何失误或者精度问题,都会影响到公路施工的质量与进度,甚至造成工程返工。
所以,要求施工测量技术人员必须有过硬的放样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
简析CORS RTK技术在公路用地界桩放样测量1 引言随着信息化和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测量方式正被涌现出新仪器、新技术和新方法所取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GPS RTK定位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新的CORS RTK技术的理论越来越成熟及其高效率、高精度、效益明显的优势,使得各省市纷纷建立本地的CORS系统。
该系统建立于现代GNSS 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化实时定位服务技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基础之上的大型城市定位与导航综合服务网络,是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数字城市多种空间数据采集的基准参考框架,是现代化城市获取和采集各类空间信息的位置、时间和与此相关的动态变化的一种基础设施[3]。
CORS 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与移动网络技术融合,为测绘行业技术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从而产生了不同工作方式和为用户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
本文结合生产实践经验介绍了GDCORS系统在广澳高速公路广珠段公路用地界桩埋设工程的应用,供读者参考。
2 工程概述广澳高速公路广珠段位于京珠高速公路最南端,起点为广州市南沙区塘坑,终点为珠海香洲区金鼎,穿过中山市的三角镇、民众镇、港口镇、南朗镇以及火炬开发区五个行政区,全程62.4公里。
本路段原有界桩是建设期(1995-1999)修建,大部分已经损坏或遗失,为了加强京珠高速公路用地管理,方便巡查监控,及时掌握公路沿线建设项目占用高速公路用地状况,实施本工程对用地界桩进行重新修建并绘制详细勘测定桩图。
项目要求广州段采用西安坐标80坐标系,中山段、珠海段采用中山统一坐标系;界桩的设置要求为公路用地界重要界址点、拐角点、直线段或弧线段距离20-30米处设置界桩,界桩中心点的平面精度不得低于10cm的精度。
3 作业方法本工程项目用地界线跨度大,界址点分布零散、数量多,用地界桩点位地形环境复杂,作业难度较大。
若采用常规测量技术,则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完成测量工作,而GDCORS RTK具有效率高、实时性与灵活性强、点位误差分布均匀等优点,很好的解决此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