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降水分布及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1.72 MB
- 文档页数:20
第二节气候教学重点:1、知道我国自东向西跨四个干湿区,并能指出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2、理解我国气候特征;知道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知识点1 降水:东西干湿差异显著1、降水的空间分布: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东南沿海一带的年降水量多在1600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地区的大片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
成因:距离海洋远近及季风影响。
注意: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和秦岭——淮河一线,它与1月份0°C等温线走向大体一致;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经过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2000毫米年等降水量水经过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缸底斯山一线。
2、降水的时间分布:(1)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匀。
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4—10月,这期间的降水量一般占到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
(2)在不同地区,雨季的长短差别很大。
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3)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有的年份降水多,有的年份降水少。
北方大于南方,西北干旱地区变化率更大。
这往往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
成因;降水的年际变化与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有关。
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夏季风的进退迟早有关,(展示北京、武汉、哈尔滨等城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
思考我国夏季气温、降水的共同特点是什么?)3、我国的干湿地区: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地区。
中国干湿区划分知识拓展:东北三省东部为湿润地区的原因:东北的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东地区属于湿润地区,这是因为这些地区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森林覆盖率高,蒸发量小,气候较为湿润不同干湿地区产生的影响植被:湿润区——森林;半湿润区——森林草原;半干旱区——草原;干旱区——是、沙漠。
中国降水时间分布规律
中国是一个多气候、多地形的多气候国家,其降水现象及降水分布特点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即台风季节性降水和大陆性降水。
风季节性降水是中国最重要的降水类型,每年夏季以台风为主要来源,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约占全国年降水总量的45%~50%;大陆性降水则是以冷、暖锋和西北急流系统为主要降水来源,分布在中部和西部的陆地上,约占全国年降水总量的50%~55%。
从时间上看,中国的降水时间分布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季节上的分布不同。
台风季节性降水主要分布在夏季,大陆性降水则分布在冬季和春季。
而在冬季和春季,大陆性降水的时间分布较为密集,夏季的则相对比较稀疏。
二是时间上有活动性的变化。
大陆性降水时间分布有6月份开始明显增多,在8月份有所减少,9月份再次增多,10月份有所减少的规律出现;台风季节性降水时间分布大体上在一月份开始,到九月份结束,并在四月份有一个高峰,七月份有一个次高峰。
三是空间上的分布不同。
台风季节性降水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大陆性降水则分布在中部和西部的陆地上,其中西北地区的降水量要更多一些。
通过对中国降水时间分布规律的分析,不难发现不同的降水规律在不同的地区和时间交织在一起,其中台风季节性降水作用可以不断增加东部沿海地区的水分,而大陆性降水则是中、西部干旱地区的活动性降水来源之一,其起到缓解地区干旱的重要作用。
因此,深入分析中国区域性的气候特征及其对降水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降水特征及其时间分布规律,也有助于更好的预测未来的降水分布变化,对区域水资源的管理、生态环境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降水的空间、时间分布特点:
1、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2、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
①干湿季明显,四季分明。
冬季受高纬度来的偏北季风控制,气候干冷、风大。
夏季主要受来自海洋的偏南气流影响,气候湿热、多雨。
过渡季节即为这两种控制气流相互作用,天气冷、热、晴、雨多变。
②雨季起讫规律性明显。
南方早,北方迟,东部早,西部迟。
雨季结束,北方早,南方迟,东部早,西部迟。
③由于受季风影响,东部近海多雨,西部干旱少雨,南方比北方多雨。
季风雨的多少及来临迟早均对农业生产产生深刻影响,甚至会引起大范围的水旱灾害。
④中国北部冬干冷、夏湿热,温度年变化与日变化比南方大。
我国降水量分布特点
降水量是指一定时段内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地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
单位为毫米,气象观测中取一位小数。
有时也称为雨量。
降水量大凡用雨量筒测定,所以降水量中包含有雪以及少量的露、霜和雾凇等。
在自然资源研究中,常用的降水量有年、季、月、旬和生育期的降水量。
中国全国平衡年降水量为630毫米,呈自沿海向内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特点。
1.地域分布情况:
东南沿海的广东、广西东部、福建、江西和浙江大部以及台湾等地区年降水量为1500~2000毫米;长江中下游地区为1000~1600毫米;淮河、秦岭一带和辽东半岛年降水量为800~1000毫米;黄河下游、渭河、海河流域以及东北大兴安岭以东大部分地区为500~750毫米;黄河上、中游及东北大兴安岭以西地区为200~400毫米;西北内陆地区年降水量为100~200毫米;新疆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不够50毫米,盆地中心不够20毫米。
2.季节分配不匀:
春季降水:长江流域中下游占全年30%~45%,新疆占30%~35%,全国其他地区小于20%;夏季降水:长江中下游、华南和新疆部分地区占全年50%以下,其他地区都大于50%;秋季降水:西南地区占全年25%,其他地区不够20%;冬季降水:长江中下游、华南大部、新疆地区占全年10%~15%,其他地区都在10%以下。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1/ 1。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与成因
【知识点的认识】
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为东南多、西北少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大巴山和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在 1000 毫米以上(北方仅长白山局部地区可达到 1000 毫米左右)其中华南沿海、云南南部、西藏东南部以及东南丘陵许多地区还可超过 1500﹣2000 毫米.我国最多雨的地方是台湾基隆南侧的火烧寮其年平均降水量高达 6558 毫米.东到大兴安岭西止中尼边境的 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把我国分为东南和西北两部分,西北部年降水量均小于 400 毫米其中内蒙古、宁夏及其以西的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均在 200 毫以下,柴达木、吐鲁番和塔果木等盆地年降水量均在 25﹣50 毫米以下,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 5.9 毫米,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与成因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解答填空形式出题.
例: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东南多西北少;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分析:中国降水的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干旱程度也逐渐加重.
解答: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 10%.
故答案为:东南;西北;东南沿海;西北内陆.
点评:考查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特点,要理解记忆.
【解题思路点拔】
关键是熟记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与成因.我国的降水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干旱也就逐渐加重.从降水的时间分配来看,也很不均匀.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
1/ 1。
中国降水分布特点归纳总结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多种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因此其降水分布也呈现出多样性。
本文将对中国降水分布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气候环境。
1. 北方干旱、南方湿润中国的北方干旱、南方湿润是中国降水分布的基本特点之一。
北方大部分地区处于中国干旱半干旱气候带,降水量较少。
尤其是西北地区,由于山脉的阻挡,降水量更加稀少,呈现出明显的干旱特征。
南方地区,则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充沛,呈现出湿润的气候特点。
2. 东部沿海多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降水分布的重要特点之一。
这一地区受到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量较大。
特别是台风季节,台风对于东南沿海地区的降水贡献非常大,常常引发洪涝灾害。
3. 西南地区多雨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等地,降水量丰富,呈现出明显的多雨特点。
这一地区毗邻东南亚地区,暖湿气流较为频繁,加上地形和地理条件的影响,使得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最多雨的地区之一。
4.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降水分布差异中国的两大主要河流,黄河和长江,也在降水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黄河流域由于地处内陆,加之西北干旱气候的影响,降水量较少,呈现出半干旱气候特点。
而长江流域则受到暖湿气流和地势因素的影响,降水量较多,呈现出充沛的湿润气候。
5. 高原地区降水少中国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等高原地区,由于地势高,海拔较大,空气上升过程引起的降水较少,呈现出干旱或半干旱气候特点。
6. 季风气候的影响季风是中国降水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夏季,由于季风气流的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会出现明显的降水季节。
尤其是南方、东部沿海地区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雨水充沛;而北方地区则受到来自西伯利亚的西北风的影响,降水较少。
综上所述,中国降水分布呈现出北方干旱、南方湿润、东部沿海多雨、西南地区多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降水分布差异、高原地区降水少以及季风气候的影响等特点。
了解中国的降水分布特点对于农业、水资源规划和灾害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国降水地区分布规律我国降水地区分布是由气候局势引起的空间分布现象。
因地形不同,受不同类型气候的降水分布情况也不同,因此将我国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降水地区来分析其降水分布特点。
首先是我国的沿海地区,这个地区主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包括珠江三角洲、江南、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等。
这些地区通常是风雨量较大的地方,总体降水量大于其它地区,是特大降水量中心之一。
它们受太平洋副高气团广泛影响,从5月份起,就出现频繁的暴雨或强降水,这种降水是涉及江淮流域的最大来源。
其次是长江流域,长江流域覆盖地区广,横跨重庆、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省。
长江流域处于地壳下垒的洱海穹隆上抬,以及其上游地区的大江大河两侧地形平坦,处在具有良好气流条件的流域,把主要降水带聚集在长江流域,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频发,总体降水量较高,夏季降水量丰富,雨季与冬季转换特别快。
再次是山西和河南沿边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苏、安徽和江西等省,因这里地势西高东低,沿山脊分隔湖南和江西两大盆地,由于气流不能很容易在两个方向进行冲刷,因此降水时常会出现积累的现象。
夏季降水在云蒸发上升以及太阳辐射吸收上存在着较大的竞争,降水量小,但受雨季降水带气流的影响,夏季居然发展出较强的夏季降水带。
最后是西北地区,它覆盖地有陕西、青海等省,它们降水量大小受其地理位置及高原效应的结合影响,大气压力低,降水量少;随着高原效应的强度增强,降水活动增强,降水量逐年增加,年均降水量较少,夏季降水量较少。
综上所述,我国降水地区分布规律是由不同的气候局势引起的,因为地质、地理环境差异,催生出不同的降水分布状况,如沿海地区降水量大,长江流域夏季多雨,典型山地地区夏季短暂多雨,西北地区降水量少,这就形成了我国不同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