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地方标准《雷电防护安全要求及检测第4部分胶轮有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4
通信局(站)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技术要求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for Surge Protective Devices Connected to Low-voltageDistribution Systems of TelecommunicationStations/SitesYD/T 1235.1-20022002-11-08 发布2002-11-08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目 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使用环境条件4.1 供电条件4.2 气候条件5 分类5.1 按冲击测试电流等级分类5.2 按用途分类5.3 按端口分类5.4 按构成分类6 技术要求6.1 标称额定值6.1.1 优选值6.1.2 SPD分类的冲击测试电流等级规定6.2 整体要求6.2.1 外观质量6.2.2 保护模式6.2.3 分离装置6.2.4 告警功能6.2.5 接线端子连接导线的能力6.3 电涌防护性能6.3.1 最大持续运行电压6.3.2 等级限制电压6.3.3 电压保护水平6.3.4 动作负载试验6.4 安全性能6.4.1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6.4.2 外壳防护等级6.4.3 保护接地6.4.4 着火危险性(灼热丝试验)6.4.5 暂时过电压失效安全性6.4.6 暂时过电压耐受特性6.4.7 热稳定性6.5 二端口SPD及带独立输入/输出端子的一端口SPD 的附加要求6.5.1 电压降6.5.2 负载侧电涌耐受能力6.5.3 负载侧短路耐受能力6.6 环境适用性6.6.1 耐振动性能6.6.2 耐高温性能6.6.3 耐低温性能6.6.4 耐湿热性能7 检验规则7.1 交收检验7.2 型式检验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8.1 标志的内容8.2 包装8.3 运输和贮存8.3.1 运输8.3.2 贮存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通信局(站)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构形前 言制订本标准的目的在于规范我国通信局(站)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的 技术要求,并为电涌保护器的设计、生产、检验、选择和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医药制造企业安全生产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制编号:Q/WTS-001-20202020-2021版编制:审核:批准:受控状态:发布日期:2020-02-13 实施日期:2020-05-13XX药业目录第1章组织机构和职责 (4)1.1 安全机构设置与安全管理人员配备的管理制度 (4)1.2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5)1.3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工作章程 (6)1.3.2 附表1:安全会议记录 (8)1.4 安全管理机构 (9)1.4.1 附图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图 (11)1.5 公司安全员任命通知 (12)1.5.1 附表1:安全管理人员统计台账 (13)第2章安全生产责任制 (14)2.1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沟通、培训、评审、修订及考核的管理制度 (14)2.1.1 附表1:安全生产责任制与权限培训记录 (16)2.1.2 附表2:安全生产责任制评审表 (17)2.1.3 附表3: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考核台帐 (18)2.2 部门的安全工作职责 (19)2.2.1 生产部安全职责 (19)2.2.2 设备部安全职责 (20)2.2.3 安全环保部安全职责 (21)2.2.4 各车间(部门)安全职责 (23)2.2.5 供销部安全职责 (23)2.2.6 物资管理部安全职责 (24)2.2.7 人力资源部安全职责 (24)2.2.8 办公室安全职责 (25)2.2.9 保卫部安全职责 (25)2.2.10 财务部门安全职责 (26)2.2.11 质检部安全职责 (26)2.3 员工岗位责任制 (26)1.1 物流配送中心经理岗位责任制暂行规定 (26)1.2 仓库主任岗位责任制暂行规定 (27)1.3 养护员岗位责任制暂行规定 (30)1.4 保管员岗位职责暂行规定 (30)1.5 送货员岗位责任制暂行规定 (32)1.6 运输员岗位责任制暂行规定 (33)1.7 电梯操作员岗位责任制暂行规定 (34)1.8 保卫人员岗位责任制暂行规定 (35)第3章附:安全手册 (37)3.1 一般事项 (37)3.2 服装 (38)3.3 整理与整顿 (39)3.4 通行 (41)3.5 安全装置 (42)3.6 安全卫生防护用具 (43)3.7 跌落,掉落的灾害防止 (44)3.8 机械,器具的操纵 (47)3.9 工具的使用 (50)3.10 电气危险的预防 (51)3.11 危险环境静电的预防 (53)3.12 运输车辆的搬运作业 (63)3.13 火灾预防及应急时的处理 (66)3.14 灾害发生时的处理 (68)3.15 VDT作业(计算机操作) (70)第1章组织机构和职责1.1安全机构设置与安全管理人员配备的管理制度1.目的为确保公司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的相关安全管理规定进行生产经营,确保公司的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办法。
输变电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大纲前言为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电力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电力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统一监督检查的工作内容,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水平,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组织编制了《输变电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本《大纲》共包括以下11部分:——第1部分首次监督检查——第2部分地基处理监督检查——第3部分变电(换流)站主体结构施工前监督检查——第4部分变电(换流)站电气设备安装前监督检查——第5部分变电(换流)站建筑工程交付使用前监督检查——第6部分变电(换流)站投运前监督检查——第7部分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组立前监督检查——第8部分架空输电线路导地线架设前监督检查——第9部分架空输电线路投运前监督检查——第10部分电缆线路工程安装前监督检查——第1 1部分电缆线路工程投运前监督检查一、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1号)《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国发(2012)9号)《电力工程质量监督体系调整方案》(国能电力(2012) 306号)《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I程部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工业建筑部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 50319)《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架空电力线路部分)》(DL5009.2)《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变电所部分)》(DL5009.3)《电力建设工程监理规范》(DIIT5434)(二)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按照精简程序、强化监管的指导思想,本《大纲》的编制遵循了以下原则:(1)与监督检查阶段相协调的原则。
(2)监督检查转序的原则。
(3)监督验收质量的原则。
(4)监测实体质量的原则。
ICS 13.260 K 09SZJG雷电防护安全要求及检测规范第4部分:医疗电气设备及场所Safety requirements and inspe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in building-Part 4:Medical electrical equipment and premises(征求意见稿)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安全要求 (2)5 检测 (4)前言SZJG 28《雷电防护安全要求及检测规范》分为五个部分:——第1部分:通则——第2部分:学校——第3部分:油(气)站(库)——第4部分:医疗电气设备及场所——第5部分:低压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机房本部分为SZJG 28的第4部分。
本部分依据GB/T 1.1-2009编制。
本部分由深圳市气象局提出。
本部分由…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深圳市防雷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雷电防护安全要求及检测规范第4部分:医疗电气设备及场所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医疗电气设备及场所雷电防护的安全要求及检测。
本部分适用于医疗场所及其附属的电气、电子装置的雷电防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9706.1-2007 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GB 16895.22-2004 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53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GB 16895.24-2005 建筑物电气装置第7-710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医疗场所GB/T 17626.9-2011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8802.12-2006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SPD) 第12部分:选择和使用导则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T 50719-2011 电磁屏蔽室工程技术规范JGJ/T 16-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QX/T 10.2 -2007 电涌保护器第2部分:在低压电气系统中的选择和使用原则QX/T 10.3 -2007 电涌保护器第3部分:在电子系统信号网络中的选择和使用原则SZJG 28.1-2009 雷电防护安全要求及检测规范第1部分:通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附件3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载波高频通道定检规范2010-06-15发布 2010-07-01实施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发布目录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要求 (3)5定检周期 (3)6定检项目 (3)6.1阻波器 (3)6.2结合设备 (4)6.3高频电缆 (4)6.4高频通道衰减和回波损耗 (4)6.5电力线载波机 (4)6.6远方保护通道 (4)7定检方法 (5)7.1至少应执行的三个步骤 (5)7.2应具备的技术资料 (5)7.3应具备的仪器仪表 (5)7.4测试方法 (6)7.4.1阻波器测试 (6)7.4.2 结合设备测试 (7)7.4.3高频电缆测试 (10)7.4.4高频通道衰减和回波损耗测试 (10)7.4.5电力线载波机测试 (12)7.4.6 远方保护通道 (13)附录A(规范性附录)高频通道定检报告 (14)前言为保障南方电网电力线载波高频通道安全稳定运行,规范南方电网电力线载波高频通道运行维护及定检工作,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依据国家标准、行业规范,结合南方电网电力线载波高频通道定检的实际情况,规定了南方电网电力线载波高频通道的定检周期、项目和方法。
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通信中心、贵州电力调度通信局、贵阳供电局、安顺供电局。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杨俊权、陈新南、洪丹轲、陈登墀、陈健、李再歧、袁汉云、刘瑞怡、田勇、许筑军、姜海、金海、菊海峰、周欣、欧阳晓林、扬安华。
本规范自2010年7月1日起试行。
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载波高频通道定检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线载波高频通道的定检周期、项目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系统各单位进行电力线载波高频通道定检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铁塔智慧能源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ZTT NY/HD 0002-2019三轮/两轮电动车智能换电柜技术规范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Lithium Battery Pack Intelligent Charging and Changing Cabinets for Three-wheel / Two-wheeledElectric Vehicles版本号:V1.02019 - 05- 06发布2019–05 - 07实施铁塔智慧能源有限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换电柜通用技术要求 (5)4.1基本原理图 (5)4.2一般技术要求 (6)4.3换电柜标识 (11)4.4规格尺寸 (12)4.5加热除湿单元(可选) (13)5 充电电源技术要求 (15)5.1环境条件 (15)5.2系统交流输入部分 (16)5.3系统直流输出部分 (17)5.4效率 (21)5.5系统电磁兼容性 (21)5.6电源系统设计使用寿命 (21)6 通信要求 (22)6.1一般技术要求 (22)6.2对接要求 (22)7 安全要求 (23)7.1告警功能要求 (23)7.2保护功能要求 (24)7.3其他安全要求 (24)7.4电气绝缘性能 (25)8 控制系统 (26)8.1人机交互功能 (26)8.2计量功能 (29)9 质量评定 (29)9.1试验项目 (29)9.2合格评定 (32)10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32)10.1标志 (32)10.2包装 (32)10.3运输 (33)10.4贮存 (33)前言智能换电柜既可以应用于三轮/两轮电动车用锂电池组的快速换电业务,也可以应对社会上广泛的小容量应急用电需求,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快速的供电服务和使用方案。
为了填补公司三轮/两轮电动车用锂电池智能充换电的技术空白,为换电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使用方案,本标准规定了智能换电柜相关产品结构特性、电气特性、监控管理特性、无线通信及位置特性等,为用于三轮/两轮电动车的快速换电业务的锂电池充换电功能提出技术要求。
CNAS-CL53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准则对关键防护设备评价的应用说明Guidance on the Application of Laboratory Biosafety Accreditation Criteria: Evaluation of Key Protective Equipment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施日xx月xx年201X 发布日XX月XX年201X.CNAS-CL53:201X 第1 页共13页目录目录 (1)前言 (2)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定义和术语 (3)4 对设备检测机构的基本要求 (5)5 关键防护设备评价要求 (6)附录A(资料性附录) (7)检测仪器的要求 (7)附录B(资料性附录) (9)关键防护设备及检测项目列表 (9)附录C(资料性附录) (11)认可规范文件(CNAS-CL53:2016与CNAS-CL53: 2014)修订内容差异对照表 (11)实施日xx月xx年201X 发布日XX月XX年201X.CNAS-CL53:201X 第2页共13 页前言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是CNAS为控制生物安全三、四级实验室关键防护设备的生物安全风险,对CNAS-CL05:2009《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准则》所作的进一步说明。
本文件与CNAS-CL05:2009《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准则》同时使用。
总结本文件实施两年的经验,结合生物安全实验室关键防护设备的运行和管理情况,CNAS组织编写了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实验室设备生物安全性能评价技术规范》(RB/T199-2015)并于2016年7月1日实施。
为与行业标准保持一致,本文件修订后的第5章“关键防护设备评价要求”等同采用RB/T199-2015的第4章“设备评价要求”。
相对于CNAS-CL53:2014,本文件修订主要内容包括:—第2章新增1个文件、删除了10个文件、去掉了2个文件的年代号;—第3章新增术语 3.8~3.14 ;—参照RB/T199-2015第4章修改了附录B。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市防雷设施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正文:----------------------------------------------------------------------------------------------------------------------------------------------------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市防雷设施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深府(1998)100号一九九八年五月二十一日)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根据《广东省气象管理规定》和有关法规,现就加强我市防雷设施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防雷安全工作的认识,把防雷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管理列为安全工作的内容,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防雷技术规范,定期检查防雷设施的安全,切实做好本单位的防雷安全工作。
二、市气象局是市政府气象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市防御雷电自然灾害的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即主要负责防雷设施运行阶段的工作。
市气象主管部门所属的深圳市防雷设施检测所负责我市防雷设施的检测和技术服务。
三、国家《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是强制性标准,凡属规定中的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有关管理部门应在规范基础上调查掌握建筑物所在的地理、地质、土壤、环境等条件,认真了解我市气象条件和雷击活动规律,结合被保护建筑物特点,详细制定防雷设施的设计,并切实安置好,以消除雷灾隐患。
四、生产者生产或销售者销售的避雷器,其质量必须符合《产品质量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并依法接受市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它有关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五、市气象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雷电的监测、预报以及防御雷电灾害的技术研究和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防雷设施使用和科学防范雷灾的培训工作,安全有效地加强防雷设施的管理。
六、各类防雷设施必须进行定期检测,并实行防雷设施检测证管理制度。
经检测符合技术标准的防雷设施发给《防雷设施检测证》,经检测不符合技术标准的,必须限期整改。
机房动力环境设计方案目录一、前言 (3)二、总体设计 (3)2.1 机房布局 (5)2.2 动力系统设计 (7)2.3 环境控制设计 (8)2.4 安全防护设计 (9)三、详细设计 (10)3.1 机房布局 (12)3.2 动力系统设计 (13)3.2.1 电源系统 (14)3.2.2 配电系统 (15)3.2.3 电池储能系统 (15)3.2.4 发电机组 (17)3.3 环境控制设计 (18)3.3.1 温度控制 (19)3.3.2 湿度控制 (21)3.3.3 空气净化系统 (22)3.3.4 消防系统 (23)3.4 安全防护设计 (24)3.4.1 视频监控系统 (25)3.4.2 防雷系统 (27)3.4.3 接地系统 (28)3.4.4 安全报警系统 (30)四、实施计划 (31)4.1 时间表 (31)4.2 负责人 (32)4.3 关键里程碑 (34)五、预算 (34)5.1 设备采购费用 (35)5.2 安装调试费用 (36)5.3 运营维护费用 (38)六、维护管理 (39)6.1 维护流程 (40)6.2 定期检查 (41)6.3 故障处理 (42)七、培训与操作指南 (44)7.1 员工培训 (44)7.2 操作手册 (45)7.3 应急响应计划 (47)八、总结 (49)8.1 设计成果 (50)8.2 预期效果 (51)8.3 后续工作建议 (52)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房已经成为企业和机构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基础设施。
为了保证机房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性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本文将对机房动力环境设计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本设计方案旨在为机房提供一个舒适、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通过合理的空调、照明、电力等系统设计,实现机房内部温度、湿度、照度、电压等参数的精确控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延长设备寿命,降低故障率,提高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机房的实际情况,如设备布局、散热需求、照明要求等,力求做到科学合理、经济实用。
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B/XB CPX AQ12:2010代替Q/XB-TSS001-2-3:2009 Ed.1.0产品安全检验标准第2部分 GS/3C规格咖啡机系列产品特殊部分Safety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GS/3C coffee maker(QB/XB CPX AQ12:2010)广 东 新 宝 电 器 股 份 有 限 公 司发布产 品 企 业 标 准 制(修)订 委 员 会目 次前 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试验仪器 (2)4 定义 (2)5 试验的一般条件 (3)6 分类 (4)7 标志和说明 (4)8 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 (5)9 电动器具的启动 (5)10 输入功率和电流 (5)11 正常温升测试 (5)12 空章 (8)13 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 (8)14 瞬间过电压 (10)15 耐潮湿 (10)16 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 (11)17 变压器和相关电路的过载保护 (11)18 耐久性 (11)19 非正常工作 (11)20 稳定性和机械危险 (13)21 机械强度 (13)22 结构 (13)23 内部布线 (15)24 元件 (15)25 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 (15)26 外部导线用接线端子 (16)27 接地电阻 (16)28 螺钉和连接 (16)29 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固体绝缘 (16)30 耐热和耐燃 (16)31 防锈 (16)32 辐射、毒性和类似危险 (16)33 EMF (16)34 ErP生态设计指令对待机/关机功耗的要求 (18)35 证书符合性检查 (18)前 言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企业标准体系构成:——国际、国家、行业、地方等标准及法律法规;——产品企业标准、客户特殊要求;——产品检验标准、产品设计规范;——检验类作业指导书。
上述标准的关系如下:产品检验标准安全类是根据国际、国家、行业、地方电器安全标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产品检验标准的性能类是根据公司企业标准制定;食品卫生和环保类检验标准是根据国际、国家、行业、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食品卫生安全及环保设计要求企业标准制定。
附件3:《雷电防护安全要求及检测第4部分:胶轮有轨电车》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1.标准来源本标准由深圳市气象局提出并归口,2018年由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18年第一批深圳市地方标准编制计划,本项目作为新制定项目包含其中。
2.本标准起草单位深圳市气象局、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深圳市太科检测有限公司。
3.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邱胜军、郭宏博、陈丹心、吴序一、叶有权、谢建良、汪国灿、肖力、李珊珊、徐春梅、张军委。
其分工如下:邱胜军: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负责整个项目的组织管理、推进落实、框架搭建、条文编写。
吴序一:负责标准具体编写、标准规范性引用文件及相关参考资料提供,标准格式修改等。
郭宏博: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负责标准具体编写、统稿等。
陈丹心: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负责标准具体编写、统稿等。
谢建良:负责标准具体编写、重点负责标准第5章安全要求的技术要求。
汪国灿:负责标准具体编写、重点负责标准第5章安全要求的技术要求。
肖力:负责标准具体编写、与车辆段防雷相关的条款以及提供与胶轮有轨电车相关的技术资料等。
李珊珊:负责标准具体编写、与车辆段防雷相关的条款以及提供与胶轮有轨电车相关的技术资料等。
徐春梅:负责标准具体编写、重点负责标准第6章检测相关的技术要求等。
张军委:负责标准具体编写、重点负责标准第6章检测相关的技术要求等。
叶有权:负责标准编制的具体事宜。
4.主要工作过程(1)2018年12月,通过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标准编制立项后,成立了标准起草组,开展了相关调研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对标准进行了起草,形成了深圳市地方标准《雷电防护安全要求及检测第4部分:胶轮有轨电车》草稿,并邀请了相关单位参与标准编写。
(2)成立编制组:2019年1月,深圳市气象局邀请了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深圳市太科检测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作为参编单位,并初步确立了编制组成员。
深圳市地方标准《雷电防护安全要求及检测第4部分:胶轮有轨电
车》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1.标准来源
本标准由深圳市气象局提出并归口,2018年由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18年第一批深圳市地方标准编制计划,本项目作为新制定项目包含其中。
2.本标准起草单位
深圳市气象服务中心、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深圳市太科检测有限公司。
3.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邱胜军、郭宏博、陈丹心、吴序一、叶有权、谢建良、汪国灿、肖力、李珊珊、徐春梅、张军委。
其分工如下:
邱胜军: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负责整个项目的组织管理、推进落实、框架搭建、条文编写。
吴序一:负责标准具体编写、标准规范性引用文件及相关参考资料提供,标准格式修改等。
郭宏博: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负责标准具体编写、统稿等。
陈丹心: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负责标准具体编写、统稿等。
谢建良:负责标准具体编写、重点负责标准第5章安全要求的技术要求。
汪国灿:负责标准具体编写、重点负责标准第5章安全要求的技术要求。
肖力:负责标准具体编写、与车辆段防雷相关的条款以及提供与胶轮有轨电车相关的技术资料等。
李珊珊:负责标准具体编写、与车辆段防雷相关的条款以及提供与胶轮有轨电车相关的技术资料等。
徐春梅:负责标准具体编写、重点负责标准第6章检测相关的技术要求等。
张军委:负责标准具体编写、重点负责标准第6章检测相关的技术要求等。
叶有权:负责标准编制的具体事宜。
4.主要工作过程
(1)2018年12月,通过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标准编制立项后,成立了标准起草组,开展了相关调研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对标准进行了起草,形成了深圳市地方标准《雷电防护安全要求及检测第4部分:胶轮有轨电车》草稿,并邀请了相关单位参与标准编写。
(2)成立编制组:2019年1月,深圳市气象服务中心邀请了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深圳市太科检测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作为参编单位,并初步确立了编制组成员。
(3)首次会议:2019年2月,深圳市气象服务中心组织在深圳市召开了第一次工作组会议,会议对起草稿进行了研究讨论,提出了标准的框架结构修改意见以及条文的修改意见,进行了任务分工。
(4)工作组会议:2019年4月24日,编制组工作会议在深圳市召开,各单位针对标准初稿进行了讨论,进一步确定了标准的框架和内容,并进行了任务布置和分工,明确了下一阶段工作任务。
(5)征求意见稿:通过两轮标准内部征求意见,收集了各单位的条文编写内容及相关意见,修改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初稿,于2019年6月18日形成了正式对外发布的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标准时,应增列新旧标准水平的对比;
1.原则
(1)工作原则
课题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三十一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并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对可能遭受雷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检测工作”的规定,遵循“加强防雷装置安全管理,防止雷击事故的发生,遵循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规定,充分借鉴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切实考虑我国胶轮有轨电车系统雷电防护工作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因势利导,切实可行。
工作上,除了邀请气象部门防雷相关单位外,还邀请了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市太科检测有限公司等作为参编单位,编写过程中充分征求各相关部门和管理部门的意见,确保规范可以作为政府监督、指导胶轮有轨电车系统防雷安全工作的依据。
(2)技术原则
标准编制本着先进、全面、实用的原则,结合我国胶轮有轨电车系统雷电防护的实际需要,在调查和分析胶轮有轨电车系统防雷检测以及雷电灾害情况的基础上,依据《建筑物防
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21431-2015)、《雷电防护第3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坏和生命危险(IEC 62305-3:2010,IDT)》(GB/T 21714.3-2015)、《防雷装置检测服务规范》(GB/T 32938-201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GB/T 50438-2007)、《雷电防护安全要求及检测规范第1部分:通则》(SZJG 28.1-2018)等标准,编制完成了《雷电防护安全要求及检测第4部分:胶轮有轨电车》征求意见稿。
标准文本主要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安全要求,检测等内容。
在标准格式方面,严格按照GB/T1.1-2009的要求,力求语言表述规范,用语准确、简明,结构严谨,布局合理。
2.主要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胶轮有轨电车系统雷电防护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安全要求及检测等内容。
除按国标《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1-2009编写“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及“术语和定义”外,标准的核心是“安全要求,检测(第5章、第6章)”。
具体介绍如下:
(1)术语
术语和定义主要定义了胶轮有轨电车系统的相关术语。
(2)一般要求
一般要求规定了胶轮有轨电车的雷电防护安全要求及检测的基本内容。
(3)安全要求
针对“雷电灾害风险区域划分,建筑物防雷分类,雷电防护区(LPZ)划分,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电位连接,外部LPS的电气绝缘(间隔距离),防雷击电磁脉冲,雷电戒备”的防雷做出了要求。
(4)检测
包含胶轮有轨电车防雷检测的一般要求,数据整理及报告,检测服务要求以及和第五章安全要求对应的“雷电灾害风险区域划分,建筑物防雷分类,雷电防护区(LPZ)划分,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电位连接,外部LPS的电气绝缘(间隔距离),防雷击电磁脉冲,雷电戒备”的检测规定。
3.主要依据
在标准的编制过程中引用了最新版本的国家及行业规范,采用如下标准作为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 21714.3-2015雷电防护第3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坏和生命危险(IEC 62305-3:2010,IDT)
GB/T 32938-2016 防雷装置检测服务规范
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T 50438-2007 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
SZJG 28.1-2018 雷电防护安全要求及检测规范第1部分:通则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结合深圳市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在胶轮有轨电车系统的建造、试运营中的试验经验。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
无。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的编制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强制性国家防雷相关标准的框架下,编写了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更强的胶轮有轨电车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七、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本标准拟作为推荐性标准。
八、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
本标准发布后,将联合气象相关职能部门,组织执行。
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无。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