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胜利》新教材1
- 格式:ppt
- 大小:3.71 MB
- 文档页数:21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评课稿一、课堂概述《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教材上的一篇重要文章。
本节课旨在通过系统讲解抗日战争中的胜利以及其对中国现代史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本节课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导入:通过图片、问题等引起学生兴趣,预热课堂氛围;2.知识点分析:呈现学习目标,梳理课程的主要内容;3.内容讲解:详细阐述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背后的原因和影响;4.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5.案例解析: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战争中的英雄与普通人的不同;6.总结概括:对本课内容进行归纳,强调学习重点;7.评价反思:通过提问、小结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指导未来学习。
二、课程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和重要事件;•理解抗日战争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深远影响;•认识抗战时期的英雄人物,提高对他们的尊敬和敬仰。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和重要事件;•抗日战争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战争对普通人的影响和英雄的价值;•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首先,使用一幅战争场景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战争吗?”在学生回答之后,激发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兴趣。
2. 知识点分析(5分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并告诉学生他们要学习的重点是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和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3. 内容讲解(20分钟)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包括著名的抗战胜利战役,如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并结合图片、地图等教具进行说明。
同时,也要讲解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如国共合作的加强、民族意识的觉醒等。
4. 学生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就抗日战争的英雄与普通人的区别进行深入探讨。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中的一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认识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答学生的疑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掌握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认识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中,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的领导和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等方面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抗日战争胜利的音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北京课改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战斗过程以及胜利意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抗日战争的爆发、抗日战争的战斗过程、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战争细节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英勇事迹的认知较为片面,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意义,认识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意义。
2.难点:抗日战争中重大战役的细节及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战争场景的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典型战役为例,分析抗日战争的进程和战略战术。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对比教学法:通过与其他历史事件的对比,加深学生对抗日战争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抗日战争的历史知识,搜集相关战争场景、战役案例等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抗日战争相关内容,了解战争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战争场景,引导学生进入战争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呈现战争过程,包括重大战役的细节。
通过对比展示抗日战争与其他历史事件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抗日战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战术,总结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历史意义教学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历史意义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视频曲——抗日战争的胜利时刻)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
经过十四年的抗战,中国军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历史性胜利。
中国军民是如何坚持抗战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全民坚持抗战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叙述,思考: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提示:日军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教师提问:日本侵略者政策的改变,对中国抗战有什么影响?提示:在日本的诱降下,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政府。
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3.教师讲述:面对新的情况,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行动。
同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日伪军的封锁。
4.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说说全民族抗战的表现有哪些。
提示:5.教师强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目标导学二:中共七大1.教师引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去了解中共七大。
2.教师讲解:补充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
国内:在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企图夺取抗战胜利的果实,中国人民面临着黑暗和光明两种前途和命运的选择。
国际: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前夕。
3.教师提问:根据背景可以知道,中共七大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提示: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样道路的问题。
《抗日战争的胜利》名师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抗日战争的细节和深层次原因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和意义。
2.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历史知识水平。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抗日战争的胜利场景,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抗日战争的经过,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程。
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抗日战争的艰辛。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教师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确保他们正确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如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