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环境景观设计课件教学提纲
- 格式:ppt
- 大小:19.12 MB
- 文档页数:74
(人工)景观(艺术)设计学时数:98、学分数:5.5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的必修专业课,为学生将来从事景观设计实践做准备,同时也是艺术设计专业其它方向的选修课。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阐明的本质,的范畴,构成,思维特征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并通过课题的练习,培养学生具备运用环境设计基本知识和理论进行景观设计实践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掌握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内容和分类、的形态构成要素和原理、景观作品与环境设计的关系的基本理论知识。
(二)掌握构思、设计方法和设计表现等环境设计的一般规律、方法和技能。
(三)设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能运用所学知识于设计实践中,初步具备一般环境改造设计、规划设计和创新设计的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部分概述一、景观设计的概念和内涵二、景观设计构成三、景观设计的内容和分类四、景观设计方法五、景观设计表现第二部分练习一、项目地段二、内容和要求三、四、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五、学时分配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一般安排在学生学习三大构成及设计概论、设计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制图、效果图、人体工学、材料与工艺等学科基础课课程之后,运用设计原理的设计构思方法以及设计制图、效果图的表现手段、材料与工艺的材料加工方法等知识解决环境艺术和规划设计的创意构思创意表现和材料加工的问题,为随后景观设计专业课的进一步学习打基础。
七、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赵军.景观设计基础.天津美术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
(二)教学参考书:[1]环艺形态应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一部分概论第一章景观设计导论第一节景观设计的内涵一、“环境”的内涵(一)“自然环境”(二)“人工环境”(三)“社会环境”(四)人与“环境”(五)“环境”的内涵二、“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一)“设计”(二)“环境设计”(三)“环境艺术”与“环境艺术设计”三、景观设计的概念和特征(一)古人对“景观设计”的认识(二)现代“景观设计”的概念(三)景观设计的基本特征1.景观设计的功能特征2.景观设计的条件特征3.景观设计的关联特征4.景观设计的审美独创性特征(三)景观设计的本质1.景观设计是创新生活观念2.景观设计是文化创造第二节人工环境的历史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形成一、原始时代的人工环境二、农业时代人工环境(一)早期农业时代的建筑环境(二)中期农业时代的建筑发展(三)晚期农业时代的建筑装饰风格1.“巴洛克”2.“洛可可”3.“新古典主义”三、工业时代与景观设计的形成(一)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的诞生(二)“包豪斯”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形成(三)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四)我国当代景观设计的现状第二章景观设计构成第一节景观设计的内容构成一、景观设计的功能要素(一)景观环境的使用功能(二)景观环境的审美功能二、景观设计的实质要素(一)景观设计的空间与构造(二)景观设计的尺度和比例(三)景观设计的时间和地点(四)景观设计的要求和限定条件(五)景观设计的经济、技术条件(六)景观设计的施工因素(七)景观设计的主题与风格三、景观设计的关联要素(一)景观设计与美学(二)景观设计与材料学(三)景观设计与色彩学(四)景观设计与光学(五)景观设计与人体工程学(六)景观设计与环境心理学(七)景观设计与其它科学理论1.“系统论”2.“控制论”3.“信息论”第二节景观设计形式构成一、景观设计形式构成的概念二、景观设计的形式语言要素三、景观设计形式构成的组织要素四、景观设计形式构成的观念要素第三节景观设计的分类一、景观设计分类的意义二、景观设计的分类方法(一)按空间使用性质区分(二)按生活行为方式区分(三)按空间构成特点区分(四)按空间环境系统区分第四节景观设计的要求和原则一、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一)反映新时代人们的生活理想和追求(二)追求设计的整体美(三)不断提高环境的附加值(四)突出景观设计的个性(五)继承和创新民族传统(六)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二、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一)满足需求原则(二)资源原则(三)思维原则1.关联原则2.综合原则3.过程原则第三章景观形态构成的基本原理第一节形态构成与视知觉一、视知觉的基本特性(一)视知觉的整体特性(二)视知觉的同型特性(三)视知觉的场力特性二、视知觉组织原则(一)视知觉成形原则1.视知觉的图与地关系2.视觉的成形原理①小的形比大的形容易成形;②视野中央的形容易成形;②单纯的形容易成形;③水平和垂直的形容易成形;④对称的形容易成形;⑤封闭的形比开放形易成图形;⑥凸出形比凹入形态易成图形;⑦动的形比静容易成形;⑧整体性强的形易成图形;⑨奇特的形容易成形;⑩对比的形较非对比的形容易成形;体验过的形容易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