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水旱两熟农作区地理气候农业概况及四川农业地位
- 格式:ppt
- 大小:6.35 MB
- 文档页数:21
四川的气候如何?一、四川的气候概述四川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处于中国东部季风的主要影响区域。
四川境内气候复杂多样,呈现出丰富的气候类型。
总体来说,四川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但不乏局部的特殊气候。
二、四川盆地的气候特点1. 高温多雨的夏季夏季是四川盆地气候的最典型特征,气温较高,降水充沛。
此时,四川盆地常常被暴雨洪涝所困扰,水汽浓度大,云量高。
2. 冬季寒冷干燥冬季是四川盆地的寒冷季节。
气温较低,降水相对较少,湿度较低。
此时,四川盆地的气候常常受到华南季风和季节性冷空气的共同影响。
三、四川山区的气候特点1. 高山雪峰的气候寒冷四川山区以其众多雪峰而闻名。
山区气候冷,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下降。
山区气候冷凉湿润,年降水量较大。
山间河谷雨水充沛,云雾弥漫。
2. 雨林带的气候湿润四川山区的部分地区被誉为中国的“雨林带”。
这些地区气温适宜,湿度较高,年降水充沛。
雨林带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丰富,生态环境优美。
四、四川高原的气候特点1. 温暖多雨的夏季四川高原夏季阳光充足,气温较高,降水充沛。
此时,四川高原的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尤其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
2. 寒冷干燥的冬季冬季是四川高原的寒冷干燥季节。
冬季气温较低,降水相对较少。
此时,四川高原的气候条件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五、四川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尽管四川整体气候温和湿润,但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四川不同地区的气候存在一定差异。
从东部平原到西部高原,气温、降水量和季节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
人们应根据各地的特点来制定合适的农业和旅游计划。
结语四川的气候多样性丰富,给该地区的农业、旅游等方面带来了独特的优势和挑战。
了解四川的气候特点,可以更好地规划和适应环境,促进四川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地理高二下册知识点四川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之一。
四川地理环境独特,地貌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本文将介绍四川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资源及自然灾害等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四川位于东经97°21'到108°12',北纬26°03'到34°19'之间,东与重庆市、贵州省为邻,南与云南省相连,西与西藏自治区接壤,北与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相接。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四川成为了连接西南地区和中原地区的重要通道。
二、地形地貌四川地势复杂多样,同时也是中国西南地区地形起伏最大的省份之一。
四川境内有川西高原、四川盆地和成渝地区等主要地貌类型。
川西高原是地势最高的地区,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
四川盆地位于四川中部,是中国最大的盆地之一。
成渝地区则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北部,是四川省的经济、交通中心。
三、气候特点四川气候温和湿润,以高原季风气候为主要特点。
四川的气候可分为四季分明的高原季风气候和独立的高山季风气候两种。
高原季风气候主要表现为夏季雨水充沛,冬季干燥少雨;高山季风气候则以年平均气温下降、降水增多为特点。
四川的气温和降水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点,东部和南部相对温暖湿润,西部和北部相对寒冷干燥。
四、水资源四川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是中国最重要的水资源省份之一。
四川境内有成渝地区的重要河流嘉陵江、岷江和四川盆地的主要河流汉江、大渡河等。
此外,四川还分布有众多的湖泊和水库,如峨眉湖、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色达、红原等。
这些水资源给四川的农业灌溉和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五、自然灾害四川地处地震带,常年地震频发。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一次里氏8.0级的强烈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此外,四川还经常受到洪涝灾害、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四川地处高原和山地交汇的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四川省情简介四川气候一.全省气候特点四川省地处中纬度、亚热带地区,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高山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地形区。
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面地形的综合影响,具有五大气候特点: 1.气候类型多。
全省气候类型多达9类;分别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山地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高山永冻带。
2.山地气候垂直差异大。
在山地,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明显下降,依次出现从较暖到较冷的多种气候类型。
人们通常把这种气候现象称作“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3.季风气候明显。
冬季受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的影响,盛行从偏北方向吹来的强劲干冷的冬季风,雨量少,气温低;夏季为太平洋高压和印度洋低压所控制,盛行从偏南方向吹来的暖湿的夏季风,雨量多,气温高。
4.季节气候区域特色鲜明。
四川盆地四季分明,川西南地区和川西高山高原区雨、旱季节差异明显。
5.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灾情较重。
全省范围内大面积发生的主要灾害是干旱,其中,夏旱出现的频率最高,伏旱造成的损失最大。
盆地区和川西南山地的旱情程度又普遍重于川西高山高原。
暴雨、洪涝和低温也是经常发生的气象灾害,低温雪灾常在川西高山高原地区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主要气象要素概况1.气温全省年平均气温—1.5~20.3℃,三大地形区中,盆地为14.1—18.2℃;川西南山地为10.1~20.3℃;川西高山高原为—1.5~15.4℃。
年平均气温,最高在攀枝花市,为20.3℃;最低在石渠,为—1.5℃。
极端最高气温在平昌,为41.9℃;极端最低气温出现于川西高山高原区的石渠,为—37.7℃。
季平均气温夏季最高,秋季次高;冬季最低,春季次低。
2.降水量全省年均降水总量315.7—1732.4mm,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盆地最多,为783.2~1130.9mm;川西高山高原最少,仅为315.7~906.0mm。
雅安是全省降水量最大的地区,素有“西蜀天漏”之说,年均降水量为1732.4mm;其中,1966年曾达2367.2mm,为全省极端最高值。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四川四川是中国的一个省,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
地理上,四川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特点。
本文将为您总结四川的地理知识点,探索四川的山川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一、山川地貌四川地处青藏高原的东缘,是中国最大的盆地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系之一--长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褶皱运动和冰川侵蚀的影响,四川地形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征。
首先,四川盆地是四川地理的核心。
这个盆地地势平坦,被四周的山脉环抱,如青藏高原北部的岷山、四川盆地东部的泸山以及川西的大熊山等。
而在四川盆地的中部,有崇山峻岭,如峨眉山、乐山大佛等著名的山峰。
这些山峰给四川增添了独特的地貌风景,也为四川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其次,四川的岷江和长江两大河流在这里交汇,形成了数百个支流和支流,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峨眉山、乐山大佛和世界上最大的三峡等。
这些河流为四川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为四川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四川地区还有一些特殊的地貌景观,有喀斯特地貌、高山峡谷地貌、平原地貌等。
这些地貌景观不仅给四川人民带来了美丽的自然风景,也为四川的旅游业和生态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气候四川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其气候条件多种多样。
四川的气候被称为“亚热带水热季风气候”。
这意味着四川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潮湿,降水分布不均匀,一年四季明显,温差大。
由于地形的影响,四川的气候在不同地区也存在差异。
四川气候中的降水是十分重要的。
四川盆地和四川西部山区的降水量较大,而川东和川南的降水量较少。
雨季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冬季则较为干燥。
这种降水分布为四川的农业和水资源开发提供了机会和挑战。
三、自然资源四川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是水资源。
四川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处两条重要河流的交汇处,有十分丰富的水资源。
这些水资源不仅为四川的农业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也为四川的工业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水电能源。
四川盆地因农业生产一向发达而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吗?四川盆地因其卓越的农业生产而被洋洋称誉为“天府之国”,但今天我们来看一下这份美誉背后的原因和效果吧。
一、历史悠久的农耕传统1、深厚的农耕文化。
四川盆地历史悠久,农耕文化也源远流长,从商周至今共有上千年的历史。
由于古人不断Tableau de soudage进行学习和实践,收集创新新技术,形成具有乡土特色的农耕文化。
2、完善的水利设施。
四川盆地由于深层次的古湖潜水和新湖形成的湖泊,以及古人的聪明才智,使得当地水利设施精良。
川人发明的太极引水灌溉方式,极大地改善了农田灌溉情况,水利护城河、水闸、古水利系统以及抛砖引玉,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优越的气候条件1、四川盆地处于“四季分明”的地区,温度较高。
每年夏季温差小,可让种植作物得到最佳照射天数。
雨水充沛,地下水也充盈,有助于调节作物的生长周期。
2、地表大部分由黏土和砂土组成,保持良好的温/湿度平衡,有利于作物生长和发育。
四川盆地的土壤组合也促进作物枯萎病的散射和防治,从而有效提高作物能力。
三、多样的资源1、当地大量植物资源。
四川盆地内具备丰富的植被植物资源,大量的草原植物,丰富的草质植物,以及特有的藤本植物,川西特色的山林植物。
2、可获得的动物资源。
四川盆地陆地上的动物资源包括野生动物、水生动物、家养动物以及家禽畜牧种类。
3、丰富的农业资源。
四川盆地的农业资源非常的丰富,从谷物、瓜果类到油料、蔬菜类,多种多样的农产品得以顺应当地历史文化发展所需,使得四川盆地成为著名的特色乡村之乡。
综上所述,四川盆地因气候、土壤和资源等条件优越,以及传统悠久的农业耕作技艺,帮助当地农业得到持续的发展,从而享有像“天府之国”一样的美誉。
航拍中国四川地理知识点笔记
中国四川地理知识点笔记:
地理位置: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东临重庆市,西靠西藏自治区,南接云南省,北濒陕西、甘肃两省。
地形地貌:四川地势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四川盆地、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周边的山地区域。
川西高原是中国主要的高原之一,而四川盆地则是中国最大的盆地之一。
气候:四川省气候多样,主要有高原气候、山地气候和盆地气候。
东部和南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降水充沛;而西部和北部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冬季较长。
水系:四川省拥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其中最重要的是长江和嘉陵江。
四川境内还有大大小小的湖泊,如青海湖、泸沽湖等。
自然资源:四川省富集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铜、铅、锌等矿产资源。
此外,四川还是中国重要的水能资源基地。
生态环境:四川省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生态多样性。
川西高原地区有大熊猫等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
四川还拥有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如九寨沟、黄龙、峨眉山等。
经济发展:四川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之一。
农业方面,四川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
工业方面,四川省以电力、石油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等产业为主要支柱。
城市与人口:四川省有多个重要城市,包括成都、重庆、绵阳、德阳等。
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也是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四川省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
这些是关于中国四川地理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需更详细的信息,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
四川地理高考知识点归纳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地理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在高考中,地理科目是考查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地理事实的了解和地理问题的分析能力。
下面是四川地理高考知识点的归纳:一、自然地理1. 地理位置四川位于中国西南地区,东临重庆和湖北,南与贵州和云南接壤,西依青海、西藏,北靠甘肃和陕西。
四川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景观。
2. 地形地貌四川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主要有四川盆地、川西高原、川东平原和川南丘陵等地貌类型。
四川盆地是四川的主要地貌单元,是最大的内陆盆地之一。
3. 气候特点四川气候在中国地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四川气候复杂多样,包括高原季风气候、高山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山寒温带气候等。
川西高原气候干旱,川东平原气候湿润,川南丘陵气候温暖湿润。
4. 水文地理四川拥有众多的江河湖泊,其中最著名的是长江和金沙江。
四川的水文地理独特,不仅涵盖了长江上游和中游的重要部分,还拥有峨眉山、九寨沟、黄龙等著名的自然景观。
二、经济地理1. 农业四川是中国粮食生产大省之一,以稻谷、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为主。
四川优势农产品有糯米、辣椒和猕猴桃等。
四川还拥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如河鲜和淡水养殖。
2. 工业四川工业以能源、化工、机械制造、冶金等为主要产业。
四川石油、天然气、电力以及有色金属等资源储备丰富。
成都、重庆、自贡等城市都是四川重要的工业基地。
3. 交通四川交通发达,拥有铁路网、公路网和航空网等多个交通网络。
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通过铁路、公路和航空连接了周边省份。
4. 旅游四川拥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点,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象山熊猫基地、峨眉山、九寨沟等都是四川著名的旅游景点。
三、人文地理1. 民族特点四川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有多个少数民族,如彝族、藏族、羌族、苗族等。
他们的民族风俗、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2. 城市发展四川城市化进程较快,成都和重庆两个城市发展较为突出。
四川农业概况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地理环境优越,自然条件较好,农作物种类繁多,主要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一、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
四川是我国长江沿江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龙尾”,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5.1%,居第五位。
境内东部为四川盆地,川西南为山地,西部为高山峡谷高原。
其中平坝(平原)占7.84%,丘陵占10.06%,高原(高山)占32.08%,山地占49.44%,水面占0.58%。
二、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四川现有21个市(地、州)、182个县(市、区)、5007个乡(镇),居全国第一位。
1998年末全省总人口849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6.8%,列第三位,其中农业人口6855.4万人。
乡村劳动力3829.5万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2811.9万人。
三、耕地少,中低产田土比重大。
四川现有耕地6742.5万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76%,列第六位,其中水田3425.6万亩,旱地3316.9万亩。
全省人均耕地0.8亩。
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3585.8万亩,占53.2%;旱涝保收面积2491.0万亩,占36.9%;中低产田土占耕地总面积的41%。
四,境内东部与西部地区气候差异明显。
东部四川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雨量多,日照少,年均温16℃以上,无霜期240-300天;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为全省、全国著名的多雨区;年日照1000-1600小时,为全国最低值区。
川西南山地,冬暖夏凉,四季不分明,但干湿季明显,垂直变化大,年均温12-20℃,无霜期220-330天;年降雨量900-1200毫米;年日照2200-2700小时。
特别是攀枝花一带,可满足一年三熟,与南亚热带水平接近。
西部高山峡谷高原,冬寒夏凉,水热不足,但日照充足,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年均温4-12℃,无霜期100-200天;年降雨量500-900毫米;年日照高达1600-2600小时,超出盆地约一倍以上。
四川地理环境概况籍田中学地理组高正春一.四川省地形概况四川省位于我国西部,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几大地貌单元,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最高点是西部的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高达7556米。
地形复杂多样。
以龙门山-大凉山一线为界,东部为四川盆地及盆缘山地,西部为川西高山高原及川西南山地。
(一)四川盆地底部地区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17万平方公里,海拔300-700米,四周为海拔1000-4000米的山地所环抱。
盆地底部龙泉山以西为川西平原区,由成都平原、眉山-峨眉平原组成。
其中,成都平原面积达6200平方公里,是我省最大的平原。
龙泉山以东地区为盆地丘陵地貌区。
该区地貌条件差异较大,据此又可分为川中方山丘陵、川东平行岭谷区两个地貌亚区。
华蓥山主峰海拔1704米,是盆地内最高峰。
(二)四川盆地边缘地区本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
其中,又以海拔1500-3000米的中低山地为主,占山地面积的96%左右。
该区主要的山脉有:北东缘的米仓山、大巴山;东南缘的大娄山、七曜山、巫山;西北缘、西南缘的龙门山、邛崃山、大相岭等。
盆地西南缘的佛教名山峨眉山以及西北缘的道教名山青城山均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区内最高峰为西部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
该区丘陵和平原较少,零星分布山地之间,平原在当地俗称为坝子。
比较有名的有广元坝子、天全坝子等,是当地的农业中心。
(三)川西南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系中段,地貌类型为中山峡谷。
全区94%的面积为山地,且多为南北走向,两山夹一谷。
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左右,个别山峰超过了4000米。
主要山脉有小凉山、大凉山、小相岭、锦屏山。
最高峰为石棉、九龙与康定三县交界处的无名山峰,海拔高达5793米。
本区东部的大凉山山地为山原地貌。
山原顶部海拔为3500-4000米,北部为大风顶,南部为黄茅埂。
本区中部的安宁河谷为平原,面积约960平方公里,是我省第二大平原。
四川盆地气候类型错综复杂四川盆地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地理环境复杂、气候类型错综复杂的地区。
其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递降自西北向东南,形成了高山、高原、丘陵和平原等特征,这种地理环境的多样性是导致该地气候类型复杂的主要原因之一。
下面我们将逐一探讨四川盆地的主要气候类型。
1. 高山气候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的高山地区,由于海拔较高,气候明显受到高山的影响。
这里夏季短暂而凉爽,冬季漫长且寒冷,年降水量较多。
雪峰层层叠叠,白雪皑皑,气温低于零摄氏度的天数很多。
2. 高原气候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的高原地区,气候独特。
这里气温较高,有着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潮湿,降水充沛;冬季干燥寒冷,气温变化较大。
高原上的雨季让大地一片生机盎然,而冬季的干旱则使得土地变得干枯。
3. 丘陵气候四川盆地东南部的丘陵地区,受到地势起伏和地形复杂的影响,气候呈现出明显的丘陵气候特点。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相对较冷且干燥。
由于地势的变化以及山地与平原的交错,丘陵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4. 平原气候四川盆地中部是广大的平原地区,受到地形平坦的特点,气候类型主要表现为典型的温暖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湿润,降水充沛;冬季相对较冷,但不严寒,气温变化相对平缓。
这种气候条件非常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使得该地区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除了上述四种主要的气候类型,四川盆地还存在着其他次要的气候类型,如峡谷气候、雪线气候等,更为丰富多样。
这些气候类型的交汇与错综复杂性,使得四川盆地的气候变化多端,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总的来说,由于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和地势的复杂性,四川盆地的气候类型错综复杂。
高山、高原、丘陵和平原的不同气候条件,给这片土地赋予了独特的气候特点,也为这里的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各种挑战。
对于四川盆地的气候研究和气候适应措施的制定,我们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公共基础知识地理常识:四川省气候和土地概况
一、气候
四川位于亚热带范围内,气候复杂多样。
东部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
西部高原从南部山地到北部高原,由亚热带演变到亚寒带,垂直方向上有亚热带到永冻带的各种气候类型。
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有利于全面发展四川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
东部盆地全年日照 900‐1600 小时,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
西部高原则属全国光能丰富区之列。
四川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 16'C以上,年平均降水量 1000‐1400 毫米。
二、土地
四川地域辽阔,土壤类型丰富,垂直分布明显。
平原、丘陵主要为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等,是全省农作物主要产区。
高原、山地依海拔高度分别分布不同土壤,其中多数有利于不同作物的生长。
四川大部分地方为紫色土,系侏罗纪、白垩纪紫色砂岩、泥岩风化而成。
该土壤内富含钾、磷、钙、镁、铁、锰等元素,土质风化度低,土壤发育浅,肥力高。
四川湿地资源极其丰富,主要类型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及库塘四大类。
全省单个面积大于 100 km2 的湿地共有 516 个,全省现有湿地面积 961680 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 1.99%。
四川盆地名词解释一、四川盆地概述四川盆地,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盆地之一。
盆地四周被群山环抱,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
下面将对四川盆地相关的名词进行解释。
二、四川盆地地形特征2.1 盆地形成四川盆地是中国东部汶川构造带的一部分,以其复杂而独特的地质构造而闻名。
四川盆地的形成始于远古地质年代,经历了长期的构造变动和地壳运动,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地貌。
2.2 地势特点四川盆地地势平坦,海拔相对较低,主要由平原、丘陵和低山构成。
盆地内有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地势东高西低,南北分明。
三、四川盆地气候特点3.1 气候类型四川盆地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春秋温和多雨。
3.2 气象灾害四川盆地常常受到洪涝、干旱、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影响。
盆地地势低洼,易受到洪水的侵袭。
而夏季降雨集中,容易导致山洪暴发。
四、四川盆地地质资源4.1 煤炭资源四川盆地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其中以南部地区的煤炭储量最大。
煤炭对四川盆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
4.2 天然气资源四川盆地还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盆地内的川中、四川东北等地区具有重要的天然气产量,这为当地的能源供应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五、四川盆地农业发展5.1 农产品四川盆地地广物丰,农产品种类繁多。
主要农产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茶叶等。
四川盆地因其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5.2 特色农业四川盆地还以特色农业闻名。
如四川的川剧、四川的蜀绣等,这些民间艺术作为四川盆地的一张文化名片,不仅为当地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也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
六、四川盆地水资源6.1 水系四川盆地拥有众多河流,其中最重要的是长江及其支流嘉陵江、乌江等。
这些河流为盆地内的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提供了重要资源。
6.2 水电开发四川盆地水电资源丰富,盆地内有许多大型水电站,如三峡、乌江、彝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