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难点突破全
- 格式:ppt
- 大小:3.09 MB
- 文档页数:40
初中科学教案《植物的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2)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和过程;(3)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应用和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运用图表、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感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生物现象的欲望;(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2)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和过程;(3)植物光合作用的应用和重要性。
2. 教学难点:(1)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和过程的理解与应用;(2)植物光合作用的应用和重要性的深入理解。
1. 教学资源:(1)光合作用的相关教材、PPT、视频等;(2)实验器材和材料:绿叶植物、光照设备、二氧化碳供应等;(3)图表、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2. 教学场地:实验室、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植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2)提问:植物是如何利用光能进行生长和代谢的?2. 探究光合作用的概念:(1)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2)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3)引导学生探讨光合作用的意义。
3. 学习光合作用的反应式:(1)展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2)解释反应式中的各个成分和反应过程;(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合作用的过程。
4. 应用与实践:(1)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3)进行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效果。
1. 教师反思:(1)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清晰;(2)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有趣;(3)学生参与度是否高,学习效果是否明显。
2. 学生反馈:(1)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程度;(2)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学生对光合作用应用的认识和体会。
专题07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专项突破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在高考卷中的题型多种多样,多为知识综合理解加实际应用类型,是历届考生备考过程中感觉较为困难的知识点,但分析高考题目不难发现,虽然题目样式多变,然知识点的考查依旧是以教材基础知识为依托,形式如下:1、利用实验数据、图表等形式创设新情境,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影响因素、相关实验及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2、以人类科技成果作用作为情景,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的综合能力,考查考生分析、推理、评价及实验探究能力。
本专题将以2015-2018年间典型高考真题入手,按知识点进行“拆分”,以期对考生的备考起到导向作用,在备考中能有的放矢。
【难点1】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的考查此类题目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考查为大背景,考点涉及光合、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所需原料、物质变化等诸多方面,此类型题目考查相对基础,属于较易题,应争取不丢分。
【典例1】(2017 全国III)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答案】A【解析】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A错误;吸收光谱就是通过不同色素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的,B正确;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色素对光的吸收会直接影响到暗反应阶段对CO2的利用,所以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C正确;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D正确。
【考点分析】不熟悉各种色素的吸收光谱是对A、D选项误判的主要原因。
光合作用难点突破全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它是自然界中最为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对地球上的生物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光合作用也是生物学中一个相对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概念。
本文将从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关键过程、调节机制等方面,探讨如何突破光合作用的难点。
首先,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中的叶绿体膜上,其中的色素分子(如叶绿素)能够吸收来自太阳的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这个过程涉及多个复杂的化学反应和酶催化的过程,其中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在光合色素吸收到光子后通过电子传递链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并生成氧气。
暗反应是基于碳酸盐羧化酶的催化作用,将CO2氧化还原合成有机物质,并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代谢通路进行固定和转化。
然而,光合作用的难点在于其过程中复杂的化学反应和调节机制。
光合作用的反应涉及到很多酶的参与和调控,其中包括光反应的光系统I和光系统II,暗反应的酮酸羧化途径等。
这些酶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调节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光合作用的反应还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光强、温度、水分等。
为了突破光合作用的难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1.深入学习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关键过程。
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关键反应和酶的作用机制对于理解整个光合作用过程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学习,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进行实验和观察。
通过实验和观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制。
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观察光合作用的速率随着光强、温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探讨光合作用的调节机制。
3.运用模型和计算工具。
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和建立模型来模拟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制。
通过模拟和计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光合作用的特性和行为。
总之,光合作用是一个相对复杂和难以理解的生物学概念,但通过深入学习、实验观察和运用模型和计算工具等方法,可以突破光合作用的难点,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生命过程。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
考向一 光合作用条件骤变时各物质量的变化
外界因素变化对光合作用过程中有关物质的影响
在分析光照强度和CO 2浓度突然改变或(CH 2O)运输受阻后C 3、C 5含量等变化时,要将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结合起来。
只要分析清楚影响的是消耗过程还是产生过程,即可判断出有关物质的含量变化。
1.相关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
注:以上各物质含量的变化是在外界条件改变的短时间内发生的,且是相对含量的变化 可见,光合作用条件变化时,C 3、C 5含量的变化总是相反的。
2.相关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曲线
【规律总结】在分析条件改变对光合作用中物质含量的影响时,关键是从骤变的因素影响的
直接反应式的角度考虑。
例如,突然停止光照,[H]和ATP 无法生成,这些物质直接参与C 3。
光合作用难点问题剖析(精)“光合作用”难点问题剖析湖南省耒阳市第一中学周伟光合作用历来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特别是一些涉及定性分析和定量计植物算的问题,如果不能准确地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将会使分析过程变得更加复杂,甚至得一些出错误的结论。
下面笔者就光合作用中的几个难点问题剖析如下:一、坐标曲线关键点移动问题例1.植物的生理活动受各种因素影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若适当提高温度,则Y点应向右移动B. 若曲线表示阴生植物,则Y点应向左移动C. 若横坐标为CQ浓度,曲线表示C4植物,则Y点应向左移动D. 若以缺镁的完全营养液培养植物幼苗,则Y点应向左移动答案:选D解答本题要求学生理解各种因素对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的影响,读懂坐标曲线中关键点的含义。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和正确推理。
根据题图可知,若横坐标所示的因素为光照强度,则Y点表示光补偿点。
若横坐标所示的因素为CO浓度,则Y点表示CO补偿点。
无论植物是处于光补偿点,还是CO补偿点,其光合速率均等于呼吸速率。
坐标曲线中补偿点的移动情况可分为如下几种情况进行讨论:(1)若改变某一外界因素(如CQ浓度、光照强度),使光合速率增大或减小,而呼吸速率不受影响。
那么为使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则补偿点相应地向左移或向右移。
D选项中改变的外界因素是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量,以缺镁的完全营养液培养植物幼苗,植物会出现叶绿素的合成量减少,从而使光反应受到抑制。
也就是说在同等光照强度下,植物的光合速率会减小。
这时Y 点应向右移动,通过增加光照强度来提高光合速率,以满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要求。
故D选项错误。
(2)若改变某一外界因素(如温度),使光合速率增大或减小,而呼吸速率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补偿点的移动则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A选项中,适当提高温度,光合速率的增加值要小于呼吸速率的增加值。
这时Y点应向右移动,通过增加光照强度来提高光合速率,使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一、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光合作用强度:判断:P59【自主诊断】(3)延长光照时间能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强度概念课本P1042.光照P56思考探究1 纠正以下描述方式:(1)B点含义: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的点是光的补偿点D点含义:光的饱和点,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所需要的最低光照强度出现光的饱和点的原因(外因、内因举例谁限制)(2)做题时常考:农业生产上如何提高光能利用率,请提出具体措施(3)拓展:P70第3题,白桦叶绿素含量随的增加而增加,提高了白桦在弱光下的捕光能力。
某些阴生植物如人参,弱光下叶片中某些光合色素,如叶绿素含量较高,其意义是(4)描述类问题P60 全国卷I(2)分析3.CO2浓度(1) P60 2.两个曲线分析A点与A,点含义是否相同。
(2)批阅下列说法:卡尔文还通过改变条件探究光合作用过程中固定二氧化碳的化合物,他改变的条件是(改变二氧化碳浓度),这时他发现C5含量快速升高,由此得出固定物质是C5。
(3)气孔问题:P61.第3题(1)增加环境的相对湿度可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其原因是:避免因气孔关闭导致胞间CO2浓度的降低(4)应用:如何提高CO2浓度?大田温室4.水水影响光合作用的原理①②③5.矿质元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1)举例说明①②③(2)课本P61,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原因是(3)P59,大棚生产中为什么多施加有机肥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关键词是)(4)纠正下列描述:缺镁时叶片发黄的原因是缺Mg导致叶绿素含量减少Mg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叶绿素合成受阻,叶片呈现类胡萝卜素的黄色6.光合作用曲线点的分析批阅:当植物缺Mg时B点右移E点左移批阅:上图限制C、E两点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光照、温度(思考原因)若问限制因素,要审题,题目中若写了最适温度条件下测得的,则下图限制因素是CO2浓度。
一般问限制因素都是回答外因,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
专题07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专项突破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在高考卷中的题型多种多样,多为知识综合理解加实际应用类型,是历届考生备考过程中感觉较为困难的知识点,但分析高考题目不难发现,虽然题目样式多变,然知识点的考查依旧是以教材基础知识为依托,形式如下:1、利用实验数据、图表等形式创设新情境,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影响因素、相关实验及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2、以人类科技成果作用作为情景,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的综合能力,考查考生分析、推理、评价及实验探究能力。
本专题将以2015-2018年间典型高考真题入手,按知识点进行“拆分”,以期对考生的备考起到导向作用,在备考中能有的放矢。
【难点1】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的考查此类题目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考查为大背景,考点涉及光合、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所需原料、物质变化等诸多方面,此类型题目考查相对基础,属于较易题,应争取不丢分。
【典例1】(2017 全国III)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答案】A【解析】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A错误;吸收光谱就是通过不同色素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的,B正确;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色素对光的吸收会直接影响到暗反应阶段对CO2的利用,所以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C正确;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D正确。
【考点分析】不熟悉各种色素的吸收光谱是对A、D选项误判的主要原因。
突破“光合作用”中的难点的解题方法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高师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明港高级中学(315806)。
生物课程标准及2011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中都有“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的要求,考查该内容的题型中有一类就是对于条件改变而引起的相关变化的判断。
例如,分析环境因素突然改变时,含量及产生量在短时间内的变化情况;判断某种条件改变时,相关图中特殊点的移动情况。
相关的高考题有2011年课标卷第29题,上海单科卷第46题;2009年重庆理综卷第30题,海南单科卷第15题。
这类题型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首先,环境因素的改变而引起光合速率的变化是微观、抽象的;其次,要综合考虑光反应和碳反应,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间复杂的关系才能正确得解。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将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从而得到了相对固定的解答方法和步骤,让学生在遇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时感觉“心里有底”。
在某些参考书中有关这部分知识的总结,其中有的只是展示结果,没有相关判断方法的介绍;有的介绍了根据光合作用图解进行判断的相关方法,比较抽象和复杂。
笔者通过分析、研究和学习,归纳了一种结合反应式的更为具体的判断方法。
通过课堂教学发现,学生容易接受并喜欢使用这种方法。
判断理由:光照强度突然增强,在短时间内光反应增强,碳反应继续进行。
光照强度突然减弱或浓度突然降低而引起的相关物质在短时间内的变化在此不一一列举,读者可尝试着使用该方法得到正确答案(见表1)。
二、条件改变引起的相关图中特殊点的移动条件改变会引起相关图中点的移动,如图1中的A点(只有呼吸作用)、B点(光补偿点)、C点(光饱和点时的最大表观光合速率)、D点(光饱和点)。
改变的条件常见的有:光照强度增强或减弱;浓度升高或降低;放入缺镁的营养液;温度升高或降低;阴生植物换成阳生植物或阳生植物换成阴生植物等(注:其他条件不变,且在一定的范围内,下同)。
光合作用难点突破突破点一:光合作用反应式中元素的转移问题:突破点2:条件骤变时物质量的变化当外界因素中的光照强度、CO2浓度骤然变化时,短时间内将直接影响光合作用过程中C3、C5、[H]、ATP及糖类的变化,进而影响叶肉细胞中这些物质的含量。
举例1:(1)当光照强度增强,CO2供应不变,由于光反应增强, [H]、ATP增多,又由于暗反应中CO2的固定仍正常进行,但C3的还原增强,因此C3的含量下降、C5含量上升,糖类合成减少。
(2)当光照强度减弱,CO2供应不变,又会有什么结果呢?举例2:(3)当光照强度不变,CO2供应减少,光反应不变,由于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减弱,但C3的还原仍正常进行,因此C3的含量下降、C5含量上升, [H]、ATP相对增加,糖类合成减少。
(4)当光照强度不变,CO2供应增加时,又会有什么结果呢?总结:光强碳弱五碳升突破点3: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光照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增强,光合作用随之加快,但光照增加到一定程度,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
光质:白光(复色光)光合作用能力最强,单色光中红光作用最快,蓝紫光次之,绿光最差。
2、CO2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的光合速率是随CO2浓度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增加CO2浓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
3、温度温度直接影响酶的活性,温度过高,影响植物叶片气孔开放,影响CO2供应。
应用:白天调到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以提高光合作用;晚上适当降低温室温度,以降低细胞呼吸,保证有机物的积累,促进作物生长。
4、必需矿质元素:N、Mg、Fe、Mn直接或间接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从而影响光合作用。
P参与ATP的合成。
5、水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突破点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1)黑暗状况时: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不进行光合作用。
此状态下,植物从外界吸收O2,并将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释放到体外。
(2)较弱光照时: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且光合作用速率小于或等于细胞呼吸速率。
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易错点归纳总结—光合作用1.实验原理:(1)色素的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或丙酮)中,因此,可以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来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2)色素的分离:纸层析法。
根据绿叶中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从而在扩散过程中将色素分离开来。
2.实验步骤(1)提取色素(2)分离色素拓展延伸:叶绿素不稳定,易分解;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三大因素:光照,温度,矿质元素。
3.绿叶中色素的种类与光能吸收(1)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2)功能:吸收、传递(四种色素)和转换光能(只有少量叶绿素a)。
由图可以看出:①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不吸收。
②叶绿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大,类胡萝卜素对蓝紫光的吸收量大。
1.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将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需要光能的光反应阶段和不需要光能的暗反应阶段(现在也称为碳反应)。
(1)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作光反应阶段。
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
教材拾遗光合作用水分解为氧和H+的同时,被叶绿体夺去两个电子。
电子经传(2)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都能进行,这个阶段叫作暗反应阶段。
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的。
在这一阶段,CO2被利用,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后生成糖类。
2.光合作用完整过程图解(1)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作光反应阶段。
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
在光反应阶段,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以下两方面用途。
一是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
NADPH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
光合作用难点归纳光合作用难点归纳:1、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2、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3、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4、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5、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6、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总结:光合作用给植物提供能量,让绿色植物生存下来。
植物通过它制造呼吸,以供氧气来维持生命。
高一生物光合作用知识光和光合作用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叶绿体中的色素有4种,他们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叶绿素(约占3/4):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b(黄绿色)类胡萝卜素(约占1/4):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强,其次是红光和蓝紫光,绿光下最弱。
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绿光被反射出来,所以叶片呈绿色。
二、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 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和丙酮)中,且他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绿叶中的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2 方法步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步骤要记准确)(1)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什么?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坏。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难点问题剖析光合作用历来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特别是一些涉及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的问题,如果不能准确地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将会使分析过程变得更加复杂,甚至得一些出错误的结论。
下面笔者就光合作用中的几个难点问题剖析如下:一、坐标曲线的关键点运动例1.植物的生理活动受各种因素影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如果温度适当升高,Y点应向右移动b.若曲线表示阴生植物,则y点应向左移动c、如果横坐标为CO2浓度,曲线代表C4植物,则Y点应向左移动d.若以缺镁的完全营养液培养植物幼苗,则y点应向左移动回答:选择D解答本题要求学生理解各种因素对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的影响,读懂坐标曲线中关键点的含义。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和正确推理。
根据该图,如果横坐标中显示的因子是光强度,那么点Y代表光补偿点。
如果横坐标中显示的系数是CO2浓度,则点Y代表CO2补偿点。
无论植物处于光补偿点还是二氧化碳补偿点,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坐标曲线中补偿点的移动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进行讨论:(1)若改变某一外界因素(如co2浓度、光照强度),使光合速率增大或减小,而呼吸速率不受影响。
那么为使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则补偿点相应地向左移或向右移。
d选项中改变的外界因素是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量,以缺镁的完全营养液培养植物幼苗,植物会出现叶绿素的合成量减少,从而使光反应受到抑制。
也就是说在同等光照强度下,植物的光合速率会减小。
这时y点应向右移动,通过增加光照强度来提高光合速率,以满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要求。
故d选项错误。
(2)如果某一外部因素(如温度)发生变化,光合速率会增加或减少,呼吸速率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补偿点的移动取决于具体情况。
在方案a中,适当提高温度,光合速率的增加值应小于呼吸速率的增加值。
此时,y点应该向右移动,通过增加光强度来增加光合速率,使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