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状
- 格式:doc
- 大小:1.65 KB
- 文档页数:1
细菌的生理活动包括摄取营养物质和合成各种所需物质,进行新陈代谢及生长繁殖。
细菌具有独立的生命活动能力,处于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可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获得能量,具有代谢旺盛、繁殖迅速的特点。
第一节细菌的理化性状一、化学组成1.与其他生物细胞相似,含有包括水、蛋白质、无机盐、糖类、脂类和核酸等多种化学成分。
2.水占75-90%,为主要成分。
3.去除水分后,主要为有机物,包括碳、氢、氮、氧、磷和硫。
还有少量无机离子,包括钾、钠、铁、镁、钙、氯等,用以构成菌细胞的各种成分、维持酶的活性和跨膜化学梯度。
4.还含有一些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所特有的化学组成,如肽聚糖、胞壁酸、磷壁酸、D型氨基酸、二氨基庚二酸、吡啶二羧酸等。
二、物理性状1.光学性质细菌为无色半透明小体,细菌悬液呈混浊状态。
观察-染色法-相差显微镜。
2.表面积细菌体积微小,表面积相对较大,有利于细菌的内外物质交换。
3.带电现象细菌的固有成分50-80%是蛋白质,主要为兼性离子氨基酸组成。
G+菌的等电点pH为2-3G-菌的等电点pH为4-5因此,在弱碱性或近中性环境中细菌均带负电荷,等电点越低带负电荷越多。
意义:细菌的带电现象与细菌的染色反应、凝集反应和抑菌杀菌作用有着密切关系。
4.半通透性意义:细菌为了利于内外物质交换,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排出,其细胞壁和细胞膜都为半通透性。
5.渗透压细菌体内由于含有高浓度的营养物质和无机盐,其渗透压极高。
革兰阳性菌渗透压高达20-25个大气压,革兰阴性菌也有5-6个大气压。
意义:细菌一般处于相对低渗的环境,有坚韧的细胞壁保护不致崩裂。
细菌若处于高渗环境中,菌内水分逸出,胞质脱水浓缩,细菌就不能繁殖。
一、细菌的营养物质1.水:溶解营养物质,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
2.碳源:主要来源于糖类,是合成菌体的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的成分,又是细菌的能量来源。
3.氮源:来源于氨基酸、蛋白质等,合成菌体成分。
(一)细菌的化学组成细菌和其他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相似,由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等组成。
细菌体内还含有一些特有的化学物质,如肽聚糖、胞壁酸、磷壁酸、D型氨基酸、二氨基庚二酸(DAP)、吡啶二羧酸(DPA),2-酮基-3-脱氧辛酸(KDO)、脂多糖(LPS)等。
细菌含有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两种核酸。
RNA主要存在于胞质中,占细菌干重的l0%;DNA则存在于染色体和质粒中,占细菌干重的3%左右。
DNA作为细菌的遗传物质是指导细菌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细菌的DNA 碱基配对是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鸟嘌呤(G)与胞嘧啶(C)。
每种细菌DNA中的G+C 含量摩尔百分比有一定范围,变化不大,不受菌龄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故可作为细菌分类的一个重要依据。
(二)细菌的物理性状 1.带电现象:细菌的蛋白质和其他生物细胞的蛋白质相似。
具有两性游离的性质,当正电荷与负电荷相等时,为等电点。
革兰阳性菌等电点低,pH为2~3,革兰阴性菌的等电点稍高,pH为4~5,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其pH高于细菌的等电点,细菌均带负电荷,尤以革兰阳性菌带负电荷更多。
细菌的带电现象与细菌的染色反应、凝集反应、抑菌和杀菌作用有密切关系。
2.表面积:细菌体积虽小,但单位体积的表面积远比其他生物细胞要大。
细菌的表面积大,有利于菌体内外界的物质交换,故细菌生长繁殖迅速。
3.光学性质:细菌细胞为半透明体,当光线照射在菌体上,一部分光被吸收,另一部分光被折射,故细菌悬液呈混浊状态。
菌数越多,浊度越大。
4.半透性与渗透性: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都有半透性,使细菌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都具有半透膜性质,可允许水分子通过,而对其他物质则有选择性通过作用。
细菌吸取营养和排出代谢产物,均有赖于这种通透作用。
革兰阳性菌体内渗透压高达506.625~2533.125Pa,革兰阴性菌也有506.625~607.96Pa.细菌具有坚韧的细胞壁,能耐受菌体内的高渗透压,并能保护细菌在低渗透压环境中不致膨胀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