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绪与认知的整合_李炳全
- 格式:pdf
- 大小:181.22 KB
- 文档页数:4
认知与情绪的交互功能分析摘要: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认知与情绪是两个完全分离的系统,但是,随着人们科学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神经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渐渐地意识到认知与情绪之间并非是彼此相分离的关系。
因此,这样就非常有必要针对认知与情绪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笔者从理论结合实践的角度针对认知与情绪的交互功能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认知与情绪交互功能的重要实践意义,希望有助于认知与情绪之间交互功能的充分发挥。
关键词:认知;情绪;交互功能国内外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一直对认知和情绪之间的关系十分的关注。
自从托马斯·阿奎纳将对人们行为的研究划分为认知和情绪两个类别后,对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大多数认为是两个相分离的独立系统,不存在交互功能,或者表现出的交互功能较少。
但是,最近20年诸多相关科学数据显示,认知与情绪之间存在交互功能,是构建人类活动行为的重要基础。
一、认知与情绪的交互功能在传统的思想中,片面地认为认知就是人的语言、注意力、记忆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等。
是人类在排除各种干扰和实现某一特定目标时的认知过程。
但是,想要明确的定义情绪是一件相对较为困难的事情,一些研究者认为情绪是驱动人们各种行为的主要动力和动机来源。
还有一些研究者对人类的情感体验比较关注,强调人类的基本情绪或者情绪图式。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心理学家针对人类的情感提出了大量的描述维度。
目前,多数相关研究者已经开始接受pleasure-arousal-dominance(PAD),也就是愉悦度-激活度-优势度情绪模型,并且在计算机科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领域开始广泛的应用。
这一情绪模型是利用愉悦度、激活度与优势度这三个比较相近的独立维度对人类的情绪状态进行测量和描述。
其中,愉悦度体现的是人类正负情绪状态,激活度体现的是人类心理的警觉性和心理激活水平,优势度则反映的是人类对他人以及环境的控制情况,简单的来说,就是人的情绪是处于顺从状态,还是优势状态。
心理学导论:认知与情绪的关系1. 引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科学,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认知和情绪。
认知与情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本文将讨论认知与情绪之间的关系,重点探讨认知对情绪产生的影响以及情绪如何反过来影响认知。
2. 认知对情绪的影响2.1 认知评价理论•认知评价理论指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评价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情绪反应。
例如,如果我们将某个事件解读为积极或有益的,我们会感到愉悦;而如果我们将其解读为消极或威胁性的,我们会感到不快。
•这种认知评价对于处理新信息、应对挫折以及适应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2.2 情绪调节与抑制•我们可以通过调节自己的思想过程来改变自己的情绪状态。
例如,通过积极地思考来改善负面情绪,并调整注意力、解构负面信念。
•同样,我们也可以通过抑制自己的情绪反应来控制情绪。
这种自我调节能力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起到重要作用。
3.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3.1 情绪与注意力•情绪状态会影响我们的注意力分配。
例如,当我们感到焦虑或害怕时,我们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于潜在威胁。
•此外,积极的情绪状态会提高注意力、记忆和创造性思维的水平。
3.2 情绪与决策•情绪对决策过程有重要影响。
例如,正面情绪可以提高风险承受度,而负面情绪则会增加风险规避倾向。
•这是因为不同的情绪状况会改变人们评估和权衡利益与风险、奖励与惩罚之间关系的方式。
4. 认知和情绪的相互作用•认知和情绪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认知可以调节情绪,并且人们常常通过改变自己的认知来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
•同时,情绪也会影响认知,甚至改变我们的思考方式和注意力分配。
5. 结论认知和情绪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认知可以影响情绪产生和调节的过程,而情绪也会影响认知加工和决策。
对于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以及心理健康保持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研究认知与情绪之间的关系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也为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提供了参考依据。
情绪价值与身心灵整合的关系情绪是人类内心复杂而庞大的一个方面,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情绪价值是指情绪对个人健康和幸福感的影响。
身心灵整合则是指个体在心理、身体和精神层面的和谐统一。
本文将探讨情绪价值与身心灵整合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如何实现身心灵的和谐统一。
一、情绪价值对身心灵整合的影响情绪价值体现了情绪对我们的整体幸福感和生活品质的影响。
积极的情绪,如喜悦、幸福和满足感,有助于身心灵的整合与和谐。
这些积极情绪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减少压力和焦虑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另一方面,消极的情绪如愤怒、焦虑和悲伤,对身心灵的整合产生负面影响。
持续的消极情绪可能导致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如精神抑郁、焦虑症以及慢性疾病。
二、实现身心灵整合的重要性身心灵整合是个体健康和幸福的基础。
当我们的心理、身体和精神三个层面达到和谐统一时,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提升生活质量。
同时,身心灵整合还有助于增强我们的内在力量和自信心,更好地管理情绪,促进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实现身心灵整合的路径1. 培养情绪智力情绪智力是指个体理解、管理和表达情绪的能力。
通过培养情绪智力,我们能更好地应对人生起伏,提升身心灵的整合。
培养情绪智力的方法包括情绪觉察、情绪调节和情绪表达等技巧。
2. 优化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身心灵整合至关重要。
良好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缓解焦虑和压力,促进情绪的平衡。
同时,适当的休闲和娱乐活动也能增加生活乐趣,促进身心灵的和谐统一。
3. 探索心灵世界心灵世界是个体灵性和超越感的体验,推动个体寻找生命的意义和目标。
通过冥想、冥思和宗教信仰等方式,个体可以与自我内在力量建立联系,实现身心灵的整合。
4. 寻求专业支持对于个体而言,有时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来实现身心灵的整合。
如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能够提供情绪管理和心理辅导等支持,帮助个体解决身心灵健康问题。
总结:情绪价值对身心灵整合有着重要的影响。
心理学探新2021,Vol.41,No.1,3-7PSYCHOLOGICAL EXPLORATION惠能“心量广大”的文化心理学解读李炳全张旭东(肇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肇庆526061)摘要:惠能及其开创的禅宗的核心思想“明心见性”是明白“心量广大”。
它包括如下几层含义:(1)“本心”中所包含的估量标准或尺度广大;(2)“心”度量、衡量、审度的对象众多,范围广大;(3)“心”的容量广大;(4)人心的耐受程度和转化能力强大;(5)人心的范围广大和创造力强大;(6)人的心态积极强大。
"心量广大”具体体现在平常心、包容心或宽容心、认知力、精神力、心理能量等几个方面。
"心量广大”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蕴含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国文化精神,“道德自律和躬身自省”的中国文化伦理与价值追求,“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和人文情怀”的中国文化核心思想理念。
由此来看,惠能的“心量广大”思想在当代社会仍具有积极的现实价值,对当代文化建设,社会道德构建等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惠能;心量广大;文化心理学;文化;自性;本心;禅中图分类号:B84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84(2021)01-0003-05惠能及其禅宗思想的核心是明心见性(Li,Du, &Zhang,2019),其实质是明白“心”或“自性”之广大。
惠能指出:“心量广大,犹如虚空。
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
自性真空,亦复如是。
……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
……心如虚空,名之为大,古曰摩可。
”(《坛经•般若品》)(黄栢权,1996,pp.34-35;惠能,2019,pp.15-16;贾题韬,2011,P.60)惠能的“心量广大”思想蕴含丰富的文化心理思想,因此,要弄清其内涵,有必要从文化心理学视界对之加以解读。
1“心”、“心量”、“心量广大”释义1.1“心”之释义“心量广大”中的“心”,并不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具有和表现出来的精神或心理,而是“本心”或“自性”(李炳全,张旭东,2019)o“本心”是人的本体,即佛教所说的清净心,亦即每个人原本就具有的“佛心”或“佛性”。
心理科学进展 2006,14(2):315~320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文化心理学与跨文化心理学的比较与整合李炳全(肇庆学院教育系,广东肇庆 626061)摘 要文化心理学和跨文化心理学都是心理学的文化转向之产物,二者都重视对文化的研究,要求把文化纳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因而有很多方面相似,但也存在着一些本质的不同。
跨文化心理学是在不改变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或假设的前提下对其加以修正,而文化则与之相反,它要从根本上否定科学主义心理学的硬核。
不过,二者各有优劣,在心理学研究中应把二者整合起来,以便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关键词文化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文化。
分类号 B84-09文化与心理学的关系经历了“文化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文化+跨文化心理学,正愈来愈受到心理学家的普遍关注。
文化心理学与跨文化心理学虽然代表两种不同的心理学发展方向,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由相互攻讦到相互接纳、吸收,形成整合之势[1]。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二者各有优劣,呈互补态势。
为更好地整合它们,进一步明晰和把握心理学的发展方向,有必要对二者加以分析、比较。
1 跨文化心理学的基本内涵什么是跨文化心理学?(1)有人认为“是对人类行为及其传播的科学研究,探讨社会和文化力量形塑和影响行为的途径或方式[2]。
”该定义界定了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强调世界上人的行为之差异及个体行为与文化语境的联系。
(2)有人认为“是对不同文化条件下的心理变量进行明确、系统地比较,以确定行为差异发生的前因和过程。
”[3]该定义明确指出文化和行为是因果关系。
(3)有人更加关心心理学知识的普遍化,认为是“对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化中的人的研究,使用相同的测量方法,测定一般心理学号理论的适用范围及其有限性,并修正它们以使其更具普遍性[4]。
”(4)有人突出文化经验的种类及由之引发的人类行为差异,认为“是对不同文化种群成员的经验性研究。
心理课教案认知与情绪的关系及管理方法主题:认知与情绪的关系及管理方法导入部分一、引言人类作为高级智慧生物,拥有丰富的情绪体验和认知能力,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节课将探讨认知与情绪的关系,并介绍一些管理情绪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管理的能力。
认知与情绪的关系二、认知的定义与作用1. 认知的概念:认知是指人类通过感知、思维、记忆等心理过程,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和理解的能力。
2. 认知对情绪的影响:认知决定了我们对外界刺激的理解和评价,从而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情绪体验和情绪反应。
三、情绪的定义与分类1. 情绪的概念:情绪是人类对外界刺激产生的主观体验,通常表现为愉快、悲伤、愤怒等。
2. 情绪的分类:情绪可以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基本情绪包括愉快、悲伤、愤怒、恐惧、惊喜等,复合情绪则是基本情绪的组合。
四、认知与情绪的关系1. 认知对情绪的影响:认知评价决定了我们对外界刺激的情绪反应。
正面的认知评价往往会引发积极情绪的产生,而负面的认知评价则会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
2.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情绪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信息加工过程,进而影响我们的认知能力和决策水平。
情绪管理方法五、情绪管理的重要性1. 情绪管理对个人的影响: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够提高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
2. 情绪管理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合理管理情绪能够改善人际关系,增进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
六、情绪管理方法1. 情绪识别与表达:学会识别并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如通过情绪日记、情绪绘画等方式。
2. 情绪反应调控:运用自我安慰、放松训练等技巧,调节情绪反应的强度和时长。
3. 认知重构:通过重新评价事情,转变对事物的认知,从而改变自己的情绪体验。
4. 情绪管理策略:学会采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如寻求支持、适度运动、培养兴趣爱好等。
七、情绪管理的实际应用1. 情绪管理在学业中的应用:合理管理情绪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素质。
“心”的本体性、根本性与前在性—心智哲学视域下“心”之地位探析李炳全1 张旭东1 叶枝青2 (1.肇庆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2.肇庆学院 粤港台禅宗文化研究中心,广东 肇庆 526061) 摘要:心智哲学将心智(心)作为哲学关注的对象,把它置于语言、世界之前的本体性、前在性、根本性位置。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1)“心”是主体活动的前提或基础;(2)人所生活的世界是“心”建构的结果;(3)“心”是人的根本性存在,使人成为人;(4)从认识视域看,“心”是主体所认识到的事物的前提或基础。
心智哲学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关注人的存在,尤其是生命的意义,进而重视生命、关注生命。
而人的存在是“心”的作用使然;人所存在的世界是“心”作用的世界;“心”决定人的存在状况与命运。
关键词:心智哲学;“心”或心智;本体性;前在性;存在作者简介:李炳全(1964— ),男,河南沁阳人,博士,肇庆学院心理科学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文化心理学视界的六祖心学研究”(项目编号:15YJAZH0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068(2018)02-0095-08 收稿日期:2018-03-02DOI: 10.19563/j.cnki.sdjk.2018.02.011一、引言哲学关注的问题是人的存在,探讨人存在的方式及其意义,力图探明人存在的实质及其如何存在。
由于人是否存在,怎样存在,都依存于意识等“心”的作用,因此,“心”在人的生活中或对于人的存在及其所生活的世界的地位与作用,是哲学、宗教乃至日常生活中的人们在不断探究与思考的问题,哲学中的精神和物质的关系、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身心关系等问题就是这一问题的展开或具体表现。
在西方哲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主体因素被一步步凸显,到20世纪中末期,西方哲学中出现心智转向,最终把主体的心智因素完全凸显出来。
认知能力与情绪对二语写作水平的协同预测作用目录一、内容概述 (2)二、文献综述 (2)1. 认知能力研究现状 (3)2. 情绪对二语写作水平的影响研究现状 (4)3. 协同预测作用研究现状 (5)三、理论基础 (6)1. 认知能力理论 (7)2. 情绪理论 (8)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8)1. 研究假设与变量设置 (9)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10)3. 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 (11)五、认知能力对二语写作水平的影响分析 (13)1. 认知能力维度的划分 (14)2. 各维度对二语写作水平的影响分析 (15)六、情绪对二语写作水平的影响分析 (16)1. 情绪的界定与分类 (18)2. 情绪对二语写作过程的影响分析 (19)七、认知能力与情绪的协同预测作用分析 (20)1. 协同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分析方法 (21)2. 协同预测结果分析 (22)八、结论与建议 (23)一、内容概述本研究旨在探讨认知能力与情绪在二语写作水平中的作用,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协同预测关系。
通过对大量二语写作样本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认知能力和情绪因素对二语写作水平具有显著影响。
认知能力主要体现在词汇量、语法知识、句子结构和篇章组织等方面,而情绪因素则表现为个体在写作过程中的情感状态、动机和压力等。
通过构建认知能力和情绪因素的交互作用模型,我们可以更准确地预测二语写作水平,为提高二语写作教育和培训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二语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众多学者开始关注认知能力与情绪在二语写作过程中的作用,并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本部分主要对前人关于认知能力与情绪对二语写作水平影响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
在认知能力方面,研究普遍认为,认知能力与二语写作技能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执行力、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能力对于写作过程中的内容构思、语言表达和结构组织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一些研究还指出,认知能力的不同方面对二语写作水平的预测作用各有侧重,执行力和记忆力对于写作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和信息整合尤为重要。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May. 2019 / No. 3惠能的“心”之本体论思想及其心理学理论价值李炳全 张旭东[摘 要] 禅宗六祖惠能提出了“心”的本体论思想。
该思想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心”造人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心”即空。
“心造世界”是指“人所生活的世界及其中万物是由人心创造的”。
其义并不是说“心”造了宇宙万物,应该说是“心”造自己所生活的宇宙,或自己心中的宇宙万物。
“心即空”是指“心”不是任何实体,如同虚空那样无形无边、不生不灭。
惠能的这种心之本体论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心理学理论价值:为人们审视或反思心理实质等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视界,通过审视和反思,可以提出极具价值的思想理论;为心理学研究提供新的视界和方法论。
[关键词] 六祖惠能;本体论;心;自性;心理学;元理论一、引 言“心”是什么?既是一个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是心理学中的哲学本体论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既关乎着哲学的理论建构和发展,也制约着心理学的理论建构与研究。
由于人之所以为人主要在于其心,因此该问题成为人们思考其存在所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都不可避免地对之给予回答,惠能当然也不例外。
他把“心”置于其禅宗思想的核心,置于人之存在的本体、根源和前在的地位,建构出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心”之本体论思想。
惠能是中国禅宗的真正开创者(贾题韬,2011,iv;蒋坚松,2014;余利苹,2017),其《坛经》是禅宗的奠基之作(贾题韬,2011,xi)。
“禅”字源自印度语“禅那”的音译,中文意思为“静虑”、“思维修”、“定慧”等。
在印度,禅原本是古印度众多宗教派别的修炼心灵的方法,后人们在修行的过程中逐渐对禅修加以总结概括,形成指导禅修的理论。
由此可以说,禅既是一种修心理论,也是一种修心方法,是理论和方法的统一。
无论哪宗哪门哪派的禅修,都有一定的理念指导,指导禅修的理念不同,就形成了不同宗、门、派的各具特色的禅修方法。
认知与情绪
李炳全;张国祥
【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年(卷),期】2001(005)019
【摘要】根据认知与情绪的理论,讨论认知因素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并探讨如何矫正情绪认知偏差。
【总页数】1页(P114)
【作者】李炳全;张国祥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5
【相关文献】
1.一种基于情绪表达与情绪认知分离的新型情绪词典 [J], 徐睿峰;邹承天;郑燕珍;徐军;桂林;刘滨;王晓龙
2.握住"情绪"的小手
——读《鳄鱼侦探情绪认知书》有感 [J], 杨青霞
3.握住“情绪”的小手——读《鳄鱼侦探情绪认知书》有感 [J], 杨青霞
4.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抑郁情绪干预中的应用研究——一例藏族大学生抑郁情绪治疗案例剖析 [J], 高虹;张敏
5.理性情绪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焦虑情绪影响[J], 李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什么是情绪整合
情绪整合是指将不同的情绪和感受整合和管理的过程。
它涉及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以及有效地处理和表达情绪。
情绪是人类经常经历的内在体验,包括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
情绪整合的目标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防止情绪被压抑或过度放大,并采取积极的方式来管理和表达情绪。
情绪整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实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绪整合技巧:
1. 情绪认知:情绪整合的第一步是的情绪。
通过观察和描述情绪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可以增强对情绪的意识和了解。
2. 情绪调节:情绪整合涉及到调节情绪的能力。
这可以通过深呼吸、放松技巧、运动等方法来实现。
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策略,并将其纳入日常生活中。
3. 表达情绪:情绪整合还包括有效地表达情绪。
这可以通过与
他人交流、写日记、艺术创作等方式来实现。
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
方式,可以帮助平衡和释放情绪。
4. 寻求支持:情绪整合时,寻求他人的支持和理解也非常重要。
与朋友、家人或专业人士分享情感和情绪,可以得到支持和建议,
帮助更好地处理和整合情绪。
情绪整合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通过研究和
实践情绪整合技巧,人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的
适应性和积极性,促进个人的发展和幸福感。
以上是关于情绪整合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认知与情绪的交互作用认知与情绪的交互作用是指人的认知过程与情绪状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认知是人对环境的理解、解释和判断的过程,涉及到知觉、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活动。
情绪则是人对外界刺激或内部体验产生的主观感受,如愉快、焦虑、愤怒等。
1.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情绪状态会对人的认知过程产生直接影响。
情绪高涨时,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会增强,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并记住相关信息。
相反,负面情绪如焦虑、沮丧会降低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使其难以集中注意力和记忆事物。
因此,在进行认知活动时,情绪的调节对于认知的正常进行尤为重要。
2.认知对情绪的影响:人的认知过程也会对情绪产生影响。
认知评估是人对外界刺激或内部体验做出的主观判断,直接决定着情绪的产生和维持。
当人将一种刺激或体验评估为积极、有价值时,将会产生愉快的情绪;相反,当人将其评估为消极、不符合期待时,将会产生负面情绪。
因此,人的认知评估会对情绪产生直接的影响。
3.认知情绪调节:认知可以对情绪进行调节和调整。
当人面对负面情绪时,通过认知重塑、正向思考等方式来改变对事物的评估和解读,从而调整情绪的产生和持续。
例如,当人感到焦虑时,通过改变对问题的解读和应对策略,能够减轻焦虑情绪的产生和影响。
因此,认知对于情绪的调节能够帮助人更好地应对和面对各种情绪挑战。
4.情绪对认知评估的偏差:人在情绪状态下对事物的评估可能存在认知偏差。
积极情绪下的人对自身和外界的评估往往更为乐观,而消极情绪下的人则更倾向于产生负面的认知偏差。
例如,当人感到愤怒时,往往会对外界刺激做出更为消极的评估,使其看待问题更偏向于负面一面,而忽略了积极的方面。
这种情绪对认知评估的偏差可能会对行为决策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认知与情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认知对情绪的影响、认知情绪调节以及情绪对认知评估的偏差等方面都展示了认知与情绪之间的交互作用。
了解和把握这种交互作用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行为和情绪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Symbol, Meaning and Cultural Orientation of
Psychology——Also Comparing with Three Orientations in Current Psychology One Another around System of Symbols and Their Meaning 作者: 李炳全
作者机构: 肇庆学院教育系,肇庆526061
出版物刊名: 心理学探新
页码: 9-13页
主题词: 符号 意义 文化 认知 建构
摘要:文化取向心理学以符号及其意义为研究重心,着重研究符号厦其意义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关系,从符号度其意义生成与演变的角度探讨人的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这一重心与当代整个心理学的总的重心是一致的,体现出当代心理学研究重心的转变。
不过,它与其它取向心理学的研究目的、侧重点和意义观并不完全相同。
为更好地了解它,有必要从比较的角度进一步探究。
通过比较,可以引发人们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