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在家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2
一年级《在家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认识家庭的主要成员,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用汉语拼音正确拼读词语,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3)学会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感受家庭成员间的亲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家庭生活的兴趣。
(2)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家庭场景中学习词语和句子。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
(2)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珍惜家人之间的亲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认识家庭成员,了解家庭关系。
(2)正确拼读词语,掌握生字。
(3)流利朗读课文,感受家庭亲情。
2. 教学难点:(1)生字的笔画顺序和结构。
(2)词语的正确搭配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家庭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学习。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与人交流。
3. 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图片:家庭成员图片、家庭场景图片。
2. 生字卡片:家庭成员的名称。
3. 课文课件:动画片或图文并茂的课件。
4. 学习用品:铅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动画片,展示家庭场景,引导学生谈论家庭成员。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庭成员的照片,介绍家庭成员。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句的理解。
(2)教师讲解生字,引导学生正确拼读词语。
(3)学生跟读课文,感受家庭亲情。
3. 学习生字:(1)学生观察生字卡片,认识家庭成员的名称。
(2)教师讲解生字的笔画顺序和结构,引导学生书写。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点评并指导。
4. 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批改练习,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5. 总结与拓展:(1)学生分享自己家庭成员间的亲情故事。
小学语文教案:《在家里》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家庭生活场景。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3.家庭生活场景的描绘。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家庭生活场景的描绘和表达。
教学准备:1.课文《在家里》2.生字词卡片3.家庭生活场景图片4.白板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家庭生活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
二、课文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表情。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3.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记忆。
5.教师再次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学生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活动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张家庭生活场景的图片,根据图片内容进行描绘。
2.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描绘,其他组员补充。
3.教师根据学生的描绘,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课文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分段背诵课文。
2.学生自选段落进行背诵。
3.教师对学生的背诵进行评价。
五、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绘制一幅家庭生活场景的画,并写上一段话描述。
第一步: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家庭生活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
第二步:课文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表情。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3.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记忆。
在:表示位置,表示某物或某人处于某个地方。
家:指住所,家庭成员共同生活的地方。
里:表示内部,某个地方的内部。
妈:母亲的称呼。
妈妈在里:表示妈妈在家里的某个地方。
妈妈里做:表示妈妈在家里做某件事情。
吃:表示进食的动作。
饭:指主食,一日三餐之一。
妈妈吃饭:表示妈妈在吃饭。
我吃:表示我在吃饭。
爸爸:父亲的称呼。
爸爸在:表示爸爸在某个地方。
看报:表示看报纸。
看电视:表示看电视。
一年级《在家里》优秀教案第一章:认识家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基本成员和家庭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家庭的基本成员: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
2. 家庭的关系:父母与孩子、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展示家庭成员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并说出他们的名称。
2. 故事讲解:通过讲解一个家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步骤:1. 展示家庭成员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并说出他们的名称。
2. 讲解家庭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父母与孩子、兄弟姐妹之间的联系。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家庭的感受和认识。
五、作业:1. 让学生画一张家庭成员的图片,并写上他们的名称。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庭的短文,表达他们对家庭的感受和认识。
第二章:家庭生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生活的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对家庭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1. 家庭生活的基本内容:吃饭、睡觉、打扫卫生、看电视等。
2. 家庭生活的意义:温馨、和谐、幸福。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展示家庭生活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家庭生活的内容。
2. 故事讲解:通过讲解一个家庭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和和谐。
四、教学步骤:1. 展示家庭生活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家庭生活的内容。
2. 讲解家庭生活的意义,让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和和谐。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家庭生活的感受和珍惜。
五、作业:1. 让学生画一张家庭生活的图片,并写上他们的内容。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庭生活的短文,表达他们对家庭生活的感受和珍惜。
第三章:家庭成员的相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之道。
2. 培养学生与家庭成员和谐相处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之道: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故事讲解:通过讲解一个家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之道。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在家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具体章节为《在家里》。
详细内容包括:儿歌《在家里》的朗读与理解,重点词汇的认识与运用,以及相关日常用品的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儿歌《在家里》,理解其内容,感受家的温馨。
2. 认识并掌握生字词,如“家”、“爸爸”、“妈妈”等,学会运用这些词汇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
3.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儿歌《在家里》的朗读与理解,生字词的认识与运用。
难点:正确把握儿歌的节奏,熟练运用生字词进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儿歌《在家里》的课件,生字词卡片,家场景的图片。
学生准备:课本,写字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家里的样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儿歌:带领学生朗读儿歌《在家里》,让学生感受家的温馨,理解儿歌内容。
3. 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并让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运用生字词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如“我在家里帮妈妈做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生字词编写一句话,描述自己在家里做的事情。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编写一个关于你在家里的小故事。
2. 答案示例:我在家里帮妈妈扫地。
扫啊扫,扫出了一个小兔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板书设计:1. 儿歌《在家里》2. 生字词:家、爸爸、妈妈、帮、做事3. 造句示例:我在家里帮妈妈做事。
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正确朗读儿歌《在家里》,理解其内容,感受家的温馨”。
2. 教学难点中的“正确把握儿歌的节奏,熟练运用生字词进行表达”。
3. 教学过程中的“导入”、“朗读儿歌”、“学习生字词”和“例题讲解”环节。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在家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对应章节为《在家里》。
详细内容包括:儿歌《在家里》的朗读、识字、写字、理解儿歌内容,学会表达家庭成员及家庭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儿歌《在家里》,认识儿歌中的生字,并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 学会书写本节课的生字,并掌握字的结构和书写规范。
3. 通过学习儿歌,培养家庭观念,学会关爱家人,积极参与家庭活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儿歌,认识生字,学会书写生字。
难点:理解儿歌内容,用字词表达家庭成员和家庭活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家庭成员的照片,引导学生说出家庭成员的称呼,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例题讲解(10分钟)朗读儿歌《在家里》,让学生注意听生字的读音,讲解生字词的意思。
3. 生字学习(10分钟)展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讲解字的结构和书写规范,并示范书写。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自主练习朗读儿歌、认读生字、书写生字。
5. 课堂互动(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家庭成员,用生字词编一个小故事,进行分享。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字书写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学会关爱家人。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在家里》2. 生字:爸爸、妈妈、哥哥、姐姐、我、在家、玩、看书、写字3. 儿歌内容简要概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儿歌《在家里》三遍,家长签字。
(2)用生字词编写一个关于家庭成员的小故事。
2. 答案:(1)儿歌《在家里》朗读熟练。
(2)示例:我的家里有爸爸、妈妈、哥哥和我。
周末,我们一起在家玩,爸爸看书,妈妈写字,哥哥和我做游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儿歌《在家里》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生字,理解了儿歌内容。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生字的书写情况,加强对家庭观念的培养。
一年级《在家里》语文教学设计5篇一年级《在家里》语文教学设计5篇一年级《在家里》语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沙、发、报、纸、台、灯、电、视”8个汉字。
2.认识“氵扌火”3个偏旁。
3.认识一些简单的家庭陈设、用品,并能将它们与对应的词语联系起来。
4.在识字中,培养口头表达、合作学习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8个生字,会写“上、下”两个字。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介绍自己的家里有什么电器和家具。
谁能说一说你的家里有哪些家具和电器?生:我家里有电视、冰箱;我家里有洗衣机、电脑——小结:同学们说的真不错,还有一个小朋友也想介绍一下她家里的电器和家具,她要邀请同学们一起去参观,你们愿意吗?好,现在我们就去看一看,琪琪正和爸爸妈妈在家里等着我们呢。
板书:在家里二、看图说话,学习生字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词语请同学们看看琪琪的家里都有什么,不会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识记。
生自由读词介绍一下琪琪家里有什么家具和电器?生:有沙发、电视、有台灯、茶几——你能用这样的句式再介绍一下吗?()家里有(),有(),还有()。
()的家里有(),()和()。
学生用指定句式练习说话。
用这样的句式再介绍一下自己的家里都有什么。
这样说可以说的更清楚,也让别人听得更明白。
设计意图:让学生会用“有------有------还有-------或有-----有------和------句式说话,培养学生语言间接性和概括性。
2、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巩固识记师:刚才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准词语,现在这些不带拼音的词语你还认识吗?谁愿意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指名读重点正音:茶几出示单独画面的词语,全班同学齐读。
开火车读,看谁读的准,接的快。
设计意图: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师:谁能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认识“沙”字,沙字是由三点水旁加少组成的,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氵+少=沙来记住它。
一年级上册《在家里》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上册《在家里》单元,详细内容包括教材第一章节“我的家”,通过描绘家庭环境和家人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家庭词汇和日常用语,同时培养孩子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家庭词汇和日常用语,如“爸爸”、“妈妈”、“床”、“桌子”等。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子描述家庭环境和家人活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敬长辈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家庭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庭词汇和日常用语的掌握,以及句子结构的运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家庭图片、卡片、录音机、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庭图片,引导学生用中文描述家庭成员和家居环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内容:教师呈现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家庭词汇和日常用语,让学生跟读、模仿,并进行小组互动交流。
3. 实践情景:设置家庭场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子进行对话,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学会描述家人和家居环境,并适时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一是家庭词汇,二是句子示例。
通过板书,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所学词汇和句子描述自己的家庭环境,并画出自己的家庭成员。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课后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家人进行交流,用所学内容描述家人和家居环境,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家庭词汇和日常用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掌握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一年级语文上册《在家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第三单元《在家里》。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使用“在……的时候”句型,以及培养家庭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学会使用“在……的时候”句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敬父母的情感,提高家庭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认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使用“在……的时候”句型。
难点:理解家庭情感,运用所学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文PPT,生字卡片,家庭场景图片。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家庭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家里喜欢做的事情,激发学生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展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并讲解字词意义。
4. 课文解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讲解“在……的时候”句型的用法。
5. 例题讲解:教师给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句型。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场景,运用“在……的时候”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7.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家里有趣的事情,互相学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在家里2. 生字词: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吃饭、玩耍、学习、睡觉3. 句型:在……的时候,我会……4. 家庭场景:吃饭的时候、玩耍的时候、学习的时候、睡觉的时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在……的时候”句型,写一段话描述你在家里的一天。
答案:早上起床的时候,我会先刷牙洗脸。
吃早餐的时候,我喜欢喝一杯牛奶。
上课的时候,我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放学回家的时候,我会先写作业,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饭。
一年级语文《在家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和理解“家”、“里”等生字词;(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3)学会用“在家里”进行简单的句子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和生活环境;(2)采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3)运用游戏、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2)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珍惜家庭和睦的氛围;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认读和理解生字词;(2)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3)学会用“在家里”进行简单句子表达。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句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2. 生字词卡片;3. 家庭图片或实物;4. 小组讨论表格;5. 角色扮演道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家庭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家庭成员和生活环境;(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家里的趣事,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2)分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结构和词语含义;(3)通过问答形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生字词学习(1)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和拼写;(2)用生字词造句,巩固学生对词语的理解;(3)开展生字词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课堂练习(1)小组讨论:家庭成员在家里做些什么?用“在家里”进行简单句子表达;(2)学生上台展示小组讨论成果,互相评价、学习;(3)老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2. 拓展作业:观察家人在家里的一天,用“在家里”写一段话描述;3. 家长签字:家长监督并签字,确保学生完成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对于问题的反应能力。
小学语文《在家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力,进行语言表达。
(3)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爱家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珍惜亲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力,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学会通过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力,进行语言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美好回忆。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家庭的感受,引入课文学习。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教师解答疑惑。
3. 品悟课文:(1)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到关爱家人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观察家庭成员的生活情景,用课文中学到的句子进行描述。
五、板书设计:家庭温暖关爱家人珍惜亲情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评估: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3. 情感态度评估:通过学生分享和讨论,了解他们对家庭和亲情的认识,评价他们的感恩意识和关爱行为。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从生活中体验亲情,学会关爱家人。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在家里》教案
【 - 一年级语文教案】
一.导课今天有一个名叫小红的小朋友,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到她家去参观,你们愿意去吗?(愿意)请小朋友闭上眼睛,(点击课件,出示书上的图画)我们到小红家了,请睁开眼睛。
我们班的小朋友最有礼貌,让我们和小红的一家人打个招呼吧!二.指导看图首先,我们看看小红家的摆设,请按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小红家的摆设。
(学生说,老师指导、评价。
)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出示词语卡片贴黑板上。
三.学习生字词 1.小朋友说得真好,老师也相信你能够很快的读出下面的音节。
(一个一个的出现,全部出现完后开火车读。
) 2.这些音节下面的汉字宝宝,你能借助拼音朋友的帮助叫出他们的名字吗?(一个一个的出现抢读, 全部出现完后开火车读。
) 3.谁认识这些汉字宝宝了?请举手。
老师要考考你了,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出示词语)请先和同桌来个比赛,全会读的小朋友的100分。
我想听几个小朋友读,谁愿意读?我还想听全班一起读。
4.小朋友真聪明,这么快就认识了这么多字。
老师把这些词语重新排队了,你还能很快认出他们吗?(出示词语)学生抢读,开火车读。
5.我知道你们不但能认识这些字宝宝,而且小嘴巴还很巧,谁能选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四.学习段落1. 刚刚参观小红家时,她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事呢?小红在做什么事呢?(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2. 小红送水果时,会说什么呢?她的爸爸妈妈接过水果后,是什么表情?会对小红说什么呢?小红听后什么表情?会说什么呢? 3. 小朋友说的真棒!小红不但会说,还会写呢!想看看吗?(想)(出示段落)请小朋友自己先读3遍,不认识的字请拼音帮助。
4.指导朗读。
5.拓展(1)周末
或晚上,你和爸爸妈妈在家里干什么呢?出示句式:周末,爸爸,妈妈,我。
晚上,爸爸,妈妈,我。
(2)说话小明星(出示文中图)让我们一起看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结束语:爸爸和妈妈上班很累,回家后还要做许多家务活,辅导你的学习,所以你要做个懂事的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