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绩效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5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贺德军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12期摘要:森林采伐限额是《森林法》确定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是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核心措施。
是保护森林资源的有效手段。
多年来,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在森林采伐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社会和林业的发展,该制度与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分析了森林限额采伐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森林分类区划、制定不同的限额采伐措施和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以期为完善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问题;对策我国对林木采伐实行限额管理,由国家制定统一的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实施采伐计划管理,采伐林木需要办理林木采伐证,运输木材需要办理木材运输证,经营加工木材需要办理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无证采伐林木、超年度采伐限额发放采伐证、非法收购明知是盗伐滥伐的林木构成犯罪的,要承担刑事责任。
该种严格的计划管理体制,在过去几十年中对保护生态环境安全、促进林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经济转型、城镇化建设的今天,严格的计划管理模式已制约林业的快速发展。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林业市场机制,吸收各种社会资本投资林业,促进林业生产力快速发展,是当前林业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采伐限额的编制依据缺乏准确性各经营单位本应根据所拥有的森林资源和规划调查的结果来提出科学的森林采伐限额。
但是,有些经营单位对经济效益以及自身生存发展的考虑过多,而对于森林资源经营的生态效益却考虑甚少,并且目前体制中关于生态效益的奖励措施还不完备,从而导致经营单位虚报采伐限额来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导致编制的森林采伐限额通常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
2.超限额采伐的现象依然存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森林采伐限额,因为它具有法律强制力。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报告1.概述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报告将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
2.任务目标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森林资源合理利用,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效益。
3.工作内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制定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森林采伐的限额指标,规范采伐行为。
(2)落实限额管理责任。
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确保限额管理工作的落实。
(3)开展定期监测与评估。
建立有效的监测手段,对森林采伐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采伐限额。
(4)加强执法监管。
加大对采伐行为的执法力度,打击非法采伐行为,确保限额规定的执行。
(5)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组织宣传活动、培训班等形式,提高公众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4.工作成果(1)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明确了采伐限额的计算方法和管理程序。
(2)责任划分明确。
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力划分明确,保证了限额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
(3)定期监测与评估机制的建立。
建立了定期监测采伐情况的机制,通过数据分析和评估,及时调整采伐限额,确保了可持续发展。
(4)加强执法监管力度。
通过加大执法力度,打击了一批非法采伐行为,维护了森林资源的合法权益。
(5)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
通过组织宣传活动、培训班等方式,提高了公众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5.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1)采伐数据不精准。
由于采伐数据的报告方式不统一,造成了数据的不准确,需要进一步加强数据采集和统计工作。
(2)执法力度不够强劲。
在部分地区,仍存在非法采伐行为,需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打击力度。
(3)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
有些地区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的宣传教育不够,需要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公众的认识和参与度。
(4)监测评估工作有待完善。
河北省林木采伐管理办法信息来源:中国法律法规大全2008-1-31 已有0人联系【字体:大中小】【打印本稿】【】【关闭】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林木采伐第三章林木更新第四章采伐更新验收第五章奖励与惩罚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森林采伐管理,严格控制林木资源消耗,保护和利用好林木资源,促进林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民所有、集体所有和个人所有林木的采伐,必须遵照本办法。
农村居民采伐房前屋看和自留地个人所有的零星树木除外。
第三条林木采伐要贯彻“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材,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建设方针,执行森林经营方案,实行限额采伐。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将保护和发展林木资源、控制林木资源消耗纳入国民济和社会发展发展计划。
严格实施依法采伐林木。
条五条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对行政区内的林木采伐,行使监督、管理权。
第二章林木采伐第六条林木采伐包括:森林主伐、更新采伐、抚育同伐、低质林改造以及零散树木的砍伐。
第七条以森林经营方案为依据。
制定林木采伐限额,每年采伐消耗的林木总蓄积量不得超过总生长量的50%各类采伐限额的分项指标,均不得相互挪用、挤占。
制定林木采伐限额,全民所有的林木,以国营林场、农场、牧场、厂矿为单位;铁路、公路、城镇等以部门为单位;集体所有的林木和农村居民自留上的林木以县为单位。
第八条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根据林木来伐限额,编制年度采伐计划,农级上报省林上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经批准下达的年度采伐计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突破。
第九条采伐林木必须迸行施工设计。
施工设计的审批权限:(一)国营林场单位的林木采伐施工设计文件,由其主管部门审批,其主伐和国家专项投资营造林木采伐的施工设计文件,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二)集体所有林木及农村居民自留上林木的采伐施工设计,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三)非林业系统的林木采伐施工设计文件,由其省或地、节主管部门审批,报所在县级林上主管部门备案。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报告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报告,是我县全面执行“十一五”森林采伐限额计划的第四年。
一年来,按照省林业厅关于“十一五”森林采伐限额和商品材木材生产计划管理的文件要求,我县林业局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责任,严格执行森林采伐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程规范,按照新的采伐管理要求,并结合我县实际加强作业设计、伐前、伐中、伐后公示、现场监管、检查验收等重点环节,确保了全县森林采伐限额木材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至年底,全面结束了采伐工作。
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报告如下:一、全县森林采伐限额木材生产计划下达与执行情况(一)计划下达情况1、十一·五期间省厅每年下达我县木材生产计划出材量11.3844万立方米,其中商品材5.1634万立方米(出材量3.2141万立方米),非商品材6.221万立方米。
2、省厅根据我县的木材生产计划的申报情况,经审核后下达木材生产计划18260立方米(赣林资字[]480号);3、省预留内追加2864立方米(赣林办抄字[]143号、赣林资字[]365号);结转745立方米(抚林资字[]26号);(二)、限额采伐计划执行情况共完成木材生产计划19822m3。
其中:国营完成5131m3;各乡(镇)完成14691m3。
各编限单位的采伐类型、消耗结构、森林起源、林种等各分项控制指标都完全控制在限额计划之内。
二、森林采伐工作开展的主要情况(一)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责任。
为切实加强对全县森林采伐限额木材生产工作的管理和组织领导,保证采伐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在全面建立采伐管理双向责任制的同时,我县还成立了由分管林政的副局长为组长,林政股工作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年度人工商品林采伐工作的组织领导。
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双向责任制,明确采伐管理工作中,各乡(镇)及业主、国有林场是直接责任人,并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制度。
(二)统筹兼顾,科学合理安排使用采伐指标。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分析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在我国已经实行了三十多年了,而其能否真正的起到保护森林资源以及推动森林资源永续增长也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
本文主要针对断点回归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对制度为什么失灵的原因进行了相关探讨,希望能够对相关部门有所帮助,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发展。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森林资源充足的森林资源能够对环境起到很大的保护,其不仅能够防止水土流失,并且还能起到净化空气以及调节气候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飞速的发展以及人口不断的增长,进而在城市建设以及居民生活方面对于木材的需要也是日渐加大,而在经济利益面前,滥砍乱伐现象也是越来越严重,而这也是严重的破坏到森林资源。
所以,采取相关有效的措施来控制这一现象也是十分的有必要,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也是为我国森林资源管理方面提供了执行的依据,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以及科学的资源利用来将林业市场经营规范起来,这也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森林资源出现大规模的消耗,进而更好的保证生态环境的平衡。
1实证结果11基本实证结果。
为了给出断点回归的准确参照结果,我们首先在表1中的第一列和第五列中使用最小二乘法的估算结果,在这之中。
第一列为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对森林面积的影响,而第五列为其对活立木蓄积量的影响。
回归结果显示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对有林地面积以及活立木蓄积量有着负向的影响,不过影响不大[1]。
总的来说,国家希望通过政府加强管制来实现森林资源的稳定增长的目的没能实现,而在对比分类管制以及全面实施的制度对有领地面积的影响回归系数我们能够清楚的知道,当国家加大森林采伐管理的力度,也就是说在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中实施分类管制制度之后,制度对森林资源负向的影响会明显的加大,这也是表明,政府管理力度的加强不仅仅起不到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反而还会使得森林资源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
12断点回归相关检验。
断点回归之所以能够有效的解决内生性这一问题,其主要就是因为我们假设其在断点附近的样本点随机的,所以我们首先就能保证不会存在着样本操纵的问题,不然的话估计结果肯定是会存在着偏差的[2]。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分析一、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公司内部森林采伐限额的管理,确保公司在采伐森林的过程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森林资源,推进可持续发展。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森林采伐活动。
三、制度制定程序公司管理层确定制度制定的需求--> 确定制定人员和项目--> 收集、整理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政策规定--> 制定各项制度的名称、范围、目的、内容、责任主体、执行程序、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内容--> 审核、修改并最终确定制度-->发布制度和培训相关人员。
四、法律法规1.《劳动合同法》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应当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为职工提供合理的劳动条件。
2.《劳动法》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履行工资等给付义务,为职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3.《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保障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进行劳动保障监督检查,以确保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规,履行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4.《行政管理法》行政管理法规定了政府部门的行政活动和职责,要求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行政程序,维护公共利益。
五、制度内容1.名称: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2.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森林采伐活动。
3.目的:规范公司内部森林采伐限额的管理,确保公司在采伐森林的过程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森林资源,推进可持续发展。
4.内容:(1)采伐计划的编制和审核:公司应当制定森林采伐计划,明确采伐区域、采伐种类、采伐数量和采伐期限等信息,并在采伐前进行审核。
(2)采伐额度的核定:公司应当根据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确定采伐额度,严格控制采伐量,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采伐过程的管理:公司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障采伐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并对采伐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明确规定的,为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实现森林整体功能,在确保用材林消耗量不超过生长量的前提下,按照合理经营和永续利用的原则,规定林木采伐限额的一项管理制度。
“十三五”规划中对于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做出进一步详细的规定,指出要严格执行凭证采伐林木制度,规范完善林木采伐许可,加强林木采伐监督检查等。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对于保护森林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是我国应长期坚持的制度。
本文采用突变级数法,构造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绩效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按照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对指标进行排序,对河北省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执行的绩效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影响制度绩效的原因,为河北省及全国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决策参考。
一、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一)研究区概况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西为太行山,北为燕山,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
下辖11个地级市,总面积18.88万平方千米,是中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草原和海滨的省份。
进入21世纪,河北省林业建设步入投资最多、规模最大、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发展时期。
截至2015年底,全省森林面积达到8700万亩,森林覆盖率31%,林木蓄积1.4亿立方米。
(二)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1.指标选取。
根据《国务院关于全国“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的批复》《河北省林业厅关于加强“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管理的通知》,选取1个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构建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绩效评价体系(表1)。
2.数据来源。
通过查询河北省林业统计数据管理系统、《河北经济年鉴》及发放调查问卷搜集指标数据,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实施的绩效进行分析。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满意率、申请采伐指标便捷率、抚育林地积极性的比率指标,借助问卷星向全省11个市的农户发放问卷,总共回收504份有效问卷。
对问卷调查的结果,正面回答记1分,负面回答不计分,计算出每个指标正面回答的河北省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绩效分析杨娱田明华张振宇李春晖【摘要】为掌握当前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在河北省实施情况,以“十三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为背景,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突变级数法,构建包括1个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的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重要性次序,对2016年河北省11市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实施绩效进行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从经济绩效、生态绩效、社会绩效、综合绩效四个方面提出对策,以期对我国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顺利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绩效评价;河北省;突变级数法;主成分分析法【作者简介】杨娱,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林经济理论与政策;田明华,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农林经济理论与政策;张振宇,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研究方向:农林经济、农户福利;李春晖,中央国家机关养老保险管理中心,研究方向:农林经济、农户福利。
◆绿色经济◆经济论坛Economic ForumJan.2019No.1Gen.5822019年1月第1期总第582期··68累计值,除以该市问卷的总份数,得到该市该指标的原始数据。
(三)研究方法突变级数法是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方法。
与其他评价方法相比,突变级数法在评价过程中不使用权重,而是根据指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对指标进行排序,确认相对重要性,这样就减少了分析的主观性。
文中在对指标进行排序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依据各个指标所占的分量大小进行排序。
二、结果与分析在获取原始数据后,通过STATA13.0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
在此基础上,运用STATA13.0软件,对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其中,对社会绩效指标中的三级指标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前两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90.7%(大于80%),说明前两个主成分已包括了社会绩效指标三级指标的全部信息。
在此基础上进一级指标综合绩效指标二级指标经济绩效指标社会绩效指标生态绩效指标三级指标林业总产值(亿元)林业总产值占当地GDP比例(%)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满意率(%)申请采伐指标便捷率(%)抚育林地积极性的比率(%)森林覆盖率(%)新造林面积(公顷)采伐量(立方米)表1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绩效评价指标指标城市林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占当地GDP比例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满意率申请采伐指标便捷率抚育林地积极性的比率森林覆盖率新造林面积采伐量C10.7000.053*0.7730.129*0.511*0.266*0.5670.924C20.307*0.000*0.560*0.3080.8330.273*0.111*0.326*C30.054*0.090*1.0000.2860.8330.8510.110*1.000C40.042*0.033*0.8400.154*1.0000.000*0.228*0.991C50.215*0.6330.364*0.195*0.128*0.105*0.237*0.893C60.5460.236*0.468*0.2950.000*0.193*0.3770.842C70.220*0.260*0.5990.000*0.5940.247*1.0000.802C80.4741.0000.000*1.0000.8331.0000.4820.000*C90.000*0.113*0.350*0.038*0.6940.230*0.000*0.978C101.0000.5230.7650.195*0.6330.239*0.161*0.852C110.072*0.3350.538*0.083*0.106*0.066*0.129*0.739*均值0.3300.2980.5690.2440.5600.3150.3090.759注:表中“*”表示该数值低于其所在行的平均值。
表2原始数据无量纲化处理结果表3社会绩效三级指标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主成分1 2 3特征值1.56411.15680.2791方差贡献率0.52140.38560.0930累计贡献率0.52140.90701.0000◆绿色经济◆··69行主成分荷载分析,得到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满意率、申请采伐指标便捷率、抚育林地积极性的比率三个指标的系数依次为-0.7006、0.7130、0.0294。
这三个指标的重要性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申请采伐指标便捷率、抚育林地积极性的比率、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满意率。
同理,可得其他三级指标的重要性顺序。
最终所有三级指标的排序结果如表4所示。
根据表4对三级指标重新排序的结果,运用突变理论,计算各市二级指标绩效评价结果,如表5所示。
根据表5中二级指标的计算结果,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类二级指标进行重要性排序,排序结果如表6所示。
将重新排序后的各级指标重新整合,建立重新排序后的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综合绩效评价指标,如表7所示。
根据表6对二级指标重新排序的结果,按照突变理论,求得各市综合绩效评价结果如表8所示。
由表8可知,11个地级市中,综合绩效得分低于平均值0.825的有C2、C3、C4、C9、C11,表明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在这5市中总体实施效果较差,而在C10市实施最有效果。
具体来看,根据表5可知,经济绩效指标低于平均值的有C2、C3、C4、二级指标经济绩效指标社会绩效指标生态绩效指标三级指标林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占当地GDP比例申请采伐指标便捷率、抚育林地积极性的比率、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满意率森林覆盖率新造林面积采伐量表4三级指标重新排序结果(按重要性降序排列)表5二级指标计算所得结果城市指标经济绩效指标社会绩效指标生态绩效指标C10.6060.6990.775C20.277*0.7870.586*C30.340*0.8250.801C40.263*0.7830.536*C50.6610.574*0.638*C60.6780.457*0.707C70.5540.573*0.814C80.8440.647*0.595*C90.242*0.616*0.491*C100.9030.7450.665C110.481*0.539*0.563*均值0.5320.6590.652注:表中“*”表示该数值低于其所在行的平均值。
表6二级指标重新排序结果(按重要性降序排列)二级指标经济绩效指标生态绩效指标社会绩效指标表7重新排序后的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综合绩效评价指标(按重要性降序排列)一级指标综合绩效指标二级指标经济绩效指标生态绩效指标社会绩效指标三级指标林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占当地GDP比例森林覆盖率新造林面积采伐量申请采伐指标便捷率抚育林地积极性的比率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满意率经济论坛2019·1··70C9、C11,表明这5市今后应重点抓经济绩效。
同样,社会绩效指标低于平均值的有C5、C6、C7、C8、C9、C11,表明这6市今后管理的重点是社会绩效。
生态绩效指标低于平均值的有C2、C4、C5、C8、C9、C11,表明这5市今后管理的重点是生态绩效。
其中,C9、C11两个市的三项二级指标得分均低于平均水平,导致两市综合绩效得分最低,表明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在两市实施效果最差。
根据表2中三级指标得分来看,林业总产值指标得分低于平均值的有C2、C3、C4、C5、C7、C9、C11,表明7市从林业中获得的经济收入相对于其他市较少;林业总产值占当地GDP比例指标得分低于平均值的为C1、C2、C3、C4、C6、C7、C9,表明7市林业生产经营收入对于当地GDP贡献较少,从侧面反映出7市林业生产经营水平不发达;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满意率指标得分低于平均值的为C2、C5、C6、C8、C9、C11,表明6市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重大意义理解不深刻,管理部门未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申请采伐指标便捷率指标得分低于平均值的为C1、C4、C5、C7、C9、C10、C11,表明7市申请采伐指标不方便,管理部门亟需改进采伐指标审批工作;抚育林地积极性的比率指标得分低于平均值的为C1、C5、C6、C11,表明4市抚育林地的积极性不高;森林覆盖率指标得分低于平均值的为C1、C2、C4、C5、C6、C7、C9、C10、C11,表明9市的森林覆盖率明显低于C3、C8;新造林面积指标得分低于平均值的为C2、C3、C4、C5、C9、C10、C11,表明7市造林积极性不高;采伐量指标得分低于平均值的为C2、C8、C11,采伐量为负,3个市采伐量低于平均值,表明3市的林木采伐数量要高于其他7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