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汉字罗马拼音标准与语音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14
《香港语言学学会粤语拼音方案》,简称《粤拼》(英文:Jyutping),是由香港语言学学
会于1993年制定的粤语罗马化拼音转写方案。
其制定的目的在于以一套简单、合理、易学、易用的粤语语音转写方案来统一社会各界在粤语拼音使用上的混乱情况。
这套方案目前得
到了香港教育、电脑中文资讯处理等多方面的支持。
基于《粤拼》的电脑中文输入法也发
展得相当成熟,除了香港以外,台湾和日本也有使用此方案的输入系统出售。
《粤拼》所
用字母全部在26个英文字母范围内,没有使用到任何变体字母或特殊符号,声调使用阿拉伯数字标示,便于信息化输入。
䃘
注:1.例字用于标注韵母发音,取例字的韵母作标注。
2.eu、em和ep为口头语音,不存在于标准读音中。
注:1.阴平包括高平(55)与高降(53),虽然在标准粤语中已不区分高平与高降,但在口语中,这种区分仍时有出现。
2.调值用阿拉伯数字音阶描述,“1”音调最低,“5”音调最高。
3.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右方,例如:
分fan1 粉fan2 训fan3。
粵語拼音方案Jyutping (粵拼)詳細教程《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方案》一個簡單又專業的粵語羅馬拼音方案香港語言學學會在1993年設計和公佈了《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方案》(簡稱《粵拼》)。
《粵拼》是一個有很多優點的新羅馬拼音方案,它不但多用途、系統性強、方便應用、更可標注現代廣州話(廣東話)的所有發音,而且祇用了英文字母和數字來標注發音, 並沒有用到任何重音符號和特殊符號,所以《粵拼》可以應用在中文電腦輸入法上。
《粵拼》的拼寫原則簡單,容易學習,而且專業,故此本網以此方案為標準注音方法。
並在此基礎上, 補充介紹了9調與11調的聲調系統以及一些口語韻母。
《粵語拼音方案》指南1.介紹《粵拼》的設計包含了以下幾種拼音方案的特色:耶魯羅馬拼音、國際音標和漢語拼音。
下面將會詳細解釋《粵拼》的聲母和韻母拼法。
每當你標注粵語發音時,請參考此《粵拼》指南。
2.《粵拼》方案、聲母表注:(1) “r”、“v”兩個字母用於拼寫普通話和外來語,拼寫粵語時不用。
(2)韻母表中,前面帶*號的標音字祇取其韻母。
例如韻母“ei”注音字爲“菲”,拼音爲feil,則取其韻母部分讀音ei;斜體表示異讀口語發音,例如“夾”字有時異讀爲gep2。
(3)最廣泛意見認爲粵語有九聲,若加上陰平所分之高平高降以及口語常見之陰上入聲,嚴格應該分爲十一聲。
但考慮到入聲調值來自前六聲,且本住一切從簡宗旨本網沿用六聲方案,即聲調表中非斜體部分,分別爲陰平、陰上、陰去、陽平、陽上、陽去。
(4)點擊每個音素,將聽到示範發音,發音一律讀第一聲(除兩個鼻韻外),故與例字聲調可能有出入。
3.《粵拼》方案詳細説明掌握《粵拼》的關鍵就是要清楚知道每個或每組字母都祇可以代替一個獨特發音。
在英語中,一個字母可以代表不同的發音,例如:"bear”,"lair”和"care"的元音雖然相同, 但是元音的各個拼法卻完全不同。
再者,"cat"的字母"a"發音根本和"far"或"share"的字母"a"發音不同。
粤语拼音方案
概述
粤语是汉语的一个方言,主要使用于广东、香港、澳门以及广西、海南等地区。
与普通话不同的是,粤语有独特的发音系统,需要使用一套拼音方案来表示其发音。
历史发展
粤语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中山县,当时的中山士绅在其官方
文书中使用了一种拼音方案。
这个方案后来经过改进,逐渐被广泛接受并使用于粤语的书写和教学。
在20世纪初,香港的学者刘锡康先生提出了一种以英语为基础的粤语拼音方案。
这个方案在香港得到了广泛使用,并逐渐推广到其他地区。
刘锡康先生的拼音方案以罗马字母为基础,结合了音韵学和汉字的特点,使得粤语的发音能够被准确地表示出来。
粤语的声母
粤语拼音方案包含了23个声母,分别是:
• b
•p
•m
• f
• d
•t
•n
•l
•g
•k
•ng
•h
•gw
•kw
•w
•z
• c
•s
•j
•y
•r
•h
•j
粤语的韵母
粤语拼音方案包含了17个韵母,分别是:
•aa
•aai
•aau
•aam
•aan
•aang
•aap
•aat
•aak
•ai
•au
•am
•an
•ang
•ap
•at
•ak
声调标记
粤语的声调标记通过数字来表示,一共有六个声调:1、2、3、4、5、6。
其中,平调用数字1表示,而其他声调则用相应的数字表示。
例如,。
广州话拼音方案一、字母表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注:(1)r、v两个字母用来拼写普通话和外来语,拼写广州时不用。
(2)广州话拼音字母有三个附加符号:ê、é、ü,其中é是和汉语拼音字母不同的。
这几个字母是e、u 字母的变体,叫不列入表内。
二、声母表b波 p婆 m摸 f科 d多 t拖 n挪 l罗 g哥 k卡 ng我 h何 gu姑 ku箍 z左 c初 s梳 j知 q雌 x思 y 也 w华注:(1)z、c、s和j、q、x两组声母,广州话的读音没有区别,只是在拼写韵母时有不同,z、c、s拼写a、o、é及a、o、e、é、ê、u等字母开头的韵母,例如:za渣,ca茶,xa沙。
j、q、x拼写i、ü及i、ü字母开头的韵母,例如:ji知,qi次,xi思。
(2)gu姑、ku箍是圆唇的舌跟音,作为声母使用,不能单独注音,单独注音时是音节,不是声母。
(3)y也,w华拼音时作为声母使用,拼写出来的音节相当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复韵母,但由于广州话当中这些韵母前面不再拼声母,因此只作为音节使用。
三、韵母表a呀o柯u乌i衣ū于ê(靴) é诶m唔ng五ai挨ei矮oi哀ui会iu妖éi(非)ao拗eo欧ou奥êu(去)am(监) em庵im淹an晏en(恩) on安un碗in烟ūn冤ên(春)ang(横) eng莺ong(康) ung瓮ing英êng(香) éng(镜)ab鸭eb(急) ib叶ad押ed(不) od(渴) ud活id热ūd月êd(律)ag(客) eg(德) og恶ug屋ig益êg(约) ég(尺)注:(1)例字外加( )号的,只取其韵母。
(2)i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i衣,yiu妖,yim淹,yin烟,ying英,yib叶,yid热,yig益。
【声母篇】粤语拼音:粤语没有统一的拼音方案,现今最常用的是香港语言学学会粤语拼音方案,简称粤拼(英文:Jyutping),是由香港语言学学会于1993年制定的粤语罗马化拼音转写方案。
其制定的目的在于以一套简单、合理、易学、易用的粤语语音转写方案来统一社会各界在粤语拼音使用上的混乱情况(不统一,不止一个版本)。
该拼音方案在大陆、港澳和海外都已被广泛采用。
粤语声母:共19个,如下表所示:注意:在粤语拼音方案中"j"发“衣”音,在大陆学过普通话拼音的人对通用粤语拼音方案中"j"的用法最不习惯。
不管是否学过英语,见到这个“j”字的第一反应都是“接”音,第二反应是“鸡”,很少会想到是发“衣”音的,请辨别掌握!(某些地方也会用“y”表示,需视乎拼音方案而定,并无绝对标准)b波p婆m摸f科d多t拖1、b发音时上下唇闭拢,闭住一口气,然后让较弱的气流突然冲出来,与普通话中b的发音相同,所管的字也大致与普通话的b相对应。
我们还是看一些例子吧,(汉字后面是粤语拼音,后跟数字表示声调,注意这是粤语的声调,不是普通话的声调。
点击可听到发音)。
例:班baan1(班长)波bo1(波鞋)杯bui1(水杯)把baa2(把关)表biu2 (表格)2、p发音时口形与b相同,但从双唇冲出的气流较强(语言学上所谓不送气与送气之分),与普通话中p的发音相同,所管的字也大致与普通话的p相对应。
例:怕paa3(怕事)破po3(破坏)皮pei4(皮肤)平ping4(平坦)排paai4(安排)3、m发音时先将嘴唇闭拢,声带振动,让气流从鼻孔出来,然后滑向韵母,与普通话发音相同,所管的字也大致与普通话的m相对应。
例:摩mo1(摩登)妈maa1(妈妈)埋maai4(埋怨)问man6(问候)名ming4(名单)4、f发音时下嘴唇紧贴上门齿,让气流从唇齿间挤出来,与普通话发音相同,所管的字也与普通话的f、k、h相对应。
諸粵語拼音方案聲韻母同國際音標嘅參照以下為本對照表所收錄的各拼音系統:●「教院式」係以羅馬字母作拼寫系統,方便使用。
「教院式」系統獲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採用。
聲調現在以喬硯農序的「1-6」數字標注。
●「IPA(嚴式)」,即「國際音標(嚴式)」,為以最正統國際音標拼寫粵音之系統,要求對發音的拼寫100%準確。
「IPA」即國際音標。
●「黃錫凌式」又稱「國際音標(寬式)」為黃錫凌編著《粵音韻彙》所使用的拼音系統,依國際音標整理而成,減省去粵語裏不必要的仔細發音分辨。
●「香港語言學會」為香港語言學學會於1993年12月所發表的拼音系統,以羅馬字母拼寫。
●「劉錫祥式」為劉錫祥(Sidney Lau)於1972年所著的《Elementary Cantonese》中的粵語拼音系統,該書由香港政府印務局出版。
●「喬硯農式」為喬硯農所編著的《中文字典》中《廣州音系表》所列出的粵語拼音系統。
該書初版由香港華僑語文出版社,於1963年出版。
●「通用式」為筆者在《詞、兒、細譯》連載時使用的拼寫方式,由「黃錫凌字母式」修改而成。
由於《詞、兒、細譯》以每週連載的形式刊登,沒時間講述拼音系統,故拼式力求準確而通俗,像教院式中的【y】、【j】、【dz】、【ts】,都改為依照英文習慣的「ue」、「y」、「j」、「ch」。
●「廣州式」為廣東省教育行政部門公佈的《廣州話拼音方案》,以普通話拼音系統為基礎。
本表以饒秉才主編著之《廣州音字典》及《廣州話方言詞典》(商務印書館出版)所列出之修訂系統為準。
●「其他常用系統」包括:「黃錫凌字母式」(見《粵音韻彙》重排本之《粵語羅馬字母注音法新建議》一文)、「耶魯系統」之聲母及韻母部份(參閱 Parker Pofei Huang and Gerard P. Kok 編著、耶魯大學出版社於1973年出版之《 Speak Cantonese I 》。
該系統之聲調標注方法複雜,故不取),及一些港人常用的系統。
Jyutpi ng(粵拼)詳細教程《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方案》一個簡單又專業的粵語羅馬拼音方案香港語言學學會在1993年設計和公佈了《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方案》(簡稱《粵拼》)。
《粵拼》是一個有很多優點的新羅馬拼音方案,它不但多用途、系統性強、方便應用、更可標注現代廣州話(廣東話)的所有發音,而且祇用了英文字母和數字來標注發音,並沒有用到任何重音符號和特殊符號,所以《粵拼》可以應用在中文電腦輸入法上。
《粵拼》的拼寫原則簡單,容易學習,而且專業,故此本網以此方案為標準注音方法。
並在此基礎上,補充介紹了9調與11調的聲調系統以及一些口語韻母。
《粵語拼音方案》指南1. 介紹《粵拼》的設計包含了以下幾種拼音方案的特色︰耶魯羅馬拼音、國際音標和漢語拼音。
下面將會詳細解釋《粵拼》的聲母和韻母拼法。
每當你標注粵語發音時,請參考此《粵拼》指南。
2. 《粵拼》方案一、字母表注:(1)“r”、“v”兩個字母用於拼寫普通話和外來語,拼寫粵語時不用。
(2)韻母表中,前面帶*號的標音字祇取其韻母。
例如韻母“ei”注音字爲“菲”,拼音爲fei1,則取其韻母部分讀音ei;斜體表示異讀口語發音,例如“夾”字有時異讀爲gep2。
(3)最廣泛意見認爲粵語有九聲,若加上陰平所分之高平高降以及口語常見之陰上入聲,嚴格應該分爲十一聲。
但考慮到入聲調值來自前六聲,且本住一切從簡宗旨,本網沿用六聲方案,即聲調表中非斜體部分,分別爲陰平、陰上、陰去、陽平、陽上、陽去。
(4)點擊每個音素,將聽到示範發音,發音一律讀第一聲(除兩個鼻韻外),故與例字聲調可能有出入。
3. 《粵拼》方案詳細説明掌握《粵拼》的關鍵就是要清楚知道每個或每組字母都祇可以代替一個獨特發音。
在英語中,一個字母可以代表不同的發音,例如︰"bear", "lair" 和"care" 的元音雖然相同,3.2 韻母現代廣州話(廣東話)共有59 個韻母,其中57 個是複合韻母(包含六个口语韵和五十一个正式韵),其餘兩個是鼻音韻母(m, ng)。
【粤语拼音】音节结构划分、声母、韵母、声调概述一般来说,汉语是指普通话,但严格意义上来说,普通话是以汉语的一种方言为基础的标准。
汉语包括普通话、粤语、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语等。
汉语和汉语方言的语音方案用拉丁字母和一些附加符号来表示汉语的发音。
与汉语音韵学(现代音系学)对汉语音节结构的划分相对应,汉语和汉语方言拼音的形式构成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
香港语言学会的Jyutping,简称粤语拼音,是香港语言学会于1993年制定的粤语罗马化音标方案。
其目的是用一种简单、合理、易学、易用的粤语拼音方案,统一各行各业粤语拼音使用中的混乱。
粤拼的拼音字母是由拉丁字母 a 至 z 组成,声调则以阿拉伯数字 1 至 6 标示。
声母声母在中国古代又叫“新”、“音新”、“音新”,是元音前的辅音,与其构成一个完整的音节。
元音响亮,可扩展,有音节核心,是音节的押韵部分。
另一方面,声母通常响度较低,不能任意延长,也不用于押韵。
粤拼声母共19个([ ng ]可写作[ ŋ ]),如下表所示:注:粤语语音标注为汉字对应的粤语语音,声调为粤语九声调的平调。
韵母元音是音节中除声母以外的部分。
它必须包含铃声,通常是元音。
由一个元音组成的元音称为单元音,由多个元音组成的元音称为复合元音。
复合元音由韵头、韵腹和韵尾组成。
介音/韵头中间音是汉语语音学的一个术语,指汉语音节构成中辅音和主元音之间的过渡音,都是闭元音。
中间音也叫中间母,和韵腹、韵尾一起提时,也叫韵头。
韵腹当一个元音只包含一个元音时,这个元音就是肚子。
当一个元音包含两个以上辅音时,最低的元音为腹音;如果这个元音中的元音高于元音,那么它在元音前面就是韵头;这个元音中的一个辅音或者高于这个韵脚的元音,如果在韵脚后面,就是结尾。
如果几个音节有共同的韵腹和韵尾,那么这些音节就是严格押韵的。
粤拼韵腹共9个,如下表所示:韵尾韵尾(syllable coda)是跟在做韵腹的元音后面的辅音或者元音,和前面的元音以及元音前面的辅音组成一个音节,和做韵头与韵腹的元音一起组成韵母。
广东话拼音目录[]概述广东话拼音(Penkyampji)是一套粤语罗马化的拉丁字母撰写方案。
为了使在广州、香港、吉隆坡、雪梨、奥克兰、温哥华拥有大量使用人口的广东话的拉丁化得以标准化,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拉丁化方案。
另一方面,香港语言学学会(Linguistic Society of Hong Kong)制定了另一套称为粤拼的罗马化方案,而广东省教育部门也于1960年代制定出一套广东话拼音。
这些拼音方案都定位于给汉字注音用,而此方案除可以用于注音外,主要还是用于标准粤语的拉丁化撰写,即用作粤语的拼音文字。
这两套系统是先前罗马拼法系统的改进。
这套拼音字包括以下特点:* 分辨所有长短元音,更精确更系统地表现标准粤语的元音;* 通过变换结尾的辅音或声母来唯一反映不同的长短元音;* 用相同的不发音元音字母“e”放在主体元音前来描述两个(非三个)前圆唇元音;* 将另一个前圆唇元音(不完全前圆唇)归类为短“o”;* 不区别辅音字母“j”和辅音字母“z”。
根据实用性和视觉美学,这套拼音字并不笨拙或丑陋。
在拼写上,对比粤语和日语,拼音字(Penkyampji)类似于日语的Kunrei拼写系统,而粤拼(Jyutping)类似乎Hepburn系统。
[]字母表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S T U W Y Z[]辅音(使用国际音标表示辅音。
为了能正常显示国际音标,您需要下载Unicode字体)* B [p] 不送气* C [ts'] 送气* D [t] 不送气* F [f]* G [k] 不送气* H [h]* J [ts] 不送气* K [k'] 送气* L [l]* M [m]* N [n]* Ng [nk] 不送气* P [p'] 送气* S [s]* T [t'] 送气* W [w]* Y [j]* Z [ts] 不送气特别注意* C 发[ts'],如“tz”在单词Politzer中的发音一样;* Z和J [tz] 是C不送气的形式;* q 是一个喉塞停顿,如阿拉伯文的“ham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