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心娘自小能歌舞)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1
《雨霖铃·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望海潮·东南形胜》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吹破残烟入夜风。
一轩明月上帘栊。
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
碧云归去认无踪。
只应会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吹破残烟入夜风。
一轩明月上帘栊。
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
碧云归去认无踪。
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临江仙·梦觉小庭院》梦觉小庭院,冷风淅淅,疏雨潇潇。
绮窗外,秋声败叶狂飘。
心摇。
奈寒漏永,孤帏悄,泪烛空烧。
无端处,是绣衾鸳枕,闲过清宵。
萧条。
牵情系恨,争向年少偏饶。
觉新来、憔悴旧日风标。
魂消。
念欢娱事,烟波阻、后约方遥。
还经岁,问怎生禁得,如许无聊。
《临江仙·鸣珂碎撼都门晓》鸣珂碎撼都门晓,旌幢拥下天人。
浅谈李词与柳词女性写作的“雅”与“俗”李苗苗【摘要】柳永与李清照同系一派婉约词宗,两人以婉约、细腻、曲尽人意的创作方式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女性写作题材也是两人的杰出词作之一.但由于他们各自的性别、性格气质差异以及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与不同的人生经历,两人在女性词创作上呈现出许多的差异.柳词多写生活在市井的歌儿舞女,词对女性世界表现广泛;李词则多写自身的经历历程,词的创作便局限在了她自身个人的视角范围,形成犹如自传形式的词作.本文将两者在女性写作方面进行比较论述,以便更全面地理解两位词人的文学创作,更深入地认识女性思想意识在二人词作中的萌芽.【期刊名称】《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6)006【总页数】5页(P151-155)【关键词】柳永;李清照;词;女性;比较【作者】李苗苗【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22.8柳永词以众多青楼女子为写作对象,词中出现了许多风华正茂、倾国倾城的歌女、舞女,不仅表现出了她们的生活状态,透露出了隐藏在她们内心的思想与感情,还表达出了女性自我意识的彰显。
“可以说柳词在女性表现方面上范围广、境界宽。
”[1]李词则大多以自身为中心,写着自己的人生变化与心路历程,将她人生的三个阶段——早期的少女、中期的少妇、晚年的嫠妇——生活写进词作,组成一部女性的自传。
李清照的女性词作在视角上小于柳词。
(一)李清照女性写作内容“唐圭璋所编《全宋词》里载录易安词47首,其中咏花、咏物词数量最多共16首;写日常生活及抒发怀抱的共12首;表达老境悲凉和家国之痛的10首;自身爱情题材写作7首。
”[2]“李清照以她自身独特的女性性别优势,以及女性天性的细腻、阴柔、敏感的性格与观察视角出发,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女性代言者。
”[3]李词以她自身女性的本位写作,写了她一生从少女到少妇到嫠妇的一段幸福、愁苦、艰辛、悲凉的女性心理转变过程,这是对她自身人生经历的一个真实写照与反映,犹是自身自传的写作。
柳三变的“三变"——论柳永词对词坛的贡献曹千里氇蝮科燃,江苏南京210001)摘要:柳永是宋词发展史上一位标识性人物。
他大量创制慢词,改变了以小令为绝对主体的传统体式;他开创俚俗词派,改变了以“雅”为绝对主体的传统风格;他创作主体介入,改变了以人物类型表现为绝对主体的传统方式。
柳永在北宋词坛这个“极其变”H】的时代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柳永;慢词;俚俗;主体介入中图分类号:122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09)12-0130-03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兴旺发达.都需要一批为之呕心沥血的人,北宋时期,由唐民间曲子词发展而来的词体逐渐兴盛起来。
在这一过程中,柳永以毕生精力开疆拓土,功不可没。
他对词坛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择其要而言,可以称之为“三变”。
柳永本名三变,而他对词坛最大的贡献也是“三变”。
一、变体一大量创作慢词。
改变了以小令为绝对主体的传统体式慢词远不自柳永始,《云谣》、《花间》、《尊长>中即不乏慢词。
“长调产生于唐代,它的一部分是从大曲、法典里截取出来的。
一部分来自民间”。
嘞宋人王灼指出:“唐中叶渐有今体慢曲子”。
罄敬煌曲子词中也已有慢词。
但这种长调慢曲在柳永之前为数不多,文人词作中更是凤毛膦角。
自晚唐至五代的一百多年间.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余首,且成就不高,影响不大。
北宋之初,沿袭花间、南唐之风.是令词的一统天下。
与柳永同时或稍晚的张先、晏殊、欧阳修.仅分别写了17首、3首、13首慢词,且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
只有到了柳永,才大量创制慢词,并广为传唱。
真正开创了宋词的新天地。
李清照《词论>中指出:“(词)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
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
”【4】此处的“旧声”即柳永之前的令词.“新声”即柳永大力写作的慢词。
故而薛砺若《宋词通论》中说:“北宋慢词真正肇始的人物,不是晏欧关聂等人.而为此‘失意无聊、流连坊曲’的柳三变”。
柳永《木兰花》诗文介绍(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柳永《木兰花》诗文介绍柳永《木兰花》诗文介绍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
《木兰花》翻译赏析《木兰花》翻译赏析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译文] 庭院中,月色是那么清莹明亮,可数不尽的杨花飞絮飘过,竟留不下一点儿影子,只留下春的气息和淡淡的清香。
[出自] 张先《木兰花》《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张先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注释:乙卯:即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
吴兴:即今浙江湖州。
寒食:清明节前的一天。
龙头舴艋:象蚱蜢一样的龙舟。
舴艋:象蚱蜢式的小船。
吴儿:吴地的青年。
吴兴古时为吴国属地。
笋柱秋千:竹制的秋千。
笋柱:即竹竿做的柱子。
游女并:两位少女并坐荡秋千。
拾翠:采集花草。
出自《洛神赋》中“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意为拾翠鸟的羽毛,后泛指女子野外游春。
踏青:郊外野游。
行云:这里比喻女子。
已放笙歌:乐声、歌声已经散去。
放:消散。
笙:乐器,泛指演奏音乐。
中庭:庭院中。
译文:吴地的小伙子乘坐小龙船竞赛,竹架秋千上荡着成对的游女。
去沙洲游春的女子天黑还不回家,郊外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浮云散尽,远山昏暗,笙歌停止,池院空寂。
庭院洒满清朗的月色,无数柳絮轻轻飘过,看不到影子。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八十六岁在吴兴故乡度寒食节所作,反映出作者虽高寿而身心俱健,精力旺盛,情趣浓厚。
上片句句置人物于美景之中,极富生活情趣。
龙船、秋千、拾翠、踏青无不是佳节所有。
更为鲜明生动。
下片则由动转为静。
由人去而夜静,由云散而月明,层层写来,描画了一个清明幽静的夜色。
这首词是张先八十六岁在故乡吴兴度寒食节时所作。
上阕尽写白天游春的热闹场面,是由四幅场景,写的是吴地的四种传统习俗,两两对应组成,前两幅是特写,后两幅是泛写。
第一句写吴儿竞舟。
寒食节举行龙舟竞赛,是吴地相沿的风俗,可以想象一下宽阔的江面上万舟竞渡是多么的热闹激烈,气势宏大啊!第二句写游女成对儿荡秋千。
在郊外临时搭起数座秋千,装饰华美,穿着节日盛装的少女们一定打扮的花枝招展,五颜六色,可以想象一下,荡秋千荡起的时候,彩丝纷飞,定是耀人眼目,欢声笑语。
浅谈柳永词中的歌妓形象——读《宋词三百首笺注》有感歌妓是柳永词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学形象。
据载,柳永的“约212首词作品中歌妓词有149首,占全部词作的70%。
”在这些词作中,刻画了很多能歌善舞的歌妓形象,她们用歌唱出了对苦难生活的反抗,对自由的向往和真挚爱情的渴望。
一:柳永歌妓词的社会背景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男子每每玩弄女性,歌妓作为社会地位最低的女子,根本是供男子娱乐消遣的工具。
到了宋代,由于城市经济的空前繁荣和最高统治者的不加干扰,歌妓行业逐渐兴盛起来。
出于男性观赏者的审美要求,以妇人姿态为歌舞本色的趣味观念在唐末就基本确定,到了宋代更是独重女音,王灼在《碧鸡漫志》卷一中曾说:“今人独重女音,不复能问否。
而士大夫所作歌词,亦尚婉媚,古意尽矣。
”因此,到了宋代,独重女音进而发展到嘲笑和排斥男音,使曲子词成为“软性文艺”。
在这种背景之下,柳永创作的歌妓词无论从内容、意境到外在的文字、语言风格都必然会留下歌妓所代表的阴柔之美。
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看,歌妓与词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它在词人生活,词体创作,传播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音乐性,抒情性是词体的特点,但“词的社交功能与娱乐功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同它的抒情功能相伴而行的。
”所以,歌妓的加入,使词体的两种特点都得以充分发挥。
首先,歌妓以她的歌喉唱出的词句就体现了词体的音乐特性;其次,歌妓在唱的过程中所融入的个人情感又使词体的抒情功能得以发挥。
纵观柳永的歌妓词,我们不难发现其词的传播出现了这样一种范式:歌词→歌妓→听众。
“歌妓演唱”这种动态传播范式,让柳永的词走向大众,使柳永的词达到了与诗、歌、乐、舞相结合的艺术境界。
二:柳永词中歌妓的才艺歌舞妓(又称艺妓)是集美貌和高超的才艺于一身的特殊群体,柳永在其创作的歌妓词中就描写了许多色貌俱佳的美妓,如秀香、英英、瑶卿、心娘、虫娘、酥娘、佳娘等,她们多是“莺舌珠喉”、“杏脸花貌”、“明眸娇波”、“柳腰莲步”、“巧笑媚靥”的,这些歌妓的外在美有别于《花间集》中妓女身上的珠光宝气,脂粉香气之类的浓艳美,而是着重于歌妓本身的天然自然之美,也恰是这种特殊的美为柳永词歌舞乐结合的传播形式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柳永名言名句柳永名言名句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
他有哪些名言传芳留世?· 浪淘沙令有个人人。
飞燕精神。
急锵环佩上华裀。
促拍尽随红袖举,风柳腰身。
簌簌轻裙。
妙尽尖新。
由终独立敛香尘。
应是西施娇困也,眉黛双颦。
——柳永名句· 古倾杯冻水消痕,晓风生暖,春满东郊道。
迟迟淑景,烟和露润,偏绕长堤芳草。
断鸿隐隐归飞,江天杳杳。
遥山变色,妆眉淡扫。
目极千里,闲倚危樯迥眺。
动几许、伤春怀抱。
念何处、韶阳偏早。
想帝里看看,名园芳树,烂漫莺花好。
追思往昔年少。
继日恁、把酒听歌,量金买笑。
别后暗负,光阴多少。
· 倾杯离宴殷勤,兰舟凝滞,看看送行南浦。
情知道世上,难使皓月长圆,彩云镇聚。
算人生、悲莫悲于轻别,最苦正欢娱,便分鸳侣。
泪流琼脸,梨花一枝春带雨。
惨黛蛾、盈盈无绪。
共黯然悄魂,重携纤手,话别临行,犹自再三、问道君须去。
频耳畔低语。
知多少、他日深盟,平生丹素。
从今尽把凭鳞羽。
· 双声子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
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
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
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
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
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
验前经旧史,嗟漫载、当日风流。
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
· 阳台路楚天晚。
坠冷枫败叶,疏红零乱。
冒征尘、匹马驱驱,愁见水遥山远。
追念少年时,正恁凤帏,倚香偎暖。
嬉游惯。
又岂知、前欢云雨分散。
此际空劳回首,望帝里、难收泪眼。
暮烟衰草,算暗锁、路歧无限。
今宵又、依前寄宿,甚处苇村山馆。
寒灯畔。
夜厌厌、凭何消遣。
· 内家娇煦景朝升,烟光画敛,疏雨夜来新霁。
垂杨艳杏,丝软霞轻,绣出芳郊明媚。
处处踏青斗草,人人眷红偎翠。
奈少年、自有新愁旧恨,消遣无计。
帝里。
风光当此际。
正好恁携佳丽。
阻归程迢递。
奈好景难留,旧欢顿弃。
早是伤春情绪,那堪困人天气。
但赢得、独立高原,断魂一饷凝睇。
第26卷第2期2012年4月白城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Baicheng Normal UniversityVol.26,No.2Apr.,2012略论柳永词的女性化特征孙艳红,王兰亭(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四平136000)摘要:柳永是北宋词坛上一位重要作家。
因其经常留连于青楼舞馆,将男女情爱作为其词的主要内容,所以词风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女性化特征。
本文试从《乐章集》的写作题材、选取意象以及为女性代言等方面探析其词的女性化特征。
关键词:柳永;《乐章集》;女性化特征中图分类号:I20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3118(2012)02-0051-04收稿日期:2012-03-14作者简介:孙艳红(1970———),女,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词学研究;王兰亭(1982———),女,吉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唐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进史”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CZW030。
从晚唐、五代开始,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逐渐登上文学舞台,也从早期的北方文化气质开始转变成具有浓郁南方特色的文学。
受晚唐五代时期绮靡香艳的文风影响,词从一产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女性化色彩。
蜀之赵崇祚编撰的《花间集》对后世词创作与词学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奠定了“词为艳科”,词“以艳丽为本色”的性质。
“花间鼻祖”温庭筠的词以小令为载体,风格深婉含蓄,上承唐诗,下启宋词,为一代文人词的开山鼻祖。
题材和语言形式两方面的女性化特征使温词具有了鲜明独特的女性化意识。
从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集》到宋词,女性形象几乎活跃于每一位作家的笔下。
北宋前期,宋王朝政治上相对承平稳定,文化政策比较优厚宽松,城市经济迅速发展繁荣,市民阶级也日益成长壮大。
科举制度到了宋代渐渐开始完善,宋代文人的地位与待遇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这样的环境中,书生气较浓的文人占据主要地位,封建统治阶级和士大夫文人们都寄情声色,歌舞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