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 格式:ppt
- 大小:905.50 KB
- 文档页数:20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中世纪时期,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手工业的发展,城市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中心。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和大学逐渐兴起,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和科学奠定了基础。
本课教材通过介绍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使学生了解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历史背景,理解城市和大学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中世纪欧洲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大学的兴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理解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背景、过程及其意义,认识城市和大学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讲解,总结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5.课堂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6.总结反馈:学生复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进行点评。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1.城市经济的繁荣2.手工业的发展3.城市的兴起4.大学的兴起5.为文艺复兴和科学奠定基础6.推动历史的发展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通过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访谈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主要讲述了中世纪时期,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和大学逐渐兴起,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教育的发展。
本节课内容涉及城市的兴起、大学的发展以及相关史实,旨在让学生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仍较为陌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掌握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城市和大学兴起对后世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及其意义。
2.难点:分析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史实,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4.图片展示:运用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发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2.教学资源:相关史实资料、图片、地图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展示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发展情况,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相关史实。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思考,分析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原因。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知识框架】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重点梳理】1.自由和自治(4)典型:法兰西的琅城取得自治的过程最为典型2.城市居民的身份居民身份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一般是从周围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的。
很多人进入城市以前还是农奴,当他们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重新变成农奴。
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
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
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影响(1)随着更多的城市取得自由,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成了自由人,而且,城市工商业还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因此,越来越多的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促进了城市的发展(2)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
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3.【知识延伸】1.为什么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从政治角度说,乡村农奴缺乏人身自由,基本上被束缚在土地上,与庄园主人有依附关系,而城市市民有较大自由;从经济角度来说,乡村的庄园生活是自给自足的封闭生活,而城市工商业发达,贸易繁荣,十分开放。
2.大学兴起的历史意义。
大学的诞生标志着西欧社会出现了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高等教育与研究单位,形成了专业的教学和研究队伍。
大学不仅成为整个社会知识积累与传承的重要场所,而且逐渐成为新思想和新发明的中心,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思想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近代大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课堂笔记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一、中世纪城市的兴起1.主要城市类型:(1)商业城市:交通发达、商业繁荣、市场兴旺。
如威尼斯、热那亚。
(2)行政城市:行政机构较发达的城市,如巴黎、罗马。
(3)宗教城市:依托于教堂组成,如罗马、巴黎、坎特伯雷。
2.城市经济:(1)商业:中世纪城市商人主要进行绸缎、毛织品、皮革加工、纺织、磨面粉等生产和贸易。
(2)手工业:中世纪城市的手工业主要有制革、木材加工、陶瓷、金属加工等。
(3)金融:中世纪城市的金融业主要包括兑换行、贷款业、汇票和手票等。
3.城市文化生活:(1)城市公共空间:如广场、教堂、市中心等。
(2)社交活动:如巡游、露天市场、庙会等。
(3)文化活动:如戏剧、音乐、绘画等。
二、中世纪大学的兴起1.大学的起源:(1)大学起源于教会中的学院。
(2)最早的大学:意大利波隆那大学(形成于11世纪末)。
(3)其他早期大学:法国巴黎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
2.大学的发展:(1)课程体系:中世纪大学的主要课程有神学、法学、医学、哲学。
(2)形式:中世纪大学的教学形式是讲学和学生课下研究。
(3)学术氛围:中世纪大学注重学术独立性和自主性,重视讨论和辩论。
3.大学的贡献:(1)传承古代学术成果;(2)培养人才,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3)促进了科学和文化的进步,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三、城市和大学的联系1.城市对大学的影响:(1)城市为大学的存在提供了富足的物质条件;(2)城市对大学学生提供了各种必要的生活和文化条件;(3)城市发展和大学文化交流使得城市的文化生活更加繁荣。
2.大学对城市的影响:(1)吸引了大量学生前来学习和生活,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2)大学向城市输送了大量人才,推动了城市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3)大学成为了城市文艺复兴的中心,推动了城市文化艺术的繁荣。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重要知识点总结自由和自治的城市兴起原因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兴起时间10世纪起分布特点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如道路的交会处、港口、海湾、主教驻地等自由和自治的城市相对自治、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代表法兰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威尼斯,英格兰的伦敦等常用手段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形式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自由城市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自治城市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影响积极影响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城市的拥护消极影响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也都是国王的支持者城市居民基本居民手工工匠: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来源一般是从周围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的获得途径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关联拓展西欧乡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不同拓展延伸大学兴起的历史意义大学的兴起标志着西欧出现了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高等院校与研究单位,形成了专业的教师和研究队伍。
大学不仅成为整个欧洲知识积累与传承的重要场所,还逐渐成为新思想和新发明的中心,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社会思想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近代大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教材问题解答【P46课后活动】1.国王与教皇的支持(✔) 城市的自由和自治(✔)选拔官吏的需要( ) 教师和学生行会的出现(✔)2.关于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长期以来在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
国内史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城市的兴起是西欧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突破,西欧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手工业脱离农业而独立。
专业的手工业者逃离庄园,到最利于销售自己产品的地方聚居,商品交换发展起来,从而为城市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知识点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1.背景: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的农业、工商业普遍衰落,罗马时代的很多城市变成了废墟。
2.兴起: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起来,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特别是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
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城市。
3.发展(1)原因:领主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引起城市居民的反抗,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2)手段: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3)典型:法国琅城争取自治权的斗争。
4.结果:到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那里获得“特许状”,但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知识点二城市居民的身份5.城市居民的形成:(1)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享有一定的自由权利。
(2)农奴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便获得市民的身份,享有自由。
(3)随着更多的城市取得自由,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成了自由人。
6.结果: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后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知识点三大学的兴起7.兴起: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8.表现:(1)12世纪,教师私人办校必须从教会那里得到授课许可证。
(2)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
(3)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9.大学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知识点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1.“广大市民募集金钱,赎买回城市的自治权,还建立了自治机构。
但是,主教背信弃义,在挥霍完金钱后,又取消了城市的自治权。
于是市民通过十多年的坚持斗争,终于取得了自治权。
”材料中的这座“城市”是(D)A.斯巴达B.巴黎C.威尼斯D.琅城2.在法国一个叫作琅城的城市,被视为英雄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