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学案苏科版
- 格式:docx
- 大小:58.04 KB
- 文档页数:6
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学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学案苏科版液体的压强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液体压强规律,学会用压强计测量压强2、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3、在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过程中,练习使用类比法教学设想重点:初步认识液体压强规律难点: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教法:教学准备玻璃管,橡皮膜,液体压强计,水,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引入:固体对接触面有压强,那么液体有压强吗?例:杯子对桌面有压强,杯子里的水对杯底和杯壁是否有压强?演示实验:图10-9(a)玻璃管底部橡皮膜鼓起,图10-9(b)手指会受到力的作用得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思考:液体内部有压强吗?例:学生举例:(1)人在水里,感觉胸闷(2)图10-9(c)(3)液体内部压强的具体证明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认识压强计的结构用手指轻压金属盒的橡皮膜,U形管两侧的液面发生什么变化?如何来体现压强计是怎样显示压强大小的?使用说明,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型管两侧的液面相平。
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型管两侧的液面出现高度差,受到的压强越大时,高度差越大。
设计实验:将金属盒放入水,U型管两侧的液面有高度差,说明:液体内部有压强(1)将金属盒放入水,使橡皮膜向着中各个方向,观察到U型管两侧的液面都(没有出现、出现)高度差。
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压强。
(有、没有)(2)增加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观察到U型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变。
(大、小)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有关、无关),且随深度的增加而。
(增大、减小)(3)把金属盒固定在水中某一深度不变,改变橡皮膜的方向,观察到U型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变、不变)说明:在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相等、不等)(4)把金属盒放在不同液体的相同深度处,观察到U型管两侧的液面的高度差(相同、不同)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无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液体的压强导学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引导孩子们在学习中体验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下面是我根据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液体的压强导学案的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活动过程、活动重难点、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自我阐述。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液体的压强这一物理概念。
在设计思路方面,我以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及其规律。
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
2. 使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产生原因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液体压强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包括液体、容器、压强计等)。
学具:导学案、笔记本、实验记录表。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液体压强的日常现象,如水坝、潜水艇等,引导学生关注液体压强。
2.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液体压强的概念、产生原因及其计算方法。
3. 课堂讲解:针对自主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规律。
4.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液体压强的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5. 成果分享: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液体压强的发现和感悟。
六、活动重难点:1. 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
2. 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液体压强的基本知识,培养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激发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教案:苏科版物理八下册10.2《液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八下册的10.2章节,主要讲述了液体的压强概念、液体的压强特点以及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液体的压强概念: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容器底和侧壁产生压强。
2. 液体的压强特点: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 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液体压强公式p=ρgh,其中p表示压强,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深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和运用,液体压强特点的掌握。
2.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概念的建立,液体压强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水、盐水、玻璃管、U型管、压力计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生活中液体压强的现象,如水塔、潜水员等,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思考。
2. 概念讲解:通过液体压强计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液体压强的现象,进而引入液体压强的概念。
3. 特点讲解:利用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液体压强的特点,如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 计算方法讲解:介绍液体压强公式p=ρgh,引导学生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并进行计算练习。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巩固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7.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液体压强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板书设计液体压强1. 概念: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容器底和侧壁产生压强。
2. 特点: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10.2液体的压强学案 20202021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一、教学内容:教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章节:10.2液体的压强详细内容:1. 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
2. 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 液体压强的计算:液体压强公式p=ρgh,其中ρ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液体深度。
4. 液体压强的应用:液体压强计的使用,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和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液体压强公式p=ρgh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液体压强计、容器、液体、测量工具。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液体压强计的演示,让学生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
2. 概念讲解: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的特点。
3. 公式讲解:讲解液体压强公式p=ρgh,让学生理解公式的含义。
4. 例题讲解:给出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6. 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液体压强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六、板书设计:10.2液体的压强概念: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
特点: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公式:p=ρgh应用:液体压强计的使用,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液体压强公式p=ρgh的理解和运用。
2. 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题目:1. 液体压强公式p=ρgh中,ρ代表什么意思?答案:液体密度。
2. 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哪个方向的压强最大?答案:所有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八年级物理下册 10.2 液体压强学案(新版)苏科版10、2 液体压强【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学习难重点】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研究的方法及探究过程;难点:液体内部压强研究的方法及探究过程;【知识准备】1、因为液体也有重力,所以对盛放容器的底部_________(有/没有)压力,液体也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容器侧壁_________(有/没有)压力;所以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__________(都有/都没有)压强、2、如图他分别将橡皮膜扎在如图所示容器的底部和侧壁上,并将水倒入瓶内,观察到橡皮膜都向外凸、(1)甲图说明了液体对__________有压强、(2)乙图说明了液体对__________有压强、3、在圆筒的不同高处开三个小孔,当筒里灌满水时,各孔喷出水的情况如图所示,这不仅表明液体对容器的_________有压强,而且压强随________增加而增大、【新课学习】一、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1、在液体内部是否也存在压强呢?你能举例说明吗?2、压强计①压强计构造a、 b、 c、、②压强计的工作原理作用在橡皮膜上的压强越大,U形管两管中液面的越大3、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① 如图甲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同种液体的不同深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得到结论:压强随的增加而_______ 。
②如图乙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盛有清水和盐水的容器中的同一深度处观察压强计液柱差得到结论:③压强计金属盒固定在水面下同一深度处,记下三次液面高度差,任意改变膜的方向,记录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得到结论: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 (相等/不相等)。
【总结】XXXXX:液体内部压强特点(1)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_______ 。
(2)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__________ (填“相等”或“不相等”)(3)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__________ ,压强越大。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十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八下第十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液体压强的概念:介绍液体压强的定义,即液体由于自身重力在竖直方向上产生的压强。
2. 液体压强的特点:讲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如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等。
3. 液体压强的计算:介绍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其中p 表示压强,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深度。
4. 液体压强的应用:举例说明液体压强的应用,如船舶的浮力原理、水坝的设计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
2. 学会计算液体压强,能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和计算公式的理解与运用。
难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复杂情境下液体压强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水、容器、压强计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尺子、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船只在水中浮沉的景象,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压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液体压强的定义、特点和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液体压强的基本知识。
3. 实验演示:进行液体压强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压强的变化规律,巩固对液体压强的理解。
4. 例题讲解:分析液体压强的计算实例,讲解液体压强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苏科版物理八下第十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一、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由于自身重力在竖直方向上产生的压强。
二、液体压强的特点1. 随深度增加而增大2. 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三、液体压强的计算p=ρgh四、液体压强的应用1. 船舶的浮力原理2. 水坝的设计七、作业设计1. 液体压强的计算题:题目一:一个容器中装有水,深度为0.5m,密度为1.0×10^3kg/m^3,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课题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 第二节 液体压强 时间 年 月 日,周 课型新授课课时 1课时 主备【目标】(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形成液体压强的原因。
(2)掌握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3)知道液体压强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和危害。
【重点】(1)液体内部有压强。
(2)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难点】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因素的实验设计。
【要点1】 液体压强的存在〖思考〗液体会不会像固体那样对容器或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呢? 〖活动〗利用身边的器材演示液体压强,并总结其特点和形成原因。
〖总结〗【要点2】 探究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思考1〗液体内部是否也有压强呢?〖观察〗①如右图,物理学中常利用 研究液体压强 ②观察实验并总结,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 〖总结〗1.液体对容器 和 都有压强。
2.形成原因:液体也受 ,而且具有 。
1.液体内部 都有压强。
2.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
〖注意〗1.液体的压强只跟两者有关,与液体的多少和容器的形状无关2.注意区深度和高度的不同1.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1)实验前,应调整U型管压强计,使左右两边玻璃管中的液面。
(2)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的关系。
(3)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4)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应选用两个图进行对比。
(5)在图丙中,固定U型管压强计金属盒的橡皮膜在盐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这是为了探究同一深度处,液体向的压强大小关系。
2.如图所示,三个容器底面积相等,倒入质量相等的同种液体且都没有溢出,则三容器底面上所受压强最大的是_______容器,最小的是_______容器3.如图是水坝的截面图,水坝筑成下宽、上窄的形状,是考虑到水对坝体侧面有_______,并且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 ___。
4.在容器的侧壁的不同高度开三个相同的小孔,向容器中灌水,水从各个小孔射出来。
10.2液体的压强学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一、教学内容1. 液体的压强概念:介绍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引入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
2. 液体压强的特点:讲解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变化规律。
3. 液体压强的计算: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计算液体内部不同深度的压强,并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4. 液体压强的应用:介绍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体浮力、水坝设计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液体压强公式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公式的运用,以及液体压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液体压强计、实验器材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签字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液体压强计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液体压强计的示数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介绍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引入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
3. 讲解液体压强的特点:讲解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变化规律。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计算液体内部不同深度的压强,并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5. 实际问题分析:分析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体浮力、水坝设计等。
6.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10.2液体的压强2. 板书内容:a. 液体压强的概念b.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c. 液体压强的特点:随深度增加而增大d. 液体内部压强的变化规律e. 液体压强的应用:船体浮力、水坝设计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一个深度为5米的液体内部的压强。
八年级物理下册10.2 液体的压强学案苏科版10、2 液体的压强学案活动过程:活动一:体验液体压强的存在1、出示一个装满水的薄塑料袋,学生用手指触及其表面,有无压力?2、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桶内;倒水前先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倒水后再观察橡皮膜向凸出。
3、将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倒水前也先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的情况倒水后又观察到什么现象?结论:液体对容器和都有压强。
活动二: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1、你认为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因素有关。
2、压强计的使用:用手指按压金属盒,观察两管中的高度差,U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受到的压强也越。
3、压强计金属盒固定在水面下5厘米处,记下两次液面高度差,任意改变膜的方向,结论:液体内部都有压强。
改变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将其固定在水面下10厘米处,改变膜的方向记录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结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
比较同一深度水和盐水的压强,结论: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
课堂反馈1、液体对容器的________和_______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液体压强_______;深度增加,液体压强_______;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
液体内部的压强只跟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关, 而跟其它因素无关。
2、下列关于液体内部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体质量越大,所产生的压强越大B、不同液体内的不同深度,压强可能相等C、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下的压强总大于向上的压强D、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与容器的形状有关3、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而形状不同的A、B两个容器中装有等高的同种液体,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压力的关系为:PA_____PB,FA______FB。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5题图第4题图第3题图4、三个相同的烧杯,分别倒入等质量的三种液体,液面位置如图所示, 则液体对烧杯底压强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P甲>P丙>P乙B、P甲<P丙<P乙C、P甲=P乙=P丙D、因密度未知,所以无法比5、如图所示:A、B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等质量的不同液体a、b,且液面等高,则试管底部所受压强Pa______Pb。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10.2液体的压强》教学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教学活动的设计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下面,我将结合本节课的主题“液体的压强”,以第一人称口吻,为您详细阐述本节课的教学案。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节液体的压强课时,我采用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感受液体的压强,并理解其背后的物理原理。
通过这样的设计方式,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理解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理解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之间的关系。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压强计的示数变化,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在学生对液体压强产生兴趣后,我适时引入液体压强的相关理论知识,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以及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之间的关系。
3. 动手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液体压强计测量不同液体在不同深度下的压强,并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
5. 应用拓展:我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如解释潜水员潜入深水压力的变化等。
六、活动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液体压强的相关知识。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悉,影响了实验效果。
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学案苏
科版
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液体压强规律,学会用压强计测量压强
2、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在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过程中,练习使用类比法
教学设想
重点:初步认识液体压强规律
难点: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
教法:
教学准备
玻璃管,橡皮膜,液体压强计,水,
教学过程
二次备
引入:固体对接触面有压强,那么液体有压强吗?
例:杯子对桌面有压强,杯子里的水对杯底和杯壁是否有压强?
演示实验:
图10-9(a)玻璃管底部橡皮膜鼓起,
图10-9(b)手指会受到力的作用
得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思考:液体内部有压强吗?
例:学生举例:(1)人在水里,感觉胸闷
(2)图10-9()
(3)
液体内部压强的具体证明
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认识压强计的结构
用手指轻压金属盒的橡皮膜,U形管两侧的液面发生什么变化?
如何来体现压强计是怎样显示压强大小的?
使用说明,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型管两侧的液面相平。
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型管两侧的液面出现高度差,受到的压强越大时,高度差越大。
设计实验:
将金属盒放入水,U型管两侧的液面有高度差,说明:液体内部有压强
(1)将金属盒放入水,使橡皮膜向着中各个方向,观察到U型管两侧的液面都
(没有出现、出现)高度差。
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
压强。
(有、没有)
(2)增加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观察到U型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变。
(大、小)
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
,(有关、无关),且随深度的增加而。
(增大、减小)
(3)把金属盒固定在水中某一深度不变,改变橡皮膜的方向,观察到U型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
,(变、不变)
说明:在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相等、不等)
(4)把金属盒放在不同液体的相同深度处,观察到U 型管两侧的液面的高度差
(相同、不同)
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
,(有关、无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
(越大、越小)
总结: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向
方向都有压强。
在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相等、不等)
(2)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只与
、
有关,深度越深压强越
,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
液体甲
液体乙
实验
序号
金属盒深度
U形管两侧液面
高度差
实验
序号
金属盒深度
U形管两侧液面
高度差
6
4
7
2
20
1
20
3
3
30
6
30
8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的数据及相关条,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相同的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
大,液体的压强也越大。
板书设计:
液体的压强
液体压强
液体对容器侧壁和底部有压强,液体内部有压强。
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和深度,密度有关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