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2
- 格式:doc
- 大小:352.00 KB
- 文档页数:9
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一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科学精神:利用相关知识科学分析社会文化现象、实质和功能。
公共参与: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理解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明确文化的功能。
难点:明确文化与文明的区别与联系;把握文化的功能。
三知识梳理㈠什么是文化1.哲学是文化的灵魂。
2.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3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4.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5.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6.文化的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7.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不完全同步。
8.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
文明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生态文明等。
9.文化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10.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
11.文化要通过物质载体呈现出来。
12.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民俗等都是文化的载体。
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结果都不是文化本身,其体现和传导出来的思想、价值观、审美、意境和精神追求等才是文化。
㈡文化的功能1.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2 《水浒传》——李逵负荆◎课文导读历史的喧嚣让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都已沉沉睡去,但是当我们翻开《水浒传》时,依然能看到那些提着朴刀的梁山好汉正行走在崎岖的山道之上。
《李逵负荆》通过李逵误听宋江强抢民女、大闹忠义堂、破旗骂宋江、刘家庄对质、负荆请罪、戴罪立功等一系列情节,生动地塑造了李逵正直、刚毅又鲁莽的性格。
同时也讴歌了梁山英雄除暴安良、纪律严明、与群众血肉相连的高大形象。
◎思路梳理[国学知识诵读区]◎背名句1.《庄子·逍遥游》中描写迁徙南冥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读经典经典: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老子》翻译: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
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赏析:老子认为,当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这就知道丑了;知道“善”之所以为善,这就知道恶了。
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就会崇尚美、厌恶丑;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就会追求善、斥责恶。
于是,“美”与“善”,已不仅是审美标准,更是一种社会规范、道德修养。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与人对“美”的理解及追求成正比。
文明程度越高,对“美”的理解就越深刻,对“美”的追求就越执着。
当人类走出蒙昧时代,就有了追求美、创造美的欲望。
凡心智正常的人,都有求美、羞恶之心,这正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
能将美与善发扬光大者,就是圣人。
黄帝、唐尧、虞舜、夏禹,这些中华民族的祖先,都有仁、义、礼、智、信各方面的美德,所以世世代代被称颂。
人们敬仰圣人,就是人性崇尚美、追求善的反映。
[课文助读预习区]◎作者简介施耐庵(1296~约1370),本名彦端,号子安,别号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八年级英语下册学案及答案2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 ww.5 Y k 二、重点难点:1.熟练掌握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2.进一步巩固重点句型三、学习过程:Step1 learn the new words预习导学:1.do well in 在……方面做得好;擅长………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eg: 他英语学得好。
He ______ ______ ______ English.他比我更擅长弹钢琴。
He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the piano than me.2.be in good health 身体健康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_eg: 我希望你身体健康。
I hope you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拓展:be in danger _________be in trouble _______;be in safety ________3.nervous adj. 神经紧张的;不安的试译:变得紧张________________ 不要紧张________________4.envelope n. 信封试译:一张信封___________5.semester n. 学期相当于:______6.true adj. 真实的;正确的;忠诚的其副词形式为:______其名词形式为:______; tell the truth ________________eg: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This is a ______ story.7.区别:disappointing / disappointed①disappointing “令人扫兴的;使人失望的”常用来修饰物;②disappointed 指人“感到失望的”常用来修饰人;eg: 听到这个令人失望的消息时,我们都感到很失望。
When we heard the ______ news, we all felt ______.8.lucky adj. 幸运的其反义词为:______;其副词形式为:______其名词形式为:______;good luck _______;bad luck __________eg: 幸运的是他通过了考试。
《百年孤独(节选)》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全文的情节,着重分析乌尔苏拉这一人物形象。
2.学习“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在本文中的具体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理解题目中“孤独”的意蕴,分析小说的主旨。
学法指导1.理清文中的人物关系,初步把握小说的情节内容。
2.在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和写作的主旨。
3.与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进行比较阅读,比较两部小说表现手法、精神内涵的异同,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能力。
知识拓展一作者作品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2014),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马尔克斯在外祖父家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期。
他的外祖父是个退役军官,为他讲内战的故事,外祖母博古通今,为他讲许许多多的神魔鬼怪的故事。
他说:“外祖母的魔幻世界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生活在其中,那是我的天地。
”在童年的马尔克斯的心灵世界里,他的故乡是人鬼交混,充满着幽灵的奇异世界,这成为他之后创作的重要源泉。
他的代表作有《枯枝败叶》《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
二背景资料“孤独”不仅是《百年孤独》的主题,也是马尔克斯其他一些作品的主题,同时也是拉美文学共同的主题。
长期以来,拉丁美洲这一地区的国家和民族,经历了外来文化的洗礼、西班牙等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在争取独立的斗争中付出了血的代价。
摆脱殖民统治后,这一地区的人民又生活在军事独裁者的暴虐统治中。
马尔克斯在小说中描写了一个象征着他故乡阿拉卡塔卡的小镇马孔多的时代变迁,以虚构的世界隐喻现实,不仅探讨了哥伦比亚的孤独、闭塞,同时指出这是拉丁美洲的民族通病。
三知识链接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现象,魔幻现实主义产生于拉丁美洲,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
其创作原则是“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实”,它和传统现实主义文学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表现手法的魔幻性。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学习目标]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1.世界——资本主义不断发展(1)西方列强: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
(2)英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
在美洲、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亚洲。
2.中国——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1)政治:君主专制统治仍很顽固。
(2)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
(3)科技:非常落后。
(4)军事: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低下,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冷兵器,远远落后于英国的热兵器。
(5)社会矛盾: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问题思考材料工业革命后……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新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思考根据材料说明列强为什么要侵略中国?提示列强侵略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二、两次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1)虎门销烟①原因:外国鸦片商人逐年扩大对华鸦片走私,使中国每年流失大量白银,鸦片烟毒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加剧了政治腐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
道光皇帝特命林则徐前往广州禁烟。
②经过:林则徐将英美鸦片商人呈缴的走私鸦片烟土两万多箱,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
③影响: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
英国大鸦片贩子认为中国禁烟损害了其利益,英国政府宣布对华发动战争。
(2)概况①时间:1840年-1842年8月29日。
②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 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
(3)后续①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
②1844年,美国、法国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理解并掌握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及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2.能根据已知条件判断两直线的平行与垂直.3.能应用两条直线的平行或垂直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对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学习,提升直观想象、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的数学素养魔术师的地毯有一天,著名魔术大师拿了一块长宽都是13分米的地毯去找地毯匠,要求把这块正方形的地毯改制成宽8分米,长21分米的矩形,地毯匠对魔术师说:这不可能吧,正方形的面积是169平方分米,而矩形的面积只有168平方分米,除非裁去1平方分米.魔术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图,对地毯匠说:“你就按图1的尺寸把地毯分成四块,然后按图2的样子拼在一起缝好就行了,我不会出错的,你尽管放心做吧”.地毯匠照着做了,缝了一量,果真是宽8分米,长21分米.魔术师拿着改好的地毯得意洋洋地走了.而地毯匠还在纳闷哩,这是什么回事呢?1 2为了破解这个谜底,今天我们学习直线的平行与垂直.1.两条直线平行与斜率之间的关系类型斜率存在斜率不存在条件α1=α2≠90°α1=α2=90°对应关系1∥2⇔1=21∥2⇔两直线斜率都不存在图示思考: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的斜率一定相等吗?[提示]不一定.只有在两条直线的斜率都存在的情况下斜率才相等.2.两条直线垂直与斜率之间的关系图示对应关系1⊥2两条直线的斜率都存在,且都不为零⇔12=-11的斜率不存在,2的斜率为0⇒1⊥21.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平行的两条直线的斜率一定存在且相等.2斜率相等的两条直线两直线不重合一定平行.3只有斜率之积为-1的两条直线才垂直.4若两条直线垂直,则斜率乘积为-1.[提示]1×2√3×4×2.已知A2,0,B3,3,直线∥AB,则直线的斜率等于A.-3B.3C.-错误!D.错误!B[AB=错误!=3,∵∥AB,∴=3]3.若直线1,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1,-3和1,,且1⊥2,则=________错误![由于1⊥2,则1,-3·1,=0,即1-3=0,∴=错误!]4.教材,当1⊥2时,m的值为________.-错误![由条件1⊥2得-错误!×错误!=-1,解得m=-错误!]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及应用12①1经过点A2,3,B-4,0,2经过点M-3,1,N-2,2;②1的斜率为-错误!,2经过点A4,2,B2,3;③1平行于轴,2经过点的值,使过点Am+1,0,B-5,m的直线与过点C-4,3,D0,5的直线平行.[思路探究]1先求出两直线的斜率,再利用斜率进行判断;2利用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建立方程,解方程求得.[解]1①AB=错误!=错误!,MN=错误!=1,AB≠MN,所以1与2不平行.②1的斜率1=-错误!,2的斜率2=错误!=-错误!,1=2,所以1与2平行或重合.③由题意,知1的斜率不存在,且不与轴重合,2的斜率也不存在,且与轴重合,所以1∥2④由题意,知EF=错误!=1,GH=错误!=1,EF=GH,所以1与2平行或重合.需进一步研究E,F,G,H四点是否共线,FG=错误!=1所以E,F,G,H四点共线,所以1与2重合.2由题意知CD的斜率存在,则与其平行的直线AB的斜率也存在,AB=错误!,CD=错误!=错误!由于AB∥CD,所以AB=CD,即错误!=错误!解得m=-2经验证m=-2时,直线AB的斜率存在,故m的值为-2判断两条不重合直线是否平行的步骤[跟进训练]1.已知▱ABCD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0,1,B1,0,C4,3,求顶点D的坐标.[解]设Dm,n,由题意,得AB∥DC,AD∥BC,则有AB=DC,AD=BC所以错误!解得错误!所以顶点D的坐标为3,4两直线垂直的判定及应用12①1经过点A-1,-2,B1,2;2经过点M-2,-1,N2,1;②1的斜率为-10;2经过点A10,2,B2021;③1经过点A3,4,B3,10;2经过点M-10,40,N10,40.2已知直线1经过点A3,a,Ba-2,3,直线2经过点C2,3,D1,a-2,如果1⊥2,求a的值.[思路探究]1判断两直线垂直,当斜率存在时,利用12=-1,若有一条斜率不存在时,判断另一条斜率是否为02含字母的问题判断要分存在和不存在两种情况来解题.[解]1①1=错误!=2,2=错误!=错误!,=1,∴1与2不垂直.12②1=-10,2=错误!=错误!,12=-1,∴1⊥2③由A,B的横坐标相等得的倾斜角为90°,则1⊥轴.1=错误!=0,则2∥轴,∴1⊥222因为直线2经过点C2,3,D1,a-2,所以2的斜率存在,设为2当2=0,即a-2=3,亦即a=5时,A3,5,B3,3,显然直线1的斜率不存在,满足1⊥2;当2≠0,即a-2≠3,亦即a≠5时,显然1的斜率存在,设为1,要满足题意,则12=-1,得错误!·错误!=-1,解得a=2综上可知,a的值为5或2利用斜率公式来判定两直线垂直的方法1一看:就是看所给两点的横坐标是否相等,若相等,则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只需看另一条直线的两点的纵坐标是否相等,若相等,则垂直,若不相等,则进行第二步.2二代:就是将点的坐标代入斜率公式.3三求:计算斜率的值,进行判断.尤其是点的坐标中含有参数时,应用斜率公式要对参数进行讨论.[跟进训练]2.已知A-m-3,2,B-2m-4,4,C-m,m,D3,3m+2,若直线AB⊥CD,求m的值.[解]∵A,B两点纵坐标不相等,∴AB与轴不平行.∵AB⊥CD,∴CD与轴不垂直,∴-m≠3,m≠-3①当AB与轴垂直时,-m-3=-2m-4,解得m=-=-1时C,D两点的纵坐标均为-1∴CD∥轴,此时AB⊥CD,满足题意.②当AB与轴不垂直时,由斜率公式得=错误!=错误!,AB=错误!=错误!CD∵AB⊥CD,∴AB·CD=-1,即错误!·错误!=-1,解得m=1综上,m的值为1或-1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综合应用[探究问题]1.两直线1∥2⇔1=2成立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提示]1两条直线的斜率存在;2两直线不重合.2.对任意两条直线,如果1⊥2,一定有12=-1吗?为什么?[提示]不一定.当两条直线的斜率都存在时,12=-1,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一条直线斜率不存在,另一条直线斜率为零.【例3】△ABC的顶点A5,-1,B1,1,C2,m,若△ABC是以点A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求m的值.[思路探究]由A为直角顶点可得AB·AC=-1[解]因为∠A为直角,则AC⊥AB,所以AC·AB=-1,即错误!·错误!=-1,得m=-71.[变条件]本例中,将“C2,m”改为“C2,3”,你能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吗?[解]如图,AB边所在的直线的斜率AB=-错误!,BC边所在直线的斜率BC=·BC=-1,得AB⊥BC,即∠ABC=90°∴△ABC是以点B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2.[变条件]本例中若改为∠A为锐角,其他条件不变,如何求解m的值?[解]由于∠A为锐角,故∠B或∠C为直角.若∠B为直角,则AB⊥BC,所以AB·BC=-1,则错误!·错误!=-1,得m=3若∠C为直角,则AC⊥BC,所以AC·BC=-1,即错误!·错误!=-1,得m=±2综上可知,m=3或m=±23.[变条件]若将本例中的条件“点A为直角顶点”去掉,改为若△ABC为直角三角形,如何求解m的值?[解]若∠A为直角,则AC⊥AB,所以AC·AB=-1,即错误!·错误!=-1,得m=-7;若∠B为直角,则AB⊥BC,所以AB·BC=-1,即错误!·错误!=-1,得m=3;若∠C为直角,则AC⊥BC,所以AC·BC=-1,即错误!·错误!=-1,得m=±2综上可知,m=-7或m=3或m=±2利用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判定图形形状的步骤1.两直线平行或垂直的判定方法斜率直线斜率均不存在平行或重合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垂直相等平行或重合斜率均存在积为-1垂直2在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关系的判断中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直线1与2倾斜角相等,则1∥2B.若直线1⊥2,则12=-1C.若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则这条直线一定平行于轴D.若两条直线的斜率不相等,则两直线不平行D[对A,两直线倾斜角相等,可能重合;对B,若1⊥2,1与2中可能一条斜率不存在,另一条斜率为0;对C,若直线斜率不存在,可能与轴重合;对D,若两条直线斜率不相等,则两条直线一定不平行,综合可知D正确.]2.若直线1的斜率为a,1⊥2,则直线2的斜率为A.错误!B.aC.-错误!D.-错误!或不存在D[由1⊥2,当a≠0时,2=-错误!,当a=0时,2的斜率不存在,故应选D]3.若经过点Mm,3和N2,m的直线与斜率为-4的直线互相垂直,则m的值是________.错误![由题意知,直线MN的斜率存在,因为MN⊥,所以MN=错误!=错误!,解得m=错误!]4.若两条直线1,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1,2和1,,当1∥2时,的值为________.2[1∥2时1=2或斜率均不存在,由条件可知=2]5.直线1经过点Am,1,B-3,4,直线2经过点C1,m,D-1,m+1,当1∥2或1⊥2时,分别求实数m的值.[解]直线1的方向向量为-3-m,3,直线2的方向向量为-2,1.当1∥2时错误!=错误!,得m=3;当1⊥2时,-2-3-m+3=0得m=-错误!,故1∥2时m=3,1⊥2时m=-错误!。
【人教B版】高中数学选修2-2学案全集(全册共65页附答案)目录1.2 导数的运算1.3.1 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1.3.2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1.3.3 导数的实际应用1.4.1 曲边梯形面积与定积分1.4.2 微积分基本定理2.1.1 合情推理2.1.2 演绎推理2.2.1 综合法与分析法2.2.2 反证法2.3 数学归纳法3.1.2 复数的概念3.1.3 复数的几何意义3.2.1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3.2.2 复数的乘法3.2.3 复数的除法1.2 导数的运算1.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并能利用这些公式求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 2.熟练运用导数的运算法则.3.正确地对复合函数进行求导,合理地选择中间变量,认清是哪个变量对哪个变量求导数.1.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表y =f (x ) y′=f′(x )(1)求导公式在以后的求导数中可直接运用,不必利用导数的定义去求. (2)幂函数的求导规律:求导幂减1,原幂作系数.【做一做1-1】给出下列结论:①若y =1x 3,则y′=-3x 4;②若y =3x ,则y′=133x ;③若y =1x2,则y′=-2x -3;④若y =f (x )=3x ,则f′(1)=3;⑤若y =cos x ,则y′=sin x ;⑥若y =sin x ,则y′=cos x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3B .4C .5D .6【做一做1-2】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log a x )′=a xB .(log a x )′=ln 10xC .(5x )′=5xD .(5x )′=5xln 5 2.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1)函数和(或差)的求导法则: 设f (x ),g (x )是可导的,则(f (x )±g (x ))′=__________,即两个函数的和(或差)的导数,等于这两个函数的____________.(2)函数积的求导法则:设f (x ),g (x )是可导的,则[f (x )g (x )]′=____________,即两个函数的积的导数等于第一个函数的导数乘上第二个函数,加上第一个函数乘上第二个函数的导数.由上述法则立即可以得出[Cf (x )]′=Cf′(x ),即常数与函数之积的导数,等于常数乘以____________.(3)函数的商的求导法则:设f (x ),g (x )是可导的,g (x )≠0,则⎣⎢⎡⎦⎥⎤f (x )g (x )′=________________.(1)比较:[f (x )g (x )]′=f′(x )g (x )+f (x )g ′(x ),⎣⎢⎡⎦⎥⎤f (x )g (x )′=g (x )f ′(x )-f (x )g ′(x )g 2(x ),注意差异,加以区分.(2)f (x )g (x )≠f ′(x )g ′(x ),且⎣⎢⎡⎦⎥⎤f (x )g (x )′≠g (x )f ′(x )+f (x )g ′(x )g 2(x ).(3)两函数的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称为可导函数四则运算的求导法则.(4)若两个函数可导,则它们的和、差、积、商(商的分母不为零)必可导. 若两个函数不可导,则它们的和、差、积、商不一定不可导.例如,设f (x )=sin x +1x ,g (x )=cos x -1x,则f (x ),g (x )在x =0处均不可导,但它们的和f (x )+g (x )=sin x +cos x 在x =0处可导. 【做一做2】下列求导运算正确的是( ).A .⎝ ⎛⎭⎪⎫x +1x ′=1+1x2B .(log 2x )′=1x ln 2C .(3x )′=3x·log 3eD .(x 2cos x )′=-2x sin x 3.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对于两个函数y =f (u )和u =g (x ),如果通过变量u ,y 可以表示成x 的函数,那么称这个函数为函数y =f (u )和u =g (x )的复合函数,记作y =f [g (x )].如函数y =(2x +3)2是由y =u 2和u =2x +3复合而成的.复合函数y =f [g (x )]的导数和函数y =f (u ),u =g (x )的导数间的关系为 y′x =y′u ·u ′x .即y 对x 的导数等于y 对u 的导数与u 对x 的导数的乘积.对于复合函数的求导应注意以下几点:(1)分清复合函数是由哪些基本函数复合而成的,适当选定中间变量.(2)分步计算的每一步都要明确是对哪个变量进行求导的,而其中要特别注意的是中间变量的导数.如(sin 2x )′=2cos 2x ,而(sin 2x )′≠cos 2x .(3)根据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及导数的运算法则,求出各函数的导数,并把中间变量转换成自变量的函数.如求y =sin ⎝ ⎛⎭⎪⎫2x +π3的导数,设y =sin u ,u =2x +π3,则y′x =y′u ·u ′x =cos u ·2=2cos ⎝⎛⎭⎪⎫2x +π3. (4)复合函数的求导熟练后,中间步骤可省略不写. 【做一做3】函数y =ln(2x +3)的导数为________.1.如何看待导数公式与用定义法求导数之间的关系?剖析:导数的定义本身给出了求导数的最基本的方法,但由于导数是用极限定义的,因此求导数总是归结到求极限,这在运算上很麻烦,有时甚至很困难,利用导数公式就可以比较简捷地求出函数的导数.2.导数公式表中y′表示什么?剖析:y′是f′(x )的另一种写法,两者都表示函数y =f (x )的导数. 3.如何理解y =C (C 是常数),y′=0;y =x ,y′=1?剖析:因为y =C 的图象是平行于x 轴的直线,其上任一点的切线即为本身,所以切线的斜率都是0;因为y =x 的图象是斜率为1的直线,其上任一点的切线即为直线本身,所以切线的斜率为1.题型一 利用公式求函数的导数 【例题1】求下列函数的导数:(1)y =x x ;(2)y =1x4;(3)y =5x 3;(4)y =log 2x 2-log 2x ;(5)y =-2sin x2(1-2cos 2x4).分析:熟练掌握常用函数的求导公式.运用有关的性质或公式将问题转化为基本初等函数后再求导数.反思:通过恒等变形把函数先化为基本初等函数,再应用公式求导. 题型二 利用四则运算法则求导 【例题2】求下列函数的导数:(1)y =x 4-3x 2-5x +6; (2)y =x ·tan x ;(3)y =(x +1)(x +2)(x +3);(4)y =x -1x +1.分析:仔细观察和分析各函数的结构规律,紧扣求导运算法则,联系基本函数求导公式,不具备求导法则条件的可适当进行恒等变形,然后进行求导.反思:对于函数求导问题,一般要遵循先化简再求导的基本原则.求导时,不但要重视求导法则的应用,而且要特别注意求导法则对求导的制约作用.在实施化简时,必须注意变换的等价性,避免不必要的运算错误.题型三 求复合函数的导数 【例题3】求下列函数的导数:(1)y =(2x +1)n(x ∈N +);(2)y =⎝⎛⎭⎪⎫x 1+x 5;(3)y =sin 3(4x +3);(4)y =x cos x 2.分析:选择中间变量是复合函数求导的关键.必须正确分析复合函数是由哪些基本函数经过怎样的顺序复合而成的,分清其间的复合关系.要善于把一部分量、式子暂时当作一个整体,这个暂时的整体就是中间变量.求导时需要记住中间变量,注意逐层求导,不遗漏,其中还应特别注意中间变量的关系,求导后,要把中间变量转换成自变量的函数.反思:对于复合函数的求导,要注意分析问题的具体特征,灵活恰当地选择中间变量.易犯错误的地方是混淆变量,或忘记中间变量对自变量求导.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通常称为链条法则,因为它像链条一样,必须一环一环套下去,而不能丢掉其中的一环.题型四 易错辨析易错点: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等,记忆不牢或不能够灵活运用,所以在求导时容易出错.牢记公式、灵活应用法则是避免求导出错的关键.【例题4】求函数y =12(e x +e -x)的导数.错解:y′=⎣⎢⎡⎦⎥⎤12(e x +e -x )′=12(e x +e -x )′=12[(e x )′+(e -x )′]=12(e x +e -x).1下列各组函数中导数相同的是( ). A .f (x )=1与f (x )=xB .f (x )=sin x 与f (x )=cos xC .f (x )=1-cos x 与f (x )=-sin xD .f (x )=x -1与f (x )=x +12已知函数f (x )=ax 3+3x 2+2,若f′(-1)=4,则a 的值为( ). A .193 B .103 C .133 D .1633函数y =cos xx的导数是( ).A .-sin xx2 B .-sin xC .-x sin x +cos x x 2D .-x cos x +cos xx 24设y =1+a +1-x (a 是常数),则y′等于( ).A .121+a +121-xB .121-xC .121+a -121-xD .-121-x5已知抛物线y =ax 2+bx -5(a ≠0),在点(2,1)处的切线方程为y =-3x +7,则a =________,b =________.答案:基础知识·梳理1.nxn -1a xln a1x ln acos x -sin x 【做一做1-1】B 由求导公式可知,①③④⑥正确. 【做一做1-2】D2.(1)f′(x )±g′(x ) 导数和(或差) (2)f′(x )g (x )+f (x )g′(x ) 函数的导数 (3)fx g x -f x gxg 2x【做一做2】B 由求导公式知,B 选项正确.⎝⎛⎭⎪⎫x +1x′=x ′+(x -1)′=1-x -2=1-1x2.(3x )′=3x ln 3,(x 2cos x )′=(x 2)′cos x +x 2(cos x )′=2x cos x -x 2sin x . 【做一做3】y′=22x +3函数y =ln(2x +3)可看作函数y =ln u 和u =2x +3的复合函数,于是y′x =y′u ·u ′x =(ln u )′·(2x +3)′=1u ×2=22x +3.典型例题·领悟【例题1】解:(1)y′=(x x )′=⎝ ⎛⎭⎪⎫x 32′=32x 32-1=32x . (2)y′=⎝ ⎛⎭⎪⎫1x4′=(x -4)′=-4x -4-1=-4x -5=-4x5.(3)y′=(5x 3)′=⎝ ⎛⎭⎪⎫x 35′=35x 35-1=35x -25=355x 2. (4)∵y =log 2x 2-log 2x =log 2x ,∴y′=(log 2x )′=1x ln 2. (5)∵y =-2sin x 2⎝ ⎛⎭⎪⎫1-2cos 2x 4=2sin x 2⎝ ⎛⎭⎪⎫2cos 2x 4-1=2sin x 2cos x2=sin x ,∴y′=cos x .【例题2】解:(1)y′=(x 4-3x 2-5x +6)′=(x 4)′-3(x 2)′-5x ′-6′=4x 3-6x -5.(2)y′=(x ·tan x )′=⎝ ⎛⎭⎪⎫x ·sin x cos x ′=x ·sin x ′·cos x -x ·sin x cos x ′cos 2x=sin x +x ·cos x ·cos x +x ·sin 2xcos 2x=sin x ·cos x +x ·cos 2x +x ·sin 2x cos 2x =12sin 2x +x cos 2x +x sin 2x cos 2x =sin 2x +2x 2cos 2x . (3)方法1:y′=[(x +1)(x +2)]′(x +3)+(x +1)(x +2)(x +3)′=[(x +1)′(x +2)+(x +1)(x +2)′](x +3)+(x +1)(x +2) =(x +2+x +1)(x +3)+(x +1)(x +2) =(2x +3)(x +3)+(x +1)(x +2)=3x 2+12x +11.方法2:y =x 3+6x 2+11x +6, y′=3x 2+12x +11.(4)方法1:y′=⎝ ⎛⎭⎪⎫x -1x +1′=x -1′x +1-x -1x +1′x +12=x +1-x -1x +12=2x +12.方法2:y =1-2x +1, y′=⎝ ⎛⎭⎪⎫1-2x +1′=⎝ ⎛⎭⎪⎫-2x +1′=-2′x +1-2x +1′x +12=2x +12.【例题3】解:(1)y′=[(2x +1)n]′=n (2x +1)n -1·(2x +1)′=2n (2x +1)n -1.(2)y′=⎣⎢⎡⎦⎥⎤⎝ ⎛⎭⎪⎫x 1+x 5′=5·⎝ ⎛⎭⎪⎫x 1+x 4·⎝ ⎛⎭⎪⎫x 1+x ′=5x4x +16.(3)y′=[sin 3(4x +3)]′=3sin 2(4x +3)[sin(4x +3)]′=3sin 2(4x +3)·cos(4x +3)·(4x +3)′=12sin 2(4x +3)cos(4x +3).(4)y′=(x cos x 2)′=x ′·cos x 2+(cos x 2)′·x=cos x 2-2x 2sin x 2.【例题4】错因分析:y =e -x 的求导错误,y =e -x 由y =e u与u =-x 复合而成,因此其导数应按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进行.正解:令y =e u ,u =-x ,则y′x =y′u ·u ′x ,所以(e -x )′=(e u )′(-x )′=e -x×(-1)=-e -x,所以y′=⎣⎢⎡⎦⎥⎤12x +e -x ′=12[(e x )′+(e -x )′]=12(e x -e -x ). 随堂练习·巩固1.D2.B f′(x )=3ax 2+6x ,∴f′(-1)=3a -6=4,∴a =103.3.C y′=⎝⎛⎭⎪⎫cos x x ′=xx -cos x ·x ′x =-x sin x -cos xx =-x sin x +cos xx 2.4.D 由x 是自变量,a 是常数,可知(1+a )′=0,所以y′=(1+a )′+(1-x )′=[(1-x )12]′=12(1-x )-12·(1-x )′=-121-x .5.-3 9 ∵y′=2ax +b ,∴y′|x =2=4a +b ,∴方程y -1=(4a +b )(x -2)与方程y =-3x +7相同,即⎩⎪⎨⎪⎧4a +b =-3,1-a +b =7,即4a +b =-3,又点(2,1)在y =ax 2+bx -5上, ∴4a +2b -5=1.即4a +2b =6.由⎩⎪⎨⎪⎧4a +b =-3,4a +2b =6,得⎩⎪⎨⎪⎧a =-3,b =9.1.3.1 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1.理解可导函数单调性与其导数的关系,会用导数确定函数的单调性. 2.通过比较体会用导数求函数单调区间的优越性.用函数的导数判定函数单调性的法则1.如果在(a ,b )内,f′(x )>0,则f (x )在此区间是______,(a ,b )为f (x )的单调增区间;2.如果在(a ,b )内,f′(x )<0,则f (x )在此区间是______,(a ,b )为f (x )的单调减区间.(1)在(a ,b )内,f′(x )>0(<0)只是f (x )在此区间是增(减)函数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2)函数f (x )在(a ,b )内是增(减)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在(a ,b )内f′(x )≥0(≤0),并且f′(x )=0在区间(a ,b )上仅有有限个点使之成立.【做一做1-1】已知函数f (x )=1+x -sin x ,x ∈(0,2π),则函数f (x )( ). A .在(0,2π)上是增函数 B .在(0,2π)上是减函数C .在(0,π)上是增函数,在(π,2π)上是减函数D .在(0,π)上是减函数,在(π,2π)上是增函数【做一做1-2】设f′(x )是函数f (x )的导数,f′(x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f (x )的图象最有可能是( ).1.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有何关系?剖析:(1)求函数f(x)的单调增(或减)区间,只需求出其导函数f′(x)>0(或f′(x)<0)的区间.(2)若可导函数f(x)在(a,b)内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则可以得出函数f(x)在(a,b)内的导函数f′(x)≥0(或f′(x)≤0).2.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及单调区间应注意什么?剖析:(1)在利用导数讨论函数的单调区间时,首先要确定函数的定义域,解决问题时只能在定义域内,通过讨论导数的符号,来判断函数的单调区间.(2)在对函数划分单调区间时,要注意定义域内的不连续点和不可导点.(3)如果一个函数具有相同单调性的单调区间不止一个,这些单调区间不能用“∪”连接,而只能用“逗号”或“和”字隔开.题型一求函数的单调区间【例题1】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1)f(x)=x-x3;(2)f(x)=x ax-x2(a>0).分析:先求f′(x),然后解不等式f′(x)>0得单调增区间,f′(x)<0得单调减区间.反思:运用导数讨论函数的单调性需注意如下几点:(1)确定函数的定义域,解决问题时,只能在函数的定义域内,通过讨论函数导数的符号,来判断函数的单调区间;(2)在对函数划分单调区间时,要注意定义域内的不连续点和不可导点;(3)在某一区间内f′(x)>0(或f′(x)<0)是函数f(x)在该区间上为增(或减)函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题型二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参数的取值范围【例题2】已知函数f(x)=2ax-1x2,x∈(0,1],若f(x)在x∈(0,1]上是增函数,求a 的取值范围.分析:函数f(x)在(0,1]上是增函数,则f′(x)≥0在(0,1]上恒成立.反思:函数f(x)在区间M上是增(减)函数,即f′(x)≥0(≤0)在x∈M上恒成立.题型三证明不等式【例题3】已知x>1,求证:x>ln(1+x).分析:构造函数f(x)=x-ln(1+x),只要证明在x∈(1,+∞)上,f(x)>0恒成立即可.反思:利用可导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是不等式证明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关键在于构造一个合理的可导函数.此法的一般解题步骤为:令F(x)=f(x)-g(x),x≥a,其中F(a)=f(a)-g(a)=0,从而将要证明的不等式“当x>a时,f(x)>g(x)”转化为证明“当x>a时,F(x)>F(a)”.题型四易错辨析易错点:应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时,往往因忘记定义域的限制作用从而导致求解结果错误,因此在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时需先求定义域.【例题4】求函数f (x )=2x 2-ln x 的单调减区间.错解:f′(x )=4x -1x =4x 2-1x ,令4x 2-1x <0,得x <-12或0<x <12,所以函数f (x )的单调减区间为⎝ ⎛⎭⎪⎫-∞,-12,⎝ ⎛⎭⎪⎫0,12.1在区间(a ,b )内f′(x )>0是f (x )在(a ,b )内为增函数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函数y =x cos x -sin x 在下面哪个区间内是增函数( ). A .⎝ ⎛⎭⎪⎫π2,3π2 B .(π,2π)C .⎝ ⎛⎭⎪⎫3π2,5π2 D .(2π,3π)3若f (x )=ax 3+bx 2+cx +d 为增函数,则一定有( ).A .b 2-4ac ≤0 B.b 2-3ac ≤0C .b 2-4ac ≥0 D.b 2-3ac ≥04如果函数f (x )=-x 3+bx (b 为常数)在区间(0,1)上是增函数,则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5函数y =-13x 3+x 2+5的单调增区间为________,单调减区间为________.答案:基础知识·梳理 1.增函数 2.减函数 【做一做1-1】A f′(x )=1-cos x ,当x (0,2π)时,f′(x )>0恒成立,故f (x )在(0,2π)上是增函数.【做一做1-2】C 由f′(x )的图象知,x (-∞,0)或x (2,+∞)时,f′(x )>0,故f (x )的增区间为(-∞,0),(2,+∞),同理可得f (x )的减区间为(0,2).典型例题·领悟【例题1】解:(1)f (x )′=1-3x 2.令1-3x 2>0,解得-33<x <33.因此函数f (x )的单调增区间为⎝ ⎛⎭⎪⎫-33,33. 令1-3x 2<0,解得x <-33或x >33.因此函数f (x )的单调减区间为⎝⎛⎭⎪⎫-∞,-33和⎝ ⎛⎭⎪⎫33,+∞. (2)由ax -x 2≥0得0≤x ≤a ,即函数的定义域为[0,a ].又f (x )′=ax -x 2+x ×12(ax -x 2)-12·(a -2x )=-4x 2+3ax 2ax -x2, 令f (x )′>0,得0<x <3a 4;令f (x )′<0,得x <0或x >34a ,又x [0,a ],∴函数f (x )的单调增区间为⎝ ⎛⎭⎪⎫0,3a 4,单调减区间为⎝ ⎛⎭⎪⎫3a 4,a .【例题2】解:由题意,得f′(x )=2a +2x3.。
《劝学》学案高一语文编写人:张军会一.学习目标:1.分析课文第四自然段,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3.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1.归纳掌握“劝、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等词义。
2.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3.背诵全文。
三.知识链接:《劝学》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篇著名作品。
这篇作品极少抽象说教,而是运用譬喻和推理的方法,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去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方法。
人们通过浅近明白的道理和具体生动的形象,受到启发和教育。
文章开宗明义,首先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接着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阐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一是以青胜于蓝和冰寒于水这一生活现象作为论据,说明人们必须向前人学习,后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取得不断进步,必然会超过前人。
二是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木受绳则直”和“金就砺则利”相比。
指出客观条件变化,可以引起事物自身特性的改变。
人们如果博学又能用所学到的事理时刻对照省察,就会智慧高明而不犯错误。
三是用冥思苦想不如实地去学习和登高才能望远,顺风而呼闻者彰明,以及借助舆马、舟楫等生活事例作比,从同一个角度反复说明君子利用客观条件学习的重要性。
作者还论述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孜孜不倦,勤奋刻苦。
作者以“积土成山”和“积水成渊”、“积善成德”为衬托,阐明了想做一个学问渊博的人,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
作者进一步用骐骥、驽马、朽木、金石两组四个比喻,论述做学问应当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说明了滴水穿石、铁杵成针的道理。
《劝学》在写作方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作者将珠串璧连的比喻与言简意赅的议论溶为一体,契合无间,达到交相辉映的地步。
文章中还善于运用大量短句、排比和对偶的句式,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文章的主旨,呈现出错综与齐整之美,增强了全文的气势和雄辩的色彩,感染力极强。
粤教版必修2第二章圆周运动
第一节《匀速圆周运动》学案
第2课时:圆周运动规律的应用
*知识巩固:
1.请写出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五个物理量符合或表达式
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速
2.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式
学习过程
一.三种传动装置中各物理量关系
1、同轴转动
观察思考:转盘上A,B两点的角速度有什么关系?A,B到圆心距离分别为r,R,它们的线速度有什么关系?
规律:
相同量:
不同量:
2.皮带传动
思考:A、B两点两点的线速度有什么关系?
相同量:
不同量:
3.齿轮传动
相同量:
不同量:
实例应用:
例1: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主动轮O1上两轮的半径分别为3r和r,从动轮O2的半径为2r,A、B、C分别为轮缘上的三点,设皮带不打滑,求:
(1)A、B、C三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v A∶v B∶v C=
(2)A、B、C三点的角速度之比ωA∶ωB∶ωC=
规律总结:
两个重要依据:
(1)绕同一轴转动的各点角速度ω、转速n和周期T相等,而各点的线速度v=ωr与半径r 成正比;
(2)在皮带不打滑的情况下,皮带和皮带连接的轮子边缘各点线速度的大小相等,不打滑的摩擦传动两轮边缘上各点线速度大小也相等,而角速度ω=v/r,与半径r成反比.
方法指导:*找相等——找不等——找关系
试一试
1.如图所示,A、B是两个靠摩擦传动且接触面没有相对滑动的靠背轮,A是主动轮,B是从动轮,它们的半径R A=2R B,a 和b 两点在轮的边缘,c和d分别是AB两轮半径的中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v a=2v b B.ωb=2ωc C.v c=v a D.ωb=ωc
二.圆周运动的多解性问题
观察:圆周运动有什么特点?
例2..如图所示,质点A从某一时刻开始在竖直平面内沿顺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出发点是与圆心等高的A点,与此同时位于圆心的质点B自由下落.已知圆周半径为R,求质点A的角速度ω 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使A、B相遇.
处理方法:抓住联系:时间相等
练一练: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板做匀速运动,当半径OB转
到某一方向时,在圆板中心正上方h处以平行于OB方向水平抛
出一小球,求小球抛出时的速度及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为多少时,
小球与圆盘只碰撞一次,且落点为B.
三.课堂小结:
四.课后练习:
A组基础过关
1.如图所示机械手表的时针、分针、秒针转动的周期之比为()
A.12∶60∶60
B.60∶12∶1
C.720∶60∶1
D.3 600∶60∶1
2.一个物体以角速度ω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
B.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C.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
D.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小
3.如图所示,两个摩擦传动的靠背轮,左边是主动轮,右边是从动轮,它们的半径不相等,转动时不发生打滑.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轮的角速度相等
B.两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C.两轮的转速相等
D.两轮转动的周期相同
4.(多选)如图2-1-4所示是一个玩具陀螺,a、b和c是陀螺上的三个点.当陀螺绕垂直于地面的轴线以角速度ω稳定旋转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b和c三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a、b和c三点的角速度相等
C.a、b的角速度比c的大
D.c的线速度比a、b的小
5.如图所示的传动装置中,B、C两轮固定在一起绕同一轴转动,A、B两轮用皮带传动,三轮半径关系是r A=r C=2r B;若皮带不打滑,求A、B、C轮边缘的a、b、c三点的角速度之比和线速度之比.
B组能力提升
6.(多选)如图示,为某一皮带传动装置.主动轮的半径为r1,从动轮的半径为r2.已知主动轮做顺时针转动,转速为n,转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 .从动轮做顺时针转动
B .从动轮做逆时针转动
C .从动轮的转速为r 1r 2n
D .从动轮的转速为r 2r 1
n 7.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轮子依靠摩擦传动,相互之间不打
滑,其半径分别为r 1、r 2、r 3.若甲轮的角速度为ω1,则丙轮的角速
度为( )
A.r 1ω1r 3
B.r 3ω1r 1
C.r 3ω1r 2
D.r 1ω1r 2
8.如图是自行车传动结构的示意图,其中Ⅰ是半径为r 1的大齿轮,Ⅱ是半径为r 2的小齿轮,Ⅲ是半径为r 3的后轮,假设脚踏板的转速为n ,则自行车前进的速度为( )
A.2πnr 1r 3r 2
B.πnr 2r 3r 1
C.
2πnr 2r 3r 1 D.πnr 1r 3r 2 9.如图所示,一位同学玩飞镖游戏.圆盘最上端有一P 点,飞镖抛出时与P 等高,且距离P 点为L .当飞镖以初速度v0垂直盘面瞄准P 点抛出的同时,圆盘以经过盘心O 点的水平轴在竖直平面内匀速转动.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若飞镖恰好击中P 点,则( )
A . 飞镖击中P 点所需的时间为
B . 圆盘的半径可能为
C . 圆盘转动角速度的最小值为
D.P点随圆盘转动的线速度可能为
10.如图所示,半径为0.1 m的轻滑轮,通过绕在其上的轻绳与
重物相连,若重物由静止开始以2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下落,则
当它下落的高度为1 m时,其瞬时速度为多大?此时滑轮转动的
角速度是多少?
11.如图所示,直径为d的纸制圆筒以角速度ω绕垂直于纸面的轴O匀速转动(图示为截面).从枪口发射的子弹沿直径穿过圆筒.若子弹在圆筒旋转不到半周时,在圆周上留下a、b两个弹孔.已知aO和bO夹角为θ,求子弹的速度.
*若无旋转不到半周的限制,则子弹的速度又如何?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1【解析】秒针1分钟转一圈即周期为1分钟,分针周期为1小时,即60分钟,时针周期为12小时,即720分钟,所以C正确.
【答案】 C
2【解析】由v=ωr可知,ω一定时,v与r成正比,A正确,B错误;
由T=2π
ω可知,ω一定时,T一定,与r无关,C、D错误.
【答案】 A
3【解析】 两轮转动时不打滑,轮子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B 对.由ω=v r 知两轮的角速度不相等,A 错.由n =v 2πr
知两轮的转速不相等,C 错.由T =2πr v 知两轮的周期不相等,D 错.
【答案】 B
4【解析】 a 、b 、c 三点的角速度相同,而线速度不同,故B 对,A 错,C 错.再由v =ωr 得,D 对.
【答案】 BD
5【解析】 A 、B 两轮通过皮带传动,皮带不打滑,则A 、B 两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即
v a =v b 或v a ∶v b =1∶1①
由v =ωr 得
ωa ∶ωb =r B ∶r A =1∶2②
B 、
C 两轮固定在一起绕同一轴转动,则B 、C 两轮的角速度相同,即 ωb =ωc 或ωb ∶ωc =1∶1③
由v =ωr 得
v b ∶v c =r B ∶r C =1∶2④
由②③得
ωa ∶ωb ∶ωc =1∶2∶2
由①④得
v a ∶v b ∶v c =1∶1∶2.
【答案】 1∶2∶2 1∶1∶2
6【解析】 主动轮顺时针转动时,皮带带动从动轮逆时针转动,A 项错误,B 项正确;由于两轮边缘线速度大小相等,根据v =2πrn ,可得两轮转速与半径成反比,所以C 项正确,D 项错误.【答案】 BC
7【解析】 本题属于摩擦传动,摩擦传动的特点是各个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即v 1=v 2=v 3,即有ω1r 1=ω2r 2=ω3r 3,显然选项A 正确.
【答案】 A
8【解析】 大齿轮Ⅰ的线速度v 1=w 1r 1=2πnr 1,小齿轮Ⅱ的线速度v 2=ω2r 2
=v1,可得ω2=2πnr1
r2,自行车前进的速度v3=ω2r3=
2πnr1r3
r2,A正确.【答案】
A
9【解析】A、飞镖水平抛出做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t=,故A正确.
B、飞镖击中P点时,P恰好在最下方,则2r=,解得圆盘的半径r=,故B错误.
C、飞镖击中P点,则P点转过的角度满足θ=ωt=π+2kπ(k=0,1,2…)故ω==,则圆盘转动角速度的最小值为.故C错误.
D、P点随圆盘转动的线速度为 v=ωr=•=
当k=2时,v=.故D正确.
故选:AD.
10【解析】由运动学公式v2-v20=2al,得重物由静止开始下落1 m时的瞬时速度
v=2al=2×2×1 m/s=2 m/s;
与重物相连的轻绳此时的速度也为2 m/s,轻绳绕在轻滑轮的边缘上使滑轮转动,
由v=ωr,得此时滑轮转动的角速度
ω=v
r=
2
0.1rad/s=20 rad/s.
11【解析】设子弹速度为v,则子弹穿过圆筒的时间t=d v.
此时间内圆筒转过的角度α=π-θ.
据α=ωt,得π-θ=ωd
v.
则子弹的速度v=ωd
π-θ.
*本题中若无旋转不到半周的限制,则在时间t内转过的角度α=2nπ+(π-θ)=π(2n+1)-θ.
则子弹的速度v=ωd
(2n+1)π-θ
(n=0,1,2,…).
【答案】
ωd
π-θ
ωd
(2n+1)π-θ
(n=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