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工序与条件
- 格式:pdf
- 大小:847.74 KB
- 文档页数:23
印刷厂工艺流程简介
《印刷厂工艺流程简介》
印刷是一种重要的印刷行业工艺,其工艺流程非常复杂。
要达到高品质的印刷品,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和严格的控制。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印刷厂的工艺流程:
1. 设计与排版:首先,客户提供设计稿,印刷厂的设计师会对设计稿进行审美和技术调整,然后进行排版工作。
排版是将文字和图片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布局,以适应印刷的需求。
2. 制版:在排版完成后,需要制作印刷版,即将设计的文字和图片转移到印刷版上。
常见的印刷版有平版、凹版、凸版和网版等。
制版是印刷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印刷品的质量。
3. 调色:在制版之后,需要进行调色工作。
印刷过程中需要使用颜料或油墨来进行印刷,这就需要进行准确的调色工作,以保证印刷品的色彩准确。
4. 印刷:接下来就是印刷了。
印刷过程中需要依次进行上墨、印刷、烘干等工序,以完成印刷品的制作。
5. 加工:最后一道工序是对印刷品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裁切、覆膜、烫金、UV等,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的工艺流程,印刷厂可以完成从设计到成品的全过程,制作出高品质的印刷品。
印刷工艺涵盖的领域广泛,
包括平面印刷、包装印刷、数字印刷等,印刷厂需要不断改进工艺流程,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日立印刷机编程的步骤印刷条件设定可对应大尺寸PCB的印刷生产●新型运动机构和MARS定位系统,实现高精度定位●高刚性结构设计,确保长期稳定的印刷性能●可三段轨道待板,实现快速化生产需求●友好的操作界面帮助提高生产效能一、高刚性・高精度・高速机械构造高刚性框架高精度,高刚性一体化本体框架结构,确保了长期稳定的印刷性能。
同步刮刀头日立特殊气缸使刮刀可顺利随基板的凹凸,实现最佳化稳定印刷。
另外,刮刀不会向网板施加额外负荷,可实现良好离网。
分段离网控制根据生产需求分三段,每段可自由设定参数,满足不同印刷需求。
输入范围:0.35~1.80mm,下降移动量0~3mm/sec。
二、高填充・高稳定性根据日立内测试结果以及用户实际生产使用后反馈,证明复合刮刀和FX刮刀的印刷可以对应各种印刷条件并实现良好的印刷效果。
1. FX刮刀构造●优点:FX刮刀架构比较简单,分解保养时间明显缩短,对应不同的生产需求,只需更换刀片无需更换刀架。
2. 复合刮刀构造●优点:对基板高度的追随性,基板焊膏填充性能高,减少对网板的负荷,与普通钢刮刀相比,填充的不一致性得到了大幅度降低。
三、新型清洁单元MS-520/720迎合日益进化的SMT生产需求,拥有高速,高机能的清洁性能,支持客户的各种生产条件。
【清洁单元特长】湿、干、吸的组合及高效清洁吸嘴,可实现稳定生产调整卷纸卷动量,使卷纸消耗量达到最合理化卷纸更换简单(使用预备卷纸纸筒,可在本机外更换)四、高精度识别定位系统MARS【Mark形状最佳化系统】更简单!日立独有的人性化功能,实现了高精度的定位效果。
●初期条件设定时,自动获取最佳Mark形状和大小尺寸。
减轻作业者负担,实现高精度定位。
Mark自动搜索功能自动识别Mark 的位置●即使网板的Mark在摄像头识别范围之外,摄像头能自动移动捕捉Mark。
因此无需考虑绷网精度及网板的设置误差。
摄像头LED自动设定●对不同颜色的基板及每个焊盘的照明由手动调整变更为自动调整,从而能够得到最合适的亮度。
印刷施工工序印刷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在进行印刷生产时,严格的施工工序是保障印刷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下面将介绍印刷施工的具体工序:1. 设计与排版在进行印刷之前,首先需要进行设计与排版工作。
设计师根据客户的要求和印刷品的特点,进行版面的规划和设计。
排版工作则是将文字、图片等元素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整理排列,形成最终的印刷文件。
2. 制版制版是印刷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制版过程中,需要将设计好的印刷文件转化成印刷版,通常包括平版、凹版、凸版和丝网印刷等不同类型。
制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印刷品的最终效果。
3. 印刷印刷是整个印刷过程的核心环节。
在印刷过程中,需要通过印刷机将墨水传输到印刷版上,再将图文内容转移到印刷物上。
在印刷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印刷速度、压力、墨水浓度等参数,以确保印刷品质量。
4. 烫金与过光烫金和过光是对印刷品进行后续加工的重要环节。
烫金是指在印刷品上添加金属箔或其他特殊涂料,通过烫压机将其与印刷品表面结合,增加印刷品的质感和视觉效果。
而过光则是在印刷品表面喷涂一层透明光油,增加印刷品的光泽度和防水性。
5. 装订与成品加工最后一步是对印刷品进行装订和成品加工。
装订是将印刷品的分页进行翻折、粘合或订线,形成最终成品。
成品加工则包括对印刷品进行裁切、烫印LOGO、包装等工序,最终完成整个印刷生产流程。
通过以上工序的详细介绍,可以看出印刷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只有严格按照规定的工序展开,才能确保印刷品的质量和效率。
在今后的印刷生产中,我们应该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工序,提高印刷生产的水平和竞争力。
丝网印刷制版的几个必要条件要求2009/3/23/09:24 来源:丝网印刷丝网印刷制版是丝网印刷的基础,若制版质量不好就很难印刷出质量好的产品,印刷中出现的故障往往与制版工艺技术和制版中选用的材料不当有关,因此要想做出质量好的网版,必须根据制版工艺的要求,正确掌握制版技术,严格选用制版材料进行制版。
第一节:丝网印刷对丝网的要求丝网印刷制版、印刷工艺,对丝网的性能有如下几项基本要求:1.抗张力大。
抗张力强度是指丝网受拉力时,抵抗破坏(断裂)的能力。
另外,丝网吸湿后的强度变化应小。
2.断裂伸长率小。
伸长率是指丝网在一定张力下断裂时的伸长量与原长之比,以百分比表示。
伸长率大,平面稳定性差,但丝网还要求一定张力(3%左右)下具有足够的弹性。
3.回弹性好。
回弹性是指丝网拉伸一定长度(如伸长3%后),释去外力时,其长度回复能力,称伸长回复度,其值越大越好,回弹后,印后边缘清晰。
4.耐温湿度变化的稳定性好。
5.油墨的通过性能好。
6.对化学药品的耐抗性好。
7.具体目数见工程单。
第二节:网框和绷网一.网框材料的选择一般选用LY12、LF2等硬质合金铝方管型材,尺寸选用宽20mm,厚20mm,四角用氩弧焊接或铆接加工而成。
金属框架精度高,尺寸稳定。
二.丝网材料的选择目前用得最多的是尼龙丝网和涤纶丝网。
尼龙丝网耐热性较差,受热后易产生热塑性变形,使张力不均匀,影响网印质量。
粘结绷网或丝网模版制作不宜高温烘烤。
涤纶丝网耐热性较好,尺寸稳定,图形不因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产生较大的变动。
为了保证网印图形精度最好选用单丝涤纶丝网。
同时应选用丝网目数较高,丝径较细,网眼较小的丝网,丝网的颜色以黄色或棕黄色为好,以防产生晕影。
三.绷网最好采用气动绷网机,绷网的质量要求如下:1.绷网张力合适、均匀(1)使用气动绷网在达到张力要求的时候一定要静置3-6小时再上绷网胶;(2)绷好的网最少要放置24小时以上,特别是做大货或机印的网,以保证各点应力均等,防止变形。
丝网印刷和烧结工序介绍对于晶体硅太阳电池来说,丝网印刷和烧结是最后两个工序。
为输出电池光电转换所获得的电能,必须在电池上制作正、负两个电极。
所谓电极,就是与电池p-n结形成紧密欧姆接触的导电材料。
一般用丝网印刷的方法制作电极,然后再经过烧结工艺,干燥硅片上的浆料,燃尽浆料的有机组分,使浆料和硅片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
电极与硅基体粘接的牢固程度,是太阳能电池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
这两个工序对于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以及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网版浆料的选择在整个太阳能电池的生产中都有着重要的低位。
下面我们针对丝网印刷和烧结工序进行一下基本的介绍:一、丝网印刷基本介绍1.丝网印刷的原理丝网印刷是把带有图像或图案的模版被附着在丝网上进行印刷的。
通常丝网由尼龙、聚酯、丝绸或金属网制作而成。
当承印物直接放在带有模版的丝网下面时,丝网印刷油墨或涂料在刮刀的挤压下穿过丝网中间的网孔,印刷到承印物上。
丝网上的模版把一部分丝网小孔封住使得颜料不能穿过丝网,而只有图像部分能穿过,因此在承印物上只有图像部位有印迹。
换言之,丝网印刷实际上是利用油墨渗透过印版进行印刷的。
对太阳能电池而言,丝网印刷是通过刮刀的运动将浆料印刷到硅片上的一种印刷方式,是太阳能电池制造过程中最常用的制作正负电极的方式。
相比较其他的方式(如溅射等)具有以下优点:①设备简单,易于实现②成本较低2.丝网印刷的设备及作用丝网印刷中,每道都使用不同的网版,网版的设计对银浆的耗量以及效率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针对网版的各项参数做一下重点介绍。
二、丝网印刷网版参数介绍一般情况下,太阳能电池使用网版的外形如下图所示,是由不锈钢丝网编织而成。
丝网印刷网版主要参数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网版目数:网版目数的是每平方厘米(cm2)丝网所具有的网孔数目。
用来表征网版网孔的大小,目数越大,网孔越小,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下墨量越小。
同时目数大小对应网版的疏密程度,影响网版的使用寿命。
印刷中的标准观察条件最新ISO 3664 介绍色彩和密度测量是印刷中对复制质量进行控制的常用方法。
但是对于一幅图像来说这些相关的测试方法并不能代替人眼对对色彩质量复制效果的最终评价。
印刷复制中,我们主要是将复制图像与各种图形原告进行比较,判断色彩复制的还原程度。
例如,对一幅复制的彩色图像进行色彩质量方面的评价,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将这些图像与一份原件图像与原告的忠实程度的结论。
无疑,在印刷过程中对印品复制进行控制的最佳观察条件应该与印品最终的观察环境相符。
如果十分清楚最终的观察环境,经刷工作人员就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印刷品的品质监控了。
但是这种情况一般不太可能,尤其重要的是,最终的观察条件不允许我们在原稿、照片或合同样张、最终印刷品件进行直接的对比。
因为在光源和相关观察条件下,每一种材料的显色方式直接影响最终的图像效果。
他们的表现常常不同。
为了避免对色彩复制效果的误解,在产品复制过程中使用稳定的观察条件是十分必要的。
观察环境的周围物体或存在的物体表面,其颜色和亮度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观察者对观察对象的节点色彩感觉。
优势,人们使用标准观察箱进行观察。
但是一般的观察台健在房子的某一部分。
所以,对观察环境的控制十分重要。
为确保在所有的复制环节中使用统一的观察条件,推荐统一的观察标准势在必行。
对于彩色印刷品和照片的观察条件,推荐的标准是ISO3664。
最新的版本将在1999年推出。
在新标准推出之前已经有了两个标准,1975年的《ISO3664 观察色彩透视片和复制品的照明条件》和ANSI的《PH2.30-1989 印刷品、照片、色彩印刷品、投射激光成象复制品的观察条件》。
他们在有关观察标准的推荐上十分类似,但并不完全相同。
新的ISO3664标准的改版是在1994年末开始的,ANSI协会表示讲解艘锌版标准为ANSI标准。
在印刷复制环节中,要保证稳定一致的观察条件,有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照明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2、照明光源的发光强度和均匀度3、观察环境条件(包括观察环境和照明环境两部分内容)4、照明环境的稳定性ISO3664新版本包括了所有要求的推荐标准。
1发明印刷术的技术条件——印章和拓石2发明印刷术的前提——汉文字的创造和演变3发明印刷术的物质基础——笔、纸、墨的发明印刷定义:印版上图文信息部分所粘附的色料转移到承印物表面的工艺技术6传统印刷五要素:原稿印版承印物油墨印刷机械.原稿:制版所依据的实物或载体上的图文信息.原稿分类:1按原稿内容表达形式分:文字原稿,图象原稿.2按原稿所用载体是否透明分:反射原稿透射原稿3按原稿的颜色分:彩色原稿黑白原稿反射原稿 :以不透明材料为图文信息载体的原稿透射原稿:以透明材料为图文信息载体的原稿印版:用于把油墨传递到承印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印版种类:凸版平版凹版孔版印刷油墨:印刷过程中被转移到承印物上的成像物质承印物:接受印刷油墨或吸附色料并呈现图文的各种物质。
印刷机械:生产印刷品的机器和设备的总称印刷的分类:1按印版形式分为: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孔版印刷无版印刷2按照印刷品的色彩分;单色印刷,多色印刷.3按印刷品的用途分:书刊印刷,报纸印刷,广告印刷,钞券印刷,地图印刷,包装装潢印,刷特种印刷.4按印刷的转印方式分:直接印刷, 间接印刷5按承印物材料分:纸张印刷,塑料印刷,马口铁印刷.印刷基本工艺流程:原稿分析-原稿输入-图文信息处理-排版-拼大版-制版-打样-印刷-印后加工7形成颜色的四大要素:光、与光相互作用的物体、人眼及大脑。
8色光三原色:红光、绿光、蓝光9色料三原色:是青(C)、品红(M)、黄(Y)10色光加色法: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光相混合同时反映于人眼,视觉会产生另一种色光的效果,这种色光混合产生综合色觉的现象称为色光加色法或称为色光的加色混合。
色料减色法: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料混合后会产生另一种颜色的色料的现象,称之为色料减色法。
11补色的定义:凡是两种色光相加呈现白光时,这两种色光称为互补色,如红与青、绿与品红、蓝与黄。
12色彩的三属性:色相:是颜色的基本特征,是用以判断物体颜色是红、黄、绿、蓝、紫,还是某些邻近色之间的中间色色彩感觉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