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住区的福利性更新政策研究——英国城市更新政策的空间维度解读
- 格式:pdf
- 大小:982.35 KB
- 文档页数:3
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演变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中老旧、落后、不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进行改造和更新的一种行为。
城市更新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功能,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和政策演变在国内外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经验。
国内城市更新发展历程中国的城市更新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城市更新主要是针对城市老旧住宅区的改造和更新。
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城市房屋拆迁与补偿暂行条例》,明确了城市更新的法律地位和政策框架。
2002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城市更新条例》,进一步规范了城市更新的程序和要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更新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200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更新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更新理念。
2010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城市更新实施方案》,明确了城市更新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城市更新的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
近年来,中国城市更新的发展趋势是以“绿色、智能、可持续”为主题,注重城市更新的环保和节能,推广智能化城市更新技术,实现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
国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国外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比中国更为悠久。
早在19世纪末,欧洲就开始了城市更新的实践。
20世纪初,美国也开始了城市更新的尝试。
20世纪50年代,英国政府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计划,以改善城市住房条件和城市环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国外城市更新的发展也越来越快速。
20世纪80年代,欧洲和美国开始了城市更新的“第二波浪潮”,注重城市更新的社会和文化价值,强调城市更新的可持续性和社区参与。
21世纪以来,国外城市更新的发展趋势是以“智能、绿色、可持续”为主题,注重城市更新的科技和环保,推广智能化城市更新技术,实现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更新政策演变城市更新的政策演变在国内外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经验。
在国内,城市更新的政策演变主要是从“拆迁补偿”到“城市更新”,从“政府主导”到“市场化运作”,从“单纯经济利益”到“多元化利益平衡”。
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变动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变动1. 引言城市更新是指城市中旧的建筑、基础设施或街区的重建和改造,旨在实现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形象和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城市更新一直是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议题,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计划。
本文将对国内外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并分析相关政策的变动。
2. 国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2.1 美国美国是城市更新发展的先行者之一。
20世纪初,美国城市面临着老旧街区的问题,政府开始推动城市更新计划。
在1930年代的新政时期,罗斯福总统推出了多项城市更新计划,通过公共投资和政府协助,加快了城市更新的进程。
随后,美国相继实施了《城市发展法案》和《城市更新法案》,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法律保障和经济支持。
然而,过度的拆迁和自上而下的规划方法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加大了低收入居民的居住困难。
2.2 欧洲欧洲国家在城市更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英国的泰晤士河畔尤金大道城市更新计划以及法国的巴黎城市更新计划都被公认为成功案例。
泰晤士河畔尤金大道的城市更新计划将过去的工业区改造为全新的商业和居住区,极大地提升了该地区的形象和经济发展。
而巴黎城市更新计划则注重保护历史遗产,通过修复老旧建筑和改善公共空间,改善了居住环境和城市景观。
3. 国内城市更新发展历程3.1 早期探索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城市更新主要以老旧工业区和历史街区的改造为主。
北京的东四西八曾是城市更新的先驱,通过保留历史文化元素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将这一地区打造成为一个知名商业区。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城市更新进入了新的阶段。
3.2 规划与政策变革2004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城市更新和保护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城市更新的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根据这一纲要,城市更新的理念转变为“做有序、有保障、有保障的城市更新”,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居住环境,并加强合法产权的保护。
英国合作伙伴机制下的城市更新1.英国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更新发展历程英国的城市更新始于二战后,为解决大量殖民带来的城市压力,伦敦政府于1968年制定了“大伦敦发展规划”,该规划把人口疏散在伦敦周围建立的32个卫星城中。
卫星城在减少人口压力的同时也使伦敦内城日渐衰落,产生了经济衰退、失业率升高、居住环境变差等一系列城市问题。
于是1969年,为了促进内城社区发展、解决内城问题颁布了《地方政府补助(社会需要)法》,标志第一阶段城市更新开始,此阶段主要依靠政策和财政支持推动。
英国1978颁布的《内城地区法》中提出了第一代“内城伙伴关系计划,计划内容为建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私人资本和志愿组织共同合作的伙伴合作机制,此时市场资本和社会主体在城市更新中多处于被动参与状态。
但第一阶段下城市更新的实施情况并不乐观,政府的财政负担逐渐加重。
于是在1980年代,英国城市更新转向私有主义,城市更新进入第二阶段,市场部门成为城市更新的主导力量,政府部门负责为市场活动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政府通过转变部分公有土地用途,吸引私人投资重建。
在这一时期,英国很多城市更新都以地产项目开发的形式进行,商业、办公、住宅建筑等供大于求,房屋价格大幅下跌。
1988年,英国中央政府发布《苏格兰城市新生活》白皮书,提出靠市场投资进行的城市更新并不能振兴城市中心区,与此同时市民社会思潮兴起,人们更加重视社会力量的参与,认为只有政府、市场部门、社会部门(非政府组织)以及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公私合作才能更好地保障公众利益。
于是1990年代开始,城市更新开始走向多元合作伙伴关系主导的更新阶段。
合作伙伴关系是建立在法律规定之上的一种正式的合作体系,由政府部门成员、非政府组织成员与市场代表共同组成。
合作伙伴关系中的成员存在相互合作的工作关系,机构间的计划被相互采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介入政策与进度的制定,分担责任、资源、风险和利益。
合作伙伴政策与机制不断完善与发展,下表为英国合作伙伴政策与机制的发展历程。
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的英国经验及对中国的启发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高度重视城市设计工作,能够起到良好的实施效果。
本文主要从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的英国经验分析入手,重点介绍了郊区多样化发展,内城美化,以及推动产业转型方面的经验内容,并结合英国城市更新的情况,阐明了当前中国城市更新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挑战,还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科学可行的更新策略,为更好推进中国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提供一定借鉴。
标签:城市设计;城市更新;英国经验;启发城市设计在现代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促进城市建设与长远发展,展现城市现代化风貌具有积极意义。
英国城市更新过程带来较多经验和启发,能够有效支持我国城市设计工作。
从英国城市设计和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出发,借鉴其中的经验和方法,可以为提升我国城市设计水平提供良好参考。
1、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的英国经验1.1郊区多样化发展英国历来崇尚乡村生活,在郊区化设计与建设方面存在着根深蒂固的传统。
英国郊区化设计和发展过程中,遵循多样化的设计理念,为充分展现城市的人文特征和自然风貌提供良好前提条件。
为推进郊区多样化发展,需要注重做好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工作,增强空间的连通性和可达性,尤其是要按照科学合理的方式规划好城市郊区空间,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功能分区僵化的问题,避免社区之间出现隔绝问题[1]。
1.2内城美化内城是城市设计与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城市设计活动时,需要高度重视内城的美化工作。
英国城市设计与更新发展过程中,同样重视美化内城,优化城市内部交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并开展城市绿化建设工作,提升植被覆盖率。
1.3推动产业转型城市设计工作进行中,积极推动产业优化转型工作的稳步开展,可以有效创建出适合新兴发展产业适合的载体,拓展和丰富创意产业,如景观设计、建筑设计、规划以及印刷、模型制作等方面产业,增加就业,更好吸纳社会资本,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
2、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的挑战和启发2.1中国城市更新的挑战中国城市设计工作进行中面临着一定挑战,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后工业化转型发展的较大压力。
2011 Vol.26, No.1国际城市规划59Renewal, Regeneration and Renaissance: Urban Policies of Britain Since the 1960s曲凌雁更新、再生与复兴作者:曲凌雁,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副教授。
lingyanqu@——英国1960年代以来城市政策方向变迁引言英国传统的城乡规划偏重于物质空间结构规划,从1909年《城乡规划法》颁布到1947年之前《城乡规划法》修订,城市发展所实施的规划系统是“规划方案”(Planning Schemes )。
1947年《城乡规划法》作了一次重大的修正,之后“发展规划”(Development Plan )取代“规划方案”,并制定了“规划许可”(Planning Permission )制度。
这一规划制度是1968年之前英国规划体系的基础,并且它也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城市从清除工业革命前期贫民窟到城市功能分区划分和以卫星新城建设为代表的城市结构大调整等不同阶段的城市发展飞跃。
但1960年代后期源于国内和国际的社会经济变化却使其城市发展严重受困于社会经济问题,传统城市规划对此的反应是迷茫的,规划专业也受到来自各方的诸多批判。
为此英国政府开始从非空间规划方面寻求城市问题解决方案,使得英国城市规划发展开始了相应的转变。
社会经济新思维使1960年代成为英国城市规划的分水岭。
以1968年城市计划为开端,迄今英国政府推出了诸多的城市发展政策,诸如1968年的城市计划(Urban Program ),包括“社区发展项目”(Community Development Projects)、“综合社区计划”(Comprehensive Community Programmes )等;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的城市再生(Urban Regeneration )政策,包括企业区、城市开发公司等重要市场化措施;1990年代,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城市再生政策开始了新一轮面向全球竞争的探索;而1997年新工党上台执政后,英国城市发展政策方向重心又发生重大转变,此时“公民社会”理念下的社区发展成为政策制定的核心。
《城市更新》书中主要的观点和内容下载温馨提示:《城市更新》书中主要的观点和内容该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城市更新》书中主要的观点和内容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城市更新》是一本关于城市规划和发展的书籍,它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内容,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1. 城市更新的必要性:书中指出了城市更新的必要性,主张对老旧城区进行改造和更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老旧的城区可能存在基础设施老化、环境污染、社会问题等多方面的挑战,需要通过更新来解决这些问题。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58英国社区再生对我国老旧小区更新的启示——以爱丁堡克雷格米勒社区再生为例刘 勇,徐 云(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 710000)摘要:近年来,国家政策强调基层组织和居民在参与老旧小区改造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地方政府各部门间要加强统筹协调,但是具体实践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借鉴具有大量实践经验的英国,回顾了其城市复兴的历程,并以爱丁堡克雷格米勒社区再生为例,总结了其对我国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的启示。
关键词:老旧小区;城市复兴;社区治理;社区再生[中图分类号] TU941 [文献标识码] AThe Enlightenment of UK Community Regeneration to the Renewal of the OldCommunity in China—— A Case of the Regeneration of Craigmillar Community in EdinburghLiu Yong,Xu Yun(School of Architecture,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00, China)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national policy emphasizes the positive role of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and residents in participating in the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old community renovation. Meanwhile, although the local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trengthen the overall coordination,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practic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ourse of urban regeneration in the UK and takes the regeneration of Craigmillar community in Edinburgh as an example to enlighten the renewal and transformation of old communities in China. Key words: old community; urban regeneration; community governance; community regeneration1我国老旧小区更新改造背景老旧小区是指已建成20年以上,由于年代久远、缺乏养护及设计标准低,面临各类服务设施缺乏,如娱乐、停车、养老、健身,以及市政配套设施破旧等问题的居住小区。
以设计为主导的城市更新方法及其局限性 -- 英国卡迪夫湾城市更新策略为例摘要: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西方国家的经济模式发生了转变,主要的工业经济转变为服务经济。
这种转变促进了城市更新的进程。
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下,城市设计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途径。
起初,由于受到新社团主义(neo-corporatist)、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 ideologies)以及非常匮乏的规划思想的影响,新的工党政府专注开发房地产和关键文化机构来使城市在吸引投资方面更具竞争力。
这个时期,大规模的工业用地被拆迁,大体量的建筑被建造。
建筑功能的设计越来越注重大型旗舰项目、大型商业区、标志性建筑和供给富人消费使用的景点。
直到1999年以来,城市更新有了新的转变。
1999年,英国政府创建了名为“迈向城市复兴”的专责小组(下简称专责小组),该小组主倡议的以设计主导的城市再生策略得到英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让城市建筑的“质量高于数量”是专责小组的主要期望,为了能够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生活空间,并且把他们的城市打造为像巴塞罗那那样欧洲最好的城市,英国城市更新过程中都很欢迎这项提案和政策创新(Punter, 2007, pp,376)。
因此,以设计主导的城市再生也成为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工具。
然而,面对这样一个创新的城市设计方法,也难免有一些强烈的批评,例如:Amin(2000)认为过度强调设计为主导往往只关注了城市面貌的改善而忽视了空间内使用者的身份,这从另一个方面增强了英国城市‘绅士化’现象的发展,加重了城市中的两级分化,使得富人与穷人发生了分裂。
Turok(1999)指出,更新后的城市空间过度强调经济的发展(例如房地产和大型标志性建筑的建造)而忽视如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Whitehead(2003)和Raco(2005)更是指出,这样的更新方式是盲目的鼓励紧凑型城市的发展和加快了城市化。
本文阐述了以设计为主导的城市再生理念,并与其他再生方式进行了比较。
59【摘要】为了应对传统工业城市衰退,文化引导型城市更新思想随着西方新自由主义潮流开始兴起,并成为一项在英国颇有影响的城市规划更新策略。
对格拉斯哥来说,如何充分发掘它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城市的形象,成为一项现实的迫切的任务。
但是,这种早期的基于经济导向的策略还是存在着相当的局限,对文化本身的发展相当有限,也没有给当地居民带来实质性利益,特别是对城市贫困人口来说。
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让经济成果在社会中再合理地分配,以体现社会公平原则,达到社会总体和谐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全球化;欧洲文化之都;城市经营;城市形象提升;文化引导型更新;后工业社会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CULTURE-LED URBAN REGENERATION POLICY IN UK DONG Qi; DAI XiaolingABSTRACT: For coping with the challenge of tradi-tional industrial cities, culture-led urban regeneration has been rising along with the neo-liberalism, becom-ing an influential planning policy. In terms of Glasgow,how to make best use of its historic and cultural resources, how to attract more investment, and how to transfer the city image, is a realistic mission.However, the early economy-based strategy is restricted, with limited impact on culture itself, and with little real benefits to local people, in particular to the poor. Therefore, the key issue is how to redis-tribute the benefit across societ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principle of social equity and the goal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KEYWORDS: globalization; the capital of European culture; city marketing; promotion of city image; cul-ture-led regeneration; post-industrial society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随着全球化加速及其所导致的全球经济重构,很多英国传统重要的产业城市在激烈的国际经济技术竞争中迅速衰退,由此而导致的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大量增加的城市贫困人口、以及缺乏资金而日渐衰败的城市物质环境等等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给城市政府带来极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