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练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10.01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六年级新教材《伯牙鼓琴》练习题一、看拼音写词语。
yú lè bó yī biǎo yú gōng qín lǘ yú pǔ tōng) ( ) ( ) (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义,在下面画上“√”1、哉,读zāi,可以组词:美哉、壮哉、幸哉。
2、兮,读xī,是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
3、弄,读lòng,是“弄琴”的“弄”,弹琴。
4、若,是“好像”的意思,不是“你”。
三、填空。
这篇课文是古文,是有关音乐方面的,表现了朋友间心意相通。
课文中的字义和现在的意思有点不同,下面就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鼓”指弹奏。
“琴”指古琴。
“善哉”是好啊的意思。
“若”是你的意思。
“必”是如果的意思。
“志”是心志的意思。
“念”是想法的意思。
“破琴”是砸毁古琴的意思。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是认为世界上再没有值得自己为他弹琴的人的意思。
四、回答问题。
1、伯牙和钟子期为什么而成为了知音?答:因为两人都爱好音乐,所以成为了知音。
2、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心意相通?答:课文中表现了伯牙和钟子期之间心意相通的词语有:善哉、必、志、念。
3、什么是知音?你如何理解伯牙绝弦?答:知音是指非常了解自己的人。
伯牙绝弦是为了表达他对钟子期的思念和感激,也是为了纪念他们之间的友谊。
伯牙鼓琴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注释通过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
感悟诗句描绘的情景,生活体验,激发情感,并能熟练诵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想和品读来感悟诗情。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对诗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对诗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古琴曲《高山流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请学生听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练习题伯牙鼓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统故事,讲述了两位志同道合的音乐家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感人故事。
这个故事不仅为我们展示了音乐的魅力,也传达了友谊和情感的重要性。
下面是一些关于伯牙鼓琴的练习题,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
题一:伯牙鼓琴的背景
根据故事,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1. 伯牙和钟子期是哪个时期的人物?
2. 他们是什么关系?
3. 伯牙和钟子期的共同爱好是什么?
4. 他们对音乐的追求有什么不同之处?
题二:伯牙和钟子期的相遇
根据故事,回答以下问题:
1. 伯牙和钟子期是如何相遇的?
2. 他们相遇时的情境是怎样的?
3. 当他们开始合作演奏时,他们的琴声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
题三: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回答以下问题:
1. 伯牙和钟子期通过音乐建立了什么样的友谊?
2. 他们是如何互相影响和激励的?
3. 他们对彼此的音乐才华有何评价?
题四:伯牙鼓琴的意义
回答以下问题:
1. 伯牙鼓琴的故事中传递了什么样的价值观和哲学思考?
2. 这个故事对于我们现代人有何启示?
题五:伯牙鼓琴的艺术表现形式
回答以下问题:
1. 伯牙鼓琴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哪些方面?
2. 音乐是如何在这个故事中传递情感和故事情节的?
题六:你对伯牙鼓琴故事的理解
1. 你如何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音乐追求和友谊?
2. 你认为音乐能够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以上是关于伯牙鼓琴的一些练习题,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故事并思考相关的问题。
希望你通过这些练习题,对伯牙鼓琴的故事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感悟。
继续努力,享受音乐的美妙吧!。
小学六年级西师大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伯牙鼓琴》,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_______)⑶汤汤乎若流水(_________)⑵巍巍乎若太山(________)⑷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_________)[2]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
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___。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朋友之间的故事或者名言吗?可以简要地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熟读精思(节选)》,完成习题。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①看字,子②细分明读之。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甲)到,(乙)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④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注:①详缓:仔细从容。
②子:通“仔”,仔细。
下同。
③牵强暗记:勉强硬记。
④漫浪:随随便便。
伯牙鼓琴相关练习题伯牙鼓琴相关练习题伯牙鼓琴,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琴技,以其独特的演奏方式和感人的音乐表达而闻名于世。
伯牙鼓琴的练习题目多种多样,涵盖了各种技巧和音乐元素,对于琴技的提高和音乐表达的丰富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与伯牙鼓琴相关的练习题,帮助琴友们更好地掌握这项技艺。
练习题一:琴音的控制伯牙鼓琴以其独特的音色和音乐表达而备受推崇,而琴音的控制是实现这种独特音色的关键。
练习时,可以选择一段简单的旋律,如《阳春白雪》,通过练习控制琴弦的力度和速度,使琴音在演奏中产生起伏和变化。
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琴友们更好地理解琴音的表达方式,增强音乐的感染力。
练习题二:指法的灵活性伯牙鼓琴的演奏需要灵活的指法,以便在琴弦上产生丰富的音乐效果。
为了提高指法的灵活性,可以选择一些琴技练习曲,如《伯牙练琴曲》,通过反复练习琴弦上的各种指法,增强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同时,还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指法组合,创造出更多样化的音乐效果。
练习题三:节奏的掌握伯牙鼓琴的演奏节奏感强烈,需要琴友们具备良好的节奏感和掌握能力。
为了提高节奏的掌握能力,可以选择一些节奏练习曲,如《伯牙鼓琴节奏练习曲》,通过反复练习不同的节奏模式和速度,帮助琴友们更好地掌握节奏的变化和表达方式。
练习题四:音乐表达的情感伯牙鼓琴的演奏注重音乐表达的情感,需要琴友们能够准确地传递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为了提高音乐表达的能力,可以选择一些情感练习曲,如《伯牙鼓琴情感练习曲》,通过演奏不同的音乐片段,尝试表达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同时,还可以通过观察和学习其他优秀的演奏家,了解他们是如何通过音乐表达情感的。
通过以上几个与伯牙鼓琴相关的练习题,琴友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伯牙鼓琴的技巧和音乐表达方式。
同时,还需要坚持不懈地练习和不断地探索,才能真正理解和体会到伯牙鼓琴的魅力所在。
祝愿所有热爱伯牙鼓琴的琴友们在这项艺术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实用标准文案一、( 16 分)【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乙】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注释】子猷 , 是王羲之的第三个儿子即王徽之 ,. 子敬 , 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即王献之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何以都不闻.消息一老河兵闻.之B、钟子期必得之果得于数里外..C、人琴俱亡.河曲智叟亡.以应D、月余亦卒卒逢暴雨..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 4 分)(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2)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3、用“/”给划线句子断句。
(断两处)( 2 分)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4、古人常常用琴来抒发情感,寄托理想。
【甲】【乙】两文分别借琴抒发了什么感情?(4 分)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 分)(1)伯牙乃舍琴而叹曰舍琴..(2)伯牙善鼓琴鼓琴..(3)吾于何逃声哉?逃声..二、【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乙】荀勖善解音声,时论谓之暗解①。
2024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②“__________!”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在文中括号里写上带点字的解释。
[2]把文中句子补充完整,再解释句子含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这个故事,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孟母三迁昔孟子少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
”复徒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列女传》)注: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这里指祭祀仪式。
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其舍近墓(__________)(2)遂迁居市旁(__________)[2]孟母三次带子离开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句子: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外阅读。
_________昔者,有馈鱼于郑相①者,郑相不受。
或②谓郑相曰:“子③嗜鱼,何故不受?”对④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
受鱼失禄⑤,无以食鱼。
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注释:①郑相:郑国的宰相。
②或:有人。
③子:您,对人的尊称。
④对:回答。
⑤禄:做官的俸禄。
(2017预测)阅读《〈列子〉一则》一文,完成1~4题。
(15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1)志.在高山(意念,心意) (2)乃援.琴而鼓之(拿,拿过来)(3)更造.崩山之音(创作) (4)伯牙乃舍.琴而叹曰(放下)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心中所想的,钟子期一定能够领会得到。
(2)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每奏一支乐曲,钟子期总能悟透其中的旨趣。
3. 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C )A.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可看出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意相通的人。
B.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可以看出钟子期具有极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C. “吾于何逃声哉?”说明了钟子期对伯牙看破他的想法,内心很痛苦,但又无处可逃的无奈。
D.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是因“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之情而流传下来的。
【解析】C项“吾于何逃声哉?”是伯牙对于钟子期总是能想自己所想的一种感慨,一种赞叹,并非说他想逃避。
故选C项。
4.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他不但欣赏对方,而且从不吝惜表达自己的强烈赞美之情,请结合具体语句,从句式角度进行分析。
(4分)示例一:从语气上看,钟子期的评价都用感叹句,如“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就把对伯牙琴技高超的赞美表达得强烈真诚。
示例二:从结构上看,钟子期的评价都用倒装句,先用“善哉”表达强烈的赞美,然后再以“洋洋兮若江河”具体描写伯牙琴技的高超。
【解析】本文描写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情感,阐述了知音难觅的道理。
结合题干可从句式角度分析,如语气、句型等。
语气方面,文章中多次出现感叹句式,如“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这几个感叹句的运用使文章中人物的感情凸显得更加强烈,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从句式上看,每次钟子期评价都用倒装句,如“善哉,峨峨兮若泰山”,然后再赞美伯牙炉火纯青的琴技,从而具体地描写了伯牙琴技的高超。
《伯牙绝弦》练习题及答案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节选自《伯牙绝弦》)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绝:①断绝②穷尽③走不通的④独一无二的⑤极、最伯牙绝琴()斩尽杀绝()绝处逢生()美妙绝伦()绝大多数()悬崖绝壁()善:①擅长、善于②好③善良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伯牙善鼓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心怀不善()多愁善感()善始善终()英勇善战()2、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②善哉,洋洋/兮若/江河!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④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①句子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句子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节选自《伯牙绝弦》)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伯牙鼓琴》一文中的词语是()A. 巍巍乎若太山B. 少选C. 善哉乎鼓琴D. 汤汤乎若流水2. 《月光曲》一文中,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灵感来源于()A. 月亮B. 波涛汹涌的大海C. 聋哑姑娘D. 美丽的夜景3. 下列诗句中,出自《京剧趣谈》的是()A. 蓬头稚子学垂纶B. 红掌拨清波C. 一身转战三千里D. 一鞭残照里A. 情同手足B. 莫逆之交C. 忘年之交D. 金兰之交5. 下列成语中,出自《月光曲》的是()A. 高山流水B. 曲高和寡C. 草长莺飞D. 鸡鸣狗盗6. 《京剧趣谈》一文中,下列哪一项不是作者提到的京剧艺术特点?()A. 虚实结合B. 腔调优美C. 表演生动D. 道具繁多7. 《伯牙鼓琴》中,伯牙破琴绝弦的原因是()A. 子期去世B. 伯牙不再喜欢音乐C. 伯牙技艺退步D. 伯牙想要寻找新的知音8. 下列词语中,与《月光曲》中的意境最不相符的是()A. 明月几时有B. 静夜思C. 月下独酌D. 烈日炎炎9. 《京剧趣谈》一文中,作者提到的京剧表演中的“亮相”是指()A. 角色出场B. 角色退场C. 角色表演结束D. 角色变换造型10.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是()A. 太阳像一个大火球B.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C. 月亮升上了天空 D. 鲜花在阳光下绽放二、判断题:1. 《伯牙鼓琴》中,伯牙与子期的友谊被后人称为“知音”。
()2. 《月光曲》一文中,贝多芬是通过观看聋哑姑娘的表演来创作月光曲的。
()3. 《京剧趣谈》中,作者认为京剧艺术的最大特点是唱腔优美。
()4. 《伯牙鼓琴》中,伯牙和子期是在一次音乐会上相识的。
()5. 《月光曲》中,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了两首曲子。
()6. 《京剧趣谈》中,作者提到的“生旦净末丑”是京剧中的五大行当。
()7. 《伯牙鼓琴》中,伯牙和子期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
伯牙鼓琴练习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选自《》,又称《》,代表着作。
是由结合门客编写而成。
2.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并说说读了这个故事,你对“知音”有什么理解
3.“高山流水”即指:;又指。
4.为下列语句划分节奏并解释。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译:
(2)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译:
(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
5.锺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你觉得深层的原因是什么结合下面语句,从善奏者与善听者的辩证关系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
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