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二小 学校 六 年级 语文 期末检测质量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4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质量分析
一、整体表现
本学期六年级语文班级整体成绩表现良好。
学生在语文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并在期末考试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听力理解能力
学生在听力理解能力方面表现出色。
经过系统的训练和练,学生能够听懂老师的口语表达,理解课堂上的听力材料,并且能够准确回答相关问题。
三、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方面,学生的表现也相当不错。
他们能够独立阅读课本中的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并且能够回答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
四、写作能力
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通过创设写作情境,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写出有逻辑性和连贯性的文章。
写作水平呈现出多样性和创造性。
五、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所增强。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口语交流活动,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同学进行有效的讨论。
六、词汇积累和运用
语文词汇积累方面,学生的情况比较理想。
他们能够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正确运用,丰富了自己的词汇量。
七、改进方向
尽管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优异,但仍需继续努力。
在阅读理解方面,学生可以多做一些阅读训练,提高理解能力;在写作能力方面,可以多尝试不同类型的写作题目,培养多样化的写作风格。
2023——2024年第一学期小学语文六年级测试质量分析报告一、总体评价本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总体上保持平稳,优良率和及格率与去年相比略有提高。
但是,在学生对待语文学习的态度、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二、优势分析1、学生学习态度积极。
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2、基础知识掌握扎实。
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如字词、语法、修辞等,并且在考试中表现良好。
3、阅读理解能力提高。
通过阅读训练和阅读理解练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三、问题及原因分析1、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足。
一些学生对语文兴趣不浓厚,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导致对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2、综合运用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在写作和口语表达方面,对于较复杂的题目和情境,不能很好地应对,缺乏灵活性和创造力。
3、阅读理解能力仍需加强。
一些学生在阅读理解题目的解答中,缺乏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概括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有待提高。
一些学生在写作中存在审题不清、结构混乱、语言贫乏等问题,需要加强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四、改进措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以下是一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言现象:语言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如广告、标语、影视作品等,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实用性。
2、创造有趣的课堂氛围:语文课堂应该是轻松有趣的,教师可以通过幽默的语言、有趣的互动方式、生动的教学资源等方式,创造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课堂氛围。
3、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质量分析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质量分析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质量分析(精选5篇)期末考试已经过去了,不知道同学们考得如何呢?这个时候老师都会做一份试卷分析用来总结本次考试学生的表现,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质量分析(精选5篇),希望有所帮助!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质量分析1一、试卷分析本次试卷以教材为基本点,紧扣教学内容,类型多样、难易适中,以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情况为主要对象,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与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心灵,较好地渗透新课程理念。
既考查了学生写字认字的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对句型的转换,语言的积累运用,课内外阅读理解,分析及习作能力,较为充分的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1.题量:本次语文试卷满分为100分,时量90分钟。
试卷考查内容由三部分构成:基础知识、课内阅读、作文三大题,题量适中。
并以教材为载体,立足教本,适当拓展延伸,增加难度,增大容量,有一定的灵活性、综合性,使考试本身成为学生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整合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2.题型:本次试卷的题型多样、灵活、全面:拼、读、写全部涉及;拼音、字、词、句、段、篇齐全。
试卷知识点的分布比较广,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知识覆盖面比较广,题型丰富、灵活,如看拼音写句子、选择、填空、判断、仿写等,既考查了课文的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对课内外积累灵活运用的能力,如第四大题第8题: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体现了课内外知识相结合。
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悟与体验、理解和分析等阅读综合能力。
命题作文《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从生活出发,合理想象,让学生放飞思绪。
3.难度:本次试题题目内容与本期课文内容和课外积累相联系,课内知识高达70%以上,难度系数相对来说偏简单。
4.信度、效度:本次试卷以课文为本,紧紧围绕教材出题,考核知识点广。
基础知识主要从字词句、成语、古诗、等方面命题,基本技能则是从拼读、写字、句子理解,文章感悟等方面考查,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很好地涵盖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点,较全面地去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题目信度、效度是比较高的。
六年级语文期末质量检测报告韩俊娜一、基本情况本次期末质量检测,采用的是试卷考试。
主要是检测第一学期全册的内容。
本次试题,命题特点这次试题的题型多样且具有开放性,试卷的立意鲜明,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思想。
注重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考查,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听力、书写、口语交际、课外阅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成绩分析本次考试,我们班36人参加了考试,总分3657分,平均分101.58分,96分以上28人,优秀率77.78%,84-96分的4人,良好率88.89%;72—84分为4人,及格率为100%。
三、试卷分析基础知识方面学生答题情况分析:第二题:听力乐园,其中做错最多的是第2小题:若无其事在文中的意思是(好像没有这回事)个别同学没有理解短文内容,没有加以理解和思考,故而做错。
第三题:1.知识积累与运用的第2小题中的第3小题下列停恰当的一句是(),这道题充分说明同学们基础学生答题的正确率为91.15%。
2.知识积累与运用的第4小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其中的“其间有一位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的项带个别同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虽然背的时候都会背,但是写的时候写错别字。
第四题:阅读理解。
此题以前也做过几遍,但是还是有个别同学还有写错误的。
尤其是贝多芬所弹的音乐曲调是舒缓,个别同学写成了从舒缓到激昂,审题的时候有人不认真,只凭以往的记忆答题。
四、整改措施(一)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所以学生学语文并不难,关键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并在潜意识中,引导学生看各类杂书,从中体味书本是甜的,知识是甜的,读书是甜的。
学习语文的滋味也是甘甜的。
(二)语文课要充分做到读悟结合,积累语言,激发情感,体味文本。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给学生有效的方法引领,让学生多读、善读、爱读,读出情感,读出意味,读出独特的阅读思考。
(三)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教法指导,使学生在第一时间能领悟知识点掌握的要点。
六年级语文质量分析报告上学期已经结束了,通过期末的质量检测,从学生的卷面呈现以下的情况与分析如下:一、卷面得分与分析(一)听力与口语交际1、本题总分11,平均分10.65 优秀率100%2、学生整体做题状况比较好,出错主要速写本的“速”写成了“塑”,主要原因在于我们教育中有些艺术方面的缺失,学生不知道“速写”一词。
(二)积累与运用1、本题得分情况:总分 A 比例 B 比例 C人数比例D人数比例29 32 86.49% 2 5.41% 2 5.41% 1 2.7%2、答题情况分析(1)成绩:学生的字词等识记能力较好。
对于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也比较好。
(2)学生基本上积累运用识记部分记忆比较好,问题主要在:A 第二题的读音中对于“冠”的读音不自信。
B部分学生在综合学习资料搜集的途径和古诗分类方法方面有遗忘。
C学生在排序上句与句的联系中,对于抓关键词来推理能力弱。
(三)、阅读1、得分数据:分值平均分 A等25.5-30 分 B等25-22.5分C等22-18分D等18分以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30 22.28 4 10.81% 17 45.95% 11 29.73%4 10.81%2、答题情况分析学生此题的失分率最高。
(1)学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自主阅读的信心,面对众多的阅读题学生还是有些惧怕的心理,因而在做题的对于思考与运用性的有部分同学瞎写的。
(2)、主要错题在(一)1、3、4(二)1、4(三)1(3)、3.(3)、问题:学生在语言表达上与运用上存在盲点与漏电。
(4)例子:(一)1在“(打)着漩儿”搭配不当,导致其他胡乱写;3不做或者做不完整,或者偏离句子;4写不完整,只写最后一点。
没有意识到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
(二)1主要是分号的用法不熟悉。
4是一种思维定势中的找长,而脱离文本。
(四)习作1、学生得分统计分值平均分A等25.5-30 分 B等25-22.5分C等22-18分D 等18分以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30 26.08 19 51.35% 13 35.14% 5 13.51% 02、答题情况分析(1)问题:学生有跑题现象,选择的材料有一部分就是与艺术的关联性不大,学生缺乏鲜活的的生活体验。
引言:语文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期末测试是对学生在这门学科上学习成果的一个检验。
本文将对六年级语文期末测试的质量进行分析,包括试卷难度、试题类型、试题命制等方面,以期提供对教学改进的一些启示。
一、试卷难度分析试卷难度是衡量试卷智力水平要求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本次期末测试中,试卷难度适中,整体上能够满足六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要求。
但也存在部分试题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困难的问题。
1.过于简单的试题在试题难度过于简单的情况下,部分学生容易产生得过且过的心态,不够用心完成试卷。
例如选择题中,选项太过明显,学生只需凭借感觉即可选出正确答案,这样的试题容易导致学生应试思维的养成,而不是真正的理解与运用。
2.过于困难的试题在试题难度过于困难的情况下,部分学生容易因为不能理解题意而感到挫败,导致复习的积极性下降。
因此,试卷中不能存在过多的难度过高的试题。
二、试题类型分析试题类型的多样性能够反映学生各方面的语文素养水平。
本次期末测试的试题类型丰富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修养。
1.选择题选择题是学生语文能力综合考察的一种形式,能够检验学生对基本语法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掌握。
其中,辨析类题目把握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而阅读类题目则测验学生的阅读能力。
2.填空题填空题能够考察学生对语言规则和语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次期末测试中的填空题设计较好,通过考察学生对词语搭配、语法结构等方面的理解,能够有效检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解答题解答题是对学生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的综合考察。
本次期末测试中的解答题涉及文章阅读理解、短文写作等方面,能够考察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但需要注意的是,解答题的题量和题目设计应合理,以避免学生粗略应付或者造成答题时间不足的问题。
三、试题命制分析试题命制是试卷质量的关键之一,试题内容应与教材内容相适应,题目设计应严谨合理,注重考察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
六年级语文期末测试质量分析引言本文档旨在对六年级语文期末测试的质量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对试卷整体情况和每道题目的分析,以期为教师了解学生的研究水平和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参考。
试卷整体情况分析在本次期末测试中,共有六个知识点包括阅读理解、诗歌鉴赏、语法运用、作文等,其中阅读理解占总分的30%,诗歌鉴赏占总分的20%,语法运用占总分的40%,作文占总分的10%。
通过对试卷的分析,发现整体难度适中,题目的内容较为贴近实际生活,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各个知识点的分数分布较为均匀,考察了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语文能力。
但是在阅读理解方面,部分题目的题干表达不清晰,给学生理解题意带来了困扰。
各个知识点分析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部分对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进行了考查。
题目涵盖了社会生活、科学知识等多个方面,但在题干表达和选项设置上存在一些问题,导致部分学生在选择答案时出现迷惑。
诗歌鉴赏诗歌鉴赏部分考察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试题设置精心,难度适中,能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但是在题目的解答要求上,存在部分题目要求简单重复诗句的情况,较少考察学生的创造和理解能力。
语法运用语法运用部分对学生的语法知识进行了考查。
试题内容涵盖了基本的句子成分、词类、句法关系等知识点,难度分布合理。
但是在选择题的选项设置上,有些选项较为相似,容易导致学生迷茫。
作文作文部分考察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试题设置了多个写作方向,并提供了合理的写作要求和范文参考。
但是在时间限制上可能有些过长,影响了学生的思考和写作速度。
结论通过对本次期末测试的质量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试卷整体难度适中,知识点的分数分布较为均匀。
但在题干表达和选项设置上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保证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题意并作出正确的选择。
同时,在作文部分可以考虑适当缩短时间限制,以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写作能力。
以上是对六年级语文期末测试质量的分析,希望能对教师和学生的研究和教学有所帮助。
六(6)班语文期末质检分析学生考试情况分析这次质检,全班55名学生参考,优秀率18.18%,良好率78.18%,及格率96.36%,有2名学生不及格。
我班与其他班级的这几项相差不多,班级的平均分达到了年级平均分水平。
与我班五年级期末质检成绩相比,良好率与及格率都有所提升,不及格率有所下降,这是进步之处,但是学生的分数整体偏低,班级平均分才77.9分,没有达到平均分的有25名学生,70分以下(包含不及格2人)的有12个。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在日常的学习中,成绩优秀的孩子自律性与学习习惯良好,积极主动地学习。
成绩中等的孩子大部分能按时完成作业,对待学习比较主动。
没有达到平均分的这部分学生他们有的是学习习惯不好:上课不专心,不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东西不灵活,不动脑思考;有的基础差(比如考48分的田雨森同学,拼音都认不清不会拼)还不努力,有的是兼而有之。
试卷题目分析本次的试卷的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贴合课本,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的词语、诗句在语境中运用的能力。
第一题的书法作品,因为没有当作重点去强调,所以学生虽然会写诗,但格式出错者很多。
这一部分有的孩子答错,是因为他们对本册教材中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审题不清,有的是不会运用。
试卷的第二部分“阅读理解”注重了教材内容中重难点的考查,比如,课内阅读题《狼牙山五壮士》,考查了学生对关键词的查找与理解;第二个阅读题,同一主题的课内课外相结合,考查了在阅读时学生能否抓住关键句及思考概括能力。
课外阅读题难度不大,学生有的因为阅读不细致而找错要求找出的句子,还有的学生回答不完整。
试卷第三部分“习作”是根据情景与人物编故事,这是教材中的一个单元习作,大部分孩子能发挥想象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但因个人习作水平所限,有的孩子的习作情节平铺直叙,人物描写不细致生动,有的没有进行环境的描写,从而影响了得分。
教学情况分析在日常教学中,因为是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基础的字词、背诵等方面没有作为重点去抓,感觉练得还不够,因此有的孩子没有扎实掌握。
2023年春季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小学段六年级语文学科质量分析报告一、试题评价(一)试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情况试题分为四部分,分别是语文基础知识、口语交际、阅读理解、习作,所有试题出题的原则都以立德树人为基础,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以及对生活实际的感悟,表达自己的看法。
(二)试题对于课程标准的落实情况本次试题难度适中,符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体现了落实基础和培养能力并重的理念,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理念,落实三维标准目标。
重基础、重积累、重理解和重运用,重联系生活实际,落实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试题对义务教育的引导作用和试题结合双减落地的情况本次试题响应国家的“双减”政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需要和小学阶段的学习重点,策划了具有针对性的测试题。
二、考试数据(一)试卷信息统计三、试题分析(一)选择题本次考试共有两题选择题,两题考查内容是选词填到横线上,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以及对词语的积累和理解。
平均分0.2,难度适中,全靠学生平时的积累运用,正确答案C ,满分率72.83%,选择A答案的占7.20%,选择B答案的占15.94%,选择D答案的占12.81%。
[错因分析及教学建议] 从答题情况看,造成失分的原因是考生平时的积累不够,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较弱,或者是分不清和不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和感情色彩,对于生活的关注度不够。
如选题中对沉默、沉重、沉着、沉痛的理解不够深入。
对于梅兰竹菊四君子所赋予的品格蕴意,不理解。
教学建议,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对语言的积累和掌握,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有趣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积累。
(二)语文知识积累知识积累部分,第(二)、(三)小题是课文和日积月累中出现的一些四字词语,首先这道题考察了学生对词语的掌握,以及对词语意思的理解。
难度不大。
第(六)小题是按要求完成句子,通过这几道习题来进一步掌握改写句子、仿写句子的能力,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和练习。
六年级语文试卷分析报告(6篇)六年级语文试卷分析报告(精选6篇)六年级语文试卷分析报告篇1一、考试情况分析本次测试参考131人,人平79.3分,及格率95.7%,良好率82.6%,优秀率47.8%,高分率10.8%。
总分3723分。
二、存在的问题1、字词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字词已不再是重点,但是整个小学阶段对字词的把握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尤其是某些错别字,就是小时候就错了,一错十几年都有。
因此,我在教学中重点进行了,字义分析法,甄别错字的训练。
因此在本次考试的字词测查当中,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包括作文当中,错别字出现也不是很多。
2、句在人教版语文教材当中,语法的教学几乎没有了,感悟和体会替代了明确的知识点教学,但在测查中,这些内容是必考无误的。
比如:这次考卷的句子就涉及到,句型的变幻,反问变陈述;关联词填空;修辞句子的仿写;扩句,缩句,造句等等。
这在极大程度上是考察了教师的语文教学知识与技能的落实情况。
这个问题不仅是六年级而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引起注意的。
从学生的答卷情况来看,平时的教学积累还是不太到位,有不少学生发生错误。
另外要注重学生对所积累的`传统文化精华:古诗、名言警句等的情景运用。
正所谓学以致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仅仅让学生能够背诵,积累得含义是把这些东西内化到学生的知识体系当中,可以随意取用。
这几次考卷中都出现了课文分析,看来平时的课文教学还是很关键的。
有一部分学生还不能够准确地选用恰当的语句进行表述。
这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当中进行训练逐渐加以强化。
3、阅读(1)、课内阅读选择了《北京的春天》这篇文章,但考察的内容不落俗套。
除了对于词句的理解之外,还重点考查学生的感悟能力。
也是教师语文教学是否到位的真实反映。
从答卷来看,学生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还是很好的。
(2)、课外阅读这个片断与课文单元相契合,学生对于文章主旨的理解有一定困难。
字斟句酌时就表现出,还不是都能够联系上下文,准确地把握词句的意思。
石桥二小学校六年级语科期末检测质量分析告
报告撰写人:李春艳
一、试题分析
1、试卷的结构和内容分布
本次语文试卷满分为100分。
书写占3分。
字词基础占10分;理解与运用占8分;感悟与表达占10分;课文内容填空占15分;阅读积累占24分;习作占30分。
2、试卷的特点等方面
(1)考查内容的全面性。
试题突出了六年级语文的训练重点,既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感悟与运用,又注重阅读习作训练,体现了小学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训练,侧重考查学生理解感悟和表达能力,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
(2)试题难易适度。
对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都有所兼顾,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考查。
如:“看拼音写词语”和“根据课文填空”,能使程度稍差的学生看到自己一学期努力的成果,增强答题的信心。
而“感悟与表达”则使学生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都能通过本次考试有所得。
(3)从学生发展为本,命题者注意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试题站在人文的高度,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改变试题枯燥、毫无生机的要求,让学生兴趣十足、信心百倍地投入到考试中,告诉孩子们语文无所不在,语文如此可爱。
二、成绩统计、整体水平分析情况
及格率:60分以上的学生数占总学生数的比例;优秀率:86分以上(含86
分)的学生数占总学生数的比例。
2、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等。
本次期末卷知识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题量适中,题型非常的新颖;试卷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在此基础上不乏适当的拓展。
能够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学生答题分析
1、学生答题的总体情况
从整个卷面来看,基础知识部分学生掌握不错,按课文内容填空也可以,尽管试卷的这些都是一些基础题,但大多数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所暴露的一些问题和弱点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感悟与灵活运用的题如阅读理解、习作部分失分较多。
2、典型错题情况分析
(一)积累运用
1、这部分失分不多。
根据拼音写词语中“充沛”一词有个别学生“充”用了“冲”这个字了,说明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不够到位。
2、用“顶礼膜拜”与“艰苦卓绝”写句子,学生把握不准。
这也说明对这两个词语学生没有做到真正地理解。
3、“感悟与表达”一项中,学生对“震撼”“烧灼”“威逼”这样表达的好处感悟不够。
由此看出学生不能较深刻地感悟文本。
“‘如一叶扁舟,上面坐着秋天。
’这句诗被称为神来之笔的原因”这题的答案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而大多学生的答案是“坐把秋天写活了”。
阅卷中都判错了,我不这样认为。
这儿的神来之笔应该是用了这个“坐”,但这儿后面紧接的是写比喻的诗句。
这个题目我有点质疑。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的填写部分学生填错了。
可见他们对诗的理解不够。
(二)阅读
1、课内阅读
此短文是节选自课文《詹天佑》。
由于是课内阅读,大部分学生答题较好,少部分同学不理解排比修辞手法,找不准排比句。
部分同学在“围绕勘测线路,作者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学生概括能力不够。
写爱国人士的爱国事迹,学生只写爱国人士的比较多,没有写出他们的事迹。
2、课外阅读
此次课外阅读考查了必读书目的阅读,比课内短文的能力有所加强,涉及的题型灵活。
学生答卷表现还可以,都能认真读短文,但概括能力有待提高。
“鲁滨逊的经历给你带来怎样的启发?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学生能写出对自己的启发,但有的学生没有联系生活实际去写,有失分的现象。
(三)作文
习作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从自己经历过的生活中选材,写起来有话可说,也能写出真情实感。
但是有的学生还没有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在分段、错别字、标点符号等问题上扣分也不少。
从阅卷情况来看,好的方面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想象巧妙、新奇,颇有创新意识;二是事例新颖,语句优美流畅;三是中心明确,结构比较完整。
但少部分学生在作文中反应出来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选材上视野不够开阔;二是语言积累不多,语言表达不完整,缺乏遣词造句的能力;三是写作技巧欠缺,有的作文层次不清,语言颠三倒四;四是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错别字多。
四、思考与建议
1、重视字词教学,夯实语文基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要学好语文,首先要识字,要掌握一定数量的字和词。
从本次检测中,我们很明显地看到,许多学生字、词理解不过关。
试卷中考查的字、词都是本册教材学生必须掌握的。
因为平时设计的课堂练习题的题量少而简单,缺少创新,没有达到训练的目的。
要提高学生的成绩,首先应重视字、词的过关。
在检测卷中,字、词类的题目只要学生平时稍加努力,就可以得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词语听写,词语抄写和组词的训练,同时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词语接龙、猜谜)来训练和巩固学生对词语的掌握。
2、提高阅读能力,引导个性阅读
语文阅读重在过程,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是在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这些都是教师应在今后教学中注意的事项。
最集中的表现是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句子的能力薄弱,一是对词语体会不准确,意义完全不对;二是体会句子的意思还停留在表层意义上;语文阅读重在过程,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是在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而老师忽略了过程中读、悟、用、说、写、等方法的指导;学生阅读态度不认真,文章浏览一遍即开始作答,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不去认真揣摩,体会,感悟。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在积累方面的吸收与内化,逐步形成能力。
阅读部分学生在
分析、概括、语言表达能力三方面失分率高,明显地反映出学生缺乏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3、激发习作兴趣,抒发真情实感
学语文,最头痛的就是写作文,学生习作时常常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不断获得写作的动力。
一篇好的文章,真实感情比华丽的辞藻,富丽堂皇的布局更为重要,离开真情实感这个前提,一切写作技巧都成了空中楼阁。
真实的才能打动自己,写出来的文笔才流畅,感情才真实。
作文教学要多点自由、开放,少一些束缚、限制,使学生在内容、情感上贯彻一个“真”字,在语言、形式上贯彻一个“活”字。
总之,写实的作文一定要让学生写身边的事,说心里的话,说有童真童趣的话;想象作文则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