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全息诊疗法
- 格式:ppt
- 大小:371.00 KB
- 文档页数:16
第二掌骨侧生物全息诊疗法临床应用关键词生物全息第二掌骨侧诊断方法治疗方法整体上的部位或器官有肺,心,胸,乳腺,气管下段,支气管,食道下段,背.-只要从头穴至足穴依顺序按压1次或数次双手第二掌骨侧的穴位,根据压痛点的有无和位置就能确定在整体上哪些部位或器官有病无病,这是第二掌骨侧速诊法.在第二掌骨侧的穴位上针刺或按摩,就能治疗人体对应部位或器官的疾病,这就是第二掌骨侧疗法.二者统称为第二掌骨侧生物全息诊疗法.2临床资料我应用第二掌骨侧生物全息诊疗法治疗头痛,腰痛,鼻炎,肩痛病人70例,疗效显著.生物全息诊疗法是一种新的中医诊疗方法.这种疗法简便易学,疗效高.其中尤以第二掌骨侧诊疗法更显示出极大的生命力.它疗效显著,容易记忆,便于推广.笔者以此法治疗几种病症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第二掌骨侧诊疗法在我们的第二掌骨侧分布着一些新的穴位群.第二掌骨骨节的近心端是足穴,远心端是头穴.头穴与足穴连线的中点为胃穴.胃穴与头穴连线的中点为肺心穴.肺心穴与头穴连线分为三等份,从头穴端算起的中间两个分点依次是颈穴和上肢穴.肺穴与胃穴连线的中点为肝穴.胃穴与足穴的连线分为六等份,从胃端算起的五个分点依次是十二指肠穴,肾穴,腰穴,下腹穴,腿穴.第二掌骨侧新穴分布的结果,恰好象是整个人体在这里的大致缩小.图中所标的点实际上代表着以该点为中心的一个小区域,因而这些穴位所对应的就不仅是穴名所指出的整体上的部位或器官,而是包括着整体上与穴名所指出的部位或器官处于同一横截面及邻近的其他部位或器官.如头穴,穴位所对应的整体上的部位或器官有头,眼,耳,鼻,口,牙;上肢穴所对应的整体上的部位或器官有肩,上肢,肘,手,腕,气管中段,食管中段;肺心穴所对应的疾病头痛腰痛鼻炎肩痛合计第二掌骨侧头穴第二掌骨侧腰穴第二掌骨侧头穴或肺穴第二掌骨侧上肢穴3典型病例张某某,男,45岁,干部.初诊时主诉:腰痛1个月,因搬重物扭伤所致.开始感到疼痛不甚,近3天突然腰痛加重,直立起来不能行走,弯腰困难,卧床翻身疼痛.第二掌骨侧速诊法右手第二掌骨侧腰穴有压痛,遂针刺此穴.约2min,患者自诉疼痛减轻.每隔5min左右捻转针1次.捻动3次时,疼痛基本消失.留针60min疼痛完全消失.第2天又出现疼痛,但明显减轻.按上法再针1次,疼痛消失.以后未见复发.4体会4.1找穴要准确寻找穴位时,患者手呈半握拳状态,虎口向上,医生用拇指尖在患者第二掌骨的拇指侧与第二掌骨平行处,紧靠第二掌骨且顺着第二掌骨的拇指侧与第二掌骨平行处.紧靠第二掌骨且顺着第二掌骨长轴的方向轻轻来回按压,可觉有一浅凹长槽,穴位即分布在此槽内,某些部位或器官有病可找到相应的压痛点.4.2"少针穴准针感强"为原则取与患部处于同侧的那只手的第二掌骨侧穴位,一般用一根针在单手掌骨侧的一个穴位上针刺或用两根针在两手第二掌骨侧的同名穴位针刺.穴少但时间要长些,留针1h左右.4.3第二掌骨侧生物全息诊疗法,易于记忆,使用方便,不仅临床医生可用它来治病,一般人也能用它来自我治疗,使疾病被治愈在初起之时.4.4这一诊疗法在临床应用的同时,对病人的诊断也有应用价值.尽管B超,CT,磁共振,数字显影技术等先进技术在医学上广泛地运用,但并没有使误诊率下降,据统计我国目前临床误诊率在30%左右.在初期诊断上生物全息诊疗法可以作为防止发生误诊的一个方法.总之生物全息诊疗法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和治疗价值.生物全息诊疗法的临床应用(节选)Aud Aardal (挪威)全息生物学作为非常简单的基本原理,自古以来就被部分和不完整地观察到和描述过。
张颖清着《生物全息诊疗法》第二掌骨侧诊疗法第二掌骨侧诊法本节重点介绍已广泛用于临床的特色诊法。
现根据张颖清著《生物全息诊疗法》一书和全国各地医者的研究情况,将第二掌骨侧诊法的诊断方法介绍如下。
一、诊断原理中医学认为,人体体表的每一个穴位均是体内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之所在。
根据穴位与脏腑对应的原则,凡是机体某一组织或器官有病,就必然会在特定的穴位上有所反映。
因而通过按压这些穴位的感觉,就能诊断内在脏腑的病变。
张颖清发现的第二掌骨侧的新穴的分布形式与它们所对应的部位或器官在整体上的分布形式相同(如图5-4)。
图5-4第二掌骨节肢的近心端是足穴,远心端是头穴。
第二掌骨侧的新穴分布,恰象是整个人体在这里的大致缩小。
头穴与足穴连线分为三等份,从头穴端算起,中间两点依次为颈穴上肢穴。
肺穴与胃穴连线的中点为肝穴。
胃穴与足穴的连线分为6等份,从胃穴端算起,五个点依次是十二指肠穴、肾穴、腰穴、下腹穴、腿穴。
第二掌骨节肢系统包含着整个人体各个部位的生理、病理的信息,故此群穴位被称为第二掌骨侧的全息穴位群。
这些穴位所对应的不仅是穴名所指出的整体上的部位和器官,而且还包括着整体上与穴名所指出的部位或器官处于同一横截面及邻近的其它部位或器官。
如:头穴:对应头、眼、耳、鼻、口、牙;颈穴:对应颈、甲状腺、咽、气管上段、食管上段;上肢穴:对应肩、上肢、肘、手、腕、气管中段、食管中段;肺心穴:对应肺、心、胸、乳腺、所管下段、支气管、食道下段、背;肝穴:对应肝、胆;胃穴:对应胃、脾、胰;十二指肠穴:对应十二指肠、结肠右曲;肾穴:对应肾、大肠、小肠;腰穴:对应腰、脐周、大肠、小肠;下腹穴:对应下腹、子宫、膀胱、直肠、阑尾、卵巢、睾丸、阴道、尿道、肛门、骶;腿穴:对应腿、膝;足穴:对应足、踝。
因此,临床通过按压第二掌骨侧上述穴位的病理反应,就可诊断其相对应的组织和器官的病变。
二、诊察方法临床运用第二掌骨侧诊法时,以测患者右手第二掌骨侧为例,测试者与患者相对,用右手托起患者右手,患者右手如松握鸡卵状,肌肉自然放松,虎口朝上,食指尖与拇指尖相距约3厘米。
生物全息诊疗法-文档资料
生物全息诊疗法是一种非常先进的诊疗技术,它基于全息原理和生物电磁场理论,可以通过人体的生物电磁场信息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本文将介绍生物全息诊疗法的原理、应用及其优势。
一、原理
生物电磁场是指人体内所有细胞、组织和器官所产生的微弱电磁场。
这些电磁场信息反映了人体各部分的生物活动状态,包括能量、振动等信息。
通过合适的仪器把这些生物电磁信号采集和处理,就可以获取关于身体的详尽信息。
生物全息诊疗法的原理是通过人体的生物电磁信息来获取身体的健康和疾病状态。
把采集到的生物电磁信号进行一系列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关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信息。
然后,再根据这些信息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应用
生物全息诊疗法在医学领域中应用广泛,其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病因诊断:生物全息诊疗法可以快速地诊断身体的病因,并发现某些体征以及健康问题。
2、疾病诊断:它可以识别人体内的致病细菌,病毒和有毒物质,并准确诊断疾病。
3、治疗:生物全息诊疗法可以通过刺激身体的生物电磁场和提高身体的能量水平来治疗疾病。
4、预防保健:它还可以用于预防疾病和保健。
三、优势
与传统的医学技术相比,生物全息诊疗法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无创伤性:它不需要注射器,切口或药品来治疗疾病。
2、个性化治疗:诊疗方案是咨询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共识,因此它非常适应患者的身体情况。
3、可操作性:它操作简便,快速,无论患者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可以适用。
4、安全:已经被证明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式,不会产生副作用或后遗症。
生物全息理论生物全息理论为山东张颖清教授所创,其中手部全息穴位简便易记,取用方便,疗效肯定,且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第二掌骨体挠侧从远心端的头穴到近心端的足穴依次排列12穴,第五掌骨尺侧从远心端的头穴到近心端的生殖穴依次排列8穴,可以拇指端或指甲向掌骨体按掐为主要手法治疗相应脏器的疾患。
现分别介绍如下。
1.手部第H掌骨挠侧全息穴位(1)头穴定位位于第二掌骨小头挠侧。
主治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急性结膜炎及头面、眼、耳、鼻、口、牙、脑等部位疾病。
(2)颈肩穴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远端挠侧,头穴与上肢穴之间。
主治颈肩、甲状腺、咽喉、气管上段、食管上段等部位的疾病。
(3)上肢穴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远心段桡侧,颈肩穴与心肺穴之间。
主治肩、上肢、肘、腕、手及食管中段的疾病。
(4)心肺穴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远心段挠侧,头穴与脾胃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心、肺、胸、乳房、气管下段、食管下段及背部疾病。
(5)肝胆穴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中段挠侧,脾胃穴与心肺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肝胆疾病。
(6)脾胃穴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中段桡侧,头穴与足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脾、胃及胰脏疾患。
(7)十二指肠穴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中段桡侧,脾胃穴与肾穴之间。
主治十二指肠及结肠右曲部疾患。
(8)腰腹穴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近心段挠侧,脾胃穴与肾穴之间。
主治腰扭伤、腰腿痛、大肠与小肠疾病。
(9)肾穴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近心段桡侧,脾胃穴与足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肾、输尿管、大肠、小肠疾病。
(10)下腹穴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近心段桡侧,肾穴与腿穴之间。
主治下腹部、骶尾部、子宫、膀胱、结肠、直肠、阑尾、卵巢、阴道、睾丸、尿道、肛门等部位疾病。
(11)腿穴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近端挠侧,下腹穴与足穴之间。
主治臀部、股部、膝关节等下肢疾病。
(12)足穴定位位于第二掌骨基底部桡侧,第一、二掌骨侧近拇指侧的交点处。
主治足、踝部疾病。
2.手部第五掌骨尺侧全息穴位(1)头穴定位位于第五掌骨小头尺侧。
神奇的第二掌骨侧全息诊疗法拥有健康就是拥有幸福!心动不如行动,信息可以从网络获得,行动靠你自己把握!全息搭起认知桥梁,传统养生走近你我;阅读获取信息,交流改变观念,行动创造健康;每天阅读十分钟,每天互动半小时,每天行动一小时;我命在我不在天,我的健康我做主。
在前面《全息是什么东西?》中曾给大家简要的介绍过张颖清教授的第二掌骨侧全息诊疗法。
现把详细的应用方法介绍给大家,一方面大家可用于自我诊断随时掌握自己的身体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自我按摩治疗一些常见的慢性病。
张教授在1973年发现在第二掌骨侧存在着一个新的有序穴位群,这些新穴的分布恰象是一个人体在这里的大致缩小。
通过大量试验,张教授发现在第二掌骨节肢系统里包含着全部整体各个部位的生理病理信息。
他将这套穴位群命名为“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群”。
通过这套穴位群可以诊、治全身疾病,这便是生物全息诊疗法。
这套诊疗法经过全国很多医生和患者实验,效果真实有效,我也曾经试验过不少人,效果很明显。
从诊法来说,如果患者穴位对应的器官有病,用指尖按压该穴位时,患者会有超出正常痛感的非常强烈的酸麻痛感,许多人会不由自主的产生抽手的动作,所以可以说是非常简便易行的了解和判断自己身体状况的诊断方法。
而对相应的穴位进行自我按摩或针灸,即可产生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自我保健方法。
具体效果大家可以自己试验,至于这个穴位群可以诊治疾病的原理后面会向大家介绍。
第二掌骨节肢的近心端是足穴,远心端是头穴。
第二掌骨侧的新穴分布,恰象是整个人体在这里的大致缩小。
头穴与足穴连线分为三等份,从头穴端算起,中间两点依次为颈穴上肢穴。
肺穴与胃穴连线的中点为肝穴。
胃穴与足穴的连线分为6等份,从胃穴端算起,五个点依次是十二指肠穴、肾穴、腰穴、下腹穴、腿穴。
第二掌骨节肢系统包含着整个人体各个部位的生理、病理的信息,故此群穴位被称为第二掌骨侧的全息穴位群。
这些穴位所对应的不仅是穴名所指出的整体上的部位和器官,而且还包括着整体上与穴名所指出的部位或器官处于同一横截面及邻近的其它部位或器官。
生物全息法对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北京京城三叉神经痛医学研究院专家介绍: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常见病,此病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均不确切,内服药有苯妥英钠、卡马西平、颅通定等,这些药物初用都有缓解疼痛的效果,日久则渐趋无效。
中药汤剂、穴位埋线、注射疗法及外科手术等都不是完美的方法。
专家运用相关理论,在第二掌骨侧全息胚穴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较好的疗效。
【治疗方法】在患者第二掌骨侧全息胚穴位上施以针刺术,每侧只取头穴,用16号1寸针灸针进针2cm深,留针30分钟至40分钟,根据针感的强弱决定行针的次数及时间,根据中医辨证按照“实泻虚补”之原则行提插捻转之手法。
每日针刺一次。
全息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在生物学特性上全息相关的规律以及这些规律的应用学科。
生物体是由不同发育程度和不同特化程度的全息胚组成的。
全息胚是整体的结构单位,又是自主发育单位。
在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是发育程度最底的全息胚,整体本身是发育程度最高的全息胚。
穴位全息律和生物全息律是全息胚胚胎性质的外部表现。
整体与各全息胚存在着密切全息相关性,任何相对独立的全息胚都包括着全部整体各相应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信息。
因此在任何一独立的全息胚的全息相关部位(全息胚穴)进行针刺,就可以达到治疗相应组织器官疾病的目的。
目前在临床应用上已经证实了全息胚穴治疗疾病不仅能改变神经兴奋性而且可使体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含量增加。
人体的免疫功能对机体防御疾病的作用非常重大。
如果能恢复病人的正常免疫功能或提高其免疫功能就可以对防治疾病发挥重要作用。
虽然全息胚穴针刺对机体的有效作用是多方面的。
但改善和加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则是占着主导作用,可以认为机体免疫功能的增强为全息胚穴治疗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而这种物质基础对疾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选择第二掌骨侧这块方寸之间的部位治疗疾病,不受条件限制,全息胚头穴治疗三叉神经痛是数年来临床探索与研究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最佳全息胚穴位点。
运用“生物全息诊疗法”诊治疾病的临床报道
田景灿
【期刊名称】《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89(000)004
【摘要】笔者一年多来采用山东大学张颖清副教授发明的“生物全息诊疗法”(又称“第二掌骨侧诊疗法”)诊治565例患者,经临床证实,其诊断准确率为93.8%,治疗总有效率为91.1%,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565例患者中,年龄最小者12岁,最大85岁;男322例,女243例;以各种疼痛为主症的疾病389例。
【总页数】2页(P29-30)
【作者】田景灿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9
【相关文献】
1.生物全息针刺疗法在痛证中的运用 [J], 袁道文;刘广义
2.第二掌骨侧生物全息诊疗法在运动性疾病中的应用 [J], 张锐金;林青云
3.运用生物全息诊疗法治疗腰椎增生性关节炎21例 [J], 王宏亮
4.生物全息疗法治疗疼痛性疾病165例 [J], 卜庆峰;卜现伟
5.运用第二掌骨侧生物全息疗法治疗失眠症36例 [J], 熊银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物全息诊疗中的艾灸法及其发展前景摘要全息诊疗法与全息生物学自1973年以来,医学界、科技界的大量临床实践和研究结果,已充分证实了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在针炙实践中所发现的人体穴位全息分布规律,即:人体任一节肢或其它较大的相对独立部分的穴位,如以其所对应的人体整体上的部位名称(如头、颈、心、肺、胃……等)来命名,则穴位排布的结果,使每一节肢或其它较大的相对独立部分,恰似整个人体的大致缩影。
其中,艾灸法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精华,灸疗是中医五大疗法之一,艾灸疗法有几千年历史,比针和药还早,是最古老的中医疗法,灸法为历代医家和养生家最重要的治病和养生之法。
在我国古代就用于益寿健身,被称为长寿健身术。
其特点是简便易行,天然无害,成本低廉。
《灵枢》里记载“灸则强食生肉”指的是经常艾灸可以增进食欲促进人体生长发育之功。
关键词全息诊疗法全息生物学艾灸法Abstract Holograph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 and holographic biology since 1973, medical science, a large number of clinic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have fully proved ZhangYingQingshandong university professor in the needle grilled practice found in the human body acupuncture point holographic distribution law, namely: the human body or any of the other big families relatively independent part of the point, such as its corresponding to the whole of the human body to the parts of the name (such as the head, neck, heart, lungs, stomach... etc) to name, is the result of the arrangement of acupoint, make every proteins or other, larger relative independent part, just like the whole human general miniature. Among them, moxibustion method in ancient China was used in life fitness, is called the long life fitness method. Its characteristic is easy and convenient, natural harmless, low cost. The spirit hub "recorded in" jiu the strong food is raw "refers to the often moxibustion can increase appetite to promote human body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workKey words Holograph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 Holographic biology Holographic principle Biomedical field Moxibustion method一、引言1973年由山东大学的张颖清教授发明。
生物全息诊疗法-第二掌骨侧诊疗法绍已广泛用于临床的特色诊法。
现根据张颖清著《生物全息诊疗法》一书和全国各地医者的研究情况,将第二掌骨侧诊法的诊断方法介绍如下。
一、诊断原理中医学认为,人体体表的每一个穴位均是体内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之所在。
根据穴位与脏腑对应的原则,凡是机体某一组织或器官有病,就必然会在特定的穴位上有所反映。
因而通过按压这些穴位的感觉,就能诊断内在脏腑的病变。
张颖清发现的第二掌骨侧的新穴的分布形式与它们所对应的部位或器官在整体上的分布形式相同。
穴位位于第二掌骨的拇指侧弧形区域头穴——掌骨远心端稍内与掌心横纹的交点;足穴——近心端稍内第一、第二两掌骨的交点;胃穴——头穴至足穴连线的中点;肺心穴——胃穴与头穴连线的中点;肝穴——肺心穴与胃穴连线的中点;头穴与肺心穴之间划分三等分,两个分点依次为:颈穴和上肢穴;胃穴与足穴之间划分六等分,五个分点依次为:十二指肠穴、肾穴、腰穴、下腹穴和腿穴;第二掌骨节肢系统包含着整个人体各个部位的生理、病理的信息,故此群穴位被称为第二掌骨侧的全息穴位群。
这些穴位所对应的不仅是穴名所指出的整体上的部位和器官,而且还包括着整体上与穴名所指出的部位或器官处于同一横截面及邻近的其它部位或器官。
如:头穴:对应头、眼、耳、鼻、口、牙;颈穴:对应颈、甲状腺、咽、气管上段、食管上段;上肢穴:对应肩、上肢、肘、手、腕、气管中段、食管中段;肺心穴:对应肺、心、胸、乳腺、所管下段、支气管、食道下段、背;肝穴:对应肝、胆;胃穴:对应胃、脾、胰;十二指肠穴:对应十二指肠、结肠右曲;肾穴:对应肾、大肠、小肠;腰穴:对应腰、脐周、大肠、小肠;下腹穴:对应下腹、子宫、膀胱、直肠、阑尾、卵巢、睾丸、阴道、尿道、肛门、骶;腿穴:对应腿、膝;足穴:对应足、踝。
因此,临床通过按压第二掌骨侧上述穴位的病理反应,就可诊断其相对应的组织和器官的病变。
以上部位疾病,分别取各自对应穴位揉按即可。
按中医脏腑所主原则:神志、血脉、舌的疾病可取心穴;血液、筋、目、精神的疾病可取肝穴;肌肉及口唇病症取可胃穴;鼻、皮毛、牙齿的疾病可取肺穴;耳、骨、腰的疾病可取肾穴;二、诊断方法临床运用第二掌骨侧诊法时,以测患者右手第二掌骨侧为例,测试者与患者相对,用右手托起患者右手,患者右手如松握鸡卵状,肌肉自然放松,虎口朝上,食指尖与拇指尖相距约3厘米。
生物全息诊疗法在生理卫生教学中的渗透湖北省安陆市教研室(432600)丁兴坤笔者在张颖清教授著的《全息生物诊疗法》(山东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所介绍的有条理和方法指导下,经过反复摸索和实践,现已基本掌握了这种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自1990年秋季开始,笔者把生物全息诊疗法,特别是其中的第二掌骨侧诊疗法引入生理卫生的教学,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渗透,受到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普遍欢迎。
1.相关性现行《生物》教材的人体生理卫生部分,有关于人体形态及有关器官位置的内容,可以作为介绍和理解穴位全息律中12个有序穴位的基础。
如人体在形态上分为头、颈、躯干、上肢、下肢这几个部分,其中在躯干部的前面,上有胸,下有腹;躯干部的后面上有背,下有腰。
又如,人体内肺、心脏、肝脏、胃、十二指肠、肾等重要器官的位置,教材或以文字或以插图的形式作了说明。
而穴位全息律概图(见图1)和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群详图(见图2)中图2.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图图1穴位全息律概图标出的十二个穴位(头穴、颈穴、上肢穴、肺心穴、肝穴、胃穴、十二指肠穴、肾穴、腰穴、下腹穴、腿穴、足穴),大多是使用人体形态或器官名称命名的。
并且这十二个穴位在一个节肢上的位置关系,也大致反映了穴位所对应的部位或器官在整体上的位置关系。
生物全息诊疗法告诉我们,人的整体上某个部位(如头、颈、上肢等)或器官(如胃、肝、心脏等)有病时,位于各节肢(如第二掌骨侧等)上的与这些部位或器官有对应关系的穴位上就有压痛反应,而在有压痛反应的穴位上按摩或针刺,就可以治疗对应于整体上部位或器官的病。
从穴位全息律概图或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群详图可以直观地看出,人体这个“整体”不但由“部分”构成,而且“部分”中有“整体”的全部信息。
从这个层次上认识人体的整体性,“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就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相当有实际意义。
2.渗透点在人体生理卫生教学渗透生物全息诊疗法,应注重实用性并注意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防止教学中的喧宾夺主和加重学习负担。
手部生物全息定位手部生物全息定位:了解全身部位在手部的全息定位是诊病的基础,手部的全息定位方法是竖分上下,横分左右。
无论左手,右手均以大拇指的方向为身体的左侧,小指的方向为身体的右侧,以中指为身体的正中分界线,手指尖方向表示身体的上部,手掌根部向下表示身体的下部。
由于每人的手掌的长短,胖瘦以及形状不同,故以手掌中的四条主要掌纹线,为划分部位的标志。
7上面一条为“天文”,中间一条为“人纹”,由大鱼际向下延伸的一条线为“地纹”。
由掌根中间一直竖直向上,通向中指方向的一条纹为“玉柱纹”。
由中指根部中点与腕横纹中点的竖直连线做为人身体从头到会阴部的竖直平分线。
一般手掌心面反映脏腑及身体前部器官的疾病,而手背部反映腰背及身体后部的疾病。
手掌部生物全息定位:手掌部生物全息定位,女性见右手,男性见左手。
头:中指靠手掌的指节,即中指第三指节。
鼻:在中指根纹的中点的略下方。
眼:头区下,鼻区左右为左右眼,左眼在头区下,向左不超过中指与食指的交缝,右眼在头区下,向右不超过中指与无名指的交缝。
口:在鼻区下,竖直平分线与“天纹”交点周围,反映牙齿、口腔、舌、咽部等疾患。
左右面夹:眼以下,鼻两侧,已区以上是左右面颊。
食道:口区以下,天纹与人纹之间沿竖直平分线为食道区的正中,其下端与胃区交界的部位为贲门。
胃:胃区在中指根纹到掌根部横纹,竖直平分线的中点及其周围,反映胃、十二指肠等疾患。
肾:胃区中点到掌根部横纹的竖直平分线的中点,此点左右为左右肾区,反映肾及肾上腺等疾患。
8膀胱:中指向下的竖直平分线上,肾区水平线的下方为膀胱区的中点。
反映膀胱,尿道等泌尿系统疾患。
生殖:肾区中点到掌根纹的竖直平分的中点即生殖区的中点,反映男性的前裂腺,女性的子宫,阴道,输卵管等妇科疾患。
气管:气管区为小指与无名指缝之间竖直向下到天纹止的中线,反映气管,肺门的疾患。
左胸(肺):气管左侧反映左胸、左侧支气管、左肺、左胸膜、左胸肋、妇女的左侧乳腺,甚至左背部的疾患。
张颖清生物全息论一、张教授生平简介:张颖清,1947年2月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一个普通职员家庭。
和他的同龄人一样,张颖清1966年高中毕业后没有机会上大学,而是下到大草原插队落户。
1973年张颖清教授发明生物全息诊疗法,是近代兴起的生物学新技术。
它具有简单、方便、用途广、疗效高、诊治速度快等特点。
人体第二掌骨侧的穴位分布形式,恰与这些穴位所对应的部位或器官在整体上的分布形式相同,根据压痛点的有无和位置就能确定整体上哪些部位或器官有病或无病;在第二掌骨侧等全息穴位群上针刺或按摩,就可以治疗人体对应部位或器官的疾病。
这样的诊法和疗法统称为生物全息诊疗法。
应用生物全息诊疗法可诊治各种疾病,是一种无创伤性治疗法。
人人都可应用于诊治自己的疾病。
1982年,张颖清全息生物学的奠基性著作《生物体结构的三定律》出版。
同年,慧眼识人才的山东大学把这位只有电大毕业文凭的青年调入,一年后将他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0年又晋升为教授。
1990年张在山东大学创建了全息生物学研究所,任所长。
张于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0年在新加坡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上,张被选为国际全息生物学会终身主席。
张发明的生物全息诊疗法,几十年来已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使上百万人受益。
3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胡克第一次通过显微镜看到了植物的细胞。
1985年,张颖清发现了细胞和生物个体之间的一个新的独立功能构造单位:全息胚。
张颖清的全息生物学理论著作《全息生物学》、《生物全息疗法》、《全息胚及其医学应用》、《新生物观》等多部专著,在国际上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传播和应用。
中国的多所大学开设了全息生物学课。
张的学术成就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认为其成果对生命科学、医学和农学等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正是张1985年创立的全息胚学说,明确排除了学术界对动物细胞全能性的争议,从而为12年后克隆羊技术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掌骨全息反射区第二掌骨最直观地告诉您身体的好与坏第二掌骨按揉疗法就是在人体掌背虎口部的第2掌骨桡侧面进行揉按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近年来,通过观察发现人体第二掌骨桡侧面与全身各部分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上面分布有一系列穴位,好象就是人体的一个缩影,犹如一张全息照片。
因为激光全息照片即使碎成小块,但当每一小块再现时仍能给出整个物体的形象。
所以又称“生物全息诊疗法”。
【基本内容】第二掌骨按揉疗法的穴位群分布于掌背的第二掌骨桡侧面,从掌骨头后凹陷处开始一直到掌骨基底部,依次分布有头、颈、上肢、肺心、肝、胃、十二指肠、肾、腰、下腹、腿、足12个穴区。
在头穴与足穴之间的中点为胃穴;头与胃的中点为肺心;将头与肺心之间作三等分,其间分别为颈与上肢;肺心与胃的中点为肝;将胃与足之间作六等分,其间分别为十二指肠、肾、腰、下腹、腿穴。
【操作方法】按揉时,患者手部肌肉放松,虎口朝上,手指似握物状,食指尖与拇指尖相距约3厘米。
医生一手托住病人的手,另一手用拇指按压穴位,佼其产生酸、胀、重、麻等感应,按时要略带揉的动作,每分钟约150次左右,每次按揉3分钟。
也可用火柴棒按压,找到敏感痛点后按探治疗。
【适应证】按揉各穴区可治疗其相应部位或脏腑器官的病症。
一般选取与病变部位同侧手上的穴区,如:头穴:主治头、眼、耳、鼻、口、牙等部病症。
颈穴:主治颈、甲状腺、咽、气管上段、食管上段等部病症。
上肢穴:主治肩、上肢、肘、手、腕、气管中段、食管中段等部病症。
肺心穴:主治肺、心、胸、乳腺、气管下段、食管下段、背部病症。
肝穴:主治肝胆病症。
胃穴:主治胃、脾、胰等病症。
十二指肠穴:主治十二指肠、结肠病症。
肾穴:主治肾、大肠、小肠等病症。
腰穴:主治腰、脐周、大肠、小肠部病症。
下腹穴:主治下腹、子宫、膀胱、直肠、阑尾、卵巢、睾丸、阴道、尿道、肛门、骶部病症。
腿穴:主治腿、膝部病症。
足穴:主治足、踝部病症。
【禁忌症】对感染性疾病,肿瘤,以及肌肤破损、烫伤、正在出血的部位,不宜采用本疗法。
生物全息针疗法临床应用
李为民
【期刊名称】《青岛医药卫生》
【年(卷),期】1997(000)012
【摘要】山东大学学者张颖清发明的生物全息(诊)针疗法自1973年问世以来,已逐渐在国内外医学界广泛推广应用,并在许多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治疗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 生物全息针疗法简述生物全息针疗法实际上是生物全息律在医学上的应用。
人体整体上的任何一个部位或器官有病,在
【总页数】1页(P50-50)
【作者】李为民
【作者单位】青岛市市南区人民医院 266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
【相关文献】
1.第二掌骨侧生物全息诊疗法临床应用 [J], 李春
2.第二掌骨侧全息生物诊疗法临床应用报告 [J], 麦伟虎
3.面针疗法与生物全息律 [J], 周瑞娟;方晓丽
4.头针疗法与生物全息论 [J], 李应昆;李季
5.生物全息针疗法对肿瘤病人T细胞亚群的影响 [J], 陈莉;吴心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