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12
1、关于金币本位制的性质说法错误的是()。
A.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B.只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具有无限法偿能力C.只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具有有限法偿能力D.货币发行准备全部是黄金正确答案:C2、关于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由于我国实行“一国多币”的特殊货币制度,所以港元可以和人民币一样在内地流通B.新台币主要与美元挂钩C.人民币与港元、澳门元之间按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决定的汇价进行兑换D.澳门元与港元直接挂钩正确答案:A3、货币的产生是()A.人们相互协商的结果B.国家发明创造的C.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产生的,是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D.由金银的天然属性决定的正确答案:C4、曾用“货币是第一推动力”来概括货币在资本周转和社会再生产运动中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的是()。
A.凯恩斯B.弗里德曼C.马克思正确答案:C5、贝币和谷帛是我国历史上的()A.金属货币B.纸币C.信用货币D.实物货币正确答案:D6、在以下金融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是()。
A.居民储蓄存款B.银行活期存款C.现金D.银行定期存款正确答案:C7、对于居民存款方式与货币层次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有()A.如果居民使用银行卡或支票支付的占比增大,则存款货币比例下降。
B.如果居民使用银行卡或支票支付的占比增大,则存款货币比例上升。
C.如果居民使用现金支付的占比增大,则M0在广义货币总量中占比小。
D.如果居民使用银行卡或支票支付的占比增大,则存款货币比例不变。
正确答案:B8、“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发生的货币制度环境是()。
A.金银复本位制B.银本位制C.金币本位制D.金汇兑本位制正确答案:A9、不铸造、不流通金币,银行券只能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是()。
A.金块本位制B.金汇兑本位制C.信用货币制度D.金币本位制正确答案:A10、各国货币层次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金融资产的种类B.金融资产的流动性C.金融资产的价值大小D.金融资产的重要性正确答案:B二、多选题1、电子货币中的卡基支付工具包括()。
《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复习题(简答论述题)第一章导言(略)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简答题1、如何理解货币的支付手段?2、简述金属货币制度的主要构成要素。
3、简述信用货币制度的主要特点。
4、简述货币形态的演化。
5、如何理解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参考答案〗1、(1)支付手段的职能最初是由赊买赊卖引起的,货币作为补足交换的一个独立的环节即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而使流通过程结束;(2)随着商品交换和信用形式的发展,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在赋税、地租、国家财政、银行信用等支付中发挥作用;(3)货币的支付手段作为交换价值的绝对存在,独立的结束商品交换的整个过程,是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2、(1)货币制度是各国在货币方面的法令所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
(2)规范的金属货币制度主要包括:币材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包括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规定金属货币的铸造;确定本位币和辅币;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准备制度的规定3、(1)贵金属非货币化;(2)信用货币主要采取不兑现的银行券和银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3)信用货币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进行统一管理和调控;(4)信用货币都是通过信用渠道投入流通中的。
4、(1)一般价值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后,有一个漫长的实物货币形式占主导的时期;(2)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形式的转换,其中贵金属被广泛采用作为币材;(3)从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形式的转换,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有银行券、存款货币、商业票据等;(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存款货币的形式又有了一些变化,比如电子货币的运用。
5、(1)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就是货币;(2)价值尺度为各种商品规定价格,表现商品的价值;流通手段是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当这两个功能由一种商来满足,这种商品就取得货币的资格。
(3)货币的其他职能以及货币相关联的诸范畴都是从这点展开。
论述题1、试述你对货币本质的理解。
2、试述货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金融学硕士联考-货币与货币制度(二)(总分:1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总题数:39,分数:168.00)1.格雷欣法则揭示了( )货币制度的缺陷。
(分数:2.00)A.金本位制B.银本位制C.双本位制√D.平行本位制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劣币驱逐良币原理,即格雷欣法则。
格雷欣法则揭示的是双本位制的缺陷。
2.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
(分数:2.00)A.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公斤大米B.顾客用10元钱购买了5公斤苹果√C.顾客购买了5公斤大米,一周后付款10元D.顾客持有10元,择日购买大米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货币流通手段职能。
3.提出“以经济高度开放程度作为确定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的是( )。
(分数:2.00)A.彼得·凯南B.罗伯特·蒙代尔C.罗纳得·麦金农√D.詹姆斯·伊格拉姆解析:[解析] 考查最适度货币区理论的基础知识。
拓展补充:根据确定最适度货币区的标准不同,形成了多种理论观点:(1)蒙代尔主张以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性作为确定最适度货币区的标准。
(2)麦金农主张以经济高度开放程度作为确定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
(3)凯南主张以低程度的产品多样性作为确定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
(4)伊格拉姆主张以国际金融一体化程度作为确定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
(5)托尔和威莱特主张以政策一体化程度作为确定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
(6)哈伯勒和弗莱明主张以通货膨胀率相似性作为确定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
4.试从金本位制的特点,说明货币制度从金币本位制到金块本位制及金汇兑本位制的演变,以及金本位制为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所取代的原因。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它包括三种主要形式,即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填空1、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是固定充当()的特殊商品;从价值规律的角度看,货币是核算()的工具。
答案:一般等价物2、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都看到了货币的起源与( )的联系。
答案:交换发展3、银行券是随着()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
答案:资本主义银行4、铸币的发展有一个从足值到()铸币的过程. 答案:不足值5、用纸印制的货币产生于货币的( )职能。
答案:流通手段6、价格是()的货币表现。
答案:价值7、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称为()。
答案:电子货币8、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的是( )职能.答案:流通手段9、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具有( )的作用。
答案:自发调节货币数量10、一国流通中标准的基本通货是( )。
答案:本位币11、没有商品(劳务)在同时、同地与之作相向运动是货币发挥( )职能的特征。
答案:支付手段12、至今为止历史上最理想的货币制度通常被认为是( )。
答案:金铸币本位制13、我国的人民币是从()开始发行的. 答案:1948年12月1日14、人民币采取的是( )银行券的形式。
答案:不兑现15、欧元的出现对( )提出了挑战。
答案:国家货币主权二、单项选择题:1、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 )A、金银的稀缺性B、交换产生与发展C、国家的强制力D、先哲的智慧答案:B2、商品价值形式最终演变的结果是( )A、简单价值形式B、扩大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价值形式答案:D3、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A、铜B、银C、铁D、贝答案:A4、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A、金本位制B、银本位制C、金银复本位制D、金汇兑本位制答案:C5、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制度建立于( )A、1948年B、1949年C、1950年D、1951年答案:A6、欧洲货币同盟开始使用“欧元EURO"于()A、1998年B、1999年C、2001年D、2002年答案:B7、金银复本位制的不稳定性源于()A、金银的稀缺B、生产力的迅猛提高C、货币发行管理混乱D、金银同为本位币答案:D8、中国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A、1分B、1角C、1元D、10元答案:C9、金属货币制度下的蓄水池功能源于()A、金属货币的稀缺性B、金属货币的价值稳定C、金属货币的自由铸造和熔化D、金属货币的易于保存答案:C10、单纯地从物价和货币购买力的关系看,物价指数上升25%,则货币购买力()A、上升20%B、下降20%C、上升25%D、下降25%答案:B11、在国家财政和银行信用中发挥作用的主要货币职能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答案:C12、下列货币制度中最稳定的是()A、银本位制B、金银复本位制C、金铸币本位制D、金汇兑本位制答案:C13、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的建立基础是( )A、劳动价值说B、货币金属说C、货币名目说D、创造发明说答案:A14、对商品价格的理解正确的是( )A、同商品价值成反比B、同货币价值成正比C、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D、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的比答案:C15、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A、特殊等价物B、一般等价物C、普通商品D、特殊商品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一般而言,要求作为货币的商品具有如下特征( )A、价值比较高B、金属的一种C、易于分割D、易于保存E、便于携带答案:ACDE2、中国最古老的铜铸币的三种形制是()A、五铢B、布C、刀D、元宝E、铜贝答案:BCE3、信用货币包括()A、银行券B、支票C、活期存款D、商业票据E、定期存款答案:ABCDE4、货币支付职能发挥作用的场所有()A、赋税B、各种劳动报酬C、国家财政D、银行信用E、地租答案:ABCDE5、对本位币的理解正确的是( )A、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B、本位币具有有限法偿C、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D、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一个货币单位E、本位币具有排他性答案:ABCDE6、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有()A、黄金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B、贵金属非货币化C、国家强制力保证货币的流通D、金银储备保证货币的可兑换性E、货币发行通过信用渠道答案:BCE7、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A、流通手段B、支付手段C、贮藏手段D、世界货币E、价值尺度答案:AE8、对货币单位的理解正确的有( )A、国家法定的货币计量单位B、规定了货币单位的名称C、规定本位币的币材D、确定技术标准E、规定货币单位所含的货币金属量答案:ABE9、我国货币制度规定人民币具有以下的特点()A、人民币是可兑换货币B、人民币与黄金没有直接联系C、人民币是信用货币D、人民币具有无限法偿力E、人民币具有有限法偿力答案:BCD10、货币制度的基本类型有( )A、银本位制B、金银复本位制C、金本位制D、信用本位制E、银行券本位制答案:ABCD三、判断题1、最早的货币形式是金属铸币。
国开《金融学》形考作业1-15章节任务答案【第1周】第一章经济主体的财务活动与金融自测题(形考计分)一、单选题(每题6分,共5道)题目1、居民进行储蓄与投资的前提是( )。
A、货币收入B、货币支出C、货币盈余D、赤字正确答案是:货币盈余题目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行()是财政最常用、最普遍的筹措资金方式。
A、政府债券B、公司债权C、商业票据D、股票正确答案是:政府债券题目3、现代金融体系建立的基础是( )。
A、现代货币制度B、现代信用制度C、现代企业管理制度D、A和B正确答案是:A和B题目4、各经济部门的金融活动及其彼此间的平衡关系可以通过( )来反映。
A、资产负债表B、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表C、资金流量表D、现金流量表正确答案是:资金流量表题目5、采取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在国外建立新企业的“绿地投资”属于()投资。
A、国际间接投资B、国际直接投资C、国际金融投资D、国际结算正确答案是:国际直接投资二、多选题(每题8分,共5道)题目6、企业财务活动与金融体系的关系体现在( )。
A、企业是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B、企业是金融市场的最主要的参与者C、企业财务活动对宏观金融总量与结构具有决定性影响D、企业是金融市场最主要的资金提供者E、企业是金融市场监管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正确答案是:企业是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 企业是金融市场的最主要的参与者, 企业财务活动对宏观金融总量与结构具有决定性影响题目7、以下反映居民部门参与金融活动的是()。
A、在银行存款B、在证券市场发行债券C、投资股票D、参加股票培训班E、向民间钱庄申请贷款正确答案是:在银行存款, 投资股票, 向民间钱庄申请贷款题目8、政府赤字的弥补方式有哪些( )。
A、增加税收B、向中央银行申请贷款C、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D、发行政府债券E、发行股票正确答案是:增加税收, 向中央银行申请贷款, 发行政府债券题目9、政府投资对金融活动的影响体现在( )。
A、政府投资导致的大量货币收支,对货币流通产生了重要影响B、政府投资股票市场,增加金融市场的流量C、政府投资需要银行提供贷款,从而增加银行的贷款规模D、政府投资带动民间资本,引起整个金融资源的流向发生改变E、政府通过设立主权财富基金,利用外汇储备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影响正确答案是:政府投资导致的大量货币收支,对货币流通产生了重要影响, 政府投资带动民间资本,引起整个金融资源的流向发生改变, 政府通过设立主权财富基金,利用外汇储备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影响题目10、以下哪些是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
金融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习题一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单选题1、某公司以延期付款方式销售给某商场一批商品,则该商场到期偿还欠款时,货币执行职能。
A 支付手段B 流通手段 C购买手段 D贮藏手段3、金银复本位制包括三种货币制度,其中金银两种货币均各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任意流通的货币制度是。
A平行本位制 B 双本位制 C跛行本位制 D汇兑本位制14、金属货币制度的基础是。
A 货币单位B 货币金属C 金准备D 货币发行和流通15、在价值形式发展到一般价值形式时,等价物被称为。
A 个别等价物B 货币C 一般等价物D 特殊等价物16、“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是指。
A 货币就是金银 B金银就是货币C金银天然地最适宜于充当货币 D金银不是货币17、货币在发挥职能时,可以用观念上的货币。
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贮藏手段D 支付手段18、纸币产生的可能性包含在货币的职能中。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19、金本位崩溃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危机 B第一次世界大战C黄金储备不足且分布不平衡 D纸币的产生20、以金币为本位币,但并不铸造和流通金币,银行券只能兑换金块的货币制度是。
A金本位B金块本位 C金汇兑本位 D信用货币制度二、多选题2、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
A货币材料 B货币单位 C货币的铸造、发行和管理D货币的支付能力4、现代货币制度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
A通货是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B纸币不与金银保持等价关系C货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D纸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5、金币本位制的内容有。
A以黄金为币材B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与私自熔化C银币可以自由铸造与私自熔化D价值符号可以自由兑现金币6、商品价值形式的演变经历了等几种形式。
A简单价值形式B扩大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价值形式7、货币的基本职能包括。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8、代用货币是。
A纸质货币 B不可兑换成金属货币的货币C可随时兑换成金属货币的货币 D只能有国家发行的货币9、信用货币是。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填空1、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是固定充当()的特殊商品;从价值规律的角度看,货币是核算()的工具。
答案:一般等价物2、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都看到了货币的起源与()的联系。
答案:交换发展3、银行券是随着()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
答案:资本主义银行4、铸币的发展有一个从足值到()铸币的过程。
答案:不足值5、用纸印制的货币产生于货币的()职能。
答案:流通手段6、价格是()的货币表现。
答案:价值7、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称为()。
答案:电子货币8、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的是()职能。
答案:流通手段9、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具有()的作用。
答案:自发调节货币数量10、一国流通中标准的基本通货是()。
答案:本位币11、没有商品(劳务)在同时、同地与之作相向运动是货币发挥()职能的特征。
答案:支付手段12、至今为止历史上最理想的货币制度通常被认为是()。
答案:金铸币本位制13、我国的人民币是从()开始发行的。
答案:1948年12月1日14、人民币采取的是()银行券的形式。
答案:不兑现15、欧元的出现对()提出了挑战。
答案:国家货币主权二、单项选择题:1、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A、金银的稀缺性B、交换产生与发展C、国家的强制力D、先哲的智慧答案:B2、商品价值形式最终演变的结果是()A、简单价值形式B、扩大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价值形式答案:D3、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A、铜B、银C、铁D、贝答案:A4、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A、金本位制B、银本位制C、金银复本位制D、金汇兑本位制答案:C5、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制度建立于()A、1948年B、1949年C、1950年D、1951年答案:A6、欧洲货币同盟开始使用“欧元EURO”于()A、1998年B、1999年C、2001年D、2002年答案:B7、金银复本位制的不稳定性源于()A、金银的稀缺B、生产力的迅猛提高C、货币发行管理混乱D、金银同为本位币答案:D8、中国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A、1分B、1角C、1元D、10元答案:C9、金属货币制度下的蓄水池功能源于()A、金属货币的稀缺性B、金属货币的价值稳定C、金属货币的自由铸造和熔化D、金属货币的易于保存答案:C10、单纯地从物价和货币购买力的关系看,物价指数上升25%,则货币购买力()A、上升20%B、下降20%C、上升25%D、下降25% 答案:B11、在国家财政和银行信用中发挥作用的主要货币职能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答案:C12、下列货币制度中最稳定的是()A、银本位制B、金银复本位制C、金铸币本位制D、金汇兑本位制答案:C13、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的建立基础是()A、劳动价值说B、货币金属说C、货币名目说D、创造发明说答案:A14、对商品价格的理解正确的是()A、同商品价值成反比B、同货币价值成正比C、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D、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的比答案:C15、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A、特殊等价物B、一般等价物C、普通商品D、特殊商品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一般而言,要求作为货币的商品具有如下特征()A、价值比较高B、金属的一种C、易于分割D、易于保存E、便于携带答案:ACDE2、中国最古老的铜铸币的三种形制是()A、五铢B、布C、刀D、元宝E、铜贝答案:BCE3、信用货币包括()A、银行券B、支票C、活期存款D、商业票据E、定期存款答案:ABCDE4、货币支付职能发挥作用的场所有()A、赋税B、各种劳动报酬C、国家财政D、银行信用E、地租答案:ABCDE5、对本位币的理解正确的是()A、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B、本位币具有有限法偿C、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D、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一个货币单位E、本位币具有排他性答案:ABCDE6、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有()A、黄金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B、贵金属非货币化C、国家强制力保证货币的流通D、金银储备保证货币的可兑换性E、货币发行通过信用渠道答案:BCE7、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A、流通手段B、支付手段C、贮藏手段D、世界货币E、价值尺度答案:AE8、对货币单位的理解正确的有()A、国家法定的货币计量单位B、规定了货币单位的名称C、规定本位币的币材D、确定技术标准E、规定货币单位所含的货币金属量答案:ABE9、我国货币制度规定人民币具有以下的特点()A、人民币是可兑换货币B、人民币与黄金没有直接联系C、人民币是信用货币D、人民币具有无限法偿力E、人民币具有有限法偿力答案:BCD10、货币制度的基本类型有()A、银本位制B、金银复本位制C、金本位制D、信用本位制E、银行券本位制答案:ABCD三、判断题1、最早的货币形式是金属铸币。
()答案:错误2、金铸币本位制在金属货币制度中是最稳定的货币制度。
()答案:正确3、劣币驱逐良币律产生于信用货币制度的不可兑换性。
()答案:错误4、纸币之所以能成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
()答案:错误5、信用货币制度下金银储备成为货币发行的准备。
()答案:错误6、货币的产生源于交换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商品内部矛盾的演变。
()答案:正确7、金属货币自由铸造制度的意义在于使铸币价值与金属价值保持一致。
()答案:正确8、人民币制度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答案:正确9、金属货币制发挥蓄水池功能的前提是要有足够大的币材金属贮藏。
()答案:正确10、银行券是随着资本主义银行的发展而首先在欧洲出现于流通中的纸制货币。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如何理解货币的支付手段?2、简述金属货币制度的主要构成要素。
3、简述信用货币制度的主要特点。
4、简述货币形态的演化。
5、如何理解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参考答案〗1、(1)支付手段的职能最初是由赊买赊卖引起的,货币作为补足交换的一个独立的环节即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而使流通过程结束;(2)随着商品交换和信用形式的发展,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在赋税、地租、国家财政、银行信用等支付中发挥作用;(3)货币的支付手段作为交换价值的绝对存在,独立的结束商品交换的整个过程,是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2、(1)货币制度是各国在货币方面的法令所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
(2)规范的金属货币制度主要包括:币材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包括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规定金属货币的铸造;确定本位币和辅币;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准备制度的规定3、(1)贵金属非货币化;(2)信用货币主要采取不兑现的银行券和银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3)信用货币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进行统一管理和调控;(4)信用货币都是通过信用渠道投入流通中的。
4、(1)一般价值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后,有一个漫长的实物货币形式占主导的时期;(2)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形式的转换,其中贵金属被广泛采用作为币材;(3)从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形式的转换,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有银行券、存款货币、商业票据等;(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存款货币的形式又有了一些变化,比如电子货币的运用。
5、(1)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就是货币;(2)价值尺度为各种商品规定价格,表现商品的价值;流通手段是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当这两个功能由一种商来满足,这种商品就取得货币的资格。
(3)货币的其他职能以及货币相关联的诸范畴都是从这点展开。
五、论述题1、试述你对货币本质的理解。
2、试述货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1)对货币本质的理解,许多学说各有论述,观点不一。
货币金属主义把货币定义为财富,认为货币就是金属;货币名目主义则认为货币是国家创造的价值符号或票券;凯恩斯把货币定义为国家通过法律强制流通的国家创造物等等。
这些观点多从经济现象的表面论证货币的本质,虽有一定合理的成分却缺乏科学的解释。
(2)马克思从货币的起源和逻辑分析的角度认识货币的本质是具有科学性的。
马克思认为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认为货币是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起根源在于商品的产生和交换的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从商品内在矛盾的冲突中可以得出交换是解决矛盾的唯一途径;从交换的发展所引发的价值形态的演变中可以看出货币是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结果。
(3)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表明货币与商品世界的对应关系,这一分析有助于理解货币的外在形式的不断变化并不改变货币的本质。
2、(1)货币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它是社会生产力得以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
(2)货币是商品实现价值的媒介物,现代经济活动中的生产、流通、交换、消费过程都离不开货币的作用;(3)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实际交易过程发生大量的债权、债务关系,货币成为重要的支付手段和结算工具,它对市场的正常运作,债权债务的清偿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