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1-2022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14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语文试卷本试卷共五大题22小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基础知识题(24分,每小题3题)1.下列句子中,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3分)()(1)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2)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3)君子生非异也。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6)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8)无能为也已。
A.(2)(3)(6)(7) B.(3)(4)(7)(8)C.(1)(5)(7)(8) D.(1)(3)(4)(5)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3分)()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C.序八州而朝.同列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夫晋,何厌之有? B.引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复驾言兮焉求?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A. 君子博学..之往来,共其乏困..而日参省乎己 B. 行李C.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也.... D.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数:几个B.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除:殿阶C.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辟:征召D.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骋:放开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市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应依靠市场的力量解决,而不是靠政府权力的恣意介入,后者往往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却.是问题产生的源头。
B.“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新闻、理论、文艺界空前活跃,鲜活的新闻作品,理论、文艺佳作层出不穷....,令人耳目一新。
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杜牧告诫后人光感叹是没有用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______ ,______”。
(3)李煜的《虞美人》词中“______ ,______”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穷养儿子富养女”这句话流传已久,我不知道它的始作俑者....动机何在,但相信初衷是好的,也的确有大量案例证证明其正确性。
②诗歌本来是高贵的文体,但是写诗的人鱼龙混杂....,相应的诗歌作品的质量就难免参差不齐,因此诗歌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③电视剧《伪装者》的热播让多年来默默无闻的演员靳东声名大噪....,其风头之劲甚至超过了许多当红男演员。
④9月12日,第三届全国智力运动会在枣庄开幕,会场内外,人头攒动,与会选手和媒体记者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
⑤甫抵波兰首都华沙,满眼的红墙白瓦,笔直的街道,让人难以将这座美丽的城市和历史上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联系在一起。
⑥他为人勤快、聪明,而且与人为善,邻居家的门锁、空调和电风扇坏了,他都热心地帮助邻居修理,真是无所不为....啊!A. ①③④B. ③④⑤C. ②⑤⑥D. ②⑤⑥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据了解,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的济南趵突泉,自2003年9月6日复涌至今,已实现“十三连喷”,创下了近四十年来泉水持续喷涌.B. 家长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为孩子树立榜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才能避免孩子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C. 能否将一个客观、真实的中国呈现在世界面前,让世界都能听到中国的声音,关键在于加强我们自身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D. 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发而热烈的讨论和深刻的思考.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担心你阅读的东西不是你最钟爱的,②你能从中有所收获,③是视野上的,④感觉培养上的。
2021-2022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汉字的魅力优于拼音文字说到汉字,不能不提及世界文明史。
世界的古代文明,可以说就是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圈,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圈,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印度圈,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等四大文明。
这四大文明之中,前三者互相交往而发展,成为近代文明的源流,只有中国几乎未与其它文化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
国人对此是充满自豪感的,无论是对汉字的发展历史,还是对汉字所承载的中国独具的文字文明和文化底蕴。
但是,由于汉字自身的特点所带来的缺陷,如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在过去几十年中,汉字的未来与发展前景便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
但肯定的一点是,要想准确把握汉字的功过是非,必须仔细回顾和耐心审视汉字所走过的历程。
写于1988年的《图说汉字的历史》引进出版,该书作者阿辻哲次以“事典”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对汉字发展史上的基本事项进行了简洁却明晰的梳理和叙述,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现代的汉字发展史,从前印刷时代的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史到汉字印刷的发展史……意在为学习汉字、使用汉字的人提供更多的相关知识,让那些对汉字有成见的人明白:现在就想把拥有四千余年悠久历史、担负着人类文明发展一翼的汉字塞进博物馆里,还为时尚早。
汉字的表记法从古代到现代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
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而是图形文字,以物的图形为基础而形成文字,例如“山”、“川”、“日”、“月”等。
而与汉字、汉学有关的律令制度,如国家概念、产业、生活、文化等,也都跨越广阔的版图,从中国中原,传播到东方的朝鲜、日本,南方的越南,用文字连结了中国与周边世界的文化。
虽然多数国家后来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依然有着汉字的影响和痕迹存在。
如朝鲜的自创文字“谚文”的意思是“非正式”的文字,因而朝鲜“正式”的文字依然是汉字,这跟日本称汉字为“真名”,称自创的文字为“假名”相同,都是出于对汉字的尊崇。
高二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5。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剑侠小说是武侠小说的分支,炼剑学艺和剑术行侠是剑侠小说的两大主题,这两大主题又源自中国民间文化心理的两个支撑点——剑崇拜与游侠精神。
围绕这两大主题所衍生出来的许多的炼剑修行、镇妖诛邪、斩奸除佞、匡扶正义的人物形象和传奇故事,都是中国民间文化心理在文学中的集中表现。
“剑侠”一词,北家时期已有记载。
苏东坡在《渔樵闲话录》中就曾对唐传奇中的女剑侠发出感慨:“噫!吾闻剑侠世有之矣!然以女子柔弱之质,而能持刀以决凶人之首,非以有神术所资,恶能是战!”宋洪迈《夷坚志补》卷一四“郭轮观灯”篇中也有“剑侠”称谓出现。
在此之前,虽已有剑侠小说风行于世,但时人尚未以“剑侠”名之。
至明代始有人在《太平广记》“豪侠”类的基础上辑唐宋剑侠小说精品编成《剑侠传》一书,“剑侠小说"遂成为此类小说的固定称谓。
唐代以前,未有成熟之剑侠小说问世,但有些作品可看作剑侠小说的雏形。
《搜神记·三王墓》是比较重要的作品。
这篇小说以铸剑传说为题材,突出宣扬了干将之子赤比的不屈不挠的复仇与反抗精神。
小说将复仇与反抗暴政联系起来,塑造了一位自掌正义,为民申冤的侠客形象。
这篇小说有剑有侠,剑与侠都是不可或缺的情节要素,推动了后世的剑侠小说创作。
受时代风气之影响,魏晋小说情节怪诞,侠客虽以法力行侠人间,但此时“剑术”未成。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试卷(附答案)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但是这种追求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人们的孤独感和社交障碍等问题。
2.传统的家庭观念逐渐淡化,越来越多的家庭成员选择独立生活,但是这也导致了家庭关系的疏远和不稳定。
3.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是也带来了信息泛滥和信息过载的问题,人们需要更加理性地对待信息。
1.当代社会,个人自由和独立的追求日益普及,但这种追求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如孤独感和社交障碍等问题。
2.传统的家庭观念逐渐淡化,越来越多的家庭成员选择独立生活,但也导致了家庭关系的疏远和不稳定。
3.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信息泛滥和信息过载的问题,人们需要更加理性地对待信息。
在中国古代,没有将“诗心”作为一个诗论范畴来使用。
然而,“诗心”应该是一种超脱、淡泊、自由的审美胸怀。
儒家“心性论”的“心”是以“善”为根本的“道德心”。
这种“道德心”包含着像___、___那种积极“入世”,关怀家国命运、民间疾苦,“执着”地、真情地去抒写世道沧桑、生命悲欢和对美好社会理想的追求之心。
这是一种充满社会关怀、现实关怀、人类生存关怀的富有人文主义精神之心。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道家与的心性论所阐述的“心”或“性”更切合作为审美胸怀的“诗心”的本质特征。
认为必须不执着于物,不生贪念,不被五光十色的尘世现象引诱迷惑,经常保持清净的心态。
这种禅境既是美好的人生境界,也正是我们所谓审美胸怀、所谓“诗心”的境界。
当然,单从儒、道、禅的心性论理解“诗心”的性质特征是不够的,“道德心”和“智慧心”还不是“诗心”的特质。
从中国传统诗论看,“诗心”的特质在于情感性——“诗心”是一种以情感为特质的性灵之心。
开封市2021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 (2019高二下·蓟州期中)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编纂开始于清代乾隆年间,历时15年,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B . 美国小说家海明威创作的核心理论是“冰山理论”,其代表作有《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桥边的老人》。
C .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杰出代表雨果,创作上主张“美丑对照原则”;小说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娜塔莎》选自长篇小说《九三年》。
D . 《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即“三纲”是指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2分)下列选项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 直不百步耳(直:只是,不过)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走投无路)B .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将:请,愿)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修:寿命长)C . 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假:借助)D . 流血漂橹(橹:船桨,划船的工具)危乎高哉 (危 : 高)3. (2分) (2020高一下·滕州月考)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不识有诸诸:之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爱:舍不得B . 诚有百姓者诚:的确以小易大,彼恶知之恶:怎么C .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形:表现今也制民之产制:规定D .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重视殆有甚焉殆:恐怕4. (2分)对下列文言句中划线部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 起伏北壁石窗下,微窥之理解:稍稍看了一眼B . 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理解:因此不会失去战争的能力C . 靡敝中国,甘心匈奴,非完计也理解:使中原疲惫衰败,而把攻打匈奴当作快意之事D . 且夫兵久则变生,事苦则虑易理解:事情(让人)太辛苦了,就考虑给一些容易完成的任务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5. (7分)(2020·常德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开封市2021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10分)1. (6分) (2019高三上·亳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
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
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
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一气呵成。
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毫无做作之态。
然而即使这件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
首先是强烈的个性。
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
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
这不仅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诗的内容中也鲜明可感;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
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行云流水信马由缰相得益彰悠然自得B . 天衣无缝信手拈来相得益彰泰然自若C . 行云流水信手拈来浑然天成悠然自得D . 天衣无缝信马由缰浑然天成泰然自若(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B . 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C . 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D . 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这不仅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在内容中也鲜明可感。
河南省开封市小陈民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每小题2分,共6分)苏词傅成穆俦① 苏轼是豪放词的开创人和代表者。
在传统的观念中,词以表现舞筵歌场、闺情离思为正体,而苏轼则率先在词的境域上求新求变,所谓“以诗为词”。
凡能写进诗的社会和生活题材,举凡登览、怀古、咏史、咏物、游猎、感遇、悼亡、壮行、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等,无不摄入笔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
这种意象的扩大,冲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将词体提高到与诗言志抒情的同等文学地位,使人自然而然地对苏词产生出“曲子中缚不住”的感想来。
② 同词体的解放相配合,苏轼雄驰的感情与健拔的笔力,也一新天下耳目。
我们拿“大江东去”(《念奴娇》)与“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相比,就很容易看出在宣泄力度上的不同;而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等都不止是寻常的夸张,而是奇情豪气的自然发露。
东坡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陆游《老学庵笔记》)的印象,即在于此。
③ 豪放词是苏词最为人瞩目之所在,但在其词作中,仅占很小的比重,也就是说,苏轼在词体的创作中也是全能的。
他有大量的婉约词,格调却显得高远典雅,真诚健康,起到了将以浓艳为主的婉约词领挈至向上一路的积极作用。
更有大量的作品不易简单归类,其间或清丽,或韶秀,或清空,或旷达,常能“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实于虚,寄正于余”(刘熙载《艺概》)。
东坡以其传世的三百余首词作,为宋代词坛的百花齐放提供了全方位的表率和借鉴。
④ 苏轼对于宋词体制的贡献也值得一提。
唐五代词多为小令,而苏轼是宋初大量制作长调的先行者之一,后世甚而将《贺新郎》、《戚氏》等词牌的创制权寄于其名下。
长调在篇章结构、摛词敷采上需要更多的手法与技巧,而苏轼则往往能自如地将诗、文、论、赋的匠法运用其中。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开封市电大附属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弘扬光大中华文化元素冯天瑜①“元素”一词中的“元”意谓本源、本根,“素”意谓未被分割的基本质素。
“中华文化元素”,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基本质素,如阴阳和谐、五行相生相克、家国天下情怀、民本思想、区别于拼音文字的形义文字等。
它们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中,蕴藏于中华民族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中,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和信守。
②中华文化的不同级次、不同门类包含着各具个性的元素。
如水墨画的书画同源、墨分五色;武术的技艺合一、刚柔相济、讲究武德;园林的天然雅趣、可居可游可赏;民间风俗文化的吉祥、灵动、热烈、圆满;建筑中的“中国红”、中轴线、对称与不对称美等。
可见,文化元素绝非神秘存在物,从来都与民族、民间的文化实践相共生,始终附着并体现于器物、制度、风俗之中。
中华文化元素之于中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如魂之附体、影之随形,须臾不可分离。
从诸多文化事象、文化符号中,可以提取、揭示中华文化元素的精魂。
③汉字及汉字文化是彰显中华文化元素的典型案例。
世界上各种文字都从象形文字进化而来,多数文字从象形走向拼音,而汉字则从象形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
近有学者将汉字归为“拼义文字”,即注重语义拼合的文字:首先创造多个视觉符号作为表达万象世界的基本概念,然后将这些符号组合起来,用小的意义单位拼合成大的意义单位,表达新事物、新概念。
自成一格的汉字创发于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生命力盎然的古文字。
它主要传播于东亚,成为东亚诸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互动的语言载体。
在古代,中国长期是朝鲜、越南、日本等国的文化供给地;至近代,日本以汉字译介西方文化,成效卓异,日制汉字词中国多有引入。
汉字在汉字文化圈诸国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拉丁文在欧洲诸国所起的作用。
开封市2021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1. (2分) (2017高二下·承德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错误的一组是()①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②世间还是需要多些热心肠的人,如果在别人有难之时,每个人都是木人石心,不施援手,那样的社会未免太冷漠无情了。
③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药家鑫故意杀人案进审判,辩护律师竟将被告人的行为解释为“激情杀人”,并以其系初犯、偶犯为由,认为被告人罪不容诛。
④宁波的驴友在驱车穿越林地时迷失了方向,当时天色渐晚,路况不清,又难以求田问舍,所以被困在山上了。
⑤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外部发展环境恶劣,五风十雨,需要有新的政策选择,才能实现持久的增长。
⑥喧嚣一时的天价豪宅“汤臣一品”,急剧放大了房产商的暴利野心,更为上海市房价高涨推波助澜。
公众为其豪奢的装修和价格而震惊,房地产商却在弹冠相庆。
A . ①④⑤B . ②④⑤C . ①⑤⑥D . ②③⑥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我国现阶段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都要不断巩固和提高经济发展的成果,争取在2010年前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并使之再上一个新台阶。
B . 工业生产捷报频传,今年一季度各项经济指标再攀新高,靠的是不断更新观念,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努力提高服务水平的结果。
C . 贵州省多名政协委员在提案发言中,对城市绿化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具体分析,同时也简单介绍了城市绿化的基本知识,人们对城市绿化引起了重视。
D . 星球探测工程是我国进行深空探测所迈出的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继人造卫星、载人航天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
3. (4分)(2020·长宁模拟) 按要求选择。
(1)中文系学生小刚按照中国传统书信礼仪写了几封信,以下最不得体的一项是()。
开封市五县高二月考联考卷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当今的学科划分中,汉字研究属于语言学,抒情叙事属于文学,它们处于不同的一级学科下面。
但在古时候文字学和文学并没有分得这么清楚: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都是从文字说的:“古文经学”“今文经学”也是以文字相区分。
到了20世纪,由于模仿西方的学科体系划分,我们将语文分成语言学与文学两大学科,且越分越远、越分越细。
事实上,汉人的思维凝聚于汉字的结构里,汉文学特有的魅力来自于神秘的汉字。
若不将文字学和文学撮合在一起,很多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从《诗经》的“比兴”到王国维的“无我之境”,几乎历朝历代都以含蓄、耐人品味为好诗、为上品。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界有多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受老庄思想影响。
老庄认为道生万物,万物生于无。
《逍遥游》讲逍遥,怎样才能道遥呢?要“无所待”,要“无我”“无功”和“无名”。
所以,要以“有”表现“无”,要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作为艺术追求。
另一种观点认为受佛教影响。
佛教讲“假有真空”“万色皆空”,“空”乃天地万物的本性。
受其影响,诗词的创作也应追求空灵之美。
这些说法都有一些道理,但并不一定说到根子上。
究其本源,还得寻到汉字身上。
汉字不同于许多拼音文字的地方,就在于它是表意的,而且是借象表意。
借象和表意是汉字的两大基本属性。
现在见到的早期汉字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就是用图像和图像化符号组合而成的。
更早的文字当数陶文和岩文,精确点说是陶画文和岩画文。
可见,汉字最早起源于图画。
诗歌中用“有”表现“无”以及委婉、迂回、空灵、含蓄的特征,根子上是由汉字还有个疑问:为何中国叙事不善走线性之逻辑,而常乐于块状跳跃或随意穿插?中国传统神话,就存在这个明显的特征。
记载神话较多的《山海经》,说东山一个神,西山个神,南山、北山各有一个神,他们或六只眼、两个头,或人首虎身、狮首人身、鸟首人身,却没有系列故事,都是片断式的。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1-2022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围:《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寿命的增加与老年残疾(失能)时间的延长,使得老人基本生活保障与长期照护需求增加,贫困风险攀升。
经济全球化使得全球经济金融波动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风险直接影响到国内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普通劳动者失业及收入风险相应增加。
为更好地回应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全球化对劳动者生计与老年贫困的挑战,政府有必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保险的互济及收入再分配功能。
然而,与这种观点相对应,强调提高经济竞争力的观点则主张进一步降低社会保险缴费率,压缩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弱化社会保障的互济与收入再分配功能,以巩固我国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和税收优势。
在既定筹资规模与缴费水平的情况下,完善社会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机制,缩小个人账户的规模,有利于发挥互助共济与收入再分配功能,回应民生所需;扩大个人账户规模、甚至转向名义账户制,则会缩小、甚至放弃了互助共济与收入再分配功能。
②处理好政策抉择中上述两大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需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目标入手,平衡好回应民生需要与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关系。
更关键的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结构性改革实际上要求更多、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功能。
一方面,社会保障通过互助共济与收入再分配,解除国民的生活后顾之忧,释放消费潜力,以更好地实现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变。
另一方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求经济增长逐步由劳动力成本优势向创新驱动优势转变。
这意味着走控制社会保险缴费成本以构建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的老路不可取。
③从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出发,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思路是清晰的,即积极发挥互助共济和收入再分配功能。
然而,主张走向个人账户、限制社会统筹机制互济和再分配功能的政策呼吁一直比较活跃,且具有较大媒体和舆论影响。
这需要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政策建议背后所加载的部门、区域、群体和阶层的利益。
④需要强调的是,互联网和新媒体背景下的公共政策需要关注和回应民众利益诉求。
但是,由于数字鸿沟和信息贫困的存在,雇主相对于雇员、优质的正规就业劳动者相对于就业质量较差的非正规就业者,拥有更好的利益表达能力和渠道。
所以,互联网和新媒体上主张个人账户,反对社会统筹的互济和收入再分配功能的呼声获得更为广泛的传播。
但是,这种舆论格局显然与真实的利益诉求存在较大偏差。
(选自《个人账户制度改革需要理性应对不同群体利益诉求》,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政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保险的互济及收入再分配功能,就可以解决劳动者生计与老年贫困问题。
B.经济全球化导致了普通劳动者失业、收入风险相应增加及老人基本生活保障与长期照护需求增加的结果。
C.只有压缩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弱化社会保障的互济与收入再分配功能,才能巩固我国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和税收优势。
D.主张走向个人账户、限制社会统筹机制互济的呼声和影响较大,但还需理性的分析,理性应对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论述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个人账户制度改革中出现的不同呼声并客观分析了不同呼声的利弊。
B.第②段论证了控制社会保险缴费成本的方式与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存在的矛盾。
C.第②段与第①段是并列关系,且两段都是围绕缩小还是扩大个人账户的规模的问题展开论述。
D.第④段强调了互联网、新媒体上的呼声与客观外在条件有关,并不完全能够反映真实的利益诉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缩小或扩大个人账户规模,各有利弊,相对来说扩大个人账户的规模,更有利于回应民生所需。
B.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思路虽然清晰,但在贯彻和实施的道路上必然会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C.主张走向个人账户、限制社会统筹机制互济和再分配功能的政策呼吁表明,不同部门、区域、群体和阶层的利益诉求不同。
D.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目标入手,平衡好回应民生需要与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关系,才能处理好个人账户问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咨询机构IDC最新发布的报告预测,2021年,大数据与商业分析解决方案全球市场的整体收益将达到1896.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495.1亿元),这一数字相比2021年增长12.1%。
在2021年-2023年的预测期内,全球大数据市场相关收益将实现13.1%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并预计总收益于2023年达到3126.7亿美元。
未来五年,由于政策支持以及多方技术融合,中国大数据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
该机构预测,2021年中国大数据市场总体收益将达到96亿美元,2021年-2023年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3.5%,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到2023年,市场规模则将增长至224.9亿美元,从技术上看,大数据相关硬件在2021年中国整体大数据市场中占比最高,达到45.2%;大数据相关服务支出和软件收益的占比则分别为32.20%和22.6%。
而到2023年,随着技术的成熟与融合以及数据应用和更多场景的落地,软件规模占比将逐渐增加,服务相关收益占比保持平稳发展的趋势,而硬件规模在整体的占比中则逐渐减小。
硬件、服务、软件三者的比例将更为相似,逐渐趋近于各占三分之一的权重。
(摘自谢静《中国大数据市场保持稳定增长》《人民邮电报》) 材料二:根据机构预测,到2021年,全球IP流量将达到2.3万亿GB,全球数据总量将达到44万亿GB,其中我国的数据量将占比18%,人类已经迎来了大数据时代。
在海量的信息洪流中,数据安全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重要数据’是国家数据安全管理政策中的核心概念,影响国家安全,影响公共利益。
”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表示。
安恒信息首席科学家刘博也指出,大数据已经成为国家的基础战略性资源,全面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快推动数据共享,助力产业升级与社会治理创新,已成为国家战略。
“随着海量数据的进一步集中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信息安全正成为大数据快速发展的瓶颈。
”中国工程院沈昌祥院士在题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机遇与网络安全》的报告中表示,大数据信息安全主要集中体现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个人设备、供应链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
杀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的传统“老三样”难以应对人为攻击,且容易被攻击者利用;找漏洞、打补丁的传统思路不利于整体安全。
“要主动为网络信息系统培育免疫能力,实施主动免疫可信计算,在计算运算的同时进行安全防护,以密码为基因实施身份识别、状态度量、保密存储等功能,及时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与排斥进入机体的有害物质。
”沈昌祥院士表示。
今年5月28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办法》),对公众关注的个人敏感信息收集方式、广告精准推送、APP过度索权、账户注销难等问题进行了直接回应。
论坛上,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处长陈吉学对《办法》中涉及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建立共享转让重要数据的风险评估制度、建立数据安全管理认证制度、网络运营者数据安全管理责任四大方面进行了介绍。
(摘自中国经济网《业内畅谈大数据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亟待出台标准规范》) 材料三:2021年以来,贵州省贵阳市人大常委会率先在全国设区的市一级层面制定出台3部大数据地方性法规,将大数据立法与大数据发展中的难点痛点、民生热点紧密结合,用创制性地方立法的方式为大数据发展保驾护航。
“大数据地方立法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先例可循,如何让大数据立法立得住、行得通、接地气、有实效,是不小的难题。
”贵阳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陈寿宇说,在大数据立法工作中,他们准确把握地方性法规的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功能定位,恪守“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的地方立法原则。
“3部《条例》的出台实施,已初步构建起贵阳大数据立法领域的体系性框架。
”李忠表示,未来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将立足贵阳大数据发展应用的实践,加强调查研究,加快经验做法的总结提炼,及时推进立法权限内的相关立法,让贵阳的大数据立法领域有一个更加完善、科学的体系性框架,为贵阳大数据发展提供更为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摘自《人民日报》《立法护航大数据发展》)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咨询机构IDC发布的报告预测,2021年大数据与商业分析解决方案全球市场的整体收益将达到1896.6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2.1%。
B.咨询机构IDC预测,中国大数据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2021年大数据市场总体收益将达到96亿美元,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C.咨询机构IDC预测,中国大数据市场到2023年,市场规模则将增长224.9亿美元。
其中大数据相关硬件在整体大数据市场中占比最高。
D.根据咨询机构IDC预测,到2021年人类已经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全球数据总量将达44万亿GB,中国的数据量将占全球数据总量的18%。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到2023年,由于技术的成熟与融合以及数据应用和更多场景的落地,人们会更加重视软件,轻视硬件,导致硬件、服务、软件三者的比例将更为一样。
B.大数据是国家的基础战略性资源,信息安全愈来愈重要。
信息安全正成为大数据快速发展的瓶颈,传统的找漏洞、打补丁思路难以确保大数据信息安全。
C.如果能主动培育网络信息免疫能力,实施主动免疫可信计算,在进行计算的同时采取安全防护等措施,就可能有效地保障大数据信息安全。
D.贵州3部门《条例》的出台实施,不仅为贵州大数据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也为其它地方和国家层而的立法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6.如何强化大数据安全,提升全社会的“安全感”?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小腿疼闹社房赵树理……①小腿疼是五十来岁一个老太婆,家里有一个儿子一个儿媳,还有个小孙孙。
本来她瞧着孙孙做做饭,媳妇是可以上地的,可是她不,她一定要让媳妇照着她当日伺候婆婆那个样子伺候她——给她打洗脸水、送尿盒、做饭、端饭……不过要是地里有点便宜活的话也不放过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