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和气候各要素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6
天气的变化和影响→ 天气的变动和影响天气的变动和影响天气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大气层的气象元素表现出来的状况。
天气的变动对人类和环境都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天气的变动以及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天气的变动天气的变动是指气象要素在时间上的不同表现和变化。
气象要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降水等。
这些气象要素的变动导致了天气的多样性,例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天气的变动是由多种因素影响而成的。
气候、地理位置、季节和气象系统都会对天气产生影响。
大气的循环和海洋的热量传输也会对天气的变动起到关键作用。
天气的影响天气的变动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1.健康影响:气温变化、湿度和降水的变动可能影响我们的健康状况。
极端的高温或低温可能导致中暑或冻伤。
潮湿的气候可能加剧湿疹和哮喘等疾病。
1.健康影响:气温变化、湿度和降水的变动可能影响我们的健康状况。
极端的高温或低温可能导致中暑或冻伤。
潮湿的气候可能加剧湿疹和哮喘等疾病。
1.健康影响:气温变化、湿度和降水的变动可能影响我们的健康状况。
极端的高温或低温可能导致中暑或冻伤。
潮湿的气候可能加剧湿疹和哮喘等疾病。
1.健康影响:气温变化、湿度和降水的变动可能影响我们的健康状况。
极端的高温或低温可能导致中暑或冻伤。
潮湿的气候可能加剧湿疹和哮喘等疾病。
1.健康影响:气温变化、湿度和降水的变动可能影响我们的健康状况。
极端的高温或低温可能导致中暑或冻伤。
潮湿的气候可能加剧湿疹和哮喘等疾病。
1.健康影响:气温变化、湿度和降水的变动可能影响我们的健康状况。
极端的高温或低温可能导致中暑或冻伤。
潮湿的气候可能加剧湿疹和哮喘等疾病。
1.健康影响:气温变化、湿度和降水的变动可能影响我们的健康状况。
极端的高温或低温可能导致中暑或冻伤。
潮湿的气候可能加剧湿疹和哮喘等疾病。
1.健康影响:气温变化、湿度和降水的变动可能影响我们的健康状况。
极端的高温或低温可能导致中暑或冻伤。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gy 2020,Vol 10,No 8:46-47,73张家口地区气候资源对旅游业的影响郝宏业1,路晓琳2,高 悦21.张北县气象局,河北张北 076450;2.张家口市气象局,河北张家口 075000摘要 选取张家口地区8个站点近10年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等气候数据,分析该地区气候特点,并代入旅游气候舒适度公式计算,评价一年中旅游最舒适期、较舒适期和不舒适期,为当地旅游发展及旅游项目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气候资源;旅游气候舒适度;旅游发展中图分类号:S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8–046–02DOI:10.19383/ki.nyzhyj.2020.08.022旅游产业的发展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优越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是增加游客量、开发旅游项目的重要条件和参考依据。
同时,有些气候现象本身就是旅游资源,如日出、雾凇、降雪等。
张家口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被大自然雕刻的奇特地形地貌造就了境内形态迥异的秀丽风景。
随着北京联合张家口共同举办2022年冬奥会,以及在“2019中国(长春)避暑旅游产业峰会”上,张家口市被评为“2019年避暑旅游十强城市”,张家口地区旅游业发展逐渐兴起。
旅游业的发展与张家口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密不可分,因此,研究张家口地区气候资源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1 张家口及相邻城市的气候特点张家口位于太行山和燕山环绕的盆地边沿,地处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交汇地带,东与首都北京、承德相接,西邻大同,北接内蒙古高原,南连华北腹地,面朝沿海,背靠内陆,交通便利。
张家口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地区,为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季干燥多风沙,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宜人,冬季寒冷漫长。
因地势影响,坝上高温高湿炎热天气少,坝下光热资源丰富。
大雪天气会对旅游业产生什么影响在旅游业中,天气条件往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大雪天气,作为一种较为极端的气象状况,更是会给旅游业带来多方面的显著影响。
首先,大雪天气会对旅游交通造成严重的干扰。
道路积雪、结冰,使得公路交通变得异常危险,不仅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增多,还会造成道路堵塞,影响游客的出行计划和行程安排。
高速公路可能会被迫关闭,长途客车和自驾游的游客不得不改变行程或者被困途中。
铁路运输也可能受到影响,积雪可能会影响铁轨的正常运行,导致列车晚点甚至停运。
对于航空运输来说,大雪会降低机场的能见度,影响飞机的起降,航班延误或取消成为常见现象。
这一系列交通问题不仅给游客带来极大的不便,也增加了旅行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使得一些原本计划出游的人望而却步。
大雪天气对旅游景区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一些以自然风光为主要卖点的景区,如山区的森林公园、滑雪场等,在大雪过后可能会因为积雪过厚而暂时关闭。
这是出于安全考虑,避免游客在景区内发生意外。
即使景区仍然开放,厚厚的积雪也可能会掩盖景区的道路和景点,给游客的游览带来困难。
对于一些历史文化古迹类的景区,大雪可能会对古建筑造成损害,增加维护成本和难度。
在旅游住宿方面,大雪天气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一些位于山区或者偏远地区的酒店和民宿,可能会因为大雪导致电力、供暖和供水等设施出现故障,影响游客的居住体验。
此外,由于交通不畅,物资供应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酒店的餐饮服务质量下降,甚至出现食品短缺的情况。
从游客的角度来看,大雪天气会极大地影响他们的旅游体验。
寒冷的天气使得游客需要携带更多的衣物和保暖设备,增加了行李的负担。
户外活动也会因为低温和积雪变得困难,游客可能无法尽情享受旅游的乐趣。
对于一些老年游客和儿童来说,大雪天气带来的寒冷和不便可能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然而,大雪天气并非完全给旅游业带来负面影响。
对于一些特定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项目来说,大雪反而成为了一种吸引游客的独特资源。
贞丰县近3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及对旅游业的影响摘要:本文选取贞丰县1991~2020年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数据信息,分析其对当地旅游业的影响。
结果表明:贞丰县冬暖夏凉的气候是较为珍贵的旅游气候资源,只要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丰富均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贞丰县阳光中的紫外线较多,尤其是在冬季,温度又不太低,经常是丽日高悬,人们经常感觉温暖如春,对于日光浴和紫外线治疗较为有利;春季4~5月相对湿度偏低,但对人体健康较为适宜;夏季7~8月相对湿度较高,会对旅游产生一定影响;因对旅游产生不利影响的大风天气很少出现,单从风速该气象要素来看,四季风速不大,对于贞丰县旅游活动的开展不会产生太大影响;贞丰县气候最适宜月份出现在3月、4月、5月、9月、10月。
较适宜的月份有3月、11月,其余月份则不适宜旅游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气候变化旅游业影响贞丰县引言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世界旅游行业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社会大众开始意识到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较大,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旅游气候学作为研究的重点。
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旅游项目,都与气候环境和背景密切相关。
由此可以看出,旅游项目的开发或旅游活动的开展,都会被气候环境等左右。
因此,通过对贞丰县旅游气候资源,如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相对湿度、风速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得出了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人体舒适度指数,根据这些指标来了解当地最佳旅游时间,以综合开发当地旅游资源。
1、研究资料和方法本文选取贞丰县1991~2020年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数据信息,通过建立旅游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气候舒适度指数,分析了其对当地旅游发展的影响。
2、气候变化特征实际上,气候对人体的影响极大,是影响人们旅游活动的重要因子。
气候包含有气压、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日照时数、风速等气象要素数据,不同气象要素及其组合对人体生理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气象旅游资源气象旅游资源是指大气中的冷、热、干、温、风、云、雨、雪、霜、雾、雷、电、光等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所构成的旅游资源。
[1]气象旅游资源必须在特定的地域和时期才会出现。
有些气象风景还与历史时期的名人轶事有关,往往“景借人扬名,人借景传世”,使这类自然旅游资源富含人文特征。
[2]气象因素很少单独构成旅游资源,通常需要与其他景观因素相结合,形成自然旅游资源复合体。
他们一般有以下特点:1.多变性。
大气中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往往是瞬息万变、变幻无穷的。
典型的如一日内冷、暖、阴、晴的变化。
刚刚是倾盆大雨,即时就晴空万里,这些变化常常影响着景色的色彩、风采和明快度,给旅游者以不同的美感和多变感。
2.速变性。
气象要素中的雾、雨、电、光等要素变化极为迅速,典型景象如佛光神灯、海市蜃楼、日落日出等等都是瞬间出现,瞬间即可消失的气象景观,旅游者只有把握时机,才能观赏到佳景。
3.背景和借景性。
气象旅游资源虽然有时也可直接观赏,给人以美感,但毕竟不像山水花草等具体实在,故常作为其他旅游资源的背景和借景因素,以旅游资源综合体的形式出现,供人观赏,如林海雪原、平湖秋月、渭城朝雨等不胜枚举。
4.地域性。
各种气象景观的出现都有一定的地域性,一些特殊景象必须在特定地点才可显现,如吉林雾凇、峨眉佛光、江南烟雨、大理“下关风”等等。
5.时间性和季节性。
不同的气象景观要素在一年内所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如冰雪景观只出现于冬季,而蜃景和宝光景一般见于中午或下午,而日出、霞光等景的时间性更强。
常见的气象旅游资源类型很多,有雨景、云景、雪景、夏景、日月景、魔幻景、极限景等。
(一)雨景雨景是旅游中经常遇到的一种自然景观。
雨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往往给周围旅游资源增添无穷的韵味。
首先,细雨蒙蒙,使山石林木、小桥流水若隐若现,别具一番朦胧美或意境美。
自古以来,我国形成了许多雨景胜迹,如峨眉山十景之一的“洪椿晓雨”,蓬莱十景之一的“漏天银雨”,还有江南烟雨、巴山夜雨等。
第五章天象景观旅游资源及鉴赏学习提示:一、主要内容:气象气候的概念及其与旅游活动的关系气象气候旅游资源的旅游吸引因素和旅游功能气象气候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和康乐型气候环境的评价方法海滨气候、山地高原气候和乡村气候等旅游气候的特点二、学习重点:掌握天象旅游资源的相关概念、形成因素;了解天象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掌握天象旅游资源的鉴赏方法。
第一节天象景观旅游资源概述气象气候条件是旅游活动的环境与背景,又是旅游者的重要观赏对象。
气象气候与天象的千变万化使得旅游活动丰富多彩。
一、基本概念1、地球与大气包围在地球外部的一层美丽而又千变万化的气体,总称为大气或大气层。
自然状态的大气由气体、固体杂质和液体微粒3部分组成,不含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
其主要成分有氮(78.09%)、氧(20.95%)、氩(0.93%)、二氧化碳(0.03%)等,还有微量臭氧和其他惰性气体。
2.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天气特征。
气候既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环境要素之一,又是供给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资源。
气温、降水、湿度等气候要素的多年平均值是用来描述一个地区气候状况的主要参数。
3.天气天气是指一定的区域内某一瞬间或短时间内,所观测到的各种气象要素所综合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
如人们生活中所遇到的阴、晴、冷、暖、干、湿等天气状况,都是温度、气压、湿度、风、云、降水等各种气象要素综合的结果。
4.气象人们把大气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统称为气象。
大气层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发生着各种不同的物理变化,冷、热、风、云、干、湿、雨、雪、霜、雾、凇、雷、电、光等,都是大气中各种物理过程的结果。
5.天象天象是指天文现象。
天文则是日月星辰等天体在宇宙间的分布、运行等变化现象。
二、气象气候对旅游的影响构成气象气候的各种要素,如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雾等,不仅具有直接造景、育景的功能,而且是人类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
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气象、气候景观导游:气象景观的特点大气中的冷、热、干、温、风、云、雨、雪、霜、雾、雷、电、光等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所构成的景观,与其他自然景观相比,有着以下显著的特征:1 .多变性大气中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往往是瞬息万变、变幻无穷的。
典型的如一日内冷、暖、阴、晴的变化。
刚刚是倾盆大雨,即时就晴空万里,这些变化常常影响着景色的色彩、风采和明快度,给游客以不同的美感和多变感。
2 .速变性气象要素中的雾、雨、电、光等要素变化极为迅速,典型景象如宝光、蜃景、日出、霞光、夕照等都是瞬间出现,瞬间即可消失的气象景观,旅游者只有把握时机,才能观赏到佳景。
3 .背景和借景性许多气象景观的出现常常要与其他一些旅游资源相配合,要借助于其他景观为背景。
如高山云海,海上日出,沙漠蜃景,名山佛光等。
4 .地域性各种气象景观的出现都有一定的地域性,一些特殊景象必须在特定地点才可显现,如吉林雾凇、峨嵋佛光、江南烟雨、大理"下关风"等等。
5 .时间性和季节性不同的气象景观要素在一年内所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如冰雪景观只出现于冬季,而蜃景和宝光景一般见于中午或下午,而日出、霞光等景时间性更强。
我国气候旅游资源(一)总特点中国气候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按纬度位置从南到北可分为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六个热量带。
按水分条件,全国自东南向西北可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四个类型。
此外山区气候的垂直分异也很明显。
虽然我国气候类型多,但决定我国气候基本格局的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二)区域气候华北平原四季分明;云贵高原四季如春;南岭以南终年少见霜雪,长夏无冬;东北北部冰封雪盖,长冬无夏。
各地气候的差异,便于组织与气候条件相适应的多种旅游活动。
即使在同一季节,也可以在全国开展多种气候旅游:隆冬季节在海南岛可以避寒,还可以进行滑水、帆船等水上娱乐活动;而在哈尔滨可以观赏"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也可以组织滑雪、冬猎、观赏冰雕等旅游。
气候变化对旅游活动的不利影响及有效应对措施摘要:旅游业作为全球第一大产业,对气候与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近百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加剧变暖,各地区气候也发生异常变化,由此对旅游活动的影响不容忽视,轻者中断旅游计划,严重时甚至还会造成游客伤亡。
基于此,本文以四川阿坝州理县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这一地区气候变化对旅游活动的不利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有效的应对处理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气候变化;旅游业;旅游活动;不利影响;理县引言现如今,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不单单是环境与能源问题,而逐渐演变成了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并成为人类当前面临的最严峻、最复杂的一项挑战。
据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在1880-2012年期间全球地表温度上升0.85℃,严重威胁了人类生存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各地区干旱、暴雨等各种气象灾害频发,山地冰川大幅缩减、农业生产费用增加、生产潜力大幅下降等,由此产生的影响与危害均是不可逆转的。
旅游业作为一项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的行业,全球气候异常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与危害更加严峻。
近些年来时常会出现旅游团在旅游目的地遭受泥石流、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由此造成的伤亡巨大。
因此在开展旅游活动之前非常有必要掌握旅游目的地的气候条件及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
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四川阿坝州理县气候变化对旅游活动的不利影响及有效应对措施,对于尽可能减少气候变化对旅游活动的影响,正常开展旅游活动,进而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1理县气候变化实况针对理县近30年(1992-2021年)气温与降水量等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得出:(1)近30年来,理县年平均气温为11.8℃,并整体以0.463℃/10a的速率呈增温趋势,与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保持一致。
(2)1992-2021年理县年平均降水量为611.7mm,且整体以-6.039mm/10a的速率呈减少趋势。
而且理县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10月份,这一时段降水占到全年总降水量的88.1%,以6月份降水量最多,平均降水量为105.9mm,占到17.3%;12月份降水稀少,还不足年降水量的1%。
气候变化对全球旅游业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气候变化对全球旅游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海平面上升以及生态系统的变化,对旅游景点的可持续发展和游客的旅游体验都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全球旅游业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应对这些挑战。
1. 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如热浪、暴雨、飓风等,对旅游业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这些天气事件可能导致旅游景点的关闭、航班取消以及交通堵塞,给游客的旅行计划带来不确定性。
此外,极端天气事件还可能破坏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延长修复时间,进一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2. 海平面上升随着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和海洋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的旅游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沿海地区的海滩侵蚀以及沿海度假村、酒店等设施受损。
部分海岛国家和岛屿旅游目的地面临着被淹没的风险。
为了应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旅游业需要加强沿海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可持续发展。
3. 生态系统的改变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影响了许多旅游景点的生态环境。
例如,珊瑚礁的变暖和海洋酸化对海洋旅游和潜水活动造成了威胁。
森林火灾、干旱和洪水等气候变化引起的自然灾害也可能破坏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等旅游景点。
为了保护旅游景点的生态环境,旅游业需要与环境保护部门合作,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4.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旅游业需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可持续发展可以实现旅游业的长期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
这包括推广低碳旅游,减少碳排放量,提倡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鼓励游客采取环保措施等。
同时,旅游业需要与当地社区合作,提供良好的就业和培训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5. 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需要制定并执行相应的应急计划和适应性措施。
旅游业可以加强气象监测和风险评估,及时调整旅游线路和安排,确保游客的安全和旅行的顺利进行。
气象和气候各要素对旅游活动的影响气象和气候各要素对旅游活动的影响从上述风景气象和气候的特点看,构成气象气候的各要素,如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等,不仅具有直接造景、育景功能,而且是人类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
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下列几方面:1.影响景观的季相变化自然风景是由山、水、林木花草和气象等各要素共同构成的。
其中山、水、动植物等因素只影响空间景观形态,唯气象和气候,既影响一地的空间景观结构,又影响自然风景的季相变化。
这是因为气温、降水、风向风速等天气现象在一年四季内有不同的变化所致。
以我国为例,夏季气温南北方差异很小,全国普遍出现高温状况。
在夏季风集中降水的影响下,我国各地呈现一片葱绿喜人的景观;冬季,全国大部都在“极地”大陆气团的控制下,东部平原地区的气温,受太阳辐射所决定,南北温度梯度相差悬殊,北方一片冰原雪岭,寒冷干燥,南方花草溢香、气温宜人。
春秋两季处于冬、夏过渡季节,北方的春季尚在变性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之下,天气干燥少云,地面接收的辐射多直接用于增温,故升温亦快;江南地区正值清明时节,多云雨天气,地面所得辐射相对减少,升温就慢。
但是,南北方都处于生机勃勃的景象,成为旅行最佳时节。
秋季在北方低空“极地”大陆气团基本上替代了热带海洋气团,而南方高空仍有副热带高压活动。
在这时节,我国南北绝大部分地区都是秋高气爽的天气。
金风送爽,湿润适宜,真不失为旅游佳季。
由此可见,全国各地四季均呈现不同的自然景观。
这种季相变化最显著的表现莫过于植物景观。
如东北五大连池,春夏有瑞花野草点缀,加上不同树木的色彩变幻,景观意境,颇为丰富;秋天有紫红的柞树,黄绿色的樟子松,色彩秀丽,极飨游人;冬天桦林片片,白雪压枝,意境颇富诗意。
可见,这种季相变化,均是由气象、气候诸要素决定的。
2.影响旅游流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旅游流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平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气象和气候因素是基本的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为什么旅游热点多在地中海沿岸和加勒比海一带,就是因为那里气候温暖,有充足的阳光和适度的海水,为欧洲寒冷、潮湿、少阳光地区的人们提供了避寒、娱乐的佳境,在此,气候成为决定的因子。
气象和气候各要素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从上述风景气象和气候的特点看,构成气象气候的各要素,如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等,不仅具有直接造景、育景功能,而且是人类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
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下列几方面:
1.影响景观的季相变化
自然风景是由山、水、林木花草和气象等各要素共同构成的。
其中山、水、动植物等因素只影响空间景观形态,唯气象和气候,既影响一地的空间景观结构,又影响自然风景的季相变化。
这是因为气温、降水、风向风速等天气现象在一年四季内有不同的变化所致。
以我国为例,夏季气温南北方差异很小,全国普遍出现高温状况。
在夏季风集中降水的影响下,我国各地呈现一片葱绿喜人的景观;冬季,全国大部都在“极地”大陆气团的控制下,东部平原地区的气温,受太阳辐射所决定,南北温度梯度相差悬殊,北方一片冰原雪岭,寒冷干燥,南方花草溢香、气温宜人。
春秋两季处于冬、夏过渡季节,北方的春季尚在变性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之下,天气干燥少云,地面接收的辐射多直接用于增温,故升温亦快;江南地区正值清明时节,多云雨天气,地面所得辐射相对减少,升温就慢。
但是,南北方都处于生机勃勃的景象,成为旅行最佳时节。
秋季在北方低空“极地”大陆气团基本上替代了热带海洋气团,而南方高空仍有副热带高压活动。
在这时节,我国南北绝大部分地区都是秋高气爽的天气。
金风送爽,湿润适宜,真不失为旅游佳季。
由此可见,全国各地四季均呈现不同的自然景观。
这种季相变化最显著的表现莫过于植物景观。
如东北五大连池,春夏有瑞花野草点缀,加上不同树木的色彩变幻,景观意境,颇为丰富;秋天有紫红的柞树,黄绿色的樟子松,色彩秀丽,极飨游人;冬天桦林片片,白雪压枝,意境颇富诗意。
可见,这种季相变化,均是由气象、气候诸要素决定的。
2.影响旅游流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旅游流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平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气象和气候因素是基本的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为什么旅游热点多在地中海沿岸和加勒比海一带,就是因为那里气候温暖,有充足的阳光和适度的海水,为欧洲寒冷、潮湿、少阳光地区的人们提供了避寒、娱乐的佳境,在此,气候成为决定的因子。
又如我国的昆明、广州及太湖地区,所以能成旅游热点热区,除了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设施较好等原因外,还有气候的因素,这些地方气候宜人,风光明媚,对全国游人有极大吸引力。
海滨城市,夏季凉爽,可以避暑,也与气候因素息息相关。
五岳名山,佛教胜地,夏季游人如织,除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吸引外,还因气候凉爽,适宜消夏避暑这一重要因素。
总之,由于气象、气候的影响,在世界各国范围内,都出现了一些旅游热点热线;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冷点冷线,形成游客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
游客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平衡也很明显。
如长沙市五个旅游点统计,春、夏、秋、冬四季占游人的百分比为(1984年数字):
从上表看出,长沙是一个四季均可游览的城市,四季游人比例相差不大,表明该地气候条件比较优越,故春、夏、秋游人均比较多,冬季略少,但也占有相当比重。
而杭州西湖就截然不同了,春季和秋季是两个明显的高峰,尤其是四月份,游人形成特高峰,说明那时气候最佳,最适于游览活动。
但是这种旅游高峰,逐年也是有所变化的。
下面两幅曲线图,分别表示的是1979年和1983年的统计数字,从曲线的起伏情形看,1983年的西湖四月份的高峰比1979年四月份的高峰来得更加突出,说明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这种旺季旅游的趋势还在不断强化。
3.影响旅游区的布局:气候优劣条件是旅游者选择游览目的地和路线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那些夏季避暑和冬季避寒胜地,更是游人追逐的对象。
世界各国为适应游客的这种心理需求和动向,有计划地布局了一些旅游气候适宜的中心城镇,从而改变了原来的游点区位面貌。
而且随着旅游业的大规模发展,这种向避暑、避寒地发展的趋势还会有所加强。
特别是炎热的地区,一般把避暑地选在山上、水边。
请看下列世界著名避暑城市统计表:
我国许多避暑胜地都选在中山以上,那里气温比山下平地要低得多。
请看下表:
由上可见,世界避暑的趋向是在向海拔高的地盘发展,在那里建立的避暑城市、胜地越来越多,这对旅游布局有极大的意义。
除了避暑外,还有冬季避寒胜地的选择问题。
据世界人士评价,世界最好的避寒胜地有10个:即①巴巴多斯;②佛得角群岛;③向风群岛;④尼加拉瓜;⑤巴基斯坦;⑥沙巴;⑦沙捞越;⑧苏里南;⑨多哥;⑩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大洋洲)。
我国最好的避寒旅游胜地是海南岛、北海等。
4.影响游客的观赏效果和舒适度
游人在一个风景区内游览,常常是根据该风景区提供的景点数量、规模、路线以及游人出游的可能假日等安排的。
如果在出游时间内天气和气候条件均很理想,那么他的游览活动便可按原定计划顺利地进行,旅游目的也会完满的实现。
如果遇到不利的天气,如连续降水、雾日、大风暴等,都会给游人带来不幸,不仅游程无法如期安排,而且直接影响观赏效果,甚至人身安全。
所以气象和气候条件是开展旅游活动的双重因子:一是有利的因子,即适宜的气候,可以促进旅游活动,提供完满的条件;一是障碍因子,即恶劣的气候,给游人活动带来困难。
古人讲:“出师不利”,用在旅游上,就是“天不如愿”意思。
当然,一次出游,往往并非都遇上好天气,也并非都遇上坏天气。
很可能好坏天气都有,这就要求旅游者在安排游程时,要把气象气候因素考虑进去,以便争取主动权,变被动因素为主动局面,应付不测风云,做到有备无患。
气象条件对游览效果的影响,除了总游览计划外,对每次有特定目的的游览效果和气氛也会产生直接影响。
如观日出、观日落、观彩霞、观极光、观高山宝光、观海市蜃楼等特定观赏项目,就要视天气条件是否如愿以偿了。
这些项目常常要求有瞬间的美好天气条件,如观日出、日落时刻无云无雾,能见度最佳;观极光要夜空晴朗;观高山宝光要有薄雾和适度水气条件;观海市要西天有云,水气浓重等。
总之,只要具备瞬间天气条件,这些项目的观赏效果就会得以保障。
不会兴致而去,扫兴而归。
气象和气候条件还可影响游人的舒适度。
如天气连续闷热无雨,常会使游者烦躁不安,暑热难当;在闷热之中,落上一场美雨,不仅可以降暑增爽,还可造成某些观赏背景,如雨景、云雾景等。
又如海滨游泳,需要有好的天气,阳光充足,水温适度,使水浴、光浴、沙浴有效的结合起来。
否则阴雨连绵,水沙不暖,游者无不感到扫兴。
目前国外专门有人研究这种气候舒适度。
5.影响风景区的功能和旅游项目的性质、内容。
任何风景区都有自身独特功能,如以观赏为功能的风景区,以疗养为功能的风景区,以健身为功能的风景区,以科学考察为功能的旅游区等等。
这些具有不同功能的风景区,均与气象和气候条件分不开。
上面讲的天气影响游览效果的情形,就是以观赏为功能的风景区受气象因素制约的例子;以休养、疗养为功能的旅游区,都要求有适宜的气候条件相配合,以提高疗养效果和质量。
过去人们只注意气温与休憩、疗养之间的关系,不大重视湿度、风等气象要素的作用。
如烟台附近一带,由于夏季以刮离岸风为主,不仅具有温度偏低和变化和缓等一般海洋性气候特点,而且同时兼有不高的相对湿度,其疗养价值往往高于面对东南季风的大连、秦皇岛、青岛等地。
以健身为功能的风景区,如游泳、划船、登山等,都要有适宜的天气条件配合。
游泳要有阳光、水温适度;划船要风浪小,水面平稳;登山要求高空风速小、无降水、日照长、气温不过低等条件。
气象和气候条件对旅游项目的性质、内容影响颇大。
如以户外为主的旅游项目,在遇到不利天气条件时,可调整为室内娱乐或参观项目,或者改为洞穴旅游。
又如以健身为性质的体育旅游活动,根据不同的天气条件,可变换其游览项目,使观赏及考察内容尽可能适应气象和气候条件。
对于一个旅游者,在出游之前,也可以根据气象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风景地和游览内容。
如要以避暑为主,就要选择北方、海滨、高山风景地;以疗养旅游为主,就要选择具有不同疗养效应、天气适宜的疗养场所。
有泥石流和洪暴危险的旅游区、尽量不要安排在雨季;干旱区的旅游活动,要尽量避开气温最高的季节;去长江流域旅游还要考虑梅雨的影响。
总之,做一个好的旅行家,要善于观察气象,掌握各地气象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调整旅游项目和内容。
6.气象和气候条件,是风景区开发的重要背景因素之一。
各旅游城市、旅游区点,都有各自不同特色的气候因素和条件。
旅游开发者在制定规划时,必须全面搜集和研究该地的气象气候资料,对其有利和不利之处进行如实的评价,以便根据气象资料提供的条件,设计和安排适合本地气候因素的旅游项目和设施。
我国各风景区的气象气候条件很复杂,开发时必须加以总体分析和对比,以找出本区的气候特色和影响旅游的诸项因子。
如大连的气候,经大量气候资料分析,可以得出其优越条件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空气湿润,降水集中,季风明显,水温适度。
是开展观赏、避暑、休疗、健身旅游的好地方。
下面这幅表中统计的基础气象资料,就成为大连旅游开发的背景依据:
不过,这幅统计资料表还应加上水温的观测资料,因为大连是夏季游泳佳地,这种资料对开发者和游览者均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如大连六月下旬海水表层水温为16—18℃,7—9月可达20℃以上,浅海水域水温(如星海公园)可达25℃以上。
人们一看就知这里为海水浴场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