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大元《宪法学基础理论》(复习笔记 第一章 国家与宪法)【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312.69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国家与宪法

一、国家、社会与共同体

1.国家

(1)国家的概念

国民、领土与主权三要素是现代国家的基本内容与标志。国民是国家的主权者,决定着国家价值体系与发展目标;领土是国家权力行使的范围与空间;主权是决定国家意志的最高权力,对内是最高权力,对外是独立的权力。

(2)宪法文本上的国家

宪法文本中的“国家”一般在下列意义上使用:

①统一的政治实体意义上的“国家”。

“国家”一词最常用的用法就是表示整个统一的政治实体,具体又可以分为主权意义上(对外)的国家和主权权力意义上(对内)的国家两种。

②与社会相对的意义上的“国家”。

③与地方相对的意义上的“国家”。

“国家”有时还与地方相对应,往往是在与地方有关的领域使用,这时其涵义主要是指中央。

2.社会

(1)社会是宪法学中经常使用的概念之一,与宪法的产生、发展与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作为组织化的人类共同体,其本质是遵循着一种自律原则,依靠社会成员的非强制

性的规则来维持社会组织,体现了社会自治精神。

(2)在宪法文本中,社会既作为与国家相对应的概念而存在,同时也体现着独立的自治精神。为了维护共同体成员的利益,社会一方面需要保持其自治精神,另一方面也需要与国家保持良好的互动,在他律与自律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

3.共同体

(1)国家与社会都表示一定的共同体,体现共同体生活的基本要求。无论是国家形态,还是一般的社会形态,都需要反映共同体成员的意志与需求。

(2)宪法学理论所研究的共同体不是某一具体领域的共同体,是涵盖不同领域共同体形式的综合性概念,其宗旨是研究作为共同体规则意义上的宪法。

二、宪法语义与宪法概念基础

1.宪法语义

在西方社会的宪法语义中不同的词汇实际上表达不同意义的宪法概念,以保持语义符号与宪法概念内涵之间的一致性。由于词义的不同,学者们在理解宪法概念时采取不同的研究视角。沈宗灵教授认为,宪法一词,在中国或西方国家,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意义,近代或现代意义上的宪法大体上具有四种意义:

(1)成文宪法,即一个国家的根本法;

(2)每个国家法律体系中首要的部门法,也称广义宪法;

(3)“宪法法”或称宪法性法律;

(4)作为法学学科之一的宪法学。

2.宪法与立宪主义

从宪法概念产生的基本价值体系看,立宪主义的产生并发挥功能是宪法概念成立的基本条件。通常所说的立宪主义是通过宪法治理国家的政治原理,它与宪法既有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区别。

3.宪法概念的历史变迁

(1)作为自由证书意义上的宪法

英国1215年的《大宪章》,它实际上保障了贵族与城市市民的部分自由,形成社会政治势力之间的某种妥协。在德国十四五世纪出现的协约等文书中也可看出早期自由证书中存在的宪法意义。

(2)作为限制君主权力意义上的宪法

19世纪的立宪君主制时代,宪法开始具有对君主绝对权力加以限制的政治或法律性质。

(3)作为契约意义上的宪法

契约意义上的宪法通常具有两种含义:①一是国家内部的宪法契约;②联邦制内部或形成联邦制过程中形成的宪法契约。

(4)作为国家支配权及国家组织基础的宪法

在社会进化论和社会契约论的影响下,以个人的自由与法律平等理念为基础,形成了作为国家支配权与国家政治基础的宪法。

(5)作为阶级妥协产物的宪法

在阶级利益的妥协和协调中,宪法呈现出两种状态:①实质的妥协,在阶级的妥协过程中形成不同的制度与目标之间的和谐;②形式的妥协,宪法为社会政治、经济的改革提供合

法的可能性。

(6)作为政治共同体法律秩序基础的宪法

当宪法成为国家统治权基础的时候,在国家社会的各个领域,宪法成为人们共同遵循的价值基础和依据。

4.宪法观与宪法概念

(1)实证主义宪法观与宪法概念

①实证主义宪法观

实证主义宪法学理论与方法的基本理论要点是:严格区分当为与存在、规范与现实、国家与社会,认为只有实定的宪法规范才能成为宪法学的对象。

②实证主义宪法观下的宪法概念

实证主义宪法学家对宪法概念的表述虽各自不同,但都把宪法概念理解为“国家法的基本秩序”,追求规范主义的宪法理想。

(2)决断主义宪法观与宪法概念

①决断主义宪法观

休莫特认为,宪法具有效力的根据并不在于规范的结构,而在于对国民共同体的政治生活方式的一种“政治的决断”,宪法实际上是一种力,是政治的决断,直接影响宪法的存在与发展。

②决断主义宪法观下的宪法概念

宪法概念有四种形式,即绝对的宪法概念、相对的宪法概念、实定的宪法概念与宪法理想的概念。宪法概念是“对实际存在的政治统一体的种类与形式的根本性的决断”。

(3)整合主义宪法观与宪法概念

①整合主义宪法观

宪法是国家的法秩序,是生活的法秩序,即国家整合过程中的秩序。在形成国家整体的生活秩序的过程中宪法起着把整合过程法律化的功能,

②整合主义宪法观下的宪法概念

宪法概念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政治统一体形成意义上的宪法概念;二是确立统一的法律秩序。

5.宪法概念与宪法文化

(1)宪法概念的历史变迁

中国古代文献中曾出现过“宪法”一词,但它并不是指近代意义的宪法。据考察,l893年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一书中出现了宪法一词。

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概念在中国的形成过程中所受到的日本宪法学的影响是比较广泛的。宪政概念在中国宪法学说史上曾经历了立宪—宪法—宪政—立宪主义的变化过程。

在宪政与宪法关系上,早期的中国学者们认为,宪法是调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关系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法,也就是一种特别法,处于法律体系的核心。对宪法功能和宪法目的的判断有助于系统地掌握宪政的性质。保护社会共同体成员的权利与自由是宪法的共同职能,它决定着作为立宪主义基础的宪法本身的价值判断。

在立宪与宪政的关系上,宪政所要求的立宪不仅指制定宪法,同时通过宪法治理国家,赋予立宪概念以一定的价值要素。无论何种意义上的立宪,从立宪到宪政并不是一个自发的演变过程,它需要一种普适性原理的概括和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