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血尿的诊断思路2015
- 格式:ppt
- 大小:6.63 MB
- 文档页数:60
血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处理原则如下:
一、诊断与鉴别诊断
确认是否为真性血尿:排除因月经、子宫阴道出血、痔疮出血等污染尿液而引起的假性血尿。
确定出血部位:根据血尿出现在排尿过程的不同阶段,可初步判断出血部位。
起始段血尿提示尿道病变,终末段血尿提示后尿道、膀胱、前列腺病变,全程血尿提示肾脏或输尿管病变。
分析血尿的颜色和性状:颜色深浅常反映病情轻重,轻者淡红,重者鲜红,血样尿或浑浊像洗肉水样。
血尿中是否有血块也反映出血的情况。
根据伴随症状判断病因:血尿患者伴有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等症状时,一般考虑为泌尿系统疾病所致,如肾盂肾炎、输尿管结石、膀胱癌等。
具体疾病的判断需结合临床检查。
二、处理原则
卧床休息,尽量减少剧烈的活动。
必要时可服用苯巴比妥、安定等镇静安眠药。
大量饮水,减少尿中盐类结晶,加快药物和结石排泄。
肾炎已发生浮肿者应少饮水。
应用止血药物,如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K,还可合用维生素C。
慎用导致血尿的药物,尤其是已经有肾脏病的人。
血尿是由泌尿系感染引起,可口服和注射抗生素和尿路清洁剂,如氟哌酸、呋喃嘧啶、氨苄青霉素、青霉素、灭滴灵等药。
泌尿系结石常有剧烈腹痛,可口服颠茄片、654-2、阿托品以解痉止痛。
血尿病因复杂,有的病情很严重,应尽早去医院检查确诊,进行彻底治疗。
肾结核和肾肿瘤在明确诊断后可做一侧肾脏切除手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准确信息。
小儿血尿应该做哪些检查?(专业文档)小儿血尿的诊断思路:首先明确是否为真性血尿;其次明确血尿的来源;最后明确血尿的可能病因。
一、明确是否为真性血尿当小儿尿色发红时,需排除假性血尿:1、尿中某些代谢产物如卟啉尿、尿黑酸尿(酪氨酸代谢异常病)、胆色素、尿酸盐及药物如酚红、氨基比林、利福平、铁剂、甲基多巴、甲硝唑、呋喃妥英、嘧啶等均可使尿呈红色;某些食物或蔬菜中色素如甜菜、黑莓及食物颜色也可致红色尿。
尿常规潜血、镜检红细胞均阴性。
2、血红蛋白尿及肌红蛋白尿,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溶血性贫血等。
尿常规潜血阳性而镜检红细胞阴性。
3、非泌尿道出血,如阴道或下消化道出血混入、月经污染。
二、血尿的定位分析1、肉眼观察:暗红色尿多来自肾实质或肾盂;鲜红色或带有血块者常提示非肾小球性疾患出血;血块较大者可能来自膀胱出血;尿道口滴血可能来自尿道。
2、尿三杯试验:在患儿持续排尿过程中,用三只玻璃杯分别收集初、中、终各段尿液,然后进行血尿检查。
初段血尿见于尿道疾病;终末血尿见于膀胱颈、三角区、后尿道及前列腺疾病;全程血尿则提示肾脏、输尿管及膀胱疾病。
3、尿常规检查:血尿伴大量蛋白(2+)时考虑病变在肾小球,尿沉渣中如发现管型、特别是红细胞管型多为肾实质病变;血尿伴大量尿酸、草酸或磷酸盐结晶者要除外高钙尿症、结石。
4、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当尿中红细胞出现形态变化和伴有血红蛋白丢失时,即变形的红细胞为主时,为肾小球性血尿,其机制一般认为,肾单位血尿是红细胞被挤压穿过病变的肾小球基膜受损和通过肾小管时受到管腔内渗透压、pH及代谢物质(脂肪酸、溶血卵磷脂及胆酸等)作用,而发生外形及大小等的变化;当尿红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均一的,即为非肾小球性血尿,该均一红细胞血尿是尿路血管破裂出血造成的,因而红细胞形态正常。
严重变形红细胞(环状、芽胞、穿孔)30%以上称为肾小球性血尿,<15%时考虑为非肾小球性血尿。
三、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的选择1、确定为非肾小球血尿者(1)中段尿培养以寻找泌尿系感染的证据。
血尿问诊要点血尿是指尿液中出现明显的红色或棕色血液,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
血尿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感染、肾结石、肾炎、肝硬化等。
因此,在进行血尿问诊时,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确定其病因和治疗方案。
一、患者病史询问1. 疼痛:询问患者是否有腰部或下腹部疼痛,以及是否有排尿困难等不适感觉。
2. 尿频:询问患者是否有频尿、夜尿增多等情况。
3. 小便颜色:询问患者是否注意到自己的小便颜色是否异常,并描述其颜色(鲜红色、棕色等)。
4. 病史:了解患者过去是否有泌尿系统相关疾病史,如肾结石、肝硬化等。
5. 药物使用史:询问患者是否使用过可能导致血尿的药物,如抗凝剂等。
二、体征检查1. 血压:检查患者的血压是否正常。
2. 腹部触诊:检查患者腹部是否有肿块或压痛等异常情况。
3. 肾区叩击痛:检查患者肾区是否有叩击痛等异常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1. 尿液分析:进行尿液分析,确定是否存在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等异常情况。
2. 尿培养:进行尿培养,确定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
3. 血常规:进行血常规检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贫血等异常情况。
4. 肝肾功能检查:进行肝肾功能检查,确定患者的肝肾功能是否正常。
四、影像学检查1. B超:进行B超检查,确定患者的泌尿系统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
2. CT/MRI:如果B超结果不明确,可以进一步进行CT或MRI检查,以确定病因和治疗方案。
五、其他辅助诊断方法1. 经尿道镜检查:通过经尿道镜观察泌尿系统内部情况,以确定病因和治疗方案。
2. 膀胱镜检查:通过膀胱镜观察膀胱内部情况,以确定病因和治疗方案。
3. 肾活检: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进行肾活检,以确定病因和治疗方案。
六、治疗方案1. 根据血尿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感染、消炎等。
2. 饮食调节: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多饮水等。
3.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等。
4. 手术治疗:如果血尿的原因是肾结石、肾肿瘤等需要手术治疗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尿----内科鉴别诊断图35-1 ⾎尿鉴别诊断思路正常⼈尿中可有少量红细胞,其正常值为尿沉渣镜检1~2个/⾼倍视野,如>3个/⾼倍视野则为⾎尿。
⼩量出⾎仅在显微镜下检出,称镜下⾎尿,如出⾎量超过1ml/L,⾁眼即可看出称为⾁眼⾎尿。
引起⾎尿的原因很多,⾎尿不仅是泌尿系统疾病的常见表现,也可见于全⾝或泌尿系邻近器官病变。
引起⾎尿的疾病,内科主要为原发性或继发性肾⼩球肾炎、遗传性肾炎、薄基底膜肾病、泌尿系感染、结核及多囊肾等;外科主要为泌尿系结⽯、肿瘤及创伤。
全⾝出⼤⼩是否⼀致,形态是否相似和细胞内⾎红蛋⽩分布是否均匀,将⾎尿分为均⼀性、多形性和混合性。
均⼀性表明⾎尿为⾮肾⼩球原性;多形性则提⽰⾎尿为肾⼩球原性,但并不绝对如此。
⾎尿的鉴别诊断思路见图35-1。
⼀、肾⼩球性⾎尿(⼀) 原发性肾⼩球疾病1. 急性肾⼩球肾炎(AGN)(1) 诊断步骤 ⾎尿常为起病的第⼀个症状,⼏乎全部病⼈均有⾎尿,尿红细胞呈多形性,其中⾁眼⾎尿发⽣率约40%,尿⾊呈均匀棕⾊浑浊或洗⾁⽔样,⽆⾎块,酸性尿中红细胞溶解破坏尿可呈酱油⾊,数⽇⾄2周即消失。
严重⾎尿者有排尿不适感及尿频,但常⽆明显尿路刺激症状。
本病特征如下:1) 起病较急,病情轻重不⼀。
2) 部分病例有急性链球菌或其他微⽣物的前驱感染史,多在感染后1~4周发病。
3) ⼀般有⾎尿(镜下或⾁眼⾎尿),轻⾄中等度⾮选择性蛋⽩尿,可有管型尿(如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等)。
常有⽔钠潴留,轻者为晨起眼睑⽔肿,重者⽔肿延及全⾝,指压可凹性不明显。
⾎压⼤多为中度增⾼。
有时有短暂的氮⾎症。
B超检查双肾⽆缩⼩。
4) 不典型者需做肾活检,病理检查为⽑细⾎管内增⽣性肾⼩球肾炎。
5) ⼤多预后良好,⼀般在数⽉内痊愈。
6) AGN最常见的是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有关链球菌的⾎清学检查阳性,⾎清补体下降并在2个⽉内恢复正常,循环免疫复合物(CIC)阳性,均为本病临床确诊的有⼒证据。
(2) 鉴别诊断 其他原发性肾⼩球肾炎在起病时或病程的某个阶段也可呈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
小儿血尿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检查项目:尿三杯试验、尿常规检查、尿红细胞形态检查
血尿本身临床表现无特殊,主要是原发病相应表现或血尿相关伴随症状。
病史①有无前驱感染及时间关系,如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常有较明确的前驱病史,于感染后10~14d出现血尿;而IgA肾病,呼吸道症状与血尿几乎同时发生,一般不超过3d。
②近期有无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磺胺类等药物史。
③有无外伤史。
④有无与鼠类接触史,对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极为重要。
⑤有皮肤紫癜史支持紫癜性肾炎。
⑥有肝炎病史者要除外肝炎相关性肾炎。
⑦家族中有无血尿、肾衰、耳聋、眼疾患者,为遗传性肾炎、家族性良性血尿提供线索。
⑧家族中出血史对血友病诊断有帮助。
伴随症状①明显的尿路刺激症状多见于泌尿系统感染(但小婴儿可仅有发热、拒食、哭闹及体重不增等),其次要注意除外肾结核累及下泌尿道、高钙尿症。
②肾区绞痛要考虑泌尿系结石。
③瘦长体型有时左侧腹痛和腰痛者,要考虑特发性肾出血。
④肾区肿块要考虑肾脏肿瘤、多囊肾、肾积水等。
⑤肝脾肿大、角膜K-F环者要考虑肝豆状核变性。
⑥有全身多系统损害者要考虑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⑦伴有不明原因发热、消瘦、贫血及咯血者应疑为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⑧发热伴面、颈、上胸部潮红,并渐出现皮肤出血点、低血压、休克、少尿应考虑流行性出血热。
⑨有胃肠炎表现,随后出现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者要考虑溶血尿毒综合征。
⑩伴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要考虑肾小球疾病。
血尿的诊断思路:首先明确是否为真性血尿;其次明确血尿的来源;最后明确血尿的可能病因。
血尿的鉴别诊断(一)发病的年龄(1)儿童期:见于急性肾炎、急性泌尿系感染、遗传性肾炎等。
(2)青、少年:见于急性肾炎、肾结石等。
(3)成年:见于肾炎、肾结石、尿路感染等。
(4)中、老年:见于肾结石、泌尿系统肿瘤等。
(二)判断血尿发生的部位(1)肾性血尿的临床特点1)为全程血尿,若为肉眼血尿,尿色多为暗红色或为酱油色。
2)位相显微镜检查可发现红细胞形态有明显的异常,并可发现有红细胞管型。
3)血尿量可大可小,若为小量,则为镜下血尿;若为大量,则可排出细长条状血块。
4)可伴有肾绞痛,如肾结石、血块阻塞输尿管时发生。
腰痛、腰酸,如肾孟积水、肾结石、急性肾小球肾炎。
5)可有发冷、发热,如急性肾盂肾炎。
6)有时肾可触知,如肾盂积水、多囊肾。
(2)膀胱性血尿的临床特点1)为终末血尿,或为全程血尿。
若为肉眼血尿,则尿色较鲜艳。
2)尿中红细胞形态正常。
3)若为大量血尿而排出血块时,多为形状不规则的血块。
4)尿中可有较多的上皮细胞。
5)可有终末排尿痛。
6)可有排尿困难或排尿中断。
7)多有下腹不适、下坠感等。
8)耻骨上可有压痛。
9)多有明显的膀胱刺激症状。
(3)尿道性血尿的临床特点1)为初始血尿,若为肉眼血尿,颜色鲜艳,并可有尿道滴血。
2)排尿初痛。
3)有尿急、尿频。
4)有排尿困难。
(三)血尿与血红蛋白尿的鉴别如果血尿在膀胱存留时间较久,而尿又呈酸性时,则红细胞可被破坏而发生血红蛋白尿。
因此,若为血尿,则尿液离心沉淀后,在镜下仍有较多红细胞;若为血红蛋白尿,则尿沉渣中无红细胞。
(四)需与尿被血污染鉴别因痔出血、阴道出血,如是女性,则易与尿相混。
在怀疑上述疾病时,应做直肠指诊、妇科检查。
(五)血尿的伴随症状对鉴别血尿致病的病因有帮助(1)无痛血尿,间歇性:对于老年人,一定要考虑有无泌尿系统肿瘤;对于青年人,则多为急性肾小球肾炎。
(2)伴有肾绞痛:见于泌尿系统结石。
(3)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即膀胱刺激症状:多见于膀胱炎、膀胱结核、膀胱结石,也可见于膀胱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