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抗菌药物使用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3
妊娠期和哺乳期抗菌药物的应用1.FDA对抗微生物药在妊娠期应用时的危险性分类A. 在孕妇中研究证实无危险性。
B. 动物中研究无危险性,但人类研究资料不充分,或对动物有毒性,但人类研究无危险性。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氨曲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两性霉素B,特比萘芬,利福布丁,乙胺丁醇,甲硝唑,呋喃妥因,C. 动物研究显示毒性,人体研究资料不充分,但用药时可能患者的受益大于危险性。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氯霉素,克拉霉素,万古霉素,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磺胺药/甲氧苄啶,氟喹诺酮类,利奈唑胺,乙胺嘧啶,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D. 已证实对人类有危险性,但仍可能受益多。
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X. 对人类致畸,危险性大于受益奎宁,乙硫异烟胺,利巴韦林2.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妊娠前期:从女性发育成熟到卵子受精时期。
在此阶段,使用药物一般比较安全,但在体内半衰期很长的药物可能会影响胚胎正常生长。
(2)受精第一日至第十四日:在此阶段,如果药物导致大量胚囊细胞受损会导致胚胎死亡。
如果仅少量细胞受损则不会影响其他细胞最终分化发育成为正常个体。
(3)受精第十五日至妊娠三个月左右:此时期是经典的致畸期。
由于各种器官、躯干、四肢在这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分化,所以极易受到包括药物毒性在内各种致畸因素影响,而且药物毒性作用越早,发生畸形的可能性就可能越严重。
(4)妊娠三个月至分娩:胎儿组要器官基本分化完成并迅速生长发育,在此阶段,药物致畸的可能性大大下降,但有些药物仍可能影响胎儿组织器官的发育和功能。
2.青霉素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能妨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能促使细菌细胞膜分解,又能抑制其合成,对许多敏感菌有杀菌作用。
(1)妊娠期:通过单纯扩散的机制透过胎盘,孕母血液中游离的青霉素浓度可较脐血中低。
该类药物对母体的肝肾功能影响小,已证实青霉素类抗生素为妊娠期最安全的抗生素。
抗菌药物在孕妇和乳妇中的应用2篇抗菌药物在孕妇中的应用抗菌药物是一类可以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
在孕妇感染细菌性疾病的情况下,适当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控制感染并预防并发症。
然而,由于胎儿在孕期对药物的敏感性较高,因此在孕妇中应用抗菌药物需要谨慎。
首先,孕妇中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为了治疗感染,而不是预防感染。
因此,在确定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后,医生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抗菌药物的安全性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医生会尽量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抗菌药物,并限制药物的使用时间和剂量。
其次,孕妇应避免使用具有胎儿毒性的抗菌药物。
一些抗菌药物可能会穿过胎盘屏障,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四环素类、氯霉素、万古霉素等药物在孕妇中的应用应尽量避免。
如果确实需要使用这些抗菌药物,医生会权衡利弊,并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时间和剂量,以降低对胎儿的风险。
另外,孕妇中尽量选择广谱抗菌药物。
广谱抗菌药物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可以覆盖更广的细菌谱,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广谱抗菌药物也会增加对正常人体菌群的破坏,可能导致孕妇在使用期间容易感染其它细菌或真菌。
因此,在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的同时,孕妇也需要注意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最后,孕妇用药需遵循医嘱,并定期复查。
孕妇使用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不得擅自更改药物类型、剂量和使用时间。
同时,孕妇需要定期复查感染情况和相关指标,以确保治疗效果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在孕妇中的应用需要谨慎选择和使用。
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病情、药物特性和胎儿的安全性,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孕妇在用药过程中需要遵循医嘱,并定期复查。
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助于治疗感染性疾病,保护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抗菌药物在乳妇中的应用抗菌药物是一类可以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具有广泛应用范围。
然而,在乳妇中应用抗菌药物需要慎重考虑,因为乳儿对药物的代谢能力较弱,排出体外的能力相对较差,在乳母使用抗菌药物时可能对乳儿产生潜在的不良影响。
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为妊娠期妇女安全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安全保障。
方法总结2008年5月以来,160例在我妇幼保健站就诊的妊娠妇女的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特点,分析其治疗思路。
结果 160例妊娠妇女经我妇幼保健站的临床抗菌药物治疗,均康复出院,且出生后回访,新生儿均发育正常,未出现畸形或死胎现象。
结论妊娠期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一定要坚持妊娠期用药的基本原则,选用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少的抗菌药物。
【关键词】妊娠期抗菌药物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3-0049-02妊娠期妇女面对各种感染性疾病时,如何更好的应用抗生素同时又不会对胎儿造成伤害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的一个课题,本文就对2008年5月以来在我妇幼保健站治疗的感染性疾病的妊娠妇女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现论述如下。
1 临床资料2008年5月以来,我妇幼保健院共收治妊娠妇女合并感染的患者160例,其中年龄最大的36岁,年龄最小的22岁,孕期最短为2月,最长为7月,其中肺部感染85例,外伤造成的四肢感染65例,痔疮手术造成肛门感染的10例。
2 妊娠期治疗抗生素的选用2.1抗菌药物的分级孕妇在使用抗生素时,首先考虑的是抗生素的毒副作用以及对胎儿的致畸作用,避免应用此类药物。
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依据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对胎儿的致畸作用将药物分为5个级别,分别为A、B、C、D、X5个级别。
其中A级为在临床应用中,未出现对胎儿出现伤害的药物;B级为通过临床动物实验,对动物胎儿无危险,但是尚无人类的研究;C级无动物实验及人类的研究,或者在动物已经发现不良反应,但是在人类无对照病例资料说明;D级对胎儿有危险性,但是对孕妇因为利大于弊,必须使用;X级已经证明对胎儿有明显的致畸作用。
现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未出现A级抗菌药物,在妊娠期一般推荐使用的是B级抗菌药,对于C级抗菌药要慎用,禁用D级以及X级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引言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的药物。
在日常医学实践中,抗菌药物被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然而,在特殊人群中使用抗菌药物时,需特别注意个体差异和潜在的患者特殊情况,以确保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
儿童儿童是特殊人群中使用抗菌药物的一个重要群体。
由于儿童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与成人存在差异,故其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也有所不同。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疾病情况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剂量调整。
此外,儿童由于免疫系统不健全,在感染时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在特殊情况下,如婴儿、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应综合考虑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抗菌药物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孕产妇孕产妇是另一个特殊人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谨慎。
由于胎儿的发育和母体的生理变化,孕产妇对抗菌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因此,在孕妇期间应尽量避免或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严重感染、细菌性肺炎等,孕妇可能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应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胎儿的健康状况和抗菌药物的安全性进行权衡,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剂量。
老年人老年人是另一个特殊人群,他们的免疫功能和药代动力学有所减退。
因此,在给老年人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特别关注药物的剂量调整和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另外,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些疾病本身可能需要其他药物的治疗。
医生应综合考虑老年人的整体情况,确保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治疗。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包括器官移植患者、白血病患者、艾滋病患者等。
由于其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易于感染,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特别谨慎。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医生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考虑患者的感染类型、感染部位、病原体敏感性等因素。
同时,需要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广谱抗生素,以免对患者的治疗造成负面影响。
结论在特殊人群中使用抗菌药物是一个需要谨慎操作的过程。
引言概述:妇产科领域的感染和炎症是常见问题,抗生素的使用在这个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正确或滥用的抗生素使用可能会导致多种问题,包括耐药性的增加和不良药物反应。
为了帮助妇产科医生正确、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本文将探讨妇产科抗生素使用的准则和指南。
正文内容:一、抗生素的适应症1.阴道感染:包括细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感染等。
根据病原菌类型和耐药性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2.上生殖道感染:如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
常见的病原菌有淋菌、衣原体等,针对不同病原菌的敏感性进行抗生素选择。
3.下生殖道感染:如宫颈炎、阴道裂口炎等。
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选用适当的口服或局部使用的抗生素。
4.阴道手术前后感染预防:在妇科手术前后使用适当的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
5.产褥感染:如宫腔感染、乳腺炎等。
根据病原菌类型和抗生素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二、抗生素的选择原则1.谨慎使用广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常常使用于涉及多种病原菌的感染,但也容易导致耐药性的增加。
在明确病原菌类型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狭谱抗生素。
2.选择具有活性和渗透性的抗生素:某些抗生素对妇产科常见病原菌活性较强,如青霉素类对革兰阳性菌的活性较好。
抗生素在感染部位的渗透性也会影响其疗效。
3.考虑孕妇和哺乳妇女的特殊情况:在妇产科应用抗生素时,特别需要注意孕妇和哺乳妇女的特殊情况。
一些抗生素对胎儿或乳汁中的婴儿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应谨慎选择。
4.注意过敏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抗生素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避免引起过敏反应。
同时,抗生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也需要注意,避免不良药物反应。
三、用药剂量和疗程1.合理确定用药剂量:用药剂量的确定应考虑患者的体重、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
合理的用药剂量可以保证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达到治疗效果所需水平。
2.临床症状的改善后应持续用药:抗生素治疗中,临床症状的改善并不意味着病原菌已经清除。
因此,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整个疗程的治疗,以避免感染的复发。
孕期如何选用抗菌药物,你知道吗妊娠期是孕妇较为虚弱的一个时期,如果孕妇的身体情况较差,则其受到细菌感染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
尤其是对年龄较小的孕妇来讲,细菌感染会直接导致婴儿的死亡,严重情况下会影响到孕妇本身的生命安全。
虽说抗菌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繁殖,但在妊娠期当中,孕妇的身体激素分泌较为复杂,抗菌药物的使用也可能会引起各种的妊娠期并发症。
所以在抗菌药物的选择上,也应该小心谨慎,以免影响到孕妇的身体情况及胎儿的发育。
一、抗菌药物的种类抗菌药物自从上个世纪被发现以来,经过无数次的改良优化,其作用效果已经趋于稳定。
主流抗生素的作用特点主要分为四种,但其实际上的作用区别并不是很大,主要还是通过破坏细菌的生长周期来对细菌进行抑制。
不过,对于孕妇来讲,抗菌药物的使用副作用较大,应尽量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
如果孕妇本来身体情况较差,容易受到细菌性侵入,则可以提前进行针对性的免疫注射,从而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
二、孕期需要用到的抗菌药物种类实际上并非所有的抗菌药物都会对孕妇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笔者列出了一些与孕妇亲和性较高的抗菌药物,以便于医护人员进行参考:(1)青霉素类的抗菌药物。
此抗菌药物主要包括青霉素G,它的成分较为稳定,对孕妇以及胎儿的影响也较低。
当孕妇出现细菌感染时,可以及时选用此类药物对感染进行抑制。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说青霉素的制作工艺已经相对成熟,但在注射前还是要进行皮试,以免出现过敏反应。
,所以在注射前应该先询问患者是否有相关过敏史,以确保不会出现不良反应。
(2)红霉素类抗菌药物。
虽然在临床测试当中,此类抗菌药物表现出了轻微的肝脏微毒性,但整体危害症状较轻,也不会导致胎儿出现畸形。
另外在衣原体的治疗上,红霉素的抗感染效果是其他门类抗菌药物所无法达到的。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口服的红霉素药剂,则需要空腹进行给药,以免影响到整体的治疗效果。
(3)头孢类抗菌药物。
此类抗菌药物的主要代表要为头孢克洛以及头孢唑啉。
一、目的为保障孕妇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用药安全,预防和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孕妇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
三、管理制度1.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不必要的用药。
2. 在孕妇抗菌药物使用前,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孕妇的过敏史、基础疾病等,并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3. 对于疑似细菌感染,应尽快采集相关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
4. 选用抗菌药物时,优先考虑对孕妇和胎儿安全性高的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5.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疗程,避免长期用药导致耐药性增加。
6. 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孕妇的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采取相应措施。
7. 对于需要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的孕妇,应定期进行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检查,以监测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8. 医师在开具抗菌药物处方时,应详细记录用药原因、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疗程等信息,并签字确认。
9. 抗菌药物使用期间,孕妇应避免与宠物、生食、污染水源等接触,以减少感染风险。
10. 医师应向孕妇及家属充分说明抗菌药物的使用风险和注意事项,取得孕妇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四、监督与考核1. 医院设立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小组,负责对孕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
2. 定期对医师进行抗菌药物知识培训,提高医师的合理用药水平。
3. 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对不合理用药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
4. 对孕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满意度调查,及时了解孕妇及家属对用药安全的意见和建议。
五、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医务科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医院医务科负责修订。
孕产妇用抗菌药物时参考资料妊娠期生病几乎是没有多少安全药品可用,实在要用时,不妨读读这些材妊娠期用药对母儿的安全性历来为医生和孕妇所关心。
根据美国FDA 颁布的药物对妊娠的危险5个等级标准A 级:在有对照组的研究中,在妊娠 3个月的妇女未见到对胎儿危害的迹 象(并且也没有对其后6个月的危害性的证据),可能对胎儿的影响甚微。
B 级:在动物繁殖性研究中(并未进行孕妇的对照研究),未见到对胎儿的影 响。
在动物繁殖性研究中表现有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并未在妊娠 得到证实(也没有对其后6个月的危害性的证据)。
C 级:在动物的研究证明它有对胎儿的副作用(致畸或杀死胚胎)但并未在 对照组的妇女进行研究,或没有在妇女和动物并行地进行研究。
本类药物只有 在权衡了对妇女的好处大于对胎儿的危害之后,方可应用。
D 级:有对胎儿的危害性的明确证据,尽管有危害性,但孕妇用药后有绝 对的好处(例如孕妇受到死亡的威胁或患有严重的疾病,因此需用它,如应用其 他药物虽然安全但无效)。
X 级:在动物或人的研究表明它可使胎儿异常。
或根据经验认为在人,或 在人及在动物,是有危害性的。
在孕妇应用这类药物显然是无益的。
本类药物 禁用于妊娠或将妊娠的患者。
妊娠期孕妇难免不使用药物.妊娠期用抗菌药物,避免多个药物处方,尽可 能选择B类药。
孕产妇用抗菌药物青霉素类料。
3个月的妇女常用的青霉素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青霉素V、苯唑西林、甲氧西林、氯唑西林、哌拉西林、美洛西林和阿洛西林。
青霉素类抗生素都被列入FDA分类的B类,在妊娠期使用较为安全,孕妇的血药浓度往往较低,可考虑适当增加剂量。
妊娠前3个月使用青霉素未发现对胚胎和胎儿有不良影响。
妊娠合并梅毒时使用青霉素可有效地治疗母体,保护胎儿。
在药物应用监测研究中,未发现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青霉素V、苯唑西林等引起胎儿畸形率的上升,氨苄西林在产科用于胎膜早破,预防宫内感染。
使用氯唑西林可致孕妇产下的新生儿畸形,但与药物的相关性不确定,可能与其母亲在孕期所患疾病有一定的关系。
妊娠期如何选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能够有效治疗妊娠期的各种感染,但在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考虑药物对母体的作用,将胎儿作为潜在接受者,在选用抗菌药物时,既要治疗母体的疾病,又不能对胎儿的发育造成影响。
一般情况下,药物治疗的危险期是在妊娠的前3个月,之后胎儿受药物的影响,在生长延迟与功能降低的作用下,药物危险降低。
妊娠中期的3个月较为安全,在最后3个月应用药物剂量应根据孕妇的情况减少。
在选用抗菌药物时,要注意选择不良反应较少、效果较好的药物才能保证母婴的安全。
一、药物在妊娠期应用危险性分类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按照药物在妊娠期应用的危险性,将药物分为A、B、C、D及X类。
A类药物:是指在妊娠期可使用。
B类药物:有明显指征时慎用。
C类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要根据病症的情况,最终确定药物是否应用。
D类药物:在临床医学中,应尽量避免。
X类药物禁用。
临床医生在对妊娠期妇女行抗菌药物治疗时,可根据药物危险性标准,选择适合的抗菌药物。
二、妊娠期可应用的抗菌药物1.青霉素类青霉素类被列为B类妊娠用药,青霉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青霉素结合蛋白能够有效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使菌体失去渗透屏蔽,利用细菌自溶酶对细菌进行溶解,从而达到抗菌目的。
由于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青霉素类药物对人和动物的毒性较少,对母体的肝肾功能影响较低。
由此,青霉素类也是临床妊娠妇女治疗的安全用药。
临床通常应用的青霉素类药物包括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青霉素V。
常用的广谱青霉素类包括阿莫西林、哌拉西林。
在临床应用时,应按照孕妇的感染特点,选择细菌敏感的药物种类,并要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保证用药安全。
2.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属于B类妊娠用药,与青霉素类药物具有相似的作用机制。
在临床治疗中,由于头孢菌素类药具有杀菌力强、过敏反应较少的应用优势,再加上药物对肾无毒性。
在妊娠期治疗时,医生可以安全使用。
临床应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包括头孢他啶、头孢曲松。
孕妇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根据妊娠期的特殊情况,孕妇发生感染(尿路感染)的机会较多,在选用抗菌药物时,除遵循一般合理用药原则外,还须注意孕妇及胎儿药理学特点,以及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由于抗生素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孕妇在妊娠过程中一定要谨慎选择抗生素。
妊娠期禁用的抗生素氨基糖苷类: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导致细菌死亡,主要对g【sup】-【/sup】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耳、肾毒性是本类药物众所周知的毒副反应。
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都能通过胎盘屏障,在胎儿循环中的浓度达母血浓度的30%~60%。
庆大霉素静滴后4~7小时,胎血浓度接近母血浓度,而胎儿肾脏清除药物的能力低下,药物易在肾脏积蓄,引起新生儿耳聋和前厅失调。
此类药物还可引起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滞,临产前给药,有引起婴儿腹泻紧迫的可能性。
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米诺环素等。
此类药物应用后,胎儿循环中的浓度达母血浓度的50%~75%,可引起新生儿肢体畸形、肝肾损害、先天性白内障、骨骼生长障碍、牙齿着色和釉质发育不全、前白隆起或死胎增多等。
多粘菌素类:可通过胎盘屏障,对肾及神经系统有严重损害,且常用量即可引起。
万古霉素:其胎儿循环中浓度达母血浓度30%~40%,可引起耳聋及肾毒性。
甲硝唑:能通过胎盘屏障,在母血与胎血中都可迅速达到或超过治疗浓度,引起毒性反应,甲硝唑在动物实验中有致突变作用,早孕期3个月应禁用。
喹诺酮类:常用的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和司巴沙星。
喹诺酮类药物以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而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主导抗菌药之一。
动物实验中未发现喹诺酮类有致畸作用,也无胚胎毒性,但该类药物可引起幼年狗及其他哺乳动物的骨关节,特别是负重关节的软组织损伤。
对人体软骨的损害虽未获证实,但美国医学文献已明确提示:妊娠妇女不作推荐。
氯霉素:是具有抑菌作用的广谱抗生素,对伤寒和副伤寒杆菌作用最强,为治疗伤寒的首选药,曾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敏感菌感染,但它最大的缺点是抑制骨髓。
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应用需考虑药物对母体和胎儿两方面的影响。
1. 对胎儿有致畸或明显毒性作用者,如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妊娠期避免应用。
2. 对母体和胎儿均有毒性作用者,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妊娠期避免应用;确有应用指征时,须在血药浓度监测下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3. 药毒性低,对胎儿及母体均无明显影响,也无致畸作用者,妊娠期感染时可选用。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和磷霉素等均属此种情况。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按照药物在妊娠期应用时的危险性分为A、B、C、D及X 类,可供药物选用时参考(参见表1)。
表1 抗微生物药在妊娠期应用时的危险性分类
FDA分类抗微生物药
A. 在孕妇中研究证实无危险性
B. 动物中研究无危险性,但人类
研究资料不充分,或对动物有
毒性,但人类研究无危险性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青霉素类+β内
酰胺酶抑制剂
氨曲南
美罗培南
厄他培南
红霉素
阿奇霉素
克林霉素
磷霉素
两性霉素B
特比萘芬
利福布丁
乙胺丁醇
甲硝唑
呋喃妥因
C. 动物研究显示毒性,人体研究
资料不充分,但用药时可能患者的受益大于危险性亚胺培南/西司他
丁
氯霉素
克拉霉素
万古霉素
氟康唑
伊曲康唑
酮康唑
氟胞嘧啶
磺胺药/甲氧苄啶
氟喹诺酮类
利奈唑胺
乙胺嘧啶
利福平
异烟肼
吡嗪酰胺
D. 已证实对人类有危险性,但仍
可能受益多
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
X. 对人类致畸,危险性大于受益奎宁乙硫异烟胺利巴韦林
注:(1)妊娠期感染时用药可参考表中分类,以及用药后患者的受益程度及可能的风险,充分权衡后决定。
A类:妊娠期患者可安全使用;B类:有明确指征时慎用;C类:在确有应用指征时,充分权
衡利弊决定是否选用;D类:避免应用,但在确有应用指征、且患者受益大于可能的风险时严
密观察下慎用;X类:禁用。
(2)妊娠期患者接受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氯霉素、磺胺药、氟胞嘧啶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以调整给药方案。
表2 头孢菌素类药在妊娠期应用时的危险性分类FDA分类头孢菌素类药A. 在孕妇中研究证实无危险性
B. 动物中研究无危险性,但人类
研究资料不充分,或对动物有
毒性,但人类研究无危险性头孢氨苄
头孢拉定
头孢羟氨苄
头孢噻吩钠
头孢布烯
头孢哌酮钠
头孢曲松钠
头孢噻肟钠
头孢唑啉钠
头孢尼西
头孢克洛
头孢丙烯
头孢泊肟酯
头孢替坦
盐酸头孢吡肟
美罗培南
头孢西丁
头孢美唑
头孢呋辛
头孢孟多酯钠
厄他培南
阿莫西林克拉维
酸钾
头孢哌酮舒巴坦
头孢地尼
头孢他啶
头孢唑肟
头孢克肟
C. 动物研究显示毒性,人体研究
资料不充分,但用药时可能患者的受益大于危险性拉氧头孢亚胺培南西司
他定钠
D. 已证实对人类有危险性,但仍
可能受益多
X. 对人类致畸,危险性大于受益
妊娠用药的安全性尚未确定,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使用本品需权衡利弊:
头孢甲肟、头孢替安、头孢匹胺钠、头孢特仑匹酯、头孢米诺钠、阿莫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南钠、头孢沙定、头孢硫脒(早期妊娠患者慎用)、头孢地秦(孕妇不宜使用本药)、头孢他美酯(不推荐使用本药。
若发生对该药敏感的微生物严重感染时,应权衡利弊后用药。
)
表3 抗病毒药在妊娠期应用时的危险性分类
FDA分类抗病毒药
A. 在孕妇中研究证实无危险
性
抗疱疹病毒抗HIV病毒其他抗病毒药
B. 动物中研究无危险性,但人
类研究资料不充分,或对动
物有毒性,但人类研究无危
险性阿昔洛韦
伐昔洛韦
喷昔洛韦
泛昔洛韦
恩夫韦地
利托那韦
沙奎那韦
阿扎那韦
去羟基苷
恩曲他滨
富马酸替诺福韦酯
马拉韦罗
替比夫定
C. 动物研究显示毒性,人体研
究资料不充分,但用药时可能患者的受益大于危险性更昔洛韦
伐更昔洛韦
阿糖腺苷
拉米夫定
齐多夫定
齐多拉米双夫定
司他夫定
奈韦拉平
茚地那韦
安普那韦
膦甲酸钠
阿德福韦
西多福韦
磷酸奥司他韦
扎那米韦
恩替卡韦
帕利佐单抗
金刚乙胺
D. 已证实对人类有危险性,但
仍可能受益多
依非韦伦
X. 对人类致畸,危险性大于受
益
利巴韦林
2011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