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磁体与磁场(1)
- 格式:doc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3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16.1 磁体与磁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2.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过程与方法】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通过亲历“磁场”概念的建立过程,进一步明确“转换法”、“理想模型法”等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磁性、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感线。
【教学难点】磁感性表示磁场。
课前准备磁感线演示板、条形磁铁、马蹄形磁体、大磁针、细铁砂、铁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这是在瑞典北部城市科罗娜(KIRUNA)旅游时拍到的照片,你知道这是什么自然现象吗?这就是传说中的极光,它是绚丽的、多变的、神秘的。
长久以来、人们除了感叹极光的美丽,也在不停的寻找极光出现的原因,国内外也有很多关于极光的神话传说。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才研究发现,这钟现象是和地球的磁场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磁现象。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磁现象在小学的时候中,我们就了解了简单的磁现象,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哪些现象?学生发言,教师可以适时补充。
例如磁铁能吸引铁;指南针可以指南北,帮助人们辨别方向;小磁针指南北;两磁铁可以相吸,其中一个换另一头就相斥等等。
磁现象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从古代开始,很多人们就致力于对磁现象的研究,例如司南的发明,就为当时的航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司南就是我国早期的指南针,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天然磁石制成的勺子形状,另一部分是水平光滑的“地盘”,静止的时候勺子的长柄就会指向南方。
探究点二:认识磁体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制成各种形状的磁体,它们具有共同的性质,就是能够吸引钢铁一类的物质。
演示操作,得出结论。
我们把铁、钴、镍片,橡皮,塑料尺等器材放在桌上摆好,用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分别接近它们,观察到磁铁能吸引铁片,能微弱地吸引钴片和镍片,不吸引橡皮和塑料尺。
铁佛中学活页教案授课教师李中权授课日期课型新授课班级三(4)、(5)、(6)课题第一节磁体与磁场(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磁体与磁极,知道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
2、认识磁场及其方向性,知道磁体的磁场分布情况,理解磁感应线。
3、知道磁化现象。
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观察实验,得出科学结论的方法。
2、通过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增强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点1、磁体的磁性和指向性。
2、磁极间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知道磁化现象。
教学突破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讨论后找出有关磁现象的知识和规律,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集体备课个人修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新课我们经常提到磁化杯、磁盘、磁体等名词,你对磁有关的知识了解多少?二、预习设计、成果展示三、小组合作、师生探究1.活动16.1 认识磁体⑴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用磁体靠近大头针时,发现磁体对大头针有作用。
物体所具有的这种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特性叫做磁性,磁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我们把磁体能够吸引铁类物质的这种性质称做吸铁性。
思考1:一个铁棒,我们如何判断它是否具有磁性?[知识延伸] 磁体的分类从磁体材料上分为:磁石、磁铁(磁钢);从磁性保留时间长短上分为:永磁体、暂时磁体;从磁体的形状上分为:条形磁体、针形磁体、蹄形磁体、圆环形磁体等。
⑵继续观察老师的演示:当把磁体放进一堆大头针中再拿出后,可以看到,磁体各部位对大头针的吸引作用(相同/不相同),如果不同,对大头针的吸引作用最强,这两个部位叫做。
本实验中,我们采用了转化法,把看不到的磁性的强弱转化为能看得到的。
思考2:有二根外表相同的钢棒,其中一个有磁性,另一个没有磁性,怎样判断出哪一根具有磁性?⑶动手实验:将一个磁体悬挂起来或者支撑起来,让它能够在水平面内自由地旋转,当它静止时,总是,其中指南的磁极称为,用表示,指北的磁极称为,用表示。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16.1磁体与磁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具体为第16章第1节:磁体与磁场。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磁体的概念、磁性的有无及其影响因素、磁极和磁场的性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体的概念,掌握磁性的有无及其影响因素。
2. 让学生认识磁极,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 让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能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体的概念、磁性的有无及其影响因素、磁极和磁场的性质。
难点:磁场及其描述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体、铁屑、小铁钉、PPT等。
学具:笔记本、笔、铁屑、小铁钉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触摸磁铁,引导学生发现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从而引出磁体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磁体的定义,阐述磁性的有无及其影响因素,如温度、湿度等。
3. 演示实验:用磁铁吸引铁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磁体的吸引力。
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磁铁去吸引小铁钉,观察并记录磁铁吸引小铁钉的情况,从而让学生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5. 知识拓展:介绍磁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磁场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可以用磁感线描述其性质。
6. 板书设计:板书磁体的概念、磁性的有无及其影响因素、磁极和磁场的性质。
7. 作业设计:(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磁体的概念。
(2)列举影响磁性的因素,并简要说明。
(3)画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并标明各极的名称。
(4)请用磁感线描述一个磁场的性质。
六、板书设计磁体与磁场1.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2. 磁性: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3. 磁性的影响因素:温度、湿度等4. 磁极:磁体的两个极,南极和北极5.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6.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无形物质7. 磁感线:描述磁场性质的线条七、作业设计(1)磁体是具有()的物体。
A. 磁性B. 引力C. 斥力D. 摩擦力答案:A(2)磁性的有无及其影响因素包括()。
学科物理
授课时间备课组
授课班级授课人
课题16.1磁体与磁场(1)课时安排2课时课型新授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磁体与磁场,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能力目标
认识磁场及其方向性,知道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状况,理解磁感应线情感目标
知道地磁场
教学重点探究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知道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体验探究磁场分布的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磁场,怎样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教学方法1.实验法2.讨论
教学准备教师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学生预习课本内容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①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
②你知道那些与磁有关的现象或物体?
③你对磁有关的知识了解多少?
磁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这节课就来研究与磁有关的现象.
一、磁体
(活动1)认识磁体
①这些形状各异的物体都是磁体,因为他们都具有什么性质?(磁体具有吸铁性)
(1)用磁体靠近各种不同的物体
现象:磁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1.磁性:磁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成为磁性
②磁体上不同部分的磁性强弱是否相同?
③怎样设计实验探究这一问题?
(2)将条形磁体(或蹄形磁体)等距离地靠近一堆大头针
现象:条形磁体的两端吸引的大头针最多
2.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两端
指南的磁极叫做南(S)极
指北的磁极叫做北(N)极
④设计实验研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将条形磁体的一端分别靠近小磁针的两极(将两磁体分别放在两辆小车上)现象:分别出现排斥和吸引两种作用
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⑤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磁性?
⑥若磁体靠近需研究物体的一端出现吸引现象,则能否判断该物体一定具有
磁性?为什么?
⑦若有两根外形完全一样的铁棒,一根有磁性,另一根没有磁性,不借助于
其它任何物体,你能否判断那一根有磁性,那一根没有磁性?画图示意. 甲将甲、乙两棒按如图所示方法放置
若能吸引则说明甲有磁性,若不能吸引则
乙说明乙有磁性
(3)利用软铁棒和条形磁体演示磁化过程
现象:开始软铁棒不能吸引大头针,将磁体的一端接触软铁棒后,软铁棒又能吸引大头针.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活动2)认识磁场
(1)小磁针靠近磁体(磁体吸引大头针)
现象:小磁针的指向发生偏转
①磁体对小磁针产生力的作用时有没有接触?
②磁体和小磁针之间力的作用是怎样产生的?
二、小结:
1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迷惑不解的问题?
作业设计必做练习册P16第9,10题。
选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