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堇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82.03 KB
- 文档页数:3
三色堇(蝴蝶花)的采种播种繁殖技术
三色堇属堇菜科三色堇属1年生草本花卉植物,又趁蝴蝶花。
性喜阳光充足、凉爽和富含有机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环境条件生长,植株健壮,茎、叶、花繁茂,较耐寒。
三色堇主要采用种子繁殖,亦可进行组培繁殖。
种子繁殖有采种、播种、移栽三个工作程序。
①采种。
三色堇开花时呈下垂状,当果实成熟就要昂起,果皮变白时立即采收,否则蒴果经日晒干燥而开裂,会将种子弹出散落。
对采收的种子必须晾干保存。
三色堇的繁殖
②播种。
在长江流域,一般在8月底9月初播种,选用光照充足和排水良好沙质土壤地块作为育苗地,整成苗床,压平后再播种,也可选用浅泥盆播种。
覆土厚度均为种子直径的2~3倍。
播种后浇1次透水并立即适当遮荫,当种苗出齐时将遮荫物揭去。
三色堇的繁殖
③移栽。
当幼苗长出3片真叶时,可移栽到小盆或苗床培养,苗床培养的株行距为4厘米×5厘米左右;当幼苗长出8片真叶时,便可进行第2次移栽,定植的花坛,花境或口径12~15厘米的大泥盆中,每盆3株;花坛中的株行距为15里×20厘米。
移栽前需浇施1次稀薄肥水,带肥水移栽,可提高成活率。
大花三色堇FPNI―PCR反应体系的优化摘要:融合引物与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fusion primer and nested integrated PCR,FPNI-PCR)是一种分离并扩增已知序列旁未知序列的有效方法。
以大花三色堇(Viola×wittrockiana Gams.)为材料,为提高FPNI-PCR产物特异性,增加条带清晰度,降低非特异性条带的干扰,对FPNI-PCR反应体系中第1轮的模板DNA浓度进行对比,优化了第3轮反应中引物浓度、Taq DNA 聚合酶浓度、缓冲液用量,筛选了第3轮特异性引物的退火温度,进一步完善了FPNI-PCR反应体系。
各因素优化比对试验表明:FPNI-PCR第1轮反应体系应以稀释后的DNA为模板,20 μL体系中,用量在4.5~10 ng。
第3轮最优反应体系为:20 μL反应体系中,特异性引物浓度0.2 μmol/L,引物SP2浓度0.75 μmol/L,Taq DNA 酶用量1.0 U,dNTP用量2 μL,10×buffer(20 mmol/L,Mg2+ plus)用量2 μL,模板1 μL(第2轮反应稀释100倍后取1 μL为模板),ddH2O补足。
第3轮反应中,退火温度为64 ℃或66 ℃时条带最为清晰。
关键词:大花三色堇;FPNI-PCR;体系优化中图分类号:Q785文献标志码:A[HK]融合引物与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fusion primer and nested integrated PCR,FPNI-PCR)是一种基于热不对称交错PCR (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TAIL-PCR)技术原理的PCR方法[1],主要是利用目标序列旁的已知序列设计3 个嵌套特异性引物,与给出的9个特殊设计的随机简并引物(arbitrary degenerate prime,AD)相结合,进行1次巢式反应,并在简并引物的基础上设计2个嵌套的特殊引物替换第1轮PCR所用随机引物用于第2、3轮的扩增。
三色堇与角堇花色,花斑遗传规律及组织培养的研究
三色堇与角堇花色是在植物分类学中最重要的表型性状之一,作为
苔藓植物中代表性物种,角堇花色与三色堇花色在植物学上具有重要
的研究价值。
一、三色堇与角堇花色的特征
1、三色堇花色:它由绿色、白色和紫色组成,具有明显的形状差异性,颜色炽热明亮,花斑分布均匀,构成一个明妆精致的唯美图案,是植
物演化中的标志性表现。
2、角堇花色:它由红色、紫色和白色组成,具有相对独特的物种性状,其花斑的形状特点是椭圆形,即长度超过其宽度,它们构成一个细致
复杂的美丽图案,使整体显得鲜艳夺目,令人难以移开视线。
二、花斑遗传规律
1、连锁遗传:角堇花色属于真连锁遗传,其花斑及颜色的分布主要受
其祖先的遗传影响,而同一个物种,不同型号间花斑特征也可能存在
差异,受单个基因的影响。
2、多基因遗传:莎草科植物有多种外形特征,其形态表现受多种基因
组合的控制,无论是具有差异的基因组合,还是单个基因对花斑形状、颜色等外表现形式的影响,都会影响到其花斑特征。
三、组织培养
1、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特异细胞研究:利用特异细胞去模拟植物的培养,进行。
三色堇冬季育苗管理技术三色堇冬季育苗管理技术—三色堇属堇菜科堇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常作二年生栽培,喜欢凉爽环境,性较耐寒,在保护地条件下生产,可用于元旦、春节花坛、花镜,主要品种有皇冠、宾哥、宝贝宾哥、水晶宫、德尔塔等系列。
颜色有纯色、红色、黄色、紫罗兰色、桔红色、蓝色、淡黄色、白色、玫红色等;在大花高贵、笑脸等系列中,还有双色品种:红黄双色、白色花斑、玫红花斑、蓝色花斑等。
同属品种还有角堇小钱币系列,也是理想的花坛材料。
三色堇植株高度一般在15-20厘米之间。
因为三色堇具备一定的耐寒、耐热能力,所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冬季花坛花卉生产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一、三色堇育苗采用保护地栽培。
一般播种时间为7-10月。
播种宜采用较为疏松的人工介质,可采用床播、箱播,有条件的可穴盘育苗,介质经消毒处理。
播种后保持温度在18-22℃,避光。
第一阶段:播种后保持介质湿润,覆盖粗蛭石或砻糠灰,加盖双层遮阳网,此阶段不需要施肥,但因是高温季节,所以要采取一定的降温措施,第二阶段:第一片真叶出现时,土壤适宜温度为17-24℃,促进幼苗生长。
早期喷施0.1%浓度以下的尿素液或50×10-6浓度20-10-20的水溶性肥料。
应注意病虫防治和通风,定期喷百菌清或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防止苗期猝倒病。
第三阶段:成苗期,床播的可先移植一次,若气温超过35℃,只需在中午稍加以遮阳降温。
除了追施尿素,可适当增施复合肥或者14-0-14的水溶性肥料。
做好通风工作,防止病害发生。
第四阶段:根系已完好形成,有5-6片真叶,温度、湿度要求同第三阶段,适当控制水分,可以增加复合肥或14-0-14的水溶性肥料的使用次数,加强通风,经过炼苗阶段,准备移栽上盆。
二、三色堇上盆根据冬季草花规模化生产规格要求,一般采用口径10-12厘米的营养钵上盆,可一次到位,不用再进行换盆,盆栽土壤要求疏松、肥沃,给予全光照的环境条件,光照不足,营养生长旺盛,对开花不利。
三色堇(Viola tricolor L.)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管理
王晓磊;胡宝忠
【期刊名称】《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8(039)006
【摘要】三色堇是重要的园林绿化植物,近年来对其研究较多,文章从三色堇的生物学特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方面进行概述.
【总页数】4页(P132-135)
【作者】王晓磊;胡宝忠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哈尔滨,15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2;S688
【相关文献】
1.三色堇的栽培管理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J], 周淑荣;包秀芳;郭文场;刘佳贺
2.RAPD在三色堇(Viola wittrockiana)自交系遗传关系研究及杂种优势预测中的应用 [J], 王健;包满珠
3.三色堇(Viola tricolor L.var.hortensis DC.)花密腺.. [J], 沈敏健;季玲妹
4.Estimation of Some Plant Secondary Products in Urtica dioica L., Viola odorata L. and Melissa officinalis L. Naturally Grown in Hawraman-Kurdistan Region of Iraq [J], Abdulsalam Abdulrahman Rasool; Kadhm Abdullah Muhammad
5.堇菜属(Viola L.)染色体数的报道 [J], 魏长礼;梁秀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色堇的育苗与栽培养护技术
丁玉洁
【期刊名称】《安徽农学通报》
【年(卷),期】2010(016)004
【摘要】介绍了三色堇生物学特征及育苗与栽培养护的技术要点,以期为三色堇的生产与栽培养护者提供技术参考.
【总页数】2页(P115,129)
【作者】丁玉洁
【作者单位】平泉县国有前卫林场,河北平泉 067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
【相关文献】
1.三色堇育苗及栽培技术 [J], 陈亚红
2.合欢育苗及苗期栽培养护技术 [J], 陈艳梅
3.三色堇的育苗及栽培技术 [J], 高斌;吴琦
4.三色堇的育苗及栽培技术 [J], 高斌;吴琦
5.蚯蚓粪复合栽培基质对三色堇育苗影响的试验研究 [J], 高莹;孙喜军;王军利;刘建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色堇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王振民;付强;赵兵
【期刊名称】《辽宁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以三色堇品种大花黄(B1H)顶芽为外植体,对其快繁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嫩的顶芽为最适外植体,最佳消毒方式为70%酒精15 s+0.1%HgCl2 5 min.最佳初代培养基为:MS+6-BA 2 mg/L+NAA 0.2mg/L;最佳的继代培养基
为:MS+6-BA 1 mg/L+NAA 0.02 mg/L;在1/2MS+NAA 0.1 mg/L培养基上生根效果较好.
【总页数】3页(P43-45)
【作者】王振民;付强;赵兵
【作者单位】朝阳市建平县园林管理处,辽宁,朝阳,122400;抚顺市公园管理处,辽宁,抚顺,113008;昌图县林业局,辽宁,昌图,112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813.1
【相关文献】
1.三色堇花药培养技术研究初探 [J], 刘辉;傅巧娟;陈一
2.宁夏三色堇穴盘播种育苗生产技术研究 [J], 王建宇;杨永山
3.三色堇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J], 姚立平
4.巢蕨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J], 段杰秋;孙大宽;向建英;唐军荣
5.丽江山慈姑种子无菌萌发和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J], 张祖珍;李疑;阮金华;王安东;卢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