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涤棉纱混纺比的技术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176.46 KB
- 文档页数:3
技术涤粘混纺色纺纱质量控制措施涤粘混纺色纺纱面料是“百万米无色差”的环保面料,受到设计师及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由于色纺纱是通过多道工序生产而成,即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问题,通过多年的色纺纱生产,结合下游客户的主要投诉作一点探索:一、颜色控制1.1配色与调色配色和调色是色纺纱生产的核心技术。
配色:通常是指选取一些有色纤维,初定一定比例,做成小样,达到与目标标样基本相似的过程。
调色:通常是指根据做出来的样品与标样之间的颜色差距,进行调整各色纤维之间的比例再进行试样,使之进一步接近标样颜色的过程。
配色一般很难一次成功,需要多次反复试验才能达到与用户提供的标准色样颜色一致。
配色完成后对色打样,待用户确认后投产。
批量上机后第一时间应再次取样对色,以防止批量与小样颜色差异,便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对色需要在合适的光源下进行,一般采用自然北光或标准灯箱内的 D65 光源。
由于光线对颜色的影响较大,应提前与用户约定统一光源,便于准确对色。
1.2色偏色偏是指大货成品布颜色与客户确认LAB-DIP或客户原始标样之间的差异,俗称级差,一般以灰卡4级为合格作为评判标准。
涤粘混纺色纺纱采取高温190°三分钟,模拟后道整理温度和时间,整理后进行对色调色,达到与标样无限近似。
颜色作为色纺纱的关键指标,是客户最易提出异议反馈项,结合工作实际,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预控措施:1.2.1 确定对色标准1.2.1.1无对色要求说明或要求对色卡(需反馈确定色卡版本号):⑴针织用纱对色在原坯色卡与水洗色卡之间,接近原坯色卡;⑵毛织用纱对色在原坯色卡与水洗色卡中间,并制毛片水洗后参考;⑶若最新版色卡没有该色号,则要求相关部门提供客户要对的色卡版号。
1.2.1.2 要求对客批样(即客人所确认的A板或B板):⑴第一批,对色在客批样与客户来样之间,接近客批样;⑵第一批以后,对色在客批样与第一批之间,接近客批样。
1.2.1.2 要求跟X批:⑴对色在X批与原坯色卡或客批样之间,接近X 批;⑵若难做到X批与原坯色卡之间,可对色在X批与水洗色卡之间,接近X批。
本技术介绍了一种涤纶与棉纤维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及方法,一种涤纶与棉纤维混纺交织面料由60%的涤纶纤维、35%的棉纤维、5%的T400弹性纤维混纺交织而成,包括五步工艺流程:(1)纺纱;(2)浆纱;(3)退浆;(4)编织;(5)染整。
本技术采用60%的涤纶纤维、35%的棉纤维、5%的T400弹性纤维三种纤维特殊的混合方式交织而成的面料,具有良好的吸湿排汗功能,富有弹性,手感柔软,强度良好,生产方法操作简单,并能达到环保要求。
技术要求1.一种涤纶与棉纤维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及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种涤纶与棉纤维混纺交织面料由60%的涤纶纤维、35%的棉纤维、5%的T-400弹性纤维混纺交织而成,包括以下五步工艺流程:(1)纺纱;(2)浆纱;(3)退浆;(4)编织;(5)染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纶与棉纤维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六个步骤:(1)清花:将60%的涤纶纤维、35%的棉纤维、5%的T-400弹性纤维混合,过清花机将三种混合料制成卷;(2)梳棉:通过梳棉机将卷主制成条;(3)并条:通过并条机将生条合并成熟条;(4)粗纱:通过粗纱机将熟条牵拉成粗纱条;(5)细纱:通过细纱机将合并的熟条牵伸变细成为细纱条;(6)络筒:通过络筒机将细纱卷成圆锥形筒子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涤纶与棉纤维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花步骤投料前向混合料喷洒浓度为2%-2.5%的非离子型抗静电剂与水混合喷雾进行预处理,温度控制在28-30℃范围内、湿度控制在68%-70%范围内,将混合料堆放18-24小时,每间隔8小时翻动一次混合料,共翻动三次,然后摊开阴干8小时,再进行生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纶与棉纤维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浆纱的工艺流程中,浆料包括软水、PVA、丙烯酸、乳化剂、土耳其红油浸透剂、柔软剂SG、消泡剂7010,纺好的经纱通过浆纱机平行退绕的方式进行上浆,回潮率控制在2.5%-3%;经过上浆的经纱进入烘干装置进行烘干,烘干温度控制在70℃-85℃范围内。
低比例色涤与棉混纺纱的工艺技术要点一、引言低比例色涤与棉混纺纱是一种新型的纺织品材料,具有色彩鲜艳、手感柔软、透气性好等优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本文将介绍低比例色涤与棉混纺纱的工艺技术要点,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二、低比例色涤与棉混纺纱的工艺技术要点1. 原料的选择低比例色涤与棉混纺纱的原料主要包括棉、涤纶和染料。
其中,棉的品质直接影响到纱线的质量,因此应选择质量好、纤维细长、强度高的棉花。
涤纶的品质也很重要,应选择质量好、强度高、染色性好的涤纶。
染料的选择应根据纱线的用途和颜色要求来确定。
2. 混纺比例的确定低比例色涤与棉混纺纱的混纺比例一般为70:30或80:20。
混纺比例的确定应根据纱线的用途和要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混纺比例越高,纱线的强度越高,但手感会相应变硬。
3. 染色工艺的控制低比例色涤与棉混纺纱的染色工艺是关键。
染色工艺的控制应从染料的选择、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染色pH值等方面入手。
染色温度应控制在90℃左右,染色时间应根据染料的种类和深浅程度来确定,一般为30-60分钟。
染色pH值应控制在5-6之间。
4. 纺纱工艺的控制低比例色涤与棉混纺纱的纺纱工艺也是关键。
纺纱工艺的控制应从纺纱机的选择、纺纱速度、张力、卷绕等方面入手。
纺纱速度应根据纱线的粗细和强度来确定,张力应适中,卷绕应均匀。
5. 成品的检验低比例色涤与棉混纺纱的成品检验应从外观、手感、强度等方面入手。
外观应无明显的色差、疵点和结痕等缺陷,手感应柔软舒适,强度应符合相关标准。
三、结论低比例色涤与棉混纺纱是一种优质的纺织品材料,其工艺技术要点包括原料的选择、混纺比例的确定、染色工艺的控制、纺纱工艺的控制和成品的检验等方面。
只有掌握了这些要点,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低比例色涤与棉混纺纱。
涤/棉混纺纱混纺比测试1 概述对混纺产品进行纤维含量分析是纺织生产、贸易和科研中经常性的工作。
现行的国家标准有纺织品二组分、三组分、四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这些标准用于纤维混纺及交织产品的定量化学分析。
本试验仅以二组分含量分析中的涤棉混纺产品为例来介绍,本法适用于除去非纤维物质后的天然或再生纤维素纤维和聚酯纤维的混纺产品。
2 目的与要求通过测试,了解纤维含量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二组分混纺产品纤维含量的测试方法及操作过程,并计算其混纺比。
3 采用标准3.1 采用标准:GB/T 2910、ISO 1833《纺织品 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3.2 相关标准:GB 8170《数值修约规则》、GB 9994《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GB/T 2911、ISO 5088《纺织品 三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4 仪器与用具4.1 YG086型缕纱测长仪4.2 恒温水浴锅、索氏萃取器、电子天平(感量为0.2mg)。
4.3 真空泵、干燥器、250mL带玻璃塞三角烧瓶、称量瓶、玻璃砂芯坩埚、抽气滤瓶、温度计及烧杯等。
4.4 化学试剂:石油醚、硫酸、氨水、蒸馏水等。
5 原理混纺产品的组分经定性鉴定后,选择适当试剂溶解,去除一种组分,将不溶解的纤维烘干、称重、从而计算出各组分纤维的百分含量。
6 取样取样应包含组成织物的各种纱线和纤维成分,试样数量应足够测试用。
7 试样及制备7.1 取试样5g左右,放在索氏萃取器中,用石油醚萃取1h,每小时至少循环6次,以去除非纤维物质,然后取出试样,待试样中的石油醚挥发后,把试样浸入冷水中,浸泡1h,每克试样再用100mL、温度为(65±5)℃的水浸泡1h,不断搅拌,最后挤干,抽吸(或离心脱水)后晾干。
7.2 被测试样如果是织物,应拆为纱线。
毡类织物剪成细条或小块;纱线剪成10mm长。
7.3 每个试样至少2份,每份不少于1g。
8 环境及修正温湿度对测试结果影响不大,可在常温下进行。
涤棉混纺工艺涤棉混纺工艺是一种将涤纶纤维与棉纤维混合使用的纺织工艺。
涤棉混纺面料既保留了棉纤维的透气性和吸湿性,又具备了涤纶纤维的耐磨性和抗皱性,因此在纺织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涤棉混纺工艺的主要步骤包括纤维原料的选择、纺纱、织造和后整理等。
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涤纶纤维和棉纤维进行混合。
涤纶纤维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抗皱性,而棉纤维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
在选择纤维时,需要根据面料的用途和要求,确定混纺比例,以达到最佳的性能和效果。
接下来是纺纱工艺。
涤棉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与纯棉或纯涤纶的纺纱工艺类似,但相比之下要更加复杂。
在纺纱过程中,需要克服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的差异,保持纤维的均匀度和稳定性。
通过合理的纺纱工艺控制,可以获得质量稳定、结构均匀的混纺纱线。
织造是涤棉混纺工艺中的关键环节。
在织造过程中,需要根据面料的用途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织造机型和织造工艺。
同时,还需要调整纱线的密度和张力,保证织物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涤棉混纺织物的织造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控制和操作。
织造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后整理工艺。
后整理主要包括预缩、热定型、整理和染色等环节。
预缩是为了减少织物的收缩率,提高织物的尺寸稳定性。
热定型是为了使织物具备一定的抗皱性和形状记忆性。
整理是为了提高织物的手感和外观效果。
染色是为了赋予织物丰富的色彩,增加织物的价值和吸引力。
涤棉混纺工艺具有很多优点。
首先,涤棉混纺织物既具备了棉纤维的舒适性和透气性,又具备了涤纶纤维的耐磨性和抗皱性,既保暖又耐穿。
其次,涤棉混纺织物具有较好的色牢度和稳定性,不易褪色和变形。
此外,涤棉混纺织物还具备良好的柔软度和光泽度,触感舒适,外观美观。
然而,涤棉混纺织物也存在一些缺点。
由于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的差异,涤棉混纺织物的抗皱性和耐热性较差,容易起皱和变形。
另外,涤棉混纺织物在染色过程中需要注意纤维的亲水性和亲油性的差异,以避免色差和染色不均的问题。
涤棉混纺工艺是一种将涤纶纤维和棉纤维混合使用的纺织工艺。
纺纱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第一章棉纺工艺设计一、棉纺基本概念1、棉纺产品:用棉纺设备将多种纤维加工成的纱线制品。
2、棉纺特点:工艺流程短,速度高,设备完善,对纤维适应性广,加工成本低。
棉纺产品品种繁多,风格各异。
3、棉纺设备可加工:传统的棉花、各种棉型化纤、中长化纤、长丝、以及其它天然纤维的纯纺和混纺。
4、棉纺规模:以细纱锭子数和转杯纺头数来表示棉纺厂的规模大小。
5、棉纺产品开发设计包括:棉纺新原料的开发、混纺纱不同混纺比的设计、新原料和新品种的工艺设计、多种花式纱的设计与加工方法。
三、棉纺工艺设计纺纱工艺是纺纱加工中的流程和各机件的参数设置的总称。
在纺纱工艺设计时,既要考虑到设备及其状态,更要考虑到所加工的纤维原料的性能和最终产品(纱、线)的要求。
1.纺纱系统:普梳、精梳、混纺纱、新型纺、中长化纤、废纺,后加工新型纺纱开清棉梳棉→并条(2道)→新型纺纱。
中长纺中长专用开清棉设备→M 型梳棉机→并条(2-3 道)→粗纱→细纱。
废纺系统:利用下脚纺制棉毯等。
开清→梳棉→粗纱→细纱。
后加工2.原料:(1)棉籽棉轧棉→皮棉→打包→送到纺织厂锯齿棉皮辊棉打包国产棉包规格:100×42×60cm,V=0.25m܁,密度300~360kg/m܁,G=75~90kg。
标注唛头、产地、规格等。
棉花品级及参考指标:中国按成熟度、色泽、轧棉质量分级。
纺织部颁发:细绒棉分七级,长绒棉分五级,三级为标准级。
美国按色泽、强力、长度、细度及成熟度(马克隆值)等分级。
采用大容量快速仪HVI检验原棉所有指标。
(2)化纤品种:粘胶(人造棉)、莫代尔、丽赛、天丝、竹纤维涤纶(聚酯)腈纶(丙烯腈)锦纶(聚酰胺、尼龙)维纶(聚乙烯醇、维尼纶)丙纶(聚丙烯)芳纶(芳族聚酰胺)氨纶聚乳酸化纤分等及质量指标分等按内在质量和外观疵点分:内在质量: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细度偏差、长度偏差以及超长纤维、倍长纤维等。
外观疵点:粗丝、并丝、异状丝、油污纤维。
克服涤棉混纺织物前后色差的措施
在涤棉混纺织物的生产中,存在很严重的色差问题,如何有效解决其色差问题,这将对企业生产出一个优良纱线,提高市场竞争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几点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涤棉混纺织物前后色差的问题:首先,正确建立涤棉混纺织物色彩原理。
针对涤棉混纺织物,应根据色彩原理正确地计算其比值,确定其克重和厚度,使比值相同而克重和厚度不同,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把握其对色性的影响。
其次,尽早快速地处理涤棉混纺织物上的污渍,以防止等待时间过长,使污渍均匀染色或晨光褪色,产生色差。
因此,正确加工涤纶的过程中,应尽快完成涤棉的清洗和检查,以防污渍在纤维表面堆积。
第三,使用原料更加具有稳定性。
在涤棉混纺织物生产中,要使用较高品质的原料,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色差。
同时,也应尽可能使用更稳定的前处理方法,比如增加羊毛固定剂用量,以最大程度稳定纺织材料、染料中介和染料之间的组合,使纱线的色泽更加稳定。
最后,应控制后处理的温度和时间,通过对热处理的调整来调节纺织材料的吸水性。
一般来说,纱线的吸水性越高,其抗水性、耐温性和耐洗性越好,从而可以有效减少色差。
以上是涤棉混纺织物前后色差的措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做好涤棉混纺织物前后色差的控制,必须注重以上措施的落实,实行严格的监督,以保证涤棉的色彩质量。
亚麻涤棉混纺针织纱生产工艺绿色纺织品是 21 世纪纺织品的发展趋势。
亚麻纤维属于绿色环保纤维,由于其具有卫生性能好、吸湿散热快、透气滑爽、体感舒适等特性,因而其制品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我公司根据这一趋势,不失时机地开发出了亚麻、涤、棉混纺纱线,现已批量生产,为公司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现以 CJ/T/亚麻60/23/17 11.7 tex×2 为例介绍如下。
1 原料的性能指标亚麻纤维是天然纤维中惟一的束状纤维,其单纤维两端尖细瘦长,平均长度 17 mm ~20 mm,细度 50μm ~100μm。
亚麻织物具有卫生性能好、吸湿散热快、透气滑爽、体感舒适、防污抗尘等保健性能,还具有粗犷豪放、纹理自然、色调柔和、挺括大方等独特风格。
在西方亚麻优于众多的天然纤维,人们对其宠爱久盛不衰。
为了弥补亚麻纤维可纺性差的弱点,我们在选配原料时,混入了一定比例的长绒棉和涤纶纤维。
2 纺前准备针对亚麻纤维长度整齐度差、纤维细度不匀质脆易断的弱点,我公司将亚麻原料加湿并焖放24 h 以上,同时采取与涤纶纤维混和成卷方法,从而提高了亚麻纤维的可纺性。
3 工艺流程(1)涤纶纤维与亚麻纤维混和制条A002D型抓棉机→A006型混棉机→A036型开棉机→A092A型双棉箱给棉机→A076C型成卷机→A186D 型梳棉机(2)棉纤维制条A002D型抓棉机→A035A型开棉机→A036C型开棉机→A092A型给棉机→A076C型成卷机→A186D 型梳棉机(3)混和与纺纱A272D型并条机→A272F型并条机→A456D型粗纱机→FA502A型细纱机→1332MD型络筒机→FA706型并纱机→VTS-09 型倍捻机(saurer)→ (成包)4 工艺技术措施4.1 开清棉为减少对纤维的损伤,我们采用了“ 多松、少打、早落、少碎”的工艺原则,尽量采用自由打击,避免握持打击。
在 A002D 型抓棉机排包时,应将亚麻纤维踩实、填平,高度、蓬松度与涤纶纤维一致,从而做到均匀抓取,保证混纺比例准确,同时选择较低的打手速度,避免对纤维过分打击,并使有害杂质尽量在受到打击之前就被清除,以免杂质碎裂。
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棉与涤纶(棉型纤维)混纺本色纱线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
本文件适用于环锭纺(含传统环锭纺、赛络纺、紧密纺、赛络紧密纺)生产的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43.1 纺织品纱线捻度的测定第1部分:直接记数法GB/T 2910.11 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1部分: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GB/T 3292.1 纺织品纱线条干不匀试验方法第1部分:电容法GB/T 3916 纺织品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CRE法)GB/T 4743-2009 纺织品卷装纱绞纱法线密度的测定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FZ/T 01086 纺织品纱线毛羽测定方法投影计数法FZ/T 01050 纺织品纱线疵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电容式FZ/T 10007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检验规则FZ/T 10008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纱线包装标志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产品分类、标记4.1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产品以不同生产工艺、混纺比及线密度分类。
4.2 环锭纺的生产工艺包含传统环锭纺、赛络纺、紧密纺及赛络紧密纺。
4.3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原料代号用英文字母表示:赛络纺代号为AA、紧密纺代号为JM、赛络紧密纺代号AA JM,传统环锭纺生产工艺代号不作标识;精梳纱线代号为J,普梳纱线不作标识;涤纶代号为T,棉代号为C。
4.4产品混纺比以公定质量比表示,一般按纤维含量递减顺序列出,当两种纤维含量相同时,纤维含量排列顺序可任意。
4.5 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标记时,应在线密度前标明纱线的生产工艺(或代号)、原料名称(或代号)及其混纺比。
涤棉混纺纱的生产流程涤棉混纺纱生产的难点是既要保证生产顺利、防止粘缠、降低纱疵、减少棉结、稳定比例,又要尽量使用回花,因此在各工序的工艺设计、专件选择、空调管理、运转操作等方面应注意。
下面是涤棉混纺纱的生产流程:1)棉:清花→梳棉→预并→条卷→精梳2)涤:清花→梳棉→预并3)棉+涤:混并1→混并2→混并3→粗纱→细纱→络筒清梳工序在清花工序,棉纤维可按正常纯棉纱的方法生产,涤纶则要防止粘卷和破卷,可采用夹粗纱、加热和重加压等方法来解决。
在梳棉工序,在加强对棉分梳的同时,不可忽视对涤纶的分梳,否则成纱棉结和疵点也会比较高,尤其对精梳涤棉纱,以及一些有单染要求的涤棉布种,如涤纶分梳不良,单染棉后布面会显露出很多白色涤纶棉结和粗节,严重影响布面外观。
要加强涤纶的分梳,可选用密度较大的针布,如锡林针布选用AC2525×01560型。
锡林盖板隔距适当偏紧掌握,产量和生条定量适当偏低,有条件的话,加装预分梳板和固定盖板等分梳元件。
并粗工序专件选用。
为兼顾条干和生产顺利,并条胶辊硬度宜选用邵尔A82度,粗纱胶辊宜选用邵尔A75度,并进行适当的涂料处理。
并条工艺对于涤棉混纺纱,并条工序的重点是速度、并合数、后牵伸配置及条子定量。
对于精梳涤棉混纺品种,出条速度不能过高,否则易导致意外牵伸和飞花纱疵,一般以280 m/min以下为宜。
并合根数以6根为宜,过多则需提高牵伸倍数。
由于涤纶和棉纤维的伸缩性能不同,混合条子有一定的弯曲和起皱,如果后牵伸倍数小,条子在后区没有伸直,进入主牵伸区后会造成牵伸力波动太大而出“硬头”,因此,后牵伸倍数不能过小,一般头并以1.5~1.6倍、二并1.3~1.4倍、末并1.25~1.30倍为宜。
另外,条子定量不能过轻,否则会使须条过薄,在集束区产生破边,形成“大疙瘩”纱疵,这种情况在二并更容易出现。
以JT/C 65/35 18.3 tex纱为例,一、二、三并定量可选22 g/(5 m)、22 g/(5 m)、21 g/(5 m)。
涤棉混纺织物织前准备工艺设计要点张国辉(南通职业大学) 陆 凯(江苏省南通色织二厂)摘要: 涤棉混纺织物舒适性好,产品附加值高,但使用国产设备生产经纱断头率高,生产难度大。
通过采取优选原料、减少经纱摩擦、均匀控制经纱张力、合理配置工艺参数等关键技术措施,提高了织造效率和产品质量。
关键词: 细号纱;涤棉混纺织物;络筒;整经;浆纱;工艺中图分类号:TS105.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415(2005)09-0055-03D esign K ey Poi nts of Pol yester CottonB lended Fabric W eavi ng Preparation TechnologyZhang Guohui Lu Ka i(N antong V o ca tiona lU n i versity) (Jiangsu N antong 2Co lored W eav ing M ill)Abstract Po l y ester Co tton B l ended F abr ic has good co m f o rtab ility and h i gh product added va l ue,produce diffi cu-l ty is ex i sti ng fo r hi gh broken ends percentage by usi ng do m esti c equ i p m ent.W eav i ng effic i ency and produc t qua lity were enhanced through opti m izi ng raw m ater i a ls,decreasi ng w arp fr i c tion,contro lli ng warp tens i on unifo r m ly,defi n i ng tech-nology para m e ters and so on key techno l ogy measures.K ey W ords F i ne Coun tY arn,Po l yester Co tton B l ended Fabric,W i ndi ng,W a rp i ng,S izi ng,T echno l ogy细号涤棉混纺织物飘逸潇洒,适合制作夏季服装,产品附加值高,销路好,但使用国产设备织造生产时断头率高,生产效率低,难度很大。
保证涤棉纱混纺比的技术措施
涤棉纱混纺材料越来越受到了世界各地的消费者的青睐,它的高耐磨、阻燃、高弹性以及舒适的手感等特质使它深受人们的喜爱。
但当它用于制作不同类型的服装衣物时,如何能够保证涤棉纱混纺的比对消费者来说也是一个问题。
为了保证涤棉纱混纺比的质量,做好检测这是非常重要的。
可靠的检测机构可以提供准确的检测报告,从而确保材料比合格。
此外,在纱线制造和编织有断线检测器,它可以发现材料中有断线的问题,以确保制造的段落的无穷的连接。
另外,在织物的配置时,应限定织物的直段和平行线的比例,织物的纬纱应均匀混合,以保证织物中涤棉纱混纺比的一致性。
在日常维护方面,浴涤是有助于保证涤棉纱混纺比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清洁织物,也可以缩小织物中涤棉纱比对的比例,可以缩小材料的宽度。
同时,正确洗涤织物也可以有效地防止颜色的退色与模糊,避免比对出现偏离。
以上是保证涤棉纱混纺比的技术措施,在制作服装以及其它织品时,应根据产品的需要,配合完善的技术手段,严格按比对要求施工,以确保产品的优质稳定,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要求。
涤棉混纺纱的生产流程一、纱线原料准备涤棉混纺纱的生产首先需要准备涤纶和棉纤维作为原料。
涤纶是化学纤维,通过聚酯化学反应合成,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耐磨性。
棉纤维是天然纤维,主要由纤维素组成,柔软舒适。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纱线的比例要求,将涤纶和棉纤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二、纱线混合在纱线混合环节,将准备好的涤纶和棉纤维按照一定比例送入混合机中进行充分混合。
混合机通过旋转搅拌,使两种纤维均匀混合,确保混纺纱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混合后的纤维经过梳理,去除杂质和粗纤维,并形成纺纱的初步原料。
三、纺纱混合后的纤维经过梳理后,进入纺纱机。
纺纱机是将纤维进行细化、拉直和拉薄的设备。
在纺纱机中,纤维被拉伸成细长的纤维束,然后通过纺纱机的旋转运动成为纱线。
纺纱机的辊子会将纤维束旋转成纱线,并通过拉伸和加捻的处理,使纱线更加均匀和强度更高。
四、捻合纺纱后的纱线进一步进行捻合处理。
捻合是指将纱线进行旋转,使纤维间的纱线互相缠绕。
捻合的目的是增加纱线的强度和稳定性,提高纺织品的质量。
捻合的程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一般分为低捻、中捻和高捻。
捻合后的纱线经过整理,去除杂质和不良纤维,形成最终的涤棉混纺纱。
五、成品纱质检生产的涤棉混纺纱经过捻合后,需要进行质量检验。
质检主要包括纱线的强度、细度、均匀度等指标的检测。
通过质检,可以确保生产出的纱线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质检合格的涤棉混纺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加工和应用。
六、包装和存储合格的涤棉混纺纱经过质检后,需要进行包装和存储。
纱线通常以盘装或筒装的形式包装,并在包装上标注纱线的规格、批号和生产厂家等信息。
包装后的涤棉混纺纱可以进行存储和运输,以供后续的织造或纺织加工使用。
总结:以上是涤棉混纺纱的生产流程。
通过原料准备、纱线混合、纺纱、捻合、成品纱质检和包装存储等环节,完成了涤棉混纺纱的生产过程。
涤棉混纺纱具有涤纶和棉纤维的优点,广泛用于纺织行业,生产出的纺织品具有耐磨、耐热、柔软舒适等特性。
涤棉混纺工艺流程
《涤棉混纺工艺流程》
涤棉混纺是指用涤纶和棉纤维混合成纱线进行织造的工艺。
涤纶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抗皱性,而棉纤维则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和柔软舒适性,因此混纺后的面料兼具两者的优点,非常适合制作衣物。
涤棉混纺的工艺流程如下:
1. 原料准备:将涤纶和棉纤维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然后进行清洗和柔软处理,使纤维质量更加均匀和柔软。
2. 理化处理:将混合后的纤维进行理化处理,包括漂白、染色、防缩处理等,以提高其光泽度和色牢度,并使其具有一定的收缩率,避免在洗涤后面料变形。
3. 精梳和粗精加工:将混纺纤维进行精梳和粗精加工,使纤维更加细腻和均匀,提高纱线的强度和光泽。
4. 纺纱:将混纺的纤维进行纺纱,制成符合要求的纱线。
5. 织造:将纺好的纱线进行织造,制成织物。
6. 后整理:对织造好的面料进行整理处理,包括平整、熨烫、裁剪等,使其具有良好的外观和手感。
通过以上工艺流程,涤棉混纺面料可以达到既有涤纶的耐磨性和抗皱性,又有棉纤维的吸湿透气性和舒适性的效果,因此混纺面料在服装制造中受到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