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四库分类法_和_中图法_对古籍文献分类的局限与关联探讨_王雪荻
- 格式:pdf
- 大小:690.36 KB
- 文档页数:4
我国古代的图书分类法,简称四分法,其四大基本部类为“经、史、子、集”。
四分法发端于魏晋时期,至唐人编撰《隋书·经籍志》才正式确定“经、史、子、集”的名称和顺序。
经部收录儒家经典。
汉代开始称《诗》、《书》、《易》、《礼》、《春秋》为“五经”。
唐代把《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毂梁传》、《左传》、《诗》、《书》、《易》称为“九经”。
唐代又把《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
宋代又将《孟子》列入,称“十三经”。
子部收录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如《庄子》、《韩非子》等,以及释道宗教的著作。
集部收录汇集几个作者或一个作者的诗文集,如《唐五十家诗集》等,以及文学评论、戏曲方面的著作。
经、史、子、集是我国图书分类的名称,统称“四部”,又可分为甲部、乙部、丙部、丁部。
“经部”指儒家的经典。
经部之下又有小类。
清代的《四库全书》经部之下又分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十类。
“史部”即历史,包括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
《四库全书》史部之下又分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官职、政书、目录、史评等十五类。
“子部”包括政治、哲学、科技和艺术等类的书。
《四库全书》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共十四类。
“集部”收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著作等。
《四库全书》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五类。
这种四部分类法自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了,作为一种传统分法,它在类分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讨李淑芬郑振鹏内容提要结合SulcmisⅢ系统建设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实践,对建库过程中有关的著录标准的选择、机读目录字段的选择、某些字段的特殊著录、编目效率和质量的提高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古籍书目,数据库,编目古籍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利用价值,是研究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发展历史的重要的文献信息源。
故在完成普通图书的书目数据库建设后,如何用现有的集成系统对古籍进行计算机编目,建立特色的古籍书目数据库是图书馆所面临的新课题。
古籍实现计算机编目,比手工编目具有更多优势,不仅能完整全面揭示古籍内容,能够根据需要提供多种检索途径,检索速度也高出很多,有利于读者检索并加以利用,还能作为网络资源共享。
下面探讨使用SulcmisⅢ系统进行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的几个间题。
1 分类法、著录规则等著录标准的选择1.1 分类法的使用对于古籍文献的分类,国家目前尚未作出统一规定,图书馆界也未达成一致。
从全国范围来看,各馆类分古籍文献使用《四部分类法》和《中图法》居多。
《四部分类法》集我国古代分类法之大成,有较完善的分类体系,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学术发展和目录学思想体系,为老年学者所熟悉。
《中图法》是我国图书分类的国家标准,是权威性的、应用较广的分类法,中青年学者在长期利用普通图书过程中已熟悉了各类目名称,符合他们的检索习惯。
在机读目录里面,同时采用两种分类法也是容易实现的。
而书次号应与普通中文图书统一,采用著者取号法。
1.2 著录规则的确定古籍的著录,一般按照1986年出版的国家标准《古籍著录规则》(GB3792.7-87)的要求严格著录,但此规则为时久远,并侧重于手工编目,与现代计算机编目有一定的距离。
笔者个人认为,按照《中国文献编目规则》(1996年版)第四章古籍著录标准进行著录更好,此标准对著录规则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较以往颁布的国家标准更加具体明确,更符合古籍计算机编目实际操作的需要。
论《中图法》传统书籍分类之弊摘要:《中图法》和中国传统文献分类方法有本质的差别,其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处理中国古代传统文献的过程中仍旧有某些不足之处,其科学性未必对于所有图书文献的分类都是合理的。
现代图书馆在类分古代文献的时候,应注重对我国旧有的传统学术成果(比如版本学、目录学)的利用和传承。
关键词:《中图法》;四部分类法;缺陷我国现代图书馆在图书分类管理方面依据和使用的图书分类法主要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
到2010年,《中图法》已经修订出版了第5版,广泛应用于各种图书馆及情报系统,对中国现代图书管理意义重大。
但是,《中图法》在使用过程中仍旧有某些不足之处,已经有许多学者指出并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建议[1]。
实际上,在对待中国传统文献方面,《中图法》在分类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
一《中图法》与中国传统图书分类法的区别《中图法》的分类体系是在5个基本部类的基础上组成22个大类。
5大基本部类分别为马列毛邓、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综合性图书[2],涵盖了现代科学的全部文献内容。
从应用上来说,《中图法》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作为标记符号,分类详细简明,便于读者检索。
可以说,《中图法》的设计体系是符合现代科学的发展的,基本上也是和国际上通用的图书分类法接轨的。
《中图法》与国内外其他图书分类法相比较而言,编制产生的年代要晚一些,应用时间也不算太长,但相对其他图书分类法来说还是比较完善的。
应该说,在现代图书管理方面,《中图法》的使用是很有科学性的,也适应中国绝大多数图书的分类原则。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献分类方法主要是四部分类法,其四大基本部类分别为经、史、子、集,自魏晋时代以来萌发一直使用到清代,沿用时间长达一千余年。
四部分类法的四分方式比《中图法》简明很多,而且主要包括的都是古代的人文学科的图书,自然科学类的书籍设置只是子部术数类的一小部分。
显然,这是与《中图法》截然不同的分类方式。
略谈《中图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刘喜莲
【期刊名称】《图书馆学研究》
【年(卷),期】1989()1
【摘要】图书分类工作在没有实现自动化之前,仍然由工作人员来利用分类法将图书分门别类地进行组织。
分类法的质量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分类工作。
因此,慎重地选择一部图书分类法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我们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图书馆使用《中图法》后,结合本馆实际制定了分类条例(规则)1983年正式开始使用《中图法》至今,对以下几方面的分类规则未做原则性的修改。
事实充分证明《中图法》的实用性及可行性在工科院校图书馆分编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使用《中图法》的几点想法和做法。
【总页数】5页(P69-72)
【关键词】中图法;工科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分类工作;图书分类法;类目设置;各类型图书馆;分编工作;自动化;学院图书馆
【作者】刘喜莲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0
【相关文献】
1.实用性,权威性,局限性:关于学习《中图法》图书本第三版的心得体会 [J], 罗敏文
2.科学性(实用性)组配功能是图书分类法的发展方向——结合《中图法》第三版的修订,谈从CC等分类法得到的启示和借鉴 [J], 袁继坤
3.实用性,权威性,局限性:学习《中图法》(图书本)第三版札记 [J], 罗敏文
4.简论《中图法》三版的实用性 [J], 许磊
5.略谈《中图法》第三版实用性的得失 [J], 戴万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图法》第四版历史类目的几处修正
刘全飞;余昕
【期刊名称】《情报探索》
【年(卷),期】2010(000)009
【摘要】对<中图法>第四版历史类目中几处不妥提出质疑,并提出了修正意见.【总页数】2页(P118-119)
【作者】刘全飞;余昕
【作者单位】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四川郫县,611741;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四川郫县,6117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4.122
【相关文献】
1.对《中图法》(第四版)急诊医学相关类目的修订建议 [J], 郑荣佩
2.浅析《中图法》第四版有关类目的设置问题 [J], 李玉荣
3.浅谈《中图法》第四版保险类目的设置 [J], 彭利辉;赵敏;颜少华
4.从检索角度分析《中图法》第四版"H31英语"类目的设置 [J], 祁靠成
5.对《中图法》(第三版)中国历史类类目的准确性质疑 [J], 果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库分类法》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比较研究
邓维维
【期刊名称】《情报探索》
【年(卷),期】2014(000)011
【摘要】根据图书分类工作实践,从历史沿革、列类原则、标记符号、类目设置等方面对《四库分类法》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进行了比较研究,总结了两部分类法之间的相同与差异.对《四库分类法》提出跳出《四库全书》,在现有古籍的基础上设置类目,添加详细易懂的类目注释,提出电子版、网络版分类法等建议;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类分古籍的类目设置提出类目加细,影响较大的专著设置专类,并针对中华文化文史哲不分家的特点多设置交替类目等建议.
【总页数】5页(P127-131)
【作者】邓维维
【作者单位】辽宁省图书馆辽宁沈阳 1100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4.1
【相关文献】
1.浅谈《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计算机技术文献的分类标引——兼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对计算机类的修订 [J], 排立军
2.《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与台湾《中国图书分类法》的比较研究 [J], 张长秀;丁冬
3.《中国档案分类法》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再比较研究 [J], 周铭
4.《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四版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比较研究 [J],
王崇良;韩爱萍
5.大众分类法与传统文献分类法的比较研究
——以知乎话题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为例 [J], 徐雯;徐宜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图法》未列类目的文献主题归类辨析
李玉荣
【期刊名称】《山东图书馆学刊》
【年(卷),期】2007(000)002
【摘要】本文结合分类标引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对《中图法》(四版)未列类目的文献主题进行了归类辨析.
【总页数】3页(P79-81)
【作者】李玉荣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图书馆,辽宁锦州,1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4.11
【相关文献】
1.对《中图法》(第四版)有关我国各少数民族文献类目设置的探讨——以苗族、侗族研究论文归类为例 [J], 罗云丹
2.《中图法》社会科学若干相近主题类目辨析 [J], 李伟;金涛
3.《中图法》(第四版)客家文献归类与民族类目设置研究 [J], 张冬娘
4.涉及"可持续发展"主题的文献归类辨析 [J], 李娟娟
5.排架用类目与目录用类目分离问题辨析──评《中图法》四版修订排架用类目与目录用类目分离问题 [J], 刘阳;朱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作者: 严代荃
出版物刊名: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23-126页
主题词: 《中图法》;古籍分类;学科性质;诗赋略;政治社会学;古书;《七略》;打散;四部分类法;中国古籍
摘要: <正> 中国古籍的分类,从刘向、刘歆起就不完全是以学科作为分类标准的,直到清朝的四库全书都是如此。
向、歆父子的《七略》将汉代当时的书籍分成六类: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辑略》是“诸书之总要”,即各种书的总论、总评,不是图书类别)。
“六艺”就是《六经》,即《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也附在里面,所以《汉书·艺文志》说:“序六艺为九种”。
论《中图法》传统书籍分类之弊
罗红斌
【期刊名称】《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13(005)002
【摘要】《中图法》和中国传统文献分类方法有本质的差别,其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处理中国古代传统文献的过程中仍旧有某些不足之处,其科学性未必对于所有图书文献的分类都是合理的.现代图书馆在类分古代文献的时候,应注重对我国旧有的传统学术成果(比如版本学、目录学)的利用和传承.
【总页数】2页(P176-177)
【作者】罗红斌
【作者单位】邵阳学院图书馆,湖南邵阳42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
【相关文献】
1.“四库分类法”和《中图法》对古籍文献分类的局限与关联探讨
2.统一分类体系进行科学、实用的分类——从《中图法》和《中图法(少儿版)》的体系不同谈起
3.书籍设计,设计未来的书籍——数字与传统出版的融合共享书籍
4.体系分类法·体系—分面组配分类法·《中图法》——试论体系分类法的发展与《中图法》体系的改造
5.网络信息分类法与传统文献分类法的比较分析——以Yahoo!和《中图法》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档案分类法”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辅助符号之比较张萌;甄薇
【期刊名称】《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00)011
【摘要】档案分类同图书分类一样,都要用到各种辅助符号,以确保类目的指向更加准确。
“中国档案分类法”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都采用了10余种辅助符号,两种分类法的辅助符号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总页数】3页(P137-139)
【作者】张萌;甄薇
【作者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组织部,河北石家庄050081;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河北石家庄05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72.5;G254.1
【相关文献】
1.《中图法》附加符合与《国际十进分类法》辅助符号使用比较 [J], 罗敏文
2.《中国档案分类法》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再比较研究 [J], 周铭
3.“中国档案分类法”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辅助符号之比较 [J], 张萌;甄薇
4.《中国档案分类法》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类目之比较 [J], 张萌;甄薇
5.试比较《中图法》与《国际十进分类法》之辅助符号在使用上的异同 [J], 邓永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图法》(第三版)存在问题之我见
王秀真
【期刊名称】《图书馆学研究》
【年(卷),期】1994()2
【总页数】2页(P14-15)
【关键词】中图法;第三版;图书分类法
【作者】王秀真
【作者单位】哲盟图书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4.122
【相关文献】
1.谈《中图法》第三版建筑科学类中存在的问题 [J], 曹春晖
2.《中图法》第三版存在问题及改进 [J], 于艾军;王业斌
3.《中图法》第三版R3基础医学类目变动、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J], 夏旭;刘文旭
4.《中图法》第三版R类存在的问题 [J], 乔中;向文楼
5.《中图法》第三版医药、卫生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J], 沈沛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用《中图法》解决疑难科技图书的分类
段志伶
【期刊名称】《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年(卷),期】1998(000)003
【摘要】随着我区现代电力工业的迅猛发展,科技文献量的不断增加,新技术、新知识的出现,给图书资料分类标引人员带来了许多困难。
尽管《中图法》第三版已出版,但其类目设置远远不能满足图书归类的需要。
因此,在实际分类标引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困难就是对一些疑难图书和交叉学...
【总页数】3页(P26-27,34)
【作者】段志伶
【作者单位】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4.1
【相关文献】
1.《中图法》分类标引加"0"彻底解决方案--以"#"代"0"方案及加"#"三字规则 [J], 于新国
2.《中图法》三版应用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及其解决 [J], 陈小莉;马婕
3.应用《中图法》第五版——对社科类图书分类的疑难点探析 [J], 徐荣全
4.应用《中图法》,搞好林业科技图书分类 [J], 王静远
5.核科技图书馆《中图法》分类细则 [J], 王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中图法》(第四版)旅游学有关类目设置的思考
马爱芳
【期刊名称】《图书馆学研究》
【年(卷),期】2002()6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图法》 (第四版 )旅游学文献相关类目“F5 9旅游经济”及“F719服务业”所存在的问题。
【总页数】2页(P68-69)
【关键词】《中图法》;旅游学;类目设置;修改意见;第四版
【作者】马爱芳
【作者单位】山东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4.122
【相关文献】
1.关于《中图法》第四版中调整类目"凝聚态物理学"类目设置的探讨 [J], 于爱丽;王棣生
2.关于《中图法》第四版艺术类类目设置的思考 [J], 明月辉
3.《中图法》:呼之欲出的第23个大类——也论旅游学在《中图法》中的类目设置[J], 沈丽萍
4.对第四版《中图法》医药卫生类目设置的一些思考 [J], 张立涛
5.精简类目编制“著作复分表”——对《中图法》(第四版)Α大类类目设置的修订建议 [J], 施振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图法》对B94佛教类目设定的嬗变
董印红
【期刊名称】《河北科技图苑》
【年(卷),期】2015(028)005
【摘要】《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从第一版的编制到第五版的出版 ,历经了35年的时间 ,四个版次的修订.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B94佛教类目设定及之后的嬗变分析,揭示此分类法中对佛教类目的划分及修订 ,以期在文献分类者进行文献分类和收藏单位进行文献排架、提供借阅指导服务时有所裨益.
【总页数】4页(P41-43,40)
【作者】董印红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北京 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4.1
【相关文献】
1.结合台湾《中文法》中国医学类目设置谈《中图法》相关类目改进 [J], 杨旭闽
2.就CALIS、北图对H319.4类目分编数据的分析--兼谈《中图法》对H319.4类目的列类和分类 [J], 季水娟;杨平松
3.关于《中图法》佛教类目的一点建议 [J], 陈洁芳
4.精简类目编制“著作复分表”——对《中图法》(第四版)Α大类类目设置的修订建议 [J], 施振宏
5.排架用类目与目录用类目分离问题辨析──评《中图法》四版修订排架用类目与目录用类目分离问题 [J], 刘阳;朱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图书分类法》(第三版)对图书改编及入藏的影响
辛秋珍
【期刊名称】《黑龙江社会科学》
【年(卷),期】1997(000)002
【总页数】1页(P80-80)
【作者】辛秋珍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4
【相关文献】
1.浅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三版的几个特点 [J], 陈秀雄
2.《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三版中国史类标引刍议 [J], 石晓琴
3.《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三版)图书分类方法漫谈(四) [J], 王焕
4.简论《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第三版)的修订 [J], 陈昱竹
5.《〈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三版使用手册》个别实例分类求疵 [J], 刘少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