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械加工质量技术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论机械加工及其加工精度质量技术控制摘要:机械加工是一项广泛应用于制造行业的工艺,其加工精度和质量对产品性能和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机械加工及其加工精度质量技术的控制方法。
首先,介绍了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加工方法,包括铣削、钻孔、车削等。
随后,重点讨论了加工精度的评估与控制,涵盖了尺寸精度、形位精度以及表面质量等方面。
在技术控制方面,提出了传统加工方法的改进以及先进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以提升加工精度和质量。
此外,还介绍了一些常用的加工工具和设备,如刀具、夹具和测量仪器,它们对加工质量的影响也得到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机械加工;几何误差;定位误差;工艺方法引言:机械加工作为制造行业的核心工艺之一,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加工精度和质量方面。
因此,探究机械加工及其加工精度质量技术的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对当前机械加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加工精度和质量的评估与控制方法,并展望未来机械加工领域的发展潜力。
1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及内容机械加工精度是指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所得到的零件或工件与其设计要求之间的偏差程度。
精度是评价加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保证零件或工件的性能、可靠性和互换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机械加工精度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尺寸精度:反映了加工零件或工件尺寸与设计要求之间的偏差程度。
常见的尺寸精度指标有线性尺寸偏差、角度偏差、圆度、平面度等。
形位精度:指加工零件或工件的表面形状、轮廓及其与其他零件或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常见的形位精度指标有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圆柱度等。
表面粗糙度:反映了加工表面的光洁度和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对于零件或工件的摩擦、密封、润滑、光学等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常见的表面粗糙度指标有光洁度、高低差、浮动均匀度等。
位置精度:指加工零件或工件的各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主要包括平面位置精度和轴向位置精度。
机械零件加工质量检验技术研究摘要:在机械生产中,大部分机械零件都是批量生产的产品,在技术、环境等因素的作用下,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所以要想进一步提升机械零件质量,就要加强机械零件加工质量检验工作。
机械零件加工质量检验内容机械零件的长度、角度及表面粗糙程度等测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应用专业的检测技术,同时,还需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以便于及时的发现零件缺陷,消除机械运行风险。
下文对此进行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机械零件;质量检验;技术要点;控制策略一、机械零件加工质量检验技术要点(一)感觉检验法这种方法的一些精度较高的零件检验当中并不适用,同时对于检验人员自身也有着较高的标准和要求。
如果工作人员的经验较为丰富,那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就较高。
但如果工作人员的经验不够丰富,在运用这种方法后,检验的结果就无法得到保障。
所以这种检验的方式只能作为定性检验与鉴定的一种方法进行应用。
通常感觉检验法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目测法,就是通过肉眼或是利用放大镜对机械零件进行观察,这样就能够对零件的磨损破坏程度进行确定,如果零件有明显的变形,裂纹或是疲劳脱落则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进行观察。
第二种是触觉法,即通过工作人员的手触摸零件表面一次进行判断,这种方法能够根据零件表面磨损痕迹的深浅度,对磨损的情况进行大致判断。
如果零件是刚进入工作状态,通过手就可以感受到零件的温度,这样就能对零件的具体工作情况进行评判。
第三种则是耳听法,也就是工作人员通过敲击或是零件工作过程中所发出的声音,对零件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评判。
如果对零件敲击时所发出的声音较为清脆,那么零件就不存在缺陷,如果声音较为沉闷,零件就有可能存在沙眼或是裂纹的情况。
在具体的应用中,工作人员也可凭借自身的工作经验,选择相应的感觉检验法对零件的质量进行检验及鉴定。
(二)仪器检验法在应用这种检验方法时,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同时对于相关的检验工具也要有详细的了解,否则工作人员就无法操作相关的检验设备及器械。
浅谈机械加工质量技术分析摘要:机械加工产品质量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①零件的加工质量。
②产品的装配质量。
这两个影响机械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又是有一定关系的,其中零件的加工质量是保证机械加工产品质量的基础,零件加工质量的提高是提高产品装配质量的前提条件。
本文对机械加工质量技术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机械加工精度以及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关键词:精度质量工艺系统原始误差机械加工1 机械加工精度1.1 机械加工精度的含义与内容机械加工精度是衡量机械加工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机械加工精度的含义指的是零件在经过机械加工以后的实测尺寸、零件的外形几何形状以及零件的各表面相互位置等参数的实际测量值与理想值差距程度,离理想值越接近代表精度越高,反之则精度越低。
零件加工处理后的实际测量值与理想值之间的偏离程度一般就称为机械加工误差。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①零件的尺寸精度。
②零件的几何形状精度。
③零件的相互位置精度。
1.2 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原始误差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对工艺系统产生影响的因素是非常多的,这也就是出现很多原始误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需要重点分析这些因素以便尽量减少对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
原始误差的产生主要是由两方面所造成的,其中一方面是由于机械加工工艺系统本身的结构所决定的,这些原始误差因为系统各个部件以及部件之间的间隙等诸多因素构成了无法消除影响因素。
人们只能尽量减小这些因素对原始误差的影响但不可能消除其影响。
另一方面原始误差是由于零件在加工过程中进行了切削操作而产生的。
1.3 机械加工误差的分类1.3.1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这两种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看人们是否认识并掌控这种误差,凡是人们已经认识并能够掌控误差的大小和方向的都列为系统误差。
反之人们没有认识并掌控的一类误差就列为随机误差也叫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又可以根据误差数值是否是固定值来分为常值系统误差和变值系统误差。
1.3.2 静态误差、切削状态误差与动态误差误差的分类还有很多种方式,其中把工艺系统是否在切削状态下所产生的误差这一实际情况当做区分静态误差跟切削状态误差的判断依据。
机械加工零件表面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摘要: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对机械加工零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零件表面质量对其整体工程建设也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相关人员需要对其表面质量进行严格控制,综合探究质量控制策略,本文综合探究控制零件表面质量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机械加工零件;表面;质量控制引言:一般情况下,对于机械加工零件而言,表面完整度会在很大程度内影响零件整体质量,相关人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确保能够对其零件表面质量进行有效控制,进而保证能够更为高效的应用机械加工零件,使其发挥更大的价值,为了进一步明确如何有效控制零件表面质量,特此进行本次研究。
一、零件表面完整性对于机械零部件而言,表面完整性对其零件外观完整和使用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如果零部件表面存在残缺,则会使其机械性能变差。
相关人员在具体研究零部件时,需要从金相组织变化,表面损伤和表面粗糙度等方面研究其表面特征,而机械加工工艺会对该类因素造成很大影响,所以相关人员需要对其加工方式和工序顺序进行合理优化,确保在加工中能够有效避免机床刀具损伤零部件表面,对其加工工艺进行科学改进,确保零部件表面具有更高的完整度,使其机械运动和实际组装的具体需求得到高度满足,进而保障机械零部件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二、对机械加工零件进行质量控制的具体策略(一)科学改进加工工艺对于机械加工零件而言,制作工艺会在很大程度内影响零件质量,而在现阶段,人为因素是使其机械加工零件质量无法满足应用需求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对其机械加工质量进行有效的保障,加工人员需要确保加工工艺过程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确保能够使其零件加工时间得到有效减少,进而使其由于时间问题导致出现的工程延误,得到有效避免。
在对零件进行机械加工之前,需要科学完善准备工作,确保一次性完成,使其重复加工造成的原料损失和误差得到有效减少。
(二)合理优化加工程序在进行机械零件加工时,加工制作技术会对其零件整体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我国现阶段,具体进行零件机械加工时,无法确保高度满足表面质量标准,同时,人为元素也会在很大程度内影响机械表面质量,导致零件机械加工之后,表面质量很难满足行业标准。
机械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机械加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为了确保机械加工产品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客户期望,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的应用不可或缺。
机械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交付的整个生产流程。
在原材料阶段,就需要严格筛选,确保其性能和质量符合加工要求。
例如,钢材的硬度、韧性等指标必须经过精确检测,以避免在后续加工中出现裂纹、变形等问题。
加工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对产品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定期对机床进行维护保养,校准精度,能够有效地减少加工误差。
同时,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工作态度也不容忽视。
熟练的操作人员能够根据加工材料的特性和工艺要求,合理调整加工参数,从而提高加工质量。
在工艺规划方面,科学合理的工艺路线和工艺参数是保证质量的关键。
通过对加工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优化,能够降低废品率,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在切削加工中,选择合适的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可以减少刀具磨损,提高零件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
质量控制还包括对加工环境的管理。
温度、湿度、粉尘等环境因素都可能对加工精度产生影响。
因此,保持良好的加工环境,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检测技术则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尺寸测量、形位公差检测、表面粗糙度检测等。
尺寸测量是最基本的检测项目之一。
常用的测量工具如卡尺、千分尺、量规等,能够精确测量零件的长度、直径、厚度等尺寸参数。
对于高精度的尺寸测量,还可以采用三坐标测量机等先进设备,它能够实现对复杂零件的三维测量,获取更加全面和精确的尺寸信息。
形位公差检测用于评估零件的形状和位置精度。
例如,圆度、圆柱度、平行度、垂直度等。
这些公差的检测通常需要使用专门的量具和仪器,如圆度仪、垂直度检测仪等。
表面粗糙度检测对于零件的耐磨性、密封性等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比较法、触针法和光切法等。
机械加工质量控制相关技术分析摘要:机械加工随着当前社会发展的加快其施工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与提高,机械加工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机械运行过程中质量管理基础。
在加工之中,加工质量的该地是影响机械运行寿命和性能的主要衡量标准。
本文介绍了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及内容,通过分析机械加工过程中所产生误差和质量缺陷的原因,提出相关的技术改善措施。
关键词:机械加工精度;几何误差;定位误差;工艺1、机械加工的质量影响机械作为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手段和设施,是各行各业在生产过程中都不可缺少的基础设备。
随着社会发展中,人们对社会生产要求的不断提高,机械质量要求也在日益的变化和提高,成为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机械加工质量是影响机械运行的前提基础,更是其在运行过程中的寿命与性能衡量标准。
机械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相符合的程度。
是在加工的过程中为了减少加工误差和加工缺陷所带来的影响。
在当前的机械加工的过程中,随着各种技术手段和设备在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总会从在一些加工的缺陷和质量的影响手段,它们之间的差异称为加工误差。
在加工的过程中,其误差大小是反应加工精度和加工工艺的主要标准。
在加工的过程中加工质量的衡量取决于加工精度和加工手段的需要。
加工精度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尺寸精度是在加工的过程中对加工之后零件的尺寸进行测量,与其设计过程中的尺寸进行对比,检查两者之间的尺寸相差和是否符合设计的需要。
形状精度指加工后的零件表面的实际几何形状与设计中的几何形状是否相符合,是加工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位置精度指加工后零件有关表面之间的实际位置与理想。
相同的模板在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其受到各种因素和手段的影响其加工方式和加工措施也不尽相同,使得其在加工完成之后受到的影响和探讨手段也是不完全相同的过程。
在相同中的各种因对准确和完足产品的工加工方法,其加工手段和利用方法称为当前影响机械加工的主要因素和方式,其尺寸、形状和表面相互位置不会绝全一致,总是存在一定的加工误差。
关于对机械加工质量技术的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机械加工质量技术的分析,系统的阐述了其加工精度以及工艺的系统误差等问题,希望大家通过对本文的阅读,可以对其又一个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机械加工质量分析前言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机械加工的质量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对机械加工的技术要求也随之提高。
在工厂当中,机械加工出来的零部件势必会在出场后流入到各个工作流水线上,组成一台一台不一样功能的工作机械,这些机械性能将决定以后生产出来的工业物品的质量,所以如何保证其出产质量,保证其零部件的完好程度,则成了现在工业当中所要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下面我们就通过精度、误差、粗糙度等三个方面来系统的阐述一下。
1.机械加工质量1.1机械加工精度在机械零件加工过程当中,标准值和实际值相符合的程度,就是机械加工的精度,而这一精度不仅包括加工后的表面相互位置和零件的尺寸,还包含着几何形状等主要元素。
而这三种进度的衡量就是加工误差。
我们通过对加工误差的分析,从而得出其误差的大小,误差越大精度越低,误差越小则精度越高。
根均加工精度的划分,一般可分为几何形状精度、尺寸加工精度和相互位置加工精度这三种。
以几何形状加工精度来说,它是体现机械零部件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依照规范要求形状的重要参数。
而尺寸精度则是依照几何精度,对零部件的大小,形状的比例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得出精确的参数,这一参数直接影响零部件的正常适用。
而相互位置精度则是零部件表面、内部尺寸的相对位置的参数,直接体现了零部件制造的准确性能。
1.2工艺系统几何误差(1)加工原理误差主要是因为不稳定的机械操作失误以及零部件加工过程当中,机械本身所造成的误差。
所以想要生产出标准的零部件就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加工原理,也就是说完善本身机械操作以及优化加工机械各方面性能,减少不稳定性带来的误差。
(2)机床主轴的回转精度对工件的加工精度有直接影响,从而变成造成主轴回转运动直接误差。
机械加工产品质量检验技术分析摘要:本文将结合产品生产过程中影响其质量的因素,并从机械产品质量控制入手,探讨做好产品质量检验的方法以及提高产品检验准确性的策略。
关健词:机械产品;质量监督;质量检验;作用1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机械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机械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和产品竞争力。
因此,机械制造业对生产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同时国标中对机械产品的每一个机械零件的长度、角度、粗糙度以及几何尺寸都有明确规定,为了确保机械产品的质量,应当正确选择机械产品质量检测基准,加强机械产品表面检测和尺寸公差检测,及时提升机械产品的制造质量。
产品的质量控制是指为了达到产品的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其目的用于监查生产过程以及排出在质量环节所产生的缺陷等原因。
同时为了满足机械产品各种质量指标特性,需要对产品进行相关的检验,通过产品的质量检验,可以有效的监侧产品质量的变化情况,因此,保证了机械产品的质量满足了用户的要求。
2机械产品质量检验概述质量检验通过借助某种手段,对机械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测定,之后把检验的结果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产品质量是否满足要求。
通过产品的质量检验,可以有效的监测产品质量的变化情况,一方面,为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提供质量信息;另一方面,还用于测定产品的工序能力,质量检验为产品的质量提供了保证,因此,机械产品的质量检验在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
3机械产品质量的几个因素3.1市场调研质量市场调研质量用于确定产品的需求,正确把握用户和市场对产品质量的需求,保证产品的销售通畅,为企业创造新的市场机遇。
如果一企业生产设备老旧或者是负责生产的工作人员没有严格的按照标准要求开展生产工作,那么这些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3.2设计质量设计质量是指从市场调研,形成产品的构想,进而转化为图纸、技术文件等质量规范。
产品的设计一方面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水平;另一方面,也决定着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产品的设计最为关键。
机械加工质量管理的问题与改进措施摘要:随着科技日益进步,机械制造行业飞速发展,21世纪必将成为质量的世纪。
作为机械加工行业皇冠上的明珠,汽轮机行业的机械加工质量直接决定着产品的性能与各项参数是否能够满足顾客的需要。
想提高产品质量,就必须从影响产品质量的多个环节入手,各个击破,逐步提升产品质量。
关键词:机械加工;质量管理;应对策略一、机械加工产品典型质量问题分析从“人、机、料、法、环”这个五个生产要素入手,分析质量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方能又有针对性的开展后续工作。
(一)人员因素在生产管理五要素“人、机、料、法、环”中,人的因素位于第一位,基层操作人员是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直接参与者。
(1)部分操作人员质量意识薄弱,低级质量问题频发。
通过对人为因素的不合格品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一半以上的不合格品是低级失误引发的,如加工过程中计量数据读取错误、工件装卡方式错误、划线错误等。
上述种种问题带来了许多非必要的质量问题,同时,为了处理由此产生的不合格品,往往需要耗费更大的人力、物力。
(2)分厂技术交底制度执行不到位,重、难点工序问题频发。
在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还发现,分厂技术服务人员技术交底制度执行不到位,部分重难点产品没有进行技术交底,这样一来,产生质量问题的风险集中在基层操作工人身上,分厂技术服务人员的职能发挥不充分,相应的类似重难点工件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数量也居高不下。
(二)设备因素(1)产品生产设备随意变更,且未履行相关手续,导致质量问题发生。
为了保证机加产品质量,工艺文件中均确定了各产品的加工设备型号。
部分计划管理人员为保证总体进度,随意变更生产设备,且未履行相关手续,未经设计、工艺技术人员会签,由此产生质量问题。
(2)部分设备维护、日常点检工作执行不到位,导致质量问题发生。
生产设备的可靠性与先进性直接决定了产品质量,在机械加工生产中,经常发生因设备日常维护、点检不到位造成的临时停机、故障停机、甚至发生批次性质量问题。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提升方案及热处理技术分析一、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重要性二、提升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方案1.选用合适的加工方法和设备我们要根据零件的材料、形状和加工要求,选用合适的加工方法和设备。
比如,对于硬质合金刀具,我们可以选择高速切削;对于不锈钢材料,可以采用电解加工等。
2.高速切削(1)选用合适的刀具:根据加工材料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刀具材质和参数。
(2)优化切削参数:根据刀具和工件的材料,调整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等参数。
(3)冷却和润滑:合理使用冷却液和润滑剂,降低切削温度,提高加工表面质量。
2.精密加工(1)提高机床精度:选用高精度的机床,保证加工精度。
(2)优化加工工艺:合理选择加工顺序、加工参数等。
(3)控制加工误差:通过误差分析、补偿等方法,减小加工误差。
三、热处理技术分析热处理技术在提升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热处理技术的应用。
1.淬火(1)选择合适的淬火介质:根据工件的材料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淬火介质。
(2)控制淬火温度和时间:保证工件在淬火过程中充分奥氏体化,提高淬火效果。
(3)防止变形和开裂:合理控制淬火过程,防止工件变形和开裂。
2.回火(1)选择合适的回火温度:根据工件的材料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回火温度。
(2)控制回火时间:保证工件在回火过程中充分释放内应力,提高回火效果。
(3)防止氧化和腐蚀:合理控制回火过程,防止工件氧化和腐蚀。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我们下期再见!注意事项一:刀具选择与切削参数设定注意事项:刀具选择不当或切削参数设置不合理,可能会导致加工表面粗糙度增加,甚至损伤刀具和工件。
解决办法:得根据工件的材质和加工要求来挑选合适的刀具,别小看了这步,选对了刀,加工起来事半功倍。
然后,切削参数得调整得恰到好处,速度、进给量和深度都得匹配,这就像炒菜放调料,多了少了都不行。
浅谈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保护措施摘要: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不仅包括机械加工精度,而且包括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有很多因素影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如何使零件的表面质量达到要求,如何减小各因素对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就成为加工前必须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表面质量;性能;措施一、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不置可否。
(1)表面质量对零件耐磨性的影响:表面粗糙度太大或太小都不耐磨。
表面粗糙度太大,接触表面的实际压强增大,粗糙不平的凸峰相互咬合、挤裂、切断,导致磨损加剧;表面粗糙度太小,也会导致磨损加剧,因为表面太光滑,存不住润滑油,接触面间不易形成油膜,容易发生分子粘结而加剧磨损。
(2)表面层的冷作硬化对零件耐磨性的影响:加工表面的冷作硬化,一般能提高零件的耐磨性。
因为它使磨擦副表面层金属的显微硬度提高,塑性降低,减少了摩擦副接触部分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并非冷作硬化程度越高,耐磨性就越高。
这是因为过分的冷作硬化,将引起金属组织过度“疏松”,在相对运动中可能会产生金属剥落,在接触面间形成小颗粒,导致零件磨损加速。
(3)表面纹理零件耐磨性的影响:表面纹理的形状和刀纹方向对耐磨性也有影响,原因是纹理形状和刀纹方向影响有效接触面积和润滑液的存留,一般,圆狐状、凹坑状表面纹理的耐磨性好,尖峰状的耐磨性差。
在运动中,两相对运动零件的刀纹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同时,耐磨性较好,两者的刀纹方向和运动方向垂直时,耐磨性最差。
(4)表面质量对零件疲劳强度的影响:表面粗糙度越大,抗疲劳破坏的能力越差。
对承受交变载荷零件的疲劳强度影响很大。
在交变载荷作用下,表面粗糙度的凹谷部位容易引起应力集中,产生疲劳裂纹;表面粗糙度值越小,表面缺陷越少,工件耐疲劳性越好;反之,加工表面越粗糙,表面的纹痕越深,纹底半径越小,其抗疲劳破坏的能力越差。
二、影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表面粗糙度是金属工艺中衡量工件质量标准的重要指标,是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的不平度,它属于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浅谈机械加工质量技术分析
机械加工产品质量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①零件的加工质量。
②产品的装配质量。
这两个影响机械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又是有一定关系的,其中零件的加工质量是保证机械加工产品质量的基础,零件加工质量的提高是提高产品装配质量的前提条件。
本文对机械加工质量技术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机械加工精度以及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标签:精度质量工艺系统原始误差机械加工
1 机械加工精度
1.1 机械加工精度的含义与内容
机械加工精度是衡量机械加工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机械加工精度的含义指的是零件在经过机械加工以后的实测尺寸、零件的外形几何形状以及零件的各表面相互位置等参数的实际测量值与理想值差距程度,离理想值越接近代表精度越高,反之则精度越低。
零件加工处理后的实际测量值与理想值之间的偏离程度一般就称为机械加工误差。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①零件的尺寸精度。
②零件的几何形状精度。
③零件的相互位置精度。
1.2 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原始误差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对工艺系统产生影响的因素是非常多的,这也就是出现很多原始误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需要重点分析这些因素以便尽量减少对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
原始误差的产生主要是由两方面所造成的,其中一方面是由于机械加工工艺系统本身的结构所决定的,这些原始误差因为系统各个部件以及部件之间的间隙等诸多因素构成了无法消除影响因素。
人们只能尽量减小这些因素对原始误差的影响但不可能消除其影响。
另一方面原始误差是由于零件在加工过程中进行了切削操作而产生的。
1.3 机械加工误差的分类
1.3.1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
这两种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看人们是否认识并掌控这种误差,凡是人们已经认识并能够掌控误差的大小和方向的都列为系统误差。
反之人们没有认识并掌控的一类误差就列为随机误差也叫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又可以根据误差数值是否是固定值来分为常值系统误差和变值系统误差。
1.3.2 静态误差、切削状态误差与动态误差
误差的分类还有很多种方式,其中把工艺系统是否在切削状态下所产生的误
差这一实际情况当做区分静态误差跟切削状态误差的判断依据。
若误差是因为工艺系统在切削状态下产生的则为切削状态误差,若误差是工艺系统没有在切削状态下产生的归为静态误差。
动态误差又是另外一种分类方式下产生的误差标准,其含义指的是工艺系统在允许过程中在振动的状态下所产生的误差,例如由在零件机械加工过程中切削时的受力变形和受热变形等因素所导致的误差称之为动态误差。
2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2.1 加工原理误差
通常所说的加工原理误差指的是在加工过程中采用了近似成形运动或者是近似刀刃轮廓所产生的误差的一类统称。
机械加工中的加工原理一般是指要制作出规定的加工表面,那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去实现所需要的结果,这个方法就是刀具和工件之间必须实现准确的成形运动,通过这样的成型运动最终实现加工所需要的表面。
在机械加工中理论上是要采用完全精准正确的加工原理和没有误差的成形运动来制造出百分之百精准的加工零件表面。
但是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百分之百精确的加工原理一般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此,采用什么样的加工原理是需要系统考虑的,不能只一味地要求提高加工精度而影响加工产品的加工效率。
其中采用了近似加工原理对零件进行机械加工而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是一种实际可行的方法。
既保证了加工产品的质量也提高了机械加工的生产效率,是一种有效的机械加工生产经济性的措施。
2.2 机床的几何误差
2.2.1 机床主轴回转运动误差
在理想状态下主轴回转时的回转轴线的空间位置是要求固定不变的,也就是所说的瞬时速度要求必须为零。
但是这种理想状态仅仅存在于理论中,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是因为主轴部件在加工以及装配的过程中就已经存在各种误差并且主轴受回转时的受力以及受热等各种外界因素影响,这就使得主轴在每一个瞬时回转轴心线的空间位置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时处于变动的状态,由此就造成了轴线的漂移,这也就是所谓的机床主轴回转运动误差。
2.2.2 机床主轴回转运动误差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机床主轴回转运动误差的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其中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主轴轴颈在制造过程中就已经存在一定的误差。
②轴承作为支撑主轴运动的重要器件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差。
③轴承间隙的大小是影响轴承运行精度的重要指标。
④与轴承配合零件在制造以及装配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可避免的误差。
⑤主轴系统的径向不等刚度和热变形等方面。
参考文献:
[1]郑渝.机械结构损伤检测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2]杨春雷,尹国会.浅谈机械加工影响配合表面的原因及对策[N].中华建筑报,2005年.
[3]高原.不锈钢表面复合处理提高耐磨性的研究.
[4]任华宝.影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及对应措施[J].中国包装工业,2013(06).
[5]李继红,乔正阳,乔奇光,马尚龙,裘磊.表面处理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J].表面技术,2013(03).
[6]黄跃先.减少机械加工误差提高机械加工精度[J].成功(教育),2013(05).
[7]周民辉.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管理中的不足及其优化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0).
[8]胡彬.浅析提高薄壁类零件加工精度的工艺方法[J].河南科技,2013(02).
[9]赵岩,丁延松.影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及改进措施[J]. 技术与市场,2010(05).
[10]徐萍.浅谈如何提高机械加工精度[J].甘肃冶金,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