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6 世界地域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7.57 MB
- 文档页数:29
《专题26 世界地域文化》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世界文化遗产考试中,要求考生掌握各种世界文化遗产的形式和分布,以下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描述,正确的是:A、世界文化遗产只包括建筑类遗产B、世界文化遗产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C、世界文化遗产的评选标准包括对人类共同价值观的贡献D、世界文化遗产的评选过程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单方面决定2、关于世界乡土文化的保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世界乡土文化只是地方性的文化,不具备普遍价值B、保护世界乡土文化是为了维护地方的独特性,不必考虑全球影响C、世界乡土文化的保护是为了传承人类历史和文化,具有普遍价值D、世界乡土文化的保护只涉及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本身无关3、下列哪个地区的人们最可能将牛视为神圣的动物?A. 北美B. 南亚C. 欧洲西部D. 非洲南部4、下列哪项活动最能体现地中海沿岸国家的文化特色?A. 花车巡游B. 龙舟竞渡C. 斗牛比赛D. 冰雪节5、题干:下列关于世界四大宗教的发源地,说法不正确的是:A. 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B. 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C.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D. 道教起源于中国6、题干:以下哪个国家不是伊斯兰文化圈的国家?A.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B. 土耳其C. 印度D. 巴基斯坦7、世界地域文化中,下列哪种文化特点以巴厘岛的“乌布皇宫”和寺庙建筑最为典型?A、东南亚文化B、北非文化C、中欧文化D、南美文化8、以下是地中海沿岸的主要文化区域之一的是?A、东方文化区B、拉丁美洲文化区C、伊斯兰文化区D、地中海文化区9、在古代丝绸之路的衰落与兴盛过程中,以下哪个因素并不是促使其衰落的主要原因?A、经济重心的南移B、新航路的开辟C、封建统治的衰落D、战争与冲突的减少 10、下列关于欧洲文化多样性形成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传承B、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影响C、近代殖民扩张与移民的历史D、欧洲统一市场的发展11、下列哪个国家的文化最能体现多元文化的特点?A. 日本B. 澳大利亚C. 法国D. 印度12、在以下城市中,哪一个被认为是伊斯兰文化的中心之一?A. 耶路撒冷B. 开罗C. 伊斯坦布尔D. 德黑兰13、以下哪种地理现象不属于世界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A. 民族节日B. 语言文字C. 宗教信仰D. 气候条件14、以下哪个国家的文化受到了多元文化交融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A. 中国B. 美国C. 俄罗斯D. 日本15、世界地域文化中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语言种类B、宗教信仰C、传统习俗D、以上皆是16、全球化对世界地域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文化交流减少B、地方特色文化消失C、文化同质化D、文化传播途径更加多元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初中地域文化与多样性知识点汇总地域文化与多样性是初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地域文化与多样性,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对地球上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下面将对初中地域文化与多样性的知识点进行汇总。
一、地域文化与多样性概念地域文化是指不同地区因自然环境、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
地球上不同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所以文化也会有所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地域文化的体现。
多样性则是指地球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文化形态和生活方式,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二、地域文化与多样性的表现形式1. 风俗习惯:不同地区的人们在服饰、饮食、婚嫁、节日等方面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
例如,中国南方的人们喜欢穿汉服,而北方的人们喜欢穿旗袍;中国的农历新年在大年三十晚上有各种庆祝活动,而西方的圣诞节则有送礼物、装饰圣诞树等习俗。
2. 语言文字:地球上有很多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字。
梵文、英语、汉语、阿拉伯语等都是世界上重要的语言,而汉字、拉丁字母、阿拉伯字母等则是重要的文字。
3. 宗教文化:不同地区的人们信仰的宗教也不尽相同。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是世界上主要的宗教,它们分别在不同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信徒。
4. 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
例如,中国的汉族、少数民族、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服饰、音乐、舞蹈、美食等方面的文化。
三、地域文化与多样性的重要意义1. 促进交流与融合: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了不同地区、民族和国家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通过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可以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合作与共同发展。
2. 丰富人类社会: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文化,这些文化丰富了人类社会的多元性。
人类社会因为有了不同地区、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存在,才显得更加多彩多姿。
3. 保护文化遗产:地域文化与多样性的存在使得我们拥有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文化与环境》教学设计上课学校:南汇中学高一(1)班上课时间:2011年4月7日下午第一节执教教师:孟秀蓉(新场中学)教材分析:“地域文化”篇是高中地理教材人文环境部分的后续篇章,文化的形成既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也与人类的社会活动和生产关系紧密联系,本篇内容承接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其他篇章,紧密联系前面已学篇章的相关知识以及区域地理知识,涉及的知识领域广,综合性强。
而专题25“文化与环境”是本篇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仅帮助学生领会文化概念及其分类,而且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环境如何影响文化的形成和分布,重视环境对文化的作用,为专题26“世界地域文化”和专题27“中国地域文化”的相关内容作了很好的知识铺垫。
学情分析:南汇中学是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多,知识面广,对“地域文化”中的主要地理事实了解多,综合实践和分析能力强。
但由于多种原因学生对乡土地理和乡土历史文化的了解较少,缺乏弘扬和保护本土文化的意识,需要进行相关的乡土文化教育。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能正确区分文化事象及其类别。
2、能从自然地理角度解析某一地域的生产、建筑、服饰、饮食、习俗、文艺、宗教等文化现象的形成,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文化的重要影响,认识重视环境对文化影响的重要意义。
3、增强对环境的审美情趣,提高汲取地域文化的自觉性,树立保护和弘扬地方文化、乡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1、我国不同地域的民居、服饰和饮食等地方文化特色;2、自然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教学设计思路:贴近学生的生活,努力结合乡土实际,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新场的丰厚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和探究本土文化及其形成的地理背景,逐渐形成对文化的理性认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引导学生从民居、服饰、饮食、文艺、习俗等方面了解我国地域文化的多样性,比较地域文化的差异,并尝试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探究其成因。
教学过程:一、阅读“新场古镇历史文化”的学习资料,引导学生领会文化的定义和类别,初步认识环境对文化的作用。
专题26 世界地域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文化整合的含义和意义,举例分析影响文化整合的因素(2)通过学习了解世界九大文化圈主要特点及其差异2过程与方法(1)理解文化整合的含义和意义,懂得文化整合与文化同化的区别(2)通过读“世界文化圈”分布图,通过搜集资料,课堂交流讨论了解世界九大文化圈的各自特点及其差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世界九大文化圈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加深理解世界多远文化是各民族、各地方优秀文化的集成【教学重点】(1)文化整合以及影响文化整合的因素(2)世界九大文化圈的分布、主要特点及其差异【教学难点】文化整合以及影响文化整合的因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在进入今天的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则资料,叫“中国元素的美国动画片(1998年,迪斯尼第一次把目光转向中国,将中国家喻户晓的古代传奇故事“花木兰从军”搬上荧幕,一个穿着中国元素外衣的美国动画片就此诞生。
10年之后,2008年,梦工厂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中国,于是《功夫熊猫》腾空出世,2011年《功夫熊猫2》接踵而至,“比中国动画还中国”的美国动画,用一种高调姿态进入到了中国市场。
于是乎,一张张贴着“中国元素”标签的美国动画大片,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国风”。
细细品味,十年间,美国动画片的中国风可谓愈刮愈烈,而且是愈刮味道愈纯正。
)师:从美国翻拍中国风的动画片这一事例中,同学们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文化现象呢?(学生回答:文化整合)师:是的。
从《花木兰》,再到今天的《功夫熊猫》系列,10年间,美国整个影视界,一方面坚持自己传统程式化的美式文化创作模式为主体,同时兼收并蓄的体系越发成熟。
“美国制造”动画之所以洋溢着如此浓郁的“中国风”,是美国文化与生俱来的多元化特点,这种对于全球文化的重新整合再输出,势必会占先机,赢得市场。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美国的影视及美国动画才一直牢牢占据着全球电影市场的主流。
师:那什么是文化整合呢?请大家把书翻到第111页,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新课教授第一部分:文化整合师:那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文化整合?师:(ppt)文化整合就是指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
探索地理奥秘:了解世界地域文化,增长知识!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表面和其上的各种现象的学科,它研究地球上的山川河流、自然环境、气候与气象、生物多样性等等。
地理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
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奥秘,并通过地域文化的了解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
什么是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指一定地理范围内的人们所创造出来的文化。
不同地方由于自然环境、气候、历史、民族等因素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的形成。
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在于它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紧密相关,它反映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等。
通过了解地域文化,我们可以领略到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增长我们的知识与视野。
神秘的世界七大洲地球上被人类居住并组成各种国家的地方,被称为七大洲。
这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每个洲有着不同的地理特征和文化背景,使它们成为一个独特而神秘的地域。
亚洲:多元的文化宝藏亚洲是地球上最大的洲,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亚洲的地理条件各不相同,包括高山、平原、河流、海洋和岛屿等多种地貌类型。
这种多样性反映在了亚洲的地域文化上。
亚洲有丰富的历史,包括古代文明如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国文明、古埃及文明等。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各自独特的语言、宗教、民俗和传统艺术。
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佛教,就起源于亚洲。
非洲:神秘的黑色大陆非洲被誉为地球上最神秘的大陆之一。
它拥有多样而壮丽的地理景观,包括撒哈拉沙漠、大裂谷、维多利亚瀑布等。
非洲的地域文化丰富多样,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宗教和艺术形式。
非洲的音乐、舞蹈和文学作品都带有强烈的地域特色,使人们深入了解这片神秘的黑色大陆。
欧洲:多样性的聚集地欧洲是地理位置复杂多样的大陆之一。
它有着许多历史悠久的国家和文化遗产。
从古希腊神话到文艺复兴,欧洲的贡献为人类文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欧洲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独特性,曾经成为许多文明和帝国的交汇点。
初中地理文化地理第一篇范文:初中地理文化地理文化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的是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以及与文化现象相互关联的地理环境。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文化地理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地域性特征,认识不同地区的文化现象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和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理解。
一、文化地理的基本概念1.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语言、宗教、艺术、习俗、法律、道德等各个方面。
2.地理环境的定义: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经济社会状况。
3.文化地理的研究对象:文化地理关注的是文化现象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以及与文化现象相互关联的地理环境,包括文化的地域性、文化景观、文化变迁、文化扩散等。
二、初中地理文化地理的教学内容1.地理环境与文化: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资源分布等对当地文化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改变。
2.文化景观:介绍各地独特的文化景观,如建筑风格、饮食习惯、服饰特点、节日庆典等,让学生认识文化多样性。
3.文化变迁:探讨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过程,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途径。
4.文化扩散:讲解文化从源地传播到其他地区的过程及特点,包括迁移、贸易、战争、教育等途径。
5.地域文化:分析我国各地域文化的特点,认识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和相互影响。
三、初中地理文化地理的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理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环境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2.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地区的文化现象,认识文化多样性及地域性特征。
3.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地理环境与文化之间的关联。
4.讨论法:鼓励学生就文化地理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初中地理文化地理的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地考察、作业完成等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思维品质。
高一地理练习册答案(全)一、填空1、恒星、星云2、矮行星、彗星(流行群)3、木星、水星;水星、海王星;金星、火星,金星二、选择1、A2、D3、B4、A5、?6、C7、C、D8、B、C三、连线略四、读图分析1、(1)A、C、B、D (2)D、B、C、A2、略3、(1)日冕、色球、光球(2)太阳黑子→光球太阳风→日冕耀斑→色球(3)光球→六千多K色球→四五千至几万K日冕→几百万K(4)A、C五、简答1、恒星能自己发光;星云与恒星比,具有质量大、体积小和密度小2、行星由固体物质组成;彗星由冰物质组成,质量很小。
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一、选择1、C2、D3、A、C、D4、A、B二、读图分析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2、A、C3、大三、判断(每句话都有不当之处:轰鸣、凛冽的寒风、沉重的、艰难跋涉、一点星光也没有、电闪雷鸣、照亮、飞扬的等)专题3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一、填空1、1957;19812、地月、太阳、银河3、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环境资源二、选择1、D2、A3、C4、A、B、C三、读图分析C、B、E、D、A专题4 地球的运动1、赤道,两极2、西十二,东十二3、减一天4、1,快;7,慢5、黄赤交角,23°26′6、23°26′,北回归线,南回归线7、春分,秋分0°8、23°26′S,0°9、最长、最短,昼,极昼;极夜10、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四季更替二、选择1、B2、D3、C4、A5、B6、D7、D8、B9、A 10、C 11、C三、读图分析1(1)南、北。
(2)A.30°S,45°E;B.30°N,135°W。
(3)东南,正西。
(4)0点,21点。
2、(1)D,B。
(2)东、90、东6。
(3)8,C。
3、(1)23°26′S;66°34′N(2)蛾眉月(3)C4、(1)拉萨,哈尔滨,1小时25分。
地理文化圈整理【世界文化圈】1.西欧文化圈包括西欧,(北美)和(澳大利亚);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新)教;文化深受西欧尤其是(英)国的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造就了(乳畜)生产文化,居民普遍使用刀叉,不同风格的(西方古典)建筑,展示了浓郁的西方文化风情。
2.东欧文化圈,以(斯拉夫)民族为主的东欧地区,信奉(东正)教,文化深受(俄罗斯)的影响。
东正教堂、俄罗斯精湛的(芭蕾舞)艺术,构成了靓丽的文化风景。
3.东亚文化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文化圈,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和(汉字)的影响。
(季风)气候造就了本地区的(稻米)生产文化,居民普遍使用筷子;中国的(旗袍),日本的(和服),朝鲜的(高腰长裙)和(蒙古袍)组成了东亚特有的服饰文化。
4.南亚文化圈,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是古文明中心之一,受(古印度)文明影响,语言数据印欧语系,民族、语言、宗教都比较复杂;(印度)教、锡克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混杂;印度(泰姬陵)等各式宗教建筑,(纱丽)服饰等,展现了独特的南亚风情。
5.东南亚文化圈,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文化受(中国)、(印度)、及(欧美)影响,丰富多样。
主要信奉(佛)教和(伊斯兰)教,而(菲律宾)是亚洲唯一以天主教为国教的国家。
(吴哥窟)、(婆罗浮屠)等各种宗教建筑以及多姿多彩的宗教节庆,体现了多元文化的特色。
6.伊斯兰文化圈:分布在(中亚)、(西亚)和(北非)地区,气候炎热干燥,(阿拉伯)民族占主导,传统服饰是宽松的(阿拉伯)长袍,可预防日晒和风沙。
(清真寺)(建筑)和朝(麦加)方向虔诚祈祷的穆斯林,是这里随处可见的风景。
7.非洲文化圈,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种族以(黑)色人种为主,民族、宗教复杂。
多信奉(原始)宗教,原始的(图腾)崇拜。
8.拉丁美洲文化圈,包括(墨西哥)及其以南的美洲地区,主要使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信奉(天主)教。
观起来,区位优势、国际性的港口贸易、金融保险业、跨国公司集团化的一体化以及重大区域性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产业的国际化服务,都是构成国际化大都市的基本要素。
根据这个标准,当今世界能称得上"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屈指可数。
据权威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公认的国际化大都市只有14个,除了美国拥有的纽约、芝加哥、体斯敦、波士顿、洛杉矶、旧金山等6座城市外,就连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也各自仅有一个,分别为:伦敦、巴黎、法兰克福、莫斯科。
交通和通讯是国际化大都市的两个主要标志。
由于交通、通讯技术的发达,地理条件的优劣已不是国际化大都市的决定性因素;现代化交通技术的发展,缩短了城市的空间距离,使城市间的全球联系成为可能,电子计算机和远程通讯技术的应用,更使城市间的国际联系经常化,并拓宽了城市的合作领域。
另外,高度开放的城市经济政策是国际化的基本前提。
国际化大都市应是以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文化、教育设施和相应的人才优势开展国际性科技文化交流的中心。
国际化大都市有两个主要特点,即城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城市的现代化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完善的服务设施为主要标志。
据美国《财富》杂志统计,1970年全球最大的460家企业中美国占了260家,其中前200家中占123家,前100家中占了64家。
这些高度集约的大企业,又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城市里,使之成为世界经济市场体系中的控制点,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因此而诞生,当代国际化大都市,一般都拥有发达的第三产业,比重可达产业总量的60-80%。
综观世界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过程,无不以城市职能国际化为主要建设内容。
通过建立跨国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掌握巨额的国际银行业务量,从而控制和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由于各国放宽金融限制,发展电讯技术,货币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大大加速,世界范围的投资总额由1974年的8920亿美元增长到1986年的52000亿美元(不变价格),其中80%集中在纽约、伦敦和东京三大国际化都市。
2020年中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专题26 近代科学与文化考点111 近代科学1.(2020年四川乐山)德国沃尔夫评价巨著时说:“(它)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详细地阐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定律等,委实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这巨著是A.《天工开物》B.《农政全书》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D.《物种起源》【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作出了杰出贡献,1687年牛顿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C正确;《天工开物》是我国明朝时期的科技巨作,对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对我国的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但不涉及到天文学,A错误;《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的代表作,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也不涉及到天文学,B 错误;《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的观点,与材料不符,D错误。
综上故选C。
2.(2020年贵州铜仁)学会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与关键词“英国”、“近代自然科学”相吻合的历史人物是A.牛顿B.巴尔扎克C.贝多芬D.梵高【答案】A【解析】牛顿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力学体系创立者,故A符合题意;巴尔扎克是法国小说家,贝多芬是德国音乐家,梵高是荷兰画家,排除BCD。
故选A。
3.(2020年贵州遵义)如图是某中学校服如的标签,标签上“人造纤维”的发明者是A.诺贝尔B.海厄特C.福特D.夏尔多内【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D正确;1867年,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后来又发明了无烟炸药,排除A;1869年,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排除B;1913年,美国的福特首先在汽车的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极大地提高了汽车产量,排除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