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监控系统传感器设置档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1
传感器在安全监控中的应用现代社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安全监控系统的作用变得越发重要。
而传感器作为安全监控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传感器在安全监控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一、传感器的定义和原理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测量和传递信息的设备,根据测量信号的类型可以分为多种,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
传感器的原理主要基于物质的电、磁、声、光等性质的变化,通过转换器将这种变化转化为可供处理和传输的电信号。
二、传感器在安全监控中的应用1. 火灾监测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环境中的温度和烟雾浓度等参数,实时监测火灾的发生情况。
一旦温度或烟雾浓度超过安全阈值,传感器将立即发送信号给监控系统,触发火灾报警和紧急处理措施。
2. 门禁系统传感器可以用于安全门禁系统,通过感知身体接近和活动信息来控制门的开关。
比如,使用红外传感器可以检测到人体接近门口,进而自动打开门禁系统。
3. 视频监控传感器与摄像机结合使用,可以实现安全视频监控。
传感器可以感知到光线变化、移动物体等,触发摄像机自动拍摄或录像,并将监控画面实时传输给监控中心或个人终端。
4. 环境监测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对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进行监测。
例如,通过气体传感器监测空气质量,通过水质传感器监测水源是否受到污染。
这些监测数据对于预防和应对环境安全问题至关重要。
三、传感器在安全监控中的优势1. 实时性:传感器能够实时感知环境状态的变化,并将信息快速传递给监控系统,有助于快速响应和处理突发事件。
2. 自动化:传感器的应用可以实现自动化的安全监控,减少人为因素的干预,提高监控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多样性:因传感器种类繁多,可以根据不同的安全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提高监控系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四、传感器在安全监控中的挑战1. 数据处理与分析:大量传感器产生的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用的信息,对于监控系统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附件:晋城煤业集团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传感器设置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条近年来,晋城煤业集团为适应多巷掘进、一次采全高等生产工艺的变革,不断创新出“全风压配合短距离局部通风”、“三进两回”等新型通风方式,与之相配套的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传感器设置发生了很大变化,为进一步规范各类传感器的设置管理,根据AQ1029-200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集团公司各子、分公司所辖生产矿井、新建和改、扩建矿井。
第2条在进行采区设计、编写采掘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对安全监控设备的种类、数量和位置,动力开关的安设地点、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的敷设,控制区域等明确规定,并绘制布置图。
第二章甲烷传感器设置第3条甲烷传感器通用悬挂标准:设在巷道内的甲烷传感器应布置在巷道的上方,并应不影响行人和行车,安装维护方便。
甲烷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顶梁、屋顶)不大于300mm,距巷道侧壁(墙壁)不小于200mm。
第4条采用一条巷道回风的采煤工作面甲烷传感器设置1、用U型通风方式时,按图4-1-1所示设置:在上隅角设置甲烷传感器T0,工作面设置甲烷传感器T1,工作面回风巷设置甲烷传感器T2;若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甲烷传感器T1不能控制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则在进风巷设置甲烷传感器T3。
图4-1-1 型通风方式采煤工作面甲烷传感器设置2、Y型、H型和W通风方式的采煤工作面甲烷传感器的设置见图4-2-1、4-2-2、4-2-3所示)图4-2-1 型通风方式采煤工作面甲烷传感器设置型通风方式采煤工作面甲烷传感器设置图4-2-3 型通风方式采煤工作面甲烷传感器设置第5条 采用两条巷道回风的采煤工作面甲烷传感器设置 1、传统双回风通风方式采煤工作面甲烷传感器设置见图5-1-12、“三进两回”通风方式采煤工作面甲烷传感器设置见图5-2-13图5-3-1 大套小通风方式采煤工作面甲烷传感器设置第6条设置有专用排瓦斯巷的采煤工作面甲烷传感器设置见图6-1:甲烷传感器T0、T1、T2的设置同图4-1-1;专用排瓦斯巷设置甲烷传感器T7;工作面混合回风风流处设置甲烷传感器T8。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技术方案》的通知煤安监函〔2016〕5号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有关中央企业,安标国家中心,有关单位:为提高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准确性、灵敏性、可靠性、稳定性和易维护性,增强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国家煤矿安监局组织制定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技术方案》,现予印发。
请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将此方案转发至辖区煤矿企业,请安标国家中心将此方案转发至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生产企业和矿用产品检测检验中心等相关单位。
各部门、各单位、各煤矿企业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联系人及电话:牛军、余博龙,************。
国家煤矿安监局2016年12月29日(2016年年底一纸公文,让举步维艰的煤企雪上加霜,为什么要升级?在哪些方面升级?如何升级,成了今天讨论的话题,煤企在目前较为困难的情况下要谨慎选择系统厂家,多对比,多了解,选择有技术,有实力,价格合理,有服务保证的公司进行合作,这样才能让煤矿企业自身受益,针对(5号文)曲靖市三恒科技有限公司薛冰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的看法,引导大家正确解读5号文,为了区别原文小括号内标为红色字体,不当之处,欢迎同行拍砖。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技术方案一、目标任务(一)促进安全监测监控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提高安全监控系统技术性能和安全可靠性,适应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
(随着煤矿采煤设备更新,长距离工作面的出现,原监控受大功率变频设备干扰,以及急需远距离供电的传感器,倒逼煤矿监控升级)(二) 促进安全监测监控多元融合和信息共享,提高煤矿安全预测预警水平,实现安全监测监控信息的深度分析和综合利用。
(大数据分析在各行业应用,此次引入煤矿升级改造)(三)支持安全监管监察,促进煤矿企业合理有效使用安全监控系统,充分发挥安全监控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提升井下日常安全生产技术保障水平。
安全监控系统安装标准一、安全监控系统组成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具有模拟量、开关量、累计量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显示、打印、声光报警、控制等功能。
用来监测甲烷浓度、一氧化碳浓度、风速、风压、温度、烟雾、馈电状态、风门状态、风窗状态、风筒状态、局部通风机开停、主通风机开停等,并实现甲烷超限声光报警、断电和甲烷风电闭锁控制等。
2、安全监控设备由主机、传输接口、分站、断电控制器、声光报警器、电源箱、避雷器、甲烷传感器、风速传感器、风压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设备开停传感器、风筒传感器、风门开关传感器、馈电传感器等设备组成。
二、煤矿企业监控室设计和安装标准1、煤矿企业编制采区设计、采掘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对安全监控设备的种类、数量和位置,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的敷设,断电区域等做出明确规定,并绘制设备布置图、断电控制图和电子示意图。
2、煤矿企业必须配备安全监控系统:计算机配置:P43.0G/1G/160G/17寸显示器/256M显卡/声卡/网卡/网线二条/二个COM串口。
主机及系统联网主机必须双机或多机备份,24小时不间断运行。
当工作主机发生故障时,备份主机应在5分钟内投入工作。
3、煤矿监控室必须有双回路供电并配备不小于2h在线式不间断电源。
4、监控室所有设备必须安设可靠的接地装置和防雷装置。
零线和接地保护线要求单独铺设,严禁零地合一。
接地装置是为保障安全监控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人身安全,要严格按照GB50343-2004标准要求安装;交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安全保护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直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应按计算机系统具体要求确定;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接地必须注意两点:一是信号系统和电源系统、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不应使用共地回路;二是灵敏电路的接地应各自隔离或屏蔽,以防止地回流和静电感应而产生干扰。
监控室接地宜采用综合接地方案,综合接地电阻应小于1欧姆。
煤矿企业的安装电源防雷和信号防雷必须经具有资质的专门机构安装、验收、认可,并领取相关合格证。
长治仙泉煤业安全监控系统传感器设置规范(试行)长治仙泉煤业2013 年分站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中用于接受来自传感器的信号,并按预先约定的复用 方式远距离传输给传输接口, 同时, 接受来自传输接口多路复用信号的装置。
分站还具有线 性校正、 超限判别、 逻辑运算等简单的数据处理、 对传感器输入的信号和传输接口传来的信 号进行处理的能力,执行控制器工作。
本标准适用于长治仙泉煤业安全监控系统的设置要求。
2 总则为了规范矿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工作, 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根据《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 (AQ1029-2007)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021- 2006) 、《煤矿安全规程》 的要求, 特制定安全监控系统中各类传感器的设置标准。
3 定义3.1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传输、存储、处理、显示、打印、声光报警、控制等功能,用于监测甲烷浓度、一氧化碳浓度、温度、硫化氢、二氧化碳、馈电状态、、风筒状态、局部通风机开停、并实现甲烷超限声光报警、断电和甲烷风电闭锁控制,有主机、传输接口、 分站、传感器、断电控制器、声光报警器、电源箱、避雷器等设备组成的系统。
3.2 传感器 将被测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输出的装置。
3.3 甲烷传感器 连续监测矿井环境气体中及抽放管道内甲烷浓度的装置,一般具有显示及声光报警功能。
3.4 风速传感器 连续监测矿井通风巷道中风速大小的装置。
3.5 一氧化碳传感器连续监测矿井中煤层自然发火及胶带输送机胶带等着火时产生一氧化碳的装置。
3.5 二氧化碳传感器 连续监测矿井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装置。
3.5 硫化氢传感器 连续监测矿井中硫化氢浓度的装置。
3.7 温度传感器 连续监测矿井环境温度高低的装置。
3.8 风筒传感器 连续监测局部通风机风筒“有风”或“无风”状态的装置。
3.9 馈电传感器 连续监测矿井中馈电开关或电磁启动器负荷侧有无电压的装置。
3.10 声光报警器能发出声光报警的装置。
安全监控系统报表管理制度第一条模拟量日(班)报表包括如下内容:(1)表头;(2)打印日期和时间;(3)传感器设置地点;(4)所测物理量名称;(5)单位(可缺省);(6)报警门限(可缺省);(7)断电门限(可缺省);(8)复电门限(可缺省);(9)平均值(本日或本班平均值);(10)最大值及时刻(本日或本班最大值);(11)报警次数(本日或本班累计报警次数);(12)累计报警时间(本日或本班累报警时间);(13)断电次数(本日或本班累计断电次数);(14)累计断电时间(本日或本班累计断电时间);(15)馈电异常次数(本日或本班断电命令与馈电状态不符累计次数);(16)馈电异常累计时间(本日或本班断电命令与断电状态不符累计时间)等。
第二条模拟量报警日(班)报表包括如下内容:(1)表头;(2)打印日期和时间;(3)传感器设置地点;(4)所测物理量名称;(5)单位(可缺省);(6)报警门限(可缺省);(7)报警次数(本日或本班累计报警次数);(8)累计报警时间(本日或本班累计报警时间);(9)最大值及时刻(本日或本班报警期间最大值);(10)平均值(本日或本班报警期间平均值);(11)每次报警时刻及解除报警时刻;(12)每次报警时间;(13)每次报警期间平均值和最大值及时刻等;(14)每次措施及采取措施时刻。
第三条模拟量断电日(班)报表包括如下内容:(1)表头;(2)打印日期和时间;(3)传感器设置地点;(4)所测物理量名称;(5)单位(可缺省);(6)断电门限(可缺省):(7)复电门限(可缺省);(8)断电范围(可缺省);(9)断电次数(本日或本班累计断电次数);(10)累计断电时间(本日或本班累计断电时间);(11)最大值及时刻(本日或本班断电期间最大值);(12)平均值(本日或本班断电期间平均值);(13)每次断电累计时间、断电时刻及复电时刻;(14)每次断电期间平均值和最大值及时刻;(15)断电区域:(16)馈电状态及其时刻、累计时间;(17)措施及采取措施时刻。
安全监控系统传感器设置
一、甲烷传感器
低浓度催化燃烧式甲烷传感器量程:0~4%;高低浓度催化燃烧式甲烷传感器量程:0~10%;红外甲烷传感器量程:0~100%.
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采煤工作面回风巷、掘进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井下煤仓甲烷传感器报警值为:0.8%、断电值为:1.0%、复电值为:0.8%。
采用串联通风的掘进工作面风机前、采煤工作面进风巷、机电硐室进风前甲烷传感器报警值为:0.5%、断电值为:0.5%、复电值为:0.5%。
一翼回风测风站、矿井总回风测风站甲烷传感器报警值为:0.7%、断电值为:0.7%、复电值为:0.7%。
二、风速传感器
低、中速风速传感器的量程为:0~15m/s;采煤工作面、煤巷及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采区回风巷的风速传感器报警值:低报值0.25m/s、高报值6m/s;岩巷掘进工作面的风速传感器的报警值:低报值0.15m/s、高报值6m/s;一翼回风巷的风速传感器的报警值:低报值
0.15m/s、高报值8m/s;矿井总回风巷的风速传感器的报警值:低报值0.15m/s、高报值15m/s。
三、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的量程为:0℃~100℃或-5℃~45℃(具体看传感器的铭牌);采煤工作面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回风流的温度传感器报警值:30℃;井下机电硐室温度传感器报警值:34℃。
四、一氧化碳传感器
一氧化碳传感器的量程为:0~1000ppm;井下安装的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值:24ppm。
五、粉尘传感器
粉尘传感器的量程为:0~1000mg/m3;采煤工作面、煤巷工作面安装的粉尘传感器报警值:10 mg/m3。
半煤岩巷、岩巷工作面安装的粉尘传感器报警值:2mg/m3。
六、氧气传感器
氧气传感器的量程为:0~25%;井下安装的氧气传感器报警值:低报值18.5%、高报值23%.
七、二氧化碳传感器
二氧化碳传感器的量程为:0~5%;井下安装的二氧化碳传感器报警值: 1.5%。
八、开关量
主副风机设置成局扇、里外风门均要在监控系统里关联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