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慢性肾脏疾病的症状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肾功能减退的综合征。
在早期阶段,CKD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甚至被许多人忽视。
然而,随着疾病的进展,一些明显的体征和不适开始出现。
了解慢性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对于及早发现和治疗这种健康问题至关重要。
1. 尿液异常尿液异常是最早出现并且最常见的慢性肾脏疾病表现之一。
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尿液变浑浊:当肾功能受损时,尿液中可能会有混浊物质。
- 颜色改变:健康人的尿液通常呈黄色或无色,但患有CKD的人可能会发现尿液颜色改变为粉红、棕色或其他暗深颜色。
- 少尿或多尿:部分患者可能会频尿、夜尿增多或排尿困难,而一些患者则可能出现尿量减少的情况。
2.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肾脏是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重要调节器。
当肾功能受损时,可能会导致以下症状:- 水潴留:由于肾脏无法有效排除多余的液体,患者可能会出现体液潴留的症状,如浮肿、手脚水肿等。
- 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与高血压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因此,CKD可能导致高血压,并加重高血压的程度。
- 酸碱失衡:正常人体维持一定的酸碱平衡,但在CKD患者中,由于酸基平衡被打乱,可能导致呼吸频率增加或其他代谢性酸中毒的表现。
3. 贫血和乏力贫血是慢性肾脏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因为受损的肾脏无法产生足够的促进红细胞生成的激素,造成贫血。
贫血会导致患者出现乏力、疲劳、气短和头晕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纠正,严重的贫血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4. 骨骼问题肾脏在维持钙、磷等电解质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肾功能异常时,骨骼系统容易受到影响。
CKD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骨质疏松:肾性骨病是一种因为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导致骨质疏松的情况。
- 痛风:尿酸代谢异常也常见于CKD患者。
尿酸水平升高可能导致关节疼痛和肿胀。
5. 消化系统问题消化系统与肾脏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在CKD患者中,消化功能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表现为:- 恶心和呕吐:尿毒症可以引起恶心和呕吐感,进一步影响食欲和营养摄入。
什么是慢性肾脏病?近年来全球内慢性肾脏病患者越来越多,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然而绝大部分的人对此疾病完全没有认识。
据相关数据表明,肾炎患者数已经超过了上亿人,也是被医学界高度重视的一种疾病。
一、什么是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脏病也叫慢性肾脏病,他是由各种疾病引起的双侧肾小球弥漫性或局灶发炎,而且发病前期很难被发现,发病后治疗时间长,症状时有时无,导致慢性肾脏病病程拉长。
当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严重的话也会导致贫血、肾功能减退、矿物质代谢不正常的情况。
二、慢性肾脏病的症状有哪些由于慢性肾脏病的隐匿性,所以此病症状也表现为多样化,往往在病程的后期才出现一些明显的症状,患者在病情严重的时候会有浑身乏力疲倦、血压升高、腰酸背痛、食量减少、尿隐血、蛋白尿的症状产生。
有部分患者还有舒张压持续上升现象,出现眼底出血、视盘水肿症状出现。
由于慢性肾脏病潜伏期比较长,所以对慢性肾脏病的知识进行科普,做到早早预防,有类似症状早早去医院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三、慢性肾脏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慢性肾脏病和急性肾炎没有直接关系的,所以慢性肾脏病是由急性肾炎发展而来的观点是错误的,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是极低的,通常只占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十分之二左右。
慢性肾脏病是由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而引起的,包括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等演变而来。
四、慢性肾脏病应如何治疗1、接受正规治疗慢性肾脏病一旦确诊就必须到正规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切不可耽误病情或者盲目自行用药。
血压、24小时尿蛋白、肾功能和慢性肾脏病病理类型都是慢性肾脏病必做检查。
医院也会根据24小时尿蛋白和病理类型做针对性的治疗。
2、饮食注意在饮食方面慢性肾脏病患者不能摄入过多的盐分,大量尿蛋白、水肿明显的患者会更应该注重这一点,3、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患者应定期做检查对24小时尿蛋白总量进行监测,当这项指标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注意休息,禁止劳累剧烈的运动,可以从事一些轻松简单的工作。
慢性肾脏病健康教育慢性肾脏病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慢性病,它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为了提高患者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疾病,以下是关于慢性肾脏病的健康教育内容。
1. 什么是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脏病是指肾脏功能持续减退,而且通常无法完全康复的一种疾病。
慢性肾脏病通常分为五个阶段,从轻度肾损伤到肾衰竭。
2. 慢性肾脏病的常见症状早期慢性肾脏病的症状可能不明显,但当疾病进展到晚期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疲劳、水肿、尿量减少、血尿、高血压等症状。
患者应该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3. 慢性肾脏病的危害慢性肾脏病会引起体内废物和毒素的堆积,导致内分泌紊乱,增加心脑血管疾病、贫血、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的风险。
定期检查和积极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 慢性肾脏病的预防和控制不吸烟、控制血压、定期检测血糖、血脂等生活习惯调整可以有效预防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生。
此外,饮食健康、合理摄入蛋白质、限制盐和糖的摄入也是控制慢性肾脏病进展的重要措施。
5. 肾脏病患者的饮食建议患者应该合理摄取蛋白质,建议适量摄入高生物价蛋白质,如鱼、家禽、蛋类等;限制钠盐的摄入,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分;饮食应均衡,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适量饮水,避免过度饮水。
6. 肾脏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慢性肾脏病是一种长期治疗的疾病,患者需要面对诸多生活和心理上的困扰。
建议患者积极参加康复训练,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以及参加支持群体,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受。
7.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药物管理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遵守药物管理方案,准时服药,掌握用药的常识和剂量。
同时,患者还应该定期复查,确保疾病控制良好。
慢性肾脏病的健康教育不仅对患者本身有益,还能帮助家人和社会了解并关注慢性肾脏病。
通过合理管理和预防控制,患者可以减轻疾病对身体的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最后,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保持积极的心态,与医生和家人共同努力,共同抗击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疾病分期及护理慢性肾脏疾病(CKD)是一种进展缓慢的肾脏疾病,导致肾脏功能逐渐丧失的过程。
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不同,慢性肾脏疾病可分为五个不同的分期,即CKD1-5期。
针对不同分期的慢性肾脏疾病,我们需要进行不同的护理措施。
1. CKD 1期:GFR ≥ 90 ml/min/1.73 m2在这个早期阶段,患者的肾功能尚未受到明显的损害。
主要的护理目标是延缓疾病的进展。
护理措施包括:-规范生活习惯:遵循健康饮食原则,限制盐、脂肪和含糖食物的摄入。
适量运动,保持合理的体重。
-控制高血压:监测血压,使用适当的抗高血压药物,如ACEI或ARB 等。
-规律监测:监测尿量、血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以及其他相关指标,如血压、血糖、血脂等。
2. CKD 2期:GFR 60-89 ml/min/1.73 m2在这个阶段,肾功能轻度受损。
患者需要进一步控制风险因素和疾病的进展。
护理措施包括:- 控制血压: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 mmHg,可以考虑增加药物治疗。
-血脂管理:针对高血脂,进行合理的饮食调控和药物治疗。
-血糖管理: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需要进行血糖的控制。
-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情况,有需要时可以考虑给予维生素D、铁剂、钙剂等支持。
3. CKD 3期:GFR 30-59 ml/min/1.73 m2在这个阶段,患者的肾功能已经中度受损,需要更加积极地进行干预。
护理措施包括:-干预病因:鉴别病因,对症治疗,如药物性肾损害、糖尿病肾病等。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维生素D、铁剂、钙剂等补充。
同时注意避免过量摄入。
-控制水电解质平衡:监测血钾、血钠、血磷水平,必要时适量限制摄入。
-营养治疗:根据患者的肾功能状况,制定合理的蛋白质摄入计划。
-肾脏保护药物:如ACEI、ARB等,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
4. CKD 4期:GFR 15-29 ml/min/1.73 m2在这个进一步恶化的阶段,患者的肾功能已经重度受损。
慢性肾脏病的分期标准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
慢性肾脏病的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贫血、骨质疏松、高血压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对慢性肾脏病进行及时的分期和评估,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慢性肾脏病的分期标准主要依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肾脏损伤程度进行划分。
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慢性肾脏病分期标准是根据KDIGO(慢性肾脏病工作组)提出的标准,将CKD分为五个不同的分期,分别是1至5期。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分期的特点和临床表现。
一期慢性肾脏病,GFR≥90ml/min/1.73m²,肾脏损伤标志(如蛋白尿、血尿)存在,但尚未出现肾功能不全的表现。
这一阶段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和相关指标。
二期慢性肾脏病,GFR=60-89ml/min/1.73m²,轻度肾功能减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微的疲劳、贫血等症状,此时需要积极干预和治疗,延缓病情进展。
三期慢性肾脏病,GFR=30-59ml/min/1.73m²,中度肾功能减退,患者可能出现高血压、贫血、骨质疏松等并发症,需要进行全面评估和积极治疗。
四期慢性肾脏病,GFR=15-29ml/min/1.73m²,重度肾功能减退,患者常常出现严重的贫血、骨质疏松、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需要进行肾替代治疗(透析或肾移植)的准备工作。
五期慢性肾脏病,GFR<15ml/min/1.73m²,肾功能衰竭,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透析治疗或肾移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预后。
在临床实践中,除了根据GFR进行分期评估外,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疾病进展速度、合并疾病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总之,慢性肾脏病的分期标准对于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医务人员应该加强对慢性肾脏病分期标准的认识和应用,及时干预和治疗,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什么是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脏病是指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ml/min/1.73m2持续大于3个月或者肾损伤大于3个月,肾损伤是指肾脏病理异常或存在检测指标异常,包括血液、尿液异常、影像学检查异常。
慢性肾脏病是一个综合征,不是一个具体的肾脏疾病,是很多肾脏病所具有的一个共性的综合。
慢性肾脏病这个概念的提出是肾脏病学的一个进展,是肾脏病学的一个进步,对肾脏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取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九江市中医院肾内科刘永芳2.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怎样呢?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有增加的趋势,近20年来在人类主要死亡原因中占第5位到第9位。
在国内,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约为8%-10%。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增加,长期血糖控制不好、血压控制不好可以出现糖尿病肾脏、高血压肾病,目前这样的患者逐年增多,而且还有年龄提前、年轻化的趋势。
3.患了慢性肾脏病会对人体产生哪些危害?患了慢性肾脏病,没有及时发现,没有及时治疗、没有坚持动态监测和治疗,或者说治疗效果不好,会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出现肾脏功能的下降,肾脏功能下降到一定的程度会发展为尿毒症,这个时候需要肾脏替代治疗,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透析或换肾,以维持生命,导致医疗耗费较大、生活质量低、生存时间缩短等等。
此外,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据统计,有一半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如高血压、心脏功能下降、心律失常、动脉硬化、脑出血等,导致死亡率增加、寿命缩短。
4.常见的慢性肾脏病有哪些?慢性肾脏病不是一个具体的病,而是一个临床综合征,其中包括了很多的肾脏病,在我们国内,常见的慢性肾脏病包括包括下面一些肾脏病:慢性肾炎、IgA肾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尿酸性肾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药物性肾病、多囊肾、慢性肾衰竭等。
5.怎样发现自己是不是患了慢性肾脏病?对患有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可出现一些症状或体征,比如颜面、眼睑、双下肢水肿,小便泡沫多,肉眼血尿,夜尿增多,腰痛,贫血,血压高等,出现这些情况时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
也有些慢性肾脏病患者没有上述症状,平时至多出现疲劳、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等他们一发现时就是慢性肾脏病晚期。
一般来说,到医院进行小便常规检查,抽血做肾功能检查,做泌尿系B超检查等就能发现是否患有常见的肾脏疾病;对于糖尿病病人或者高血压病人来说,还要做尿微量白蛋白等检查。
对于想要怀孕的妇女来说,孕前建议做个体检,患有慢性肾炎妊娠后可能会导致肾脏病加重。
目前,城市居住人口到医院进行体检的人逐渐增多;而在农村生活居住的每年去体检的人较少,甚至出现了身体异常不去检查到病情严重时才来治疗人也很多,随着医改的推行,这种情况有所好转。
6.慢性肾脏病该怎么预防?慢性肾脏病的预防可分为三级预防:(1)一级预防:指在正常人群中发现、筛查出易患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高危人群主要有老年人、出生时低体重儿、高血压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有肾脏病家族史个的个体、急性肾脏损伤的个体等,对这些高危人群要加强监测、干预;(2)二级预防:对患者慢性肾脏病的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措施延缓肾脏损伤的进展,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3)三级预防:主要是减少尿毒症的一些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减少病死率。
7.慢性肾脏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1)正规治疗:患有慢性肾脏病的患者要到正规医院,最好是到肾脏病专科进行检查与治疗,不要相信虚假广告、不要相信江湖游医、不要急病乱投医;(2)注意监测:对治疗有好转的患者,以后还要加强监测,定期做一些检查,比如小便常规检查、肾功能检查、血压测量等,发现问题,随时就诊。
8.慢性肾脏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上要注意些什么?(1)注意休息:慢性肾脏病患者要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过度的劳累会加重病情,一般以“自我感觉不疲劳”为度。
当出现肾炎活动迹象如蛋白尿、血尿增多、水肿明显、肾功能迅速减退等,应充分卧床休息,直至病情缓解,病情稳定后可适当下床活动,但应注意不可过度疲劳。
(2)适度锻炼:慢性肾脏病患者不主张剧烈运动,可进行低或中等紧张度的的锻炼,比如走路、打太极拳、不太剧烈的球类运动等等,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锻炼。
适当的锻炼有助于改善人体的整体机能,增加肾脏的血流量。
(3)防治感染:慢性肾脏病患者由于自身抵抗力的下降以及一些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容易出现感染的情况,比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肝炎病毒的感染等,感染的发生可以导致肾病复发、病情加重等。
所以慢性肾脏病患者平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饭前便后勤洗手、房间多通风、少出入人口密集区、注意食物的清洁、天气寒冷时防寒保暖等,预防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及皮肤等部位的感染。
一旦出现感染,要根据情况积极治疗。
(4)注意饮食:饮食干预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说是跟药物干预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
注意饮食应该注意些什么,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点。
限钠饮食:所有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都要限制钠盐的摄入量,长期过多的食盐摄入可能会出现高血压,甚至出现左室肥厚、微量白蛋白尿、增加动脉僵硬度等。
一般每天摄入的钠量折合成食盐不超过6g,当出现水肿、血压高、心脏功能下降的时候应该低盐饮食(2-3g每天)。
其中食盐包括包括普通食盐、含钠的调味剂、营养添加剂和保健品中的盐量等,少吃尽量不吃辣椒酱、豆瓣酱、酱黄瓜、酱萝卜、酱油、腌芥菜、咸鱼、味精、豆腐乳、虾米、榨菜等较咸的食品。
限钠饮食实施起来很难,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点技巧,比如不要在餐桌上摆放盐瓶,烹饪时少用煎炒而多用烧烤方式,使用香料代替盐作为调味品,注意食物标签上的含钠量,拒绝所有腌制食品、酱油和含盐的小吃,将少量盐撒在食物表面而不是将较多的盐烹制于食品中等。
限盐饮食也不是不吃盐,不吃盐肯定是不行的,就是要掌握一个量。
盐就是市场上的普通食盐。
低嘌呤饮食:对于血里尿酸偏高和痛风的患者,应该低嘌呤饮食。
首先,不要喝酒,尤其是啤酒。
其次,少吃海产品、动物内脏、肉汤、贝壳类产品,多吃水果、蔬菜等。
此外,还要每天适当多饮水,肾功能正常和没用明显水肿的话,一般每天要保证2000ml饮水量。
对于血脂高的患者应该少吃含饱和脂肪酸比较高的食品,如火腿、腊肠、全脂奶酪、黄油等。
对于肾功能下降容易出现高钾血症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平时少吃香蕉、橘子、土豆、葡萄干、核仁类食品(如瓜子)等含钾量较高的食品。
关于慢性肾脏病患者蛋白质摄入的问题,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应该根据每个人的病情具体对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5)勿滥用药:最好不要使用一些有肾毒性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一代头孢菌素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和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吲哚美辛)、有肾毒性的中草药(关木通、广防己、寻骨风、天仙藤、青木香等)。
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
(6)不要接触有毒物质:患有慢性肾脏病的患者不要接触重金属、有机溶剂(汽油、煤油、柴油、松节油、苯、油漆等)、农药、合成染料、有机化合物、生物毒素(蛇毒、蜂毒、鱼胆等)等。
(7)限酒戒烟:要限制酒精的摄入量,一般每天小于30g乙醇。
吸烟对肾脏的损害作用日益被人们所认识。
有研究发现,吸烟具有一定的肾脏毒性作用,可影响肾脏血流动力学和组织学结构,引起尿蛋白排泄率增高,进而损害肾功能,增加发生终末期肾衰竭的风险,且这种肾毒性作用对于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和肾脏疾病患者尤为明显。
这些研究结果提示吸烟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肾脏损害因素。
9.中医中药在慢性肾脏病上治疗方法有哪些?(1)预防:中医学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贯穿了典型的东方传统的整体认识论思想,即整体观念。
通过中医中药可以提高人体的机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压力的加大,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长期如此将影响人体的整体机能,影响生活的质量以及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面对这样的群体,可以通过调整生活的方式,给予一些中医中药方面的保健调理,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减少疾病的发生。
(2)治疗:对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医中药治疗具有很大的优势,疗效较好。
比如对于肾炎的患者,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健脾益肾、益气养阴、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清热利湿、通腑泄浊的中药治疗,取到减少蛋白尿、降低血肌酐、延缓肾损伤进展的作用。
此外,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配合中药治疗可以减轻这些药物的副作用,提高疗效。
除中药口服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的一些中医中药治疗方式来治疗肾脏病,比如中药灌肠、中药药浴、中药熏蒸、针灸、穴位按摩等。
(3) 保健:冬季,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易从体表外泄,而经肾、膀胱的气化,少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易导致肾炎、遗尿、尿失禁、水肿等疾病。
因此冬季养生要注意肾的养护。
饮食上应多吃温热松软、苦味的食物。
睡眠应“早睡迟起”。
注意保暖:保头部、背部、足部暖。
但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这些都说明,冬季坚持体育锻炼,非常有益于身体健康。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冬季,是机体能量的蓄积阶段,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是进补的好季节。
(4)腰部操:两手掌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至腰部,手掌向皮肤,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止。
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约200次。
此运动可补肾纳气。
脚心按摩操:每日临睡前用温水泡脚,再用手互相擦热后,用左手心按摩右脚心,右手心左脚心,每次100下以上,以搓热双脚为宜。
此法有强肾滋阴降火之功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或正常人常见的虚热症有一定的效果。
搓鼻操:两手搓热,手指并拢,手掌摊开,紧贴面部,以双手中指的指腹部为先导,分别从鼻翼两旁的迎香穴开始,沿鼻柱两侧缘向上推擦,经目内眦、眉头等处到达前额部。
然后两手左右分开,横推至两鬓,两掌心也随之掩眼而过,由两鬓再向下,经过颞部的太阳穴及耳前、面颊等部,返回到鼻翼两旁之起点。
再重新开始,按上述路线循环进行。
功效:浴面有畅通气血、祛散风寒、明目通窍、醒脑提神及美容等作用。
对慢性肾炎之体虚易感冒者比较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