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目录
数据记录
返回 目录
数据记录
返回 目录
数据处理 要求计算乳化层体积百分比
返回 目录
思考题
1.乳化剂的加量和配比对油水乳化的影响。 2.破乳剂加量对破乳的影响。
返回 目录
《中医儿科学》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中医药学院 孙晓敏 讲师 E-mail: min1980@
主要内容:
腕部X线摄片,可见于骺端有毛刷状或杯口 状改变,也可见骨质疏松,皮质变薄。
二、鉴别诊断:
肾性佝偻病 :
为先天性肾发育不全、 多囊肾 、尿路阻塞所致的肾盂积 水、 慢性肾炎或肾盂肾炎等所致的慢性肾功能障碍 ,皆 可导致1 ,25-(OH)2D3生成减少, 致使佝偻病发生并引 起骨畸变
血清钙常减低而血清磷显著高水平
(二)脾虚肝旺
证候:头部多汗,面色少华,发稀枕秃,纳呆食少, 坐立、行走无力,夜啼不宁,时有惊惕,甚至抽搐, 囟门迟闭,齿生较晚,舌淡,苔薄,脉细弦。
本病影响机体正常发育 易导致侏儒状态
抗癫痫药物引起的佝偻病:
长期口服抗癫痫药物如苯巴比妥钠、苯妥英钠等, 可引起 低血钙症 , 肝内25-(OH)D3分解亦增加 ,从而使1 ,25(OH)2D3产生减少 ,造成低钙血症及佝偻病的发生 。
肾小管性酸中毒
低血磷抗VD性佝偻病 范可尼综合症
三、诊法提示: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证治要点 各证型的辨证依据、治法、方药 预防调护
【概述】
一、定义: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 的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临床以多汗,夜啼, 烦躁,枕秃,肌肉松弛,囟门迟闭,甚至鸡胸 肋翻,于冬春两季,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 尤以6-12个月婴儿发病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