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新标准高三一轮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9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一、对点练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人生使命是那样庄重而迫切。
B.孟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
就是说,伐木要择时,不能滥砍、滥伐。
C.家园——这个饱含深情的温暖词汇,其基础全在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D.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内心的永恒。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光明小学开展了《让阅读陪伴我成长》主题读书活动。
B.雨果说:“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
”C.面对各种突发事故,很多没有经验的司机都束手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处理?D.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素。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远走他乡、辗转天涯时,他才明白为什么那些远离故乡的人会那么怀念故乡?B.他们的行为举止、审美趣味,甚至读什么书,坐什么车,都在媒体掌握之中。
C.记忆是难捉摸的东西:有些东西强迫记忆,使用时就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有时一句偶发戏语,竟变成“永不消逝的电波”。
D.这种不合时宜的生命行为折射的正是现代知识分子最有价值的一面:即独立品格和理性原则。
4.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民艺中国——女红系列展”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展出的“民艺中国——女红系列展”上,荷包、围涎、喜帐、背扇琳琅满目,不一而足。
其间具有东方神韵的“春光长寿”“蝶恋花”“凤穿牡丹”“鱼戏莲”等传统图案栩栩如生,这些图案寄托着人们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德行忠孝、神话故事的纹样更诉说着深层的文化寓意。
A.语言与哲学——当代英美与德法哲学传统比较研究。
B.“轰——”传过来沉闷的雷声,树叶也从沉寂中发出一阵战栗。
C.老板对我很好,每月工资三千多呢!——我能喝口水吗?D.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赢——这是竞赛的辩证法。
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版标点符号逗号、句号、冒号的用法(打印版)01引号的定义和形式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或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
引号的形式有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
左侧的为前引号,右侧的为后引号。
02引号的基本用法①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
如:•李白诗中就有“白发三千丈”这样极尽夸张的语句。
②标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
如:•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③标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如别称、简称、反语等。
如:•a.电视被称作“第九艺术”。
•b.人类学上常把古人化石统称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
•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把捡来的菜叶用盐浸浸就算作工友的菜肴。
④当引号中还需要使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如:•他问:“老师,‘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⑤独立成段的引文如果只有一段,段首和段尾都用引号:不止一段时,每段开头仅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末尾用后引号。
如:•我曾在报纸上看到有人这样谈幸福:“幸福是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
……“幸福是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和不擅长什么。
……“幸福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选择。
……”⑥在书写带月、日的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短语(含简称)时,通常只标引其中的月和日;需要突出和强调该事件或节日本身时,也可连同事件或节日一起标引。
如:•a.“5·12”汶川大地震•b.“五四”以来的话剧,是我国戏剧中的新形式。
•c.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⑦“丛刊”“文库”“系列”“书系”等作为系列著作的选题名,宜用引号标引。
当“丛刊”等为选题名的一部分时,放在引号之内,反之则放在引号之外。
如:•a.“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b.“中国哲学典籍文库”•c.“20世纪心理学通览”丛书新版标点符号用法之括号01括号的定义和形式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的注释内容、补充说明或其他特定意义的语句。
⽆忧考为⼤家整理的语⽂⾼三第⼀轮复习:标点符号的正确⽤法⽂章,供⼤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1、问号⑴第⼀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问。
(选择性的问句,中间的停顿⽤逗号,只在全句末尾打⼀个问号。
)区别选择问与连续问的办法有两个:(1)在句⼦中是否有或能否加关联词“是……,还是……”。
选择问号的关联词只能⽤“是……,还是……”。
因此凡是分句间有关联词“是……,还是……”的,或者能加上“是……,还是……”的是选择问,只能在句末⽤⼀个问号。
不能加的则是连续问,每个问题都应加问号。
(2)采⽤拟答的⽅法,看问句需要⼏个答案,如只⽤⼀个答案的是选择问,如需要多个答案的是连续问例:a.你打算到西安去呢,还是到⼴州去呢?b.你打算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c.你是临场害怕呢,还是⾝体不舒服?⑵第⼆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问。
(倒装性的问句,问号也打在全句末。
)注意:倒装句中,感叹号具有相同的情况例:a.怎么了,你?b.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⑶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问。
(特指性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打上问号。
)如果连续⼏个问句不是表⽰选择关系,⽽是各⾃发问,那么有多少问,就要⽤多少个问号。
例: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⑷第四注意⽆疑问,陈述语⽓不⽤问。
(有些句⼦的局部虽然带上疑问词,但整个句⼦的语⽓是陈述语⽓,这样的句⼦就不能打问号。
)注意谓语动词是否带疑问语⽓。
例:a.我不知道他叫什么。
b.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
c.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
d.要在城西修建⽴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都⾮常关⼼这座⽴交桥将怎么建,那⾥的近千株树⽊将怎么办。
e.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5、有些表⽰委婉语⽓的祈使句,句末也可⽤问号。
2、感叹号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叹。
(倒装性的感叹句,感叹号要打在全句末尾。
)注意:语⽓很重,很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也⽤叹号。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新标准高三一轮复习宋峻亦整理一、顿号、逗号和分号1、顿号:表示句中最小的停顿,最后一个成分前可用“以及(及)”进行连接,均会导致健康状况的下降。
,跟爸爸、妈妈及外祖父同住。
2男女老少兄弟姐妹一草一木父母亲3,十二三岁②全文共六部分,却有三四个部分意思含混不清。
4,不用顿号用逗号。
,,录音机,照相机。
5,红烧肉啊,烧白啊,鱼香肉丝啊,应有尽有。
6,用逗号。
,善良,勇敢,坚强。
,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7②“严肃”“严厉”是近义词。
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
例:①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②办公室里订有《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和《时代周刊》等报刊。
8,大并列用逗号,小并列用顿号。
(第二个顿改为逗),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完全适用于解决人口性别失衡问题。
(误。
“以人9例:人的一生,,白花花的银子;可惜不是他的。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
10、例:春天,我们播种;秋天,有时并列词语或词组之间也用分号,但必须带有次序词。
(补充点)例:①注意事项:一、勤洗手;二、勤洗衣服;三、勤晒被褥。
②特聘教授的岗位职责为:一、讲授本学科的主干基础课程;二、主持本学科的重大科研项目;三、领导本学科的学术队伍建设;四、领导本学科赶超或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11、并列成分之间用顿号,“等”类词前不用顿号或其他点号;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 “等”“等等”类词前用逗号。
例:①现代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基础科学的发展,带动了医学科学的进步。
②写文章之前要想好:文章主题是什么,用哪些材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等等。
12、用分号隔开的几个并列分句不能由逗号统领或总结。
例:①动物吃植物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把整个植物吃掉,如原生动物;有的是把植物的大部分吃掉,如鼠类;有的是吃掉植物的要害部位,如鸟类吃掉植物的幼芽。
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新标准)宋峻亦整理一、顿号、逗号和分号1、顿号:表示句中最小的停顿,用顿号表示较长、较多或较复杂的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时,最后一个成分前可用“以及(及)例:①压力过大、工作时间过长、作息不规律,以及忽视营养均衡等,均会导致健康状况的下降。
②我住的第一个地方是上海的一套很小的公寓,跟爸爸、妈妈及外祖父同住。
2公安干警男女老少甲乙丙丁中小学生兄弟姐妹一草一木父母亲3例:①五六里十二三岁七八个人②全文共六部分,却有三四个部分意思含混不清。
③向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慰问。
4例:①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流水,这鲜艳的山花,使年轻人深深地陶醉了。
②这次来访,你必须带三样东西:钢笔,录音机,照相机。
5例:学校食堂的午餐很丰富,红烧肉啊,烧白啊,鱼香肉丝啊,应有尽有。
6例:①中国人民勤劳,善良,勇敢,坚强。
②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③他球踢得很精彩,很漂亮。
7例:①《家》《春》《秋》是巴金的代表作。
②“严肃”“严厉”是近义词。
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
例:①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②办公室里订有《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和《时代周刊》等报刊。
8、注意逗号顿号的升降级原则:并列有大小层次时,大并列用逗号,小并列用顿号。
(第二个顿改为逗)(误。
“以人为本”后顿号改逗号。
)9例: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始终在不断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好多银子啊,白花花的银子;可惜不是他的。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
10、例:春天,我们播种;秋天,我们收获。
有时并列词语或词组之间也用分号,但必须带有次序词。
(补充点)例:①注意事项:一、勤洗手;二、勤洗衣服;三、勤晒被褥。
②特聘教授的岗位职责为:一、讲授本学科的主干基础课程;二、主持本学科的重大科研项目;三、领导本学科的学术队伍建设;四、领导本学科赶超或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11、并列成分之间用顿号,“等”类词前不用顿号或其他点号;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等”“等等”类词前用逗号。
例:①现代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基础科学的发展,带动了医学科学的进步。
②写文章之前要想好:文章主题是什么,用哪些材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等等。
12、用分号隔开的几个并列分句不能由逗号统领或总结。
例:①动物吃植物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把整个植物吃掉,如原生动物;有的是把植物的大部分吃掉,如鼠类;有的是吃掉植物的要害部位,如鸟类吃掉植物的幼芽。
(错误,“多种多样”之后只能用冒号。
)②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
(正确,第一句不是统领句)例:当看到雪山、草原时,我们激动;当看到沙漠、戈壁时,我们激动;当看到大海、蓝天时,我们激动:自然界总是给我们带来无穷的惊喜。
二、句号、问号和叹号1例:①怎么啦,你?②到底去不去啊?我的小祖宗!(错误)21)(1)一般情况下,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
例:你同意呢,还是不同意呢?(2)当选项较短且选项之间没有停顿时,选项之间可以不用逗号。
例:①这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3)当选项较长或较多,或有意突出每个选项的独立性时,也可每个选项之后都用问号。
例:①要一个什么样的结尾:现实主义的?传统的?大团圆的?荒诞的?民族形式的?有象征意义的?②但到底是称赞我什么:是有几处画得好?还是什么都敢画?抑或只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我不得而知。
例:①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呢,还是我呢?你我都不能去吧?②你要走了吗?几时?我陪你去吗?3例:①谁当班长,是一件关系到全班的大事。
②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虽然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走得通。
③我们应该认真研究一下,这件事情究竟应该怎么办。
④天上分不清是雨,是雪,还是雪粒子。
例:①一篇文章分几段,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都是由文章内容来决定的。
②为什么这篇文章分三段,那篇文章分四段?为什么先写这个人物,后写那个人物?这些,都是由文章内容来决定的。
4例:①多美啊,我的故乡!②孔繁森啊!我们永远怀念你。
(误)三、冒号和引号1提示下文:例:①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
总结上文:例: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
2(对)其签字。
(对)例:①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因此师生关系融洽。
(冒号和“因此”不能同时用)(冒号应改为逗号)用了“即”“也就是说”等提示性词语,句中不能再使用冒号。
例:这里我主要讲两个问题:即晚自习的纪律管理和安全教育的问题。
(误)3、用来提示下文的冒号,它的概括范围通常到一个句子的末尾,但有时也可以大于一个句子,大到几个句子、一个自然段、几个自然段等。
冒号提示范围无论大小(一句话、几句话甚至几段话),都应与提示性话语保持一致(即在该范围的末尾要用句号点断)。
应避免冒号涵盖范围过窄或过宽。
例: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例:①艾滋病有三个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
(误)②本市文坛的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冒号应去掉,或改为破折号)4例:厂长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竞争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应将后一个冒号改为逗号)5、”②“学习就怕‘认真’二字,,确实很有道理。
”③“学习就怕‘认真’二字。
6、没有停顿的地方不能用冒号。
例:①我家里有:语文书和数学书。
(误)②老师说了声:“下课”就走了。
(冒号应去掉)7例:①老师说:“我今天不舒服,就不来上课了。
”②老师说,他今天不舒服,就不来上课了。
8、冒号用在提示性话语(如“说”“例如”“证明”)之后。
表面上类似但实际不是提示性话语的,其后用逗号。
例:①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
”(提示性话语)②据《苏州府志》载,苏州城内大小园林约有150多座,可算名副其实的园林之城。
(非提示性话语)9、冒号与破折号在表注释内容时容易混淆。
破折号后面的注释性文字删去后,句子依然完整。
而冒号表示总说、分说。
分说的部分不能省去,否则表意不完整。
例:①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对)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对)②今天的晚会有以下节目:舞蹈、独唱、相声、杂技。
(对)今天的晚会有以下节目。
(错,表意不完整)10例: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代诗人王翰的这句诗光耀千古。
11以充当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等多种成分)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小学教材内容。
例:叶圣陶说它“是不得已的办法”,朱德熙则痛陈其“流弊甚多,不可取”。
他把“醉卧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两句反复吟诵了好几遍。
那天晚上,我刚刚走到胡同口,就听见“啊呀!”一声。
非独立引用两种标志:标志1:前引号前是逗号例:①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西汉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矢志不移,传为千古佳话。
但插入语例外:“学习就怕‘认真’二字,,确实很有道理。
”(独立引用)标志2:前引号前是文字我熟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
12例:①我们做学问讲究“格物致知”,“格”就是研究的意思。
(单独提出一个词或一个字)②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③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特殊含义)④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反语)13例: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14、在书写带月、日的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短语(含简称)时,通常只标引其中的月和日;需要突出和强调该事件或节日本身时,也可连同事件或节日一起标引。
例:①“5·12”汶川大地震②“五四”以来的话剧,是我国戏剧中的新形式。
③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8、火车、飞机、轮船、航天器具等运载工具的名称加引号时要把“号”字放在引号内。
例:①“天宫一号”成功发射。
②“克莱蒙特号”轮船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蒸汽机轮船。
(四)括号1.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
我校拥有特级教师(含已退休的)17人。
2、句内括号。
用于注释句子里的某些词语,即本身就是句子的一部分,应紧跟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
前括号之前不用任何标点(引号除外)。
括号内行文末尾需要时可用问号、叹号和省略号,除此之外,句内括号行文末尾不用标点符号。
例:书斋,在我的概念中,就是一个随手可以拿到书,可以让你静下来思考的地方(不论有多小)。
金,原指一切金属,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现在专指黄金。
例:①如果不采取(但应如何采取呢?)十分具体的控制措施,事态将进一步扩大。
②3分钟过去了(仅仅才3分钟!),从眼前穿梭而过的出租车竟达32辆!③她介绍时用了一连串比喻(有的状如树枝,有的貌似星海⋯⋯),非常形象。
3、句外括号。
用于注释句子、句群或段落。
句外括号要放在全句句末标点之后。
例:他栽培了许多鲜花,喂养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
(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一只没有母虎的乳虎,每天句外括号行文末尾是否用句号由括号内的语段结构决定:若语段较长、内容复杂,应用句号;如果括号里的内容是词语,不是句子,末尾不用句号。
句外括号外通常不用点号。
例:①应把夏朝看作原始公社向奴隶制国家过渡时期。
(龙山文化遗址里,也有俯身葬。
②问:你对你不喜欢的上司是什么态度?答:感情上疏远,组织上服从。
(掌声,笑声)(五)破折号1.破折号在句中可以表示解释说明或补充说明,可以表示话题转换,意思的递进,声音的中断和延长,分项列举,插说和夹注等多种。
例:①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解释说明)括号内的注释文字不能朗读出来。
天空有两个最明亮的天体(金色的太阳和银色的月亮),虽然月光不过是阳光的反射,但在无边夜幕的衬托下,月色更能挑动人们如诗如画的情怀。
(错。
这里用破折号更好,因为后面正紧承“月光”和“阳光”来讲,证明这部分内容是正文重要内容)②我一直坚持读书,想借此唤起弟妹对生活的希望——无论环境多么困难。
(补充说明)③“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说话中断)④“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低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