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社会文化历史心理学派与文艺心理学(华北科技学院)
- 格式:pptx
- 大小:13.33 MB
- 文档页数:54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汇编《艺心理学》复习资料汇编绪论部分重点 (2)第一章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背景和研究途径 (2)第一节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背景和研究途径 (2)第二节弗洛伊德的精文神分析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3)第三节弗洛伊德学说的发展—荣格、阿德勒、拉康与文艺心理学 (4)第四节格式塔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5)第五节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5)第六节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与文艺心理学 (6)第二章艺术家与体验 (8)第一节艺术体验 (8)第二节艺术家的体验生成 (9)第三节艺术家的体验类型 (9)第三章艺术创作:体验的迹化 (11)第一节艺术创作的心理动机 (11)第二节艺术创作的心理状态。
(12)第三节艺术品内外形式的生成 (13)第四节艺术创作的心理范式 (15)第四章艺术作品的心理蕴含 (15)第一节文学语言的心理蕴含 (15)第二节叙述的心理蕴含 (15)第三节技巧的心理蕴含 (15)第四节母题的心理蕴含 (16)第五章艺术接受心理 (18)第一节体验的二度阐释者 (18)第二节接受效应 (19)第三节批评家:特殊的接受者 (19)《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汇编绪论部分重点20世纪影响最大的文艺心理学派是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学派,其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从审美客体转向审美主体,它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自上而下的方法,而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方法。
(记忆标示:“↑”。
)它不是高度思辩和演绎的方法,而是经验的、实证的、归纳的方法。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的审美心理机制。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 是作为体验阐释者的作家。
艺术家要把对生命的体验在创作中表现出来,首先要有深刻的体验。
2, 是作为体验化的创作进程。
3,作为体验形式化的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存在,不仅在于它再现了客观世界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还在于它具有普遍性的人类体验形式化。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之一:《文艺心理学》复习提纲导论一,名词解释:1.文艺心理学——文艺心理学是“心理文艺学”或“心理学美学”,是文艺学或美学的一个分支,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文艺创作,文艺作品和文艺接受中的问题。
2.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普遍心理的学科,研究方法多采用实验方法,力求定量定性。
3.心理活动——即把审美主体的心理当做一种人类活动,一种人类的精神活动。
它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是多面的,不是单一的,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彼此孤立的。
4.审美体验——是人的一种生命体验。
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它指向人的生命,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常常使人进入心醉神迷、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心理活动又是以经验作为基础的,它是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反刍和体现。
5.审美心理机制——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接受过程中,语言、视觉、情感、记忆的各自功能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另外还是审美主体心理活动的社会实践性。
二、问答题:1、文艺心理学同文艺学其他分支相比,有什么优势?答:文艺心理学既不同于文艺社会学,也不同于文艺哲学,它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它把研究的重点从审美客体转向审美主体,它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自上而下”的方法,而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方法,它不是高度思辨和演绎的方法,而是经验的实记的和归纳的方法。
与文艺哲学相比,对文艺现象作微观的把握很准确,与文艺社会学比,顾及了文艺活动的全部丰富性和复杂性,充分重视了艺术家的个性。
2、文艺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文艺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活动中的审美心理机制。
这样,艺术家的心理特性,艺术创作的动力,艺术创作的心理流程,艺术创作的心理蕴含,艺术接受的心理规律等,就自然成了文艺心理学的主要课题。
3、文艺心理学同普通心理学是什么关系?答:普通心理学和文艺心理学关系最为密切,它在文艺心理学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文艺心理学研究离开普通心理学是很难完成的。
一、填空1、在西方,文艺心理学是在19世纪后半期,随着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现代心理学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
2、19世纪,西方主要的文艺心理学流派或文艺心理学理论有:实验心理学、移情说、距离说。
3、实验心理学是文艺心理学的第一个重要流派,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
4、实验心理学与传统美学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研究对象不同。
二是研究方法不同。
5、实验心理学使美学研究发生了由“自上而下”的研究向“自下而上”的研究的转变,开辟了现代美学的新纪元,标志着文艺心理学的产生。
6、“移情说”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里普斯。
“距离说”是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提出来的。
7、20世纪西方主要的文艺心理学流派有: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格式塔文艺心理学、人本主义文艺心理学、社会文化历史文艺心理学。
8、20世纪影响最大的文艺心理学流派是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
其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和瑞士的精神病学家荣格。
9、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泛性论为基础,强调无意识的重要性。
10、荣格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后自力门户,创立了“心理分析学派”。
同弗洛伊德的个人无意识和性本能的立论不同,荣格强调集体无意识,认为艺术就是要揭示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原型。
11、格式塔心理学是20世纪德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是考夫卡和阿恩海姆。
12、阿恩海姆把格式塔心理学系统运用于美学研究之中,主要以视觉艺术作为分析对象。
13、人本主义是20世纪文艺心理学的最新潮流,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14、社会文化历史文艺心理学是苏联的一个文艺心理学流派,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代表人物是维戈茨基、列昂节夫和鲁利亚。
15、王国维是我国现代文艺心理学的鼻祖。
他在《〈红楼梦〉评论》中运用叔本华的观点来说明《红楼梦》的悲剧。
在《人间词话》中,他提出了“境界”说。
他的“境界”说是对西方的“移情说”说和“距离说”说的创造性运用。
16、郭沫若在《论诗三札》中把诗的创作看成是一个由生活现实转化为心理现实再转化为艺术现实的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1.推动和影响文艺心理学发展的两股主要潮流是:心理学(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文主义思潮2.认为文学艺术是人的性意识升华的产物的是弗洛依德3.贝里尼提出的最著名的文艺心理学理论是(唤醒理论)4.以下不属于朱光潜著作的是(A)A.《论诗三札》B.《变态心理学》C.《文艺心理学》D.《悲剧心理学》这三本书的出版,特别是《文艺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形态的文艺心理学形成。
5.文艺心理学的核心观念是体验,体验的核心是(A情感)6.阿恩海姆在文艺心理学上的贡献不仅是提出了知觉概念,而且在研究绘画时还提出了著名的(简化原则)7.马斯洛审美需要是高级需要的是(D)A.第一个层次B.第二个层次C.第三个层次D.第四个层次8.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作为研究指导的学派的是(B社会历史文化学派)9.认为艺术创造的动力来自幼儿的“自卑”情结以及追求“优越”的动机的文艺心理学家是(B阿德勒)10.童年经验对于艺术家的创作(B主要是积极意义)11.艺术家保持“赤子之心”属于(C.归依体验)12.“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说此话的人是(A荣格)13.癫狂状态往往是(A无意识创造的突发)14.一般来说,形象范式的生成主要与个人无意识的作用有关15.反映事物本质化属性的范式被称为属相范式16.陌生化主要是从读者的阅读效果谈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的特性17.批评家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富有(攻击性气质)18.大雁南归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表现的母题是(怀乡)19、奠定现代心理学基础的心理学流派是(B、实验心理学派)20、认为文学艺术是人的性意识升华的产物的人是(弗洛伊德)。
21、文艺心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D、审美体验)。
22、20世纪影响最大的文艺学流派是(C、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
它独特的贡献在于揭示了人的心理结构中无意识的新大陆及其对艺术创作和审美的作用。
23、“净化说”(宣泄说)的提出者是(亚里士多德)。
第六章文艺心理学流派概述(一)精神分析心理学1. 弗洛伊德(1856-1939)创始人(1)无意识(潜意识)论理“无意识”并非弗洛伊德首先发现,康德、莱布尼茨都提到过。
赫尔巴特“意识域限”19世纪80年代已较流行,哈特曼《无意识哲学》。
弗氏是充分认识无意识动机的意义并发现一种研究它的方法的学者。
“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精神分析以为心灵包含有感情、思想、欲望等等作用,而思想和欲望都可以是潜意识的。
”《精神分析引论》“无意识是一个特殊的技术领域,它具有自己的愿望冲动,自己的表现方法,以及它所特有的精神机制。
”“我们假设每一个心理过程最初都是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或时相,然后只是从这一时相才过渡到一种有意识的时相,这很像一张照片最初都是阴性的,后来通过冲洗才变为一张照片……任何特殊过程首先都是属于无意识的心理系统,从这一系统出发,在一定条件下,它才会过渡到有意识的系统。
”A. 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的,无意识是根,意识是表层活动;B. 无意识内容只有得到“看守人”的允许,才可能进入意识活动;否则,则被压抑;C. 这些未受压抑的只有成功地吸引意识顾盼,才会变为有意识的(前意识);D. 存在着各种不同级别的无意识。
处于最底层的无意识记忆永远不能成为意识,因为它们没有联系;而处于顶端的无意识记忆则属于那些一时想不起但又随时可能冲口而出的东西。
(2)人格结构(superego)、“超我”早期弗氏将人格视为由意识、无意识两部分组成;1923年后又提出“本我”(伊德、id)、“自我”(ego),将人格结构视作“三大系统”组成。
一个精神健全的人,三者相统一,相和谐;三者相冲突时,人就处于失调状态。
A. “本我”:是一种初始混沌状态,一锅沸腾翻滚的激情,直接受人的生物性本能的驱使,是盲目的。
机体内部和外部的刺激使机体产生高度的兴奋(能量释放或紧张状态),本我的机能就是直接消除机体的兴奋。
《文艺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英文名称:课程类别:学时:学分:适用对象:考核方式:先修课程: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文艺心理学》是一门运用心理学和文艺学的跨学科方法来研究古今中外的文艺活动和文艺现象的重要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在各种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中的心理机制。
它主要关注文艺家在文学创作中的心理运演过程;文艺作品中的心理蕴涵;文艺接受中的心理规律;以及文艺心理与社会心理的关系等一系列课题。
英文简介Psychology of Literature and Art is an important discipline that applies the interdisciplinary method of Psychology and the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to study the ancient and modern arts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as well as literary arts phenomena at home and abroad. Its research objects are the mental activities of aesthetic subjects in various kinds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also the emotional mechanism in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 as well as literature and art acceptance. It mainly focuses on the emotional operation process of litterateur and artist in literary creation; the psychological implication of literary works; the psychological rul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acceptance; the relation between literature and art psychology and social psychology as well as other series of task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文艺心理学的学习,学生应当初步并系统地了解与掌握文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基础知识以及主要命题,概念、范畴等。
文艺心理学名词解释之一文艺心理学:文艺心理学是一门运用心理学和文艺学的跨学科方法来研究古今中外的文艺活动和文艺现象的重要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在各种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中的心理机制。
它主要关注文艺家在文学创作中的心理运演过程;文艺作品中的心理蕴涵;文艺接受中的心理规律;以及文艺心理与社会心理的关系等一系列课题。
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研究2. 心理活动:心理,也叫精神是一个人从出生后所表现出来的大脑的生理活动功能。
人的心理现象是宇宙间最复杂、最奥妙的现象之一,这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有规律的活动,称为心理活动。
3. 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是一个宽泛的文艺美学的概念,它是艺术家在以审美为目的的前提下所孕育的体验,其中包括情感、思想、认识、感受等成份。
是主体凭借感受审美形式时的独特感受,在审美活动中价值创造、实现和人生新体验获得的过程,也是客体对象的意义、属性及与其他事物联系的扩展、深化过程。
审美体验表现出人们对生命意蕴和魅力的自觉追求、为获得更丰富的精神满足与享受的努力,是主动关心自己的生存状态的一种积极的生存态度。
4.审美心理机制:在审美的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不是单一的,而是相当复杂的综合反映,是大脑整体功能的发挥,其感觉、思考、理解、想象是此起彼伏、相互联系、互相促进而形成心理机制。
5. 审美阈原则:要求审美客体对审美主体的刺激在它能够使主体产生快乐或痛苦之前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6. 唤醒理论:这是英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贝里尼提出的。
贝里尼在对人的感觉经验进行考察时发现,人对新奇的刺激的感觉,是随着刺激的重复出现和历时的长短而展开的,刺激重复得越多,时间越长,感知表象的新奇性就会逐渐降低。
人在审美活动中获得的愉悦是由这样两种“唤醒”引起的:一种是“渐进性”唤醒,即审美情感的紧张度是随着感知和接受的过程而逐步增加的,最后到达度的临界点产生愉悦体验。
文艺心理学自考复习题(0816)单项选择题。
1、现代心理学的产生是以(费希纳)为代表的实验心理学的出现。
2、推动和影响文艺心理学发展的两股主要潮流是(心理学和人文主义的发展)。
3、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命题是(审美体验)。
4、20世纪影响最大的文艺心理学流派是(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
5、20世纪初期就试图运用西方心理学来阐明文艺创作现象并写出《红楼梦评论》的是(王国维)6、以下不是朱光潜的著作的是(《论诗三札》(郭沫若))。
7、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
8、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真正的奠基人,并写出第一部《文艺心理学》的是(朱光潜)。
9、提出“出入说”的是(王国维)。
10、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哲学基础是( D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二、多选题。
1、文艺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有(经验的实证的归纳的)。
2、中国古代有丰富的文艺心理学见解,以下属于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观点的是(虚静说 .童心说…兴会说)3、文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艺术家心理、创作心理、艺术接受中的心理蕴含、艺术作品中的心理活动)4、郭沫若认为诗歌等于以下哪些相加(想象.直觉 .情调适当的文字)5、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问卷法、心理测试法、内省法)三、名词解释。
1、文艺心理学:是文艺学或美学的一个分支,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创作、文学作品、艺术接受中的问题。
其研究的核心对象是审美体验。
2、审美体验:是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命题。
体验是一种心理活动,它指向的是人的生命,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它是以经验为基础的,是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反刍和体现。
四、判断分析题。
1、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缺乏,文艺心理学完全是西方的舶来品。
(×)。
答:不对。
因为人类自从有了审美的能力,有了文学和艺术,也就有了美学思想,也就有了文艺心理学思想。
如中国古代的“虚静说”、“发愤著书说”、“兴会说”等。
2、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的真正开创者是朱光潜。
00816文艺心理学自考真题(含答案)文艺心理学试题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1分,共1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命题是()。
A、作家心理B、作品心理C、读者心理D、审美体验答案:D2、20世纪影响最大的文艺心理学流派是()。
A、人本主义文艺心理学B、格式塔文艺心理学C、社会文化历史文艺心理学D、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谜底:D3、()是人类精神活动最深层和最原始的部分,在这个层面中充满着不容于社会的各种本能欲望。
A、意识B、前意识C、潜意识D、后意识谜底:C4、XXX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7个层次,()被看作是人的最高需要。
A、尊重的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安全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答案:D5、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攻讦家的心理特性()A、攻击性气质B、竞争意识C、强化和简化D、想象力答案:B6、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显动机主要特征()A、创伤B、意象C、情感D、创造性答案:A7、“镜像阶段论”的提出者是()A、XXXB、XXXC、XXXD、XXX答案:C8、“唤醒理论”,又称“规范与审美愉悦的关系理论”:随着刺激的重复出现时间的推移,表象间的新奇性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该理论的提出者是()A、XXXB、XXXC、XXXD、XXX答案:A9、()会自觉地变成内驱力,强迫艺术家以呐喊,吁求的方式或扎实的行动进入生活、投入创作。
并且被形容为“骚动不安的激情瀚海,波涛汹涌,使人振奋,使人清醒并进击,又是带有痛苦成分的情感激流”。
华北科技学院专业排行榜2023
注:以上信息****于网络,仅供参考!
华北科技学院适合女生的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
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
同时艺术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文艺心理学》第一章练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审美阀原则这是德国实验心理学的先驱费希纳在《美学导论》中提出的16种审美原则的第一个原则。
这一原则运用于意识水平,它要求刺激在它能够使主体产生快乐或者痛苦之前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换言之,进入审美阀限的刺激,才有可能唤起审美愉悦。
2、唤醒理论是英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贝里尼提出的理论,又称为“规范与审美愉悦的关系理论”。
贝里尼特别关注美感的唤醒,提出通过不同的刺激类型的特性,如新奇性、好奇性、复杂性、模糊性和费解性等,可以促使唤醒的产生。
他认为审美愉悦由两种唤醒而得到。
一是“渐进性”的唤醒:它使情感达到适当程度,其过程是紧张情绪的适度递增。
二是“亢奋性”唤醒:情感超过可意的程度而剧烈上升,然后在唤醒下退时获得一种解除的愉快。
3、无意识又叫潜意识。
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面。
无意识是人类精神活动中最深层和最原始的部分,在这个层面中充满着不容于社会的各种本能和欲望,它们时刻想冲出前意识和意识的层面表现出来。
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根本内容是“本能冲动”,主要表现为性本能。
尽管无意识处于人的精神结构的最低层,大部分的无意识不能呈示到意识的水平上,但它却在冥冥之中影响甚至规定着心理的最微妙的活动。
无意识时时刻刻影响着人的一切言行。
4、俄狄浦斯情结也叫“恋母情结”,是弗洛伊德分析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创作心理机制时运用的一个重要概念。
弗洛伊德把性本能视为精神活动的原动力,并把性本能追溯到人的童年时期。
由于人生下来处于不能自立的状态,只能完全依赖父母的照料,于是,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与父母结成了特殊的性关系,这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发生了爱的竞争。
男孩怀着对母亲的柔情,视母亲为自己的所有物;女孩则怀着对父亲的柔情,视父亲为自己的所有物。
这种关系甚至会引起男孩视父亲有如情敌,女孩视母亲有如情敌。
弗洛伊德把这种“性”的选择和竞争叫做“俄狄浦斯情节”。
文艺心理学导论一、文艺心理学的性质和对象1、心理学文艺学、心理学美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文艺创作、文艺作品和文艺接受中的问题。
2、文艺哲学:对文艺现象的本质作形而上学的阐述(宏观)文艺社会学: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研究文艺现象,着重研究文艺与社会的关系。
文艺符号学、文艺价值学、文艺信息学、文艺文化节3、研究对象: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创作和文艺接受活动中的审美心理机制。
4、核心命题:审美体验(主体对生命意义的把握)5、文艺心理学的研究:A、作为体验阐释者的艺术家:深刻的生命体验、敏感、洞察力、将这种体验形式化的能力。
(储备童年的体验)B、作为体验迹化的创作过程:生命体验的再现和升华;创作心理的两极对立——生命意识和角色意识(审美意象、艺术表现形式)C、作为体验形式化的艺术品:作品作为一种符号,其奥秘正在于这种符号和这种形式同人类情感和人类生命体验的天然契合,而最终使人类情感和人类生命体验生动表现出来,使艺术品获得一种生命力。
(作家深刻的生命体验和丰富的心理内容)D、作为二度体验的艺术接受:通过接受者审美体验达到人性的重建,达到培养感情和理性和谐统一的全面发展的人二、研究方法1、多种学科的综合: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作家、艺术活动家2、多种方法的综合:传统心理学方法:实验、观察、内省、问卷、心理测试美学和文艺学:系统、比较、类型、结构符号、历史分析第二章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背景和研究途径一、实验派心理学费希纳德国《美学导论》16种原则:审美阈原则(一定强度、一定时间);审美加强原则(联合产生大于孤立产生);多样中的统一原则(戒错杂纷乱);没有矛盾,一致或真实的原则;清晰性的原则(直观);审美联想原则(当下直接感受+过去的印象);审美比较原则(质、量可比性);审美序列原则(时间、对照)、审美调和原则(不快、快感)、审美的总和、中和与饱和原则(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引起疲惫和不快);审美的持续和交替原则(审美疲劳);审美的传导原则、审美感受的双重表象原则(回忆与现世)、审美的适中原则、审美的耗力最小原则(快乐来自同所抱目的的相关的精力的最小消耗,而不是来自精力自身的最大节省)、审美的安全性原则(和谐)吉布森美国《视知觉的生态学研究》个人的艺术风格如何转化为社会性、普遍的风格:视觉艺术的个人风格、样式与其是通过模仿还不如说是通过知觉的移植从而达到一种共相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