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授导型教学设计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语文授导型教案教案教案标题:小学语文授导型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运用课文中的语法知识。
3. 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主题。
4. 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语法知识的理解和正确运用。
3. 情节和主题的分析和理解。
4. 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文:《小红帽》。
2. 生字词卡片。
3. 语法知识讲解材料。
4. 朗读练习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可以使用图片、问题或者故事等方式导入。
Step 2:生字词学习(10分钟)教师将生字词卡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字词进行朗读,并解释字词的意思。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者例句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Step 3:语法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语法知识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语法结构。
例如,教师可以讲解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基本概念和用法,并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子进行解释。
Step 4:情节和主题分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主题。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课文中的故事发展和故事背后的含义。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例如:“小红帽为什么要去奶奶家?”、“小红帽和狼之间发生了什么?”等。
Step 5:口语表达练习(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练习,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朗读技巧和指导,例如语音语调的把握、情感表达等。
Step 6: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展示一些相关的拓展材料,例如其他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故事或者诗歌等。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阅读相关内容。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听取学生的回答和参与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可以使用口头提问、小组讨论或者书面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估。
小学课文优秀导入案例
在小学课文教学中,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个好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
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我将分享几个小学课文优秀导入案例,希望能够给老师们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第一个案例是在教授《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春天的小蘑菇》时,老师可以
通过展示一张春天的美丽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引发学生对春天的好奇和向往。
接着,老师可以用简短的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引导学生踏入春天的世界,然后再引出课文内容,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二个案例是在教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时,老师可以
通过播放一段小蝌蚪找妈妈的视频,让学生看到小蝌蚪在水里寻找妈妈的情景,引发学生对小蝌蚪命运的关注和对小蝌蚪找妈妈的期待。
接着,老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小蝌蚪的奋斗过程,引导学生对小蝌蚪的命运产生共鸣,然后再引出课文内容,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三个案例是在教授《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文《小兔子乖乖》时,老师可以通
过讲述一个小兔子的故事,让学生听到小兔子的顽皮和调皮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小兔子的好奇和对小兔子的喜爱。
接着,老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小兔子的顽皮和调皮的行为,引导学生对小兔子的行为产生共鸣,然后再引出课文内容,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好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它能
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老师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导入方式,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
语文授导型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文言文的魅力》教学目标:1.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魅力。
2. 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阅读和理解文言文。
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魅力。
2. 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3. 文言文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
2. 文言文写作的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文言文教材和相关辅助材料。
3. 学生练习册和作文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文言文有什么了解?你们觉得文言文有什么特点?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文言文的定义、历史背景和发展。
2. 解释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如句式结构、词汇用法等。
3. 分析文言文的魅力,如其精炼、含蓄、意境等。
三、阅读与理解(20分钟)1. 选择一篇简短的文言文课文,让学生阅读并标注生字和短语。
2. 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理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
3. 分组讨论,学生互相解释理解的文言文段落,并与全班分享。
四、写作训练(20分钟)1. 选择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如描述四季变化、表达对友谊的思考等。
2. 引导学生运用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如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3. 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写一篇短文言文作文。
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互相交流和展示自己的文言文作品。
2. 老师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建议,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的作业。
2. 鼓励学生多读文言文经典作品,扩展自己的阅读广度。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魅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阅读和写作训练,学生的文言文理解和写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利用多媒体素材和互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要注重巩固和拓展学生的文言文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小学语文授导型教学案例:《少年闰土》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闰土生活经验丰富、能干、健康可爱等个性特点。
3、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体会闰土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全文,并且了解了“我”和闰土之间的关系,这节课让我们通过学习共同体会闰土的个性特点和“我”的思想感情。
师: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完成填空:()的少年闰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填,也可以自己想,可以填一点,更欢迎填几点。
生:我填“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
”生:我觉得应该填“经验丰富的少年闰土。
”(其它答案略)师:同学们能够体会到闰土健康、机智、勇敢、经验丰富等这么多的特点,真是了不起。
师:你们是怎么体会到闰土这些特点的呢?首先让我们看看从哪儿可以感受到闰土的健康。
生:我是从紫色的圆脸感受到闰土很健康的。
(出示句子)师:从这段话中你还有其它的感受吗?生:我从头载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感到闰土还很可爱。
师:作者正是抓住紫色的圆脸,小毡帽、银项圈这三个特征,把一个健康、可爱的闰土展现在我们眼前。
谁愿意读读这段话。
(指生读)师: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
师:刚才,我们从闰土那种典型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外貌中感受到了他的健康、可爱。
闰土机智、勇敢,经验丰富这些特点又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呢?生:我是从闰土敢用胡叉刺猹和潮汛要来时他去看跳鱼儿体会到的。
生:我来补充,还可以从闰土捡贝壳、下雪时去捕鸟体会到这些特点。
师:也就是从闰土对“我”讲的那四件希奇事中体会到的。
谁愿意读读这四件事。
师:其它同学要认真倾听,听后试着用概括性的语言说说是四件什么希奇事。
生:我把这四件事概括成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师:下面让我们从这四件事中共同体会生活中那无穷的乐趣。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用笔画下来再读读。
师:同学们,你们打算按老师给出的方法学还是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学。
4-1小学四年级语文《长城》授导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表学科语文授课年级四年级学校古昌镇中心校教师姓名杨敏章节名称长城计划学时一课时学习内容分析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生字、词语的理解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学生互助的形式解决。
2. 学生提取文字信息的能力已比三年级有了突破。
在拓展阅读的时候学生通过提取有用的信息对课文进行延伸理解。
3. 学生喜欢有挑战性的写作,因而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书写题目:比如设计广告语、写导游词等。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1、了解长城的构造和特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长城的主要构和造特点。
2、了解长城的悠久历史,能够向他人简要介绍长城的历史和在军事上的价值。
知识与技能:1.学习图文对照观察法,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法,形成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及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
2.读懂课文,理解关键词句的作用、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通过阅读,形成抓住关键词句,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通过小练笔,深化主题,激发社会责任心,民族自豪感,号召更多的人来保护世界遗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思路一、复习导入二、浏览课文三、精读课文四、写作练笔依据的理论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为主。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使用效果学生了解长城和世界遗产学生对长城和世界遗产了解不多计算机、投影仪等显示内容使用投影仪显示出演示文稿的内容学习生字学生在课前对生字词语作了预先计算机、投影仪等显示内容使用投影仪显示出演示文稿的内容教学过程(可续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五年级语文授导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会用这些词语造句。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锻炼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理解:(1)让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2. 生字词学习与运用:(1)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2)进行生字词造句练习,巩固记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运用生字词进行句子创作。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任务型教学法: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课文朗读与理解:(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生字词学习与运用:(1)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2)进行生字词造句练习,巩固记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5. 课后作业布置:(1)让学生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布置一道阅读理解题目,巩固课文内容。
六、教学拓展:1. 课文延伸:(1)让学生发挥想象,结合课文内容,创作一个故事。
(2)组织学生进行故事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 语文实践活动:(1)开展成语接龙游戏,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第1篇【案例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阅读逐渐成为孩子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然而,传统的纸质阅读仍然有其独特的魅力。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决定开展一次以“小小图书馆的奇妙之旅”为主题的诱导性教育活动。
【案例目标】:1. 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良好的集体意识。
【案例实施】:一、准备阶段1. 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的布局和图书分类。
2. 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阅读计划,包括阅读时间、阅读内容等。
3. 准备相关阅读资料,如书籍、阅读笔记等。
二、实施阶段1. “小小图书馆员”培训:组织学生进行图书馆员培训,学习如何借阅图书、归还图书等。
2. 阅读分享会: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分享,交流阅读心得。
3. 主题阅读活动:围绕某一主题,如“我的家乡”、“动物世界”等,组织学生进行主题阅读。
4. 阅读竞赛:开展阅读竞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竞争意识。
三、总结阶段1. 学生总结阅读收获,分享阅读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进步。
3. 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加活动,共同关注孩子的阅读成长。
【案例效果】:1. 学生阅读兴趣得到提高,阅读量明显增加。
2. 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3.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增强,集体意识得到培养。
【案例反思】:1. 诱导性教育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语文素养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2.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家校合作在学生阅读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协作。
第2篇【案例背景】:春天来临,学校的校园里鸟语花香,孩子们对鸟类充满了好奇。
在一次语文课上,教师以“鸟儿的天堂”为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