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性化的实践性思考60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7.07 MB
- 文档页数:60
人性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教学是一门艺术。
实行人性化教学, 实施更贴近于现代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素质的教学方式, 对提高大学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倾听他们的呼声, 关注学生需要什么, 并根据学生的需要去打造课堂教学, 营造民主、和谐、健康的学习氛围。
这样学生才会对学习充满兴趣, 积极主动地学习。
“汝果欲学诗, 功夫在诗外。
”人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 从学生出发。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过去的小绵羊, 他们追求新鲜事物、好胜、注重自我、生气勃勃, 特别注重实用性, 不喜欢“死读书,读死书” ,不喜欢枯燥的纯理论学习, 不喜欢讲道理式说教。
如何使复杂枯燥的理论知识有效、直接地为学生所接受呢?教师既要设法使讲解深入、透彻, 又要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教学案例, 使学生不感到艰涩,反而觉得有趣、新鲜,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喜欢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这里的关键就在于要用学生的思维去备课, 用学生的头脑去思考。
把枯燥的理论讲成绘声绘色的故事, 讲得情绪激昂, 营造快乐的环境, 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
一、备课关于备课, 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精彩之至,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于是下课后, 大家围住这个老师, 询问他, 这节课上得这么好, 你花了多少时间备课?那位历史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 至于这节课的教案, 大概用了一刻钟。
这就是备课的最高境界。
生活中处处留心, 随处准备纸和笔,迅速地记录有用的素材。
上网,看书, 看报,看电视, 甚至逛街、旅游,都可能会有意外的收获。
讲课与说书一样, 不能照本宣科, 而是要进行内容、语言、动作上的“再创作”。
根据教学大纲,分析重点、难点,并以合适的案例予以佐证。
讲课的语调也讲究抑扬顿挫, 避免平铺直叙。
而案例教学法则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有效途径。
学校人性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人性化管理在制度约束和保障的前提下,是学校管理创新的突破口和提高管理效能的新的增长点。
教师的“人性”只有在学校的“人性化”作用下,才能产生共鸣,才能寻找到管理活动的共同目标并产生最佳的管理效能,从而促进教育的“和谐化”“最优化”的理想状态的形成。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情感管理;文化管理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8-097-01一、增强民主管理的意识学校各项管理活动都要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重视教师的价值和尊严,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真正把教师放在“第一位”,教师才会迸发出以内心的真挚情感为动力的教育智慧和激情。
使教师对学校的管理更具信任感和归属感,使学校与教师形成一个整体,使每个教师明确到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学校事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提高教师的自豪感、责任心和使命感。
(一)鼓励教师“参政议政”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让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让教师在学校事务中体现出主人翁的地位。
主动积极地听取教师的意见或建议,如果不能听到一线教师的意见或建议,这样的管理无疑是一个失效的管理。
有了教师的意见或建议,才能有针对性地修正管理工作中的漏洞或不足,做到所有的意见都有人听取,都能得到重视,都会得到回复。
鼓励教师抛弃各种顾虑,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勇敢地说出心里话、真心话。
提意见的方式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开通“管理意见邮箱”,设计“管理面对面”讨论区等,为自己和教师之间交流信息搭建平台。
(二)加强管理制度的“人性化”建设学校管理制度与人性化管理本身并不对立。
倡导人性化管理更应该注重改进管理制度,让管理制度更趋于人性化、合理化。
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充分体现全体教师最广泛的利益,要折射出人文关怀。
从源头上使制度成为教师自觉自愿追求的准则。
论数学课堂教学的“人性化”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人性化。
一、让课堂教学充满关爱和真情,使学生爱学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充满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爱学生,无异于歌手没有嗓音、乐师没有听觉、画家没有色彩感。
”我们应该怎样去爱学生呢?1、要尊重学生。
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2、要爱护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应允许学生出错,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不打击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要善于鼓励学生。
评价要客观、真实、及时,以启发诱导为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描述性评价,对学生出色的表现要及时给予肯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时,首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并根据所提供的信息提问题,学生通过认真地分析思考提出了很多问题:①第一周收入多少元?②这三周各收入多少元?③三周一共收入多少元?④第一周和第二周一共收入多少元?⑤三周一共卖了多少本?⑥第三周比第一周多收入多少元?评价鼓励:同学们观察得非常认真,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真不简单!引导:现在我们先解决“③三周一共收入多少元”这个问题好吗?我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了学习主题。
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后,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一:先算每周收入多少元,再算三周一共收入多少元。
方法二:先算三周一共卖了多少本,再算三周一共收入多少元。
引导学生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突破了新知。
评价:同学们不仅用不同的方法使问题得到了解决,并且学会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真了不起!通过比较发现第二种算法比较简便,然后巩固练习,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反思教学:让学生提问题,学生提出了好几个,我们只解决了一个,而对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处理,我认为这是对学生的不尊重,长此以往,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