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机工作装置开题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6
装载机开题报告装载机开题报告一、引言装载机是一种用于进行装载和搬运工作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建筑工地、矿山、港口等领域。
本报告旨在探讨装载机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装载机的发展历程装载机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最初被用于农业领域的土地整理和搬运工作。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装载机逐渐应用于建筑工地和矿山等领域。
在20世纪50年代,装载机开始采用液压传动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到了20世纪80年代,装载机开始采用电子控制技术,实现了更加精确的操作和自动化控制。
如今,装载机已成为建筑工地和矿山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
三、装载机的技术特点1. 动力系统:装载机采用内燃机或电动机作为动力源,具有较高的功率和扭矩输出。
内燃机装载机具有灵活性高、维护成本低的特点,适用于各种工况。
而电动装载机则具有零排放、低噪音等优点,适用于环保要求较高的场所。
2. 液压系统:液压系统是装载机的核心部件,用于实现装载斗的升降和倾斜等动作。
现代装载机采用先进的液压系统,具有快速响应、平稳运行的特点,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操作舒适性。
3. 结构设计:装载机的结构设计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强度。
现代装载机采用重型钢材制造,具有良好的抗冲击和承载能力。
同时,装载机还配备了防滚架和安全气囊等安全装置,提高了操作员的安全性。
4. 操作系统:装载机的操作系统经过精心设计,使得操作员可以轻松掌握机械的操作。
现代装载机配备了液晶显示屏和人机界面,实现了智能化控制和故障诊断功能。
此外,装载机还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实现远程操作和管理。
四、装载机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发展:未来装载机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发展,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实现装载机的自主操作和智能决策。
这将进一步提高装载机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2. 环保节能: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装载机将更加注重环保节能。
未来的装载机将采用更加清洁的动力源,如电动机和氢燃料电池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轮式装载机工作装置运动仿真与优化设计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轮式装载机是工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机械装备之一,主要用于装卸土方、石方、砂石、煤柴等散装物料,也可用于地基工程、道路维护、城市清洁等。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用户的不断提高要求,轮式装载机需要在性能、效率、可靠性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这些方面,工作装置是重要的研究对象。
对工作装置的运动仿真和优化设计可以帮助设计和生产轮式装载机,提高其性能表现。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对轮式装载机工作装置的运动进行仿真,同时进行优化设计,具体内容如下:1. 轮式装载机工作装置的运动机理分析2. 基于 Solidworks/Simulink 软件,对轮式装载机工作装置进行运动仿真,包括举升、倾斜、回转等动作。
3. 基于仿真结果,优化设计轮式装载机工作装置,提高其性能表现。
4. 对优化后的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三、研究意义1. 对轮式装载机工作装置运动机理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其内部结构和动作原理,为优化设计提供更好的基础。
2. 运动仿真和优化设计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工作装置的运动特性,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轮式装载机的性能表现。
3. 研究成果可以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对轮式装载机工作装置的运动机理、举升、倾斜、回转等基本动作原理进行研究。
2.Solidworks/Simulink 软件:对轮式装载机工作装置进行运动仿真,建立数学模型,对运动过程进行仿真和分析。
3.优化设计方法:基于仿真结果,运用优化设计方法,确定轮式装载机工作装置的优化方案。
4.实验验证:对优化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五、研究计划时间安排如下:第一阶段(1-3月):文献调研,了解轮式装载机工作装置的基本运动原理,熟悉 Solidworks/Simulink 软件等工具的使用。
第二阶段(4-6月):建立轮式装载机工作装置的数学模型,进行进行运动仿真,并进行初步分析。
基于Solid Works的装载机工作装置的实体建模及运动仿真学生:指导老师:教学单位:课题概述Solid Works在工业设计领域、机械设计领域以及教育领域都有重要应用。
在工业设计领域,由于其有效地将艺术造型设计和机械工程设计融合,所以应用是较以往的同类软件性能更为优越。
还有,它能广泛用于汽车、重工业、模具、离散制造、纺织机等设计中。
学习目的:通过毕业设计课题,进一步学习运用建模分析软件,掌握相关技术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的思路,将机械零件设计和Solid Works软件结合起来,培养综合能力,达到掌握机械设计方法和理论,锻炼计算机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能力。
[1]一课题来源本文课题来自于生产生活,面向于装载机的建模仿真研究分析。
二装载机概述2.1综述[ 2]小型化的土方工程施工机械施工必然替代人工的繁重劳动[14],所以,装载机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装载机依行走装置分为轮式与履式。
这两类除去行走装置不同外,其他系统和构造大体相似,而又因国内使用和生产的大多数是轮式装载机,所以特此说明本课题将把轮式装载机作为Solid Works建模仿真的研究对象。
转载机用途广泛,趋向与自卸汽车配合作业;轮式装载机也逐向着大型化发展。
在我国虽然它发展迅猛,但它是新的机械品种,生产使用的时间不算长,且结构复杂,种类繁多,所以这就给操作者带来了考验。
当然,装载机的广泛应用必将给社会的发展注入活力。
2.2装载机的结构类型及组成部分按使用场合的不同装载机可分为露天用装载机和井下用装载机,按动力系统的不同可分为机械传动、液力机传动和全液压传动三类。
按装卸方式可分为前卸式、侧卸式、回转式和后卸式。
附带说一下,轮式装载机基本上是前卸式。
按转向方式不同分为整体式和铰接式。
轮式装载机主要有五大部分:发动机、底盘、工作装置——常见为正转六杆机构[15][5]、液压系统和电气系统。
1)动力系统这一部分负责把发动机的动力传给行走系统,并可以实现速度变换以适应不同场合。
ZL50装载机工作装置结构及液压系统设计开题报告一.课题名称ZL50装载机工作装置结构及液压系统设计二.课题背景及现状: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工程机械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工程机械产品以信息技术为先导,在发动机燃料燃烧与电控、液压控制系统、自动操纵、可视化驾驶、精确定位与作业、故障诊断与监控、节能与环保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出许多新结构(或系统)和新产品,提高了工程机械的高科技含量,促进了工程机械的发展。
装载机是一种作业效率高,用途广泛的工程机械,它不仅对松散的堆积物料可进行装运、卸作业,还可以对岩石、硬土进行轻度铲掘工作,并能用来清理、刮平场地及牵引作业。
因此它被广泛用于建筑、矿山、道路、水电和国防建设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
在装载机作业过程中,升降动臂,转动铲斗,整机转向和换向变速等动作一般都采用液压传动来实现,因此液压系统性能的优劣对装载机的生产率、经济性和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影响,必须充分重视。
工作装置液压系统是装载机液压系统的一部分,本设计针对装载机工作装置液压系统的液压缸进行了设计计算,并对液压附件进行了选取,在此基础上对液压系统的安装与维护作了简单的分析。
我国装载机行业起步于50年代末1958年,上海港口机械厂首先测绘并试制了67KW(90hp)。
斗容量为1m3的装载机,这是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台装载机。
该机采用单桥驱动.滑动齿轮变速。
1964年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和厦门工程机械厂测绘并试制了功率为100.57KW(135hP)斗容量为1.7m3 的Z435型装载机。
1962年国外出现铰接式装载机后,天津工程机械化研究所与天津交通局于1965年联合设计了Z425型铰接式装载机。
柳州工程机械厂和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合作.在参考国外样机的基础上,于1970年设计试制了功率为163.9KW(220hp),斗容量为3m3的ZL50型装载机。
该机采用双涡轮变矩器。
动力换挡行星变速箱的液力机械传动方式。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轮式装载机及其运动模拟设计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装载机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工程机械,它主要用于对散状物料进行铲装、运输、卸载及平整作业,若换装相应的工作装置,还可以进行推土、起重、装卸木料及钢管等作业。
因此,它被广泛用于建筑、矿山、铁道、公路、水电、港口、农田基本建设及国防等工程中。
对于减轻劳动强度,加快工程建设速度,提高工程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装载机在国内外不论是在品种或者在产量方面发展的速度都十分快,是工程机械中的一个主要机种。
我国装载机的生产在近几年有了比较快的发展,目前已成批生产的露天工程用装载机有:斗容为0.75米3的ZL15,斗容为1.5米3的ZL30,斗容为2米3的ZL40,还有斗容为3米3的ZL50。
此外,国内好几个工程与矿山机械厂,已经设计制造出斗容为5米3和8米3的大型轮式装载机,并且正在设计试制特大型轮式装载机。
对于装载机这样比较大型的工程机械,成本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设计人员希望在设计阶段而不是在装载机已经设计出来的阶段对装载机进行比较全面的把握从而可以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模拟环境可以作为一种实验环境,对一些可能遇到的工程问题进行模拟,以期在实际工程运作中保持一定的安全系数,提高刚度、强度、稳定性等等。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研究目标:装载机的设计过程,大体可分为:明确任务、调查研究、制定设计任务书,进行整车布置、确定整机的主要性能参数,进行各部件的方案设计与强度计算,技术设计与工艺设计等阶段。
除此之外,随着现在设计的更进一步的要求以及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高速发展,在设计的制图阶段,人们并不满足于平面二维制图,现有的CATIA、Pro/E等等一些高端软件可以满足设计者造出三维立体,并且依赖于仿真软件例如ADMAS进行动态仿真。
功能强大的CATIA V5三维制图软件不仅可以很容易的造出三维立体,而且可以进行动态仿真,从而得到一系列有用的信息比如重要的工程分析等等,本设计就是依赖CATIA V5R10来进行设计的。
二○一五届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学院:机械学院专业: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长安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力。
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并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环节。
因此,要求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端正态度,严格认真,尽可能多的查阅有关书籍,搜索资料,刻苦钻研,对比分析,取长补短,大胆创新,对以后的发展有很好的帮助作用.3、课题的意义装载机是一种广泛用于公路、铁路、建筑、水电、港口、矿山等建设工程的土石方施工机械,其在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市场中,装载机市场是一个发展最为成熟,也是一个发展最为与众不同的分支市场,其市场销量最大,这是由于装载机的各种功能决定的。
其中中型ZL50装载机主要用来装卸土壤,砂石,石灰,煤炭散状物料,由于本身机重,功率等条件的限制使得其工作效率,因此从工作装置的结构优化入手在成本投资没有大的提高下设计一台工作效率突出且性价比高的ZL50中型装载机是非常有潜在价值的。
他不仅可以提高现在ZL50装载机的工作效率,使得ZL50型装载机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能更强,性价比更加的高,在未来ZL50装载机激烈的市场中占据先机.二、国内外发展状况1、国内研究现状目前国内ZL50装载机的主要研究生产厂家及产品:柳工的ZL50C,厦工的ZL50CII,徐工的ZL50GL,山工的ZL50D,成工的ZL50B。
柳工ZL50C的特点:ZL50C装载机是柳工借鉴了卡特彼勒技术结合国内的工作环境而研制成的产品,它采用了机器人自动焊接,抗过载能力强,抗扭系数高,工作装置采用了加强型设计,耐冲击稳定性好,载重能力强。
可以再恶劣的条件下工作ZL50C的传动部件以可靠著称,使用寿命长。
ZL50C的工作装置可以有效的抵御大负荷冲击和分散应力。
大流量液压系统,提高了各部位动作反应速度,降低了动作循环时间,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良好的散热能力提高了部件的寿命和工作效率.厦工ZL50I的特点:功率强大的六缸四冲程发动机,燃油效率高。
基于高卸状态下ZL50G装载机工作装置作业运动特
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ZL50G装载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矿山、港口等工程领域的大型机械
设备,具有运载能力强、作业效率高等优点。
然而,由于其工作装置作
业运动特性与驾驶者驾驶水平和操作习惯密切相关,可能导致工作效率
降低、设备损坏、事故风险增加等问题。
因此,本研究拟基于高卸状态
下ZL50G装载机工作装置作业运动特性进行研究,旨在探索其作业运动
规律和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的优化方案,为提高装载机的作业效率和
运行安全性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计划采用以下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高卸状态下ZL50G装载机
工作装置作业运动特性研究:
(1)研究ZL50G装载机工作装置高卸状态下的作业运动规律,包
括卸载、起升、倾斜等运动过程的时间、速度、加速度等参数;
(2)分析ZL50G装载机工作装置高卸状态下的作业运动特点,探
究其对装载机作业效率和运行安全性的影响因素;
(3)采用仿真模拟和实验测试等方法,验证和分析ZL50G装载机
工作装置高卸状态下的作业运动规律和特性;
(4)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和措施,包括技术改进、操作指导等方面,以提高装载机的作业效率和运行安全性。
3. 预期研究成果及意义
本研究预期将揭示ZL50G装载机工作装置高卸状态下的作业运动规
律和特性,明确其对装载机作业效率和运行安全性的影响因素,为矿山、
港口等工程领域的用户提供优化建议和技术支持,促进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本研究还将为深化我国工程机械自主创新和提高我国工程机械技术水平提供参考和支撑。
挖掘装载机装载工作装置运动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挖掘装载机广泛应用于土方工程、公路、桥梁建设以及矿山、港口等领域中。
挖掘装载机的装载工作是其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其装载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是直接影响到其整个作业效率和效益的关键因素。
因此,如何优化挖掘装载机的装载工作,提高装载效率和质量,成为了当前挖掘装载机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课题旨在研究挖掘装载机装载工作装置的运动控制,探索装载工作效率与质量的优化方案,提高挖掘装载机的装载效率和装载质量,达到提高工程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三、研究内容1.分析挖掘装载机装载工作装置的工作原理和运动规律,建立动力学模型;2. 研究挖掘装载机装载工作装置的运动控制策略,优化装载工作的效率和质量;3. 设计实验系统,验证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4. 分析实验结果,评估优化方案的性能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获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状况;2.建立动力学模型,理论分析挖掘装载机装载工作装置的运动特性;3.基于运动控制理论,制定优化方案,采用Matlab/Simulink模拟仿真;4.研制实验系统,进行装载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优化实验;5.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和建议。
五、预期结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建立挖掘装载机装载工作装置的动力学模型;2.设计挖掘装载机装载工作装置运动控制策略,提高装载工作的效率和质量;3.验证所提出的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4.分析实验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六、研究进度计划1. 文献调研和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两个月;2. 策略制定和仿真验证:三个月;3. 实验系统研制、实验和数据处理:六个月;4. 结论分析和论文撰写:一个月。
七、参考文献[1] Y. Shan, J. Shentu, and D. Zuo, “Research on the luffing control of crane,” Journal of Machinery, vol. 49, no. 7, pp. 38–41, 2018.[2] X. Chen, Y. Li, J. Lu, and Z. Huang, “Dynamics analysis and control of hydraulic excavator’s arm in digging process,” Journal of Instrumentation, vol. 36, no. 3, pp. 12–18, 2017.[3] K. Hwang, J. Lee, and S. Cho, “Dynamic modeling and control of bucket excavator based on hybrid modeling approach,” Korean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vol. 34, no. 4, pp. 247–253, 2012.[4] R. Zhang et al., “An improved method fo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hydraulic excavator and application in control strategydesign,”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vol. 45, no. 12, pp. 1495–1502, 2014.。
装载机设计开题报告一、研究意义装载机是为我国2015年长期规划中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的一种重大技术装备,它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众多领域,推动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
装载机的用途十分广泛,它可以用来铲装、搬运、卸载、平整散装物料;也可以对岩石、硬土等进行轻度的铲掘工作,如果换装相应的工作装置,还可以进行推土、起重、装卸等作业。
因此,它在施工中对加快工程建设速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为使滑移式转向装载机具有更好的使用性能,本设计对其整体设计方案进行了确定,计算了整体参数以及该设计方案下装载机的作业阻力、整机功率、重心位置和稳定性。
装载机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铲土运输机械.它不仅用来对松散的堆积物料进行铲、挖、装、运、卸等作业,还可铲运爆破后的矿石,也可用来平整场地,以及对硬土进行轻度的挖掘。
如果换上不同的工作装置,还可完成棒状物料装卸,推土、除雪、钻孔、起重、路面清扫。
茶庄、破碎等作业。
在缺乏牵引车辆的场合,装载机还可用作牵引动力。
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矿山、公路、铁路、水电、港口、国防、农田等基本建设的工程中。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装载机对减轻劳动强度,加快工程建设,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都是不可缺少的装备。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国外小型装载机及小型多功能装载机,包括挖掘装载机在内,市场份额已相当大。
而中国目前这类产品基本上还没有。
这类产品特别适用于市政建设、中小城镇建设、乡间非等级公路建设、一般公路的维护保养、港口码头作业,还有改造环境、植树造林等。
特别是西部大开发,这类产品将有广阔的潜在市场。
这类产品的开发,今后肯定是以静液压件传动为主,目前世界上小型装载机、小型多功能装载机基本上都是静液压传动。
我国要能真正把这类产品发展起来,必须有自己的创新。
装载机行业的广大企业,特别是有能力的大企业,应加大创新力度,去争我国小型装载机、小型多功能装载机、挖掘装载机等这一巨大的潜在市场。
装载机开题报告1. 引言本开题报告旨在介绍和分析装载机的相关信息,包括装载机的定义、发展历程、主要应用领域和市场需求等。
装载机是一种工程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建筑工地、矿山和农田等场所,用于运输和装载物料。
2. 装载机的定义和分类装载机是一种用于装载和运输各种材料的机械设备。
它主要由底盘、驾驶室、装载斗和移动装置等部分组成。
根据装载机的结构和功能不同,可以分为轮式装载机和履带装载机两种类型。
2.1 轮式装载机轮式装载机是最常见的一种装载机类型,它采用四个轮子来支撑设备的重量,并通过驾驶室内的操控装置来实现装载和卸载物料的功能。
轮式装载机具有灵活性高、移动速度快、适应性强等特点,在工地和城市等狭小空间中广泛使用。
2.2 履带装载机履带装载机采用履带作为移动装置,相比轮式装载机,在恶劣的地形和环境条件下具有更好的通过性和稳定性。
履带装载机适用于矿山、森林和沼泽等复杂地形,能够有效地完成装载作业。
3. 装载机的发展历程装载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工程机械设备,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
在20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简易的机械设备来进行装载和运输工作。
这些设备主要由人力或畜力驱动,例如手推车和畜力车等。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发展使得装载机开始采用机械动力来完成工作。
20世纪20年代,装载机经历了一次重要的技术革新,开始使用履带作为移动装置,大大提高了通过性能。
到了20世纪50年代,液压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装载机的进一步发展。
液压系统的应用使得装载机具备了更强的动力和更高的工作效率。
现代装载机则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和智能化控制,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等设备,提高了装载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装载机的主要应用领域装载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工程机械设备,应用于多个领域。
4.1 建筑工地在建筑工地上,装载机主要用于土方作业和材料运输。
它可以通过装载斗将土壤、砂石等材料装载到运输车上,或将施工材料运输到需要的地点。
4.2 矿山矿山是装载机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ZL50G-G高原型轮式装载机总体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项目背景高原型轮式装载机是一款针对高原工况设计的专用设备。
作为建筑、铁路、水利等领域的重要工具,装载机必须在不同的地形、气候和环境条件下进行工作,要适应特殊地形和高海拔环境,开展特殊工况作业时,需要采用高原型车辆来满足作业要求。
二、项目目的和意义本项目旨在设计一款高原型轮式装载机,满足高海拔、低氧的工作环境需求,提高高原施工、物流等领域级工作效率,减少人力、物力成本,保证安全以及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
三、项目范围本项目的主要任务是:开展高原型轮式装载机的总体设计。
本项目的重点在于轮式装载机的整体结构、工作条件、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等。
目标是满足高原环境下的工作需求,并保证质量,功能,安全和可靠性。
四、项目内容1.确定高原型轮式装载机的主要使用环境和作业任务;2.选择高原型轮式装载机的结构方案,包括型号、特性和参数;3.设计高原型轮式装载机的控制系统,包括数字电气控制系统和液压传动控制系统;4.研究高原型轮式装载机的动力系统配置和匹配,包括发动机、液压系统、变速器等;5.研究高原型轮式装载机的安全保障体系,包括紧急刹车、主动安全防护系统等;6.模拟高原型轮式装载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工作性能,预测其性能、燃油消耗和运行成本等。
五、项目进度和计划第一阶段:方案设计与确定(1周)1.收集高原型轮式装载机设计需求;2.确定轮式装载机的使用环境和作业任务;3.分析现有高原型轮式装载机的特点和参数;4.制定高原型轮式装载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5.确定高原型轮式装载机的控制系统结构、动力系统配置和安全保障体系。
第二阶段:总体设计方案(4周)1.基于第一阶段的分析结果,设计高原型轮式装载机的整体结构、外观、主要构件和部件。
2.对轮式装载机的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进行深入研究,确定轮式装载机的整体性能和质量要求。
3.建立高原型轮式装载机的动态模型,模拟不同工作环境下的工作性能、能耗和运行成本。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装载机是一种兼有推土机和挖掘机两者工作能力,可以进行挖掘、推运、平整、装卸和牵引等多项作业的一种土方工程机械。
装载机可用于装载松散物料、清理爆破后的碎石以及对土壤作轻度的铲掘工作,同时还能用于清理或刮平场地、短距离装运物料等作业。
其优点是适应性强,作业效率高,是一种发展较快的循环式作业机械[1]。
全套图纸,加153893706
装载机按行走机构可分为轮胎式和履带式两种。
轮胎式装载机的优点是:质量轻,行走速度快,机动灵活,作业循环时间短,作业效率高,维修方便迅速,机器停工时间短,作业及维修费用低,行走时不破坏路面。
装载机不但是一种装卸机械,还可以在较短距离内作为运输设备使用。
在工程量不大,作业地点较为分散,转移频繁的情况下,它的生产率大大超过履带式装载机。
其缺点是:轮胎接地比压较大,通过性差;重心较高,稳定性差;不适宜在松软土质和坡道上作业,对场地和物料块度要求较高,尤其是在矿山作业轮胎磨损很大[5]。
基于上述各种因素,轮式装载机的作业对象主要是:各种土壤、砂石料、灰料以及其他筑路用的散状物料等[2]。
轮式装载机用途非常广泛,而作为其核心部分的工作装置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工作装置能否满足整机的工作性能要求,这关系到轮式装载机能不能再规定的时间和场合下完成其规定的任务内容。
所以在此对轮式装载机的工作装置进行设计,使其达能到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工作装置的基本要求主要为:工作机构的各杆件受力状态良好,结构设计合理,强度寿命合理。
ZL30装载机总体设计及液压系统设计开题报告一﹑装载机的研究现状1. 装载机的定义及用途装载机是一种广泛用于公路、铁路、建筑、水电、港口、矿山等建设工程的土石方施工机械,它主要用于铲装土壤、砂石、石灰、煤炭等散状物料,也可对矿石、硬土等作轻度铲挖作业。
换装不同的辅助工作装置还可进行推土、起重和其他物料如木材的装卸作业。
在道路、特别是在高等级公路施工中,装载机用于路基工程的填挖、沥青混合料和水泥混凝土料场的集料与装料等作业。
此外还可进行推运土壤、刮平地面和牵引其他机械等作业。
由于装载机具有作业速度快、效率高、机动性好、操作轻便等优点,因此它成为工程建设中土石方施工的主要机种之一。
装载机主要用来铲、装、卸、运土和石料一类散状物料,也可以对岩石、硬土进行轻度铲掘作业。
如果换不同的工作装置,还可以完成推土、起重、装卸其他物料的工作。
在公路施工中主要用于路基工程的填挖,沥青和水泥混凝土料场的集料、装料等作业。
由于它具有作业速度快,机动性好,操作轻便等优点,因而发展很快,成为土石方施工中的主要机械。
2. 中国装载机发展现状我国现代轮式装载机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Z435型。
柳工Z435该机为整体机架、后桥转向。
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吸收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轮式装载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成功了功率为162KW的铲接式轮式装载机,定型为Z450(即后来的ZL50),并于1971年12月18日正式通过专家鉴定。
就这样诞生了我国第一台铰接式轮式装载机,从而开创了我国装载机行业形成与发展的历史。
Z450型装载机具有液力机械传动、动力换挡、双桥驱动、液压操纵、铰接式动力转向、气推油加力制动等现代轮式装载机的基本结构,为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也基本上代表了我国第一代轮式装载的基本结构。
该机在总体性能方面具有动力性好,插入力有掘起力大、机动灵活、操纵轻便、作业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
1978年,天工所根据机械部的要求,制订出以柳工Z450为基型的我国轮式装载机系列标准。
基于Solid Works的装载机工作装置的实体建模及运动仿真学生:指导老师:教学单位:课题概述Solid Works在工业设计领域、机械设计领域以及教育领域都有重要应用。
在工业设计领域,由于其有效地将艺术造型设计和机械工程设计融合,所以应用是较以往的同类软件性能更为优越。
还有,它能广泛用于汽车、重工业、模具、离散制造、纺织机等设计中。
学习目的:通过毕业设计课题,进一步学习运用建模分析软件,掌握相关技术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的思路,将机械零件设计和Solid Works软件结合起来,培养综合能力,达到掌握机械设计方法和理论,锻炼计算机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能力。
[1]一课题来源本文课题来自于生产生活,面向于装载机的建模仿真研究分析。
二装载机概述2.1综述[ 2]小型化的土方工程施工机械施工必然替代人工的繁重劳动[14],所以,装载机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装载机依行走装置分为轮式与履式。
这两类除去行走装置不同外,其他系统和构造大体相似,而又因国内使用和生产的大多数是轮式装载机,所以特此说明本课题将把轮式装载机作为Solid Works建模仿真的研究对象。
转载机用途广泛,趋向与自卸汽车配合作业;轮式装载机也逐向着大型化发展。
在我国虽然它发展迅猛,但它是新的机械品种,生产使用的时间不算长,且结构复杂,种类繁多,所以这就给操作者带来了考验。
当然,装载机的广泛应用必将给社会的发展注入活力。
2.2装载机的结构类型及组成部分按使用场合的不同装载机可分为露天用装载机和井下用装载机,按动力系统的不同可分为机械传动、液力机传动和全液压传动三类。
按装卸方式可分为前卸式、侧卸式、回转式和后卸式。
附带说一下,轮式装载机基本上是前卸式。
按转向方式不同分为整体式和铰接式。
轮式装载机主要有五大部分:发动机、底盘、工作装置——常见为正转六杆机构[15][5]、液压系统和电气系统。
1)动力系统这一部分负责把发动机的动力传给行走系统,并可以实现速度变换以适应不同场合。
这里着重说明铰接车价的全液压传动系统。
由变量泵、定量高速液压马达、齿轮减速箱、传动抽、前桥后桥以及轮边减速器等。
变量泵可直接装在发动机输出端;液压泵产生的压力油经油管引导到高速液压马达(完成了压力能向机械能的转化),再经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将动力传给前桥,经传动轴传给后桥,最后都经轮边减速器进一步减速增加扭矩以带动轮胎。
2)转向系及制动系转向系是用来控制装载机的行驶方向的机构。
一般采用液压动力转向系统。
行车制动系是在车辆行驶中用来减速制动的系统。
它的制动器装在四个车轮上,用脚踏板控制。
其制动器的结构有三种,蹄片式、钳盘式、多片湿式。
还用停车制动和紧急制动两种用途不同的制动系统。
2.3装载机工作装置装载机工作装置是完成装卸作业带液压缸的空间多干机构。
[5]的空间他有运动相互独立的两部分组成:连杆机构和动臂举升机构。
主要由铲斗、动臂、连杆、上下摇臂、转斗油缸、动臂举升油缸、托架、液压系统等组成。
典型结构大致十种,两个尺度,一是三杆、四杆、五杆、六杆、八杆;二是按输入与输出杆的不同有正转和反转。
三国内外轮式装载机的发展状况作为土方施工机械,装载机就已经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现。
直到四十年代开始采用液压传动的工作装置。
五十年代,液力机械传动得以应用。
六十年代出现了铰接式装载机。
而七十年代轮式装载机才得以迅猛发展;超大型化及超小型化发展。
八十年代推出了挖掘型装载机,并运用了电子监控系统。
[2]当然,我国的实现施工机械化起初主要得意于“引进”。
如今我国装载机行业发展较快,质量也不断提高,但还欠缺。
外国的装载机主要有几下几方面的优势:一是寿命期长、稳定性好,二是结构工艺性愈臻完善,三是性能指标参数进一步规定化,四是“以人为本”,考虑到人与机的协调合作。
[13]四论文的研究理论根据、方法和大致内容4.1软件简介Solid Works较CAD性能更为优越。
[9]有“预装配及干涉检查工作”的性能,且能与其他软件配合使用,如VB 、VC,尤其是ADAMS。
在三维图中对零件或部件所进行的修改,能对应反映到二维图中。
这款软件具备在参数特征、曲面造型、装配、数控加工等方面的性能让人满意。
[3]它本身提供的API函数,以及可嵌入VC++应用程序,所以对用户来讲它是一款有用的三维造型软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建模在生产和学习实践中越发重要了。
传统的二维视图的设计方法,耗时且设计环节多易出错,而利用计算机造型技术则可以免除这些缺点;同时,在产品的介绍、销售过程中也可以运用三维动画。
[8]4.2技术方法4.2.1方程式如所设计的零件尺寸之间存在某种固有的数值关系或零部件之间存在某种数值的配合关系,可以通过方程式来实现其设计意图。
[7]4.2.2动态显示与运动仿真程序仿真程序采用Turbo C(V2.0)和高级BASIC语言,通过Roland DXY-100绘图仪的绘图指令,在微机上实现仿真[5]。
主要技术功能如下:1)模拟全部工作过程,并将显示结果实时地输出到打印机和绘图仪上。
2)可绘出装载机任一运动状态简图,且可进行运动状态的仿真计算。
3)横梁安装可行域的CAD程序。
在动臂上自动确定横梁安装可行域。
4)铲斗模态分析、有限元计算与结构参数化设计程序,装载机工作装置主要结构有限元分析与计算微机程序,一些CAD程序;所有这些程序对优化装载机工作装置是有用的。
因此,在本课题中,我认为它们就具有一定的意义,即在后阶段可以适当对“三维零部件”作出适当的修改;这与参数调制部分是紧密联系的。
4.3研究内容1)完成三维零部件实体[12]建模,组装成完整的工作装置部件的三维实体图。
需要进一步指定这些零部件与工作窗口中已有零件或装配体之间的正确位置和装配关系。
本课题所用软件提供的配合关系有以下几种:重合、同轴心、垂直、平行、距离、相切以及指定角度等等。
要求我们注意实际配合关系,选择适当的配合类型选项。
当然,这得了先解整个工作装置实际结构和位置关系。
[4]2)组装装配体。
在装配时一定要注意自由度。
[10]其次,尽可能把一起运动的部分包含在一个装配单元里,以便后续的装配能快效。
但当然,关于装配单元的划分依据,我希望在有关文献中查明、弄清。
3)运动仿真。
(1)仿真模型。
建立装载机工作装置作业过程仿真的数学模型,即F(UG,U),其中UG为动臂位置角,U为铲斗位置角;或数学模型F’(S1,S2),其中S1为动臂举升缸行程,S2为转斗缸行程。
[11](2)仿真程序。
采用C语言,主要是循环语句和控制语句,可以模拟装载机工作装置的全部作业过程。
[6](3)仿真结果。
能反映装载机在典型工况时的工作运动状态,以及整个作业循环过程工作装置的杆系结构。
4.3.4,参数调制。
要测量如卸载高度、卸载距离和铲斗的倾角等位置参数。
对于不能达到设设计需要的参数,要认真分析。
试行通过修改零件草图上的尺寸或结构,让软件自动更新其零件库和装配模型,然后再模拟测量,直到各部分参数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五、结束语本课题所涉及的看似主要在Solid Works软件的学习和应用上,其实不然,因为开题报告开头就已明确指出是“机械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应用”,所以机械设计一块也是整个课题中的重点。
希望在短时期内完成三维零部件实体的建模,这部分涉及机械原理与设计较多。
六论文工作进度安排参考文献:[1] 李润等《Solid Works软件的特点、应用与展望》,甘肃科技,2004年,第三期[2] 潘科第、童仲良《装载机的构造、使用与维修》,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年[3] 杨伟平、舒嵘《三维实体造型技术在装载机工作装置设计中的应用》,矿山机械,2005年,第六期[4] 赵建国等《基于Solid Works装载机工作装置的征建模与三维动态仿真》,建筑机械,2005年10月[5]王国彪等著,《装载机工作装置优化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年[6]美国DS SolidWorks公司著,陈超祥等编译《Solid Works Motion运动仿真教程(201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7]秦惠斌等《Solid Works应用技巧》,华北工学院机械工程系 CAD/CAM研究室[8]沈芳《计算机的仿真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科技传播,2014年第三期[9]任妙慧等《浅析三维建模技术--以Solid Works软件建模为例》,软件设计开发,2013年第4期[10]刘佳《装载机驱动桥运动仿真及有限元分析》,长安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11]王国彪、杨力夫《装载机工作装置作业过程的运动仿真》,建筑机械,1996年[12]孙亮波等《机构运动仿真的可行性与可行域研究》,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年第八期[13]柏专红《国外轮式装载机的发展趋势》,衡阳工程机械产[14]李东芳《国内外挖掘装载机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农业技术装备,2010年总第204期[15]孙桓等《机械原理(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