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治成-猪腹泻性疾病的防治
- 格式:pptx
- 大小:10.74 MB
- 文档页数:67
猪腹泻疾病预防和治疗作者:李亚静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30期猪腹泻疾病是猪肠道疾病中一种最为常见的临床病症,主要是生猪的肠道吸收功能出现障碍所导致的病症。
在生猪发生腹泻疾病后,生猪的排便次数会明显增多,并且排便量逐渐变得稀薄,少量生猪在排便时排出脓臭血液。
腹泻并非是一个独立性的疾病,而是一种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而猪腹泻疾病在各个阶段的生猪中均有一定的发生率,尤其是对于刚刚出生的租宅以及断乳三个月左右的猪仔,发生猪腹泻疾病的可能性大约在70%左右。
而在所有的生猪疾病中,猪腹泻疾病占比大约在32%至42%左右,对于养猪专业户的生产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猪腹泻疾病会对生猪的健康造成因威胁。
并且严重時还会导致出现群体性感染。
导致猪腹泻疾病发生的因素较多,尤其是在温差较大且气候不稳定的季节中,更加容易出现猪腹泻的状况。
在进行临床检验时需要选择抗生素作为猪腹泻的治疗药物,但抗生素的滥用情况较为明显,很容易导致猪的腹泻疾病产生耐药性,不利于进行疾病的全面控制。
一、临床症状通常情况下来说,在对所有的患有猪腹泻疾病的换猪进行分析时,发现母猪的死亡率相较于公猪来说明显更低,而猪腹泻疾病的乳猪死亡率可达93%以上。
当生猪患上腹泻疾病后,生猪的粪便颜色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并且粪便有明显的恶臭味和腥臭味。
乳猪的粪便中可见未完全消化的凝乳块,在发生猪腹泻疾病后早期阶段,患者会有明显的呕吐和腹泻状况,但这种症状的持续时间较短。
在此阶段内生猪的排泄物质主要以固水状粘稠物制为主,生猪有明显的肛门失禁状况,部分生猪由于排泄次数增多可见脱水特征。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生猪腹泻疾病研究的发展,生猪在发病后的临床症状包括体重减轻、脱水严重、营养不良、进食量较少等,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兽医研究中发现换猪在发病后的体温也会出现明显变化,部分换猪的机体功能失调后有运动功能障碍和全身青紫的情况,在对生猪进行病理学检查时,发现生猪有胆囊肿大和肝脏病变的情况。
猪流行性腹泻诊断与防治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疾病。
这种疾病主要影响仔猪,并且对于年龄在三周以下的仔猪是特别致命的。
PEDV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通过食物、水以及直接与感染猪接触而传播。
PEDV会引起猪肠道上皮细胞的严重坏死,最终导致猪出现腹泻、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本文将对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进行详细介绍。
一、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1. 临床症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后,仔猪会出现急性腹泻、呕吐、食欲下降、体温升高等症状。
仔猪可能会变得浑身无力,甚至会因为脱水而死亡。
这些症状多在感染后24-72小时内出现,所以一旦有这些症状的出现,应该立即进行诊断和采取措施。
2. 病毒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可以通过猪粪便、肠组织等进行检测。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这种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猪是否感染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3. 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死亡的猪,可以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来确定是否是因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导致的死亡。
病理学检查可以发现猪的肠道组织出现广泛的坏死现象,从而确定猪是否感染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二、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1. 疫苗预防目前,已经研发出了一些预防猪流行性腹泻的疫苗。
这些疫苗可以在猪出生后的几周内注射,帮助猪建立免疫力,预防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在疫苗注射后,猪会产生抗体,提高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抵抗力。
2. 环境消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在环境中可以存活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因此定期的环境消毒是预防猪流行性腹泻的重要措施。
对于猪圈、喂食设备、水槽等场所都应该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减少病毒的存活和传播。
3. 限制交通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的疾病,因此限制交通是控制疫情的一种重要措施。
应该限制非必要的人员和物品出入养猪场,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4. 饲料和水源消毒饲料和水源可能成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传播途径,因此应该定期对饲料和水源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猪病毒性腹泻的辨证施治
猪病毒性腹泻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发热等。
针
对不同的证候,可选择不同的中药治疗方法。
一、湿毒内蕴证
湿毒内蕴证的表现为腹泻黏稠、粘滞、伴有恶臭味,粪便颜色偏黑,舌苔厚腻,脉象滑。
此时可使用泻下清湿汤进行治疗。
处方为:白芍、炒附子、厚朴、白术、苍术、青皮、茯苓。
该方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泻下的作用。
二、脾虚引起的腹泻
脾虚引起的腹泻的表现为粪便不成形,色淡,有时带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舌质淡暗,苔白腻,脉细弱。
阳亢引起的腹泻的表现为腹泻黄赤色,有刺激性的气味,大便量多,口渴喜饮,舌质红,苔薄黄燥,脉洪数。
阳虚引起的腹泻的表现为腹泻痞满,腹部胀满,大便黏液多,体力不济,口干便秘,
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弱。
总之,中药治疗猪病毒性腹泻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的证候进行辨证施治,选择相应
的中药进行治疗。
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调节以及环境卫生,对病毒的传播进行防控。
猪病毒性腹泻的辨证施治猪病毒性腹泻是一种主要通过气道和粪口传播的猪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涕、腹泻等。
这种疾病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都有一定的影响,给养猪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针对这种疾病,我们需要进行辨证治疗,采取相应的施治措施,帮助猪群恢复健康。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关于猪病毒性腹泻的辨证施治。
一、中医辨证施治猪病毒性腹泻在中医上属于湿热蕴结型。
其主要特点是腹泻黏稠不爽、食欲不振、嗉哛腹痛、腹部胀痛等症状。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清热泻湿、凉血解毒的中草药治疗方法。
1.清热泻湿在治疗猪病毒性腹泻时,可以使用黄芪、苍术、白术、泽泻等中草药,配制成中药煎剂,用于清热泻湿。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清除猪体内的湿热毒邪,改善肠道功能,促进猪的恢复健康。
以上就是中医辨证施治猪病毒性腹泻的方法,采用这些中草药治疗疾病,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帮助猪群恢复健康。
二、西药辨证施治在西药治疗方面,可以使用抗生素、呋喃唑酮、鹅绒血清等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猪病毒性腹泻的症状,提高猪的抵抗力,促进猪的康复。
1.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猪病毒性腹泻的常用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控制病情的进展,提高猪的免疫力,促进猪的康复。
2.呋喃唑酮呋喃唑酮是一种抗真菌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猪病毒性腹泻中真菌感染的症状,减轻猪的痛苦,促进猪的恢复。
三、中西医结合在治疗猪病毒性腹泻时,我们也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充分发挥中西药物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对于猪病毒性腹泻这种疾病,我们需要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相应的辨证施治方法,提高治疗的效果,帮助猪群恢复健康。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我们也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保障猪的生长发育。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猪病毒性腹泻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
众所周知,病毒性腹泻是猪腹泻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它的特点是发病快、传播快。
因此,在喂养猪时要及时对猪病毒性腹泻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
本文简单介绍了我国养猪生产中流行的病毒病的类型、病原,主要分析了猪病毒性腹泻的特点、临床表现以及其预防措施,以期为养猪农户提供帮助。
关键词:猪病毒性腹泻:病变特征:流行特点:诊断防治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好,我国养殖业也在不断壮大,但是在养猪过程中,猪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导致我国的养猪水平越来越低。
其中危害最大的是猪病毒性腹泻病,这种病由于病因很复杂,在临床上不容易鉴别,特别是对幼崽的危害最大,因此要引起养猪户的足够重视。
1 主要病原我国猪流行性腹泻病的主要病原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轮状病毒以及猪流行性腹泻。
还有一些病毒也可以导致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发生,如肠病毒感染、星状病毒、细小病毒等等。
由此可以知道猪病毒性腹泻疾病是一种很严重的病,对养猪场的危害很大。
2 猪病毒性腹泻的特点在养猪生产过程中,要重点关注猪病毒性腹泻病的发生情况,要了解猪病毒性腹泻的基本特点。
以下是具体分析:2.1 发病季节多变猪病毒性腹泻疾病是一种流行病,它一般是爆发在春季和冬季。
引发猪病毒性腹泻疾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暴发性流行的病,还有一种是地方性流行的病。
2.2 混合感染严重猪病毒性腹泻疾病很容易发生混合感染,其混合感染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病毒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之间的交叉感染,另一种是病毒性疾病之间的互相感染。
2.3 水样腹泻和呕吐猪病毒性腹泻疾病会导致猪出现呕吐和腹泻不止的现象,不同年龄的猪发生呕吐和腹泻的情况不一样,对于仔猪来说一般会感染轮状病毒,对于日龄猪来说一般是猪传染性胃肠炎,而成猪则是隐性感染。
2.4 发病急、传播快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病快、传播快。
对于仔猪来说是致命的危害,对于成猪来说只是腹泻而已,大部分一周之内可以慢慢恢复,但是严重的可能会变成僵猪。
X u m u s h o u y i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推动下,人们对猪肉的需求量正在不断提升,而且猪场病毒性腹泻猪病相对较为常见,这种病情最初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尤其是针对秋冬季节来讲,若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则会导致胃肠炎、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等多种病毒性腹泻疾病,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猪场爆发腹泻的风险相对较大,所以有关养殖用户必须要注重自身的责任,确保能够全面分析当前各项养殖所面临的问题,制定针对性处理方案,提高猪病防治效果。
一、流行病学猪场病毒性腹泻病毒作为主要传染源,病毒通过排泄粪便传播疾病,而且会对饲料、饮水、环境等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各种年龄的猪群均可感染仔猪和育成猪的发病率高达80%~90%,而母猪发病率高达20~%80%,该病绝大多数发生在秋冬季。
针对发病特点来讲,主要感染哺乳仔猪多发死亡率在50~100%左右,母猪和其他阶段均呈现过性发病,有的猪场实际开展疫情防控的过程中,若没有对这种病情重视则会导致病毒传染速度较快,而且防治效果不够理想,限制养殖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病毒性腹泻爆发的原因1、传染源在猪群长期存在针对病毒性腹泻病毒来讲,其主要爆发的原因与多种因素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通过多年来的分析与调查,比较常见的影响就是传染源在猪群长期存在,没有得到彻底的进行清理,而且与猪群健康有着重大的联系,很多猪场仔猪在30~50日龄的过程中,猪群健康状态不够稳定,而且检测数据可以看到该阶段经常出现这种问题,一旦猪群免疫力下降,则极其容易出现激发性病毒,从而导致猪群爆发腹泻。
2、易感染猪群的存在众所周知,猪日龄的长短与其病毒,抗性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一旦病毒腹泻性疾病爆发,部分猪的病毒防控能力相对较低,这就导致传染速度相对较快,而且疫苗满意效果不够理想,很多猪场接种疫苗后依旧会发生腹泻,导致病毒免疫,没有对比较常见的原因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
三、控制猪群病毒性腹泻的对策1、强化对检测工作的重视针对大型猪场养殖工作来讲,必须要加强对检测工作的重视,这样能够掌握猪群病毒性腹泻的原因,从而能够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尤其是针对产前母猪血液、粪便、病毒检测和抗体检测工作,必须要分析猪群的实际动态,这样能够通过内部检测工作掌握发病概率以及风险情况,而且每个猪场具有一定的差异,感染猪群免疫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引起发病的病毒数量和毒力不同,所以每个猪场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降低病毒载量不同,并制定针对性检查方案,务必要采取相对较为全面的措施,进行疫苗免疫与药物保健等工作。
2019年第5期 吉林畜牧兽医·养猪专栏·YangZhu ZhuanLan夏季猪病毒性腹泻的防治何朝隆贵州省黔西县农业农村局,贵州黔西 551500摘 要:猪腹泻是生猪常见多发病,也是造成仔猪死亡的一项重要因素。
发病猪临床表现为下痢、消瘦、被毛粗乱,精神萎靡,最终由于脱水导致死亡。
通过分析归纳,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比较多,这就要求技术管理人员要工作认真细致,确诊发病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才能降低仔猪腹泻的发生率,提高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夏季;猪;病毒性腹泻;防治我国养殖业的发展越来越快,养殖技术越来越科学,但由于猪的病毒性腹泻危害性极大,而且夏季又是病毒性腹泻的高发期,所以其严重威胁了猪的健康,进而给许多规模化的猪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对夏季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研究找到解决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下面介绍一些该病的防治经验,供大家参考。
1 病毒性腹泻的种类及特点概述1.1 流行性腹泻流行性腹泻与一般病毒性腹泻相比具有传染性强的特点。
如果猪舍中出现一例流行性腹泻的病猪,在短时间内就会通过病毒和病猪的排泄物这两种主要途径传播,使得整个猪舍都会患病。
病猪会出现腹泻、呕吐、食欲不佳、精神不振的症状。
虽然其传染性强,但致死率低。
1.2 传染性胃肠炎传染性胃肠炎,其具有极强的传染性。
传染源为猪的呼吸和猪的排泄物,被感染的猪会产生腹泻、呕吐、食欲不佳、严重的脱水甚至死亡。
成年猪患上传染性胃肠炎会出现腹胀、腹泻、呕吐、食欲不佳的症状,易控制。
若幼猪患上传染性胃炎,则致死率极高。
1.3 猪轮状病毒感染猪轮状病毒感染的特点是猪在各个年龄段患病的概率都很高,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
虽然猪轮状病毒感染自身的危险性不高,但是轮状病毒可怕的是可以与多种病结合发生混合感染。
成猪感染此病毒的发病率不高,但是仔猪和幼猪在感染此病毒后7 d之内会因严重脱水造成死亡,且死亡率极高。
病毒性腹泻主要的这三种病症的发病特点十分类似,都是表现为突然发病,传染性强,5 d 之内传染全群。
猪病毒性腹泻防控要点作者:马建锋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20年第15期马建锋(重庆市江津区四屏镇农业服务中心,重庆 402296)摘要:在生猪养殖中病毒性腹泻疾病的发病几率较高,是由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疾病。
近年,生猪养殖产业不断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并且呈现新的流行特点,主要在冬春季发病,给养殖场带来严重经济损失。
该文主要论述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鉴别诊断方法和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猪病毒性腹泻;诊断;防控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0.15.046Key Point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orcine Viral DiarrheaMa Jianfeng(Agricultural Service Center of Siping Town,Jiangjin District,Chongqing City,Chongqing 402296,China)Abstract:In pig farming,the incidence of viral diarrhea disease is higher,is caused by th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rotavirus infection of a contact infectious disease.In recent years,the pig breeding industry has been developing in an intensive and large-scaledirection.The incidence of porcine viral diarrhea disease has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and it has presented new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mainly in winter and spring,to bring serious economic losses to the farm.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clinical symptoms,differential diagnosis methods and integrated control measures of porcine viral diarrhea disease.Key words:porcine viral diarrhea,diagnosis,prevention and control0 引言猪病毒性腹泻是由多种病毒侵染引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通常具有暴发流行、传播范围快、发病过程短、致死率高的特点。
猪腹泻疾病预防和治疗作者:杨光明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33期杨光明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生猪养殖业已经成为基层地区群众发家致富的支柱性产业。
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各种传染性疾病也呈现高发趋势。
这其中生猪腹泻疾病是威胁较为严重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引发该种疾病的原因十分复杂,包括了养殖管理不当、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
且很多腹泻疾病是由多种致病原混合感染,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十分复杂,造成的死亡率较高。
腹泻疾病发生之后,会严重影响到猪群的正常生长发育,并且某些腹泻性疾病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一旦发生流行就会造成大面积的发病,从而造成严重死亡,给养殖场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本文主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分析了猪腹泻疾病的发生原因,然后论述了具体的预防治疗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一、猪腹泻疾病的发生原因1、非传染性因素猪腹泻疾病的发生流行和猪的日龄有一定关系,年龄越小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越严重,造成的死亡率越高。
仔猪出生24小时之后,微生物菌群就会大量繁殖,不同的菌群之间相互抑制,使得腹泻疾病的发生率大大下降。
在整个哺乳期间,仔猪依靠母乳抵抗外界有害菌群的侵入,传染性腹泻疾病可防可控,当仔猪断奶之后将面临较大的应激刺激,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系统发生改变,养分供给不足,身体抵抗能力下降,就会给各种细菌病毒侵染提供条件。
另外猪的胃肠道黏膜上存在着体液和细胞与抗原物质进行对抗。
仔猪断奶之后,饲料当中的抗原物质会进一步刺激猪的胃肠道消化系统,造成绒毛萎缩变短,肠道蠕动能力变差,小肠损伤,进而造成饲料利用率下降,营养物质得不到有效吸收,随着粪便排出体外,最终造成生长发育不良,抗病能力下降。
仔猪出生之后,由于体温调节能力普遍较差,不能够适应外界寒冷的气候环境,容易造成严重的应激刺激,这就会给各种细菌性传染性疾病,如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的传播流行提供条件,增加腹泻疾病发生的概率。
猪腹泻性疾病治疗方法大全(2011-12-24 14:39:32)标签:杂谈腹泻是猪发病后常见的症状,表现多样,原因复杂,临床上必须辨证分析、综合治疗,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如果只是针对腹泻进行施治,很可能会贻误病情,导致严重的后果。
1 引起腹泻的原因十分复杂,临床上必须辨证分析,找出真正的致病原因腹泻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是全身性疾病或胃肠道疾病综合征候群的症状之一。
只有透过这个症状,进行仔细的推断和分析,我们才能够看到引起腹泻的种种因素。
引起腹泻的因素非常复杂,临床常见的有微生物性因素、中毒性因素、寄生虫性因素、内科疾病性因素、营养性因素、应激性因素、神经性因素、功能性因素等多种。
微生物性因素是由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其中冠状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魏氏梭菌感染引起的腹泻最为多见;中毒性因素包括兽药中毒、农药中毒、食盐中毒、饲料中毒;寄生虫性因素多为线虫、蛔虫、球虫、弓形体在体内寄生引起;内科疾病性因素有胃肠炎、肝炎等;其他因素有蛋白质过高、过度惊吓、胃酸分泌不足、气温过低、饮用冷水以及转群不当引起应激等。
1.1 根据腹泻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推断腹泻的类型如果腹泻程度较轻、持续时间不长,仅仅表现为粪便稀软,应怀疑是饲养管理措施不良引起的腹泻,如气温过高或过低、饲料配比不合理、过食等,都会引起比较轻微的腹泻,较轻微的胃肠炎引起的腹泻也不会很严重;如果腹泻程度较重,可能是中毒性腹泻或肝炎、过敏、急性胃肠炎等引起的腹泻;如果腹泻严重、持续时间很长,或者呈水样急剧腹泻,或者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都应该怀疑是传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如猪传染性胃肠炎、猪瘟等。
1.2 根据粪便的颜色推断腹泻的性质如果粪便呈现固有的颜色,应怀疑是消化不良;如果粪便颜色变红,应怀疑是严重的中毒病、寄生虫病、急性传染病,如食盐中毒、球虫病、仔猪魏氏梭菌病;如果粪便颜色变白、变黄,应怀疑是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如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如果粪便变黑,很可能是胃和前段小肠的出血性炎症;如果粪便颜色变绿或黄绿,则是某些特定的传染病引起的腹泻,如猪瘟、猪传染性胃肠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