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 专题: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板块模型的临界极值问题(无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01.34 KB
- 文档页数:6
第 1 页 共 2 页牛顿第二定律专题—临界问题与极值 1.临界问题和极值问题涉及临界状态的问题叫临界问题。
临界状态常指某种物理现象由量变到质变过渡到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连接状态,常伴有极值问题出现。
临界问题常伴有特征字眼出现,如“恰好”、“刚刚”等1.如图所示,质量M=4kg 的小车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推力F=6N ,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2m/s 时,在小车前端轻轻地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1kg 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g 取10m/s2),求(1)放小物块后,小物块及小车的加速度各为多(2)经多长时间两者达到相同的速度?(3)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3s 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为多少? 有一质量M=4kg 的小车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在小车上放一质量m=6kg µ=0.2,现对物块施加F=25N 的水平拉力,如图所示,(设车与物块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g 10m/s2)第 2 页 共 2 页3托盘A 托着质量为m 的重物B ,B 挂在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下端,弹簧的上端悬挂于O 点,开始时弹簧竖直且为原长,今让托盘A 竖直向下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为a ,求经过多长时间,A 与B 开始分离(a g ). 4.如图所示, m =4kg 的小球挂在小车后壁上,细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
求:(1)小车以a=g 向右加速;(2)小车以a=g 向右减速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F1和后壁对小球的压力F2各多大?5.如图所示,一质量为0.2kg 的小球系着静止在光滑的倾角为53°的斜面上,斜面静止时,球紧靠在斜面上,绳与斜面平行,当斜面以10m/s2加速度水平向右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求线对小球的拉力和斜面对小球的弹力。
(g=10m/s2)6.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37°,皮带以10m/s 的速率运动,皮带轮沿顺时针方向运动,如图所示.今在传送带上端A 处无初速度地放上一个质量为m=0.5kg 的小物体,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若传送带A 到B 的长度为16m ,g 取10m/s 2,则物体从A 运动到B 的时间为多少?(g 取为10m/s 2)。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的运用-滑块模型无答案牛顿第二定律的运用 - 板块模型种类一、有外驱力、地面圆滑已知滑块 m 与板 M 之间摩擦系数为μ,外力 F 从零渐渐增大,会出现哪些运动状态?1、外驱力在上当 F ≤某个值,共加快(加快度同样)当 F >某个值,相对滑动(木板加快度大于滑块加快度) 某个值 如何确立?当共加快时(设板和木块间的摩擦力为 f ): 整体对板和块: F=(M+m)a 隔绝对板: f=Ma共加快(也就是不发生相对滑动)的要求:f ≤μ mg能够解得: F ≤ μm ( M m)g(这就是所谓的某个值)M看着恐惧,变为数字就不恐惧了,不信找个题试一试。
2、外驱力在下当 F ≤某个值,共加快(加快度同样)当 F >某个值,相对滑动(木板加快度大于滑块加快度)某个值 如何确立?当共加快时(设板和木块间的摩擦力为 f ): 整体对板和块: F=(M+m)a 隔绝对块: f=ma共加快(也就是不发生相对滑动)的要求:f ≤μ mg能够解得: F ≤ μ(M+m)g (这就是所谓的某个值)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的运用-滑块模型无答案二、有外驱力,地面粗拙已知滑块 m 与板 M 之间摩擦因数为 1 ,板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因数2,当外力F从零渐渐增大,会出现哪些运动状态?设物块 m 与板 M 之间的最大静摩擦为f 1=1mg设板 M 与地之间的最大静摩擦为f = ( m+M )g22( 1)若 f 1< f2 (板永不动)当F < f1时,都不动当 F f1 时,物块 m 孤单走开(2)若f 1> f2当F < f2时,都不动当f 2<F <某时,共加快当 F >某 时, mM 相对滑动物块加快度(达到最大)小于板的加快度)某个值 如何确立?整体对板和块:F -f1(m M ) a隔绝对板: f-f 2 Ma(f 为共加快时物块于板之间的摩擦力) 共加快(也就是不发生相对滑动)的要求:f1mg能够解得: F ≤ 某(这就是所谓的某个值)小试牛刀多项选择题1. 如下图, 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和,静止叠放在水平川面上, A 、B间的动摩擦因数, 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快度为。
例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5 kg的斜面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斜面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5,斜面高度为h=0.45 m,斜面体右侧竖直面与小物块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8,小物块的质量为m=1 kg,起初小物块在斜面的竖直面上的最高点。
现在从静止开始在M上作用一水平恒力F,并且同时释放m,取g=10 m/s2,设小物块与斜面体右侧竖直面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它们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小物块可视为质点。
问:(1)要使M、m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至少多大?(2)此过程中水平恒力至少为多少?例1解析:(1)以m为研究对象,竖直方向有:mg-F f=0水平方向有:F N=ma又F f=μ2F N得:a=12.5 m/s2。
(2)以小物块和斜面体为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1(M+m)g=(M+m)a水平恒力至少为:F=105 N。
答案:(1)12.5 m/s2(2)105 N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用轻绳连接后,挂在三角劈的顶端,绳与斜面平行,劈置于光滑水平面上,求:(1)劈的加速度至少多大时小球对劈无压力?加速度方向如何?(2)劈以加速度a1 = g/3水平向左加速运动时,绳的拉力多大?(3)当劈以加速度a3 = 2g向左运动时,绳的拉力多大?例2解:(1)恰无压力时,对球受力分析,得(2),对球受力分析,得(3),对球受力分析,得(无支持力)练习: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上放着质量为m的木块,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求加在木板上的力F为多大时,才能将木板从木块下抽出?(取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1解:只有当二者发生相对滑动时,才有可能将M从m下抽出,此时对应的临界状态是:M与m间的摩擦力必定是最大静摩擦力,且m运动的加速度必定是二者共同运动时的最大加速度隔离受力较简单的物体m,则有:,a m就是系统在此临界状态的加速度设此时作用于M的力为F min,再取M、m整体为研究对象,则有:F min-μ2(M+m)g=(M+m)a m,故F min=(μ1+μ2)(M+m)g当F> F min时,才能将M抽出,故F>(μ1+μ2)(M+m)g2.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质量可忽略不计的定滑轮,绳的一端系一质量M=15kg的重物,重物静止于地面上,有一质量m=10kg的猴从绳子另一端沿绳向上爬,如图所示,不计滑轮摩擦,在重物不离开地面条件下,猴子向上爬的最大加速度为(g=10m/s2)()A.25m/s2B.5m/s2C.10m/s2D.15m/s22.分析:当小猴以最大加速度向上爬行时,重物对地压力为零,故小猴对细绳的拉力等于重物的重力,对小猴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解答:解:小猴以最大加速度向上爬行时,重物对地压力为零,故小猴对细绳的拉力等于重物的重力,即F=Mg ; 小猴对细绳的拉力等于细绳对小猴的拉力F ′=F ; 对小猴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拉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mg=ma解得()M m g a m-==5m/s 故选B .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 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μmg.现用水平拉力F 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 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轻绳对m 的最大拉力为( )A .5mg 3μ B .4mg 3μ C .2mg 3μ D .mg 3μ3、答案B 。
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临界问题临界问题1. 临界问题: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刚好要发生或刚好不发生的转折状态。
2. 关键词语:在动力学问题中出现的“最大”“最小”“刚好”“恰能”等词语,一般都暗示了临界状态的出现,隐含了相应的临界条件。
3. 临界问题的常见类型及临界条件:(1)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的临界条件是弹力为零。
(2)相对静止或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
(3)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实际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绳上的张力为零。
(4)加速度最大与速度最大的临界条件:当所受合力最大时,具有最大加速度;当所受合力最小时,具有最小加速度。
当出现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处于临界状态,对应的速度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
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间用最大张力为100 N的轻绳相连,m A=4 kg,m B=8 kg,在拉力F的作用下向上加速运动,为使轻绳不被拉断,F的最大值是多少?(g取10 m/s2)【答案】150 N【解析】要使轻绳不被拉断,则绳的最大拉力F T=100 N,先以B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T-m B g=m B a再以A,B整体为对象,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同理,列方程F-(m A+m B)g=(m A+m B)a解得,F=(m A+m B)(g+a)=12×12.5 N=150 N。
如图,质量m=1 kg的物块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斜面质量M=2 kg,斜面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地面光滑,θ=37°,现对斜面施一水平推力F,要使物块相对斜面静止,力F应为多大?(g=10 m/s2,设物体与斜面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答案】14.4N≤F≤33.6N【解析】(1)设物体处于相对斜面向下滑的临界状态时推力为F1,此时物体受力如图甲,取加速度a方向为x轴正向,对m:x方向:F N sinθ-μF N cosθ=ma1y方向:F N cosθ+μF N sinθ-mg=0对整体:F1=(M+m)a1把已知数据代入并解得:a1≈4.78 m/s2F1=14.3 N(2)设物体处于相对斜面向上滑的临界状态时推力为F2,此时物体受力如图乙,对m:x方向:F N sinθ+μF N cosθ=ma2y方向:F N cosθ-μF N sinθ-mg=0对整体:F2=(M+m)a2把已知数据代入并解得a2≈11.18 m/s2,F2=33.5 N所以14.3 N≤F≤33.5N。
板块模型的临界极值问题1、物体A 放在物体B 上,物体B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6=A m kg ,2=B m kg ,A 、B 间动摩擦因数2.0=μ,如图所示。
现用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作用于物体A 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0=g m/s 2)( )A .当拉力F <12N 时,A 静止不动B .当拉力F =16N 时,A 对B 的摩擦力等于4NC .当拉力F >16N 时,A 一定相对B 滑动D .无论拉力F 多大,A 相对B 始终静止2、如图,物体A 叠放在物体B 上,B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 、B 质量分别为m A =6 kg 、m B =2 kg ,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开始时F =10 N ,此后逐渐增加,在增大到45 N 的过程中,则( )A .当拉力F <12 N 时,两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B .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12 N 时,开始相对滑动C .两物体间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D .两物体间始终没有相对运动3、如图,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A .当F<2μmg 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B .当F =52μmg 时,A 的加速度为13μgC .当F>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4、如图在前进的车厢的竖直后壁上放一个物体,物体与后壁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要使物体不下滑,车厢至少应以多大的加速度前进( )A .g/μB .G μC .μ/gD .g5、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
小球某时刻正处于图示状态。
设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N,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T,关于此时刻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小车向左运动,N可能为零B.若小车向左运动,T可能为零C.若小车向右运动,N不可能为零D.若小车向右运动,T不可能为零6、一个物体沿摩擦因数一定的斜面加速下滑,下列哪个较准确地描述了加速度a与斜面倾角θ的关系?()7、如图甲所示,M、m两物块叠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两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一个恒力F作用在物块M上.(1)F至少为多大,可以使M、m之间产生相对滑动?(2)如图乙所示,假如恒力F作用在m上,则F至少为多大,可以使M、m之间产生相对滑动?8、如图所示,物体A 、B 的质量分别为2kg 和1kg ,A 置于光滑的水平地面上,B 叠加在A 上。
板块模型的临界极值问题
1.物体A 放在物体B 上,物体B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6=A m kg ,2=B m kg ,A 、B 间动摩擦因数
2.0=μ,如图所示。
现用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作用于物体A 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0=g m/s 2
)( ) A .当拉力F <12N 时,A 静止不动
B .当拉力F =16N 时,A 对B 的摩擦力等于4N
C .当拉力F >16N 时,A 一定相对B 滑动
D .无论拉力F 多大,A 相对B 始终静止
2.如图,物体A 叠放在物体B 上,B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 、B 质量分别为m A =6 kg 、m B =2 kg ,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开始时F =10 N ,此后逐渐增加,在增大到45 N 的过程中,则( )
A .当拉力F <12 N 时,两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
B .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12 N 时,开始相对滑动
C .两物体间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
D .两物体间始终没有相对运动
3. (2014·江苏)如图,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
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 A .当F<2μmg 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
B .当F =52μmg 时,A 的加速度为13
μg C .当F>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
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
μg 4.如图在前进的车厢的竖直后壁上放一个物体,物体与后壁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要使物体不下滑,车厢至少应以多大的加速度前进( )
A .g/μ
B .G μ
C .μ/g
D .g
5.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
小球某时刻正处于图示状态。
设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N ,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T ,关于此时刻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小车向左运动,N 可能为零
B .若小车向左运动,T 可能为零
C .若小车向右运动,N 不可能为零
D .若小车向右运动,T 不可能为零
6.一个物体沿摩擦因数一定的斜面加速下滑,下列哪个较准确地描述了加速度a 与斜面倾角θ的关系?( )
7.如图甲所示,M 、m 两物块叠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两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一个恒力F 作用在物块M 上.
(1)F 至少为多大,可以使M 、m 之间产生相对滑动?
(2)如图乙所示,假如恒力F 作用在m 上,则F 至少为多大,可以使M 、m 之间产生相对滑动?
8.如图所示,物体A 、B 的质量分别为2kg 和1kg ,A 置于光滑的水平地面上,B 叠加在A 上。
已知A 、B 间的动摩擦
因数为0.4,水平向右的拉力F 作用在B 上,A 、B 一起相对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
加速度为1.52/s m 。
(2
/10s m g )求:
(1)力F的大小。
(2)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3)A、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A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
(4)要想A、B一起加速(相对静止),力F应满足什么条件?
(5)要想A、B分离,力F应满足什么条件?
9.如图所示,一质量为0.2kg的小球系着静止在光滑的倾角为53°的斜面上,斜面静止时,球紧靠在斜面上,绳与
(g=10m/s2)斜面平行,当斜面以10m/s2加速度水平向右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求线对小球的拉力和斜面对小球的弹力。
10.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37°,皮带以10m/s的速率运动,皮带轮沿顺时针方向运动,如图所示.今在传送带上端A 处无初速度地放上一个质量为m=0.5kg的小物体,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若传送带A到B的长度为16m,
g 取10m/s 2,则物体从A 运动到B 的时间为多少?(g 取为10m/s 2)
11.长L=2m 、质量为M=2kg 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1kg 的小滑块以初速度s m /50=υ滑上长木
板的左端。
已知小滑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小滑块可视为质 点,(2/10s m g =)求:
(1)经过多长时间,小滑块从长木板右端滑出?
(2)小滑块从长木板右端滑出时,小滑块的速度和位移?
12.如图所示,质量M=4kg 的木板长L=1.4m ,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其水平顶面右端静置一个质量m=1kg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小滑块与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g 取10m/s 2)今用水平力F=28N 向右拉木板,小滑块将与长木板发生相对滑动。
求:
(1)小滑块与长木板发生相对滑动时,它们的加速度各为多少?
(2)经过多长时间小滑块从长木板上掉下?
(3)小滑块从长木板上掉下时,小滑块和长木板的位移各为多少? M m
F
13.质量为2kg 、长度为2.5m 的长木板B 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以4m/s 的速度向右运动,将一可视为质点的物体A 轻放在B 的右端,若A 与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A 的质量为m=1kg 。
2
/10s m g 求:
(1)分别求出A 、B 的加速度
(2)经过多少时间A 从B 上滑下?
(3)A 滑离B 时,A 、B 的速度分别为多大?A 、B 的位移分别为多大?
(4)若木板B 足够长,最后A 、B 的共同速度
(5)当木板B 为多长时,A 恰好没从B 上滑下(木板B 至少为多长,A 才不会从B 上滑下?)
14.长为3m 、质量为2kg 的长木板以s m /22=υ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右匀速运动,某时刻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滑块以s m /11=υ的速度滑上长木板右端。
已知小滑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2
/10s m g =。
求:
(1) 小滑块和长木板的加速度分别为多大?
(2) 判断小滑块能否从长木板上滑下?
(3) 如果小滑块不能从长木板上落下,最后小滑块在长木板上相对滑动的位移。